【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王德龙】
2014-04-28邵妙苗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网
倾听山水的韵律
——读著名画家王德龙笔下的山水
连绵的群山,银色的瀑布,飞溅的水花,奔腾的山泉,建在山崖平台上的六角亭,亭前悠然抚琴的隐士……这美不胜收的仙境,便是著名画家王德龙老师笔下秀丽而又雄奇的山水。
山水滋养,名师引路
王德龙虽生于平原,却生性向往名山大川。好在山水就在眼前,站在家门口,就能望见远处那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绿水。儿时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从小王德龙就喜欢往山里跑。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喝着山涧的清冽泉水,王德龙学会了倾听山水的声音,学会了感悟山水的生命。在他眼里,山水是有智慧有灵性的。体悟着造化之奥妙,感受着自然之神奇,将身心、情感融入自然山水的怀抱,被山水滋养的王德龙和大山一样,逐渐形成了豁达刚毅、细腻浪漫的情怀和性格。这种性格使他善于从苦涩中体味浪漫和超然,并把这种内涵在自己的画作中流露出来,更增添了画作的厚度。
王德龙走上绘画这条路,首先要感激的人是他的母亲。母亲心灵手巧,擅长绘画和刺绣。在母亲的影响下,王德龙自小就喜欢绘画,尤好山水,每当看到一幅山水画,他总要去临摹。有一天,王德龙一个人独自在家画画,突然画兴大发,觉得家里的那面白墙就是一张大宣纸,于是大胆地把画册上的那幅山水复制到了墙上。傍晚时分,终于完成画作的王德龙虽然踌躇满志,但内心仍不免忐忑,担心因“污损”了墙壁而受到责骂,便躲了出去。母亲回家见到这幅“巨作”,惊赞不已:“这么漂亮的画!谁画的?谁画的?是不是德龙画的?”晚上,兴头上的母亲特意做了王德龙最爱吃的小鸡炖蘑菇作为奖励,并鼓励王德龙好好画,将来做个“大画家”。
受到激赏的王德龙,更加激发了强烈的绘画兴趣。他常常流连于家乡的自然美景之中,“搜尽奇峰打草稿”。平日里有画就看,有景就画。成年后,王德龙更是不辞千难万险,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带着一颗追求真善美的赤子之心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跋涉千山万水,摹写名山大川的秀美姿容,采撷物候风光的精神气韵,使他的山水画既恰当地表现了地域特征,又抒发了自己的感受与体悟,体现了个性化的审美心态与生命意味。
他不断地在名山大川中体悟真谛,在名家大家的绘画里吸取养分。进京多年来,王德龙始终勤学苦练,不耻下问。因为他的勤奋与执着,得到了多名画坛名家如王森、郭幕熙等的指点和教导。
在名师的指点下,王德龙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功底,画风逐渐自成一格,并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王德龙的山水作品,笔墨清隽秀润,落笔淡雅,墨色沉静,无丝毫的躁气。通过欣赏王德龙作画,能够看出他高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王德龙作画时,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因势利导、一气呵成。用笔或圆曲浑润,或刚劲方正;用墨或清润淡雅,或浓郁浑厚。画面意味隽永,笔墨简洁淳厚,形象生动。构图在平远静谧中,透出苍茫清逸之气,山间烟雾弥漫,点点通透,极具气象。那原本沉寂的山岩、流水,在他的笔下,变得有了气韵和神采,有了生命和灵魂。他以简率的造型语言、多变的笔墨关系,抒写自我真情,表达游心于天地间的大我之情。他那开合浑润的艺术境界,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林深处,让人感发幽思和遐想。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王德龙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地借鉴西画理论及构图方法,极大地丰富了自己作品的独特艺术效果。他借用西画透视原理,将焦点透视、模糊透视等技法运用于山水画中,达到了三维空间的效果,营造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在中国传统画面里,表现出西画韵味的艺术的融会贯通,赋予了人们更多的想像空间,充满了诗情画意,也充满了现代时尚之美。
王德龙是一个守成传统的画家,但他的守成又绝对不是古板死套的,他笔下的山水总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在创作中,王德龙更注重自然之象与主观心象的重组,使画中有限的形象包涵了无限的文化含量。这是神遇与迹化的结合,美妙与创真的默契,既是客观事物的复合之形,更是主客合一的大气之象。读其作品,不禁让人砰然心动,从而产生共鸣,勾起心底的美好向往。
正所谓“师法造化,中得心源”,王德龙笔下的山水,以意造像,以意造境,突出的是意境。画中的山川河流都渗透了作者的精神和意象,山水景物也多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意造的,大大提升了艺术境界。在王德龙的山水画作品中,体现了他对山川河流独特的心灵感受。王德龙在向传统学习的同时,将自然山水气象移之于胸中,将内心意绪移之于自然。
但是,王德龙的山水画一定着重实际,但凡涉及名山大川、奇峰峭壁、危峦平坡、烟岚云霭、飞瀑溪流……倘若不是亲眼看过,单凭臆想,是上不了笔尖的。王德龙的作品画理严明,画中山水符合自然规律营造的特点,空间处理得当,峰峦参差有致,树木、山石、屋宇、瀑布处理合度。图中远山如黛,低云依依,小桥流水,野户半开,苍松劲柏,八面出枝。那山石在夕阳照耀下,表现出一番清幽淡雅、世外桃源的宁静景象。
基于几十年矢志不移的艺术苦旅,王德龙熔古铸今,吸纳中外,广取博收,化为自家血脉,炼就丰富的艺术语言:他的线条,富有弹性和表现力,看似行云流水,却劲健俊逸,变幻无穷,又充满笔情墨趣;他的敷色,吸收水彩画的技巧,肆意挥洒,明丽天成。所以他的作品,画面色彩清丽明快又不失浑厚苍润,从而恰到好处地表现物象的远近明暗和层次,营造出变幻莫测、隽永耐看的意境;布局疏密有致,空灵生动,古意盎然,韵致尽显,无不显现出他的才情以及画中蕴藏的清幽之气,让人拍案叫绝。
王德龙通过笔墨诉说对山川自然的感悟,抒发对理想家园的畅想。他的山水画,画面清妍秀润,意趣生动,用笔洒脱洗练,既有阔笔大写意式的整体造型,又有细节真实的描绘。其构思近取其质,远取其势,不落寻常蹊径,笔墨有枯有湿,有实有虚,繁而不乱。画中秋林、房屋、坡岸、小道、远山、渔舟,布景丰富而层次井然。两岸高山对峙,时见悬崖绝壁、青松老藤、烟笼雾罩、飞瀑流泉、古栈曲折、农舍炊烟、渔夫撒网,更有江水滔滔,惊涛拍岸。真乃山水之奇,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如饮琼浆。登山观海,一望无际,滔滔蓝波,令人心旷神怡。我们看到,在王德龙的山水画中,情与意、意与境,已与画家本人溶融而化,在一往情深的执着中,显示出自己的情感与自然造化的相融。
王德龙的山水画意趣横生,苍古奇峭,圆浑韵动,清逸、雅逸、俊逸、沉逸、妙逸自乐其中,水木明瑟,烟云吞吐,无不显现出他的才情以及画中蕴藏的清幽之气。读王德龙的山水画,让我们感觉到“雄奇与秀美”共存,笔墨时而痛快淋漓,时而飘逸灵动,特别是雄浑壮阔的北方大山大水和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相结合的精巧美境,在他的笔下不失法度而又直抒豪情。
王德龙的山水,常用皴法和点苔法来表现山石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山水景色。他用笔粗细分明,近看山石纹理仔细分明,峰峦折痕依稀可见,溪水潺潺似可入耳;远观则崇山峻岭,尺寸千里,飞流直下,萦青缭白,外与天际。他的画将群山高迭,草木畅茂、云气滃郁的特定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知不觉中让人仿佛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合而为一。
返璞归真,天人合一
王德龙以鲜明的艺术特征和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情感表达方式,记录着画家的艺术行旅和生活感悟,在当下画坛堪称特立独行。王德龙常说,作画格调必须要高于生活,但感情却应当和广大人民打成一片。他总是把目光对准自己熟悉的生活,描绘自己感动过的人和事物,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感悟。他笔下的农家院落和四季山村,总是那样的平实而富有耐人寻味的诗意。
王德龙在追寻艺术的路程上,博采众家之所长,自成一家。他以广游博览的胸襟,满怀对祖国大山大水的热爱而谱写出锦绣河山的交响乐章。他笔下的山水峭拔逶迤、磅礴苍润、或云海迷朦、或瀑流飞溅、或满山朝霞、或月隐长空,把观者带进心旷神怡的境界。他的作品力求准确地传达自然与人的和谐态势,同时也反映了画家的性格内质和情感寄托。那山水间的隐士,或轻抚古筝,或立崖凝望,遐想之幽远,自然之情怀,虚静之深邃,无不彰显画家自己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
王德龙在自己的作品中,寄寓的是一种与山水一样平实的情怀,是一种与山水一样高远的理想,是一种作用于画家心灵感官的山水情结,而围绕山水情结款款而述的图画里展现的是一幅幅人与自然物我和谐的画面,与平面性绘画产生了视觉张力,综合成一个浑融完整的山水人文情怀。透过山水意境,反映出画家不慕荣利、回归自然的高洁品质。品读王德龙笔下的山水,我们总能感受到画家抒写心性的情志,仿佛要引领观者归返自然,远离尘世,回归乡村田园般的安逸生活。那一份与世无争的淡定与沉静,让画家的意象山水有了独特的面貌,褪去人为的矫饰,没有刻意的经营,只是以写意的情绪体验表现坦坦荡荡的真我情怀。
王德龙最向往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在他的眼里,山与水的结合,就是最完美的结合;瀑布与古筝的合奏,就是天籁之音。在他的《神韵》《高山流水》《幽谷抚琴》等作品中,无不表达着这种天人合一的向往与追求。他说,中国人在沉郁恬静的背后,隐藏着豪爽的天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地沉浸在山水之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圣贤就是这样一字千金地以山水比喻智者、仁者。祖国的山水,造就了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气质、性格。
每每读王德龙的山水画,我总要在画前徘徊良久。看那山峰高耸入云的气势,心里油然生起一股豪迈之情——那挺拔的山峰、磅礴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使人胸襟顿开;看那飞瀑喷珠溅玉,耳畔仿佛听到了訇然的交响乐;看清泉石上流,又好像古筝的乐声轻轻响起……祖国的大好山河,各具特色,情趣盎然,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每每寄情山水之间,总会产生忘却尘俗、返璞归真之感。仿佛置身云端,尘世的喧嚣和烦恼刹那间归于平静。王德龙笔下的山水,是一幅幅自然天成的绝美画图,令人赏心悦目,让人修身养性。倾听山水的韵律,不亦快哉!
名家档案:
王德龙,1958年出生,辽宁省台安县人,现居北京。师从郭幕熙、王森先生。擅长油画、中国画,主攻山水,兼花鸟、人物、书法、篆刻、雕塑。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书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炎黄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东方欣正书画院副院长,北京艺海百川书画院副院长。
从小热爱生活,眷恋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传统笔墨基础扎实,所作山石坚凝,树木茂盛,急流浪卷,云气浮动,富有生活气息。在色彩上勤于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993年《志在云霄》、《群峰竞秀》在全国职工美展上获一等奖;2004年《白衣战士荣归》在全国美展上获优秀奖;2005年《神韵》、《观瀑图》在全国扶贫西部美展上获二等奖;2006年《春韵》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08年在中央党校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广泛好评;2009年应邀在台湾参加全球华人艺术家作品展出;2009年被评为国务国宾礼特供艺术家。近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采风、作画、巡展,多幅作品被国内外权威机构、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友好人士及收藏家收藏。2013年11月,当选中国文联主管的《神州》杂志封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