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死了 李小龙

余秋雨“被病逝”为何能引得网民狂欢?/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余秋雨死了(转自颜昌海的博客)

近日网络上有一则涉及余秋雨“大师”的信息,标题叫《传余秋雨病逝》,内容如下:联合报2010年5月26日电:大陆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昨日凌晨5时因心肌梗塞在上海华山医院病故,享年64岁。之前曾有消息灵通人士爆料余秋雨曾因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而在华山医院接受诊治,其妻马兰因此消息一日内三次晕厥。尽管余秋雨“大师”反应神速,很快在腾讯微博辟谣,然而这则消息还是被网友们风快的欢传着。

以下为网友跟贴摘录:“人民群众无不含泪欢送。”、“哦耶!”、“可惜是假消息,污染源仍然活着。”、“是假的……已经证实他还在祸害人间”、“为了‘使这种动人的气氛保持下去’,你还是挂了吧。”、“辟谣了,那说明应该死了啊……哈哈哈”、“含泪大师,就算您真的去了,P民也不会含泪的”、“余秋雨老师,你放心,我是不会轻信谣言的,虽然刚才看错了,但是你放心,在我心中你早就死了”,……

谣言之所以具有生命力,是由于它深得人心。2009年,余秋雨“大师”也“被造谣”过一次,那次是传言马兰要离婚,同样被网民们幸灾乐祸成一片。《西游记》里有这样一首打油诗:老虎进了城,家家都关门;虽说不咬人,名声害了人。当余“大师”不受欢迎的时候,其唯一的功能,就是成为网民取乐的对象。

早在2000年,余秋雨曾说:在今年(2000年)完成《自传》后,将比较彻底地告别文坛。但是近几年,余秋雨却频繁出现在政治、文化的边缘,发出了一些“和谐音”——和当权者“和谐”,但却时常地与人民不“和谐”。

余秋雨以文做秀在大陆是出了名的。十几年以来,有关余秋雨的许多争议和官司从未间断,但人们从“爱惜人才”的角度对于此人予以宽容谅解,并且幻想他能够“从善如流、改正错误、吸取教训”……。最初,金文明指出余秋雨某些文字上的硬伤,目的无非劝告他进行修改校正。上海文化人都知道,金老师有“活字典”的美誉,乃是辞书界老前辈。他曾对于钱钟书《管锥篇》、王了一《楚辞韵读》、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以及王蒙等人的著述进行“咬文嚼字”挑剔错误,帮助这些名家订正,得到他们的好感与致谢。但没料到余秋雨对于他文章中的一百多处明显的硬伤,不但死不认错,而且反唇相讥,甚至倒打一耙。后来,有许多人提出并证实了余秋雨在“文革”时期投靠“四人帮”的历史问题;事实俱在,难以回避,历史更无法涂抹。又没料到余秋雨矢口抵赖,文过饰非,死不认账,居然责备别人是“红眼病”、“文人相轻”、“嫉妒余秋雨有钱有名”……。

直到汶川大地震,余秋雨“含泪劝告”事件,引起民愤,犯了众怒。虽然余秋雨掌握着话语霸权,又有强硬后台撑腰,但挡不住网上千万网友们纷纷对余秋雨进行谴责。

在汶川地震中,被网民称为“范跑跑”的范美忠与被称为“余含泪”的余秋雨齐名。有网民评论说,余秋雨生肖属狗,所以余秋雨在人格上比范跑跑低一个等级——范跑跑是人;而余秋雨是狗。国民群起指责范跑跑,范跑跑还是一个说真话的人;而余秋雨则不然,他的哈巴狗奴性早已让他失去了人性。

汶川地震期间,余秋雨因在其博客《含泪劝告死难学生家长》一文表现出的良心泯灭,遭到了广大网民的强烈炮轰;但与民间舆论形成强烈反差的官方媒体,却大力渲染、突出余秋雨的这篇媚态文章。例如,2008年6月7日《北京晚报》12版发表了《余秋雨含泪写新博》的官荐文章,称“著名学者余秋雨6月5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最新博文,就地震灾难之后续问题有条有理地谈出了他的看法。文章保持了其清醒的大局观,文字不失理性真诚,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烈反响”;公然歪曲事实,将网上一片鞭挞之声,偷换成“热烈反响”。在《含泪劝告死难学生家长》文章里,余秋雨不无娇情地摆出了“深明大义”的姿势,很自然地将自己摆在统治者的位置上,以“你们”、“我们”划线,将民众排除在“我们”之外,并对“你们”的“横生枝节”进行了“含泪”的讨伐。

其实,余秋雨正是一贯在利用文章伺候主子,向主子讨赏,并有其历史定论。人所共知,文革时期余秋雨就卖身投靠当权者四人帮,成为其文化打手。1968年10月16日《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提出要批判原苏联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便为江青当“文艺革命英勇旗手”扫清障碍。上海根据姚文元的电话指示便成立了“批判‘斯坦尼体系’战斗组”,该组设在《文汇报》社,余秋雨即为这个小组的五人成员之一。1973年11月,余秋雨在《学习与批判》上发表《尊孔与卖国之间——从鲁迅与胡适的一场斗争谈起》,该文大骂胡适为“卖国贼”、“反革命”;1974年1月,余秋雨又在《学习与批判》上发表《胡适传》,对胡适帽子越扣越大,棍子越打越重,胡适的亲属胡念柏读了后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以至住进了医院。

北京方雨教授指出:十几年来,余秋雨已经发展到了“说谎成性”的地步。鲁迅先生深恶痛绝的“瞒和骗”和种种劣根性,在余秋雨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余秋雨身上反映的问题,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中国特色”的虚假社会典型,一种损人利己、极端自私自利的有害的典型;“虚伪的人格、虚伪的文风、虚伪的学术”,此风气不可任其在社会上蔓延。

聚焦余秋雨的脸谱,正是当下中国御用文人的一面镜子。余秋雨代表着御用知识阶层的媚态化与犬儒化现实。当下正处于新旧文明转换过程中的中华民族,在“红色记忆”与权力操纵的背景下,一切思想、文化与艺术,都充斥着媚权和媚俗的媚态气息。知识人精神离追求真实、自由与高雅的文化品质愈来愈远。当人们用批判的视野审视当下中国的官场文化、艺术与时尚潮流,就会发现如今中国能够走红的主流文化创造者,大多不仅缺乏真正的人文关怀,更没有自由批判的精神力量。在如此粗俗的“红色记忆”与媚态文化背后,表现了当下官场垄断的整体文化品质的衰退。

知识分子不但要有知识,更必须要有人道主义的情怀,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要有良心,保持良知”,要实事求是地为社会负责任、尽义务。虽然人各有志,但做人必须守住道德人格的底线,做学问也必须守住真诚敬业的底线。这个底线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真,不要虚伪!

知识社会学创始人曼海姆曾说,“知识分子”是“自由的漂浮者”,即一个没有根基的社会阶层,因为不明确他们隶属于哪一个集团,因而有着自由思想的特点。这种特点就是“在沉沉黑夜中担当守更人的角色”。但今日中国的“御用文人”却找到了权力为靠山,因而他们的表现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置疑:不仅仅是他们价值观受到非议,其人格媚权、媚俗更遭到嘲弄。余秋雨这面镜子既照出了中国“御用文人”的媚态,也反映了他们遭到民众普遍唾弃的命运,已经无法改变。

当然,余秋雨“被病逝”只是一则网民的搞笑与调侃。笔者倒愿意他“永远健康”、“万寿无疆”,因为文化大革命中,被愚弄的亿万百姓就是如此祝福林彪和毛泽东的。然而,很遗憾,网络上早就流传余“大师”的祭文,现摘抄于下:

“余翰林,字秋水,号酸雨,浙江鱼妖人氏,当世文坛巨擘,历经三劫,‘死’而不僵,世人皆以为奇材也。

丁亥年,官府欲打造‘文化大市’盛况,见余翰林垂首抱镜,顾影自艾,怜其年迈色衰,遂命部属器用之,先行赏金之实,再赠大师之名,双管齐下,名实俱兴,未料竟遭举国刁民反弹,万唾齐发。戊子年三月官府初设‘余翰林文化教育基金’,晓谕各学府出资相携。余翰林为递‘报恩投名状’,遂‘含泪’劝告地震受难儿童家长,力阻其向制豆渣工程之贪官奸商问责,江湖戏称‘余泪泪’。然其鳄泪未干,便引燃民众怒气,叫骂之声,惊天动地。余翰林自此声名狼藉,虽生犹死。此一死也。

戊子年八月,官府再拨巨款数百万,组建‘余翰林大师工作室’,余翰林当即撰文,自陈心迹云:本欲推辞,转念一想,‘老’字等级高于‘大’字,人必先成‘大人’后方成‘老人’,本翰林已是多年‘老师’,则后退一步戴‘大师’之冠,也在情理之中。所言逻辑颠倒,意态油滑,江湖人遂赠雅号‘余大屎’,遭大批刁民围殴,互联网上,狼烟四起。余翰林声名再受重创,痛不欲生,此二死也。

余翰林先前以向官衙赠送旧居之名,暗示浙江衙门为其打造‘旧居’,某‘文化站’小吏心领神会,以为是圈银之大好时机,遂向县衙呈文,申建余氏生祠。翰林狂喜,将该消息贴至博客,高声宣扬。江湖有好事者,以明代阉党首领魏忠贤比之,戏称为‘余忠贤’,再遇刁民围殴,就连官媒亦出言讥讽;余翰林声名复遭蹂躏,活去亡来,此三死也矣。

时人赞曰,余翰林之德性,颇似《儒林外史》意外中举之范进矣。然范进之疯,惟因痰迷心窍,只须领受胡屠户一记耳光,便可幡然醒转,余翰林皮厚肉坚,网民无数记耳光大力搧去,竟岿然不动。

余翰林斯人,神州奇士也,三度遭劫,不幸‘夭亡’,吾心实痛,酹可口可乐一觞,余翰林有灵,享吾祭文。

吊翰林之学,心黑面厚:其厚如城墙,其黑如煤炭。虚撰历史,言谎如流;不学有术,辞章多泪;避义趋利,巧言令色;指马为鹿,左右逢源;勇于自宫,倒转阴阳。凡此种种,非弱智陋见者所能行,亦非小奸小闹者所能为也。观余氏之术,遍涉厚黑之学,马屁之功,登龙之法,三而为一,集大成者,历数古今风流才俊,惟余翰林一人耳。大师之冠,恶俗之身,命丧于文坛,名垂于氓史。文化溃烂,道德昏暗,官为政绩,士逐名利。悲夫翰林,自造坟墓,一片苦心孤诣,遭万夫所指,成天下第一笑柄。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生而犹死,余秋雨真可怜!
余秋雨死了 李小龙

曾几何时,余秋雨大师也享受着“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荣耀,然而今天却成了墙倒众人推的活标本。这一切,仅仅源于人心向背。个人如此,一个政权也同样如此:当人心向着你的时候,灾难也能兴邦;当人心背离你的时候,一声走火的枪响可能就打掉一个王朝。

余秋雨的镜鉴,不仅给当代所有御用文人敲响了警钟,也为某些当权者敲响了警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0323.html

更多阅读

李小龙的生与死上 李小龙的生与死国语

前一阵,新片《我的兄弟李小龙》上映,勾起了无数粉丝的怀念。这部片子是根据李小龙的弟弟:回忆录改编而成。真实自然,虽然没有离奇的传说,却多了一份浓浓的亲情。其中的演员选得非常贴切,主角是新人:,唯一的电影只是去年出品的《岁月神偷》。

CaoMeng:从李小龙的白人血统说起

1  CaoMeng  1449  10530发短信 趋加追订 屏蔽2014-11-28 01:45:044073503  从李小龙的白人血统说起  176纪念一名伟大的美国人。 1940年的今天, 李小龙在美国旧金山出生了。早些年,草蜢就听说李小龙的妈妈是个欧亚混血儿。

李小龙到底怎么死的?新解:雷死的!组图

最近播出《李小龙传奇》吸引了许多粉丝捧场,博主也是,当然都是冲着李小龙去的,主要也是想了解一下这位功夫巨星大传奇一生。目前看到30集,实在看不下去了。这片子哪是传奇啊,简直就是神奇。。。首先:能不用政要的名字吗?剧本是不是按喜

李小龙与穆罕默德·阿里世纪大比拼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

李小龙与阿里世纪大比拼(英)布鲁斯·托马斯著 振强 译 唐龙 校摘自《武林》二零零零年第十一期1966年,美国的公众第一次看到了李小龙的不凡身手。7年以后伴随着影片《龙争虎斗》的公映,李小龙成为一名国际功夫电影巨星。李小龙曾在同范.威廉

声明:《余秋雨死了 李小龙》为网友无需解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