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制作公司的Logo放映完毕之后,正片迅速开始,不让观众久等。
黑幕中,首先响起叽叽喳喳的鸟叫声。画面亮起,是一片草地及其边缘上的小树林。没有太阳,有些晦暗。摄影机机位不动,慢慢地,阳光从小树林上方透露过来。钢琴的音符开始流动。片名渐渐浮现,字体优雅。
当阳光渐渐铺满整个画面时,镜头一转,我们美丽的女主角伊丽莎白出场。有些纷乱的刘海特别自然,也是她一贯的标志。她在晨光中边走边看书,用自己的印花手帕作书签。看到会心之处,不自觉地将左手拇指放入唇边轻咬,同时轻轻一笑,几不可闻。已经看到书的最后THEEND,一定是起很早去自然中读书,看到快结束就边往回走边继续看完。看完后,轻轻抚摸封底,恋恋不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何其幸福!一个小插曲是,本书正是《傲慢与偏见》的初稿,《第一印象》FirstImpressions,电影是在向简·奥斯汀致敬。
下一个镜头,有了更多生机。池塘里的鸭子嘎嘎,岸上的牛群哞哞。身穿朴素深褐色连衣长裙、长发挽在脑后的伊丽莎白,从画面左侧,走向右侧晾晒着衣物的庭院。上岸时的轻轻一跃,显示了她的体态轻盈。
第四个镜头,是一个持续1分27秒的经典长镜头。观众跟随伊丽莎白,参观了她的家,见到了她的家人。首先,仆人已经早起在给家禽喂食。接着,摄影机并没有死板地紧跟着伊丽莎白,而是从门那里宕开一笔,进入了屋舍。玛丽在弹钢琴(原来钢琴曲由她而来,弹得真好!),墙上挂着应该是各代主人的画像,简穿过房间,温柔呵斥嬉笑着跑下楼梯的莉迪亚和凯蒂;狗狗汪汪叫;家具简单,桌上放着女红。摄影机从另一个门出来,接上伊丽莎白,以她的视角看到听到爸妈在谈话,两个妹妹在偷听。这个长镜头,显示了第一次执导电影的乔·怀特的功力和想法,为他两年后在《赎罪》中拍摄出那个进入教科书的经典长镜头奠定了基础。
电影开篇就以舒缓的镜头和音乐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美丽祥和的英国乡间的清晨。
书中开场的对话随后出现。本片跳出了以往电视剧作品的窠臼,不直接描写班内特夫妇的对话,而是通过女儿们的偷听来呈现。一来符合清晨的时间设定,这时候家里人还没有坐到一起,二来表现了各人的性格,莉迪亚和凯蒂的随心所欲,简和伊丽莎白的良好教养以及对妹妹们的管教,玛丽的漠不关心,三来也很有活泼的家庭生活趣味,因为一家人在一起说话,不可能总是端着礼貌一本正经,而且本片没有忽略一个礼貌上的细节,班内特先生出房间时,女儿们向他行屈膝礼。班内特先生手上的盆栽,班内特太太手上的苹果,都很有生活气息。班内特先生打趣班内特太太的时候,女儿们的反应都很自然很明显,与以往作品的端庄很不同。角色的站位也显然经过精心设计,达到了一种“景深”的效果。
接下来的场景就到了舞会,这历来是影视作品重点表现的场面。本片的舞会特别欢快,交谈也很热烈。伊丽莎白特别爱笑,不是淑女的笑,而是可以用burstinto laughter来形容。从对话可以看出,本片绝无意做原著的1:1呈现——事实上,作为一部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也不允许它这么做——而是将原著散落在各章的对白有机结合到一个场景中。同时,还有一些原创的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
本片对细节的把控实在到位,彬利与简跳舞的时候,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位班内特家族第一美女,差点连舞步都忘了。
达西与彬利交谈时,让伊丽莎白处于一个偶然偷听者显然更合适,而不是让达西当着她的面说,那样太不符合他那个阶层的教养了。伊丽莎白听到他们提到自己,很有些期待和好奇,接着听到达西那傲慢的话,也是很有些受打击的,非常符合一个聪慧的有自尊心的女孩子的心理。凯拉·奈特莉将伊丽莎白的情绪变化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舞会结束,简和伊丽莎白在被窝里点灯夜谈。这是影片主创人员的合理想象,也是一个创新。
伊丽莎白步行去看姐姐,这里的景色超美。
有一幅更清晰的官方海报表现这个场景。这种美,只能用英语的breathtaking来形容。
到达之后,达西的反应很特别,这里达西已经对她有好感了。伊丽莎白长发散开,是另一种天然的健康的美。
彬利在简面前语无伦次,难怪本片会获得大批年轻观众的喜爱。
班内特太太携三个小女儿造访彬利家,导演在这里幽了一默。
班家四位小姐的服饰都不同。简一袭蓝色很有公主风范,两位小女儿关系很好连衣服的颜色都会搭配好,伊丽莎白则是自由风,不带帽子,把外套系在腰间。
有一幅更清晰的官方海报。
第二段长镜头出现,1分30秒。借由伊丽莎白寻找维克汉姆的过程,充分展现了贵族阶层舞会的规模。舞会上的伊丽莎白特别漂亮。白色低胸长裙,繁复的发式上点缀白色饰品。
更清晰的官方海报。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这段舞蹈堪称电影史的经典场景,也是本片的第三段长镜头,持续2分2秒。两人舞步不停,嘴上交锋不断,真正的行云流水。
为了表现言辞上的激烈对立,中途让两人停下,四目相对,都毫不示弱。后面更是略去其他舞者,更突显了这种对立。
伊丽莎白行礼的姿态非常优美,有白天鹅的优雅。
第四段长镜头,展现舞会百态,2分55秒。以伊丽莎白开始,也以她结束。
影片对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这一段的处理非常幽默。比如伊丽莎白用口型向爸爸表达要他留下来。
比如柯林斯先生用一朵小花表达爱意(笑喷)。伊丽莎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观众也是啊!
比如班内特太太和鹅一起奔跑,这画面太美不敢看啊。
影片对夏洛特和柯林斯订婚的这一段处理并不好。影片过于直白地讲述了夏洛特的现状,27岁,没钱,是父母的负担,很害怕(没有未来)。但简·奥斯汀在这里想表达的是,那个时代受过良好教育却没有多少财富的青年女子,就只有依靠一个偶然的婚姻才可能(不是一定)获得幸福,而父母也都是逼着女儿出嫁。影片的处理使其批判意义被削弱了。
达西俯瞰伊丽莎白,精致的锁骨。
这个版本的达西演出了自己的风格。他的面容有傲慢,但是面对心爱的人,他的不安全感也显现了出来,双手用力地绞着自己的帽子,不知道该说什么。让人心疼的恋爱中的人,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达西。
达西求婚这一段,与原著相当不同,但也是一个经典的改编。为了烘托气氛,选在下雨天,两人都被雨淋湿。
拒绝求婚后,伊丽莎白的心情也很灰暗。光影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
很喜欢班内特先生的书房,不大,明亮,很多书,很安静。
本片的另一大改编是伊丽莎白和简的关系没有书中那样亲密。有些事情伊丽莎白自己承担起来,放在心里,哪怕会哭泣。
英国虽然不大,但自然风光却能让人叹为观止。这也是本片的特色之一。
更清晰的官方海报。豆瓣上有影评说,她真的追随电影的脚步去了这个地方!
达西的家实在太赞了!
再次相见,换伊丽莎白低头玩手。
Pemberly庄园内部。像一个真正的皇宫。
啊哦,作为傲慢的达西先生,笑得有点太多了哈。达西只有面对妻子伊丽莎白和妹妹乔吉安娜才能笑得如此开心吧。
接到莉迪亚私奔的消息这一段,再次展现了凯拉·奈特莉的演技。根据维基百科,当时拍摄时她拿到的是一张错误的纸条,但依然出色地完成了这一段的表演。很喜欢这个不自觉的摸手臂的动作。(PS:本片的维基百科中文页面非常详细,显然是有爱好者花费心血查阅众多资料而成,也值得一看)
伊丽莎白与舅父母一起往回赶,这个场景,一方面让人惊叹英国景色的美妙壮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心情。
达西陪彬利练习求婚,这一段原创剧情是主创人员的合理想象。
清晨微凉的薄雾中,达西敞开衣襟向伊丽莎白走来,带着一颗火热的心。
更清晰的官方海报。
这一版的父亲很好,面对最爱的女儿坦白爱情,自己也激动地泪水盈眶。
最后的五声Mrs.Darcy,如此深情!
这时候才出演职人员表。伴随着悠扬的钢琴声,观众仍然有六分多钟的享受!
有了1995年BBC电视剧版作品的忠实于原著在先,本片力图跳出思维定势,在改编上偏向年轻观众口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且不说电影上映后在全球拿下超过1亿美元票房,它对我个人就产生了重要影响:家里有一本原著的中译本,曾拿起来翻了几页,当时不能理解其中的趣味,便即放下;直到看了这部电影版,深深喜欢上电影,也喜欢上了这个故事,由此将译本重新拿起读完;后来,又看了英文版,甚至将其留在了iBooks里,知道以后一定会重新欣赏;果然,最近两周抵挡不住它的魅力,不仅重看,而且精读,还找来影视作品观赏。做了很多工作,也收获很多乐趣。
所以,对于没有读过原著的人,推荐观看本片,肯定是一种享受,也许还会感兴趣到去读原著。有时候,发现一件美好事物,确实需要一个契机。
那么对于读过原著的人,甚至非常喜欢原著的人,是否本片因为其改编就不值一看呢?也不是,一来本片的改编大多基于合理想象,二来本片确实具有很高的观赏乐趣。先说改编,影片借用了很多原著中的原话,也作了一些糅合和原创;有些书中的人物在片中完全没有出现,或在一些场景中删去了一些次要角色;这些都是为了使得剧情更加紧凑,从而能在两个小时时间内容纳下整个故事,特别是四段婚姻。另外添加了一些场景,使得那个时代的生活呈现更加立体,更加活泼;这种活泼,既符合女主角伊丽莎白的性格,也更贴近当代人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这些改编都没有突破故事原有的框架,不像40版好莱坞电影,连人物设定都变了。这些改编,也不应该拿来与95版电视剧比较,电影毕竟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展开剧情,修剪细枝末节反而会让大树更挺拔。
再说观赏乐趣。本片呈现了英国丰富多样的地貌风景,且拍摄角度和效果堪比旅游风光片;对舞会这种大场面表现更加欢快;对人物服饰和室内装饰的设计非常用心,服装上并没有采用19世纪初的高腰裙,它确实不符合当代审美观,因而采用了更能凸显人物身材的腰线,装饰上符合各阶层的经济实力和生活品味;本片对光影和色彩的把握非常到位,能够反映当时人物的心理,又把自然风光表现地美丽动人;本片的配乐既有古典的沉静,又有民俗的欢快,想必会有值得收藏的原声带;片中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的刻画细致入微,避免了可能的一本正经所带来的呆板之感,具有更高的可信度;片中调用大量群众演员,但每个人的服装、表情、台词、动作都非常到位,哪怕他们并不在摄影机的焦点和中心,细心程度可见一斑;片中的几个经典镜头,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最后说说争议最大的选角。伊丽莎白由美丽的凯拉·奈特莉扮演,性格上与原著相比更加活泼,笑声往往是爆发出来,虽然被一些观众诟病为傻笑,但要知道,原著中伊丽莎白比较姐姐和自己,就说,shesmiles, I laugh. 服装上,色调偏深褐色,而且不拘小节,唯有参加Netherfield舞会那一次,一袭白色长裙,惊艳全场。凯拉的美丽与扮演姐姐的女演员的美丽不同,前者是跃动的美,后者是古典的美,也符合原著设定。总体而言,凯拉演出了一个活泼版的伊丽莎白,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尝试。达西在本片中也走了与95版不同的风格,95版的达西已经成为很多观众心目中的标准,在傲慢上做到了极致,几乎从来没有笑过;本版的达西少了一些高傲和冷峻,多了一些忧愁和柔和,对于看过95版的观众来说,有些从天上回到人间的感觉。我不能说这是一个非常得体的改变,但可以肯定的是,重现一个95版的达西毫无意义。彬利先生为了贴近年轻观众,被改编得有些傻里傻气,连话都说不好,当然,原著也确实曾在一个场景中说过他silly,不过这个改动确实偏大。班内特太太的表演很适中,95版的她总有在抢戏的感觉。班内特先生是我认为应该最无争议的公认的好角色,演出了原著中父亲的神韵,对妻子和三个小女儿的打趣,与伊丽莎白的精神交流和对她的偏爱,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
纵观全片,舒缓的节奏弥漫着浓厚的文艺气息,体现了典型的英国文艺电影的特色。就如同法国电影的欢快调皮的小清新,德国电影的历史和思考的沉重,自然、庄园、古典服饰和英国口音所构成的文艺成为了英国电影的标志。好的文学和好的电影都能够打动人心,甚至让人情不自禁想回到作品中的那个时代,成为作品中的某个人物,这,就是它们共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