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北平战与和》的有关人物史料大全 北平战与和

电视剧《北平战与和》的有关人物史料大全


傅作义



傅作义(1895.6.27~1974.4.19),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字宜生。山西荣

河安昌村(今属临猗)人。1931年任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通电坚决抗日。1933年所部编为第7军团,任总指挥,率部在河北密云、怀柔(今均属北京)一线参加长城抗战,施近战、夜战、白刃战,给日军以打击。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指挥绥远抗战,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出其不意等战法奇袭日伪军,获百灵庙大捷,收复失地。抗日战争期间,相继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转战晋、冀、察、绥等省,先后参加南口张家口战役、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诸役。还灵活运用阻击、偷袭等战法打击日军有生力量,取得包头、绥西、五原等战役的胜利(见绥西作战)。1941年初,提出民养军、军助民、军民合作发展粮食生产的具体措施,解决军民食粮问题。
抗战胜利后,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华北“剿总”总司令,执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的条件率部起义,对完整地保留文化古都作出重大贡献。随后,又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和邓宝珊促成绥远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军区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傅冬菊 

 
傅冬菊(1924—2007),又名傅冬,国民党爱国将领傅作义长女。傅冬菊1941年在重庆加入中共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号角社。她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把了解到的有关国民党的一些机密情报、重要文件,及时提供给中共地下党组织,并交到周恩来手中,对中共同国民党的斗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42年,傅冬菊考入昆明西南联大,攻读英语专业。其间,傅冬菊进一步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党的地下组织吸收为“据点”成员。1945年12月,傅冬菊在昆明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1946年夏天,傅冬菊从西南联大毕业,来到天津大公报社担任副刊编辑。1947年11月15日,傅冬菊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辽沈战役紧张进行时,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派人秘密进入天津会见傅冬菊,传达党的指示,要求她做傅作义的工作。傅冬菊立即来到北平,和傅作义谈话,明确告诉父亲,她是共产党派来的代表。平津战役期间,傅冬菊和父亲谈过多次,不时把解放区出版的报刊和小册子放到傅作义的办公桌上。同时,傅冬菊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报告给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为解放军统帅部作出正确判断、制定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整个平津战役期间,傅冬始终工作在傅作义身边,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曾高度评价过傅冬菊的作用。
  北平解放以后,傅冬菊到天津任《进步日报》副刊编辑。1949年8月,傅冬参加了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参与《云南日报》的创办。1951年3月,傅冬被调入人民日报社,先后在记者部、文艺部工作。1982年,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任编辑部副主任,从事统战工作。1995年,傅冬在人民日报社岗位上离休。2007年7月2日晚,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文革”期间,傅冬菊还是被作为“反党”的“阶级异己分子”给揪出来,遭到残酷批斗。晚年的傅冬菊生活十分平淡,甚至可以用窘迫、困顿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她微薄的退休金几乎让她看不起病,住不起!前些年房改,需要个人将公房买下来,而这象征性的不多的钱,她都拿不出,以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多次向她催逼房款。
平时,傅冬菊深居简出,从不向人提及自己对和平解放北平做出的贡献。有时,她还把省吃俭用存下的零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她曾联系各方人士捐款,在山西省建设了两所希望学校。2007年,傅冬平静的走完了她的一生。


董其武  

董其武(1899-1989)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899年11月27日(农历10月25日)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九一九年入太原学兵团。一九二四年参加国民军第二军,任第八混成旅二团排长、连长、营长、中校副官。一九二七年到武汉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少校侦察队队长,先遣总队支队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秋,任傅作义部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师八十九团参谋、中校团副,陆军第二十八师上校团长。"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加长城、绥远抗战,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八师二一八旅少将旅长,七七事变后任陆军第一○一师中将师长,1940年起任陆军第三十五军中将军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6年后,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中将副长官。天津、北平解放后,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一九四九年九月率绥远省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绥远军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军军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一九八○年1月2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7月被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1989年3月3日13时5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王克俊

王克俊(1908--1985),又名明德。山

西临猗人。1930年毕业于山西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绥远省政府函电组主任。1936年参加绥远抗战。后任国民党政府第七集团军总部、第八战区副长官部机室主任,三青团绥远支团部书记,第十二战区长官部、张垣绥靖公署、华北“剿总”司令部秘书长。1949年随傅作义起义。建国后,任绥远省军区副政委、绥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任华北行政委员会贸易局储运处处长。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崔载之

崔载之(1909—1961)又名崔宪宣,原名崔厚坤,河北行唐人。曾就读于直隶省立第七中学,中学尚未修完,便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1932年毕业后,到河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任教。1939年起,历任傅作义部绥远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35军政治部副主任和暂编第3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41年,接办《奋斗日报》,任报社社长。1946年,创办《平明日报》,宣传和平建国主张。和平解放北平时,系傅作义的谈判签字代表之一。全国解放后,任国家水电部办公厅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三届人大代表。

李炳泉


  
李炳泉(1919—1969),原籍任丘市陈王庄村,1919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其祖父李沐德是著名的小儿科中医。父亲李树藩,清末受新学影响,是中国最早学习德文的知识分子,当过德语翻译,后在济南商埠局任职。
电视剧《北平战与和》的有关人物史料大全 北平战与和
  1940年12月,李炳泉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党的地下工作生涯。李炳泉到北平后,进入由民主人士主持的《道报》当记者,又转入天主教主办的《益世报》任记者,后经其堂兄“剿总”少将联络处长李腾九推荐,到《平民日报》任采访部主任。李炳泉通过其堂兄、华北剿总少将联络处长李腾九,多方进行争取傅作义率部起义的工作。同时决定,将由他单线联系的地下党员、傅作义的女儿傅冬梅从天津《大公报》调回北平,专门做其父亲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炳泉长期在新闻战线工作。曾先后担任《人民日报》记者;《北平解放报》副刊组副组长;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外事部主任兼全国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李炳泉被以“变节投敌的反革命分子”、“国民党特务”或“特务嫌疑分子”等种种罪名,遭受关押、批斗、毒打,于1969年致死。其夫人刘可兴也因此受连累,被停止党籍,扫地出门,逐出北京,差点送命。
  1978年10月,李炳泉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新华社为李炳泉举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大会,其夫人刘可兴及流落他乡的儿子的工作和生活也得到了妥善安排。

李世杰

李世杰(1894--1979)字北屏,甘肃皋兰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步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3期毕业。1936年任太原绥靖公署第72师少将参谋长,在山西阻截红军,抗战期间曾任第8战区干训团教育长,1945年6月任第12战区参谋长,1946年12月任察哈尔省政府委员,1947年1月任张垣绥靖公署参谋长,12月任华北剿匪总部中将参谋长,1949年1月在北平参加起义。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979年4月22日在呼和浩特病逝。

鄂友三 

鄂友三,绥远萨县人,基督教徒,毕业于归绥的绥远第一中学,闻黄埔军校招生,毅然南下投考,毕业于黄埔军校九期骑兵科,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留校任区队长和10期助教。
  抗战爆发后,鄂抗日心切,离开后方,取道成都回绥远,加入绥远人民自卫抗日第三路军任参谋长。部队活跃在大青山一带,不断的打击日寇,卓有战功。在参谋长任上,部队受到八路军突然袭击,被打垮。鄂脖子上中了一枪,倒在血泊中,装死而脱离了险境。抗日第三路军被打垮后,鄂友三改投四路军郭怀翰部,任副师长兼参谋长。从此与八路结下了不了之仇,一直与我军和日军拼死作战,使得我军无法在大青山站稳脚跟。1940年,四路军在后套陕坝进行整编,改称“游击骑兵第四师”,鄂任副师长,不久郭病死,鄂继任师长。1943年,与骑兵合编为八战区五纵队,鄂友三任司令。
  抗战胜利后,改编为保安师,鄂仍任师长,下辖三个团。
  1949年,“九.一九和平起义”,原骑兵十一旅、十二旅,保安骑兵第四旅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四师,鄂友三任师长。
  1950年11月25日,华北军区司令召开绥远军区各军师旅长到北京开会,通过两项决议,第二项决议史称“北京决议”,这个决议内容就是以暗通国民党罪,将刘万春、鄂友三、张朴当场逮捕,不久鄂友三被杀。

池峰城  

池峰城(1903或1904—1955)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毕业。又名风臣(凤臣),别字镇峨,河北景县人。西北军学兵团肄业,陆军大甲级将官班第一期、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将官班毕业。1920年起入北洋军冯玉祥部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当兵,任排长、连长。1927年后任国民党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旅二团三营营长,第二兵工团上校团长,第二十七师七十九旅少将旅长,第二十七师副师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政府军陆军第二十六军第三十一师师长。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10月授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师长,于1939年3月升任第三集团军第三十军中将军长。1943年任第五战区鄂豫边游击总指挥。1945年后任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六战区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等职。先后参加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枣宜会战。解放战争中,1946年起任第二军军长兼宜巴要塞守备司令,国民党军保定警备司令部警备司令、国民党中将部员,河北省政府代主席,华北“剿总”中将高参,1949年1月策动军统北平站长徐宗尧起义,率所部参加北平和平解放。同年4月1日因“历史遗留问题”受审。1955年3月16日在北京监狱病逝。

阎又文 

 

傅作义秘书,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人。1936年,就读于山西大学法学院。1938年,在傅作义部队的我党地下党员潘纪文经长时间观察阎又文后将其秘密发展为中共地下党员。1939年11月在延安七里铺训练班第二期结业后,被中共西北局社会部安排到国民党西北军阀马鸿逵部队。寻机转入晋军傅作义部。阎又文与傅作义是山西荣河同乡,逐步取得傅的信任后,在傅作义处担任文书,秘书。升任少将新闻处长、奋斗日报社长、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按照上级指示,阎又文长期不与组织发生联系。
  1949年1月,解放军一举攻克天津,切断了傅作义海上逃跑路线。10日,阎又文接到王玉指示:了解傅作义动向。组织很快从王玉处得知傅作义设计的三条道路:一、南逃会蒋;二、往西投靠马家军;三、固守北平,继续顽抗。究竟倾向哪一条路,决心难下。于是,阎又文力劝傅,我部非蒋嫡系,投靠蒋绝非上策,如今丢掉整个华北,老蒋怎能放过你。与马会和,如今整个北平被解放军百万大军包围,所以此路不通。第三条道路更不可采纳。如果对抗解放军,北平文化古城将遭到毁灭性破坏,你将成千古罪人。最终,阎又文指出第四条道路——跟共产党谈判。
  根据党的指示,阎又文对傅作义展开大力度攻心工作——争取傅作义起义。后来,阎又文曾代表傅作义与中共和谈。1949年1月22日下午6时30分,阎又文以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的身份,正式宣布北平和平协议和傅作义的文告。新中国成立后,阎又文成为水利部部长傅作义的办公厅主任。1961年,阎又文调农业部。1962年9月25日,阎又文因患食道癌去世,年仅48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陈长捷

 陈长捷,(1892年-1968年4月7日),字介山,福建闽侯螺洲(今属福州)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他早年考入保定军校,后来在阎锡山的部队中服役。抗日战争中他率部参加过南口会战和平型关战役。后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及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天津攻城战中被俘。1959年获特赦。曾在全国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工作。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与妻子双双自杀。

周北峰  

周北峰,又名卜丰。山西永济人。1931年获法国都鲁士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曾任哈尔滨法学院、山西大学教授,国民党政府第二战区北路军政治部主任,绥远省地政局局长。1949年任国共谈判北平联合办事处委员。建国后,历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绥远省民政厅厅长,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厅长、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自治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一至六届人画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社会学概论》。

王克俊

王克俊(1908--1985),又名明德。山西临猗人。1930年毕业于山西省第一师范学校。曾任绥远省政府函电组主任。1936年参加绥远抗战。后任国民党政府第七集团军总部、第八战区副长官部机要室主任,三青团绥远支团部书记,第十二战区长官部、张垣绥靖公署、华北“剿总”司令部秘书长。1949年随傅作义起义。建国后,任绥远省军区副政委、绥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任华北行政委员会贸易局储运处处长。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安春山

 安春山(1906--1979),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第104军中将军长;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绥远省军政治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交通厅副厅长。
  1949年参加北京和平解放,时任囯民革命军第104军中将军长。
  同年受毛泽东和傅作义的委派,至绥远与董其武、孙兰峰,一同组织了绥远和平解放。随即留在绥远,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委员,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交通局长、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全国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被冲击,四人帮倒台后给予平反,恢复政治名誉。
  1979年10月2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3岁。

邓宝珊

  邓宝珊(1894-1968),中国爱国将领,原名邓瑜,甘肃天水人。国民党军陆军上将辛亥革命时,参加新疆伊犁起义。1917年后,在陕西任靖国军第四路营长、团长、副总司令。1924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任第二军旅长、师长。1926年后,任国民联军援陕前敌副总指挥、国民联军驻陕副总司令、国民党陕西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代理甘肃省主席、杨虎城部新编第1军军长等职。1949年1月起义,和傅作义一起促成了绥远起义。建国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省长、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68年11月27日卒于北京.


刘多荃 

辽宁人大副主任刘多荃(中)视察工作

 刘多荃(1897--1985)国民党陆军中将。字芳波,奉天凤凰(今辽宁凤城市)人。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炮科。长期在东北军任职,曾任东北陆军第16旅炮兵营少校营长,1926年任镇威军第3、4方面联合军团卫队中校队附,年底任东北讲武堂第3、4方面联合军团候补军官入伍生队队附,1928年春任奉军第19师1旅1团团长,7月任东三省报案司令部第20旅61团团长,1929年1月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卫队统带,1930年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副总司令北平行营卫队统带,1931年12月任北平绥靖公署卫队统带部少将统带,1933年任东北军独立第105师师长,1935年入陕围剿红军,1936年12月参加西安事变,并担任捉蒋行动总指挥,1937年2月任国民党政府第49军军长,1937年5月任中将,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抗战,1941年11月任第10集团军副总司令,12月兼任热河省政府主席,1943年4月改任第25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6月任第12战区副司令长官,1947年任张垣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1月任华北剿匪总部副总司令,1948年底赴香港,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联名通电起义。后任政务院参事,辽宁省交通厅厅长,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辽宁省第五届人大副主任,民革第四、五届中央常委和第六届中央常委会顾问,民革辽宁省委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是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7月22日在北京病逝。

杜任之

杜任之,1905年5月出生,山西省万荣县人。1924年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1924年至1926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大学预科班”。早年接受革命思想影响,1927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初留学德国,先后入柏林大学德语学院、哥廷根大学、费莱堡大学学习。1933年10月受上海反帝国同盟总部委派回山西宣传策动抗战救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公开身份为山西大学文学院、教育学院讲师。1944年又被聘为国立山西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兼训导长。北平“和谈”的主要策动者。
解放后还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省财经委员会会员兼秘书长、省商业厅厅长。同时仍为山西大学教授兼山西大学财经学院院长。

马占山


马占山(1885年-1950年),字秀芳,满族人,生于清朝奉天怀德(今吉林公主岭),祖籍河北丰润。马占山属国民党,是首先抵抗日本侵华的著名将领。马占山其后倒戈投降受日本控制的满洲国,后来又率兵对抗日军。
马占山出身贫苦农民,年轻时曾上山落草,在1908年时决定“金盆洗手”,率弟兄接受清政府收编。1911年在吴俊升的提拔下出任连长,1925年出任旅长。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攻中国东北,1931年11月,“汉奸”张海鹏部和日本关东军进攻黑龙江时,在齐齐哈尔以南的嫩江江桥,遇到时任黑龙江省代省长兼黑龙江步兵第3旅旅长马占山率部顽强抵抗,史称江桥抗战。但是后来马占山宣布投降满洲国,并且出任满洲国黑龙江省省长,1932年出任满洲国军政部长。
马占山在张学良派人游说下,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反抗满洲国。1933年经苏联与欧洲返回中国,并要求蒋介石抗日,但没有获得蒋介石允诺,而退居天津租界。西安事变后马占山出任东北挺进军司令,于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占山加入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军作战,后于北京养病。马占山曾经向傅作义推荐邓宝珊与中共方面进行解放军进入北平的谈判。1950年在北京过世。


孙兰峰

 孙兰峰,字畹九,出生于1896年,山东省滕州市人。
  18岁开始军旅生涯,后入黄埔军校。历任阎锡山部连长、营长,后在傅作义部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国民党第12战区骑兵总指挥,第11兵团司令官,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张垣警备司令,第9兵团司令。
  在抗日战争中,率部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五原战役。抗战胜利后,任收复热河、绥远、察哈尔先头部队司令。
  1949年参加“九一九”绥远和平起义。历任绥远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绥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绥远省政协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二、三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和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并曾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7年2月27日在呼和浩特逝世,终年91岁。

傅作恭

 傅作义投诚之后把远在美国的弟弟傅作恭博士招回来为新中国服务,没多久傅作恭被打成右派,发配劳改。傅作恭在劳改中写信给哥哥索要财物和食品,傅作义不相信执政党会让不让右派吃饱,没有寄,所以傅作恭生生被饿死在劳改农场。


石觉  
石觉(1908~1986年),陆军上将,原名世伟,字为开。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在辽东、热河参加反共内战。驻扎热河时,兼任第2绥靖区司令官及热河省保安司令。1948年任华北“剿总”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率部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1月21日,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石觉、李文等蒋介石嫡系将领乘飞机离开北平。石觉到南京后,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淞沪防卫司令部司令官。4月,任上海防守司令。5月24日,在人民解放下攻进市区后,石觉率残部撤至舟山群岛。此后,担任舟山群岛防卫司令兼浙江省主席。1950年5月,率部12万余人撤退台湾。
  到台湾后,先后任台湾防卫总部副总司令兼北部防守区司令、南部防守区司令、第2军团司令、金门防卫司令官、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兼联合作战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晋级为陆军二级上将。1959年7月,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总司令。1969年以后,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还任中国国民党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国民党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1986年9月23日卒于台北市。


李文
李文,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字质吾,别号作彬,湖南新化人。1923年冬到广州,考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编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学习。
  1939年6月授陆军少将,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九十军军长,中央军官训练团第一大队大队长。1945年6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1946年秋起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北平警备总司令,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四兵团司令官,华北警备总司令。1949年1月傅作义于北平起义,李文与第九兵团司令官石觉等与傅作义决裂,并同机返回南京,径往溪口见蒋介石,旋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官。
  同年12月27日于四川邛崃向解放军投诚,与陈鞠旅、冯龙等军长被集中在解放军重庆教导总队和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班学习。1950年3月在重庆学习时乘隙摆脱中共监视,后往香港,次年4月经蒋介石同意转赴台湾,曾任“国防部”中将高参。1964年1月退役,任台湾糖业公司顾问。1977年4月20日在台北逝世。

崔月犁  

 崔月犁(1920——1998),原名张广印。河北省深县人,1937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3月被派往北平、天津地区从事地下党工作。在此期间,任北平学生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职员工作委员会书记。1948年曾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参与和平解放北平的工作。1949年1月起,先后任彭真同志秘书、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北京市政协秘书长,并兼任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是中共八大候补代表,1958年后先后任北京市委卫生体育部部长,北京市副市长兼卫生体育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1975年后,历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卫生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兼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全国中医学会会长,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副主席。1982年4月任卫生部部长、党组书记,兼任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8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


刘厚同 

 刘厚同 (1882—1961),名文厚,字厚同,别号半醉老农,运城市盐湖区郊斜村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厚同任傅作义的上将衔顾问,但未到职视事。刘厚同是傅作义将军的密友、智囊。1948年2月,傅作义曾到天津拜访刘厚同,询问刘对时局的看法。刘对傅说:“军事为政治服务,政治为军事之本。自古没有政治不修明而军事能胜利者。蒋介石今政无不弊,官无不贪,我看其政权不会有一年半的寿命了。”傅对刘的看法表示赞同。同年10月,刘厚同接受中共地下党的委请,来到北平。
  面对蒋介石败局已定的形势,傅作义心情矛盾,难下决心。针对这种情况,中共地下党要求刘厚同向傅作义申明大义,陈清利害,珍惜他自己爱国抗日的光荣历史,和平解放北平,保护文化古都人民生命财产,为中国人民再立一功。
  1949年元月7日和16日,傅作义又两次派代表与解放军平津前线领导人谈判,终于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31日,解放军首批警卫部队入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刘厚同被选为天津市第一至第四届人大代表,市第一至第二届政协委员、常委。市政府安排他为文史馆馆员,后又任房管局局长。
  1961年病逝于天津,享年79岁。

张东荪

张东荪(1886年12月9日-1973年6月2日),原名万田,字东荪,曾用笔名“圣心”,晚年自号“独宜老人”。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社会学家、爱国学者。曾为研究系、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之一,曾任中国民盟中央常委、秘书长。抗日战争期间,主张国共合作,同时与中共地下党接触,并曾介绍燕京大学学生到中共抗日根据地。日本对美国宣战后,燕京大学被强占,张东荪被捕,被关押半年之久,从未屈服,曾自杀四次以示抗议。后被判缓刑保释出狱。
1946年,在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二中全会上当选为民盟秘书长。1948年底,作为傅作义的代表与中共代表秘密谈判,促使实现了12月24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同时仍担任燕京大学(后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教授。1951年,被“指控”向美国出卖国家情报,被免去政府职务,并被民盟开除。“文革”中于1968年1月被捕,关押于秦城监狱,直至病逝。

苏静


  苏静(1910-199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山东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兼教育处处长等职,参加了开辟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他作为我军代表进入北平同傅作义的代表及傅本人进行和谈,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特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国务院业务组成员、政工小组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陈布雷


 
 陈布雷(1890~1948年)中国浙江慈溪人。原名陈训恩,号畏垒,字彦及,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即今日的浙江省宁波中学),后转入宁波效实中学(即今日的宁波市效实中学),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即今日的浙江大学)。同年在上海《天铎报》作记者。1912年3月加入同盟会。1912~1920年在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师范学校等校任教。1920年赴上海,任《商报》主编。1927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35年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秘书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为蒋介石草拟文件。1948年11月12日在南京自杀。自杀前1个月,与傅作义有过谈话,流露出悲观情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0046.html

更多阅读

电视剧《天字一号》故事原型 张国福为原型的电视剧

电视剧《天字一号》故事原型最近热播的反特电视剧《天字一号》,取材于“炮击天安门”阴谋案和老电影《国庆十点钟》。更多的改编线索,来自于国庆十点钟。编剧比较大胆,把“炮击天安门”阴谋案的素材也用上了。这是一个经典的侦破案件

2014年电视剧《大清盐商》全部演员表、图片和片花 大清盐商

2014年出品34集电视剧《大清盐商》已在央视八套播出,编剧、总制片人:南柯,参与编剧:李靖岩、刘勃、林海洪、王晨、许秀松,艺术总监:张黎,导演:韩晓军。有介绍,该剧以清代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前后为时代背景,以乾隆时期“大小金川案”与“两淮

电视剧《下一站婚姻》于和伟与涛姐“打太极” 于和伟

网易娱乐2月19日报道由大唐辉煌出品,刘雪松执导,于和伟、刘涛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励志大剧《下一站婚姻》已于日期杀青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中。该剧聚焦当下社会关注的再婚话题,演绎“二手男女”再牵手遭遇的种种障碍。剧中演员于和伟变

声明:《电视剧《北平战与和》的有关人物史料大全 北平战与和》为网友偷猫的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