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自由撰稿人”吗?
李华芳[寻找1111位读者,进行中]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此文未能通过审|查,无法在纸质媒体正式发表。】
魏雅华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低稿费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的文章,在微博上引起极大反响,大多是辛苦挣扎的撰稿人们的共鸣,也有对中国低稿费的反思。但我个人以为这个问题的讨论,如果仅仅是聚焦在中美稿费不恰当的对比上,而忽略了各自具体的制度环境,怕是无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一问题的。
首先稿费低这件事其实值得怀疑。因为不难找到稿费高的媒体,比如说《南方都市报》、《财经》等媒体,稿酬也相当可观,单篇文章的价格也已超过稿费起征点800元人民币。按照全国平均收入而言,做一个专职的撰稿人,还是有可能的。
可见这里的关键并非稿费低的问题。但稿费依旧是低的,理由不在于和美国相比较,而在于中国的税收制度。稿费作为一次性意外所得,起征点800元,税率20%。这是相当高的税收负担。当然细节一点来看,800元以上4000元以下减去800元,而4000元以上减20%,而后税率为20%减征30%。实际税率大概是12%左右。这看起来也不是太高。但问题在于单笔稿酬4000元以上的撰稿人,其年收入超过12万达到自行申报的标准的可能性,就要远高于他人,此时税负会再度加重。总体而言,税收在这里是一个要考虑到的因素。
但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很多网络作家依靠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了致富。不少网络小说作者的身价早已过百万,尽管每一个章节作者的收费很低,并且要与网站分成,但读者多可以薄利多销。而且如果卖出影视和游戏改编权,那么作者的收入会更好。也就是说,新的传播技术会极大改变撰稿人的收益模式。当然,严格说起来,网络小说的作者也很难被归类为“自由撰稿人”,这部分人通常有一个正式的工作,业余写作的人比较多,其中有不少是公务员。
不过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网络小说的内容取向体现了一种“娱乐至死”的倾向,这从玄幻、穿越、同人等内容的畅销中可见一斑。为什么少有严肃而又卖座的作品呢?严格来说,中国撰稿人的整体水平是极其低下的,包括一些著名的时事评论家在内,有态度有观点但轻解释轻分析,说穿了一句话,就是不够专业。这当然有撰稿人本人的原因,但大环境也促成了这样一个理性选择。因为如果你写稿并不需要专业,那么选择糊弄人就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作者不专业,读者好糊弄,从体制来看,主要是因为写作内容被管制造成的。前面我已经说过简单对比中美撰稿人的稿酬是不恰当的,理由就在于两者在写作内容方面的管制是天壤之别。在言论自由的美国市场上,政治性内容和娱乐性内容是两块重要且巨大的市场,而且实际上这两者也是相互加强的。例如肯尼迪遇刺事件是一个极端的政治事件,因此有大量讨论这一事件对美国政治影响的严肃作品问世,但与此同时,好莱坞电影《刺杀肯尼迪》也大谈阴谋论,更不要说各类小报对肯尼迪一家私生活事无巨细的挖掘了。
另外一个例子是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案,总统偷情实在是一个具备了各种流行要素的案子,但这个案子同样成为美国法律专家辩论的重要议题,因为这涉及宪法原则。哈佛教授桑德尔在《公正》一书中也讨论这个案例,作为道德哲学的讨论素材,成了严肃的话题。但在中国讨论领导人的私事是不可能的,甚至连揭露中基层官员带什么表的微博,也被删除了,在这样的内容管制下,与美国不存在可以比较的前提。
在一个“动物农庄”里讨论自由是可耻的,因为你必须明白,动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另一些更平等。政治性内容受限的市场上,娱乐八卦的流行是丝毫不奇怪的。网友有云:不许写实,只能意淫;高压之下,娱乐至死。如果你从财务自由的角度去看“自由撰稿人”,那么在中国你通过不断刷新自己的底线,或迎合权威,或无耻下流,总能找到“余秋雨式”的道路。但如果你从写作内容是否自由的角度来看,那么在当下中国说“自由撰稿人”那恐怕是个侮辱性的称呼。
觉得文章有用?认为作者靠谱?立即1元,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