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子,关于瓷器~~~! 杂件讨论欣赏区 古泉社区 - powered by p 聚酯输送带 橡胶杂件

中国历代民间藏瓷精品文章。

(一)、中国历代民间藏瓷鉴定术语:

1.捡漏:在古玩市场上用低廉价格买到了价值较高的古董。

2. 打眼:在古玩市场上由于鉴定失误,把仿品或赝品作为真品购买。

3. 掌眼:受人之托,为他人鉴定古董的真伪和艺术价值的高低。

4. 金属镶边:瓷器口边有所缺陷(如口磕,毛边等)用金属材料(金、银、铜、锡等)包镶遮盖。

5. 窑裂:由于窑内火力不匀,胎体受热不均而出现的裂纹。

6. 缩釉:由于胎体不洁,所施釉在烧制过程不能全部覆盖在表面而缩向他处,而露出胎体。

7. 纹:因胎胚纹薄,偶受轻微碰触而产生的极细的裂纹。

8. 磨口:瓷器口部经碰撞而损伤,影响观赏价值,用砂轮等切割工具将受损的口部修磨平整。

9. 冲口:器件因冲撞在口边出现的裂痕,这种细小裂痕长短不一,有的甚至不易看出。

10. 截口:器件的口部或颈部因碰撞而损坏,而器身完好无损,为保持一定的观赏价值,将损坏的器口或颈部截去,修磨平整。

11. 崩口:器件因碰撞而造成口边崩缺。

12. 毛口:器件口边有细微损伤、釉面断续剥落,手捋微有毛糙棱刺感。

13. 残耳:器件原饰耳部分或全部受损。

14. 磨底:器件足底原来挂釉、后因某种原因,有意将底釉磨去。

15. 炸底:因投放物件或外部冲击,而致器底产生裂纹。

16. 炸肚:器件的腹部因烧制时受热不匀,或烧成后被撞击而形成的裂纹。

17. 棕眼:器件烧制过程中,釉面中的气泡受热胀破,而形成的无釉小孔状。

18. 刮底:一种不施釉的毛底,在制坯用竹片等工具刮削而成。

19. 旋纹:以旋转方式刮制器底、器足而形成的同心圆纹。

20. 跳刀纹:以刀或其它工具在放射状刮制器底、器足而形成的跳刀痕。

21. 火石红:无釉的砂底上在烧制过程中自然由胎体沁生的浅红色。

22. 米糊底:露胎无釉的底足,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

23. 猪油白:器物的底足像涂了猪油似的泛白,抚之有光滑如玉的感觉。

24. 酱口:明末清初的器物口沿上往往施一种酱黄釉。

25. 后加彩:在以前的旧瓷器上加彩绘,低温烧制形成彩瓷。

26. 窑粘:瓷器坯体在烧制过程中与其它坯体粘连在一起,出窑后在器件上留下粘连的痕迹。

27. 后配:器物的某些原配部件,因种种原因缺失,为保持器件的完美而重新配置。

28. 磕缺:器物因碰撞而造成损缺。

29. 支钉: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器具,用坯泥或其它耐高温材料制造,用以支持瓷坯。常用支钉有3-7个支钉,支钉有粗有细。

30. 垫饼: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耐高温材料,用以垫持瓷坯。常用3-6块。

31. 蛤蜊光:瓷器越过百年后釉面自然氧化出一种原素,迎光侧视,隐约可见五光十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3 19:19:33编辑过]

东岳泰山 2006-01-20 06:32

远古时代,人们在用石器做工具时发现玉比一般石头优越美观,玉含蓄坚韧,温润莹泽,它既不像宝石那样清澈透明,一眼望穿,也不像石头那样浑浊不透,坚硬干脆,它含蓄内蕴,生动而富有灵性,这些都与史前人们内心的一种愿望、一种内涵相吻合,为文明时代华夏民族所继承。我认为玉就是我们的祖先找到的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性格、文化和理念的物质载体,所以说中国人喜欢含蓄祥和,属内向型,而西方人喜欢透明,一目了然,属于外向型的。这就是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

杨伯达,我国著名学者、文物鉴定家、古玉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会长。1927年出生于辽宁省旅顺市,祖籍山东蓬莱。早年师从黎冰鸿、王式廓、罗工柳等大师,后专攻中西美术史和博物馆学研究,1956年调入故宫博物院陈列部,开始了数十年苦心孤诣的文物研究生涯。1980年至1987年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他首开我国玉文化研究之先河;首先质疑景泰蓝之“身世”,指出景泰蓝非中国之先创;首次对清代院画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使许多珍贵字画重现光彩;不仅如此,他还在雕刻、玻璃器、金银器、珐琅器及鼻烟壶等多个领域颇有建树;1991年他在广东江门主持了世界上最大的金玉大佛的鉴定评估工作。如今这位年逾古稀的“玉”学泰斗,依然对他所钟爱的“玉”事业兴会淋漓,乐此不疲。

它是一种透闪石,它的显微结构是针毡状的,就像毡子一样,纵横交错,非常有韧性,不易折断。并且它温润莹泽,细腻柔和,符合人们对“德”的理解和向往,于是玉就成为德的载体,成了君子的象征

问:中国人对玉近乎偏爱,人们把天帝称为玉皇大帝,把月宫中的兔子称为玉兔,为什么中国人对玉如此崇拜呢?

杨伯达: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古人认为他们的生存、他们所获得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保佑他们,慢慢地他们就把这种无形的力量具象化,最后发展到有了神灵的概念。人们认为要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部落,就必须祈求神灵的保佑,于是就出现了巫,由巫来完成事神的任务。巫拿什么来事神呢?他们就拿玉。

为什么他们要拿玉?根据《山海经》中记载,人要维持生命就需要吃果实、吃肉,黄帝则需要吃“玉膏”,而天地、鬼神就吃玉。对于人来说饮食是第一位的,古人打猎、采摘都是为了满足饮食的需要,所以巫认为神也像活人一样是将饮食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巫就给神送去它最爱吃的玉,以玉事神。

这种解释目前看来也符合考古学的发现,史前时期墓葬出土的很大一批神器就是用玉做的。所以玉这个角色非常重要,它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量玉质神器的出土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另外,人们把玉奉献给神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稀有,蕴藏不丰且质优,其中百分之百的玉称为“全”。所谓“全”就是一点杂质都没有的玉,是最纯的玉。它的颜色是白的,所谓洁白如玉就由此而来。最好的玉就是全玉,过去只有皇帝才能用全玉。

问:但是好像西方人佩带玉饰的并不多,他们似乎更钟爱宝石?

杨伯达:玉和宝石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的一个分水岭。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找到一个具象的东西来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来代表他们的文化、情感、理念和传统……

远古时代,人们在用石器做工具时发现玉比一般石头优越美观,玉含蓄坚韧,温润莹泽,它既不像宝石那样清澈透明,一眼望穿,也不像石头那样浑浊不透,坚硬干脆,它含蓄内蕴,生动而富有灵性,这些都与史前人们内心的一种愿望、一种内涵相吻合,为文明时代华夏民族所继承。

我认为玉就是我们的祖先找到的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性格、文化和理念的物质载体,所以说中国人喜欢含蓄祥和,属内向型,而西方人喜欢透明,一目了然,属于外向型的。这就是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异。

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我们的祖先在玉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中华文明的大厦,尤其是中华文明的出现,它的前夜就是高度发达的玉文化,玉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形成及其政治文化都息息相关。

问:我们常说“君子如玉”,人们为什么会拿君子与玉相比较?

杨伯达:史前时期的远古社会,玉被视为神物,巫以玉事神,巫不离玉。巫,上用玉来通天,下用玉来统治现实社会中的族群,在老百姓眼中巫是最具权威的,他们掌管着政治、军事和氏族的生活,那时的社会“统治”主要靠神灵来巩固。

到了文明社会,王取代巫之后,改神本位为人本位,采用了“分封制”和“施德政”,他除了依靠神来统治和巩固一个社会外,他还将自己比作天子,自诩是替天来统治社会的,这样社会矛盾就日益加剧。那么我们的祖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妙方——儒家学说,以巩固家庭和社会的安宁。

儒家学说宣扬“仁、义、礼、智、信”,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仁,人们敬仰那些“仁者爱人”的人,把他们尊为君子,而“仁”的核心就是德。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就是把德与君子联系起来并追溯至远古。玉就代表德,德就物化为玉,玉德就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那时有德的人都随身佩带玉,时时以玉的品德来约束自己:“君子就是玉,玉就是君子。”后来人们就继承和发扬了“君子如玉”这个说法。

问:过去人们还把玉作为信物来交换,这也是对玉德的一种景仰吧。

问:孔子为什么要把君子比作玉,而不是别的?

杨伯达:首先从矿物学的角度对玉的解释是,它是一种透闪石,它的显微结构是针毡状的,就像毡子一样,纵横交错,非常有韧性,不易折断。并且它温润莹泽,细腻柔和,符合人们对“德”的理解和向往,于是玉就成为德的载体,成了君子的象征。那么孔子的伟大就在于将玉从“神物”中解脱出来并赋予人文色彩,尤其是在当时还没有矿物学理论的条件下,他就能正确地认识到“玉”的矿物学之物理性能,并把它与人们心目中完美的德融合在一起,非常了不起。

“我刚进故宫时,老院长吴仲超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整理清代玉器,当时大概看了一万多件吧。到后来真正走上玉器研究之路,我认为完全是因为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推动。”

问:您是怎么想到要搞玉器研究的呢?

杨伯达:实际上我在大学学的是美术专业,1948年毕业后我到了中央美术学院,在那里做学生辅导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同时开始学习中外美术史。由于经常出国办展览,逐渐又对博物馆学发生了兴趣。在调到故宫之前,我是搞博物馆学的,当时我在博物馆学上算是有了点成绩吧,要不我也不会顺利地调入故宫。

1956年我刚进故宫时,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老院长吴仲超对我说:“辛苦你了。”意思是我要来挑担子、出力,把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工作搞上去,提高其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更好地为广大观众服务。我被安排在陈列部做副主任,唐兰先生(著名学者)是主任,部员有许多都是大名鼎鼎的权威人士,像陈万里、罗福颐、徐邦达等专家学者。

进故宫后我就觉得博物馆学几乎是没法研究了,它有了很多的局限性。这时吴院长交给我了第一个任务——整理清代玉器,搞清楚哪些可以外拨,哪些需要自留。

当时一共有三个人参加了这项工作,一位是故宫的老专家,另一位是古玩商,再一个就是我,他们二位也不是专门研究玉器的专家,应该说在我们之前故宫还没有专门研究玉器的人,即使是这样,我们那时也谈不上什么研究,只是挨个看,挨个整理。当时大概看了一万多件吧。我看得比较细致,基本上对那些清代玉器做到了稔知于心。

到后来真正走上玉器研究之路我认为完全是因为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推动。20世纪70年代末期,社会上开始有了了解玉器知识的需求,于是国家文物局就指派北京市文物局面向全国举办一个玉器鉴定培训班,派给我的授课内容是讲隋到清的玉器鉴定(唐以前部分是由考古学家讲)。后来又参加了《中国美术全集》(共六十集)中《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分集的编纂工作,我任主编。

实际上以前给培训班讲课是不需要像做研究那么深入的,但是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分集的责任就比较重大了,因此从编书一开始,我就在玉的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此书出版后反映非常好,后又多次再版,这也是玉器热的一个表现。

再后来河北美术出版社又准备出版《中国玉器全集》,并成立了以考古学家为主要成员的编委会,又请我做主编,兼做第五册(隋-唐-明)主编,我因为有了前面工作的基础,就爽快地答应了,这样一编就是八年。在这么长的一个时间里,很多的问题就这样边研究,边编辑。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和这么多年的研究,我对玉器的认识就既不是1956年整理清代玉器时的懵懵懂懂,也不是编玉器分卷时的一知半解,这时对玉就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功力和认识水平。

问:“春水”、“秋山”玉可以算是您的“代表作”了,这是您最得意的一次鉴定吗?

杨伯达:也谈不上是最得意的一次鉴定,只是说它为传世玉器的研究鉴定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让我感到欣慰的。当时故宫有一大堆既没有定名,又没有年代,也没有说明功用的玉器,总数不详,当时我看到这些玉器时就觉得它的图案像是鹰在捕捉天鹅,充满着纯朴的山林野趣和浓郁的北国风情,极富画意,宛如宋画一样形神皆备,匠心独运。从形象的视觉效果看,它的背景有塞北的风格,至于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雕琢这种形象的玉器,整个来说都不清楚,这只是形象上的一些感官认识。那么我就想如果能对它有所突破的话,就解决了这些玉器的归属问题。

“春水”、“秋山”玉这类玉器的研究方法,前人并没有传给我们,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去摸索,我的经验就是一个学者要想研究问题,就要从古文献中去找证据,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

问: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故宫的玉现在是不是都已名实相副了?

杨伯达:故宫的文物号称百万,其中的问题你不可能全部都给它解决,只能解决一批是一批。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故宫仅玉就三万余件,能解决一部分也算是一点贡献吧。

问:您有过失败的鉴定吗?

杨伯达:有过。比如,故宫有一个“黑漆古的玉圭”,我一直认为它是真的,而且还为此发表过文章,后来发现它是假的,是雍正至乾隆时期造的玉玩。(问:故宫还会有假的?)那我马上就做了更正,说错了就改正嘛,没有别的办法。

还有一次是一个方斗形的玉杯,大家都认为是明代的,我也是这种看法。它属于墨玉,墨玉就是在玉中有许多黑点。当时我觉得其中的一些黑点像是人工做上去的,但并没深思,觉得有名款的东西不应该是假的。后来,我看到台湾有一个乾隆款的同类玉的器物,这一比较,很明显就看出故宫这件墨玉斗杯是清初的,不会是明代的。这也说明当时自己的眼力还不够。

问:后来怎么办呢?

杨伯达:还是纠正过来呗。

问:您是新中国研究古玉的第一人,是不是这个探索的过程非常艰难?

杨伯达:是这样。当时查找玉的古文献资料,很多古文都看不懂,读起来非常困难,这时日文的优势帮了我很大的忙,使我从很多日文书籍中得到启发,其中日本学者青田耕作的观点对我的启发很大。以往我们研究玉只是停留在它的功用层面上,比如研究玉的用途等等,而他则在玉的研究中增加了矿物学、材料学和考古学等相关科学领域的新见解,这是比较科学的研究古玉的方法,我觉得玉应该是这样研究的。

对此我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此后我就一直沿着这条科研的路线走下来了。我现在在给学生课程安排时,也是首先要讲地质学,然后是矿物学、宝石学、工艺学、玉器材料学……玉学不是单一的,它包含了美学、神学等许多学科。

“经过这些年的经验教训,我现在已经宣布不再做鉴定了,因为我一说真话连朋友都没的做了。”

问:有人说您“谈伪色变,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了”。

杨伯达:不是草木皆兵,真的是假货泛滥成灾啊!现在哪有真货啊!我这样一讲就可能会砸了几百人的饭碗,这是正说;反过来说,他们也许还会反咬一口甚至下毒手,因为他们的投资受到损失了嘛。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顾全大局的。这里有个财富再分配的问题,一些富起来的人,他不可能没完没了地买房买车吧,大量游资总得有个去向,投资文物,至少可以养活造假文物的、卖假文物的等一批与此相关的人吧?!这是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可以说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游资购买玉器,会刺激玉雕业、玉雕技术的发展,这个东西今天是仿古的,是赝品,若干年后,它就是文物,就是今天这个时代的见证。你说你管他干什么呢?

问:当年唐人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时,估计也曾被世人讽为赝品,但千余年过去后它现在就成了国宝了,冯先人若是地下有知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问:其实赝品也可以起到普及文物知识的目的。比如“玉琮王”,如果能看到一块赝品,即使蒹葭倚玉,也会增长一些历史的、文物的、考古的知识。

杨伯达:实际上这就是个时间问题,现在的伪古玉到了后世它可能就是文物甚至是珍贵文物了。比如过去的仿明代、仿宋代的字画,到了今天不也都成了文物了吗。

问:实际上赝品它也是用玉做的,仅从材料上来说它也算是真东西。

杨伯达:大部分赝品是用玉雕的,也有一些是用玻璃、石头假冒的。实际上是货源决定不会有太多的真货:第一,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出土的文物归国家所有”,因此它不可能流于市场;第二,盗掘的文物一般都通过非法渠道流向了海外市场,国内很少见到;第三,即使国内有,也不是上等货……实际上这是尽人皆知的现象和内幕,我何必介入呢?因此我还是踏踏实实地搞我的研究,写我的文章吧。

问:您现在真的是一点鉴定都不做了吗?

杨伯达:通过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我已经宣布不再做鉴定了。

问:何出此言呢?

杨伯达:因为假如我不做鉴定,大家还可以维持一个好朋友关系,我一说真话就连朋友都没的做了。

问:这么严重?

杨伯达:因为现在市场上的玉几乎不见什么真东西了,基本上是这么个局面,当然也不能绝对地说一件真货没有,但很少,大部分是假的,你就是花几十万、几百万买的东西也不敢保证是真的。对外应该说是关门了,对个别的几个收藏家朋友我还是会给看的。

问:不怕失去朋友?

杨伯达:比较了解吧,知道不会因此而绝交。

问:您告诉了他事实真相,他应该感激您,怎么会朋友反目了呢?

杨伯达:因为他是一个具体的人嘛。人就会有利益问题,他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如果买了假东西,那他就会付出巨大的损失。他当然不希望你说是假的了。

问:那他也应该怪罪骗他的人,而不是鉴定的人。

杨伯达:不是这样。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甚至还会受到威胁。

问:您受到过威胁吗?

杨伯达:我一般都比较谨慎,目前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问:如果遇到假的,您怎么说?

杨伯达:这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如果他还没买,那么在让他保密的前提下,可以告诉他真相;如果他已经买了,那我就封门了,绝对不接待了。

问:连看也不看了?

转帖子,关于瓷器~~~! 杂件讨论欣赏区 古泉社区 - powered by p 聚酯输送带 橡胶杂件
杨伯达:不然的话,本来还是朋友,看过之后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问:如果是来自领导的、官方的呢?

杨伯达:官方的就公事公办吧,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实话实说呗。如果是私人关系,以前我都是说实话,但是结果很糟糕。所以我现在就基本上不介入此干系了。

问:那总得有人做鉴定吧?

杨伯达:学者不行,学者不适合做鉴定。我认为做鉴定的人,一定是有丰富经验的人,长年从事文物实践工作的人。

问:琉璃厂的老板?

杨伯达:那也要具体分析,你比如,要在故宫博物院有上百万件文物这样的条件下,那么他有可能成为鉴定家,见得少了,就可能把握不准。现在的很多鉴定家,没有经过博物馆的培养,也没有经过考古队的经验积累,那么他的可信程度就比较低。古玩店的特点是看的东西比较多,但不系统,今天看一件明代,明天看一件宋代,没有条理或鱼龙混杂,没有标准的器物作参照。所以我对现在的鉴定家的队伍是有看法的。

问:有昧着良心做鉴定的吗?

杨伯达:我相信是有吧。

问:那最终还是会影响自己的声誉吧?

杨伯达:所以才会出现有人把鉴定书撕了的事情发生。

问:最后一个问题:中国最有名的玉要算是“和氏璧”了,昔日“秦昭王愿以十五城得楚‘和氏璧’一块”,那么迄今为止中国最价值连城的玉仍是“和氏璧”吗?

杨伯达:“和氏璧”价值连城,历史上是这么讲的。现在来看,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的“玉琮王”应是国内顶级的玉之重器了,属于国宝级的!

问:它现在存在哪里?

杨伯达:在浙江省文物考古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9 22:33:01编辑过]

东岳泰山 2006-01-22 21:41

中国历代民间藏瓷精品文章。

(一)、中国历代民间藏瓷鉴定术语:

1.捡漏:在古玩市场上用低廉价格买到了价值较高的古董。

2. 打眼:在古玩市场上由于鉴定失误,把仿品或赝品作为真品购买。

3. 掌眼:受人之托,为他人鉴定古董的真伪和艺术价值的高低。

4. 金属镶边:瓷器口边有所缺陷(如口磕,毛边等)用金属材料(金、银、铜、锡等)包镶遮盖。

5. 窑裂:由于窑内火力不匀,胎体受热不均而出现的裂纹。

6. 缩釉:由于胎体不洁,所施釉在烧制过程不能全部覆盖在表面而缩向他处,而露出胎体。

7. 纹:因胎胚纹薄,偶受轻微碰触而产生的极细的裂纹。

8. 磨口:瓷器口部经碰撞而损伤,影响观赏价值,用砂轮等切割工具将受损的口部修磨平整。

9. 冲口:器件因冲撞在口边出现的裂痕,这种细小裂痕长短不一,有的甚至不易看出。

10. 截口:器件的口部或颈部因碰撞而损坏,而器身完好无损,为保持一定的观赏价值,将损坏的器口或颈部截去,修磨平整。

11. 崩口:器件因碰撞而造成口边崩缺。

12. 毛口:器件口边有细微损伤、釉面断续剥落,手捋微有毛糙棱刺感。

13. 残耳:器件原饰耳部分或全部受损。

14. 磨底:器件足底原来挂釉、后因某种原因,有意将底釉磨去。

15. 炸底:因投放物件或外部冲击,而致器底产生裂纹。

16. 炸肚:器件的腹部因烧制时受热不匀,或烧成后被撞击而形成的裂纹。

17. 棕眼:器件烧制过程中,釉面中的气泡受热胀破,而形成的无釉小孔状。

18. 刮底:一种不施釉的毛底,在制坯用竹片等工具刮削而成。

19. 旋纹:以旋转方式刮制器底、器足而形成的同心圆纹。

20. 跳刀纹:以刀或其它工具在放射状刮制器底、器足而形成的跳刀痕。

21. 火石红:无釉的砂底上在烧制过程中自然由胎体沁生的浅红色。

22. 米糊底:露胎无釉的底足,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

23. 猪油白:器物的底足像涂了猪油似的泛白,抚之有光滑如玉的感觉。

24. 酱口:明末清初的器物口沿上往往施一种酱黄釉。

25. 后加彩:在以前的旧瓷器上加彩绘,低温烧制形成彩瓷。

26. 窑粘:瓷器坯体在烧制过程中与其它坯体粘连在一起,出窑后在器件上留下粘连的痕迹。

27. 后配:器物的某些原配部件,因种种原因缺失,为保持器件的完美而重新配置。

28. 磕缺:器物因碰撞而造成损缺。

29. 支钉: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器具,用坯泥或其它耐高温材料制造,用以支持瓷坯。常用支钉有3-7个支钉,支钉有粗有细。

30. 垫饼: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耐高温材料,用以垫持瓷坯。常用3-6块。

31. 蛤蜊光:瓷器越过百年后釉面自然氧化出一种原素,迎光侧视,隐约可见五光十色

东岳泰山 2006-01-22 21:44

(二)、 纹饰图案的文化寓意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体现在中国历代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内含是丰富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中国历代对吉祥图的想往都有典籍可鉴。表现在中国历代瓷器的吉祥纹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清朝的纹饰,更为丰富多彩,纹必寓意,意必吉祥。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龙凤为纹饰

以龙凤为纹饰的。我们习惯讲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事实上,这种讲法是不够完整的。完整科学的讲法应该是,中华民族是龙凤的传人。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河姆渡出土的有关凤鸟的史料证实,凤比龙要早几百年。自商周以来,龙凤就是天生一对了。龙象征着权威和尊严,凤象征着才艺和吉祥。所以才有"龙凤呈祥"的古典。

表现在陶瓷器物上的龙凤纹饰是丰富多样的。在远古,龙凤是图腾文化的产物,是一种原始崇拜的宗教形式。我们的祖先把龙凤视为逢凶化吉,呼风唤雨的吉祥神物,寄托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企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统治者把自己比作真龙天子。于是龙凤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尊严。表现在宋元时期的陶瓷上的龙凤纹饰都有明确的定法。元代初年,就禁止民窑制造五爪缠身龙纹。五爪龙纹属帝王专用。表现在元青花上的龙纹是:龙身矫健,细颈长身,双眼圆睁,目光熠熠,神采飞扬,是一种充满生机的形象。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为狰狞凶猛之状,龙爪为三、四、五、不等。其中五爪爪尖成圆圈状的极多。有云龙、海龙、水龙、团龙、穿花龙、夔龙、飞龙等。其中夔龙始于宣德,海水云龙在宣德时用得最多。凤纹,以展翅腾飞为多,有昂首云天,有回首顾盼,有龙凤呈祥,有凤穿牡丹。往往以缠枝花来烘托凤的高贵和神圣。到了晚期,龙纹的形象就逐渐失去昔日的凶捍和威严,变得猪头猪脑,细身侧行,缺乏生机和活力。到了清朝康熙时期所绘的龙纹一般头部较大,身短而粗壮,须发怒张,额上写有"王"字,龙鳞呈"八"字形,官器为五爪龙,呈现一种凶猛膘悍。到了乾隆时画龙常为巨角低额,画凤颈部多毛。到了清末,所绘的龙头较短小,龙身瘦弱疲软,呈现一种萎靡懦弱之状。与此相反,凤纹却画得肥壮有力,威严盛人。以龙凤纹饰图案的寓意为:

龙凤呈祥。图案为一龙一凤。古人认为,龙为百兽之王,凤为百鸟之王。龙凤出现,天下就会祥和太平,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千百年来,龙凤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物,是中华民族吉祥的象征。

龙飞凤舞。图案为龙凤腾跃飞翔之态势。形容气势奔放雄壮豪迈。也用以形容书法笔势活泼有力。也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二龙戏珠。图案为两条腾云驾雾的云龙追逐一颗火珠。传说龙珠亦称夜明珠,可避水火。故有二龙戏珠或群龙戏珠的图案。表示吉祥安泰之意。

望子成龙。图案为一大龙俯视着一小龙。寓意为"教子成龙"和"望子成龙"。

鱼跃龙门。图案为天上一龙,水中一鲤鱼作腾跃之势。传说鲤鱼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龙。主要表示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之意。还有九龙拱鼎、百龙闹海、神龙游天、九龙庆寿、百凤朝阳、凤穿牡丹、百鸟朝凤等。

2 以植物为纹饰

以植物为纹饰的。大多以松、竹、梅、兰、牡丹、莲花、桂花、桃、柿、石榴等植物为纹饰图案。

岁寒三友。图案为松、竹、梅或松、竹、梅、兰。松,经冬不凋;竹,清高有节,宁折不屈,虚怀大度;梅,不惧风雪严寒,故称"岁寒三友"、"岁寒四友"。寓意人的高尚品德和气节。

万事顺心。图案为几个柿子和寿桃。柿子寓为"诸事"或"万事",桃其形状似心。寓意做什么事情都顺心如意。

四君子。图案为梅、竹、菊、兰草四种花卉,俗称为"四君子"。

五世同堂。图案为五个柿子和海棠花。这种图案以谐音寓意,表示长命百岁,五世同堂,幸福美满的家庭。

玉堂富贵。图案为玉兰花,海棠花和牡丹花。以玉兰花(玉)、海棠花(堂)、牡丹花(富贵)寓意"玉堂富贵"。

榴开百子。图案为笑开嘴的石榴和葡萄。古代人希望子孙满堂,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故以石榴、葡萄象征着子女众多,香火兴旺。也有"莲生贵子"等。

为官清廉。图案为鸡冠花、莲花纹。鸡冠花(为官),莲花(清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寓意为官清廉。

以植物寓意的还有竹梅双喜,牡丹天香,翠竹有节,丹桂飘香,仙桃庆寿,万花献瑞等。

3 以动物为纹饰

以动物为纹饰的。如羊、马、喜鹊、孔雀、鹤、鸳鸯、麒麟、怪兽、鱼类、大象、蝙蝠、鹭、鹌鹑等。

一路平安。图案为鹭、鹌鹑。以鹭鸟寓"路",鹌鹑寓"平安",祝愿旅途平安之意。

年年有余。图案为两条鲢鱼。鲢与年,鱼与余同音,寓意年年有富余。还有童子持莲,怀中抱鲢的图案,寓为"连年有余"。

福在眼前。图案为蝙蝠和古钱。古钱是内方外圆,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寓意"眼前是福"。

福至心灵。图案为蝙蝠、寿桃、灵芝。寿桃形状似心,借灵芝的"灵"字,寓意幸福的到来使人变得聪明灵利。

五福捧寿。图案为五只蝙蝠一个寿字。五福: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通俗讲,就是一求长命百岁,二求富贵荣华,三求吉祥平安,四求行善积德,五求人老善终。还有五福临门图案。寓意为多福多寿,福寿无边,福寿齐眉,福寿双全,福寿三多。

4 以神话故事为纹饰

仙人指路。图案为仙人和一只迷失方向的白鹤在无路可走的困境下,遇到了一位仙人,为白鹤指点迷津,寓人文主义至上之意。

八仙过海。图案为道教的八位仙人,各显神通,争渡大海。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传说八仙在庆贺王母娘娘寿辰归途中,路过东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宝护身为舟,竞相过海,各显神通。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古典。

暗八仙。图案为以八仙所持的"法宝"作纹饰。即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扇子,张果老的渔鼓,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的花篮,曹国舅的阴阳板,蓝采和的横笛,何仙姑的荷花或笊篱。

天女散花。图案为仙女手提花篮在空中散花。传说龙王献水,喷车马之埃尘,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木。寓其春满人间,祥瑞之兆。

嫦娥奔月。图案为一位仙女奔月宫之状。嫦娥,神话传说是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常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遂奔月宫。遂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句。

佛八宝。以佛八宝为纹饰。佛八宝又称八吉祥,即法轮、法螺、法伞、白盖、莲花、宝罐、双鱼、盘长。具体讲,法轮喻佛法,谓佛说法,圆通无碍,运转不息,能摧破众生的烦恼。犹如轮王之轮宝,能碾摧山岳岩石。法螺,梵语为"商法",译成汉语为"珂贝",即螺贝。螺声之远闻,广被众生;螺声勇猛,以表示大法之雄猛。千手观音其中有一手持的是法螺。法伞,佛话,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谓。白盖,又称天盖。饰以宝玉之天盖,佛菩萨及讲师的高座上悬有天盖。莲花,弥陀之净土。古人云:"禅机玄妙,法流净土,一似莲花开朵朵。"宝罐,梵语为军持,尊称佛具之瓶。有华瓶,水瓶、观音瓶数种。双鱼,佛说坚固活泼,能解脱坏劫。佛祖认为,到"坏劫"时,有水、火、风三灾出现,世界归于毁灭。后人借指天灾人祸为"坏劫"。盘长,象征缠绵不断。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也。

麻姑献寿。图案为麻姑仙女捧寿桃。麻姑,神话中的仙女。相传她能掷米成珠。三月三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旧时多以麻姑献寿图器物为女辈祝寿礼品。

十八罗汉。以十八罗汉为纹饰。罗汉,是梵文译音"阿罗汉"的简称。佛教认为一个人因为修行功夫不同,所取得的成就也有高低之分,每一个成就叫做"果位"。"阿罗汉果"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教中则低于佛、菩萨,是第三等。十八罗汉,传说是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常在世间,弘扬佛法,受世人供养。

十八罗汉的名称:

第一 宾头卢尊者,出身婆罗门贵族,原是拘舍弥城优填王的大臣,好在别人面前卖弄本事,白发长眉。

第二 迦诺迦伐蹉尊者,他是知道一切善恶法的声闻弟子。

第三 迦诺跋厘惰尊 者。

第四 苏频陀尊者。

第五 诺巨罗尊者。

第六 跋陀罗尊者,是佛的侍者,主管洗浴事。

第七 迦理迦尊者。

第八 罗弗多罗尊者。

第九 戌博迦尊者。

第十 半托迦尊者,意思是路边生,原来是个私生子。

第十一 罗 罗尊者,是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号称"密行第一"

第十二 那伽犀那尊者。

第十三 因揭陀尊者。

第十四 伐那婆斯尊者。

第十五 阿氏多尊者。

第十六 注荼半托迦尊者,是半托迦的弟弟,也是私生子,称"小路边生"。

第十七 迦叶尊者(降龙罗汉)。

第十八 弥勒尊者(伏虎罗汉)。

群仙祝寿。图案为众多仙人各持礼物。民间传说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举行蟠桃盛会,各种神仙前来祝寿。寓其吉祥喜庆之意。

5 以历史人物故事为纹饰

携琴访友。图案为一老翁前行,身后随抱琴童子,用山水田园作背景。还有深山访友,踏雪访友等。

伯牙抚琴。图案为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俞伯牙,春秋人,精于琴艺。据传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尔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抚琴而歌。琴艺大进。"高山流水"、"水仙操"为其代表作。传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为此钟子期成了伯牙的知音。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以谢知音,咏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踏雪寻梅。图案为风雪中一老翁头戴浩然巾,骑驴过桥,手持梅花。相传唐代诗人孟浩然酷爱梅花,长期隐居鹿门山,在风雪中骑驴踏雪寻梅,倒成为文人雅士的佳话。

以历史人物故事为纹饰的还有三娘教子、高士图、耕织图、文姬归汉、昭君出塞、刘、关、张战吕布、萧何月下追韩信、陶潜爱菊、羲之戏鹅、三顾茅庐、仕女歌舞、庭院戏婴、竹林七仙、百子图、母子图、刀马人物等。

6 杂宝纹

杂宝纹。即古钱、如意、银锭、方胜、宝珠、犀角、珊瑚、蕉叶、回字纹、几何纹、绵地纹、莲瓣纹、云朵纹、缠枝折枝纹、海水纹、山水田园纹等。同时还有尹斯兰纹、回纶纹、巴斯巴装饰纹等。

7 以自然风光为纹饰

以自然风光为纹饰的。如高山流水、万壑听松、深山访友、白云人家、寿山福海、群山叠翠、旭日高升、一帆风顺、曲径通幽、春华秋实、江山永固、四季报喜、五谷丰登、富贵长春、吉日高照、九秋同庆等。

这些寓意吉祥的图案,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至今书画名家还喜欢创作这些寓意吉祥的图案。千百年来经传不衰,不愧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永世常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10:25:13编辑过]

东岳泰山 2006-01-22 21:46

(三)、名词术语和基本知识

一 原 料 类

高岭土——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颜色白中微带灰色或黄色,因最初在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东乡高岭村发现,故名。“高岭”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载,国标上音译Gaolin,成为国际性专用名词。

麻仓土——元、明景德镇制瓷原料,是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故名。

瓷石——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含石英、绢云母为主体的岩状矿物。颜色白中微带黄色、色、灰色或浅红色,我国很早就用来制造瓷器。

不(音敦)子——制瓷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砖状泥块,称为“不子”或“白不”,中外陶瓷文献上普遍采用这个名词。

釉浆——即釉料,施于瓷坯的表面。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用的釉浆由釉果和釉灰配制而成,主要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组成。釉灰是用石灰石、凤尾草烧炼而成。

钴土矿——青花瓷器的呈色原料,种类颇多,古代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含锰量高含铁量低,为国产钴土矿;一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为西亚地区产钴土矿。

苏泥麻青——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是一种从波斯进口的青花色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有黑色似铁锈斑点,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

平等青——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产于今江西乐平,呈色淡雅。

回青——是一种进口的青花色料,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蓝中泛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

石子青——又称“石青”,明代中期晾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使用的一种色料。产于今江西上高,发色浓中带灰。

珠明料——产于云南,由钴土矿煅烧而成的青花色料。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用的主要青料,发色鲜明青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 13:46:49编辑过]

东岳泰山 2006-01-22 21:47

二 工 艺 类

拉坯——把坯泥置于辘轳(即轮上),借辘轳旋转之力,用双手把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这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这一工艺过程称为拉坯。盘、碗等圆器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利坯——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

挖足——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长的泥靶(柄),然后挖成器的底足,这道工序称为

挖足。

泥条盘筑——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

轮制——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构件是一个木制圆轮,轮下有立轴,立轴下端埋于土内,上有枢纽,便于圆轮旋转。操作时,拨动圆轮使之平稳地施转,利用轮车旋转力,用双手将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轮制法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制作的器物器形规整,厚薄一致。

仰烧——瓷器烧成的一种方法。匣钵内放置垫饼或耐高温的细砂,器物正装焙烧,称为仰烧。

叠烧——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即将多件器坯叠在一起装烧,器物间隔以垫烧物。可分为:

(1)支钉叠烧,古代多用此法。(2)支圈叠 烧,如定窑。(3)重合叠烧或刮釉叠烧,即在器物内心(以盘碗为多)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底足(无釉)放置其上,一般10件左右逐层重叠,金代产品盛行此法。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缺点是器物内量一圈无釉。

覆烧——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即将瓷器覆过来装在有支圈或筒形梯状支具匣钵内焙烧,始于北宋定窑,景德镇及东南地区青白瓷窑系也多用此法。优点是产量高,变形小;缺点是器物口沿无釉,使用不方便。

素烧——指需二次烧成的陶瓷器,即先入窑以低温(750~950℃左右)将器坯烧一次,称素烧,然后,施釉再次入窑烧成。可增加坯体强度,提高正品率。

涩圈——瓷坯叠烧前,将器物内心刮去一圈釉,无釉处即称“涩圈”,流行于金代和元代。

浸釉——又称“蘸釉”,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浸釉时手拿器坯底部浸入釉缸内,使其表层挂釉,然后取出,浸釉质量的好坏与器坯浸入时间长短与操作得当与否有直接关系。

吹釉——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用竹筒蒙上细纱,蘸釉后用口吹,吹釉的遍数视器物大小而定,多至17~18遍,少则3~4遍。其优点使器物内外着釉均匀一致,凡大型器物、薄胎及色釉制品等多采用此法。明代景德镇首创。

浇釉——大型器物的一种上釉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操作时两手各执一碗或勺,舀取釉浆,向坯体上交相泼浇。

荡釉——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操作时把釉浆倒入器坯内部,然后晃荡,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多余的釉浆倒出即成,这种方法适合于瓶、壶等琢器。

东岳泰山 2006-01-22 21:48

三 烧 成 类

垫饼——一种垫烧工具。多用粗耐火粘土或高岭土制作,因其状似饼,故名。使用时,器坯底足置于扩建饼之上,可防止器物与匣钵粘结。

支钉——一种支烧工具。古代常用的支钉,形状有圆环形、圆饼形、三叉形、四叉形、直简形等多种,上面都有齿状凸起,其数不等。用支钉支烧的器物,烧成后底部留有支钉痕迹。宋代汝窑、官窑等器物的支钉痕迹很小,形似芝麻。

支圈——一种适应覆烧法的特殊工具。创始于宋代定窑。使用支圈烧一窑瓷器,用同样的燃料、同样的时间,比使用其它类型匣钵产量增加数倍,定窑支圈先后为其它瓷窑仿效。

齿形支具——早期制瓷主要的支烧窑具。其形状为圆形,下有一周齿形凸起。使用时齿口向下,上面再叠装其它器坯。这种支具流行于晋代至唐代的浙江地区越窑系瓷窑。

火照——又称“火标”,烧窑时用以检验窑内温度和坯件成熟情况的一种试片。火照一般利用碗坯改做,上平下尖,中间挖一圆孔,一般呈“〓”形。置于窑膛,当要检验窑温时,用长钩勾出火照观察。每烧一窑要验火照多次,每个火照只能使用一次。

匣钵——置放瓷坯的窑具。始于隋唐。匣钵的使用,使制品受热均匀,避免烟尘直接熏染釉面,并使制品互相隔离,不致粘结在一起,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窑室高度,提高装窑密度,增加产量。

龙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战国已普遍采用,东汉时有所改进,以后南方各瓷窑广泛采用。龙窑多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筑,窑长在30—80米之间,形状似长龙,故称龙窑。因其本身有一定的高度差,故具有自然抽力。龙窑的特点是升温快,降温也快,生产周期短,产量大,烧成成本低,对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起很大作用。

阶级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在坡地10度—20度倾斜度砌筑而成,窑长在15—30米之间,一般分5—10间窑室,以墙隔开,一室高于一室,有如阶级,故称阶级窑。室与室之间的墙下部有通火孔,火焰可依次通过各室,既可节省燃料,又可烧还原焰。阶级窑始于宋代的分室龙窑,完善于明代,最早出现于福建地区,对日本窑的设计有很大影响。

馒头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这种窑的特点是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称馒头窑。它利用夹墙竖烟道产生的抽力来控制一定的空气进窑,温度可达1300℃。北方的耀州窑、钧窑等都采用馒头窑。

蛋形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像一个平卧在地的半个鸭蛋,前大后小,故称为蛋形窑。全长约18—20米,高近6米。这种窑有一个与窑长相等的烟囱,抽力大,烧成时间短,产量高,热耗低,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釉面呈色良好。景德镇即采用蛋形窑烧瓷,这种窑对欧洲有很大的影响,英国的纽卡斯特尔窑,德国的卡塞勒窑都是仿照景德镇蛋形窑设计的。

红炉——烘烤釉上彩的低温炉。景德镇创用。红炉亦称暗炉,炉径、高各1米左右。周围夹层贮炭火,下留风眼,烘烤时将绘彩的瓷件装入炉膛内,炉顶用匣钵土制的薄片覆盖,中留小孔,以便察看火色,然后点燃木炭,炉温约在800℃左右。红炉内烘彩属第二次烧成。

氧化焰——又称“氧化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充分,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我国北方各瓷区烧窑一般都采用氧化焰烧成。

还原焰——又称“还原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不充分,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我国南方各瓷区烧窑一般都采用还原焰烧成。

东岳泰山 2006-01-22 21:49

四 器 型 类

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

圆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如碗、盘、碟等。

博山炉——炉的一种式样。盛行于汉、晋,系仿铜熏炉烧制。因其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有如云雾缭绕。汉代一般为陶质,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谷仓——一种陪葬物。下部为罐形,上部堆塑楼阁、人物、家畜、粮仓等,故名。三国至东晋时期浙江地区烧制,多为青釉。

耳杯——杯的一种式样。亦称“羽觞”。酒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有对称的小耳,故名。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压手杯——杯的一种式样。口平外撇,腹壁较直,自腹壁处内收,腹壁渐厚,圈足。握于手中有凝重之感,稳妥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鸡缸杯——一种洒具。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

爵杯——杯的一种式样。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一旁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高足杯——杯的一种式样。酒具。因杯身之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高足碗——碗的一种式样。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

宫碗——碗的一种式样。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

净水碗——碗的一种式样。佛前供器。侈口,下腹宽圆,圈足,有的饼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施舍时间等。品种多为青花。

孔明碗——碗的一种式样。由两只碗粘合而成,两碗间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称孔明碗,亦称诸葛碗。始于北宋龙泉窑,明代景德镇有烧制。

斗笠碗——碗的一种式样。广口,斜腹壁呈45角,小圈足。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名。宋代始烧,此后历代均有烧制。

折腰碗——碗的一种式样。敞口,圈足,碗下腹部硬折,故称折腰碗。最早见于五代,元代销行最广。

鸡心碗——碗的一种式样。深腹,小圈足,碗底心有鸡心状突起,故名。明永乐、宣德两朝烧制较多,以青花瓷器为多。

卧足碗——碗的一种式样。浅腹,碗底心内凹,以碗壁充当圈足,故称卧足碗。多见于明清两代。

注碗——碗的一种式样。温酒具,与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直而深,有的通体呈莲花形,使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玉壁底碗——碗的一种式样。流行于唐代中后期,明清亦有少量烧制。圈足宽大,中有脐,似玉壁,故名。

圹碗——指明代墓葬出土的民窑青花小碗。明末多见,工艺粗率,绘画豪放潇洒,多绘山水、花鸟、梅竹、蔬果等。

蟠龙瓶——瓶的一种式样。明器。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足。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多管瓶——瓶的一种式样。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

梅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短颈、丰肩,至足胫部稍狭,因口径之小只能插梅枝,故名。宋代创制,元、明、清各代均有烧造,但梅瓶之名始于清代。

花口瓶——瓶的一种式样。细颈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故名,宋代景德镇、磁州窑、耀州窑均有烧造,明清亦仿制。

琮式瓶——瓶的一种式样。仿周代礼器玉琮烧制。圆口、方身、圈足,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线纹为饰,口与足大小相若。宋代创制,以龙泉窑、官窑多见,元、明清仍有烧制。

玉壶春瓶——瓶的一种式样。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的瓶体。宋代创制,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均有烧造。元、明、清景德镇仍烧造,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是中国瓷器造型的典型器物。

宝月瓶——瓶的一种式样。亦称“抱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仿制,多为青花。

天球瓶——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腹浑圆,似圆球,故名。明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创制,多为青花。清代雍正、乾隆又烧制青花釉里红、粉彩等品种。

象腿瓶——瓶的一种式样。广口外撇,短颈,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故名。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和五彩。

胆式瓶——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清代景德镇窑多见,大多为单色釉。葫芦,故名。南宋龙泉窑创制,元、明景德镇窑多见,并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大吉”二字。

橄榄瓶——瓶的一种式样。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凤尾瓶——瓶的一种式样。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凤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蒜头瓶——瓶的一种式样。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故名。系仿汉代铜瓶式样,宋代始烧,明清景德镇窑常见,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棒槌瓶——瓶的一种式样。口沿外翻,直颈,丰肩,腹似直筒状,圈足,造型似洗衣用棒槌,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油锤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以青花和颜色釉多见。

柳叶瓶——瓶的一种式样。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藏草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直颈,颈中间凸出,鼓腹,腹一侧有流,腹下承以喇叭形足,造型奇特。清代雍正景德镇窑创制,系宫廷用器,乾隆以后不见。

转心瓶——瓶的一种式样。外瓶腹际镂孔,腹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拨动上瓶瓶口,内瓶即转动,故称转心瓶。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创制,多为官窑器。

出戟尊——尊的一种式样。仿古铜器造型,敞口,腹微鼓,足外撇。颈、腹、胫的四周各饰一戟,故名。宋钧窑的出戟尊是名贵的珍品。

无挡尊——尊的一种式样。系从波斯传入的器形,口、底似壁,上下直通,呈筒状,器身上写有阿拉伯文。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烧制,清代康熙、雍正仿烧,多为青花。

鱼篓尊——尊的一种式样。大口,短颈,圆腹,圜底,造型似鱼篓,故名。明代永乐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鱼篓尊,清代雍正所仿竹编鱼篓尊,有各种单色釉,造型逼真。

石榴尊——尊的一种式样。唇口外卷,短颈,圆腹,圈足,因其外卷的口部似张开的石榴果,故名。清代雍正景德镇窑始烧,品种有青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等。

太白尊——尊的一种式样。文房用具。小口微撇,短颈,削肩广腹,平底。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烧,以豇豆红釉最著名,晚清仿制质差。

马蹄尊——尊的一种式样。广口,圆唇敛,削肩广腹,平底,器形似马蹄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烧制,仅见釉里红小件器件。

罗卜尊——尊的一种式样。亦称“莱菔尊”。小口外撇,颈细长,丰肩,肩下渐收,底内凹,器形似罗卜,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多见烧造,以豇豆红居多,也有天蓝釉、豆青釉。清末民初仿品尤多。

苹果尊——尊的一种式样。口、底内凹,无颈,圆腹,器形似苹果,故名。清代景德镇窑烧造,大、小器物均有,品种有青花、釉里红、天蓝釉、窑变釉等。

牛头尊——尊的一种式样。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蟠螭耳、戟耳或兽头耳,器形似牛头,故名。据记载,明末景德镇窑已经烧制。清代乾隆时流行,品种以青花为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9318.html

更多阅读

rm转mp4,rm怎么转换成mp4? mp4 rm转换专家破解版

现在的网络下载的电影很多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视频格式,就如优酷、土豆、56、奇艺等等下载的视频格式都是不能在手机电影上播放的格式。所以想要转换成手机支持的电影格式,那么我们就要使用最好用的视频转换器,将其他格式的文件转换成手机

大学毕业前,必须做哪十件事 大学毕业前计划

大学毕业前,必须做哪十件事——简介小鱼儿写过,80后的大学生要在大学四年里做的事,现在,我在和大家分享一下,美国学生在大学毕业前,会在学校里做哪些事情呢?事情或许会有很多,小鱼儿只摘取重点来讲,谢谢大家来欣赏。大学毕业前,必须做哪十件

二手房装修攻略大全,必备知识!! 装修必备知识

大多数二手房已经居住了三五年乃至十年以上,质量上是否有问题或是否已经有过大修,在装修前是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除了一些看不见的隐蔽工程要检查并作出判断外,有些看似很新的部分尤其要注意,如新刷的墙壁或屋顶,可能是为了掩盖房屋墙壁

fat32转ntfs,无需格式化也能实现 fat32转ntfs

fat32转ntfs,无需格式化也能实现——简介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目前能下载的游戏、安装程序也是越来越大,动不动就是10G以上。有时下载半天,电脑突然提示当前磁盘分区不支持大于4G的文件,请选择NTFS分区。这是因为我们电脑的磁盘采用的是fa

声明:《转帖子,关于瓷器~~~! 杂件讨论欣赏区 古泉社区 - powered by p 聚酯输送带 橡胶杂件》为网友午夜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