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曹丽芳
班级:新区实小住宿部五(2)班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见到你们非常高兴。初次见面,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姓曹,与你们学校那位美丽智慧的玉兰老师同姓,你们可以称呼我——
生:曹老师。
师:真聪明。平时我喜欢读书和旅游。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能告诉我,你去过哪些地方?并简单地谈谈所去地方给你的印象?
生谈。
师:看来,大家去过的地方还挺多的。我相信当你踏上旅程,你收获的绝不会仅仅是风景。
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山大川,其秀丽的景色常常使游客们流连忘返。然而,有这么一位游客,当他游览完武夷山的“天游峰”(板书:天游峰)后,给他印象最深的倒不是那迷人的风光,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究竟是为何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那位游客所写的(板书:“的”)文章——天游峰的扫路人。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生:天游峰高不高?
生:天游峰在哪里?
生: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去天游峰扫路?
生:作者与扫路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可真多,其实把你们的问题概括一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天游峰怎样?二是扫路人怎样?
师:通过预习,你已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天游峰在武夷山。
生:我知道天游峰很高,有900多级石阶,一上一下有1800级石阶。
生:我知道扫路人是一位老人。他每天都要打扫等天游峰的石阶,很辛苦。
生:我知道作者还与老人交上了朋友。
……
师:大家预习的收获可真不小。学习是个不断探索,不断登攀的过程,想继续前进吗?
生:想。
师:就让我们一路同行。首先要把书读好。下面请各小组组长负责在组内检查课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可以开火车读,也可以齐读,开始。
生读,师巡视,(板书:褪色 打量)
师:指“褪色”,这两个词语怎么读?
生读“tuì shǎi”。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的读音的。
生:我查了字典。
师:看来你非常会学习。这个词约定俗成,读“tuì shǎi”。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读。
师为“打量”正音,“dǎ liang”。
师:课文读好了。下面我们就要增加难度,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那好,请你们静心默读课文,记下本课中你最大的疑问,在感受深的地方可以用笔写一写。
生默读,师巡视。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
生1:请大家看文章第4自然段,为什么一杯茶就能沟通我们俩的心灵?
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
生2:茶很热,很香,从中可以感受到老人的热情和友善,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生1:我明白了。
生3:天游峰一上一下1800多级石阶,老人为什么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回答“不累,不累”呢?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疑问是 “扫路人到底累不累?”(板书:累?)
生4:为什么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生5:因为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
生6:这句话也说明天游峰很重要,是武夷山的象征。
师:谁来说说,没到过哪里,就不算到过中国?
生:没到过北京,就不能算到过中国。
师:没到过哪里,就不能算到过无锡?
生:没鼋头渚,就不能算到过无锡。
师点头。
生:老人七十多岁了,为什么不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却每天扫天游峰,他不累吗?
师:我感觉到了你对老人的关心,(指着板书 “累?”)扫路人到底累不累呢?看来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生:文章最后说老人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我有点不明白:笑声笑过了就应该消失了,课文中怎么说笑声能跟着“我”走呢?
师:(板书:笑?)真是耐人寻味的笑。
生:文中第7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你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找到答案的。
生:老人已经70多岁了,作者说30年后再去看老人,老人自己说30年后还请作者喝茶。你们觉得可能吗?
师:你对老人能不能活到100岁(板书:100?)表示疑惑,是吗?
生:(点头)是的。
师: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举手。
师:下面请各组长组织,试着在小组内解决黑板上3个问题。解决不了,也不要着急,待会提交全班探讨。请组长的同桌对讨论的情况作简单记录。组内其他同学做发言的准备。
小组进行讨论。师巡视。
师: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的智慧在这里碰撞吧。哪一组先来汇报自己小组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
师:请你们组。其他组注意倾听,等他们小组发言完了,你们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
生:我们小组觉得扫路人日子过得很悠闲。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读第6自然段(感觉一般)。
师:既然是悠闲,你能把这种悠闲传达出来吗?
生再悠闲地读。一起读。
生:我们小组觉得老人工作很累,但是他自己却不觉得累。
师:你们是保持中立的看法——老人既累又不累。那请你说说理由,累体现在哪里?不累又体现在哪里?
生:读第八自然段——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从“瘦削”和“黝黑”可以感觉到老人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打天游峰很累,但从“炯炯有神”我感觉老人精神很好,不像累。
师:这是你从老人外貌上获得的信息,还有吗?
生:天游峰上山900多级,下山900多级,一上一下1800多级,天游峰那么高,老人要扫这么多石阶应该非常累。
师:播放天游峰的ppt。大家请看,这就是云雾飘渺中的天游峰,这是游人如织的天游峰,这是石阶连天的天游峰。看后感觉怎样?
生:天游峰真高、真险啊!
师:你能通过朗读读出它的高与险吗?
生读第7自然段。(语气平平)
师:我感觉你怎么爬到100多级就急着下山了,注意这可是“顶天立地”的天游峰啊!
生再读,感觉好多了。
师:这次你已经爬到600多级了,我感觉心跳有点加快了。让我们一起来攀登这顶天立地的天游峰吧!
生齐读。
师:这回我感觉自己额头上有点出汗了。(学生读得很好,加上天气有点热,微格教室又关着窗)
生:我觉得老人扫一程后可以歇一程,还可以看好山好水,应该不累吧。
师:那请你试试每天来扫一遍,如何?
生:我认为游客只是偶尔来一次,而且目的是游山玩水,他们已经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了,已经很累了,而老人却要无数次地扫上山,扫下山,怎么能说不累呢?
师:这位同学所说的“无数次”,就是文中的什么?
生:就是文中的省略号。
师:刚才那位对省略号提出疑问的同学现在找到答案了吗?
从这个省略号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老人每天都在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师:好一个“每天”!
引读:冰雪初融,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淫雨霏霏,秋风萧萧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白雪飘零,寒气逼人的日子里,这位老人——
生: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老人的工作?
生:老人工作很辛苦,很累。
师:可是他却说——
生:“不累,不累……。”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老人很累,可是又那么悠闲,真是累并
生:快乐着
(板书:快乐)
生:我觉得老人爱天游峰的一草一木,所以尽管辛苦,却舍不得离开这里。生读第10自然段。喝的……吃的……呼吸的……我觉得,老人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
师:(板书:爱)老人爱天游峰的山山水水,爱天游峰的一草一木,爱天游峰的花鸟虫鱼。所以他舍不得离开天游峰,虽然身体上是累的,但精神上却是快乐的。
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布衣布衫,干得是繁重的体力活,却不改其乐,贤哉,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现在,让我们交流第2个问题。老人能活到100岁吗?
生1:我觉得能。因为老人每天打扫天游峰,每天都在锻炼,他皮肤黝黑,十分健康。再说,他喝的是……吃的……呼吸的……没有一点污染,日子过得绿色环保,对身体有益。
生2: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一般人是很难活到100岁的。
师: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说,活到一百岁是不太容易。
生:我想这是作者对老人的美好祝愿,是心中的希望。
生:老人每天把天游峰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己在打扫的同时身体更加健康了。在作者心中,老人与天游峰已经融为一体,他希望老人像天游峰一样永远不会老,希望像天游峰一样长命百岁。
师:这真是“山人合一”啊!让我们紧握老人的双手,心怀美好的祝愿,一起读——
生:我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师:现在看第3个问题,老人的笑声为什么能伴随作者回到住地?请你们自己读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
生读。
生:我体会到,作者心里很开心,因为在天游峰交了一位朋友,并且产生了感情。
生:作者结识了这么一位老年朋友,很高兴。老人那自信豁达的笑感染了他。他要将把这种笑,这种乐观豁达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师:我想这笑声也会带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去的。
同学们,要问世间谁是真的英雄,我无法做出回答。但平凡的人往往给了我最多的感动。就像这篇课文里扫路人,他给了你什么?
生:老人给了我乐观、自信和豁达。
生:老人给了我坚持不懈。
生:老人让我明白:生活不能只求回报。
……
师:说得真好。所以一开始我就说,当踏上旅程,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风景。
师: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我想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相对老人说或对自己说。请用笔写一写吧。
生写。
(交流未展开)。
师:此时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笑声惊动了竹丛中的一对宿鸟,他们为什么飞起来后,又悄悄落回到原处?
师:这位同学对这个小细节产生了疑问,课后我们可以好好思考,下节课继续交流。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