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概述:
阜宁地处黄海之滨、江淮平原,县域面积1439平方公里,人口109万,辖14个镇和“两区两园一湖”(省级阜宁经济开发区、东益经济区、澳洋工业园、富士康产业园、金沙湖)。阜宁是历史悠久的县份。古称黄浦,宋称庙湾,清雍正九年(1731年)建县,史载阜宁“阜明水秀,乡坊稠密,土地肥饶,民灶辐辏”,素有“江淮乐地”之称。阜宁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是著名的“散文之乡”、“淮剧之乡”、“杂技之乡”、“建筑之乡”和“长寿之乡”,从这里走出2名院士、19位将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名,有高级职称1600多人。全县百岁以上老人73位。阜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41年7月至1942年1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阜宁,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阜宁成为当时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时有“北有延安、南有盐阜”之说,盐阜就是盐城、阜宁的统称。
历史沿革:
县治阜城镇古名黄浦,隋以前为射阳湖入海口,宋嘉定年间于射阳河轭湾处建真武庙,得名庙湾,明初时产盐称庙湾盐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为防倭患,垒土筑城,称庙湾镇,立县后称阜宁城,民国时称城厢镇,民主建政后称阜城镇。古阜宁境域,数度“陵谷互易,沧桑改观。”大海夺田时,“怒潮啸涌,百里为墟”,陆地遂成浅水湾。海潮东退,水湾又成陆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6000年前的一次海潮东退,海岸线始长期稳定在北沙、羊寨、施庄一线。此后,沧海变桑田,海岸线逐渐东移。黄河夺淮后,黄水夹带大量泥沙于河口附近沉积,“淤垫日远,增地日多,”至清雍正九年(1731)立县时,海岸线已东移90公里。
古阜宁境域,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群活动。春秋战国时,阜宁境域是吴国的辖地,吴亡属越,越亡属楚。西汉时属古射阳、盐渎县,晋属山阳、左乡、盐城县。此后,历朝属山阳、盐城县。
县治古名黄浦,隋前为射阳河入海口,宋嘉定年间于射阳河扼湾处建真武大帝庙,得名庙湾。明洪武八年设庙湾盐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为防倭寇筑城,改名庙湾镇,设城门5座:东为观海门,西为靖淮门,大南门名迎熏门,小南门名定海门,北为拱辰门。
清雍正九年(1731)析山阳县东境马逻、羊寨等图,盐城北境仁义、长乐诸里,合场灶及海滩新涨之地设县,名阜宁县,属淮安府。彼时阜宁地域广阔,东临黄海,西以苏嘴与山阳相连,南至草堰河与盐城接壤,北以云梯关与安东毗邻,总面积5766.75平方公里。
民国初年,隶江苏省淮扬道。民国21年 (1932年 ) 隶江苏省第十督察区。
民国29年 (1940 年10月10日),建立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隶淮海区。民国30年 (1941) 隶盐阜区 (1941 年9月1日,盐阜区行政公署在阜宁县陈集成立 ) 。同年6月3日,析县境西南部苏嘴、大冲、条黄等6乡,与淮安、涟水各2个乡建立淮 (淮安 ) 、涟 ( 涟水 ) 、阜 ( 阜宁) 边区,隶属淮安县;同年9 月,析县境东北部2、3、6、12区建立阜东县;析北部11区和8区部分建立涟 ( 涟水 ) 、灌 ( 灌云) 、阜 ( 阜宁 ) 边区,后改为潮南县,于 1942 年改为滨海县。民国31年 (1942年5月 ) ,析县境东南部射阳河以南,串场河以东的6 、9区及7区、12区各一部分建立射阳县。民国34年 (1945年 ) ,隶盐阜分区;同年12 月,隶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盐城行政区。1983年隶盐城市。
阜宁特产:
马家荡大青蟹
马家荡大青蟹是中国名贵产品,历史悠久。蟹体肥大,蟹丰腴,肉质细嫩,口味鲜美,素以青壳白肚、黄毛金勾,又有“黄毛金勾蟹”的雅号,而驰名中外,蜚声大江南北。经国家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青岛水产品研究所)检测,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系蟹中精口。“海溪湖中皆有蟹,不及芦苇荡中蟹”,可见荡蟹是海蟹、溪蟹、湖蟹中的极口。如今荡蟹仍以为它的独特美味,深受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马荡野生甲鱼
鳖,俗称“甲鱼”、“水鱼”、“脚鱼”、“圆鱼”、“团鱼”。鳖的经济价值较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是滋阴潜阳、破结软坚的民间常用药物,台治疗阳虚发热、肝脾肿大、胸肋作痛、闭经难产、淋巴肿胀等疾病,是畅销国际市场、传统的水产出口商品之一。
硕集卜页
阜宁县硕集特产,故称"硕集卜页"。在苏北地区颇有盛名。制法为黄豆浸泡后,磨成豆浆,上锅烧开、点卤,成卤后,经压榨就成。主要过程有三难,即点卤难、浇百叶难、剥百叶难。特点是色泽淡黄,细薄均匀,香嫩可口。
戚桥茶干
茶干的得名,源自南宋末年。文人雅士以之佐茶,闲暇时三五好友,各一杯清茶,配之六七块茶干,悠然自得,不亦乐乎?
陈集茶干,当地人颇爱吃。茶余饭后都可以拿上一两块慢慢的品尝。颜色褐色,有圆形,方块状,片状等。主要制作材料为黄豆,经过浸豆、糙皮、磨豆、扯浆、煮浆、点卤、包、榨干、剥、煮、扎等一系列的工序,其中也会加入一点调料。
阜宁大糕
又名玉带糕。产于江苏阜宁。已经申报的“阜宁大糕”注册商标获得国家工商局核准,成为全国第一例以县域地名命名的大糕地理标志集体商标。阜宁大糕历史悠久,早在乾隆年间就已闻名全国。据考证,当年乾隆皇帝品尝阜宁大糕后,大为赞赏,赐名“玉带糕”。长期以来,盐阜一带对阜宁大糕情有独钟,春节时期家家必备阜宁大糕,大年初一早上醒来必先吃阜宁大糕,叫“开口糕”寓意步步登高。阜宁大糕选用优质糯米、纯净白糖、精制油脂及高级蜜饯,按其比例加工而成。先将上等的整齐糯米在温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捞起,在热锅里爆炒后筛净,让它又脆又白,然后粉碎成细粉;再与洗过的青菜或涨饱水的蚕豆放在一起,不断匀拌一昼夜,使米粉均匀窨水,干湿合适。两次过筛后,再与搅拌成浆糊状的白糖液,适量的麻油、花生油等来回拌匀,中间放进青梅、红绿丝、桂花、青果等蜜饯配制成的芯子,做成长方形糕坯,在温水中适当加热炖后,放进笼中蒸煮,并焐一昼夜,然后就可切成薄片包装。其条形完整,棱角清晰,厚薄均匀,大小一致。特点:阜宁大糕具有色白、片薄、滋润细软、卷得起、放得开、烧得着等特点。唯不宜久藏,口味香甜、营养丰富、老幼皆宜。
益林酱油
“镇江香醋、益林酱油”堪称江苏调味品之魁,益林酱油正是阜宁的特产。
酱油有2000多年历史,益林生产的特优老抽、特优生抽酱油,用传统工艺配制而成,已有150年历史。色质鲜艳晶亮,浓度脂香浓郁;咸味适口醇和。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 。
今天的酿造技术是在继承了古人的传统工艺基础上,改进创新得来的。一般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将面粉和煮熟的黄豆混合均匀,加入水后制成饼,将饼蒸煮后,在饼上覆盖一层玉米叶等植物的青叶。然后,将加工过的饼放入盐水中浸泡,露天放置,使它晒露发酵。一两个月以后,将液体和固体分开,固体加入盐水中继续发酵,液体便就是酱油的原油,经过调制后就制成了酱油。酱油的制作过程虽比较繁琐,但由于益林酱油独特鲜美的风味,使它深受人们的喜爱。
文化遗存
东园新石器遗址
]位于金沙湖景区东园村。1978年10月,地方群众采沙时在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挖出石斧、石锛、石铲等石器,其中一件穿孔石斧长24.5厘米,宽11厘米。考古专家通过C14的测定,这些石器都属于新石器中晚期文物。1998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盐城市博物馆和阜宁县文化局再次组队,对东园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历时2个月,共挖掘面积600平方米,挖掘出古墓葬11座,遗址2处,共出土文物49件。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和比较,此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
陆庄遗址
1995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盐城市博物馆、阜宁县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阜宁县板湖镇的陆庄遗址进行研究性考古挖掘,共出土文物18件。据出土器物考证,此遗址距今4500~4000年之间,其文化属环太湖地区古文化代表——良渚文化类型。
马躲古寺
马躲寺原名寿安禅院,寺址在阜宁县东沟镇硕集社区马躲村。传说唐朝时期东辽入侵中原,李世民与辽将盖苏文交战,李不胜敌,骑马路过寿安禅院进入躲避,后人改称寿安禅院为马躲寺。马躲寺原占地12公顷,殿堂楼阁60余间。民国初期,居住僧人常有100余人,过着农禅生活。日寇侵华,寺毁僧散。1998年,原出家于马躲寺、后住持上海宝山净寺的从达大师,投入100万元复建马躲古寺,镇政府无偿提供土地1.47公顷,当8月动工,重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偏殿、寮房等设施,至2000年底对外开放。
淮东古寺
淮东古寺位于益林镇杨集社区的马家荡边,原名昙华寺,始建于明末崇德年间。相传有一个云游到此的僧人看中茫茫水荡中间的地块龟地,能与水共沉浮,他便在此化缘建寺。根据《阜宁县志》(光绪十一年本)记载:“庵有飞来钟,相传有双钟斗于空际,弋凫者以枪击之,得其一,边有枪缺,今悬于庵内”。因钟能飞故名飞来钟。1942年,寺庙被日本侵略军炸毁。1984年重建古寺,在上海香客、地方信徒的资助下,寺院规模不断扩大。如今的淮东古寺,已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
盘龙古寺
盘龙古寺位于阜宁县阜城镇合利社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朝中叶,海岸线在蛤蜊港(今天的合利社区)境内,相传,射阳河和大海交汇处的蛤蜊港常有海魔兴风作浪,令周边百姓生活不得安宁。有一天,天降祥龙,战败海魔,使这里风平浪静,五谷丰登。沿蛤蜊港民众建盘龙古寺以镇一方。1608年春,莲宗八祖莲池大师从杭州来此弘法,使盘龙古寺盛极一时。抗战时期,盘龙古寺毁于战火,一代名蓝,夷为平地。2003年,经阜宁县人民政府批准,决定重建盘龙古寺。寺院占地2公顷,建成山门、天王殿、文殊殿、普贤殿、佛经堂等佛事用房。2009年12月6日,举行文殊殿、普贤殿及钟鼓楼启用仪式。2010年又建成大雄宝殿。
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阜城镇,原称真武庙,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原是一座道观。北宋以前,阜城地邻大海,地势低洼,水灾频发。人们为企盼家乡安宁,建真武庙以镇水患。真武庙为一座穿斗式柁梁木结构房屋,殿堂长10米,进深5米,檐高3.5米,整个院落400平方米。殿内原来只供奉真武大帝,后来佛道同时供奉,再后来又将真武大帝的神像置于偏厢房供奉,真武庙景区逐步遍成一座佛教禅院。198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派考古学家、建筑专家到庙宇考证,确论这座庙宇为宋代建筑,具有保存价值。1993年9月,阜宁县政府决定将庙宇产权归还宗教团体。1994年经修葺后对外开放,由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茗山法师手书寺名“兴国寺”。200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投入2.5亿元扩建兴国寺,在原来16.7亩面积基础上又拆迁360户附近居民,使寺庙面积达到42.7亩,由常州规划设计院编制兴国寺的重建规划,建成集佛教文化研究、佛事活动、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寺庙。
巢城遗址
巢城遗址在金沙湖景区的喻口村,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兴建。唐广明元年春(公元880年),黄巢率部在淮东修整,凭借射阳河屏障,筑土为城,招兵买马。黄巢率领的义军秋毫无犯,深受地方百姓的欢迎。同年秋天,黄巢从这里率部西进,最终攻陷长安。直至今天,阜宁民间还流传与黄巢有关的“清明插柳”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