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最经典胡同文化转 老北京八大胡同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胡同"二字在元代写作"通" ,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以久。最近《北京晚报》又刊登了新的考证文章,认为"胡同"不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是汉语。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北京胡同的名称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但都具有它的特点。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
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胡同如禄米仓、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等,以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官衔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保太监郑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吴良大人胡同等。
以市场贸易命名的胡同,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 以寺庙命名的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正觉寺胡同、观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等。
以手工业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的胡同有砂锅刘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纸马胡同(今汪芝麻胡同)、骟马张胡同(今栓马胡同)、孟端胡同、刘汉胡同(今刘海胡同)、安成家胡同(今安成胡同)。
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树胡同(今百顺胡同)、铁狮胡同等。此外,还有以当地特点或形状命名的胡同,如喇叭胡同、扁担胡同、耳朵眼胡同、罗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北京的胡同还有一个特点,即内城的胡同基本是东西向,而且平直规则,外城东部的胡同多为东南向且不规则。
·北京以牛命名的地名
1997年农历称作丁丑年,即十二生肖的牛年。北京人说“北京胡同三千六,多如牛毛”,以牛命名的,就有30多条。最有名的以牛命名的街巷是牛街。
牛街,位于广安门内大街路南,是本市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如今是回族同胞聚集之地。每逢回族同胞过开斋节,宣武区牛街清真寺真是热闹非常。如今牛街一带是一处人烟相当稠密的地区,一有群众集会活动,就显得街道狭窄,不敷应用了。
北京有三条牛圈胡同,一在西安门内,一在安定门内,一在东四牌楼。昔日多半是饲养牛的场所。此外,还有牛肉胡同、牛肉湾胡同、牛蹄迹胡同,牛犄角胡同、牛八宝胡同、牛排胡同、牛血胡同、牛市胡同、牛子胡同。不过有些已经雅化改名。
例如牛蹄胡同改成了留题胡同,牛蹄迹胡同改成了留题迹胡同。有的并入了邻近胡同。例如西安门内牛圈胡同,八十年代初已并入了草岚子胡同。草岚子原为明清御马监草料场,称草栏子,牛圈。
早年东直门外,有座牛王庙。近年在此建造大型立交桥,初名牛王庙立交桥。后改称三元立交桥。如今的公共汽车站、其名尚保留着牛王庙之古称。德胜门外牦牛桥,也是一座古桥。
在天安门金水河,流经南长街和南池子各有一座桥,一称牛郎桥,一是织女桥。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在北京受到了比较深刻的影响,就以牛郎与织女命名地名。颐和园南西两岸也有“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的景观。
在北京还有牛碌胡同和牛碌坟的地名。牛碌乃牛录之误,牛录是古代的职官名称。
在丰台区有村名称牛庄子,在京密公路顺义城北有牛栏山,从前只是一个土丘而已,建国后,国家投资兴建大型维尼伦厂,从此,牛栏山变成了一座轻工业城。
·北京的街巷格局
北京城是由内城和外城组成的,内城呈正方形,外城呈长方形,整个北京城呈凸字形。
建设布局是以前门、天安门、故宫三大殿、景山、钟鼓楼为中轴线,内城四面对称设有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主要街巷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小街小巷也排列有序,从平面图上看像个棋盘。
外城南门永定门座落在中轴线上,两边对称开有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主要街巷也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但斜街较多。这是由于沟河造成的,但总体上看,依然呈棋盘形。
过去在正阳门内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之间,有一正方形的“棋盘街”,周围护有玉石栏杆,用其名来比喻北京街巷总格局是十分形象的。
北京城大街小巷的基本格局奠基于元代,形成于明代,清代虽有变动,但总格局未改变。
它们与古都一起经历了历史沧桑,随着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发展,有的已为历史所淹没,有的不止一次更名改姓。
· 北京胡同名称的由来
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北京城区比解放初扩大三倍多。新建各类房屋面积,相当于建了10个旧北京城。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为保护古都风貌,维护传统特色,北京城区划定了二十余条胡同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像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就被定为四合院平房保护区。
自元大都以来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盘式格局。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并反映出社会风情。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以久。最近《北京晚报》又刊登了新的考证文章,认为"胡同"不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是汉语。
每条胡同一形成,人们自然会给它起个名,这个名称一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叫开了,就确确实实地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这是胡同名称的实用指代作用。
由于胡同名称从元朝开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们口头相传,至于用文字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国后才有的。
北京的胡同虽然看起包罗万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厂胡同、团结湖、海滨胡同)、山川日月(图样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人物姓氏(张自忠路、贾家胡同)、市场商品(菜市口胡同、银碗胡同)、工厂作坊(打磨厂、油漆作胡同)、花草鱼虫(花枝胡同、草园胡同、金鱼胡同、养蜂夹道)、云雨星空(云居胡同、雨儿胡同、大星胡同、空厂)、鸡鸭鱼肉(鸡爪胡同、鸭子店、鲜鱼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着眼花缘乱,但如果认真分析,还是有其自个儿内在的规律的。
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
1.以形象标志来命名
因而好多胡同都是以一个较明显的形象标志来命名的,这也表现出北京人的实在、直爽和风趣,象较宽的胡同,人们顺嘴就叫成了“宽街”、窄的就叫“夹道”、斜的就叫“斜街”、曲折的叫“八道湾”、长方形的称“盒子”、短的有“一尺大街”、低洼的有“下洼子”、细长的叫“竹杆”、扁长的称“扁担”、一头细一头粗的叫“小喇叭”等等。
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树胡同(今百顺胡同)、铁狮胡同等。此外,还有以当地特点或形状命名的胡同,如耳朵眼胡同、罗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2.以地名命名
早年间,最显眼、最突出的标志就要数城门、庙宇、牌楼、栅栏、水井、河流、桥梁厂,所以就出现了以此命名的西直门内、外大街、前、后圆恩寺胡同、东四(牌楼)、西单(牌楼)、大栅栏(老北京人读成:大市腊)、水井胡同、三里河、银锭桥胡同等胡同名称。
3.树木植物
有的小胡同附近没有这些特别显眼的标志,胡同中种的树多,就有了柳树胡同,枣林胡同、椿树胡同等以树命名的胡同。
4、方位
许多胡同在起名时为了好找,还在胡同名称前加上了东、西、南、北、前、后、中等方位词,象东坛根胡同、西红门胡同、南月牙儿胡同、北半壁胡同、前百户胡同、后泥洼胡同、中帽胡同等。
5、北京的土语
因为胡同名称是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自发起的,所以有不少北京的土语在里边,象背阴儿胡同、取灯儿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答帚胡同、胰子胡同、嘎嘎胡同等。
还有不少胡同带有儿音,更显得京味儿十足,象罗儿胡同、鸦儿胡同、雨儿胡同、上儿胡同、帽儿胡同、盆儿胡同、井儿胡同等。
6、吉祥话
有些胡同名称还能表露出人们的美好愿望,人们总乐意用一些吉利的字儿来给胡同起名。象带有什么“喜”啊、“福”啊、“寿”啊等字眼的胡同就有喜庆胡同、喜鹊胡同、福顺胡同、福盛胡同、寿长胡同、寿逾百胡同等等。还有带着“平”啊、“安”啊、“吉”啊、“祥”啊字眼的平安胡同、安福胡同、吉市口胡同、永祥胡同等等。
还有富于浪漫色彩的胡同名称,如百花深处、杏花天等,也有可笑的狗尾巴(老北京人读作“狗乙巴”)、羊尾巴烊乙巴)胡同等等。
7、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胡同
如禄米仓、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等,以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官衔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保太监郑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吴良大人胡同等。
8、以市场贸易命名的胡同
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
9、以寺庙命名的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正觉寺胡同、观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等。
10、以手工业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的胡同有砂锅刘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纸马胡同(今汪芝麻胡同)、骟马张胡同(今栓马胡同)、孟端胡同、刘汉胡同(今刘海胡同)、安成家胡同(今安成胡同)。
11、胡同与人名
北京的胡同,名字很有讲究,是我们研究明清社会的参考资料。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后,他的功臣大都居住在北京,不少胡同以此得名。
如永康侯徐忠住宅所在的胡同就叫永康侯胡同,即今天北城的永康胡同。武安侯郑亨住宅所在的胡同叫武安侯胡同,后来错叫武王侯胡同,即今天的西四北八条。
明初大将军徐达长期居住在北京,他的长女嫁给了当时的燕王朱棣。朱棣攻打南京时,徐达第四子增寿为朱棣通风报信,被建文帝杀掉。朱棣进南京后抚尸痛哭,他即位后就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不久又封定国公,定国公徐氏居住的街巷就叫定府大街,也就是今天北城的定阜街。
至于今天的三不老胡同是三保太监郑和故居所在地。郑和人称三保老爹,他居住的胡同叫三保老爹胡同,后来讹称为三不老胡同。东城的无量大人胡同,即今天的红星胡同,是吴良大人胡同的误称。吴良是明太祖手下大将。
明朝中叶以后商业经济发达起来,当时有些个体劳动者也以他们出色的劳动为他们居住的胡同留下了名字。如明朝南城有个姓唐的洗布帛的劳动者,他们居住的胡同就叫唐洗白街,即今天崇文区的唐洗泊街。
宣武区有条粉房琉璃街,那是粉房刘家街的误称。东城有个姓姚的手工业劳动者,铸锅铸得好,他家所在的胡同就叫姚铸锅胡同,后来被讹称为尧治国胡同,就是今天北京站西街附近的治国胡同。
北城有个豆腐陈胡同,后来讹称豆腐池胡同。明朝还有个特点,当时制作祭祀用的纸马铺很多,这反映了明朝宗教活动盛行。胡同名字中就有汪纸马胡同、何纸马胡同,今天都已讹称为汪芝麻胡同、黑芝麻胡同了。
北京的胡同名称,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有的胡同直接以人名来命名。也有不少胡同虽没以人名来命名,但其中却有名人故居,像米市胡同里有康有为故居、北半截胡同中有谭嗣同故居、珠朝街有孙中山先生到过的中山会馆、小杨家胡同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护国寺街有梅兰芳故居,后圆恩寺胡同有茅盾故居、西四北三条有程砚秋故居等等。而其它各类胡同名称虽不是直接以人名来命名的,但也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关系。
象文丞相胡同、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等胡同的名称都是人们为了纪念民族英雄而命名的,从而明显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敬慕。这就说明胡同的名称绝不仅仅只有实用的指代作用,还具有美学功能和人文倾向。
胡同名字的变化
有的胡同名称从元朝一直叫到今天也没有什么变化,像砖塔胡同就是一例。
从明朝叫到如今没有什么大大变化的还有门楼胡同、罗儿胡同、翠花胡同、绒线胡同、头发胡同、松树胡同、史家胡同、灯草胡同等三十多条。可许多胡同的名称却随着改朝换代,而一再变更着,最多的一条胡同竟会有五、六个曾用名。
象现在宣武门的菜市口胡同,明朝时本叫绳匠胡同,清朝乾隆年间讹传为神仙胡同了,后又讹传为丞相胡同。
也有些胡同名称,本来取得比较粗俗,后来一点点逐渐改文雅了,如驴市胡同改成了礼士胡同、猴尾巴胡同改成了侯位胡同、鸡爪胡同改成了吉兆胡同、瘦肉胡同改成了寿刘胡同、屎壳郎胡同改成了时刻亮胡同、臭皮胡同改成了寿比胡同、牛血胡同改成了留学胡同等。这些基本上都是以意思好的同音字,取代了不好听的字。属谐音转换,而且叫起来与原音又差不多,胡同里的人们都乐意接受,因而就能流传开来。
但如果未经广大群众认可,强加给人们的,就不会叫响。如文化大革命时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把一些带有明显标语口号式的字眼强安在胡同名称上,象把戴家胡同改名为红哨兵胡同、将北豆芽胡同改名为红小兵胡同、将豆角胡同改名为红到底胡同、把珠市口西大街改名为红卫东路等等,结果只叫了一时,很快就消逝了。
这就说明胡同名称也并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给改了的。可也有些胡同名称,其历史沿革的关系意义实际上已经失去,如琉璃厂已不再烧琉璃瓦而变成书业文物集中的文化街、煤市街也已不卖煤、菜市口已不卖菜、米市胡同已找不到米市了、鸦鸽市也已不见鸿鸽了,但其旧名称却一直到如今还在这么叫着。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与人们日常生活还是密切相关的。
·胡同北京
北京的胡同就象密密麻麻的血管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呢?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最近的统计显示,北京的街、巷胡同(即广义上的胡同)超过6000条(个),直接称为胡同的超过1300条。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连起来,那又是一条万里长城了。
在众多的胡同中,谁是辈份最长的老太爷呢?从宣武门向西,穿喧闹的国华商场,你会看到一条毫不起眼的胡同——三庙街。三庙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辽代,当时的名字叫“檀州街”。北京城址几经变迁,街巷易位也是数度沧海,而它却始终是一条胡同,历经荣哀,渐趋平淡。
熟悉元杂剧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这砖塔胡同已叫了700多年,今天还在西四南大街。胡同得名的那座青砖塔,依然站在路口,成了熙攘街头的一景。
北京的胡同宽窄不一,宽的敞亮,窄的幽深。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中间最窄处仅40厘米,是最窄的胡同。胖子朋友到此最好绕路而行, 因为不论正行还是侧身,都有可能被卡在那里,动弹不得。胡同多是直来直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北新桥附近有个九道湾胡同(现已分为五巷),拐了二十多个弯,走在里面忽左转忽右拐,能从那里面绕出来,你在北京胡同里就不会迷路了。
胡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是老北京人生活历史的象征。今天占据着市中心的主要面积,居住着市区内的三分之一的人口,胡同内的居民们仍保留着许多旧有的生活方式。
今天,北京已在传统民居保存完好,民风民情古朴丰富的什刹海地区开辟了胡同游览专线,旅游者可以坐着旧式三轮车游览胡同,并且到普通百姓家作客。
·四合院里的传统文化
幽深的胡同实际是由两旁相联的院墙组成的。墙里面是什么呢?是北京人的传统住宅“四合院”。顾名思义,四合院就是东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联,关上大门,就是一个宁静、封闭的小天地。 院内坐北朝南的房子叫正房,东西两边为厢房,坐南朝北的称倒座。谁住哪间房也有规矩:正房高大,采光、通风好,是家长的住处;子女晚辈住厢房;倒座多做客厅或书房。
四合院一般是坐北朝南,院门都开在东南角,而不开在正中。这样设计据说是八卦方位,即所谓的“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房子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现在,由于人口激增,昔日四合院已逐渐为高楼大厦取代。在二环路内还保存着两片四合院区 些独门的四合院,有机会的话,你不妨去探访一下,体验旧日北京人的起居生活。
·2000年前定制 700年前建筑
现在我们看到的北京城,基本上保留了元大都整齐、对称、中轴分明的布局特点,那么这座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又是谁设计的呢?北京城的总设计师是著名学者刘秉忠,但规划思想却来自儒家经典——公元前就已成书的《周礼·考工记》。书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种体现儒家追求秩序、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在我国很多古都都有表现,但这些杰作大多不可复睹,唯有北京完整保存了这种格局。
当时的元大都,长方形的宫城位居中央,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左边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庙、右边是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社稷坛(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分别是明清时的太庙、社稷坛),宫城前是各衙门,后面是交易市场;城内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大城东西各三门,南三门,北两门,均匀对称。
明清对北京城做了扩建,城市中心向南移动,城市形状也从“口”形变成“凸”形,但元大都的城市规制仍延用下来。至今,二环路内四方整齐的格局,宽窄有致的街道,都能令人对当年的完美设计赞叹不已。
·沿着“中轴线”走一趟
如果有可能的话,你最好能沿着北京的“中轴线”走一次,领略一下当年举子进京殿试,外地官员入京觐见的滋味。 北京的“中轴线”从城南的永定门起,止于城北的钟楼,全长8公里。从永定门起步 ,走不多远就会看到左侧的先农坛,右侧的天坛,这是当年皇帝祈告上苍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地方。再向前走穿过箭楼就来到正阳门下,进了这个门才算了内城。现在天安门广场过去是皇城前的广场,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大;左右两边的对称建筑也不是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与革命博物馆,而是总领全国的各部衙署。
穿过广场,雄伟的天安门就屹立在你的眼前,左右对称排列的是社稷坛和太庙,走进天安门,就进了皇城。穿过端门,沿着狭长的砖道,来到一座高大的城门下面,高耸的城墙向内凹进去,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这就是午门。进了午门,就来到紫禁城——封建王朝的心脏。到此,你已经穿过了四重城门: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沿着这条中轴线再向前,就到了太和殿,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经过了层层铺叠,庄重的气氛 达到高潮,也许你会发自内心地三呼“万岁”,当然这呼唤是对中国古老文明的赞叹!之后的保和殿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状元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再向北出紫禁城北门,沿着“中轴线”登上景山中峰,到鼓楼和钟楼,才完成了整个旅程。昔日,整修北京的政治、文化活动都紧紧围绕着“中轴线”展开,它是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徜徉在长安街上
游过了“中轴线”,不要忘记长安街。长安街是新北京城横贯东西的大轴线,它和“中轴线”交叉构成一个“十”字,成为北京城的骨架。每天清晨阳光初露,上百万辆自行车和汽车涌上长安街,这雄壮的车阵在世界其他大都市是见不到的,因为只有长安街才能容纳这滚滚的车流。暮色降临,如花的街灯盏盏盛开,串串车灯漫舞于街头,使天上繁星顿然失色。
面对“走不到尽头的长安街”,你禁不住会提出这样的提问:它到底有多长、多宽呢?长安大道东起通县八里桥,西到石景山,全长38公里,最宽处达100多米。虽然长安街原先只特指西单至东单这一段大街,但目前实际上包括了东单向东的建国门内大街、建国门外大街、建国路;以及西单向西的复兴门内大街、复兴门外大街、复兴路和石景山路。在长安街上,你可饱览北京的名胜古迹深深体验那浓厚的风土人情。其实,长安街本身就是京城的一大景致:夏日,街旁的榆树、白杨、青松、垂柳筑起一条绿色的长廊;冬天,雪后的长安街如同银色的丝带。街道两旁,古老的红墙黄瓦与各色现代大厦、深幽的四合院和高大明亮的公寓楼交相辉映。这里记录着北京的过去,也预示着她美好的未来。
·胡同的宽度
为了宜于通行和采光,元代规划的城区胡同宽度约为9.24米,由于两旁房舍低矮,即使在冬季,只要是晴和的日子,胡同里便充满阳光。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字号城遗留下来的一个地理名词。它的具体位置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南一片地区,娼寮丛处,所谓 "八大埠"是也。
旧时那里是被侮辱的妇女含泪卖笑的地方,是官僚政客、公子王孙的销金窟。高阳的小说《八大胡同》就是 以此为背景写出曹锟贿选总统的丑剧的。从前北京的妓院分多 少等,一二等为高级妓院,又叫"堂"和"大地方"。"八大胡 同"头等和二等妓院较为集中,每家门前有块小金字招牌,上 书堂名如"春福堂"、"盛安堂"或者再加上姓氏于堂名之下。
然而"八大胡同"究竟是哪八条胡同!恐怕说不全的居多。 八大胡同又名"八埠",是哪八条历来说法不一。确切地说,应 该是指:石头胡同、陕西巷、王广福斜街、韩家潭、胭脂胡同、 百顺胡同、皮条营、纱帽胡同。
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有用数字表示人、物、景等的习惯。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扬州八怪"、"天桥八大怪"、"唐宋 八大家"。物的方面有"八旗"、"八家铁帽子王府"、北京商业 中的"八大祥"。景的方面多了,"燕京八景"、"杭州八景"、 "西安八景",过去全国市县差不多都有"八景"。其实,"八"字 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真正计算起来岂止"八"呢?
以"八旗"为例,"八旗"有"正"和"镶"之别,还有满、蒙、 汉等族八旗之别,远不止"八"了。"八大胡同"也是如此。我 所说的大条胡同只是主要的胡同而已,但不限于八条。在这方 面《顺天时报丛谈》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透彻,是这样写的: "……八大埠者,如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 潭、朱茅胡同、朱家胡同、胭脂胡同、燕家胡同、柏兴胡同、留 守卫、小李纱帽胡同、火神庙、青风巷等,是以数计之,实不 止八,且在煤市街迄东尚有王皮胡同(俗谓之王八胡同、蔡家 胡同两处,虽为少下等级之娼寮,然均俗所谓之大街北之娱乐 处所,此盖以西珠市口大街为径,用以区别雅俗耳。
由王广福斜街迄西,大半为少有声色之小班,其东则多为二三等茶室下 处,至该处地名如火神庙本名街,现庙已败陋而名犹存。留守 卫则辽金时之禁兵营卫故址,至今仍红楼碧户,舞扇歌衫,未 可谓非该地之佳运。
"八大胡同"早已成为北京历史的陈迹,如今变成普通的居 民住宅区,若要仔细寻觅,尚能依稀辨出昔日的格局风貌来。
·关于八大胡同的歌谣
解放前,北京前门外大栅栏附近,有一个妓馆聚集较多的地方,人们通称之谓“八大胡同”。当时各胡同的名字,均用木制牌子钉在胡同口的墙壁上。一些外地初来北京的豪绅富贵、公子阔少竞往此地鬼混,可是他们遍寻“八大胡同”的名字,却始终找不到,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八条胡同的总称。后来有人作《咏八大胡同》诗一首,将胡同的细名均包括在内,为这些游客指迷。全诗为:
八大胡同自古名,
陕西百顺百头城(陕西巷口的百顺胡同、石头胡同)。
韩家潭畔弦歌杂(韩家潭)。
王广斜街灯火明(王广福斜街)。
万佛寺前车辐辏(万佛寺湾系一小横巷,西通陕西巷,东通百头胡同),
二条营外路纵横(大外廊营、小外廊营)。
貉裘豪客知多少,
簇簇胭脂坡上行(胭脂胡同)。
-
·北京的胡同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因此 ,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
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 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
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 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 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 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 .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北京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胡同中间最窄处只有40厘米。还有些曲折幽深的胡同呈九曲回肠之状,如北新桥原有条九 道弯,实有20多道弯,后划分成五条胡同;前门外也有九道弯,实则要 拐13个弯.北京街巷胡同同名称好比一部百科全书,既反映了历史沿革, 又展示了社会风情,近年,被开发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目前,北京古老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旧胡同也将 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不过,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许多著名的胡同 已被当作文物保留下来了,它为我们新兴的首都保存了一丝古老的色彩。
现在,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串胡同。 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朋友乘坐北京古老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经舒畅刹 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楼俯看北京旧城区和四通八达的胡同,然后 前往后海地区,参观京城古老的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 同,走进普通的四合院,和北京人聊一聊,了解普通北京人的生活,最后沿柳荫街到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体验旧时王公贵族的居住环 境和御花园。
外国朋友们在北京的胡同里留连忘返,连声称赞:“北京的胡同太美了,太迷人了!” 北京的胡同作为北京古老文化的载体,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
·北京门墩
北京人称门楼下的左右门枕石叫“门墩儿”,“门墩儿”相连的有“门坎儿”,人们从这里出出进进,把门墩儿视为守护大门和纳福相结合的艺术化了的实用物。
北京的门墩儿品种和文化内容是极为复杂的,追溯到更早,元代有铁狮子胡同,即现在的张自忠路,当时确因铁狮子而得名,明清时大兴以汉白玉和青石为原料制作门墩儿。门墩儿的外形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抱鼓形,一种是长方形,这两种最有代表性,具体地代表了户主的愿望和对人生的要求。
借物寓意。植物中的梅、竹、菊、牡丹、荷花、松、柏等;动物有龙、虎、鹿、狮子、麒麟、鱼、鸟、蝙蝠,还有人物和文字,通过这些谐音或吉祥的内容,表达户主对福、禄、寿、子孙、事业、前途诸方面雕刻在门墩上。北京的门墩儿处处可见,个个不同,在这样大的门墩儿博物馆中找不到相同尺寸、相同内容、相同雕琢技巧的门墩儿。门墩儿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吉祥兆瑞门墩儿。天马行空、宝相花、麒麟、鲤鱼、化鱼为龙、四艺、如意、绶带、祥云、拐子龙等。
鸿福相传门墩儿。五谷丰登、富富有余、花瓶等。
长寿康宁门墩儿。松鹿园、寿字纹、福寿双全、五福捧寿、暗八仙等。
世代相传门墩儿。狮子滚绣球题材,清代武官的门楼下,有独立狮子为门墩儿,狮子同师谐音,代表军队的含义。
喜上眉梢门墩儿。喜鹊登梅,也是门墩儿常用的手法。
人品类门墩儿。古都北京是文化人集聚的地方,特别注重人品修养方面的文化内容。菊花门墩儿的官宅也好,文人宅也罢,包括民宅无不共称菊花的性傲、色佳、香晚的个性和品质。竹子内容很多,竹子霜雪不凋,四时常茂,身直、心空、节贞。以此表明门楼户主的人品。梅花是北京文人选择的重要题材,梅不怕严寒,能独天下而春、香韵清高,常与美人相比。又与松、竹相结合成为岁寒三友。官品门墩儿,北京的当官人处处可见,所以当官的,首要的一条不贪污,要当清官,如荷花门墩儿,荷出于污泥而不染和一品清廉的门墩儿。刘墉曾为自己写下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让老夫消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等由儿辈担当。”
门墩儿艺术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发展到高峰时期形成的石雕艺术,民间的工匠作品能立在古都北京城内权贵的门前,制作的精美,雕工的不俗,题材的广泛,比例的协调,石料的考究是北京门楼文化中又一枝花朵。雕刻技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浅浮雕、圆雕、镂空等多种技法相结合,在一个几十厘米高的石料上表现出多种画面,没有纯熟的技巧是很难完成的。
· 北京地名中的儿化
在北京地名儿中,口头称之,带儿化音的可谓不少,如:珠市口儿、菜市口儿、天桥儿、马甸儿、宽街儿……太多了数不胜数,这似乎是约定俗成不足为奇的事,其实,深究起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或说有一定起因的。
先以城名为例吧,在“内九外七皇城四”二十个城名中,东、西便门读时就必须儿化,唤作“东便门儿”和“西便门儿”。这是因为,在旧北京城布局中,两便门儿如同一座大院落的两个小角门儿,其地理位置、规模建制等都较其他各大城门次之。又如地处旧城东南一隅的广渠门和左安门,旧时也俗称“沙窝门儿”和“江擦门儿”,其原因也如上所述。
地名中如琉璃厂、台基厂、黑窑厂等,因明清时都属工部“五大厂”之故,这些地名都不儿化,而中下等市场集聚的“厂甸儿”就必须儿化了,“官家”与“民家”径渭分明。又如前门东、西打磨厂,此地乃清中叶兴起的平民小商户,小店铺集聚的地方,地名也带儿化,唤作“打磨厂儿”。再比如:鲜鱼口、磁器口、宫门口、衙门口这四个地名。前两处儿化;后两处就不儿化,其原因也是前者属平民市俗之地,而后者属封建署地故址,称呼各有不同。
城名也好,地名也罢,是封建帝都等级论及尊卑观的一种遗迹,也是北京悠久历史的反映,从一个地名,岂不也说明我们这座文化古城的伟大变迁吗?
·北京城最老的斜街
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这条街叫“打鱼厅斜街”,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闻考》一书称之为“鼓楼斜街”。那后来为什么叫烟袋斜街了呢?这里头有个缘由。
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那时候还不时兴抽烟卷儿,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挺有经济头脑,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打那儿以后,甭管是“打鱼厅斜街”,还是“鼓楼斜街”,渐渐地都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可是越叫越响。不过,还有个事儿很值得注意,就是烟袋斜街本身特像一只烟袋,三百米长的街道像烟杆,东口像烟袋嘴儿,酒口到头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像烟袋锅儿,您说,这种巧合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烟袋斜街上的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儿,门前竖一个一米多高的木制大烟袋当幌子,黑色烟袋杆儿,金色烟袋锅儿,锅儿下缀着红布条儿,一看就知道是卖烟袋的。那时候,这里的烟袋铺儿生意都不错,据说,有的铺子还给慈禧太后通洗过水烟袋,这事儿使烟袋斜街的知名度大为提高。
清政府倒台后,王公贵族没了依靠,纷纷破产,靠变卖家藏古董来维持生活。而那些新权贵和富商大贾们又好玩这些东西,所以烟袋斜街又变成了一些古玩商的根据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古玩玉器后,除此以外,街上还陆续开了一些酒馆、饭铺、服装店、澡堂子、理发馆,短短的一条街,生意还挺兴旺,再加上建筑风格朴素典雅,街头景观有浓郁的老北京特色,难怪老北京人对它的印象这么深。
·以井命名的胡同
北京过去生活用水主要靠井,因此以井命名的胡同很多。井,与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所以至今仍有不少带“井”字的街巷,过去北京有80多个地名与井有关。
明、清时直接叫井儿胡同的就有十几条,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换和井水的干涸都改名了。
崇文门的镜子胡同、南锣鼓巷的景阳胡同、新街口的景尔胡同、东华门的景丰胡同,过去都叫井儿胡同。前门外的肉市街二巷、天桥北粉店胡同、天坛半壁街,过去也称井儿胡同。
朝阳门南小街的井儿胡同并入了遂安伯胡同,位于东四十四条的井儿胡同并入八宝坑胡同。今思源胡同、恭检一巷、后英房胡同花园大院过去都称四眼井。
阜成门内的福绥境胡同过去叫苦水井。崇文门外的金鱼池东巷过去叫牟家井。牛街的天景胡同过去叫大井胡同。
天坛东路有四块玉胡同,四块玉也是井名。过去那里是一片菜地,井很多,其中有一口井的井台是用四块汉白玉石做的,十分引人注目,因此留下了四块玉的美名。
位于琉璃厂西街的琉璃巷,过去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八角琉璃井。
北京东城的王府井大街是最有名的带井字的地名了。
另外还有大甜水井胡同、东水井胡同、西水井胡同、沙井胡同;
北京西城的龙头井街、井楼胡同、石红井胡同、大铜井胡同、铜井大院、水井胡同;宣武区的琉璃井胡同、三井胡同、七井胡同、湿井胡同、甘井胡同、金井胡同、姚家井一二三巷;
崇文区的板井胡同等。
·与河有关命名的街巷
金水河是引用玉泉山水,从今西直门南西水关入城,沿今赵登禹路流入太平桥大街。这段沟渠本是金代闸河旧引水渠,元朝利用它,将水引至太平桥大街后转向东南方,经西斜街过甘石桥后转向东北方,经东斜街沿西皇城根北上,然后东转顺北皇城根经厂桥流至北海入内宫(即故宫)。这条金水河还有一个支流,是从灵境胡同向东直接入太液池。元代太液池就是现在中南海中海水域,那时还没有南海。元代的金水河是供皇宫使用的。
明代这条河道成了西城的排水沟,称为河槽。明代河槽从西直门北西水关引高梁河水入城,经旧引水渠沿赵登禹路南下,经太平桥大街到闹市口北面的沟头东折,流至下岗南折,再经佟麟阁路南下流入南护城河。
清朝时管这条河槽叫大明濠,又称西沟沿。后来,人们将今赵登禹路一段叫北沟沿,称太平桥大街一段为南沟沿。
民国时期将明沟改为暗沟,变为大街。由于这条河槽是偏西走向,并且有两处拐弯,所以今天的赵登禹路和太平桥大街都向西偏斜,在闹市口北和佟麟阁路处形成了两个拐弯。过去,在这条河道上有舍命桥、北大桥、马市桥、厂桥、甘石桥、太平桥、象房桥。现在桥虽然已为历史淹没,但有的却留下了名字,如厂桥胡同、太平桥大街、太平桥东街、北大桥胡同(今改称大觉胡同)、灵境胡同西口的甘石桥成为公共汽车站名。与这条古河道有关的地名还有前泥洼胡同、后泥洼胡同、二龙路等。
通惠河
元朝在北京建大都后,利用高梁河水系以东水西调补充水源,同时开凿了通惠河,以解决南粮北调问题。这两项大水利工程都是元初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设计的。郭守敬,河北邢台人,曾任都水监,兼提调通惠河清运事。
为了补充高梁河的水源,郭守敬从昌平白浮泉引水,由东向西沿山前修建了一条东水西调水利工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浮引水工程,将水引人瓮山泊(今昆明湖),再由瓮山泊向东南沿今长河流入积水潭,从而解决了水源问题。
当时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是个大难题,南北大运河北端只到通州。南方及沿岸各地粮食物产由水路运到通州后卸船,再由人力畜力运到大都城,全长50里,十分艰苦。北京地区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郭守敬设计了一条闸河,沿河建造了24座水闸,通过上下闸的互相启闭来调节水位,从而使货船可以由低向高行驶,直达积水潭码头。元世祖忽必烈亲临巡视时,见到积水潭船货云集的盛况,十分高兴,赐这条闸河为“通惠河”。
这条人工运河从积水潭东岸经海子桥、东不压桥胡同、北河胡同、水簸箕胡同,向南顺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流出城,与金代所开的金口河故道相接,然后向东流至通州,与南北大运河汇合。
明代由于北京城址向南推移,通惠河上段河道废弃。明正统三年(1438年)在东便门修建了大通桥闸,成了通惠河新的终点码头。明未,开辟了北支,通惠河由东便门可直达朝阳门。清康熙三十六年,挑挖东护城河,引游船北上可直达东直门。因此,明、清时期在朝阳门内和东直门内建造了许多粮仓。许多仓名进入了北京街巷名称行列,一直保留至今,如:海运仓、禄米仓、白米仓、新太仓等。
明朝时称元朝的通惠河为“玉河”,并将这条河的下游取直,经今正义路直接向南流入南护城河。清代将玉河改称“御河”。与这条古人工运河有关的地名有:海子桥(亦称后门桥、万宁桥。地安桥)、东不压桥胡同、北河胡同、水簸箕胡同、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骑河楼街、骑河楼南巷、骑河楼北巷、银闸胡同、沙滩北街、沙滩后街和昌蒲河沿。
皇城内金水河的水向东顺昌蒲河泄入玉河。昌蒲河位于今东长安街北红墙以内,是北京最短的河,80年代由明河改为暗河。但昌蒲河沿的地名和沿岸的绿柳依然如故。
减水河
明初营建北京时,开凿了南海,同时挖了一条减水河,以确保中南海泄水通畅。这条减水河从中南海流出,经今北新华街流入南护城河。
由于北京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夏季汛期来临,南护城河经常暴涨,河水外溢。于是,朝廷命钦天监勘察,开减水河以泄城中洪水。共开凿了东、西两条减水河。
东边的一条由正阳门东护城河濠口,经北深沟、南深沟、草厂九条、薛家湾,在南北桥湾与金口河旧渠相接,全长3里,故起此地名为三里河。后来,在三里河上建造了三里河桥。这条河向东经河泊厂、水道子、南河槽、三转桥,向东南经八里河、十里河流向张家湾与通惠河相连。与这条河有关的街巷名称有:南北深沟胡同、薛家湾胡同、北桥湾街、南桥湾街、河泊厂胡同、水道子胡同、三里河、南河槽胡同、三转桥胡同。
西边的一条减水河由宣武门东护城河濠口,经海波寺、清厂潭(今前后青厂胡同)、章家桥、虎坊桥、潘家河沿(今潘家胡同)、南下洼,直至草桥入凉水河。明朝嘉靖年间修筑了外城,在外城又开挖了南护城河,这两条减水河才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消失。
东城排水河
它引北护城河水,由青龙胡同北入城,沿东直门北小街、南小街,朝阳门北小街、南小街南下,至北京站街苏州街下坡处西折,,经船板胡同、后沟胡同、北京站西街,然后向东,经北京站东街流入泡子河与通惠河相接。与这条河相关的街巷名称有:青龙胡同、北沟沿胡同、南板桥胡同、石桥胡同、石桥东巷、流水巷、流水东巷、墨河胡同、船板胡同、后沟胡同、泡子河东巷。
无名河
从虎坊桥向东,经天桥、金鱼池、红桥,过北京体育馆、龙潭湖,流出外城。与这条河有关的地名有:天桥、龙须沟、金鱼池、红桥。
莲花河
莲花河属于莲花池水系。莲花池水系是古幽州、辽燕京、金中都的主要城市水源。与莲花河有关的街巷名称有:莲花河胡同、莲花东里、西里、南里、北里、甘石桥头条、甘石桥北巷、湾子街。
另外,还有一些街巷名称与护城河有关,如宣武区的上斜街、下斜街,宣武门东河沿街、西河沿街,前门西河沿街、前门南河沿。崇文门西河沿、北河沿、东河沿、东后河沿,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大沟沿胡同,广渠门北水关胡同、南水关胡同,朝阳门南水关胡同等。
以外城护城河为名的有广渠门滨河路、永定门滨河路、左安门滨河路、右安门滨河路、广安门滨河路等。
·以市肆命名的胡同街巷
盐店大院:南起东四西大街,北至隆福寺街。名见《志稿》。清代之盐店当在大街上,字号无考。据《乾隆图》无该巷,知巷为盐店旧址形成聚落后所辟,时在清中叶以后。今犹名盐店大院。
戥子市:戥子为较秤精密,用以称量微量之物的工具。在前门外打磨广东口内,东起北晓顺胡同,西北至打磨厂。名见《志稿》,民国沿之。60年代并入北晓顺胡同。
布巷子:在前门外,北起鲜鱼口街,南至珠市口东大街。名见《志稿》作布巷,谓巷有“布市”。其形状则绘于《乾隆图》、《宸垣识略》记作布市。民国间称布巷子,至40年代犹有一些布庄,或批发兼零售,或专营批发,后衰落。今虽无布庄,仍名布巷子。巷中旧有懋德堂药店,以出售涌泉膏闻名,传说始于康熙间,民国中期犹存。
纸巷子:在前门外,名见《地名对》作纸巷,民国定名纸巷子,当因纸店较多而起。《乾隆图》以其地为北煤市街之一段,《震垣识略》、《志稿》以其地为煤市桥之一段。其巷甚短,北起廊房头条西口,南至杨梅竹斜街东口,60年代并入煤市街。
刷子市:在珠市口南,原东起西草市东街,东至精忠街。50年代辟建工厂,其东半没于厂区,遂变为东不通行。刷子市之名,见《志稿》,其形则具于《乾隆图》。民国间沿称刷子市,至40年代犹有一些专门制售刷子之商店,尚存早年刷子市之遗迹。清代,巷中有几家大客店。60年代并椿树胡同、拐棍胡同、张家胡同,合称刷子市胡同
缸瓦市:为缸瓦、陶、磁器之市,在西四南。名见《志稿》,前此《宸垣识略》作钢瓦市。清末以丰盛胡同东口选北,至西安门外大街西口之间为缸瓦市。民国间南缩至大院胡同东口迤南,称缸瓦市大街。相沿至60年代,以之并入西四南大街。路东之和顺居(俗称砂锅居),为自清代以来的著名饭馆。
木料市:在天坛西,临永定门内大街。市起于40年代,交易建筑与器用木料、家具,由浮摊而临建,而成聚落,因辟为木料市特一行、特二行,特三行、特四行、特五行等巷,均东西向,自北而南为序。40年代末,市废,变为民居。今特一行至特四行,皆废木建筑。惟存特五行,已改名木料巷;西起永定门内大街,东至天坛西胡同。
麻刀店:在陶然亭北。麻刀为建筑材料,将麻寸断后,即成麻刀,用以和白灰、青灰。50年代因其地旧有麻刀店而名,60年代改称麻刀巷。东北起四平胡同,西南至南堂子胡同。
汤锅胡同:宰牲兼售生、熟肉之店铺,名汤锅。汤锅胡同见《乾隆图》、《志稿》,当因巷有汤锅而起。地在钟楼西北,东起钟楼湾胡同,西至旧鼓楼大街,民国间为雅化而改作汤公胡同,至今沿之。
东澡堂子:澡堂子即公共浴池。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居广济寺之西,为不通行小巷。其南口路西就是据以命名的澡堂子。民国间定名,或作东澡堂胡同。60年代废其名,以巷并入阜成门内大街,其西又有西澡堂子,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南,与白塔寺隔街相对,为死胡同,据以命名之躁堂无考。60年代废西澡堂胡同之名,以巷并入阜成门内大街
革帽店:为西草市东街之小胡同,名见《志稿》,作草帽店,当因制售草帽之店铺集中于此而名。民国名草帽胡同,60年代废其名,以胡同并入西草市东街。
棚铺夹道:在前门外铁树斜街路南,为一不通行小巷,只有一个门牌,民国间命名。因巷口为棚铺而名。棚铺经营搭栅业务,旧时凡遇红白喜事,例需搭棚行仪、待客。夏季,各府邸例搭凉棚以避日照。棚铺专门从事此种服务,60年代废其名,以之并入铁树斜街。
杠房胡同:备有轿、棺及相应仪仗衣饰、人夫,承应婚、丧家抬轿、抬棺任务的店铺,称杠房。杠房棚同在宣武门内东太平街,为死胡同。命名于民国间,60年代废其名,以之并入东太平街。
赶驴市:在宣武门外。名见《宸垣识略》、《燕都杂咏注》谓:“各城门租驴代步,名‘门驴’。宣武门外有赶驴市”。宣武门外之赶脚驴夫,皆牵驴集中于东河沿口以待雇主,日久遂称其地为赶驴市。清末据俗称定名东河沿之最西段为赶驴市,东起香炉营头条西口,西至宣武门外大街。60年代废其名,并入宣武门东河沿街。旧有闻喜会馆。
草料铺:加工与出售大牲畜饲草饲料者,为草料铺。地在西直门内今西教场胡同北端路西。名为民国间依俗称听定。铺当为清代旧设。40年代其地没入建筑,名废。
鞭子巷:在天坛北,名见《胡同集》,当因巷为鞭子铺之集中地而名。《乾隆图》于鞭子巷外,更有头条、二条、三条、四条。沿至本世纪60年代,改鞭子巷为锦绣巷、鞭子巷头条至四条为锦绣头条至四条。今锦绣巷北起锦绣头条,南至锦绣四条;锦绣头条东起鲁班胡同,西至南桥湾街;锦绣二条、三条皆东起鲁班胡同,西至锦绣巷;锦绣四条东起西晓市街,西至南桥湾街。锦绣巷旧有山西会馆。
榄杆市:在广渠门内。名见《胡同集》。因为其地当时已远离漕运河道,疑榄杆市为元代文明河通航时旧名,未必当时即有此市。后世名市为供应船户所需而设,或讹写作阑干市,是错误的。民国沿旧称,命名东草市大街以东为揽杆市大街,西起缨子胡同南口,东至北河漕南口。60年代,并入广渠门内大街,
龙源兴夹道:在前门外延寿街路西,为一不通行小巷,名起于民国间。龙源兴系一家粮店,一直经营至50年代公私合营时。巷在其北侧,因名。60年代废其名。以巷并入延寿街。
文宝楼夹渡:在前门外肉市街。文宝楼为清代之首饰店,《朝市丛载》记其为当时之最著名者,民国初期歇业。该卷因在店侧,遂名。其名为清末所定,民国沿之。至60年代废入肉市街。今肉市街北起路东第一个死胡同,即原文宝楼夹道。
天兴居夹道:在前门外,南起今大栅栏西街。北至原抬头庵,中有曲折呈曲形,只有两个门牌。天兴居在夹道南口之西,为清代著名饭馆,《朝市丛载》列其烩鸡丝为名菜,清末歇业。《乾隆图》无该夹道,知其辟于此后。天兴居夹道之名,是清末据俗称而定。沿至60年代废,以该夹道并入抬头庵改称之抬头巷。
同仁夹道:在前门外,南起大栅栏街,北至小齐家胡同。《乾隆图》已绘其形,民国时据俗称定名同仁堂夹道,因在同仁堂药铺西侧而名。同仁堂,见店铺卷。60年代更名同仁夹道。至今巷中尚无门牌。
广兴园大院:在崇文门外东茶食胡同路北。广兴国大院之名定于民国间,因广兴园戏园旧址而名。60年代。与其北之牛犄角胡同、火鸡胡同、鸟枪胡同合并,改称广兴胡同,南起东茶食胡同,北而折东至南粉浆胡同,北至苗家胡同。其最南段。即原广兴园大院。
方壶斋:东宣武门外。方壶斋为清初之著名戏园。胡同以之为名,标示着该戏园的所在,惟其座落则不易确指。该胡同名见《志稿》。《乾隆图》绘其形。未具名。民国间沿称方壶斋,60年代定称方壶斋胡同,北起西茶食胡同,南至永光寺中街、西街。
-
·北京以桥命名的街巷
明代扩建北京城的时候,当时城里曾有许多大小沟渠,在街巷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些沟渠被填平了,有一些沟渠经过治理保留了下来。在道路通过沟渠的地方,建起了石板桥或拱桥。这些桥大部分都没有正式名称,仅有少数桥有正式名,如虎坊桥、甘石桥、甘水桥十天桥等。有不少街道由于通过桥或在其附近有桥,于是就用桥名作为街巷的名称,或者在街巷名称中带个桥字。清代的街道建设中又有所调整和发展,带桥字的街巷名称也有些变更和增加。到1951年城内大街和胡同的名称中带桥字的共计有50多条。另外还有几处是由百姓以桥名叫起来的地名,如横桥、马市桥、后门桥、望恩桥、御河桥等处。
每个桥名指的是一个地区,如“马市桥”就是指阜成门内大街和佟麟阁路交叉路口一带的地方。由于这些地方都是比较繁华的地区,所以至今仍有不少老北京人还习惯使用这些老地名,戎5处闹区除后门桥 (原桥名万宁桥,后改为地安桥,俗称后门桥)的桥半露在地上外,其它4处的桥都还埋在地下。
新中国建立后,四十多年来街巷名称又有过不少变更,带桥字的街巷名有减也有增,如虎坊桥大街改成了珠市口西大街等。有的由一条胡同扩大到几条胡同,像板桥胡同由一条增加到头条,二条、三条等。到如今在二环路以内仍有60多条胡同和大街的名称中带有桥字。究竟这么多胡同和大街中或附近是否都曾有过桥呢?那些街巷里有过什么样的桥?这是大家喜于知晓的事情。四十多年来在道路、桥梁和地下管线工程施工中曾发现过许多石桥。其中在街名曾带有桥字的街巷内或附近曾挖出过28座石桥或桥的局部构造(各区施工中可能还有更多的发现)。其中仍埋在地下基本完整的石拱桥有两座,即原甘石桥大街(今西单北大街北段),西斜街东口外的甘石桥和原西板桥大街 (今景山西街)北口外的西板桥 (原西板桥拆除后改称白石桥为西板桥)。已拆除的石拱桥有4座,即南新华街臧家桥胡同西口外的藏家桥,东不压桥胡同南口的东不压桥 (原称东步梁桥),南长街内原织女桥胡同(今织女桥东河沿)西口的织女桥,原李广桥南街 (今柳荫街)北口的李广桥。被改建的一座石拱桥是银锭桥胡同北口的银锭桥。其余22座都是石板梁桥。其中3孔以上的桥有13座,即天桥南大街北口的天桥,东板桥街北口的东板桥,原二道桥胡同(今火药局二条)南口的二道桥,原大石桥大街 (今广渠门内大街)内东河漕胡同南口和北河漕胡同南口的两座石板桥,三转桥胡同南口偏东的三转桥,白桥大街中部东侧的白桥,龙潭湖火桥南里迤南的霍家桥 (后传为火桥),北桥湾南口的石桥,原甘水桥大街 (今鼓楼西大街)中部的甘水桥,红桥前街西口的红桥,三座桥胡同北口的三座桥,原太平桥大街 (今赵登禹路按院胡同东口的太平桥,剩下的9座就都是单孔石板桥了,即原虎坊桥大街 (今珠市口西大街西头路口西边(骡马市大街东口内的虎坊桥,东四六条内石桥胡同中和南板桥胡同申的两座小石桥,东四北大街原石桥胡同(今石雀胡同)中的新太仓桥,石雀胡同南边板桥胡同内的石板桥,板桥南里附近 (原夕照寺正南的石板桥,鼓楼北小石桥胡同中的小石桥,前门外原小桥胡同(今鲜鱼口街东段中的石板桥,天桥迤西原太平桥街东口(今虎坊里南部)的太平桥。上述石板桥大多数已全部拆除,有少数还留有局部构造仍埋在地下。此外在历史资料中曾查阅到几条以桥名为胡同名的胡同中有桥,但未曾挖出过实物,如大栅栏西口(原煤市胡同南口)的煤市桥等。
·以火命名的胡同
在北京的四千多条胡同中,以火命名的至少有四十条之多,而且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以前前门外有一条胡同叫火巷。《北京地名志》称:“火巷为明时坊之地名”。古人兴修土木,在建筑群之间,预留出的防火通道,称之为火巷。火巷,平时供人通行,遇有火灾时,则为消防队员救生提供方便,也可以起到防止火势扩大蔓延的功效。其实北京人所称的“胡同”一词,就是从“火巷”或“火弄”演变而来的。
从前北京庙多,尤其是火神庙几乎到处皆有。琉璃厂街长不过零点五公里,就有两座火神庙。时至今日以火神庙命名的胡同依然还有不少,《北京市街巷称录》载有八条火神庙胡同或火神庙夹道。今琉璃广东街早年曾称火神庙。从前为保卫皇宫,皇城内外有许多驻扎军队和制造火药的地方,其遗址如今多已不复存在,但火器营、火药局之名,现如今还有十七处之多。
崇文门外有条胡同叫草市,从前称之为柴火市,在龙潭湖管界内,有火桥胡同,据《北京地名志》称:“火桥是火车桥的简略”。
正阳门外还有南火扇胡同,北火扇胡同,火道胡同。相传火扇胡同地形如同扇子的形状。火道胡同是香火道人即寺庙与民宅之间的一个防火通道。初创动机也是为防火而设。
崇文区还有条小巷叫火鸡胡同。火鸡的羽毛是红色的,成群的火鸡展翅飞翔或落地寻食时,就如同火焰一样。这条以火鸡命名的胡同,同火鸡有何牵连无考。在蒜市口附近,早年还有一条火杆胡同。火杆者,烧火的短木薪柴也。据考此处从前曾是柴市。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有一个地名,叫“西火场”。此处是建福宫旧址。1923年6月26日夜十二时,故宫神武门内建福宫失火。大火燃烧了七个小时,烧毁殿堂一百三十二间。其中包括建福宫、驾仪亭、德日新、延春阁、广盛楼、静宜轩、中正殿、香方阁、宝华殿等。发生火灾的原因未定,一说是太监偷盗金银财宝之物纵火灭迹。末代皇帝溥仪就是这么认定的。一说是当天晚上溥仪在这里看电影,之后下雨电线连电着火,宫中档案太监供词就是这么说的。至今这还是一个谜。后溥仪被驱出皇宫,民国年间财力不足,无力修复这片古代建筑群,无奈只好在故宫平面图上,将这个地方标注为“西火场”。
此外,在北京东郊六里屯有星火路,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是“人民公社”、“大跃进”的产物,现已恢复原名为驹子房路、姚家园路。
老北京民俗组图
老北京传统文化的经典
珍贵的历史文物
北京的胡同概述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胡同"二字在元代写作"通" ,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以久。最近《北京晚报》又刊登了新的考证文章,认为"胡同"不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是汉语。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北京胡同的名称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但都具有它的特点。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
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胡同如禄米仓、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等,以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官衔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保太监郑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吴良大人胡同等。
以市场贸易命名的胡同,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 以寺庙命名的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正觉寺胡同、观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等。
以手工业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的胡同有砂锅刘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纸马胡同(今汪芝麻胡同)、骟马张胡同(今栓马胡同)、孟端胡同、刘汉胡同(今刘海胡同)、安成家胡同(今安成胡同)。
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树胡同(今百顺胡同)、铁狮胡同等。此外,还有以当地特点或形状命名的胡同,如喇叭胡同、扁担胡同、耳朵眼胡同、罗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北京的胡同还有一个特点,即内城的胡同基本是东西向,而且平直规则,外城东部的胡同多为东南向且不规则。
·北京以牛命名的地名
1997年农历称作丁丑年,即十二生肖的牛年。北京人说“北京胡同三千六,多如牛毛”,以牛命名的,就有30多条。最有名的以牛命名的街巷是牛街。
牛街,位于广安门内大街路南,是本市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如今是回族同胞聚集之地。每逢回族同胞过开斋节,宣武区牛街清真寺真是热闹非常。如今牛街一带是一处人烟相当稠密的地区,一有群众集会活动,就显得街道狭窄,不敷应用了。
北京有三条牛圈胡同,一在西安门内,一在安定门内,一在东四牌楼。昔日多半是饲养牛的场所。此外,还有牛肉胡同、牛肉湾胡同、牛蹄迹胡同,牛犄角胡同、牛八宝胡同、牛排胡同、牛血胡同、牛市胡同、牛子胡同。不过有些已经雅化改名。
例如牛蹄胡同改成了留题胡同,牛蹄迹胡同改成了留题迹胡同。有的并入了邻近胡同。例如西安门内牛圈胡同,八十年代初已并入了草岚子胡同。草岚子原为明清御马监草料场,称草栏子,牛圈。
早年东直门外,有座牛王庙。近年在此建造大型立交桥,初名牛王庙立交桥。后改称三元立交桥。如今的公共汽车站、其名尚保留着牛王庙之古称。德胜门外牦牛桥,也是一座古桥。
在天安门金水河,流经南长街和南池子各有一座桥,一称牛郎桥,一是织女桥。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在北京受到了比较深刻的影响,就以牛郎与织女命名地名。颐和园南西两岸也有“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的景观。
在北京还有牛碌胡同和牛碌坟的地名。牛碌乃牛录之误,牛录是古代的职官名称。
在丰台区有村名称牛庄子,在京密公路顺义城北有牛栏山,从前只是一个土丘而已,建国后,国家投资兴建大型维尼伦厂,从此,牛栏山变成了一座轻工业城。
·北京的街巷格局
北京城是由内城和外城组成的,内城呈正方形,外城呈长方形,整个北京城呈凸字形。
建设布局是以前门、天安门、故宫三大殿、景山、钟鼓楼为中轴线,内城四面对称设有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主要街巷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小街小巷也排列有序,从平面图上看像个棋盘。
外城南门永定门座落在中轴线上,两边对称开有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主要街巷也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但斜街较多。这是由于沟河造成的,但总体上看,依然呈棋盘形。
过去在正阳门内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之间,有一正方形的“棋盘街”,周围护有玉石栏杆,用其名来比喻北京街巷总格局是十分形象的。
北京城大街小巷的基本格局奠基于元代,形成于明代,清代虽有变动,但总格局未改变。
它们与古都一起经历了历史沧桑,随着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发展,有的已为历史所淹没,有的不止一次更名改姓。
· 北京胡同名称的由来
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北京城区比解放初扩大三倍多。新建各类房屋面积,相当于建了10个旧北京城。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
为保护古都风貌,维护传统特色,北京城区划定了二十余条胡同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像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就被定为四合院平房保护区。
自元大都以来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盘式格局。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并反映出社会风情。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以久。最近《北京晚报》又刊登了新的考证文章,认为"胡同"不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是汉语。
每条胡同一形成,人们自然会给它起个名,这个名称一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叫开了,就确确实实地代表了这条胡同在整个城市中的方位,成为人们交往、通信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标志。这是胡同名称的实用指代作用。
由于胡同名称从元朝开始形成胡同起,一直都只是靠人们口头相传,至于用文字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上,只是民国后才有的。
北京的胡同虽然看起包罗万象,既有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厂胡同、团结湖、海滨胡同)、山川日月(图样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人物姓氏(张自忠路、贾家胡同)、市场商品(菜市口胡同、银碗胡同)、工厂作坊(打磨厂、油漆作胡同)、花草鱼虫(花枝胡同、草园胡同、金鱼胡同、养蜂夹道)、云雨星空(云居胡同、雨儿胡同、大星胡同、空厂)、鸡鸭鱼肉(鸡爪胡同、鸭子店、鲜鱼口、肉市街)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着眼花缘乱,但如果认真分析,还是有其自个儿内在的规律的。
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
1.以形象标志来命名
因而好多胡同都是以一个较明显的形象标志来命名的,这也表现出北京人的实在、直爽和风趣,象较宽的胡同,人们顺嘴就叫成了“宽街”、窄的就叫“夹道”、斜的就叫“斜街”、曲折的叫“八道湾”、长方形的称“盒子”、短的有“一尺大街”、低洼的有“下洼子”、细长的叫“竹杆”、扁长的称“扁担”、一头细一头粗的叫“小喇叭”等等。
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树胡同(今百顺胡同)、铁狮胡同等。此外,还有以当地特点或形状命名的胡同,如耳朵眼胡同、罗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2.以地名命名
早年间,最显眼、最突出的标志就要数城门、庙宇、牌楼、栅栏、水井、河流、桥梁厂,所以就出现了以此命名的西直门内、外大街、前、后圆恩寺胡同、东四(牌楼)、西单(牌楼)、大栅栏(老北京人读成:大市腊)、水井胡同、三里河、银锭桥胡同等胡同名称。
3.树木植物
有的小胡同附近没有这些特别显眼的标志,胡同中种的树多,就有了柳树胡同,枣林胡同、椿树胡同等以树命名的胡同。
4、方位
许多胡同在起名时为了好找,还在胡同名称前加上了东、西、南、北、前、后、中等方位词,象东坛根胡同、西红门胡同、南月牙儿胡同、北半壁胡同、前百户胡同、后泥洼胡同、中帽胡同等。
5、北京的土语
因为胡同名称是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自发起的,所以有不少北京的土语在里边,象背阴儿胡同、取灯儿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答帚胡同、胰子胡同、嘎嘎胡同等。
还有不少胡同带有儿音,更显得京味儿十足,象罗儿胡同、鸦儿胡同、雨儿胡同、上儿胡同、帽儿胡同、盆儿胡同、井儿胡同等。
6、吉祥话
有些胡同名称还能表露出人们的美好愿望,人们总乐意用一些吉利的字儿来给胡同起名。象带有什么“喜”啊、“福”啊、“寿”啊等字眼的胡同就有喜庆胡同、喜鹊胡同、福顺胡同、福盛胡同、寿长胡同、寿逾百胡同等等。还有带着“平”啊、“安”啊、“吉”啊、“祥”啊字眼的平安胡同、安福胡同、吉市口胡同、永祥胡同等等。
还有富于浪漫色彩的胡同名称,如百花深处、杏花天等,也有可笑的狗尾巴(老北京人读作“狗乙巴”)、羊尾巴烊乙巴)胡同等等。
7、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胡同
如禄米仓、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等,以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官衔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保太监郑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吴良大人胡同等。
8、以市场贸易命名的胡同
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
9、以寺庙命名的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正觉寺胡同、观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等。
10、以手工业工人和一般居民姓名命名的胡同有砂锅刘胡同(今大沙果胡同)、汪纸马胡同(今汪芝麻胡同)、骟马张胡同(今栓马胡同)、孟端胡同、刘汉胡同(今刘海胡同)、安成家胡同(今安成胡同)。
11、胡同与人名
北京的胡同,名字很有讲究,是我们研究明清社会的参考资料。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后,他的功臣大都居住在北京,不少胡同以此得名。
如永康侯徐忠住宅所在的胡同就叫永康侯胡同,即今天北城的永康胡同。武安侯郑亨住宅所在的胡同叫武安侯胡同,后来错叫武王侯胡同,即今天的西四北八条。
明初大将军徐达长期居住在北京,他的长女嫁给了当时的燕王朱棣。朱棣攻打南京时,徐达第四子增寿为朱棣通风报信,被建文帝杀掉。朱棣进南京后抚尸痛哭,他即位后就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不久又封定国公,定国公徐氏居住的街巷就叫定府大街,也就是今天北城的定阜街。
至于今天的三不老胡同是三保太监郑和故居所在地。郑和人称三保老爹,他居住的胡同叫三保老爹胡同,后来讹称为三不老胡同。东城的无量大人胡同,即今天的红星胡同,是吴良大人胡同的误称。吴良是明太祖手下大将。
明朝中叶以后商业经济发达起来,当时有些个体劳动者也以他们出色的劳动为他们居住的胡同留下了名字。如明朝南城有个姓唐的洗布帛的劳动者,他们居住的胡同就叫唐洗白街,即今天崇文区的唐洗泊街。
宣武区有条粉房琉璃街,那是粉房刘家街的误称。东城有个姓姚的手工业劳动者,铸锅铸得好,他家所在的胡同就叫姚铸锅胡同,后来被讹称为尧治国胡同,就是今天北京站西街附近的治国胡同。
北城有个豆腐陈胡同,后来讹称豆腐池胡同。明朝还有个特点,当时制作祭祀用的纸马铺很多,这反映了明朝宗教活动盛行。胡同名字中就有汪纸马胡同、何纸马胡同,今天都已讹称为汪芝麻胡同、黑芝麻胡同了。
北京的胡同名称,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有的胡同直接以人名来命名。也有不少胡同虽没以人名来命名,但其中却有名人故居,像米市胡同里有康有为故居、北半截胡同中有谭嗣同故居、珠朝街有孙中山先生到过的中山会馆、小杨家胡同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护国寺街有梅兰芳故居,后圆恩寺胡同有茅盾故居、西四北三条有程砚秋故居等等。而其它各类胡同名称虽不是直接以人名来命名的,但也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关系。
象文丞相胡同、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等胡同的名称都是人们为了纪念民族英雄而命名的,从而明显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敬慕。这就说明胡同的名称绝不仅仅只有实用的指代作用,还具有美学功能和人文倾向。
胡同名字的变化
有的胡同名称从元朝一直叫到今天也没有什么变化,像砖塔胡同就是一例。
从明朝叫到如今没有什么大大变化的还有门楼胡同、罗儿胡同、翠花胡同、绒线胡同、头发胡同、松树胡同、史家胡同、灯草胡同等三十多条。可许多胡同的名称却随着改朝换代,而一再变更着,最多的一条胡同竟会有五、六个曾用名。
象现在宣武门的菜市口胡同,明朝时本叫绳匠胡同,清朝乾隆年间讹传为神仙胡同了,后又讹传为丞相胡同。
也有些胡同名称,本来取得比较粗俗,后来一点点逐渐改文雅了,如驴市胡同改成了礼士胡同、猴尾巴胡同改成了侯位胡同、鸡爪胡同改成了吉兆胡同、瘦肉胡同改成了寿刘胡同、屎壳郎胡同改成了时刻亮胡同、臭皮胡同改成了寿比胡同、牛血胡同改成了留学胡同等。这些基本上都是以意思好的同音字,取代了不好听的字。属谐音转换,而且叫起来与原音又差不多,胡同里的人们都乐意接受,因而就能流传开来。
但如果未经广大群众认可,强加给人们的,就不会叫响。如文化大革命时在极左思潮影响下,把一些带有明显标语口号式的字眼强安在胡同名称上,象把戴家胡同改名为红哨兵胡同、将北豆芽胡同改名为红小兵胡同、将豆角胡同改名为红到底胡同、把珠市口西大街改名为红卫东路等等,结果只叫了一时,很快就消逝了。
这就说明胡同名称也并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给改了的。可也有些胡同名称,其历史沿革的关系意义实际上已经失去,如琉璃厂已不再烧琉璃瓦而变成书业文物集中的文化街、煤市街也已不卖煤、菜市口已不卖菜、米市胡同已找不到米市了、鸦鸽市也已不见鸿鸽了,但其旧名称却一直到如今还在这么叫着。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与人们日常生活还是密切相关的。
·胡同北京
北京的胡同就象密密麻麻的血管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呢?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最近的统计显示,北京的街、巷胡同(即广义上的胡同)超过6000条(个),直接称为胡同的超过1300条。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连起来,那又是一条万里长城了。
在众多的胡同中,谁是辈份最长的老太爷呢?从宣武门向西,穿喧闹的国华商场,你会看到一条毫不起眼的胡同——三庙街。三庙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辽代,当时的名字叫“檀州街”。北京城址几经变迁,街巷易位也是数度沧海,而它却始终是一条胡同,历经荣哀,渐趋平淡。
熟悉元杂剧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这砖塔胡同已叫了700多年,今天还在西四南大街。胡同得名的那座青砖塔,依然站在路口,成了熙攘街头的一景。
北京的胡同宽窄不一,宽的敞亮,窄的幽深。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中间最窄处仅40厘米,是最窄的胡同。胖子朋友到此最好绕路而行, 因为不论正行还是侧身,都有可能被卡在那里,动弹不得。胡同多是直来直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北新桥附近有个九道湾胡同(现已分为五巷),拐了二十多个弯,走在里面忽左转忽右拐,能从那里面绕出来,你在北京胡同里就不会迷路了。
胡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是老北京人生活历史的象征。今天占据着市中心的主要面积,居住着市区内的三分之一的人口,胡同内的居民们仍保留着许多旧有的生活方式。
今天,北京已在传统民居保存完好,民风民情古朴丰富的什刹海地区开辟了胡同游览专线,旅游者可以坐着旧式三轮车游览胡同,并且到普通百姓家作客。
·四合院里的传统文化
幽深的胡同实际是由两旁相联的院墙组成的。墙里面是什么呢?是北京人的传统住宅“四合院”。顾名思义,四合院就是东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联,关上大门,就是一个宁静、封闭的小天地。 院内坐北朝南的房子叫正房,东西两边为厢房,坐南朝北的称倒座。谁住哪间房也有规矩:正房高大,采光、通风好,是家长的住处;子女晚辈住厢房;倒座多做客厅或书房。
四合院一般是坐北朝南,院门都开在东南角,而不开在正中。这样设计据说是八卦方位,即所谓的“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房子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现在,由于人口激增,昔日四合院已逐渐为高楼大厦取代。在二环路内还保存着两片四合院区 些独门的四合院,有机会的话,你不妨去探访一下,体验旧日北京人的起居生活。
·2000年前定制 700年前建筑
现在我们看到的北京城,基本上保留了元大都整齐、对称、中轴分明的布局特点,那么这座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又是谁设计的呢?北京城的总设计师是著名学者刘秉忠,但规划思想却来自儒家经典——公元前就已成书的《周礼·考工记》。书中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种体现儒家追求秩序、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在我国很多古都都有表现,但这些杰作大多不可复睹,唯有北京完整保存了这种格局。
当时的元大都,长方形的宫城位居中央,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左边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太庙、右边是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社稷坛(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分别是明清时的太庙、社稷坛),宫城前是各衙门,后面是交易市场;城内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大城东西各三门,南三门,北两门,均匀对称。
明清对北京城做了扩建,城市中心向南移动,城市形状也从“口”形变成“凸”形,但元大都的城市规制仍延用下来。至今,二环路内四方整齐的格局,宽窄有致的街道,都能令人对当年的完美设计赞叹不已。
·沿着“中轴线”走一趟
如果有可能的话,你最好能沿着北京的“中轴线”走一次,领略一下当年举子进京殿试,外地官员入京觐见的滋味。 北京的“中轴线”从城南的永定门起,止于城北的钟楼,全长8公里。从永定门起步 ,走不多远就会看到左侧的先农坛,右侧的天坛,这是当年皇帝祈告上苍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地方。再向前走穿过箭楼就来到正阳门下,进了这个门才算了内城。现在天安门广场过去是皇城前的广场,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大;左右两边的对称建筑也不是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与革命博物馆,而是总领全国的各部衙署。
穿过广场,雄伟的天安门就屹立在你的眼前,左右对称排列的是社稷坛和太庙,走进天安门,就进了皇城。穿过端门,沿着狭长的砖道,来到一座高大的城门下面,高耸的城墙向内凹进去,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这就是午门。进了午门,就来到紫禁城——封建王朝的心脏。到此,你已经穿过了四重城门: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沿着这条中轴线再向前,就到了太和殿,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经过了层层铺叠,庄重的气氛 达到高潮,也许你会发自内心地三呼“万岁”,当然这呼唤是对中国古老文明的赞叹!之后的保和殿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状元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再向北出紫禁城北门,沿着“中轴线”登上景山中峰,到鼓楼和钟楼,才完成了整个旅程。昔日,整修北京的政治、文化活动都紧紧围绕着“中轴线”展开,它是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徜徉在长安街上
游过了“中轴线”,不要忘记长安街。长安街是新北京城横贯东西的大轴线,它和“中轴线”交叉构成一个“十”字,成为北京城的骨架。每天清晨阳光初露,上百万辆自行车和汽车涌上长安街,这雄壮的车阵在世界其他大都市是见不到的,因为只有长安街才能容纳这滚滚的车流。暮色降临,如花的街灯盏盏盛开,串串车灯漫舞于街头,使天上繁星顿然失色。
面对“走不到尽头的长安街”,你禁不住会提出这样的提问:它到底有多长、多宽呢?长安大道东起通县八里桥,西到石景山,全长38公里,最宽处达100多米。虽然长安街原先只特指西单至东单这一段大街,但目前实际上包括了东单向东的建国门内大街、建国门外大街、建国路;以及西单向西的复兴门内大街、复兴门外大街、复兴路和石景山路。在长安街上,你可饱览北京的名胜古迹深深体验那浓厚的风土人情。其实,长安街本身就是京城的一大景致:夏日,街旁的榆树、白杨、青松、垂柳筑起一条绿色的长廊;冬天,雪后的长安街如同银色的丝带。街道两旁,古老的红墙黄瓦与各色现代大厦、深幽的四合院和高大明亮的公寓楼交相辉映。这里记录着北京的过去,也预示着她美好的未来。
·胡同的宽度
为了宜于通行和采光,元代规划的城区胡同宽度约为9.24米,由于两旁房舍低矮,即使在冬季,只要是晴和的日子,胡同里便充满阳光。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字号城遗留下来的一个地理名词。它的具体位置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南一片地区,娼寮丛处,所谓 "八大埠"是也。
旧时那里是被侮辱的妇女含泪卖笑的地方,是官僚政客、公子王孙的销金窟。高阳的小说《八大胡同》就是 以此为背景写出曹锟贿选总统的丑剧的。从前北京的妓院分多 少等,一二等为高级妓院,又叫"堂"和"大地方"。"八大胡 同"头等和二等妓院较为集中,每家门前有块小金字招牌,上 书堂名如"春福堂"、"盛安堂"或者再加上姓氏于堂名之下。
然而"八大胡同"究竟是哪八条胡同!恐怕说不全的居多。 八大胡同又名"八埠",是哪八条历来说法不一。确切地说,应 该是指:石头胡同、陕西巷、王广福斜街、韩家潭、胭脂胡同、 百顺胡同、皮条营、纱帽胡同。
在中国文化里历来有用数字表示人、物、景等的习惯。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扬州八怪"、"天桥八大怪"、"唐宋 八大家"。物的方面有"八旗"、"八家铁帽子王府"、北京商业 中的"八大祥"。景的方面多了,"燕京八景"、"杭州八景"、 "西安八景",过去全国市县差不多都有"八景"。其实,"八"字 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真正计算起来岂止"八"呢?
以"八旗"为例,"八旗"有"正"和"镶"之别,还有满、蒙、 汉等族八旗之别,远不止"八"了。"八大胡同"也是如此。我 所说的大条胡同只是主要的胡同而已,但不限于八条。在这方 面《顺天时报丛谈》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透彻,是这样写的: "……八大埠者,如王广福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韩家 潭、朱茅胡同、朱家胡同、胭脂胡同、燕家胡同、柏兴胡同、留 守卫、小李纱帽胡同、火神庙、青风巷等,是以数计之,实不 止八,且在煤市街迄东尚有王皮胡同(俗谓之王八胡同、蔡家 胡同两处,虽为少下等级之娼寮,然均俗所谓之大街北之娱乐 处所,此盖以西珠市口大街为径,用以区别雅俗耳。
由王广福斜街迄西,大半为少有声色之小班,其东则多为二三等茶室下 处,至该处地名如火神庙本名街,现庙已败陋而名犹存。留守 卫则辽金时之禁兵营卫故址,至今仍红楼碧户,舞扇歌衫,未 可谓非该地之佳运。
"八大胡同"早已成为北京历史的陈迹,如今变成普通的居 民住宅区,若要仔细寻觅,尚能依稀辨出昔日的格局风貌来。
·关于八大胡同的歌谣
解放前,北京前门外大栅栏附近,有一个妓馆聚集较多的地方,人们通称之谓“八大胡同”。当时各胡同的名字,均用木制牌子钉在胡同口的墙壁上。一些外地初来北京的豪绅富贵、公子阔少竞往此地鬼混,可是他们遍寻“八大胡同”的名字,却始终找不到,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八条胡同的总称。后来有人作《咏八大胡同》诗一首,将胡同的细名均包括在内,为这些游客指迷。全诗为:
八大胡同自古名,
陕西百顺百头城(陕西巷口的百顺胡同、石头胡同)。
韩家潭畔弦歌杂(韩家潭)。
王广斜街灯火明(王广福斜街)。
万佛寺前车辐辏(万佛寺湾系一小横巷,西通陕西巷,东通百头胡同),
二条营外路纵横(大外廊营、小外廊营)。
貉裘豪客知多少,
簇簇胭脂坡上行(胭脂胡同)。
-
·北京的胡同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因此 ,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
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 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
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 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 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 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 .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根本原因。
北京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胡同中间最窄处只有40厘米。还有些曲折幽深的胡同呈九曲回肠之状,如北新桥原有条九 道弯,实有20多道弯,后划分成五条胡同;前门外也有九道弯,实则要 拐13个弯.北京街巷胡同同名称好比一部百科全书,既反映了历史沿革, 又展示了社会风情,近年,被开发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目前,北京古老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旧胡同也将 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不过,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许多著名的胡同 已被当作文物保留下来了,它为我们新兴的首都保存了一丝古老的色彩。
现在,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串胡同。 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朋友乘坐北京古老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经舒畅刹 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楼俯看北京旧城区和四通八达的胡同,然后 前往后海地区,参观京城古老的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 同,走进普通的四合院,和北京人聊一聊,了解普通北京人的生活,最后沿柳荫街到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体验旧时王公贵族的居住环 境和御花园。
外国朋友们在北京的胡同里留连忘返,连声称赞:“北京的胡同太美了,太迷人了!” 北京的胡同作为北京古老文化的载体,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
·北京门墩
北京人称门楼下的左右门枕石叫“门墩儿”,“门墩儿”相连的有“门坎儿”,人们从这里出出进进,把门墩儿视为守护大门和纳福相结合的艺术化了的实用物。
北京的门墩儿品种和文化内容是极为复杂的,追溯到更早,元代有铁狮子胡同,即现在的张自忠路,当时确因铁狮子而得名,明清时大兴以汉白玉和青石为原料制作门墩儿。门墩儿的外形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抱鼓形,一种是长方形,这两种最有代表性,具体地代表了户主的愿望和对人生的要求。
借物寓意。植物中的梅、竹、菊、牡丹、荷花、松、柏等;动物有龙、虎、鹿、狮子、麒麟、鱼、鸟、蝙蝠,还有人物和文字,通过这些谐音或吉祥的内容,表达户主对福、禄、寿、子孙、事业、前途诸方面雕刻在门墩上。北京的门墩儿处处可见,个个不同,在这样大的门墩儿博物馆中找不到相同尺寸、相同内容、相同雕琢技巧的门墩儿。门墩儿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吉祥兆瑞门墩儿。天马行空、宝相花、麒麟、鲤鱼、化鱼为龙、四艺、如意、绶带、祥云、拐子龙等。
鸿福相传门墩儿。五谷丰登、富富有余、花瓶等。
长寿康宁门墩儿。松鹿园、寿字纹、福寿双全、五福捧寿、暗八仙等。
世代相传门墩儿。狮子滚绣球题材,清代武官的门楼下,有独立狮子为门墩儿,狮子同师谐音,代表军队的含义。
喜上眉梢门墩儿。喜鹊登梅,也是门墩儿常用的手法。
人品类门墩儿。古都北京是文化人集聚的地方,特别注重人品修养方面的文化内容。菊花门墩儿的官宅也好,文人宅也罢,包括民宅无不共称菊花的性傲、色佳、香晚的个性和品质。竹子内容很多,竹子霜雪不凋,四时常茂,身直、心空、节贞。以此表明门楼户主的人品。梅花是北京文人选择的重要题材,梅不怕严寒,能独天下而春、香韵清高,常与美人相比。又与松、竹相结合成为岁寒三友。官品门墩儿,北京的当官人处处可见,所以当官的,首要的一条不贪污,要当清官,如荷花门墩儿,荷出于污泥而不染和一品清廉的门墩儿。刘墉曾为自己写下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让老夫消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等由儿辈担当。”
门墩儿艺术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发展到高峰时期形成的石雕艺术,民间的工匠作品能立在古都北京城内权贵的门前,制作的精美,雕工的不俗,题材的广泛,比例的协调,石料的考究是北京门楼文化中又一枝花朵。雕刻技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浅浮雕、圆雕、镂空等多种技法相结合,在一个几十厘米高的石料上表现出多种画面,没有纯熟的技巧是很难完成的。
· 北京地名中的儿化
在北京地名儿中,口头称之,带儿化音的可谓不少,如:珠市口儿、菜市口儿、天桥儿、马甸儿、宽街儿……太多了数不胜数,这似乎是约定俗成不足为奇的事,其实,深究起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或说有一定起因的。
先以城名为例吧,在“内九外七皇城四”二十个城名中,东、西便门读时就必须儿化,唤作“东便门儿”和“西便门儿”。这是因为,在旧北京城布局中,两便门儿如同一座大院落的两个小角门儿,其地理位置、规模建制等都较其他各大城门次之。又如地处旧城东南一隅的广渠门和左安门,旧时也俗称“沙窝门儿”和“江擦门儿”,其原因也如上所述。
地名中如琉璃厂、台基厂、黑窑厂等,因明清时都属工部“五大厂”之故,这些地名都不儿化,而中下等市场集聚的“厂甸儿”就必须儿化了,“官家”与“民家”径渭分明。又如前门东、西打磨厂,此地乃清中叶兴起的平民小商户,小店铺集聚的地方,地名也带儿化,唤作“打磨厂儿”。再比如:鲜鱼口、磁器口、宫门口、衙门口这四个地名。前两处儿化;后两处就不儿化,其原因也是前者属平民市俗之地,而后者属封建署地故址,称呼各有不同。
城名也好,地名也罢,是封建帝都等级论及尊卑观的一种遗迹,也是北京悠久历史的反映,从一个地名,岂不也说明我们这座文化古城的伟大变迁吗?
·北京城最老的斜街
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这条街叫“打鱼厅斜街”,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闻考》一书称之为“鼓楼斜街”。那后来为什么叫烟袋斜街了呢?这里头有个缘由。
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那时候还不时兴抽烟卷儿,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挺有经济头脑,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打那儿以后,甭管是“打鱼厅斜街”,还是“鼓楼斜街”,渐渐地都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可是越叫越响。不过,还有个事儿很值得注意,就是烟袋斜街本身特像一只烟袋,三百米长的街道像烟杆,东口像烟袋嘴儿,酒口到头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像烟袋锅儿,您说,这种巧合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烟袋斜街上的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儿,门前竖一个一米多高的木制大烟袋当幌子,黑色烟袋杆儿,金色烟袋锅儿,锅儿下缀着红布条儿,一看就知道是卖烟袋的。那时候,这里的烟袋铺儿生意都不错,据说,有的铺子还给慈禧太后通洗过水烟袋,这事儿使烟袋斜街的知名度大为提高。
清政府倒台后,王公贵族没了依靠,纷纷破产,靠变卖家藏古董来维持生活。而那些新权贵和富商大贾们又好玩这些东西,所以烟袋斜街又变成了一些古玩商的根据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古玩玉器后,除此以外,街上还陆续开了一些酒馆、饭铺、服装店、澡堂子、理发馆,短短的一条街,生意还挺兴旺,再加上建筑风格朴素典雅,街头景观有浓郁的老北京特色,难怪老北京人对它的印象这么深。
·以井命名的胡同
北京过去生活用水主要靠井,因此以井命名的胡同很多。井,与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所以至今仍有不少带“井”字的街巷,过去北京有80多个地名与井有关。
明、清时直接叫井儿胡同的就有十几条,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换和井水的干涸都改名了。
崇文门的镜子胡同、南锣鼓巷的景阳胡同、新街口的景尔胡同、东华门的景丰胡同,过去都叫井儿胡同。前门外的肉市街二巷、天桥北粉店胡同、天坛半壁街,过去也称井儿胡同。
朝阳门南小街的井儿胡同并入了遂安伯胡同,位于东四十四条的井儿胡同并入八宝坑胡同。今思源胡同、恭检一巷、后英房胡同花园大院过去都称四眼井。
阜成门内的福绥境胡同过去叫苦水井。崇文门外的金鱼池东巷过去叫牟家井。牛街的天景胡同过去叫大井胡同。
天坛东路有四块玉胡同,四块玉也是井名。过去那里是一片菜地,井很多,其中有一口井的井台是用四块汉白玉石做的,十分引人注目,因此留下了四块玉的美名。
位于琉璃厂西街的琉璃巷,过去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八角琉璃井。
北京东城的王府井大街是最有名的带井字的地名了。
另外还有大甜水井胡同、东水井胡同、西水井胡同、沙井胡同;
北京西城的龙头井街、井楼胡同、石红井胡同、大铜井胡同、铜井大院、水井胡同;宣武区的琉璃井胡同、三井胡同、七井胡同、湿井胡同、甘井胡同、金井胡同、姚家井一二三巷;
崇文区的板井胡同等。
·与河有关命名的街巷
金水河是引用玉泉山水,从今西直门南西水关入城,沿今赵登禹路流入太平桥大街。这段沟渠本是金代闸河旧引水渠,元朝利用它,将水引至太平桥大街后转向东南方,经西斜街过甘石桥后转向东北方,经东斜街沿西皇城根北上,然后东转顺北皇城根经厂桥流至北海入内宫(即故宫)。这条金水河还有一个支流,是从灵境胡同向东直接入太液池。元代太液池就是现在中南海中海水域,那时还没有南海。元代的金水河是供皇宫使用的。
明代这条河道成了西城的排水沟,称为河槽。明代河槽从西直门北西水关引高梁河水入城,经旧引水渠沿赵登禹路南下,经太平桥大街到闹市口北面的沟头东折,流至下岗南折,再经佟麟阁路南下流入南护城河。
清朝时管这条河槽叫大明濠,又称西沟沿。后来,人们将今赵登禹路一段叫北沟沿,称太平桥大街一段为南沟沿。
民国时期将明沟改为暗沟,变为大街。由于这条河槽是偏西走向,并且有两处拐弯,所以今天的赵登禹路和太平桥大街都向西偏斜,在闹市口北和佟麟阁路处形成了两个拐弯。过去,在这条河道上有舍命桥、北大桥、马市桥、厂桥、甘石桥、太平桥、象房桥。现在桥虽然已为历史淹没,但有的却留下了名字,如厂桥胡同、太平桥大街、太平桥东街、北大桥胡同(今改称大觉胡同)、灵境胡同西口的甘石桥成为公共汽车站名。与这条古河道有关的地名还有前泥洼胡同、后泥洼胡同、二龙路等。
通惠河
元朝在北京建大都后,利用高梁河水系以东水西调补充水源,同时开凿了通惠河,以解决南粮北调问题。这两项大水利工程都是元初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设计的。郭守敬,河北邢台人,曾任都水监,兼提调通惠河清运事。
为了补充高梁河的水源,郭守敬从昌平白浮泉引水,由东向西沿山前修建了一条东水西调水利工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浮引水工程,将水引人瓮山泊(今昆明湖),再由瓮山泊向东南沿今长河流入积水潭,从而解决了水源问题。
当时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是个大难题,南北大运河北端只到通州。南方及沿岸各地粮食物产由水路运到通州后卸船,再由人力畜力运到大都城,全长50里,十分艰苦。北京地区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郭守敬设计了一条闸河,沿河建造了24座水闸,通过上下闸的互相启闭来调节水位,从而使货船可以由低向高行驶,直达积水潭码头。元世祖忽必烈亲临巡视时,见到积水潭船货云集的盛况,十分高兴,赐这条闸河为“通惠河”。
这条人工运河从积水潭东岸经海子桥、东不压桥胡同、北河胡同、水簸箕胡同,向南顺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流出城,与金代所开的金口河故道相接,然后向东流至通州,与南北大运河汇合。
明代由于北京城址向南推移,通惠河上段河道废弃。明正统三年(1438年)在东便门修建了大通桥闸,成了通惠河新的终点码头。明未,开辟了北支,通惠河由东便门可直达朝阳门。清康熙三十六年,挑挖东护城河,引游船北上可直达东直门。因此,明、清时期在朝阳门内和东直门内建造了许多粮仓。许多仓名进入了北京街巷名称行列,一直保留至今,如:海运仓、禄米仓、白米仓、新太仓等。
明朝时称元朝的通惠河为“玉河”,并将这条河的下游取直,经今正义路直接向南流入南护城河。清代将玉河改称“御河”。与这条古人工运河有关的地名有:海子桥(亦称后门桥、万宁桥。地安桥)、东不压桥胡同、北河胡同、水簸箕胡同、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骑河楼街、骑河楼南巷、骑河楼北巷、银闸胡同、沙滩北街、沙滩后街和昌蒲河沿。
皇城内金水河的水向东顺昌蒲河泄入玉河。昌蒲河位于今东长安街北红墙以内,是北京最短的河,80年代由明河改为暗河。但昌蒲河沿的地名和沿岸的绿柳依然如故。
减水河
明初营建北京时,开凿了南海,同时挖了一条减水河,以确保中南海泄水通畅。这条减水河从中南海流出,经今北新华街流入南护城河。
由于北京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夏季汛期来临,南护城河经常暴涨,河水外溢。于是,朝廷命钦天监勘察,开减水河以泄城中洪水。共开凿了东、西两条减水河。
东边的一条由正阳门东护城河濠口,经北深沟、南深沟、草厂九条、薛家湾,在南北桥湾与金口河旧渠相接,全长3里,故起此地名为三里河。后来,在三里河上建造了三里河桥。这条河向东经河泊厂、水道子、南河槽、三转桥,向东南经八里河、十里河流向张家湾与通惠河相连。与这条河有关的街巷名称有:南北深沟胡同、薛家湾胡同、北桥湾街、南桥湾街、河泊厂胡同、水道子胡同、三里河、南河槽胡同、三转桥胡同。
西边的一条减水河由宣武门东护城河濠口,经海波寺、清厂潭(今前后青厂胡同)、章家桥、虎坊桥、潘家河沿(今潘家胡同)、南下洼,直至草桥入凉水河。明朝嘉靖年间修筑了外城,在外城又开挖了南护城河,这两条减水河才完成了历史使命,逐渐消失。
东城排水河
它引北护城河水,由青龙胡同北入城,沿东直门北小街、南小街,朝阳门北小街、南小街南下,至北京站街苏州街下坡处西折,,经船板胡同、后沟胡同、北京站西街,然后向东,经北京站东街流入泡子河与通惠河相接。与这条河相关的街巷名称有:青龙胡同、北沟沿胡同、南板桥胡同、石桥胡同、石桥东巷、流水巷、流水东巷、墨河胡同、船板胡同、后沟胡同、泡子河东巷。
无名河
从虎坊桥向东,经天桥、金鱼池、红桥,过北京体育馆、龙潭湖,流出外城。与这条河有关的地名有:天桥、龙须沟、金鱼池、红桥。
莲花河
莲花河属于莲花池水系。莲花池水系是古幽州、辽燕京、金中都的主要城市水源。与莲花河有关的街巷名称有:莲花河胡同、莲花东里、西里、南里、北里、甘石桥头条、甘石桥北巷、湾子街。
另外,还有一些街巷名称与护城河有关,如宣武区的上斜街、下斜街,宣武门东河沿街、西河沿街,前门西河沿街、前门南河沿。崇文门西河沿、北河沿、东河沿、东后河沿,宣武门外达智桥胡同、大沟沿胡同,广渠门北水关胡同、南水关胡同,朝阳门南水关胡同等。
以外城护城河为名的有广渠门滨河路、永定门滨河路、左安门滨河路、右安门滨河路、广安门滨河路等。
·以市肆命名的胡同街巷
盐店大院:南起东四西大街,北至隆福寺街。名见《志稿》。清代之盐店当在大街上,字号无考。据《乾隆图》无该巷,知巷为盐店旧址形成聚落后所辟,时在清中叶以后。今犹名盐店大院。
戥子市:戥子为较秤精密,用以称量微量之物的工具。在前门外打磨广东口内,东起北晓顺胡同,西北至打磨厂。名见《志稿》,民国沿之。60年代并入北晓顺胡同。
布巷子:在前门外,北起鲜鱼口街,南至珠市口东大街。名见《志稿》作布巷,谓巷有“布市”。其形状则绘于《乾隆图》、《宸垣识略》记作布市。民国间称布巷子,至40年代犹有一些布庄,或批发兼零售,或专营批发,后衰落。今虽无布庄,仍名布巷子。巷中旧有懋德堂药店,以出售涌泉膏闻名,传说始于康熙间,民国中期犹存。
纸巷子:在前门外,名见《地名对》作纸巷,民国定名纸巷子,当因纸店较多而起。《乾隆图》以其地为北煤市街之一段,《震垣识略》、《志稿》以其地为煤市桥之一段。其巷甚短,北起廊房头条西口,南至杨梅竹斜街东口,60年代并入煤市街。
刷子市:在珠市口南,原东起西草市东街,东至精忠街。50年代辟建工厂,其东半没于厂区,遂变为东不通行。刷子市之名,见《志稿》,其形则具于《乾隆图》。民国间沿称刷子市,至40年代犹有一些专门制售刷子之商店,尚存早年刷子市之遗迹。清代,巷中有几家大客店。60年代并椿树胡同、拐棍胡同、张家胡同,合称刷子市胡同
缸瓦市:为缸瓦、陶、磁器之市,在西四南。名见《志稿》,前此《宸垣识略》作钢瓦市。清末以丰盛胡同东口选北,至西安门外大街西口之间为缸瓦市。民国间南缩至大院胡同东口迤南,称缸瓦市大街。相沿至60年代,以之并入西四南大街。路东之和顺居(俗称砂锅居),为自清代以来的著名饭馆。
木料市:在天坛西,临永定门内大街。市起于40年代,交易建筑与器用木料、家具,由浮摊而临建,而成聚落,因辟为木料市特一行、特二行,特三行、特四行、特五行等巷,均东西向,自北而南为序。40年代末,市废,变为民居。今特一行至特四行,皆废木建筑。惟存特五行,已改名木料巷;西起永定门内大街,东至天坛西胡同。
麻刀店:在陶然亭北。麻刀为建筑材料,将麻寸断后,即成麻刀,用以和白灰、青灰。50年代因其地旧有麻刀店而名,60年代改称麻刀巷。东北起四平胡同,西南至南堂子胡同。
汤锅胡同:宰牲兼售生、熟肉之店铺,名汤锅。汤锅胡同见《乾隆图》、《志稿》,当因巷有汤锅而起。地在钟楼西北,东起钟楼湾胡同,西至旧鼓楼大街,民国间为雅化而改作汤公胡同,至今沿之。
东澡堂子:澡堂子即公共浴池。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居广济寺之西,为不通行小巷。其南口路西就是据以命名的澡堂子。民国间定名,或作东澡堂胡同。60年代废其名,以巷并入阜成门内大街,其西又有西澡堂子,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南,与白塔寺隔街相对,为死胡同,据以命名之躁堂无考。60年代废西澡堂胡同之名,以巷并入阜成门内大街
革帽店:为西草市东街之小胡同,名见《志稿》,作草帽店,当因制售草帽之店铺集中于此而名。民国名草帽胡同,60年代废其名,以胡同并入西草市东街。
棚铺夹道:在前门外铁树斜街路南,为一不通行小巷,只有一个门牌,民国间命名。因巷口为棚铺而名。棚铺经营搭栅业务,旧时凡遇红白喜事,例需搭棚行仪、待客。夏季,各府邸例搭凉棚以避日照。棚铺专门从事此种服务,60年代废其名,以之并入铁树斜街。
杠房胡同:备有轿、棺及相应仪仗衣饰、人夫,承应婚、丧家抬轿、抬棺任务的店铺,称杠房。杠房棚同在宣武门内东太平街,为死胡同。命名于民国间,60年代废其名,以之并入东太平街。
赶驴市:在宣武门外。名见《宸垣识略》、《燕都杂咏注》谓:“各城门租驴代步,名‘门驴’。宣武门外有赶驴市”。宣武门外之赶脚驴夫,皆牵驴集中于东河沿口以待雇主,日久遂称其地为赶驴市。清末据俗称定名东河沿之最西段为赶驴市,东起香炉营头条西口,西至宣武门外大街。60年代废其名,并入宣武门东河沿街。旧有闻喜会馆。
草料铺:加工与出售大牲畜饲草饲料者,为草料铺。地在西直门内今西教场胡同北端路西。名为民国间依俗称听定。铺当为清代旧设。40年代其地没入建筑,名废。
鞭子巷:在天坛北,名见《胡同集》,当因巷为鞭子铺之集中地而名。《乾隆图》于鞭子巷外,更有头条、二条、三条、四条。沿至本世纪60年代,改鞭子巷为锦绣巷、鞭子巷头条至四条为锦绣头条至四条。今锦绣巷北起锦绣头条,南至锦绣四条;锦绣头条东起鲁班胡同,西至南桥湾街;锦绣二条、三条皆东起鲁班胡同,西至锦绣巷;锦绣四条东起西晓市街,西至南桥湾街。锦绣巷旧有山西会馆。
榄杆市:在广渠门内。名见《胡同集》。因为其地当时已远离漕运河道,疑榄杆市为元代文明河通航时旧名,未必当时即有此市。后世名市为供应船户所需而设,或讹写作阑干市,是错误的。民国沿旧称,命名东草市大街以东为揽杆市大街,西起缨子胡同南口,东至北河漕南口。60年代,并入广渠门内大街,
龙源兴夹道:在前门外延寿街路西,为一不通行小巷,名起于民国间。龙源兴系一家粮店,一直经营至50年代公私合营时。巷在其北侧,因名。60年代废其名。以巷并入延寿街。
文宝楼夹渡:在前门外肉市街。文宝楼为清代之首饰店,《朝市丛载》记其为当时之最著名者,民国初期歇业。该卷因在店侧,遂名。其名为清末所定,民国沿之。至60年代废入肉市街。今肉市街北起路东第一个死胡同,即原文宝楼夹道。
天兴居夹道:在前门外,南起今大栅栏西街。北至原抬头庵,中有曲折呈曲形,只有两个门牌。天兴居在夹道南口之西,为清代著名饭馆,《朝市丛载》列其烩鸡丝为名菜,清末歇业。《乾隆图》无该夹道,知其辟于此后。天兴居夹道之名,是清末据俗称而定。沿至60年代废,以该夹道并入抬头庵改称之抬头巷。
同仁夹道:在前门外,南起大栅栏街,北至小齐家胡同。《乾隆图》已绘其形,民国时据俗称定名同仁堂夹道,因在同仁堂药铺西侧而名。同仁堂,见店铺卷。60年代更名同仁夹道。至今巷中尚无门牌。
广兴园大院:在崇文门外东茶食胡同路北。广兴国大院之名定于民国间,因广兴园戏园旧址而名。60年代。与其北之牛犄角胡同、火鸡胡同、鸟枪胡同合并,改称广兴胡同,南起东茶食胡同,北而折东至南粉浆胡同,北至苗家胡同。其最南段。即原广兴园大院。
方壶斋:东宣武门外。方壶斋为清初之著名戏园。胡同以之为名,标示着该戏园的所在,惟其座落则不易确指。该胡同名见《志稿》。《乾隆图》绘其形。未具名。民国间沿称方壶斋,60年代定称方壶斋胡同,北起西茶食胡同,南至永光寺中街、西街。
-
·北京以桥命名的街巷
明代扩建北京城的时候,当时城里曾有许多大小沟渠,在街巷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有一些沟渠被填平了,有一些沟渠经过治理保留了下来。在道路通过沟渠的地方,建起了石板桥或拱桥。这些桥大部分都没有正式名称,仅有少数桥有正式名,如虎坊桥、甘石桥、甘水桥十天桥等。有不少街道由于通过桥或在其附近有桥,于是就用桥名作为街巷的名称,或者在街巷名称中带个桥字。清代的街道建设中又有所调整和发展,带桥字的街巷名称也有些变更和增加。到1951年城内大街和胡同的名称中带桥字的共计有50多条。另外还有几处是由百姓以桥名叫起来的地名,如横桥、马市桥、后门桥、望恩桥、御河桥等处。
每个桥名指的是一个地区,如“马市桥”就是指阜成门内大街和佟麟阁路交叉路口一带的地方。由于这些地方都是比较繁华的地区,所以至今仍有不少老北京人还习惯使用这些老地名,戎5处闹区除后门桥 (原桥名万宁桥,后改为地安桥,俗称后门桥)的桥半露在地上外,其它4处的桥都还埋在地下。
新中国建立后,四十多年来街巷名称又有过不少变更,带桥字的街巷名有减也有增,如虎坊桥大街改成了珠市口西大街等。有的由一条胡同扩大到几条胡同,像板桥胡同由一条增加到头条,二条、三条等。到如今在二环路以内仍有60多条胡同和大街的名称中带有桥字。究竟这么多胡同和大街中或附近是否都曾有过桥呢?那些街巷里有过什么样的桥?这是大家喜于知晓的事情。四十多年来在道路、桥梁和地下管线工程施工中曾发现过许多石桥。其中在街名曾带有桥字的街巷内或附近曾挖出过28座石桥或桥的局部构造(各区施工中可能还有更多的发现)。其中仍埋在地下基本完整的石拱桥有两座,即原甘石桥大街(今西单北大街北段),西斜街东口外的甘石桥和原西板桥大街 (今景山西街)北口外的西板桥 (原西板桥拆除后改称白石桥为西板桥)。已拆除的石拱桥有4座,即南新华街臧家桥胡同西口外的藏家桥,东不压桥胡同南口的东不压桥 (原称东步梁桥),南长街内原织女桥胡同(今织女桥东河沿)西口的织女桥,原李广桥南街 (今柳荫街)北口的李广桥。被改建的一座石拱桥是银锭桥胡同北口的银锭桥。其余22座都是石板梁桥。其中3孔以上的桥有13座,即天桥南大街北口的天桥,东板桥街北口的东板桥,原二道桥胡同(今火药局二条)南口的二道桥,原大石桥大街 (今广渠门内大街)内东河漕胡同南口和北河漕胡同南口的两座石板桥,三转桥胡同南口偏东的三转桥,白桥大街中部东侧的白桥,龙潭湖火桥南里迤南的霍家桥 (后传为火桥),北桥湾南口的石桥,原甘水桥大街 (今鼓楼西大街)中部的甘水桥,红桥前街西口的红桥,三座桥胡同北口的三座桥,原太平桥大街 (今赵登禹路按院胡同东口的太平桥,剩下的9座就都是单孔石板桥了,即原虎坊桥大街 (今珠市口西大街西头路口西边(骡马市大街东口内的虎坊桥,东四六条内石桥胡同中和南板桥胡同申的两座小石桥,东四北大街原石桥胡同(今石雀胡同)中的新太仓桥,石雀胡同南边板桥胡同内的石板桥,板桥南里附近 (原夕照寺正南的石板桥,鼓楼北小石桥胡同中的小石桥,前门外原小桥胡同(今鲜鱼口街东段中的石板桥,天桥迤西原太平桥街东口(今虎坊里南部)的太平桥。上述石板桥大多数已全部拆除,有少数还留有局部构造仍埋在地下。此外在历史资料中曾查阅到几条以桥名为胡同名的胡同中有桥,但未曾挖出过实物,如大栅栏西口(原煤市胡同南口)的煤市桥等。
·以火命名的胡同
在北京的四千多条胡同中,以火命名的至少有四十条之多,而且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以前前门外有一条胡同叫火巷。《北京地名志》称:“火巷为明时坊之地名”。古人兴修土木,在建筑群之间,预留出的防火通道,称之为火巷。火巷,平时供人通行,遇有火灾时,则为消防队员救生提供方便,也可以起到防止火势扩大蔓延的功效。其实北京人所称的“胡同”一词,就是从“火巷”或“火弄”演变而来的。
从前北京庙多,尤其是火神庙几乎到处皆有。琉璃厂街长不过零点五公里,就有两座火神庙。时至今日以火神庙命名的胡同依然还有不少,《北京市街巷称录》载有八条火神庙胡同或火神庙夹道。今琉璃广东街早年曾称火神庙。从前为保卫皇宫,皇城内外有许多驻扎军队和制造火药的地方,其遗址如今多已不复存在,但火器营、火药局之名,现如今还有十七处之多。
崇文门外有条胡同叫草市,从前称之为柴火市,在龙潭湖管界内,有火桥胡同,据《北京地名志》称:“火桥是火车桥的简略”。
正阳门外还有南火扇胡同,北火扇胡同,火道胡同。相传火扇胡同地形如同扇子的形状。火道胡同是香火道人即寺庙与民宅之间的一个防火通道。初创动机也是为防火而设。
崇文区还有条小巷叫火鸡胡同。火鸡的羽毛是红色的,成群的火鸡展翅飞翔或落地寻食时,就如同火焰一样。这条以火鸡命名的胡同,同火鸡有何牵连无考。在蒜市口附近,早年还有一条火杆胡同。火杆者,烧火的短木薪柴也。据考此处从前曾是柴市。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有一个地名,叫“西火场”。此处是建福宫旧址。1923年6月26日夜十二时,故宫神武门内建福宫失火。大火燃烧了七个小时,烧毁殿堂一百三十二间。其中包括建福宫、驾仪亭、德日新、延春阁、广盛楼、静宜轩、中正殿、香方阁、宝华殿等。发生火灾的原因未定,一说是太监偷盗金银财宝之物纵火灭迹。末代皇帝溥仪就是这么认定的。一说是当天晚上溥仪在这里看电影,之后下雨电线连电着火,宫中档案太监供词就是这么说的。至今这还是一个谜。后溥仪被驱出皇宫,民国年间财力不足,无力修复这片古代建筑群,无奈只好在故宫平面图上,将这个地方标注为“西火场”。
此外,在北京东郊六里屯有星火路,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是“人民公社”、“大跃进”的产物,现已恢复原名为驹子房路、姚家园路。
更多阅读
母亲节最经典祝福语 母亲节祝福语 简短
母亲节最经典祝福语——简介5月13日,是我们伟大母亲的节日。此时,或许你就在母亲的身旁,给一个简单的拥抱,那就是一个大的幸福。或许你远在千里之外,发一条温馨的母亲节祝福短信。她会为你感到欣慰。来吧,现在就拿起你的手机!发送您的祝福
如何挑选补水眼霜 史上最经典补水眼霜大推荐 如何挑选眼霜
如何挑选补水眼霜 史上最经典补水眼霜大推荐——简介 说到眼部保养,其实大家都是很注重的,我们的眼部肌肤非常的脆弱,眼部肌肤以“单薄”着称,水分容易蒸发,因而常常引起眼部干燥。眼部补水就如同脸部肌肤补水一样,眼部补水要注意补水眼霜
收缩毛孔精华哪个好 最经典收缩毛孔精华液推荐 收缩毛孔精华液怎么用
收缩毛孔精华哪个好 最经典收缩毛孔精华液推荐——简介 毛孔问题是所有爱美人士最关心的肌肤问题,粗大的毛孔不仅使皮肤看起来非常的粗糙、暗沉,而且严重影响爱美者的心情。所以选择一款好的收缩毛孔的产品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看看我为大
转 最经典最动听的1000首欧美金曲 欧美金曲经典老歌
【转】最经典最动听的1000首欧美金曲A. 1. A Different Light-------这首歌的演唱者很有名,是AndyWilliams(安迪威廉姆斯),作曲更有名,是柴可夫斯基(根据老柴的《船歌》旋律填词)。 2. A Groovy Kind Of Love--------许多人
美白精华哪个好 最经典美白精华排行榜产品推荐 美白淡斑精华排行榜
美白精华哪个好 最经典美白精华排行榜产品推荐——简介 “一白遮三丑”,美白肌肤是每个女孩子所追求的,但是如何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变白,或者是恢复以前的白皙,只有美白精华可以帮你做到哦,以下这几款重量级美白精华液,是能帮我们快速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