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来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册习题
一根木条长3.7米,小李师傅要做成每根长0.7米的小木条。可以做成()根还剩( )米。
1、错题分析:这是在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后的一道结合具体情境的填
空题。这道题学生做完后反馈的结果是第一空只有3人错,第二空错误的有21人,并且错误答案基本上都是“2”。这难道是计算出现了错误?课后对几个错误的同学采访,发现他们的竖式列的都正确,但是没有意识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得出来的余数怎么会比除数大呢?如果还剩2米,那么完全可以再做几根木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是根据商不变规律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但是同时余数也发生了相应改变,学生就是搞不清楚转化后的余数应怎样变化。
2、学生思路:
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数除法题,0.7米做一根小木条,3.7米可以做几根,很显然用3.7÷0.7就可以了,因为问的是几根,所以只需要除到整数位就可以了,最后余数是2,第二个空就是还剩2米。
分析:可以看出这位学生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碰到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题,首先是分析已知条件,然后选择算法,并且知道除到整数位就可以了,竖式列正确,知道第1个空填“5”,但是第二个空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余数比除数大了。显然他搞不清楚当改变除数和被除数的大小时,余数的大小应该看被除数的数位,是什么数位,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0.2”。如果在计算是通过验算的思路倒退回去:用被减数减去商乘除数就能求出余数来(3.7-0.7×5=0.2)。其实出现这样的错误,还是由于算理不明,不同类型的题,算理容易搞混。
3、反思:教师要科学的对待学生的错误,通过找错,分析错误,改正错误是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时候,学生犯的知识性的错误,还是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法则、公式的概括过程讲的不透彻,学生对各种算理、法则分不清楚,从而长期行成一个只是机械式的记住结果,遇到更复杂的问题不会灵活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对前置性知识的复习和梳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