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夜惊魂》读后 浙大夜惊魂 豆瓣

追着看完了紫金陈的网络惊悚小说《浙大夜惊魂》,总体感觉还不错,毕竟在网友的催促声中每天赶稿,确实有难度,如有时间细细修改一下,可能会更好。

小说我不去细评了,最大的感受是这样的实景小说很稀罕,完全是按浙大紫金港校区(还有杭州周边的地方)的实景写的,相信住在紫金港的学子,胆小的看了后都不敢去那几幢教学楼夜自修了,哈哈。

这样的小说,有讨巧的地方,那就是浙大的师生或者杭州本地人会感到很亲切,那些地名、建筑、景区、包括第七医院,写的就象我们身边的事一样。当然,反过来外地人看感觉会差一点。

虽然我没有在紫金港读过书,但是其中的一些场景,我还是觉得一点不陌生,因为我的父母亲原先就在浙大医学院的前身浙江医科大学教书,

浙大医学院的前身是浙医大,而小说里面的医学院范围,严格讲只是医学院的“人体解剖教研室”。

浙医大搬到紫金港后,曾经陪一个朋友去过紫金港医学院,因为朋友的父亲捐献遗体的事去办些手续。医学院在紫金港的西南角,那天是星期天,人很少,解剖教研室所在大楼里几乎没有人,一个个办公室门上有老师的姓名牌,几乎都不认识了,只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以前在医大是年轻的教辅,现在还未到退休年龄吧?和我父母一道的老一辈的教师都已经不在了,退休的退休、过世的过世。。。

过去的浙医大解剖教研室(最早叫解剖教研组),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还是很深刻的。

解剖,就是通过对尸体的解剖来了解人体的构造:骨骼、肌肉、血管、神经、器官、胚胎。。。。这是学医的必经一环。假如你怕尸体,那最好不要学医哦。

当时的教师,基本都是男的,早先还有几个女教师,后来都调走了,只剩我妈妈一个女的一直做到退休。现在医院里许多医生,都是她当年教过的学生。

解剖教研室是一幢三层楼,有办公室、标本陈列室、教学实验室、尸体房等。

尸体房在一楼的后面,地下用水泥砌的槽,福尔马林浸泡着尸体,平时是盖着的,要上解剖课的时候拿出来,有专人管的。标本陈列室里都是些制作好的标本浸泡在大大小小的玻璃瓶里,应该属于用人体做的“工艺品”了。在每个老师的办公室里,都会有几个“骷髅头”放在书架子上。小时候,经常有好奇的小伙伴想去看一下“死人”,我会带他们去参观一下。

年轻的男教师胆子比较大,夏天天热的时候,他们晚上会一人睡在一楼实验室过夜,那里比较荫凉(以前没有空调,连电扇也很少)。试想一下在标本和尸体的包围中,还能安然入睡,连我父母都觉得很佩服他们。

学医的学生可能也习惯了,哪怕是女同学,也会抱一个“骷髅头”回寝室学习研究。哈哈,说不定晚上就放在高低铺上。

《浙大夜惊魂》读后 浙大夜惊魂 豆瓣
尸体的来源,一直是很紧张的。捐献的毕竟很少(向遗体捐献者再一次致敬!),那是一些真正无私的人。

还有就是无名无主的人,如倒毙街头的乞丐等。在文革期间,很多被枪毙的“坏人”,家属为表示与他们划清界限,会放弃尸体,那时会有一些来源。现在死刑犯的家属一般也不会放弃了。

处理过的干尸或者标本,还不是很可怕,我觉得新鲜的尸体最腻心了!是不是觉得有病菌什么的?

记得小时候医大经常会放电影,那时看电影是很稀罕的事,我们小孩一般不会放过这种好事。电影在操场上放映,我们会到父母的办公室去搬椅子。记得有一次看完电影我一个人去还椅子,整幢楼里没有一个人,走到二楼走廊上,灯光昏暗,两边是黑洞洞的办公室,心里还是一阵阵发毛。

那时人还小,对死人啊、鬼啊什么的,还是没有很深的认识,只因生长在学医的家庭里,大体上是随着大人的意见走。每每问父母:世界上有没有鬼?他们也不会给你很肯定的回答,只是说:我们没有看见过。

回到小说,恐怖来自于哪里?那些僵尸、阴魂、小鬼,完全是迷信吗?能不能说“信则有,不信则无”?有些事情,用科学还不能完全解释。

其实学医的、学理科的,因该是唯物主义吧?但是世界上很多名的大科学家、大医学家都是信仰宗教的“有神论者”,这又怎么解释呢?

很好奇紫金陈对自己写的这些鬼啊魂啊信是不信?作者对中国民间鬼神传说和现代科学理论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部现代鬼神小说,实在是功力不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7675.html

更多阅读

叶广芩《采桑子》读后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看简介这是个现居西安的老旗人,我先就估计在北京土语上会有所闪失,结果人家早有防备,首先申明自己说的是“北京官话”而非“油北京”或“贫北京”,旗人自打一入关就要求不能和市井小民说同样的话,咱也无从考证真正的北京官话咋说,姑且就不

史学理论作业:E.H.卡尔《历史是什么》读后上

史学理论作业:E.H.卡尔《历史是什么》读后(上)作者:连大历史, 陈诚前不久,当我刚刚开始理解何谓作为一门哲学或方法论的史学理论时【1】,我感到有些兴奋。使人尊重的史学理论家们乐此不疲地谈论着历史与史学的概念,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及

转载 杨俊富:《在异乡》读后

原文地址:杨俊富:《在异乡》读后作者:泥文在异乡○杨俊富那些听不懂的方言加重了行囊里的乡愁那些发冷的陌生目光冰封着满腔孤寂的激情那些工地上的累流水线上的苦浇筑着灵魂里的硬骨头常常向着老家头顶的那朵白云吼一声故乡

声明:《《浙大夜惊魂》读后 浙大夜惊魂 豆瓣》为网友斧斩苍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