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 防风
荆芥善祛风,为皮科之良药,炭用止血,为佐奇效
荆芥,又名假苏,味辛苦而性温,气芳香而升散,归肺、肝、胃经,功于轻宣、发表、祛风、理血、解郁、升和。临床与其他药物配伍运用更能变化多端,常常有得心应手之妙,今不揣己之浅陋,就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请同道指点。
荆芥为通治感冒之良药,善上行治头面诸疾:
荆芥味辛性温,其性升浮,善能发汗祛风解表邪,无论风寒感冒之荆防败毒散类,还是风热感冒(配合辛凉疏解之品)之银翘散类,用之得当均有良效,被视为“通治感冒之良药”。
风邪为百病之长,其性在上,易犯头面诸窍。荆芥体轻升散,善祛风邪,上行于头面空窍而有清头目、利咽喉、除颜面歪斜之功。凡而致头目眩晕、头昏鼻塞、耳目不清、咽喉肿痛、皮肌麻痹,口眼歪斜等症,无问其有无寒热,皆可用之。尤其颜面神经麻痹而成面部皮肌跳痛、麻痹者,及考其原因甚多,总属阳明经络受和,以阳明之脉上行于面也。古云:“荆芥为阳明行经之药。凡头面诸疾属阳明经络受病者,用荆芥自能行诸药直达病所”。临床学生自拟通络平颜汤:荆芥10g、防风10g、天麻10g、钩藤20g、蜈蚣2条、全蝎6g、白僵蚕10g、白附子6g、白芷10g、葛根15g、川芎15g、白、赤芍各15g、炙甘草10g。但若属肿瘤压迫颜面神经,则荆芥无功矣。
荆芥善治风热瘾疹、皮肤瘙痒,为疮家圣药
“瘾疹”类似西医之“荨麻疹”,多为风湿之邪入于营分,蕴郁化热而发奇痒难忍,夜间尤甚,搔之不已,皮肤遍起片状红疹,治疗必须疏风祛湿,凉血活瘀。荆芥既能疏风,又能胜湿,既入气分宣郁,又入血分通络,故为治疗瘾疹必用之品。临床学生自拟荆防截风汤:
荆芥10g、防风10g、浮萍10g、僵蚕10g、蝉蜕10g、赤芍10g、丹皮10g、徐长卿15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甘草10g。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极佳。若皮肤划痕症,或皮损灼热者加银花20g、连翘15g、黄芩15g、石膏30g,知母10g;若遇寒加剧者加麻黄6g、牡蛎30g、桂枝10g、赤芍改白芍;若遇风加剧者加黄芪30g、白术10g;若皮疹久不消退,呈斑块状,瘙痒甚加白蒺藜30g、乌梢蛇15g。
疮疡之为病多为气血壅滞,热郁不散,结聚成毒,轻则为痈,甚则为疔毒。荆芥开郁疏调营卫,有开部散结之功。凡疮疡初期宜宣解热毒,不使增重,重者清热解毒,然无论热郁轻重,用开郁为法,故以荆芥为要药。若是后期已成虚疮者,自当补益气血,然纯朴须防其留邪为患。故疮家早、中、晚各期均宜酌荆芥,故曰疮家圣药也。
荆芥炒炭为止血要药
荆芥炒炭用能入血止血,故为止血要药,可用于肠风便血、吐血、崩中、胎漏等多种出血证候。
肠风者乃风邪留恋于肠中而致使血不止,荆芥善除风邪,炒炭后入于血分搜剔肠络中之风邪,故治肠风便血,(痔疮出血)临床自拟荆槐止血汤常以荆芥炭15g、槐花炭15g为主要药物,配合侧柏炭15g、地榆炭15g、生地15g、当归10g、槐角15g、甘草5g,其效甚捷。
对于吐血盈口多是胃热上迫,或肝郁逆上,用炒荆芥既能疏风(火郁发之),又能止血(血见黑则止),且有疏解肝郁和血之效。故治吐血有效。(惟肝硬化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胃大出血及肿瘤出血则当从外科处理,不可延误)。
对于妇女非经期,子宫忽然大量出血名崩中,其原因甚多,若因暴怒之后,气郁且热,下迫胞官而致崩中者,临床自拟滋阴固冲汤:龟甲10g、牡蛎20g、生地15g、山萸肉15g、旱莲草20g、炒丹皮10g、白芍12g,阿胶(烊化)10g,生蒲黄25g、党参15g、荆芥炭10g,治疗阴虚夹郁之崩漏,多有良效。
对于先兆流产临床自拟补肾安胎汤:菟丝子30g、桑寄生20g、川断20g、阿胶15g、人参15g、白术25g、荆芥炭10g、生地15g、白芍20g、炙甘草10g。若有外伤史或妊娠反应明显加砂仁(后下)6g;若小腹疼痛加白芍30g;若腰痛加杜仲15g;若阴道出血多者,加棕榈炭20g;若偏阳虚者,面白便溏、小腹怕凉加艾叶10g、鹿角霜20g;改生地为熟地15g;若偏阴虚者,面红便干、口干手热加黄芩15g、旱莲草20g;改人参为太子参30g,改白术为山药20g;若偏气虚者,小腹下坠加升麻炭6g、黄芪30g;若偏血虚者,面白脱发加何首乌30g、熟地15g,多可痊愈。
荆芥作为佐药多显奇效
荆芥辛温芳香,故能醒脾开胃。若中州湿阻寒凝;脾胃运化失职,胃不能纳,脾不能化,诸病生矣。荆芥辛温芳化,温以通阳,芳以化浊,为醒脾开胃之佳品。凡湿邪困阻中宫,用此得心应手,其效超过甘温补中之品。若属湿阻中宫,胸闷不畅,肺气不宣,中满而气逆,用宣散、温中、化湿等法皆不效者,于对症方中加入本品,用之甚灵。
荆芥本为疏风圣品,此人皆知之,而又专能胜湿,则为人所鲜知矣。古云:风以胜湿;询为至理。凡风邪阻于脉络,湿邪困阻气机。症见周身痛楚,项背强直,四肢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等。用此有一举二得之妙。至于某些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疼痛,已成热痹者,则当于凉血化瘀配入本品,庶免其寒凉凝涩之弊,又无温散助热之虞。决不可为了“消炎”而纯用苦寒之药。
荆芥是“万能”感冒药
“假苏”何须四处求:家有荆芥
小时候,见到奶奶常用一种香草拌在新做好的茶叶里面,等过一段时间拿出来泡茶喝的时候,就有一种特有的香味。后来奶奶告诉我,这种香草叫做荆芥。
荆芥属于唇形科植物,因其茎叶芳香很像紫苏, 所以有“假苏”的旧名。后来人们觉得它的茎像荆条,而子像芥子,所以才有了荆芥的名字。
荆芥是“万能”感冒药
荆芥味辛,性微温,较平和。不论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能用它来治。
方法一:取荆芥10克(鲜者30~60克)洗净,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50克煮粥,待熟时调入食盐等调味品,再煮一会儿即可。或将鲜荆芥洗净,切细,调入粥中吃,每天吃1~2次,连续3~5天。这道粥还能调治风疹瘙痒或麻疹透发不畅等症状。不过要注意,煮荆芥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5分钟,以免荆芥中能治感冒的成分都挥发了。
方法二:如果感冒症状较轻,可用开水冲泡荆芥3~10克,风寒感冒宜热饮,风热感冒则应等药自然冷却后饮用。
方法三:症状稍重的风寒感冒患者,如果有舌苔白、头紧痛、鼻塞流白涕等症状,加防风、羌活各3~10克,煎水服用;症状稍重的风热感冒患者,如果有舌苔薄黄、咽喉疼痛等症状,加金银花、连翘各3~10克,煎水服用。均为每天1剂,分2次煎水兑服。
治风热头痛:
取荆芥5克、石膏3克、绿茶3克,用250毫升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白糖调味。
治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
取荆芥5克、桔梗3克、甘草3克、绿茶3克,用250毫升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
荆芥缝袋挂胸前,小儿感冒不吃药
用荆芥适量(1周岁以内用5~10克,其余酌增),装入缝好的干净的长方形棉布小袋中,挂在患儿胸前6小时,可治小儿感冒,一般用1次即可见效,必要时隔6小时再用1次。不过笔者认为此处用荆芥粉末最好,布袋则取一次性医用纱布,对折缝双层即可。
皮肤瘙痒不用愁,止痒良方有荆芥
有的医生喜欢用荆芥穗,即荆芥的花穗,来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一切皮肤瘙痒之症。
方法一:将荆芥穗研末,每次取适量均匀撒布于患处,用手掌反复揉擦至发热为度,轻者1~2次见效,重者2~4次见效。
方法二:用荆芥30~50克,煎半小时后,放至温热,用消过毒的毛巾蘸药汁擦洗身上。这种方法对于一切皮肤瘙痒之症均有效。
治皮肤、阴囊湿疹,血热身痒,蚊虫咬伤:取鲜荆芥l00克煎煮后取汁,待其水温适宜后坐浴或洗浴。每天2次,连用1周。
荆芥以产自江苏太仓和江西吉安的质量最好,药材以色淡黄绿,穗长而密,香气浓郁者为佳。
肖博士答疑
问:荆芥还有其他外用方法吗?
答:有,荆芥烧成灰外敷能止血。在野外不慎划伤出血,伤口面积及出血量不大时,可采一株荆芥,用干柴点燃将其烧成灰,凉后碾碎均匀撒在伤口上,立可止血并加快伤口愈合
百科名片
荆芥
荆芥——桑一又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植物名称
中文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猫薄荷假苏、鼠蓂(《本经》)、鼠实、姜芥(《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篙(《中药志》)。
处方名:荆芥 荆芥穗炒荆芥 荆芥穗。用武火炒至焦黑色的荆芥,也叫荆芥炭或黑芥穗[1]。黑芥穗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主治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
主要品种
“荆芥”包括唇形科几种不同的植物。
荆芥生长图
1、 荆芥
2、 裂叶荆芥
3、 罗勒,在河南亦称“荆芥”。
形态特征
多年生植物。茎坚强,基部木质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钝四棱形,具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叶卵状至三角状心脏形,长2.5-7厘米,宽2.1-4.7厘米,先端钝至锐尖,基部心形至截形,边缘具粗圆齿或牙齿,草质,上面黄绿色,被极短硬毛,下面略发白,被短柔毛但在脉上较密,
产地及分布
产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多生于宅旁或灌丛中,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米。自中南欧经阿富汗,向东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为野生。模式标本采自欧洲。[2]
中药属性
本药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荆芥为安国地道产品之一,主产于安国及周边县市。市场流通的荆芥规格主要有全荆芥、荆芥咀、荆芥穗,因各自销售群体不一样,销量相对稳定。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①《本经》:味辛,温。
②《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入足默阴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
【功效与作用】: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多系人工栽培。
【成分】:含挥发油。
【用法用量】:煎服,4.5~9克,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注意:本品宜晴天加工,必须抢水洗净,不宜久润,随切随晒,当天晒干,不用火烘烤,否则香味走失,影响药效。
【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7m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药材形状
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绿色,被短柔毛,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顶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身干,色黄绿、茎细、穗多,无泥杂者为佳。
采制贮藏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放箱内或其他容器内盖紧,置干燥处,宜在30℃以下保存,防霉,蛀,结串。
炮制加工
原药去泥屑杂草,切除残根,抢水洗净,取出将穗头朝上竖放,待水沥干,切0.3-0.5cm段片,晒干。
荆芥穗 单用花穗加工入药,本品芳香气烈,作用较强,尤擅于疏散头面之风。
炒荆芥 荆芥片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制后发散之力缓和。
荆芥炭荆芥片武火炒至黑色存性入药者,亦称黑荆芥,善入血分,有理血止血之功。
主治病证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药物配伍
荆芥种子图
1)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2)荆芥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3)荆芥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
4)荆芥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5)荆芥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6)荆芥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7)荆芥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8)荆芥配大黄,清热通便。
荆芥生姜粥
[3]生姜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荆芥
中医学资料中记载,荆芥是一种草本植物,含有薄荷铜物质,能辛温解表,发汗祛风,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初期的怕冷、发热、鼻塞、头痛等症。北京军区总医院理疗科主治医师欧阳颀介绍,之所以加入生姜,是因为生姜入肺经脾,能祛寒发汗,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一些,粥消化快,以助药力。
制作荆芥生姜粥
准备鲜荆芥8克(或者干荆芥5克,一般药店有卖),淡豆豉6克,薄荷3克,粳米70克,生姜10克。制作这道荆芥生姜粥,首先要在砂锅里放适量的水,然后将粳米洗好放入锅里,搅拌均匀,就像平常煮粥那样用大火煮,煮的过程中要不时地搅拌,以免粘锅,粥煮到八成熟之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随后在另一个砂锅中放水,倒入薄荷、豆豉、荆芥、生姜,大火煎煮6分钟。然后将煮好的汤汁去渣,倒入已煮熟的粥锅里,用小火再煮9分钟。最后就是按自己的口味,在煮好的粥里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均匀,一道荆芥生姜粥就做好了。
值得提醒的是,煮荆芥的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因为,荆芥中含有一种薄荷铜的挥发油成分,治感冒主要靠的就是它,如果煎煮的时间太长,荆芥里的薄荷铜就容易挥发完了,这样就会使这道药膳的功效大打折扣。
荆芥生姜粥适用
只适合风寒感冒的病人,患风热感冒的人是不能够喝的,否则会助长热势,加重病情。风寒感冒最典型的特征,第一是特别怕冷,第二是发烧并不厉害,第三是流清鼻涕,第四就是没有很明显的上火症状。而风热感冒恰恰相反,病人经常是怕热不怕冷,流的是浊鼻涕或黄鼻涕,而且还会出现嗓子疼、咽喉疼的症状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裂叶荆芥 为带花穗的茎枝。茎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绿色或紫棕色,被白色短柔毛;体轻,质脆,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顶生穗状轮伞花序,长3-13cm,直径约7mm。花冠多脱落,宿萼黄绿色,钟形,质脆易碎,内有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色淡黄绿、穗密而长、香气浓者为佳。
2、多裂叶荆芥 茎枝表面淡紫红色,被短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叶裂片较宽,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轮伞花序连续,很少间断;萼齿急尖。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显微鉴别
裂叶荆芥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厚而角质化;气孔少数;腺毛柄为单细胞,头部类圆形,2细胞;腺鳞头部类圆形,8-13细胞,直径约85μm,柄极短,单细胞;非腺毛1-8细胞,以4-5细胞多见,长约700μm,壁具疣状突起,茎四棱处表皮内侧为厚角组织;皮层2-6列细胞。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成环,壁微木化。形成层不甘落后明显。木质部较宽,导管及木纤维主要分布在茎四棱处。射线1-2列细胞。中央为髓部。
药物应用鉴别
荆芥与荆芥穗,二药皆能发汗,但荆芥穗发汗力大于荆芥,入血分多用荆芥炭。荆芥与麻黄,二药皆有发散去寒之功,但麻黄猛勇疾弛,荆芥较和缓,并且麻黄偏祛太阳背寒,荆芥祛周身之寒。荆芥与紫苏,荆芥微辛微温,紫苏辛温力强。
中医传承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热,鼠疫,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喎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3. 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4.《食疗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7.《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8.《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9.《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TUI,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药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当归荆芥治中风
[配 方] 当归、荆芥各等份。
[制用法] 炒黑,共研细末,每用9克,水1杯,酒少许,煎服。
[功 效] 用治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
荆芥妙用止清涕,以其辛温可祛风散寒,而其气味轻扬,不致助其热邪,起到药达病所,分剔寒热之功。
【猫薄荷】
Nepeta属的荆芥又名猫薄荷。因为它对2/3的猫咪有兴奋,幻觉作用。但对人类无影响,对猫咪身体无碍,也不会上瘾,大型宠物店有严格制作的猫薄荷玩具,可作猫咪的宠物玩具。参见猫薄荷词条。
荆芥 Nepeta cataria
药方选录
1.治疗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份.为末.每服10克 茶调下.(《永类钤方》)
2.治疗风热肺壅 咽喉肿痛 语声不出 或如有物哽:荆芥穗25克 桔梗100克 甘草(炙)50克.上为粗末.每服20克 水一盏 姜三片 煎六分 去渣 食后温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汤)
3.治疗尿血:荆芥、缩砂等份 为末 糯米饮下15克 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4.治疗大便下血:荆芥100克 槐花50克.炒紫为末.每服15克 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5.治疗痔漏肿痛:荆芥煮汤 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6.治疗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 等份.为末 熟地黄熬膏为丸 梧子大 每旦、夕各服百丸 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7.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15克。(《眼科龙木论》)
8.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9.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10克,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10.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11.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5~10克,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12.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200克。捣粗罗为散。每服15克,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3.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膳食营养
荆芥知识介绍: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地上部分或全草。荆芥为一年生草本,生于海拔540至2700米的山谷、林缘或山坡、路旁,多有栽培;多裂叶荆芥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1300至2000米的松林边缘、山坡草丛或湿润的草原上。
秋播者次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春播者当年8至9月收获
荆芥-植物性状
;夏播者当年10月收获。当果穗上部种子变褐色,顶端的花尚未落尽时,于晴天露水干后,割下全株,摊晒,晒至7至8成干时,放通风处,茎基着地,相互搭架,阴干;如遇阴雨可烘干,温度控制在40℃以下。
荆芥茎呈方柱形,长50至80厘米,直径0.2至0.4厘米。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多脱落,叶片3至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3至13厘米,直径约7毫米。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黄绿色;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色淡黄绿,穗密而长,香气浓者为佳。
荆芥补充信息: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荆芥、荆芥穗、炒荆芥、荆芥炭、醋荆芥、蜜荆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醋荆芥、蜜荆芥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荆芥适合人群:
表虚自汗、阴虚火旺者禁服。
荆芥食疗作用: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归肺、肝经;
轻宣升散;具有祛风解表,宣毒透疹,理血止痉的功效;
主治感冒寒热,头痛,目痒,咽痛,咳嗽,麻疹,风疹,痈疮,准将,吐血,血块血,便血,崩漏 ,产后中风、血晕。
荆芥食物相克:
荆芥反驴肉、无鳞鱼。
荆芥做法指导:
1. 祛风解表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2. 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
3. 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
蔬菜上的“荆芥”
河南一带所说的蔬菜“荆芥”,并非植物学上的荆芥,而是罗勒。可直接凉拌食用。
罗勒 在我国河南称为“荆芥”,作为配菜、作料,用于制作菜肴或与蒜等一起捣烂作为面条浇汁或者饺子蘸料。
河南蔬菜“荆芥”实为罗勒
我国部分地区把蔬菜“荆芥”嫩芽作为蔬菜或作料食用,俗语中也称为西方芥、荆菜。每逢夏季,蔬菜“荆芥”嫩芽都作为清热的佳品被人们端上餐桌!采摘下来的蔬菜“荆芥”嫩芽、嫩叶,清洗过后或直接拿来凉拌,或与黄瓜丝一同凉拌,味道鲜美可口。有时也把蔬菜“荆芥”叶和姜蒜和调味料一同捣烂,做成饺子的蘸料或面条的浇汁,有时也用作朝鲜冷面的配菜!蔬菜“荆芥”清热去火,味道清香宜人,是很好的食材!
荆芥拌黄瓜
原料:荆芥嫩叶一把,黄瓜两根切丝,调味料若干
河南“荆芥”实为罗勒
做法:荆芥嫩叶洗净和黄瓜丝一同放入盆中,加入少许盐、味精、鸡精、醋、生抽拌匀。装盘,再淋上芝麻酱和香油,一盘清凉利口的荆芥拌黄瓜就做好了!也可不加黄瓜直接凉拌荆芥叶,也是一道好吃的佳肴!
荆芥浇汁、蘸料
原料:荆芥嫩叶、姜、蒜、酱油、食盐、醋、味精或鸡精。
做法:将荆芥嫩叶和姜蒜一同放入蒜臼内,加入少许食盐捣碎,捣碎后加入少许酱油、醋、味精或鸡精,一份好吃的荆芥浇汁蘸料就做好了。浇汁可以用来浇在捞面条上调味,可使面条更有味!也可作为吃饺子的蘸料,可以去腻,增鲜!
荆芥腐竹
原料:荆芥嫩叶、红椒、青椒(两者任一)、葱、姜、盐、味精或鸡精。
做法:将腐竹放置油锅炸至金黄酥脆;小火炒葱姜至金黄,放入青红椒爆炒,加适量盐、鸡精或味精,锅中加一勺水煮开放入腐竹;待腐竹浸透菜汁,起锅时放入大量荆芥翻身立即起锅。
荆芥洋葱(俗称老虎菜)
原料:荆芥嫩叶、青椒、洋葱、盐、醋、香油
做法:荆芥洗净备用,洋葱、青椒切丝,放入盐、醋、香油,最后放入荆芥调拌。此菜为安徽颍州一代家常菜式,颍州一带人民家家种此蔬菜,夏天常食用;荆芥不可煮制太熟,腌制太久,否则发黑变软,引起腹泻。
更多阅读
治疗荨麻疹吃什么中药 荨麻疹中医如何治
? ??治疗荨麻疹吃什么中药?荨麻疹的治疗大多数西药都没有效果,只要一停药,荨麻疹症状就会重新发作。所治疗荨麻疹应首先查找原因,在医生指导下有的放矢,切莫自己胡乱用药。否则急性荨麻疹极易因治疗不及时而转为慢性荨麻疹,造成长期服药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简介防风是一种微温性的带有甘甜味并伴有辛味的解表药,主要对肺、肝经与膀胱经以及脾经起主要作用,在许多人眼里,还不是非常清楚防风的功效与作用,甚至还不知道防风长啥样,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防风的功效和作用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
河南罗勒的异香体验——蒸荆芥荆芥麦饭 荆芥 罗勒
开学快一周啦,这次和往年不同,我的身份终于不再是学生啦,哈哈,这周一是我人生中第一天正式上班老实说我还是挺怂的,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心理素质超好的,结果第一天上班的前夜居然一夜没睡好。感觉已经一觉睡到天亮了,又赖了半天床,结果一看表
表里双解剂防风通圣散 日本防风通圣散副作用
各论第三章 和解剂 第四节 表里双解剂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裡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概念】 凡以解表药配合泻下药或清热药、温里药等为主组成,具有表里同治作用,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表里双解剂。【适应证】: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