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学习是在生物遗传变异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遗传学知识,本节课就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学的知识是怎样用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和改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
本节课我在教学上采取的策略就是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在思中学,更好地把前后知识串连起来,实现知识迁移,实现教学目标。所设计的问题串如下:
(1)选择育种利用的是生物的变异,汰劣留良,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存在明显的不足,是什么?
(2)如果想把两个品种的各自具有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同时又能把双方的不良性状淘汰掉,可什么方法可以实现?(杂交)
(3)杂交为什么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引导学生理解杂交的实质)
(4)怎样才能获得既高产又抗病的小麦?小组讨论用恰当的方式把操作思路表达出来?(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用不同方式呈现,最恰当是遗传图解的方式。)
(5)画出遗传图解(检查学生绘图解能力及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F1的表现型为高产抗锈病,请思考,F1能否直接用于生产?(通过画图)
(6)F1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怎样解决这问题?(学生能理解可让F1连续自交,最后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7)利用杂交育种方法,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至少需要多少年的时间?
(8)有没有办法可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
(9)单倍体育种的操作过程怎样?需要几年时间就达到目的?
(10)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11)能否用杂交的方法来培育优良品种的动物?
(12)能否用此方法培育细菌新品种?为什么?
在杂交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有没有产生新的性状?
(13)若想得到新的基因,新的性状,可通过什么办法实现?
(14)哪些因素可诱发基因突变?
(15)基因突变是否一定引进生物性状的改变?为什么?
(16)产生的新性状一定就是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性状吗?为什么?
(17)用基因诱变的方法育种具有的优点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18)此方法能否用于植物的育种?动物呢?细菌等微生物呢?
(19)知道太空育种吗?太空中有什么特殊的环境可以使搭载的生物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20)是不是所有的种子回来后都能成了我们想要的优良品种?为什么?
(21)我们已经学过了四种育种方法。各种育种方法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有什么优缺点,请同学们对其列表比较。
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和导,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体会理解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在生活实践是怎么应用,通过这种诱思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实现知识迁移,那么在考试中就能应付自如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积极思考,库存中的知识被唤醒并抽取利用,积极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老师趁此机会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纠正,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注:本节课的问题串是本人今年上该节课时所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