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14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14师

国民革命军第14军

【国民革命军第14军】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14军

一、赣军赖世璜部组成的第14军

该军前身是北洋军阀直系江西陆军第4师。1926年8月,北伐军总司令部将江西陆军第4师改编

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师,赖世璜任师长,熊式辉任党代表。下辖吴建中两个旅和易间、陈国屏、

温大川、刘士毅4个团。独立第1师组建后,即在会昌集中,兵分左右纵队直取信丰,攻克赣县。

9月中旬,独立第1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4军,赖世璜任军长,熊式辉任党代表。

下辖:第1师,吴建中任师长

第2师,谢杰任师长。

9月20日,该军在赣县集中,以熊式辉右翼队指挥,率第1、第2师各1部共3个团沿赣江右岸

直取吉水,赖世璜率两个团坐镇赣县,谢杰率两个团在雩都、瑞金对闽警戒。10月初,第1师师长

吴建中升任副军长,易间继任师长。20日攻抚州时,第1师师长易间阵亡,师长一职由熊式辉兼任。

11月,该军协同友军攻克南昌。后进军闽北,参加对周荫人作战。1927年1月至3月,该军由

福建建瓯经浙江进入杭州、无锡、江阴、武进等地。5月,该军由江阴渡长江北上到苏北、鲁南地区,参加攻占郯城、临沂等北伐作战。8月,孙传芳军举兵反扑,该军由陇海路经宿迁、扬州返回江南。

12月,白崇禧以“畏缩不前,屡扣军饷”为名,在上海逮捕了军长赖世璜并被处以死刑,该军被

改编为独立第1师。

该军前身为江西陆军第4师。1926年9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下辖吴建中第1师和

谢升杰第2师。10月第1师师长吴建中升任副军长,易简接任师长。10月20日在进攻怃州时易简阵亡,

师长由党代表熊式辉兼任。

1927年5月,该军参加过攻占临沂的战斗。8月为孙传芳的部队击溃,该军回驻江南。

9月14日,军长赖世璜为白崇禧逮捕后枪毙,所部被缩编为独立1师,师长熊式辉。

二、第13军组成的第14军

该军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13军。1928年2月,国民党军队进行统一编谴时,因该军同白崇禧第13军番号重复,该为第14军,陈嘉祐任军长。原辖第5师番号不变,成广耀任师长;第38师改称第45师,李韫衔任师长;第39师改称第49师,岳森任师长;同时,将第8军第7师李云杰部拨该军为教导师。1928年7月,中央军队进行编谴,第14军缩编为第4集团军第7师。1929年初,第7师改称为第50师,归第22军建制。

1928年2月25日因原13军番号与白崇禧13军番号冲突,改番号为14军。下辖李韫珩45师(原13军38师)、岳森49师(原13军39师)和李云杰教导师(原8军7师)。年底该军缩编为国民革命军4集团军第7师。1929年初,按国民政府军队番号顺序改为50师。师长谭道源,副师长岳森。下辖成光耀148旅、李云杰149旅、罗寿颐150旅。

该军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2军一部。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2军教导师、第5师和新成立的第39师合编组成第13军,陈嘉祐任军长,谭道源任副军长。下辖:第5师,成光耀任师长;第38师(由教导师改编),李韫衔任师长;第39师,岳森任师长。第13军编成后,由广东开始出师北伐,驻守湘南地区,负责对广东、贵州方向的警戒。同年10月,南京政府西征讨伐唐生智时,该军被湖南军阀程潜收编。1928年2月,该军改番号为第14军。

三、西北军孙魁元部组成的第14军

该军前身是晋军孙魁元部。1930年1月,阎锡山将西北军孙魁元部编为第14军,任命孙魁元为军长,下辖第29师等部。同年3月,孙魁元随阎锡山起兵反蒋,被蒋介石免其军长职。

1930年1月7日阎锡山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名义任命孙魁元为新建的14军军长。中原大战时因孙魁元参加阎锡山一方,被蒋介石免职。军番号撤消。

四、以29师为基础扩编的第14军

1930年4月27日以29师为基础扩编为14军,军长曹福林。该军于1931年1月裁撤。

1930年4月,蒋介石任命曹福林任该军军长。在中原大战中,第14军被编入韩复榘第3军团第3路军。

五、中央军卫立煌第14军

1933年6月,国民政府任命卫立煌为该军军长,下辖:第10师,李默庵任师长;第83师,刘戡任师长。1933年至1935年,该军隶属赣粤闽湘鄂“剿匪”北路军,先后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红军第3、第4、第5次“围剿”、对鄂豫皖苏区红军第4次“围剿”和对发动“福建事变”的第19路军武力镇压等作战。1936年秋,该军奉命由福建北调安徽和河南。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该军由豫鄂进至河北、山西境内抗战,8月至9月,先后参加了平汉路北段沿线作战和太原会战中的忻口战役。10月,卫立煌升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第10 师师长李默庵升任军长,王劲修任副军长。辖:第10师,彭杰如任师长;第83师,刘戡任师长。1938年3月,第83师调隶第93军,第85师(师长陈铁)转隶该军。同年6月,李默庵调任第33军团长,陈铁升任该军军长,陈鸿远接任第85师师长。1939年初,国内的军进行整编,该军第10师奉命与第93军第83师对调建制关系。此次整编后,军长陈铁、副军长王劲修、彭杰如,下辖:第83师,陈武任师长;第85师,陈鸿远任师长,隶属第14集团军,参加了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等。1940年5月,朱怀冰第97军在进攻八路军的作战中被八路军歼灭大部后,其残部编成第94师(刘明夏任师长)列人第14军建制序列。1943年3月,陈铁升任第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85师师长张际鹏升任该军军长。1945年2月张际鹏他调,余锦源接任军长职。同时,该军原辖第94师被裁减,另将第93军第10师改隶该军。

抗日战争结束后,军长余锦源他调,原第87军军长罗广文接任该军军长。隶属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此时,该军下辖:第10师,谷炳奎任师长;第83师,沈向奎任师长;第85师,王景渊任师长。1946年初,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该军改为整编第14师,军长罗广文改任师长,熊绶春任副师长。原下辖第10、第83、第85师,依次改编为整编第10、整编第83、整编第85旅。1947年春,该师由万县调至西安,参加西北战场作战和对关中地区的“清剿”。1947年底,师长罗广文调任第10训练处处长,副师长熊绶春继任师长。其后,该师在冀鲁豫战场和中原战场,先后参加了鲁西南战役后期作战、阻击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土山集战斗、大别山“清剿”战役、宛西战役、宛东战役、平汉路进攻战役等作战。

1948年9月,该师恢复第14军番号。熊绶春任军长,谷炳奎任副军长,梁岱任参谋长,隶属第12兵团,原整编第10旅恢复第10师,谷炳奎任师长(后由张用斌、潘琦继任师长);整编第83旅恢复第83师,谌湛任师长;整编第85旅恢复第85师,谭俊明任师长(后由吴宗远继任)。1948年2月11日,该军在淮海战役第2阶段作战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中将军长熊绶春阵亡,第10师师长潘琦、第85师师长吴宗远被俘。

1949年1月,国民党以该军残部重建第14军,张际鹏(谷炳奎、傅正模)任军长。6月25日,第102军编并于该军时,第102军军长成刚接任该军军长。此时,该军隶属第14编练司令部,下辖:第10师,张用斌任师长;第62师,夏日长任师长;第63师,汤季楠任师长。同年8月4日,该军在程潜、陈明仁领衔下,参加长沙起义。其军部率第10、第62和第63师1个团南下叛逃,被白崇禧收容,编入黄杰的第1兵团,参加了湘西衡宝战役、广西战役。在湘西衡宝战役中,该军第62、第63师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大部,其残部在南逃进入越南后返台。

同年6月任命卫立煌为14军军长,下辖10师(原45师,师长卫立煌兼任,10月李默庵接任师长,副师长白兆琮,11月王劲修接任副师长)和83师(原10师独立旅和52师1个旅,师长蒋伏生,1932年12月刘戡接任师长,1933年12月陈铁升任副师长)。

该军于1933年隶属赣粤闽湘鄂剿匪北路军第2路参加对红军的第5次围剿。福建事变时参与进攻19路军。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隶属讨逆军8纵。

该军在1936年的序列为:军长卫立煌,副军长涂思宗。下辖李默庵第10师(辖陈牧农、龙其武2个旅)和刘戡第83师(辖李楚瀛、陈武2个旅)。

抗战爆发后该军序列为:军长李默庵,下辖彭杰如10师和陈铁85师。

1938年6月陈铁接任军长后陈鸿远接任85师师长。

1939年10师和93军83师(师长陈武)对换。

1940年97军之94师(师长刘明夏)加入该军序列。

1943年3月张际鹏接任军长后该军下辖沈向奎83师、张世光85师(1944年12月王景渊接任)、王连庆94师。

国民革命军第14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14师
该军先后隶属33军团、14集团军、军委会、5集团军、4集团军、36集团军、重庆卫戍司令部。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晋南会战、豫中会战。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第10师,师长余锦源(旋易罗文广,1948年2月熊绶春接任),下辖谷炳奎整编10旅、沈向奎整编83旅、王景渊(1947年谭本良接任)整编85旅。该整编师隶属于整编29军,1947年3月参加过进攻延安的战斗。

1948年9月该师恢复14军番号及建制。军长熊绶春,副军长谷炳奎。下辖张用斌10师、谌湛83师(该师不久隶属太原绥靖公署)、谭本良85师。12月11日该军被歼灭,军长熊绶春阵亡。

1949年1月该军重建,军长张际鹏,军班底照旧。6月10日傅正模接任军长。6月25日102军并编予该军,军长改易102军军长成刚,副军长胡镇随。是时该军下辖张用斌10师、夏日长62师、汤季楠63师。1950年初该军随黄杰逃入越南,被越南当局缴械遣散。

历任军长:卫立煌、李默庵、陈铁、张际鹏、余锦源、罗文广、熊绶春、傅正模、成刚

、谷炳奎

张际鹏:1923年冬到广州,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 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六队学习。

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排、连长,军校入伍生团队长、区队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营附、团长、教导大队大队长。参加两次东征与北伐战争。后任第八十三师二四七旅副旅长,第十四军独立第五旅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四军八十五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1944年3月任第三十六集团军第十四军军长,授陆军少将。先后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及中条山会战。1946年起任中央训练团将官班第一大队第二中队中队长,国防部第十一和第五战地视察组中将组长,第一兵团副司令官兼新编第十四军军长。1949年秋随程潜等在湖南起义。之后率家逃到香港,钱不多,住在九龙山林道一座楼上。到香港后,他准备再逃台湾,可是台湾拒绝他,不批准他的入境证。他只得躲在香港。   他子女很多,自己又好打麻将,赌扑克,这样坐吃山空,不到两年就把所带的钱花得差不多了。因为现状不能维持,他只好迁到九龙郊区元朗附近乡下去住。这时他的大女儿嫁给香港一个小说作家,幸得女儿接济,才能勉强维持下去。张际鹏日渐穷途潦倒,他的子女都没有读书,甚至弄到衣履不周,三餐不继。他本人长吁短叹,深为懊丧,一再乞求台湾收容。听说他写了很多信给台湾的“国防部”次长袁守谦,他的黄埔一期同学,让他向蒋介石求情。最后得到蒋的允许,张际鹏才于1955年6月率他全家逃往了台湾。成刚,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又名应刚,别号应时,湖南宁乡人。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毕业。

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排长、连指导员,第八十七师二三五旅营长、团附,新编第五军荣誉二师团长、副旅长,军令部第四处处长。1942年任中国远征军暂编第六十六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45年3月授陆军少将。同年10月任中央训练团办公厅少将主任,参谋本部国防要塞处武汉要塞筹备主任。1948年9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一0二军军长。十四军军长1949年到台湾。

胡镇随,1904年生人,字其去,湖南新化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第一学生队学员, 总统府第六局(又名总务局)交通科科长,第十四军第八十五师师长,第十四军副军长,陆军少将。谷炳奎(1906~1951) ,字克涵,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出生,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盐沙铺转上昂头谷村(今衡阳耒阳市南阳镇盐沙村)人,中国国民革命陆军少将,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毕业。

历任中国国民革命军少校营长、中校团附、第10师参谋处上校主任、第10师少将参谋长、第10师少将副师长、第10师师长、第14军副军长、第14军代军长、第14军军长、第十四编练司令部第十军军长、第112军副军长。曾获颁忠勤勋章、胜利勋章。49年12月在重庆战败被捕,51年被杀。

傅正模(1904-1968)字镜磨,1904年出生在湖南醴陵人。民国13年(1924)6月,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湖南起义参与策划者,49后汉口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 、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余锦源:1945年2月8日调升第14军(辖第10师、第83师、第85师)中将军长。6月28日晋任陆军少将。8月带职保送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三期学习。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11月陆大毕业后派任军政部(部长陈诚)第4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1946年1月入中央警官学校高教班第一期受训。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8月派任中央警官学校中将副教育长。9月兼任第三分校主任。1947年5月调任整编第72师(辖整编第34旅、整编新编第15旅)中将师长。1948年1月1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9月19日整72师改称第72军(辖第34师、第233师),改任中将军长。1949年1月1日获颁四等宝鼎勋章。同月10日在河南永城兵败向人民解放军投诚。2月6日获释后返回国统区。3月派任第7编练司令部(司令官罗广文)中将副司令官。12月调任成都防卫总司令部(总司令盛文)中将副总司令。同月27日在四川邛崃兵败向人民解放军投诚。获释后定居成都。1951年在四川金堂被镇压。

第十四军军长张际鹏

第14军的历史不算短,比如早期的赣军赖世璜、湘军陈嘉佑,都做过这个军的军长。可能因为都是杂牌,战斗力都不怎么地,而且还老被李宗仁的新桂系盯着,就像看见快肥肉一样的直流口水。到了1931年6月,这个军的番号给了卫立煌,于是14军从杂牌变成了中央军了。抗战期间,这个军的一半时间都在山西和日军周旋,前面提到过在洛阳血战的张世光94师,83师、85师就曾经在这个军的编成内。总的来说,从抗战到内战这段时期内,14军的表现中规中矩,既无重大战绩,也没有什么污点。而14军的历任军长呢,除了头两任卫立煌和李默庵之外,也大都不为世人所知。这回要介绍的张际鹏,即属此列。言归正传,下面有请本文的主角张际鹏登场。

张际鹏,字云辉,湖南醴陵人,生于1904年。同著名将领陈明仁一样,张际鹏起初是程潜开办的军政部讲武学堂的学生。后来这个讲武堂并入黄埔军校,编为第6队,这才使张际鹏有了黄埔一期的学籍。毕业后的张际鹏,先是跟着原来的校长程潜混,后来程潜垮台了,便归了中央军的队伍。在经历过围剿红军的历次战役之后,张际鹏成为了第83师的247旅少将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际鹏的部队在14军编成内调到山西抗击日军的侵略。也就是在那里,他度过了漫长的三年游击战,并逐步晋升为第85师少将师长、第14军中将军长。自从张际鹏当上了14军军长后,这个军就总被上级部门拆散使用,好在当时也没什么大的战斗,除了日思夜想的盼着自己的部队归建外,张际鹏也就不说什么了。

一转眼到了1944年,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一号作战,身在一战区的张际鹏自然义不容辞的投入了所在战区的战斗之列。使他郁闷的是,这回14军又被拆散了,他的94师被配属在洛阳归15军指挥,本人则带着83师和85师编入刘戡兵团。要说在整个4月的豫中战场上,国军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惨”和“溃”。张际鹏的14军自然也难以避免这样的丢人状况,好在他并没有气馁。重整旗鼓的张际鹏指挥所部在伊川打了一个漂亮的阻击战,此战摧毁日军战车五辆,击毙日军百余,一扫上月之耻。不过豫中会战后的14军也基本上被打残了,张际鹏本人也被调到专门用来“聊天喝茶”的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受训”去了。

张际鹏不会想到,他为之效忠的党国竟然在抗战胜利之后将他编余了。要知道,在法币贬值一跌千里的当时,张际鹏依靠手里这些少的可怜的退役金,根本无法维持生计。为了改善生活状况,这位始终以“忍”字为生存原则的张际鹏爆发了。张际鹏和那些相同遭遇的编余将官一起筹划去中山陵祭灵,希望能以这次行动引起当局的重视。作为筹备小组的五名成员之一,张际鹏与另四位成员——蔡忠笏、钟焕全、俞遇期、汤燕生一起写出了祭文,并在编余将官中挑选了60名年纪相对较小的“难友”,由他们携带武器组成“先锋队”,以保证行动的顺利实施。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947年7月6日上午九时正,600多位少将以上军官身着黄呢军服,领佩将官标识,手举国民党党旗或国旗,在“先锋队”的护卫下,分成三个大队,正步走上中山陵。600多名将领排成方阵去祭陵,这个架势可把守陵的卫兵给吓坏了,他们一面请示上级一面急忙关闭大门,拒绝放行。“先锋队”这时候发挥了的功效,他们有的拿着手枪,有的提着冲锋枪,当即对卫兵展开“攻势”。这些上了年纪的将军,身手矫健的将卫兵缴了械,并且冲破了大门,顺利的保卫着三个将官大队登陵而上。

祭陵队伍由原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丁德隆主祭,张际鹏与贺光谦、张君嵩、李模、谢远灏、钟焕全等一期同学站立头排为陪祭。600余将官随后按照期别、年岁依次排列,在丁德隆宣读完祭文后,全体静默三分钟,随后鱼贯进入灵堂瞻仰先总理。事情发展到这里,到也算圆满。不料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因无钱治病而去世的将领家属在陪祭时失声痛哭起来,这一行为刺痛了那些被迫退役的将军们,他们为了党国出身入死,到头来却落得这么一个悲惨境地,实在不公。于是,一场庄严肃穆的祭奠活动,转变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哭陵!张际鹏等人傻了,他们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而当时局面也已经失控,他们根本无法恢复秩序。干脆,他也哭吧。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当局该怎么办他就怎么办吧。

事情的结果是,张际鹏没有受到处罚。国民党当局在舆论的压力下,宣布将编余军官全部重新安置,他们有的转为警察,有的安置到国防部挂名部员,有的送入将官班“喝茶”,还有的接受战地视察官的培训,张际鹏就这样成为了战地视察组的一名组长,其经济来源至少是稳定了。

1949年1月,张际鹏在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李默庵的举荐下,再次当上了第14军军长。原来的14军由于在徐蚌战场覆没,张际鹏便以该军残部为基础在常德搭起了军部的架子。早在张际鹏服务于14军的时候,李默庵就是他的顶头上司——第14军军长。李默庵这次举荐,一方面是扶持自己的老同学,另一方面也可借机利用李、张之间的关系多掌握一点兵权,以便争夺湖南的实际掌控权。李默庵的算盘是不错,可当时的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却只对曾在四平立功但被撤职的原71军军长陈明仁亲睐有佳。于是李默庵的希望落空了,而接管部队的陈明仁虽然剥夺了张际鹏的兵权,但看在当年同是讲武学堂同学的份上,把他调为第1兵团副司令官,另派71军的出来的老人——傅正模来当军长。8月4日,第1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张际鹏的名字,被列在了长沙起义通电上面。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笔者,为什么不写起义,而只说是列名呢?原来,张际鹏并不打算起义,甚至可以说当他的名字被列上起义通电时,他自己还被蒙在骨里呢。反应过来的张际鹏这才知道,自己被“裹挟”了。两天后,张际鹏得知自己的老同学兼老长官李默庵跑香港去了,于是他也找了一个机会追随李默庵而去。

由于走的匆忙,加上自己本来就没什么家底(要不也不会去哭陵),抵达香港的张际鹏日子过的十分艰苦,他的孩子甚至连书都读不起。而李默庵也是经济有限,无能为力。两年后,已经连三餐都不能保证的张际鹏终于向台湾当局伸出了求助之手。可能是当年长沙起义后张际鹏没有回到部队的缘故,他的求助被拒绝了。这时候的张际鹏真是后悔啊,不管是起义或者归队,任何一个选择都能吃上饭,现在到好,落的两头不讨好。无奈之下,他只得托人给自己的一期老同学袁守谦写了求助信,袁到是很念旧情,加上当时他是台湾的国防部次长,于是在袁的帮助下,张际鹏终于在1955年6月举家踏上了台湾的土地。十五年后,也就是1970年,张际鹏在台湾去世。

洛阳血战中的国民革命军14军、15军

1943年秋到1944年春,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为了挽救其灭亡的命运,1944年3月,日军制订了《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旨在打通中国东北到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以夺取行都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是豫湘桂战役的第一阶段。行都洛阳人民进行的惨烈了行都保卫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6530.html

更多阅读

国民革命军第46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

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46军。一、黄埔军校教导师等部组成的第46军该军前身是黄埔军校教导师、黄埔军校新编师等部队。1926年7月,蒋介石率军北伐后,黄埔军校校务委托教育长方鼎英代理。1927年8月,黄埔军校教导师,黄

国民革命军第35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35军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35军。分别为湘军和晋军。湘军湘军第8军第2师组成的第35军该军前身是湘系唐生智所属一部。1926年3月,湘军军阀唐生智起兵赶走了湖南省长赵恒惕,自任代理省长和善后督办。同年4月,湘军

国民革命军第69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第69军】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69军。一、北洋军“五省联”一部组成的第69军阮肇昌第69军该军前身是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五省联军”江苏陆军第6师和皖军第3混成旅。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到达苏

国民革命军第54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

第五十四军为陈诚的土木系部队。1937年成立,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打通中印公路等作战。1948年后由阙汉骞领导,后归徐州“剿总”直属。国民革命军第54军1937年10月17日在上海嘉定成立,霍揆彰

国民革命军第77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七军可参见 国民革命军第29军来龙去脉国民革命军第59军来龙去脉国民革命军第68军来龙去脉1937年8月以原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第一三二师改编而成,冯治安任军长:该军辖第三十七师,师长原为冯治安,冯升任军长后,刘自珍接任

声明:《国民革命军第14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14师》为网友猛杯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