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伊湖水
易中天当然有权力质问余秋雨究竟捐款没有、捐款多少,因为汶川地震后,作为文化名流,易中天给灾区捐献了八万稿酬,不算小数,理应得到荣誉、鲜花和掌声,但突然冒出一个捐了“20万”的更大的名流余秋雨大师,风头一下就盖过了老易,如果捐款是真的,老易的爱心或实力不如人家,甘拜下风,也就算了,因为毕竟都是善举,不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但如果那20万是“诈捐”,情况就不一样了,无端屈居人下,老易当然要毫不留情诘问,出重手发难,而且看老易的发难篇《余秋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虽然咄咄逼人,但入情入理,光明磊落,是毫无疑问的正义之师,君子之举。
但比较起来,余秋雨大师的回复就显得底气不足,闪烁其词,本该就事论事,拿出捐款证据回答,既化解了老易的凌厉攻势,又给天下关注者和广大“余迷”吃了定心丸,好继续热爱他们富爱心、常含泪的余大师,但此时此刻,却在自己的博客抛出一个不着边际的《盗版起家的人为何对别人的捐款账目感兴趣》,因为其短小精悍有趣,不妨摘录下来,奇文共赏:
余秋雨:盗版起家的人为何对别人的捐款账目感兴趣
一位安徽警察笑眯眯地给我出了一道智力游戏题:一个盗版起家的人突然对别人的捐款账目产生了兴趣,你猜为什么?
我回答说:据美国报纸报道,当今小偷最喜欢看得,是时装杂志。不是他们品位提高了,而是查看新出时装的口袋缝在哪里。他们甚至认为,时装设计师的动机也十分可疑。
乍一看,很多人可能感觉“丈二大师摸不着头脑”,但细品就有些脉络了,无非是暗示易中天讲三国起家,靠别人作品吃饭,不像自己的很多著作富有原创性,除此以外,很难有其他理解。
但如此以来,就暴露出大师此时已经方寸大乱,因为很显然,《三国演义》是国粹,研究者不在少数,以此拔高知名度和获利者也大有人在,但老易等靠的是研究成果,和“盗版”这样生猛可怖的词语,是绝对不沾边的,这样地含沙射影,显得不够光明磊落,而所谓“当今小偷最喜欢看得,是时装杂志。不是他们品位提高了,而是查看新出时装的口袋缝在哪里”,“小偷”这样的话语掷出,更是大失风度,因为是毫无事实依据的“狠口”或“粗口”,近似于骂街了,大约是秋雨大师在箭矢如雨之下,骤遇强敌,忘记了“秀才动口不动手”的规则,仓皇之中,竟抛出宁舍命不可弃的苏绣折扇,击其面部,可见已方寸大乱——两位大师PK,到此时,高下已分。
湖水本人读过一些秋雨大师作品,初读的如《文化苦旅》等,有些对脾胃,后来买了《千年一叹》,感觉略有些索然;最近也读过老易品三国的作品,睡前看看,也颇有意趣,对两位名流、巨擘和前辈,都怀有一定敬意,因此所发议论,只是就事论事。使湖水不解得是,秋雨大师“诈捐”的动机,因为读秋雨大师的书,感觉大师是受儒家熏陶很深的、比较传统的知识分子,应该是爱面子和重义轻利的,直到现在也不愿意相信大师真的“诈捐”,想来想去,可能的原因是,大师已经和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捆绑在一起了,而企业的目的就是花最少的钱,办成最大的事情,做同样的事情,能节省一元就节省一元,而大师现在是人在江湖,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了。可能想先夸大其词,把大师爱心和企业宣传出名再说,以后轻描淡写混过去了事,反正是捐善款,多少一般没有人查究,又有企业顶着,没有想到遇到了一个个死磕的冤家对头,搞得灰头灰脸,虽然发展到今天,捐款变成捐书,舆论却难以稍平,而大师声誉和身价长久受损,估计绝不是区区20万的事情了。
不过,还要补充一点,秋雨大师终于要捐出的很多书,也是一件好事情,毕竟“吹牛不犯法”,只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大师现在是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三万册图书来——可以相信经历了这次风波,这些书的品质是经得起检验的,必然将有利于灾区的孩子们学到知识,从这点上讲,大师手笔,确实有我们芸芸众生所不及的地方,所以,湖水在这里向秋雨大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祝秋雨老师和所有为灾区献出过爱心的人们都幸福、安康!
湖水
200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