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卷多情似故人作文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喜爱读书之情,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其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闲暇之时,泡一杯香茗,最喜欢捧着余秋雨的《寻觅中华》,细细咀嚼,咀嚼着余秋雨那充满哲理又令人回味的字句,感受着泱泱中华五千年丰富、厚重、让人敬仰而又使人心情有些沉重的文化。我惊叹余秋雨先生的笔力,更艳羡他对历史文化敏锐、独到的解读与评判。他读曹操的诗,惊叹曹操的诗作“从容大气”,他说“一个人可以掩饰和伪装自己的行为动机,却无法掩饰和伪装自己的生命格调。这些诗作传达出一个身陷乱世权谋而心在浩阔时空的强大生命,强大到没有一个不够强大的生命所能模仿”,他还说“曹操一心想做军事巨人和政治巨人而十分辛苦,却不太辛苦地成了文化巨人”。

追溯完魏晋时代的阮籍、嵇康,他说“为什么这个时代、这批人物、这些绝响,老是让我们割舍不下?我想,这些在生命线上艰难跋涉的人物,似乎为整部中国文化史做了某种悲剧性的人格奠基。他们追慕宁静而浑身焦灼,他们力求圆通而处处分裂,他们以昂贵的生命代价,第一次标志出一种自觉地文化人格。在他们血统系列上,未必有直接的传代者,但中国的审美文化从他们的精神酷刑中开始屹然自立”。……一个人,如果不是博览群书,日积月累,练就这样一个睿智的头脑,一双敏锐的慧眼,一种缜密的思维,如何写得出这样的语言?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5425.html

更多阅读

分享视频:梦之旅_我和我的祖国 卡拉OK伴奏 晋剧卡拉ok伴奏

《我和我的祖国》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了“我和祖国”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离的心情,而作为歌词,作者运用了两个具象化的比喻:其一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子女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我的祖国和我”是大海与浪花之间的关系。前者是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儒家名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原创】上若孔子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说这话时,已六十有三,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多年,历尽艰辛,不仅未能得到重用,还险些丧命,但夫子不灰心丧气,仍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老之将至的活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参考《论语》一书中孔子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以看出,孔子一生积极进取。必然不会因为时光就像河水一样

声明:《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卷多情似故人作文》为网友祐掱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