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垛庄镇村名来历 济南章丘垛庄镇养殖场

行政村 │ 村名由来
┃垛│ 南垛庄 │据现存北垛庄的《三官庙碑》载:"该村原名 │
┃庄├────┤南杜家庄。"垛庄音近,约在民国后沿革成南
┃│ 北垛庄│垛庄,因成书于清末的《乡土志》尚称之为南│
┃││垛庄。
┃东峪│清初李姓建村,当时遍地柳树,取村名柳树│
┃ │峪。民国后,因该村位于垛庄东,改名东峪。│
┃桥子│明末伦姓建村,名伦家崖。后赵姓迁来,又名
┃ │赵家庄。因村中桥多,改名六桥口。清乾隆年│
┃ │间更名为桥子。
┃南峪│据碑文载:"明崇祯三年(1630年),高姓迁
┃ │此建村,名高家峪。"后陆续迁入新户,各据
┃ │地势建村,该村在南,更名为南峪。
┃立虎│东立虎│据张姓墓碑载:"建村于明代中叶,名狸狐
┃ ├───┤村。"狸狐含义,古老相传,有巨石状如狐
┃ │西立虎│狸,取村名时颠倒狐狸为狸狐。清代末年立的│
章丘市垛庄镇村名来历 济南章丘垛庄镇养殖场
┃ ││封坡碑,既有"实贴狸狐村"的字样。公社化后│
┃ ││改为里虎,后沿革为立虎。
┃ 圣水泉│明初,邢姓在滴水泉旁建村,以泉名为村名。│
┃ │因水源不足,春季常闹水荒,出于盼水的殷切│
┃ │愿望,改名圣水泉。
┃琴子│上琴子│据北垛庄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三官庙碑│
┃ ├───┤载:该村"原名勤子庄",勤、琴音同,逐渐演
┃ │下琴子│变成琴子庄。后发展成二村,一在坡上,一在│
┃ ││坡下,该村居下称下琴子。另说:建村时人烟│
┃ ││稀少,村外野生芹菜很多,得名芹子。后坡上│
┃ ││又建一村,遂成为上芹子、下芹子。还有传说│
┃ ││是:明初建村,因在这里擒过贼寇,故名擒│
┃ │ │子。
┃邵庄│清代埠村镇徘徊村李姓迁此建村,村边林深草│
┃ │茂,蝉很多,当地人叫"蛸蝉子",因蝉的鸣声│
┃ │悠长,取村名哨庄。后沿革为邵庄。 另说: │
┃ │清初建村,村民多从事烧木炭,名烧庄。后经│
┃ │常失火,居民怀疑与村名有关,乃转音为邵│
┃ │庄。1966年修水库,原村划入库区,全村搬│
┃ │迁。除按规划迁往今龙山镇便家庄一部分外,│
┃ │留下的迁往水库两崖的山上,一村分为三村。
┃ 黄沙埠│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毕家坡(今属
┃ │圣井街道办事处)一户姓毕的迁来立村。因附
┃ │近土地是黄沙土质,取村名黄沙坡。后他回毕
┃ │家坡路经埠村,受到启发,回来改村名为黄沙
┃ │埠。沿用至今。
┃石匣│据碑文记载:"明末建村,名长辛庄。"民国初
┃ │年,因村西巴漏河,枯水季节裸露出一块匣状
┃ │巨石,故改名石匣庄。
┃温桑│据庙碑载:"明初,于温泉旁建村,名温泉
┃ │寺。"因泉边有老桑树一株,村名逐渐演变成
┃ │温桑。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北垛庄三官庙
┃ │碑载:"温桑庄。"
┃ 胡枝子│清代胡姓建村,以姓氏命村名。"枝子",义谓
┃ │胡姓的一个分支。
┃南明│据碑文记载:"元至正十年(1351年),在东
┃ │山腰建村。"名芦家寨。后人口增多,迁村于
┃ │此。因在北明庄南,故名南明庄。明万历四十
┃ │年(1621年),北垛庄三官庙碑载:南明庄。
┃ │沿革含义详北明庄条。
┃北明│明建文三年(1401年),张姓建村。当时无村
┃ │名,后一秀才路过借宿,天明,秀才启程要
┃ │走,请他起村名,因天已大明,秀才信口道:
┃ │就叫北明庄吧!
┃石屋│南石屋│元朝至正十六年(1279年),田姓由山西迁
┃ ├───┤来,以石棚代屋,故名石屋。以西巴漏河为界
┃ │北石屋│分南、北两村,故名南、北石屋。
┃西庵│明代建村于尼庵西侧,故名西庵村。
┃ 上秋林│明初,李姓从隔长城岭相望的胡躲洛村(现属
┃ │莱芜市)迁来,建村于楸林峪,村名后胡躲
┃ │洛。后徐姓从明水镇鲍庄迁来,改名楸林庄。
┃ │因峪下亦有一村名楸林,该村居上,名上楸
┃ │林。后简化为上秋林。
┃ 下秋林│明建文四年(1402年),王姓在楸林峪立村,│
┃ │即以楸林峪为村名。后来峪的上部又建一村,│
┃ │名上楸林。该村遂名下楸林。后逐渐演变为下│
┃ │秋林。
┃蒲皇│明末建村,原村址在北沟,叫对九峪。后迁来
┃ │现址,因小河边长满蒲草,有一家开了纺织蒲
┃ │窝、蒲墩、蒲垫的作坊,故名蒲坊。后沿革为
┃ │现名。
┃ 石子口│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村于两条山沟交叉
┃ │处,得村名十字口,后演变成十子口。另
┃ │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立村。村名源于
┃ │村头二石对立,状如狮子口,村以此得名。后
┃ │沿革转化为石子口。
┃ 南麦腰│据碑文载:"明宣德八年(1433年),石姓迁
┃ │火石岭南建村。"名南麦腰。详北麦腰条。
┃ 北麦腰│据碑文载:"明末建村。"当时此地森林茂密,
┃ │古木参天,有很多木炭窑,故名密窑。当地"
┃ │密"、"麦"同音,民国后沿革为麦腰。该村位
┃ │于火石岭北,名北麦腰。
┃ 东麦腰│据碑文载:"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
┃ │高姓迁来建村于火石岭东。"村名东麦腰。详
┃ │北麦腰条。
┃ 西麦腰│据碑文载:"明初卢姓由山西迁往章丘县卢张
┃ │庄。又从卢张庄迁来火石岭西建村。"名西麦
┃ │腰。详北麦腰条。
┃ 山圣圈│明初,李姓从莱芜大槐树迁来,建村于四面环
┃ │山的圈形地方,根据地貌取村名山圣圈。
┃ 射 │上射垛│唐太宗东征在官营扎寨,在附近山头立起很多
┃ ├───┤靶垛,训练士兵射箭。建村时取名射垛。后新
┃ 垛│中射垛│户相继迁入,各据地势建村,乃根据各村方
┃ ├───┤位、大小命名。
┃ │大射垛│
┃ ├───┤
┃ │南射垛│
┃ ├───┤
┃ │下射垛│
┃官营│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得名官营。
┃ 四角城│据碑文载:"明末建村。"因地处章丘、历城、
┃ │泰安、莱芜四县交接处,故名四角清。清代名
┃ │四界首。建国后改名四角城。沿用至今。
┃ 团圆沟│明末,郑姓建村,名寨西村。后遭官府查抄,
┃ │事后重返家园,家人得到团圆,故更名团圆
┃ │沟。
┃岳滋│传说:有一大将出征把自己孩子撂在这里。建
┃ │村时,出于对这位以身许国,不以私废公将军
┃ │的崇敬,取名撂子峪。后演变成岳滋。另
┃ │说:明初建村。因村周围盛产多种中药材,村
┃ │名为药子,后沿革为岳滋。
┃ 东车厢│据碑文记载:"马姓从马李福庄(今属圣井街
┃ │道办事处)迁来东厢地以东建村。"故名东车
┃ │厢。
┃ 西车厢│据碑文记载:"本村建于一块车厢状的地块以
┃ │西。"故名西车厢。明万历四十年(1612
┃ │年),北垛庄三官庙碑载:"车厢庄。"后因该
┃ │村在车厢地西,故名西车厢。
┃ 小石屋│据村庙碑载:明永乐元年(1403年)建村。因
┃ │村西有一形如卧虎的大石棚,取名卧虎庄。至
┃ │明崇祯六年(1633年)改村名青龙村。因位石
┃ │屋(今南北二石屋)之西,曾名西石屋。清康
┃ │熙二十三年(1684年),因村西有一形状似屋
┃ │的小山洞,又改村名小石屋至今。
┃ 十八盘│据村内石碑记载:"明末,仲姓迁此建村。今
┃ │村北通赵家岭的山路,盘纡而上,共十八个拐
┃ │弯,故取村名十八盘。

(转自章丘人论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5351.html

更多阅读

坐绿皮火车幽州古村露营去 幽州古村

幽州峡谷,即永定河峡谷,又称官厅山峡,是永定河上游河谷。自河北怀来县旧庄窝村经幽州村到北京门头沟区沿河城村这二十多公里的河道,是永定河峡谷的精华所在。永定河象一条苍龙,冲入群山,这里才是真正的大江峡谷,河谷两侧山崖壁立,山体由石灰

小桥流水人家——南靖塔下村 南靖火车站到塔下村

小桥流水人家——南靖塔下村 塔下村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西部,离书洋15公里。走进塔下,迎面而来的是一条小溪,它从峡谷中蜿蜒穿出,小溪两岸建有各式土楼,每隔不远就有一条小石桥跨越两岸,岸边是青青的杏树,与土楼倒影在水中构成一幅小桥

石井镇•蔡家坡 西安市户县村名来历 西安市户县草堂镇

曲峪谷口蔡家坡(西安市户县石井镇蔡家坡)【蔡家坡村门楼拍摄于2013年】蔡家坡(cai jiapo)位于秦岭北麓曲峪谷口东、西两侧。环山路以南。据传,明景泰三(公元1452)年前,曲峪谷口就有人家居住,人称“曲峪口”。后来到清末时期,有蔡姓人家在此

声明:《章丘市垛庄镇村名来历 济南章丘垛庄镇养殖场》为网友安全感算什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