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简介,地名老故事 海安地名简介

来源:网络搜索 整理:tigeress

俗话说:“二千年文明在西安,五百年文明在北京,一百年文明在上海”。

上海号称“东方巴黎”

陆家嘴

陆家嘴因形状象美人接吻的小嘴一样突出,加上明朝翰林大学士陆深曾住过这里,所以就得名了。清康熙年间,上海的江海关在这里设立导航信号。抗战时,日军在此设集中营关押各国侨民。解放后这里是浦东的工业区。改革开放中,这里成为上海新兴的金融贸易区。

陆家嘴的主要景观是“双龙戏珠”。“双龙”指南浦和杨浦大桥,“珠”就是东方明珠电视塔。两桥与东方明珠的位置恰好构成三角,而“东方明珠”正好坐落在陆家嘴的嘴上,所以称为“双龙戏珠”。

世纪大道

现在我们已驶入在浦东的世纪大道。上海开埠百余年,浦西在苏州河和延安路之间逐步形成了一条宽千余米东西向的城市发展轴。浦东开发后,浦东的发展轴就是世纪大道。

世纪大道作为浦东的轴线大道,从“东方明珠”到花木广场,横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长4.2公里,宽100M,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大道设八车道,南侧人行道相当于巴黎的香榭丽大街,北侧的林荫道上有八组用中华植物命名的公园。世纪大道的伟大在于法国人用三百年时间才造好了从卢浮宫到拉德方斯的轴线大道,而聪明的上海人仅仅化了三年的时间就造好了同样富有魅力但更加壮观的世纪大道。

世纪大道犹如一条缎带,将两侧许多高楼大厦联缀起来,形成陆家嘴的黄金地段。这里有世纪贸易广场、汤臣金融中心、安徽裕安大厦、华都大厦、世界广场、通信贸易大厦、保险大厦、期货大厦、产权交易大厦、房产交易大厦、上海证券大厦等。

外高桥

外高桥保税区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一片农田中迅速崛起,被称为“上海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它是我国的第一个保税区,外企多,生活成本高

上海老街 黄包车

上海老街是近年来新开辟的一条具有明清风味街道。在那里,你既能体味悠悠岁月的沉积,又能寻觅沧桑变迁的足迹。特别是在“上海民俗展示馆”中,我们将看到百年前上海居民的特色生活用具,如老虎灶、黄包车等。黄包车,又名东洋车。其实真正的发明者是美国传教士果伯,他在日本木匠的帮助下设计了黄包车。后来法国人米拉将它传入中国。黄包车在中国风行了半个世纪,不仅承担了城市运输的任务,而且还在老舍的《骆驼祥子》、鲁迅的《一件小事》等文学作品中留下了不朽的艺术形象。

老街位于原南市区,是上海老县城所在地。那里有许多名胜,但大多没能保存下来,我们只能根据一些地名去纪念。如:小校场路原是小刀会练兵的地方;半淞园路以“剪取吴淞半江水”命名,原是私人花园,毛泽东曾在那里开过会;露香园路原是顾锈和上海水蜜桃的产地、车站前路原是上海南火车南站,等等。可惜昨日黄花,时过而境迁。

没来过上海的人,一定在电视上看过“老庙黄金”的广告。广告里的“老庙”,就是指上海的城隍庙。上海最初的城隍庙叫“淡水庙”,在今永嘉路瑞金路口。明代上海知县张守约将金山庙改建为城隍庙。上海的城隍庙因是霍光行祠改建的,所以也兼祀霍光,世俗有“前殿为霍,后殿为秦”的传说。哪上海的城隍是谁呢?相传是明初的秦裕伯,他是宋代大诗人秦少游的七世孙。因处事贤明又数次拒绝做官,死后就被封为守护上海的城隍了。

城隍庙边上是豫园,它是上海市区唯一的明式园林,素有“东南名园之冠”的美誉。园名出自《诗经》“逸豫无期”。“豫”在古汉语中有“平安”、“安泰”之义,含有“愉悦老亲,颐养天年”的意思。豫园最初的主人是明朝四川布政史潘允端。他为了让父亲潘恩安享晚年,从1559年开始建造,历时28年建成。但这时他的老爸早已去逝,所以他在搏得孝子名声的同时将园子作为自己休闲场所,真可谓一举两得。后来豫园几度易主,历经三次劫难,总算幸存下来。园内主要景点有三穗堂(寓意“一稻三穗,丰收在望”)、卷雨楼(取自王勃“珠帘暮色西山雨”)、两宜轩(“观山观雨两相宜”)、点春堂(取自苏东坡“翠点春色”)等。园内有三宝:一是相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的玉玲珑,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点,由其构成的玉玲珑石峰与苏州的瑞云峰、杭州的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峰;二是江南地区最古老、最精美、最大的黄石假山,由明代著名的叠山高手张南阳设计堆成,是他唯一存世的精品和孤品,被誉为“江南假山之冠”;三是1974年从闸北上海钱业公所搬迁来的古戏台,享有“江南园林第一台”的盛誉。

城隍庙和豫园附近还有上海市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书隐楼、上海最早的县学文

外滩:

上海的窗口和象征,解放前号称“东方的华尔街”。它原是一条带状的滩地,原名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中山一路沿用至今。狭义外滩一般是指从北京路到金陵路之间,全长1.5公里;广义的外滩则从黄浦路到南浦大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外滩。

公园外是外滩广场,耸立着新中国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陈毅塑像。(上海的第一任市长是黄郛)

广场上沿是弧形的防汛江堤,能抗千年一遇的大潮。以前这里是上海有名的“情人墙”,今天逐步变成远眺浦东的“观景墙”。

历史:英国领事和上海道台经过协商以后,划给英国商人经商居住的地段是县城以北的黄浦江西岸,从洋泾浜(1916年填没成为爱多亚路,即今延安东路)向北到李家庄(今北京东路)的一片荒滩。现在的四川路、江西路、河南路、山东路、福建路、浙江路、云南路在洋泾浜填河造路之前都是桥

外出旅游,关键要抓住精髓,否则不算真正的玩家。外滩的精髓在哪里呢?外滩的精髓有两个:

一是夜景,外滩的夜景迷人而独特,历来有“夜上海、雾重庆、雨桂林”之称,

二是建筑。上海辟为商埠后,外滩逐步成了外国资本在中国最集中的地方。钱多了就造楼,中外都一样。外滩各式各样的西洋建筑,大多用作银行和夜总会,现存约有52幢。我们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历史的浓缩。外滩的建筑有古典式、文艺复兴式、近代西方式、折中式等,林林总总,美不胜收,人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外白渡桥:

赵薇版《情深深雨濛濛》、黄晓明版《新上海滩》,建国大业的拍摄基地也在此。

《大灌篮》中,周杰伦从外白渡桥上开始上海之旅。《上海伦巴》中,夏雨和袁泉的爱情最终定格为在外白渡桥前的一个吻

从大桥落成纪念铜牌上的英文桥名“GardenBridge”看,应称之为“公园桥”,然而为何要称之为外白渡桥呢?开埠之初,韦尔斯建桥,因该桥的位置在外摆渡,上海人都习惯地称之为“外摆渡桥”,此桥对中国人收过路费。后在韦尔斯重修时没建好,工部局就在旁边修了一座木桥以方便交通,定名为公园桥,因为过路不收钱,被称为“外白渡桥”,后来拆木桥造铁桥,名字没变。

外滩历史

先看外白渡桥北岸的黄浦公园,又名外滩公园、公家花园,建于1868年,曾因规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而引起中国人的公愤。现在里面建造了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顶部是三根束状的柱子,分别表示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上海解放三个历史阶段。这种独特的设计,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过去,落后就要挨打。

再看与和平饭店北楼相邻的中国银行大厦。外观是早期现代风格,立面以垂直线条处理,顶部为四方攒尖式。中国银行是国民党的四大官办银行之一,为显实力和外国银行竞争,宋子文等人决定建造34层大厦成为上海最高的建筑。但沙逊不同意,提出高度不能超过沙逊大厦(和平饭店)的金字塔顶。据说官司打到伦敦,最后中国银行被迫让步,将楼层减到17层,顶部还比沙逊大厦的金字塔顶尖低成60厘米。当然,中国人也不示弱,在楼上竖起旗杆超过了沙逊大厦,把沙逊气得半死却也无可奈何。

再看外白渡桥北岸的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解放前是外滩最高的三座大楼之一。外观是早期现代主义的公寓式,檐部细节处理带有装饰主义风格。抗战中,日本宪兵队特高课设在里面,冈村少佐用掺有阿米巴菌的牛肉饼毒毙李士群的谋杀案就发生在这里。

总之,外滩的每幢大楼都是一部历史,既向我们痛陈昨天的不幸,也向我们证明今天的巨变。

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是上海的坐标原点,百年来发生了两次质的飞跃。一是从跑马厅变成人民广场,二是由单一功能的广场变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广场。它原是一片水网地带,上海开埠后这里重演了圈地运动变成跑马厅。九十年代进行“大手笔、高起点”改建,建成了开放式的大型绿地广场。中央是国内首创的三层九级下沉式大型旱喷泉,周边是一批标志性建筑。

上海大剧院体量巨大,但因采用透明精致的玻璃幕墙,所以毫无“粗野主义”的笨重之感。设计上矩状体块加弧形拱顶,既有对比又能和谐,给人以水晶般圣洁的感觉。大堂悬挂排萧状的水晶吊灯,地面采用举世罕见的希腊水晶白大理石,花案类似琴键,使人一进入就仿佛置身于音乐的世界。

上海博物馆建成于1996年,是一座既蕴涵传统精神又反映时代特征的文化建筑,有“石头史诗”之称。它不同于中外所有同类建筑,既非北京故宫的重复,也不是希腊神庙的翻版,而是经过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淬炼后推陈出新的再创造。它的造型是圆顶方基、上浮下坚,暗示着“天圆地方”,强烈凸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和宇宙观,展示了一种天地均衡和上下五千年时空循环的力量。而“天圆地方”的有机组合,又创造了圆形放射和方形收缩的和谐效果,给人以回眸历史之源、追寻文化之根的联想。立面雕刻纹饰,采用阴阳凹凸对比,经抽象后用现代构图法调整,既象青铜器上的野兽图案,又象中国早期的象形文字,似是而非、若隐若现,十分耐人寻味。总之,上海博物馆的设计是功能与形象的统一、是精神与物质的融合、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现在我们先到吴江路休闲街 ,它是本市唯一的人车分流、双层步行的立体休闲街。

上海电视大厦由气势恢宏的L形主楼及具有文化气息的裙楼组成。设计上大胆选用透空钢格栅作为铺道,上下整体通透,给人以天马行空之感。其特色是在标高137M的顶上有直升机停机坪,这在全国范围内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

上海展览馆是在哈同花园的废墟上建造起来的。哈同花园是英籍犹太人欧爱司*哈同与妻子罗迦陵(字俪 )费时六年兴建的,以两人名字中的一字取名爱俪园,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私人花园。院内仿照《红楼梦》大观院,所以有“海上大观园”之称。

上海展览馆南京路门前,是上海很有名气的一条风情露吧街。据说,不解风情的人常去那里坐坐就会变得风情万钟。

人民广场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是上海最大的公共广场,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

租界时代,人民公园曾是一个赛马赌博的场所。号称远东第一的“上海跑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跑马厅”的北半部经改建成为目前的人民公园,南半部则改建成人民广场。

从90年代初起,上海市对人民广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改造。新的市政府大厦位于广场北侧,上海博物馆新馆在广场南侧;上海的又一标志性建筑——上海大剧院位于广场西北,

法国著名设计师设计;东北侧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广场的地下——香港名店街和迪美地下商场。

相亲角 英语角

长春 人民广场不叫people square

人民广场周围老建筑群

1、大光明电影院:原大光明大戏院,于1933年建成,号称“远东第一影院”。 其立面造型与室内设计均表现出强烈的艺术装饰主义特征,横竖线条交叉组合,西侧耸立的长方形玻璃灯柱和大门口乳白色玻璃雨蓬十分别致,晚上通电后灯火通明,数里之外即能望见,成为大光明电影院的标志。

2、国际饭店:原四行储蓄会大楼,于1934年12月落成,高83.8米。其高度的最高纪录在上海保持了近半个世纪。饭店外貌直线条,层层收进的顶部造型,无不反映美国艺术装饰主义摩天大楼的特征。其结构、设备都代表了当时上海甚至远东地区的最高水平。

3、体育大厦:原西侨青年会;大楼于1932年建成,为美式建筑。空中俯瞰为马蹄形,造型简洁,外形及装饰略具古典风格。大楼墙体上饰有工艺美术派式的砖砌墙面。

4、金门大酒店:原华安大楼,由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于1926年建成。 大楼建筑平面呈工字形,外观为新古典主义式,采用多种风格的装饰。中央顶部有塔楼,下层柯林斯式环柱,上层塔什干柱,上为馏金穹顶,底层外墙砌花岗石,内部装修华丽。1958年改名华侨饭店。

5、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原大新公司大楼,1936年建造,大楼外观是装饰艺术派风格,平面方形,建筑立面简洁,以竖线条构图为主,顶层以简化的中国式栏杆和挂落作为装饰。

6、沐恩堂:属基督教美国卫理斯教派,又名“慕乐堂”。该建筑外观是美国学院复兴哥特式。砖木结构。大堂西南角有塔楼地座。塔楼顶部安装着五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夜光下分外夺目。

7、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原东方饭店,8月10日网络日志已有介绍。

8、大世界游乐中心:原大世界游乐场,原建于1017年,1924年拆除重建。建筑风格比较混杂,主要是仿西文古典式,但仅限于大门、圆柱大厅及剧场等,而内部颇多中国传统形式。正门入内为圆柱大厅,六角形,厅南侧为哈哈镜,底层中央为露天剧场,现有天棚,屋顶为平台,夏天有露天影剧场。大世界是近代娱乐建筑中有代表性的一处。

9、青年会宾馆:原基督教青年会大楼,8月8日网络日志已有介绍。

10、上海音乐厅:原南京大戏院,8月12日网络日志已有介绍。

上海地理历史简介

上海平均海拔4米,全市面积6341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面积522平方公里。总人口1800万,市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万人。
上海简介,地名老故事 海安地名简介

距今3000年前,嘉定、闵行、奉贤三地的西部大部或局部形成。此时,包括市中心区在内其他区域仍处在海平面之下。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上海最早的文明是马家浜文化(距今6000年)。接着是嵩泽文化(据今5500年),然后是良渚文化(距今4200年),它的晚期已经相当发达,以玉器最为著名。马家浜-嵩泽-良诸文化,有着传承的关系。良诸文化已经到了原始社会的晚期。

上海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先属越后属楚。楚孝王封楚相黄歇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传说黄歇命人疏通过境大江,这条江就被叫作黄浦江或春申江,这块地方则被称为“申”,这就是上海简称“申”的来历。(黄浦江的源头在浙江安吉县的龙王山)公元三世纪,上海滨海及吴淞口一带的居民多数以打鱼为生。聪明的渔民们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沪”。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于是人门就将这一带称作“沪渎”。渎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简称“沪”。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名将陆逊曾被封为华亭侯,是正史第一次出现“华亭”地名,也往往被视为上海地方史的开端。

上海的历史演变比较复杂。所以有许多人认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实,松江原来一直属于江苏,58年才划入上海。那么,真正的老上海在哪里呢?据考证应在“青龙镇”。相传东吴孙权为抵御曹操而建造了许多青龙战舰,于是就将造舰的地方称为“青龙”。唐天宝年间始设青龙镇,宋代划归华亭县,元代归属上海县,明代属于青浦。

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宋大书法家米芾曾在青龙镇做过监官。

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

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上海法租界秘密成立了中央机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仍然隐藏在公共租界中区闹市的云南路达数年之久,直到1933年江西苏区稳固后才迁往那里。

1928年,南京被确定为中华民国首都,原来大批聚集于北京、天津的政客又纷纷南下,其中很多都选择在上海租界中定居。1930年代,大批文化名人聚集在上海。鲁迅从1927年起,定居虹口公园附近(上海公共租界北区越界筑路区域,所谓“半租界”)达十年之久,发表许多杂文和翻译作品,与内山完造等一批日本侨民结为好友,直到1936年病逝。此外还有一批左翼作家,多伦路有。

三十年代,美国好莱坞影片在上海大行其道,公共租界静安寺路上的大光明电影院和法租界霞飞路上的国泰大戏院(Cathay Theatre)都开设于这一时期,当时中国的电影业基本上集中于上海,周璇、阮玲玉等。当时的著名舞厅集中在静安寺路,包括仙乐斯舞厅(Ciros)、百乐门舞厅(Paramont)等

六四期间上海出版的《世界经济导报》也因为发表激进文章,而被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下令关闭。

松江:

明代人宋应星在著名的《天工开物》中说:“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浆染在芜湖。” 黄道婆把崖州(海南)黎人的织造技术带回松江,元朝,棉纺织业中心

黄道婆的墓在长桥路和龙吴路立交桥交汇处,外环徐浦大桥便道北侧。

松江四腮魲鱼是一种名贵的鱼类,以松江产的最有名。它与普通的鱼一样其实只有两腮,因在腮前各有一个象腮一样的凹陷,所以被误传为四腮。乾隆曾将松江四腮魲鱼题为“江南第一名菜”。

宝山

宝山,因山得名。1412年(明永乐十年),境内海滨,曾用人工堆筑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标志,为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导航,永乐皇帝定其名为宝山。此山于1582年(明万历十年)坍没于海,但其名仍沿用至今。

石洞口得名

雍正年间,有一次飓风,潮汛猛涨,高至丈余,冲没了大批民房,淹死了无数的人。清乾隆年间知县胡仁济修了石塘,避免宝山迁府到嘉定。现得名胡公塘。

胡公塘将两个港口都堵塞了,水灾缓和,人民丰衣足食。但是嘉庆十九年(1814年)却遇上了罕见的旱灾,土地龟裂,禾苗枯竭,乡民们心急如焚。有人提出在顾泾口江堤上挖个洞,进潮水灌溉;有人认为这样有危险,弄得不好堤毁水淹。有个农民私自在堤上开了一个洞口,潮水顺口而下,缓和了旱情。此事被一位姓姚的知县知道了,他不分青红皂白,以破坏海塘的罪名将这个农民拘捕入狱。乡亲们认为挖洞是为了解除旱情,并不是搞破坏,就联名上书给巡按申诉。巡按体察民情,下令把那农民释放了。大家考虑到土洞时间一长,必然要崩溃。于是,把土洞改成木闸洞,并在闸内挖了一个水池。汛期一到,把江水蓄在池里,这样干旱时就不用愁了。然而潮汛天天不断,久而久之,木洞也抵挡不住。如不及时抢救,势必不可收拾。嘉庆二十年,乡民周久彩等人上书请求修建洞,以为长久之计,经费按田亩均派。巡抚张思诚认为是个好办法,马上批准。乡亲们便派人专程去金山卫采石,垒起了石洞,石洞口从此而得名。石洞建成后,对抗捞防汛发挥了巨大作用。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一次狂风暴雨,昼夜不停,石洞两旁土方冲坍,难以在原处修复。巡抚林则徐亲临宝山视察决定重建石洞,并把建石洞的地方移到通潮港(泾口)。为了加固石洞的结构,防止坍方,决定打木桩3618根,外筑石坝三层。建成后,堤外江水随洞而下,湍急犹如瀑布。堤内大塘微波荡漾,水温适度,成为养鱼的最好场所。到了春节,渔民们“撒遍千里罗纱网,锁住银鱼万千条”。从此,石洞口又以盛产银鱼而闻名。

1960-1986一直在重修加固石洞口水闸。1984年10月,我国最大的港口火力发电厂--石洞口电厂在老石洞附近兴建。

石库门民居。外立面正门形成全封闭式,好象仓库,加之以石框坚固难破,所以称石库门。上海最早的石库门叫“兴仁里”,位于宁波路、河南路和北京路交接处,是玛依巴古于1872年建造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5006.html

更多阅读

带娃走进朱家角,感受老上海的生活 走进交行感受温馨征文

这是我第二次来朱家角,第一次还没有小锟,带着姥姥姥爷来这里。这一次我把小锟带到这里,感受不一样的上海。上海给人的感觉总是霓虹灯以及时尚之都,但却忘记了老上海带给人们的那种悠闲和恬静。如果想要感受老上海的生活,朱家角一定是不能

我的地主爷爷刘延龄(俺村的老故事5) 扬州华塑医院 刘延龄

纪实系列《俺村的老故事》将陆续发出以前我所能知道的,并又经到刘家村收集到的几位前辈和相关的一些老故事。此前已写成发出的老故事有(已链接):1.《中国远征军抗战英雄:李常裕》2.《奉天新明制钟工厂经理:刘振翔》3.《清朝末年武举人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老之将至的活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参考《论语》一书中孔子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以看出,孔子一生积极进取。必然不会因为时光就像河水一样

八宝山,最后的故事 最后的故事下载

八宝山,最后的故事朋友长年住在日本,此次清明节回国扫墓,临走前来到我居住的这个村子辞行,说是有话要当面讲。朋友是搞民俗研究的,对中国的丧葬历史、日本的家族丧葬传统都有些研究。谈话间,朋友专门谈到了我最近那几篇八宝山的文字,纠正

声明:《上海简介,地名老故事 海安地名简介》为网友九卿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