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栈知识
堆栈描述
图像堆栈将一组参考帧相似、但品质或内容不同的图像组合在一起。将多个图像组合到堆栈中之后,您就可以对它们进行处理,生成一个复合视图,消除不需要的内容或杂色。
可以使用图像堆栈在很多方面增强图像:
减少法学、医学或天文图像中的图像杂色和扭曲。
从一系列静止照片或视频帧中移去不需要的或意外的对象。例如,您可能需要移去从图像中走过的人物,或移去在拍摄的主题前面经过的汽车。
图像堆栈将存储为智能对象。可以对堆栈应用的处理选项称作堆栈模式。将堆栈模式应用于图像堆栈属于非破坏性编辑。可以更改堆栈模式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堆栈中的原始图像信息保持不变。要在应用堆栈模式之后保留所做的更改,请将结果存储为新图像或栅格化智能对象。可以手动或使用脚本来创建图像堆栈。
创建图像堆栈
要获得最佳结果,图像堆栈中包含的图像应具有相同的尺寸和极其相似的内容,如从固定视
点拍摄的一组静态图像或静态视频摄像机录制的一系列帧。图像的内容应非常相似,以使您能够将它们与组中的其它图像套准或对齐。
1.将单独的图像组合到一个多图层图像中。请参阅复制图层。
注: 一个图像堆栈必须包含至少两个图层。
也可以使用脚本(“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来组合图像。
2.选择“选择”>“所有图层”。
注: 要使“所有图层”命令能够选择背景图层,必须先将背景图层转换为常规图层。
3.选择“编辑”>“自动对齐图层”,然后选择“自动”作为对齐选项。如果“自动”选项操作未完全套准图层,请尝试“调整位置”选项。
4.选择“图层”>“智能对象”>“转换为智能对象”。
5.选择“图层”>“智能对象”>“堆栈模式”,然后从子菜单中选择堆栈模式。
要减少杂色,请使用“平均值”或“中间值”增效工具。
要从图像中移去对象,请使用“中间值”增效工具。
输出的是与原始图像堆栈的大小相同的复合图像。可能需要试验不同的增效工具以最大程度地增强特定图像。
要更改渲染效果,请从子菜单中选择其它堆栈模式。堆栈渲染不是累积的,即每种渲染效果将作用于堆栈中的原始图像数据并替换以前的效果。
堆栈模式
堆栈模式只基于每通道起作用,并且仅作用于非透明像素。例如,“最大值”模式将为像素横截面返回最大的红绿蓝通道值,并将这些值合并到已渲染图像中的一个复合像素值中。
熵
熵 = - sum( (值的概率) * log2(值的概率) )
值的概率 = (值的出现次数) / (非透明像素的总数)
二元熵(或零阶熵)定义对一个组中的信息进行无损编码所需的位数的下限。
峰度
峰度 = (非透明像素上的 sum( (值 - 平均值)4 ) ) / ( (非透明像素的数目 - 1 ) * (标准偏差)4)。
相对于正态分布的峰度或展平度测量。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度为 3.0。峰度大于 3 则表示峰值分布,而峰度小于 3则表示平坦分布(与正态分布相比)。
最大值
所有非透明像素的最大通道值
平均值
所有非透明像素的平均通道值
对减少杂色有效
中间值
所有非透明像素的中间通道值
对减少杂色和从图像中移去不需要的内容有效
最小值
所有非透明像素的最小通道值
范围
非透明像素的最大通道值减去非透明像素的最小通道值
偏度
偏度 = (非透明像素上的 sum( (值 - 平均值)3 ) ) / ( (非透明像素的数目 - 1 ) * (标准偏差)3)
偏度是围绕统计平均值的对称性或不对称性的测量
标准偏差
标准偏差 = 方差的平方根
总和
所有非透明像素的合计通道值
方差
方差 = (非透明像素上的 sum( (值 - 平均值)2 ) ) / (非透明像素的数目 - 1)
移去堆栈渲染
选择“图层”>“智能对象”>“堆栈模式”>“无”,从图像堆栈中删除任何渲染,并将其转换回常规智能对象。
编辑图像堆栈
由于图像堆栈是智能对象,因此可以随时编辑构成堆栈图层的原始图像。
选取“图层”>“智能对象”>“编辑内容”,或双击相应的图层缩览图。存储经过编辑的智能对象之后,将自动使用应用于堆栈的上一个渲染选项来渲染堆栈。
转换图像堆栈
要在图像堆栈上保留渲染效果,请将智能对象转换为常规图层。(可以在转换之前拷贝“智能对象”,以备今后重新渲染此图像堆栈。)
选择“图层”>“智能对象”>“栅格化”。
可以使用统计脚本自动创建和渲染图形堆栈。
1.选择“文件”>“脚本”>“统计”。
2.从“选择堆栈模式”菜单中选择堆栈模式。
3.将堆栈模式应用于当前打开的文件,或通过浏览以选择文件夹或单个文件。
您选择的文件将在对话框中列出。
4.如果需要,请选择“尝试自动对齐源图像”(等同于选择“编辑”>“自动对齐图层”)。然后单击“确定”。
Photoshop 将多个图像组合到单个多图层的图像中,并将图层转换为智能对象,然后应用选定的堆栈模式。
技巧1:去噪
这次算不上一个大发现,如果说裸拍法是一道大餐,那这确实只能算是甜点
本着Shareplay的精神,小甜点也是要跟大家分享的
顺便提一下,Shareplay这个词在字典上查不到,但也不能说是我造的
因为两千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了: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您的呢?
废话少说,这次是关于星轨降噪的,用堆栈的"平均值"辅助"最大值"来降噪
直接列出步骤:
1.将星轨堆栈用"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生成一个文件
2.将刚才的两个文件作为两个图层放在一个文件中,"最大值"在上
3.双击"最大值"图层,调整"混合颜色带",向右移动"本图层"的黑色滑块,
在100%显示下目测噪点减至可接受程度即可(其实可以达到"消失"的程度)
移动的同时可按下ALT键,将滑块分成两个,能进行平滑地调整
*对"混合颜色带"操作不熟悉的话,参见官方帮助即可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一件悲催的事情,
看了上面的步骤自己都忍不住要问:为神马?
下面就将极尽啰嗦之能事,来进行详细说明
如果你有耐心看完,就可彻底地跟噪点说:再见!
其实你的意思是"不见",对吧?
技巧2:去噪
不管什么样的噪点,都可将之归为两类:固定噪点或随机噪点
固定噪点出现在每一张照片的相同位置上,就像一群临时的坏点
堆栈模式的各种参数都无法除掉它(哦!堆栈原来不是神仙啊?),原因是:
对一堆相同的值,无论是取最大值还是平均值,结果都还是原来的值
好吧!堆栈有所为有所不为,固定噪点还是交给暗场吧!叠加后相减即可
其实这种噪点并不多,一般的风光摄影而不是深空摄影,可以不用理会
随机噪点才是平时接触最多的,产生的原因有多种,长曝、高ISO、后期等
但不管是如何产生的,只要是随机的,那就对不起,你死定了!
干掉噪点的这位超级杀手就是堆栈模式中的"平均值",从其原理可以看出,
噪点会因为平均运算中的分母增大而被抹平,被其他没有噪点的照片同化
而对于画面中固定的物体,每张的细节构成都是一样,平均后还是这些细节
所以,借助稳固的三脚架和连拍,用"平均值"能将噪点淹没,却不损失细节
理论上,这种方法没有将噪点彻底消除,而是将噪点的亮度降低
理想情况,合成后照片的噪点亮度跟堆栈的层数(拍摄张数)成反比
"平均值"这位杀手就是这样软磨硬泡将噪点打压下去了
技巧3:
关于"最大值",
让我们看看ADOBE的官方介绍:所有非透明像素的最大通道值
嗯!可以理解,这样的算法确实可以把夜空中的星星提取出来
嗯?不太明白,这样岂不是把噪点也提取出来了,导致噪点增加吗?
这可不是在说"最大值"的坏话,因为很简单地就可以验证:
建几个黑图层,每个图层中点几个白点(当做噪点),然后用"最大值"合成
结果是每个图层的白点全部出现在了最终的图片上
可是,但是,可但是,实际应用中确实是星星显现,噪点"减少"啊?
没错,这就是"最大值"的秘诀,也是他高人一等的地方:
实际上,噪点没有"减少",而是"增加"!加到了不可想象的程度!
"最大值"兢兢业业地将所有图层的噪点挑出来,选出最亮的显示出来
他对每个像素都这样处理的,以至于在最终图像里,
每个像素(主要是暗部的区域)都几乎都被"噪点"取代,
每个像素都是噪点,那这还算是"噪点"吗?
或者说,单张图片中的块状噪点,最终被细化成像素级噪点,
因为堆栈中可用来取样的图片很多,因此噪点色块最终被打散了
跟"中间值"的特性正好相反,"最大值"不适合噪点少的情况,
星星其实也可认为是噪点,但跟噪点比,它的数量少,颗粒大,亮度高
因此被"最大值"单独挑了出来
真相至此已经大白,一场浩劫消于无形,江湖波澜不惊
"最大值"继续谱写着浪漫神话,他的秘诀是:漫天过海!
按照以往经验,接星轨和降噪的事情由"最大值"一人即可轻松搞定:
1.接好的星轨又粗又亮
2.环境灯光不易过曝(跟单张长曝相比)
3.噪点大量减少
第1点早已是共识,而第2点的原因是:
长曝光是整个曝光期间累计接受光子,对于固定光源一会儿就会爆掉
而堆栈法中的单张照片曝光时间短,堆栈后只取其中一张最亮的即可
关于第3点,是让人纠结的一件事情,
"最大值"的算法特点决定了他能将星星和噪点同时鸡犬升天,
虽然有瞒天过海的独家秘笈能够"减少"一部分噪点,
但对苛刻的用户来说,还是能看出来,尽管过程是接近无损的
因此,关于降噪,还得继续完善,但不能使用插件等有损方式
"中间值"本来是个完美的降噪工具,但前提是要有完美的环境
像这次的烂片,噪点满天,"中间值"无法发挥出他的威力
虽然会比"最大值"做的好些,但还是不够好
等下次吧!说不定要做掉个人啊汽车什么的,那就该他出手了
降噪的任务,看来只能交给"平均值"了
他根本就不管噪点是多还是少,只要连拍的张数够多,就可让噪点消失
而且同样是对单像素操作,结果也是接近无损的
在他处理过的照片的基础上,可进行重口味的深加工而很难再出现噪点
需要说明的是,他也能接星轨,但因为"平均"的关系,星轨亮度较暗
也正因为"平均"的关系,他不会改变场景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光比,
因此它是最接近单张长曝的"真实"效果的,某些情况下直接等同
(堆栈模式中的"总和"可能直接等同于长曝,有待验证)
相比之下,"最大值"则有可能改变各元素之间的光比:
光比会变小,整体会变亮,多数情况下这也是一件好事
"最大值"来接星轨,"平均值"来进一步降噪,过程无损,方案是OK的
但显然不能按照一前一后的顺序进行,因为"堆栈渲染不是累积的",
"即每种渲染效果将作用于堆栈中的原始图像数据并替换以前的效果"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分别渲染分别保存,然后再合到一起
亮部星轨我们采用"最大值"的处理结果,暗部噪点采用"平均值"的结果
而这正是"混合颜色带"的拿手好戏,
只需几秒,暗处的噪点就消失了,而星星还是那些星星,真正的秒杀
几点小提示:
当场景明暗分布复杂的话,可结合蒙版细调,但那样工作量就会暴增
几十张以上的照片,只用"最大值"渲染基本就能消灭大部分的噪点
因为无损,堆栈应该是目前最好的降噪方法,但对单张照片无效
将RAW直接压入堆栈渲染是比较优化的工作流,因为全程是无损操作
连拍技巧:
前面简单地说过一些连拍快门的技巧,有必要再总结和补充一下
1.使用定时快门线
这是最通用的做法,具有定时功能的遥控/线控都可实现
但目前的快门线存在一个缺点:两次快门之间的间隔大于1秒
有时候,1秒的间隔就可能导致画面面不连续
不知道有没有间隔更小的定时快门线
2.使用机身的定时拍摄
这个方法不用快门线,比较方便
但问题是并非所有机器都有这个功能
而且他的最小间隔时间更长,2秒或者以上才可以
不知道有没有拍摄间隔时间更小机型
注:间隔都是指两次快门之间的时间,而不是一次快门的时间
3.普通快门线+机身高速连拍模式
快门线和机身都无法实现定时的时候,如何进行均匀地连拍呢?
好在咱们的机器都有连拍模式,启用连拍模式,
用快门线锁定快门,就可以实现间隔时间最小的连拍
显然,单次快门时间短的话(不考虑缓存),
一分钟就会拍出几百张,这没什么必要
但是,我们可以将单次快门的时间设长一点,比如1秒或者以上,
这样再连拍的话,连拍的速度就会明显放慢,
而间隔时间还是最小,甚至更小,两张照片的连续性大大加强
这是最完美的连拍方法,只需一根普通的快门线
4.关于反光板预升(延迟曝光)
使用反光板预升的话,会将连拍间隔延长0.4秒左右,需要注意
其实也可以合理利用这个特性,实现间隔时间就是0.4秒的连拍
快门线、定时快门线、机身定时、高速/低速连拍(连拍张数)、
反光板预升、甚至还有自拍模式...
这么多方法,总有一个适合你
裸拍合成慢门效果
所谓白日裸拍,就是在明亮环境中,不用滤镜来实现长时间的慢门效果
简单得很,关键词:无ND、上脚架、多张连拍、后期叠加合成
至此已经明白的话,就不用往下看了
丝状的白云,雾化的海浪、溪水...无一不是利用ND实现的长时曝光效果
使用ND2、ND4...甚至于ND400这种中灰密度镜,来将快门减个一档两档,或者十档八档
也有玩家不借助ND玩长曝的,那肯定是天文坛的那些昼伏夜出的家伙们在拍星轨
而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星轨拍法就是:成百上千张连拍,后期叠加形成星轨
至此,又有人明白了的话,也不用往下看了(后面极其啰嗦)
对"无ND、上脚架、多张连拍、后期叠加合成"一一进行说明
一.无ND
就是不用在镜头前套一个或者多个中灰密度镜,正常测光,快门是多少就用多少
放心拍吧!剩下的交给连拍和合成
二.上脚架
其作用不必多说,但我想说的是,有时不用脚架也可以完成长曝效果,晕了吗?
这就是白日裸拍的亮点之一:因为可以用后期图层对齐啊
当然这是个无奈之举,图像质量一定会有影响,对齐运算太耗时,而且未必成功
三.多张连拍(重点)
M档锁定光圈和快门,对焦也是M档,然后,用你的遥控/线控开始连拍吧!
这步之所以是重点,在于两次连拍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选择
根据拍摄的对象,分两种情况,移动的对象和同一位置多次出现的对象
对于重复出现的对象,比如海浪,要想雾化的话,其实间隔多长时间都可以,
甚至可以手动控制间隔时间,专门选择浪拍上来和退下去两个时间点,积累到一定张数即可
对于移动的对象,比如要做拉丝白云这道菜,那么就要根据云朵移动的速度来选择间隔时间
移动较快的话需要较小的间隔(比如一两秒或者更小),反之就间隔长点儿(比如十几秒),
这样多张合成后能看出运动的"平滑轨迹"而察觉不到运动的"停顿脚步"
某种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一个最小的时间间隔,那么可以将单次快门设长点,
比如1秒(或以上),然后启用连拍模式,用遥控锁定快门按钮,让机器一张张拍下去好了
这样,拍个60张基本就相当于连续曝光60秒了
考虑到机器处理时间,这个最小间隔应该是大于0,但不会大多少
连拍最好用遥控,有定时功能的可以进行间隔均匀的延时拍摄,省劲儿
没有定时的,也可以手动按快门,自己掌握间隔,机动性强
也可以锁定快门按钮,进行"无间隔"连拍,效果好
四.后期叠加合成
我想大家一定不会像我当初那样去手动修改每个图层的透明度,
怎么着也得录个批处理啊!
是的,但是幸运的是,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堆栈模式"
Photoship的Extended版本提供了这个功能
1.用ACR一次性打开你的所有连拍照片
2.对其中一张进行必要的润饰校正等,然后选中所有打开的照片,点击"同步"
这样刚才的所有调整就应用到了所有的照片上,保存所有图片
3.用PS的"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选择第2步保存完的所有图片
记得要勾选"载入图层后创建智能对象"
4.打开"图层"菜单,选择"智能对象"->"堆栈模式"->"平均值",
OK!大功告成!我们完成了空间换时间的过程,别忘了存盘哦
另外一种方法更简单:
"脚本"->"统计",打开所有文件,并选择堆栈模式,
这样确定后会自动创建成智能对象,而且堆栈模式也应用上了
为了省个滤镜,费了一二三四这么大的劲,这不是偏蛋痛吗?
呵呵!是有点儿哈...
光码字有点累眼睛,改天说说白日裸拍的优缺点,供各位朋友参考
上个图,机位不太好,主要想说明下应用效果
细心看的话能发现云层有细微的断续,但海浪还是看不出合成痕迹的
而这不过是一分钟内18张叠加而已,如果两分钟50张的话我想效果能更好,
遗憾的是当时没多拍,因为完全没想到要这样处理
此片拍于日出后约一小时,单张快门1/2500
拖尾星轨技巧
在用堆栈法拍摄星轨的玩法中,有个夸张的拖尾效果,是通过逐层修改不透明度(逐渐增加)来实现的
但是如果通过手动来逐层修改的话,打死我也不会这么做,因为我们面对的将是几十几百张照片
(我宁愿用图章手动修复上百个痘痘,当然得是美女 )
应该有个录制好的动作,或者是脚本,来自动修改不透明度,
遗憾的是,没有能够搜到现成的,真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的,难道真的手动修改?
不管怎样,咱准备自己写一个脚本,因为在学校里学过编程语言,相信一个脚本也不是什么难事
参照了Exif脚本俱乐部、Dr.Brown的StackAMatic和photoshop_cs5_javascript_ref之后,
写出了这个StarTails.jsx,看清楚哦!不是那个StarTrails,有一字之差呢
可以用它来叠加星轨,同时完成星轨拖尾的效果
用这个脚本叠加星轨,比堆栈模式"最大值"快了N个数量级呢!
两点扩展提示:
1.可结合星芒效果插件,将最后一张图片加上星芒效果(过于夸张)
2.可将系列照片分成两半,一半从小到大设置不透明度,另一半从大到小,
这样就可以把星轨变成中间粗两头细,完全模拟流星划过天空的效果
脚本全文会另行贴出,拷贝出来存成.jsx文件即可使用
咱的战略就是:跟程序员谈摄影,跟摄影师比编程
下面为示例图片:
星轨使用StarTails.jsx叠加,72张*15秒,ISO400,不透明度5%-100%
月亮(非满月)是实际场景中的,但只使用了单张,因为月亮有云的干扰,轨迹并不好看
地面部分使用了堆栈模式的"中间值"叠加,干净利索地除掉了多个移动光源
技巧5:
果然是我废话太多没说到点子上
1.拼合堆栈过程中,所有的月亮确实都出现了,而且连成了一片(这一片叫区域A),但是我找到了其中一张月亮(连带它旁边的云,这片叫区域B),区域B恰巧可以覆盖区域A,用蒙版和较软的笔刷涂掉区域B以外的部分,就天衣无缝地替换了区域A
实际上,不是所有情况都能"恰巧"地找到区域B
2.不能一次性地针对不同区域用不同的堆栈模式,
用最大值叠加一遍后,星轨出现了,但是地面上全是一些杂乱的移动光源(持手电找海货的人),因为最大值保留了所有明亮的部分;用中间值再叠加一遍,地面上的移动光源全没了,但是天上的星星也全没了,因为中间值干掉了所有移动的部分。将这两张用图层叠加到一起,涂掉不想保留的部分就行了
问题:之前只是用堆栈叠加星轨,并没试过别的,以后试试
请教楼主,“最大值”在ps的图层混合选项里应该是对应“变亮”
平均值和中间值对应什么呢?
请教谈不上,可以一起讨论下
"最大值"对应"变亮"没有问题,而"中间值"和"平均值"好像都没有对应的图层混合模式
"中间值"需要三个以上的图层才能发挥作用,类似于从AAABAAABA中选出A,票多者通过,图层混合模式做不到这种效果
"平均值"对于两个图层的话就是(A+B)/2,图层混合模式的所有算法中都没有(A+B)/2,只能修改A为50%不透明度,然后和B(A的下一层,往上透过50%)直接合并图层来实现,自编的那个脚本就是基于这个方法做的
总和+变量
4张叠加(同机位),用堆栈模式的"总和"
单张参数:ISO1600/30S/F3.5/18MM
将4张文件载入堆栈后,进行了手动对齐,避免星星出现轨迹。对齐时用"变亮"的混合模式,方便观察每层的星星是否对齐。(星星和银河虽然对齐了,但前景却模糊了。实际上,这是简单地模拟了一下赤道仪的效果)
然后将混合模式恢复为"正常",再使用堆栈模式的"总和","总和"的算法确实过于激烈,4张调子很暗的照片叠加后已经是白茫茫一片了,因此不得不改成两张两张分别叠加,叠加后各自拉低曲线,再叠加,再拉低曲线。
自我感觉银河的轮廓还是不错的 不足的是前景,因为月亮马上就要出来了,没来得及去找恰当的前景,没有计划的拍摄就是这样
"总和"的算法,看起来是很适合叠加银河的,感觉效果比使用"线性减淡"的图层混合模式好些,整体亮度更均匀些
这是狗机狗头的一个解决方案,当然,如果使用高感强的机器加上大光圈镜头直接拍出来是最好的
连拍补光技巧
这次想分享的是连拍中的补光和简单有效的后期手法
连拍中补光跟单次曝光的区别就是补光可以分散到多张中,这样就可以从容地进行描绘,
不必担心曝光马上就要结束了,避免匆忙中补光不均匀的现象,提高了成功率
堆栈可以将每次补光的区域叠加起来,一般可以使用的堆栈参数是"最大值"
将补光的这几张用堆栈叠加后,对其进行必要的修饰,比如修改色温等
然后将补光主体以外的部分压暗(用ACR的画笔,不要求边缘精确,可涂到主体的边缘),
暗到比背景还暗即可,然后用"变亮"的混合模式叠加到背景上
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合成后天衣无缝,看不出主体边缘部分的不自然感觉,
因为过程中并没有使用抠图、蒙版等选区操作
当然,如果补光的手法高超的话,可以直接用"变亮"叠加,不必进行压暗处理
展开来说,堆栈法很适合进行光影涂鸦/光绘,不停地拍,不停地画,后期堆栈即可
示例图片共由6张同机位照片合成,使用了单张的星空,另外5张全部是为了补光岩石的
其实这个机位持续连拍了两个多小时共300张左右(在最开始的几张中进行补光),
但这次不想叠加成星轨,星轨总是太热闹了,还是正常的星空安静些
三张合成(曝光和景深同时进行包围),应该使用了ND16来减速
以下内容高手请无视
曝光和景深同时进行包围,能使前景和背景的亮度、细节都能照顾到。
具体手法:图方便的话,拍摄时可以使用自动对焦(对没有细节的云层还是手动对焦吧!),手动移动对焦点到画面的前中后,对焦的同时也完成了测光(针对点测联动的机器),当然根据情况进行一下曝光补偿。
后期将文件载入堆栈,选择自动对齐(不是因为抖动,而是因为焦点不同导致的像场变化),然后用蒙版刷出每张中最清晰的部分。
个人觉得景深包围比超焦距的效果要好不少,超焦距是个伪全景深,看大图时就会发现他的前后清晰度很勉强。
所以如果曝光包围的话,不妨将景深也同时包围了,反正后期都要用蒙版。
当然,超焦距实在太方便了,通常我也喜欢用,只要后期对背景稍微锐化一下,缩到1000边长还是可以接受的。
景深包围比较简单:对前景、中景和远景分别对焦拍摄三张(也可以更多),后期载入堆栈,
分别用蒙版擦出每张中最清晰的部分,得到一张大景深(远近都清晰)的照片
实际上我一般拍摄两张:前景一张,中景及远景使用超焦距拍摄一张
而前景离相机不太近的场合,一般直接使用超焦距即可
“Max Style”
"最大值"的效果有点过于夸张,而且前期拍摄手法跟模拟慢门的拍摄手法并不相同
模拟慢门要求两次快门的间隔时间尽量短,单次曝光时间尽量长(尽量出来运动轨迹),对云的形状要求不高,
这样后期用"平均值"叠加后的效果看不出合成痕迹,达到平滑无合成痕迹的慢门效果
而"最大值"风格的前期要求基本正好反过来(注意,不包括合成星轨):
两次快门之间最好有几秒的间隔、单次曝光时间尽量短(防止出现运动轨迹),云最好是有明显边缘的那种,
这样后期用"最大值"叠加后才能看出叠加痕迹,达到要求的那种特殊效果
所以,需要根据后期想要什么效果而选择前期的拍摄手法,一套素材则很难完美地兼顾两种效果
当然,要求不高,只是想找个乐子看看效果的话,则不必太在意这两者的前期区别,
比如像LZ这样的,把以前的素材又拿出来学人家换个炒法,也算是一盘菜吧
雪人兄,我的CC为什么没有"文件"-"脚本"->"统计"?
你的CC不是Extended版本,弄个完全版试试吧!暗房那边有
StarTailsVersion:130729
【工具简介】
StarTails现在是Photoshop的一个面板(扩展功能),面向的是摄影爱好者(尤其是风光)或相关的专业人员
它源自于浪漫的StarTails.jsx脚本及强大的灰度蒙版(Luminosity Masks)技术
因此这个工具集成了两大功能:堆栈合成和灰度蒙版
堆栈功能可以:
①叠加合成星轨,包括一些特殊效果,实现各种梦幻星轨
②模拟慢门效果,相当于无损扩展相机的低ISO,一定程度上可代替物理ND滤镜或扩展其减光档数
③通过叠加合成实现无损降噪,有效降低高ISO照片的噪点而不会导致细节损失
蒙版功能可以:
①方便曝光包围和数码包围照片的合成,扩展相机动态范围,一定程度上可代替物理GND滤镜或弥补其缺憾
②可以分别针对图像的亮调/暗调/中间调进行各种精细调整,同时降低后期带来的图像质量损失
跟其他方法或者软件相比,StarTails能大量减少人工操作,优点是方便、快速、准确、灵活、自然
【安装删除】
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安装(绿色安装)
1.将下载的软件包解压
2.将解压出来的整个文件夹(StarTails)放到Photoshop的..PluginsPanels目录下
注意:
a)需要以管理员身份登录Windows,否则可能找不到上述的目录
b)如果你的Plugins下没有Panels目录,可以自己先建立一个
c)执行这一步骤时,Photoshop最好不要在运行状态
3.打开Photoshop,在动作面板的下拉菜单(动作面板的右上角)中选择"载入动作",
打开..Plug-insPanelsStarTailscontentStarTails.assets目录下的"[X].atn"
注意:如果是更新安装,需要将以前安装的[X]动作组先删掉
4.在Photoshop菜单的"窗口"->"扩展功能"中找到"StarTails"并打开,出现带有白字红框的[X]图标后代表安装完成
以上安装步骤只需进行一次,以后每次打开Photoshop就可直接使用这个StarTails面板
如果要卸载,直接删除Panels目录下的StarTails目录即可(可自行决定是否删除[X]动作组)
另外,你可能会想把[X]图标替换成自己的Logo,那就只能自己动手啦!(提示:图标是两个.png格式的文件)
【功能使用】
一.堆栈合成
使用最大值叠加星轨或者平均值实现慢门效果或降噪
1.平均值提供以下各种合成方法:
质量优先:将图层数量自动缩减到合理的数量(2的整次幂)后再合成,合成效果精确,等同于PS自带的堆栈功能
速度优先:速度快,合成效果可能存在误差,但图层越少则误差越小、效果越准确
2.最大值提供以下各种合成方法(以合成星轨举例):
普通效果:直接叠加星轨,没有特效,等同于PS自带的堆栈功能或其他堆栈软件的同样功能
淡入效果:按照星星运动方向逐渐淡入,可以指定星轨首端的不透明度及淡入效果占整个星轨长度的百分比
淡出效果:按照星星运动方向逐渐淡出,可以指定星轨末端的不透明度及淡出效果占整个星轨长度的百分比
淡入淡出效果:中间粗两头细的效果,可以分别指定两端的不透明度和长度百分比,两端的参数可以不一致
注意:
a)用最大值合成时没有最大图层数量的限制,平均值速度优先的图层数上限为100,质量优先上限为1024
b)"2的整次幂"问题:比如64张是2的6次幂,那么65张会被缩减到64张,而63张则缩减到32张(2的5次幂)
二.灰度蒙版(Luminosity Masks)
生成高光、阴影和中间调的Alpha通道,及基于这些通道建立各种蒙版
(注:对于PS初学者,需要先了解选区、Alpha通道、蒙版的用途和用法,及相互的转换关系)
1.建立全部通道
针对当前可视图层,生成一系列的高光、阴影和中间调的Alpha通道(建议在Lab模式下进行此操作)
2.删除全部通道
将生成的所有通道一次性全部删除(比如要重新生成或者要保存图像)
3.建立蒙版
针对当前图层(非背景层)或调整图层(如果已经带有蒙版,请将蒙版先删掉)建立所需的蒙版
注意:必须先"建立全部通道"后才能删除通道或建立蒙版
【声明事项】
首先,StarTails是免费的软件,以前、现在以及将来都是。就像你看天上的星星,只需抬头,不用掏钱
其次,StarTails版权属于XYZ(半岛雪人),不能被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使用和传播意味着你已经充分了解其功能
最后,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Enjoy & SharePlay!
一些常见的问题汇总,请先看看有没有您想问的那个
Q:StarTails和StarTails.jsx有什么区别?
A:StarTails是Photoshop的扩展工具,StarTails.jsx是早期的一个脚本
(后者的脚本在某些情况下会有合成误差,请弃用并使用新的StarTails工具)
Q:使用StarTails工具是否可以取代以前的StarTails.jsx了
A:完全可以,而且效果更好、功能更多
Q:我的Photoshop没有"文件"->"脚本"->"统计"
A:使用的Photoshop不是Extended版本,请安装扩展版,或者用其他软件比如StarTails代替
Q:连拍(为了堆栈模拟慢门)的过程中是否一定要锁定曝光
A:如果连拍的素材不用于延时视频的话,其实可以不用锁定曝光,最好自己实践把握一下
Q:连拍和包围曝光有什么区别啊?
A:连拍然后叠加是为了模拟慢门或者降噪,包围曝光则是为了解决光比,两者并无必然联系
Q:堆栈和灰度蒙版这两种技术手法,能否取代前期的物理滤镜ND和GND?
A:不好说,取决于拍摄现场的情况和个人的要求等。而且它们也不能说是简单的二选一问题
最好自己多实践多考察,可以先尝试堆栈和蒙版技术,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再考虑物理滤镜
Q:我的Photoshop的"扩展功能"是灰的。。。
A:使用的Photoshop可能是精简版,完全版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或者可能是”编辑”->”首选项”->”增效工具”中的”载入扩展面板(X)”没有被勾选
Q:安装完StarTails后,在Photoshop的扩展功能中却找不到
A:请检查:是不是将文件放到了64bit的目录中,打开的却是32bit的Photoshop,或者反过来
Q:使用StarTails建立蒙版时弹出错误:命令"设置"当前不可用
A:请先确认是否已经先建立完通道了(蒙版的生成依赖于通道的事先建立)
Q:使用StarTails建立蒙版时弹出错误:命令"建立"当前不可用
A:可能是当前图层不适合建立蒙版,比如当前只有一个图层
Q:图层、蒙版、通道、选区。。。我快晕了怎么办?
A:这种症状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你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这些功能的用法
Photoshop的帮助文件是不错的教程,或者其他的相关书籍也可以
Q:使用StarTails建立蒙版时弹出错误:"此命令目前不可用"
A:请检查安装的步骤3是否正确进行,如果没有请执行一次
Q:使用StarTails的平均值时,弹出错误说图层太少,但我明明载入了很多图层
A:一开始载入堆栈时不要勾选"载入图层后建立智能对象"
Q:我的CS5安装完StarTails后,面板是空白的。。。
A:CS5对StarTails支持不好,请安装CS6或者以上版本,抱歉
Q:我的CS6安装完StarTails20130822后,堆栈功能是可用的,但是灰度蒙版功能报错
A:是的,灰度蒙版功能只支持Photoshop CC,抱歉
为什么要升级StarTails
起因是朋友们反映用旧版本StarTails建立的通道和用TonyKuyper的方法建立的通道不一致
这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发现Tony在网站上介绍的方法可能存在几个问题:
1.网站上图12中的Darks mask并不是图11中Lights mask的反相
2.用Tony的方法建立出的暗调通道不够"暗"
3.用Tony的方法生成的中间调存在一点"误差"
问题1的验证很简单:将网站上的Lights mask反相后(在灰度模式下)你会发现得到的并不是Darksmask
网站上的Darks mask更像是Lights mask的反相再经过一次自交叉后得到的,即比单纯的反相要"暗"
如果真是这样(反相后经过一次自交叉),那就是Tony忘写了一个步骤,相应的问题2则可以忽略
(如果是这样,其实跟原来版本的StarTails的问题一样,暗调比"实际"要"暗" )
如果不是这样,那只能说Tony上错图了,而问题2和问题3则是存在的
我没购买Tony的Action,因此不知道用他的Action是否会真的得到他网站上的那些暗调
或者说,不知道他卖的Action是否是用他在网上说的方法做出来的
再说"暗调不够暗"和"中间调误差"的问题
我建立了一个黑白渐变填充图层,0-255线性变化(16bit下,误差非常小)
对这个图层,用Tony的方法,在RGB和Lab下分别生成所有的通道,
另外用同样的方法,格外生成了亮调6/暗调6(比Tony的ultra更亮/暗)
我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结果放到一起对比,制作出一张对比图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关注如下的几个方面(如果不相信眼睛或显示器,可以用差值、色调分离等方法验证):
1.RGB下,亮调1其实就是原始的黑白图像,而Lab下则不是(是图像的明度通道)
2.RGB的亮调1和暗调1,肉眼就可以看得出来,它俩并不是反相的关系
而在Lab下,亮调1和暗调1正好相反(是反相的关系)
3.RGB的暗调5相对于亮调5而言,白色区域太多(即不够暗),选取的黑色区域有点广
而Lab下的暗调5跟亮调5正好相反(并不是反相的关系),白色区域一样多
4.RGB的中间调1,左右明显不平衡,用这个作为蒙版选择出的中间调,偏向于亮部
而Lab下的中间调1则比较平衡,完美的中间调
从总体上看,Lab的亮调没有RGB亮,暗调比RGB暗,中间调比RGB平衡(从蒙版的角度来说)
看起来,在Lab下建立全部通道是"准确"的,因为建立通道的来源是Lab的明度通道
(说起准确,旧版的StarTails其实更"准确"些 )
然而问题是,这个"准确"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或者说建立那么准确的通道有其必要的意义吗?
我不知道答案,只有实际的体会:
我需要一个非常暗的暗调,可用来防止死黑,就像用非常亮的亮调来防止死白
我需要一个平衡的中间调,调整中间调时不偏向图像的白场,也不偏向黑场
因此,StarTails升级了,增加了第6个影调,并建议在Lab下建立全部通道
那么一定有人要问,到底该在RGB下用还是Lab下用?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需要一个"完美"的中间调,那么就在Lab下用,否则没什么必要
StarTails130729变化点(相对于130716版本):
界面更紧凑,一眼可以看到全部功能
堆栈合成中删除了"大头针"效果(不用这个工具也很容易实现)
灰度蒙版中建立通道的方法改变(变得更"准确"),并建议在Lab模式下进行通道的建立
亮调、暗调、中间调各增加了一个通道(主要是针对暗调,原来的暗调级数不够)
删除了手动建立蒙版的提示(原来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说明:原文转载自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