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辩证思维的特点,就是当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戴上一副三维眼镜,立体的看待事物,我们的思维一定要顾及到事物的阴阳两面。当我们看到事物显露出来的一面时,还要想到隐藏在其背后的另一面。这样,才能使思维有所牵制,防止走极端,违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当我们身陷绝境的时候,我们会想到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冲破黑暗,曙光就会来临;当我们顺风顺水的时候,要预见到前面还会有暗礁,还会有险滩。不能忘乎所以,盲目乐观。这样,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坎坷,走得更顺畅、更平坦。
在老子《道德经》中,人人知晓的一句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就是对这一辩证思维方式的最精辟概括。后人有“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个典故,则是对这一辩证思维方式更具体的补充。
让我们以塞翁失马的福祸为例,将辩证思维方式再进行一下展开:
战国时期有一位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忽然有一匹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塞翁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了的马不仅自己回家了,还带回来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还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一百一十五、“塞翁失马”的启示 公司法一百一十五条](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33230t01f161fceab30999e3.jpg)
果然不出塞翁所料。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看到带回来的那匹马彪悍神骏,嘶鸣嘹亮,是匹好马,就每天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过度,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
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塞翁说:“没什么,腿虽摔断了,却保住了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在这里,我们生动的看到了辩证思维所体现的祸与福的一体两面性。
福与祸,在意义上相反,但又相互依存。没有祸,就显示不出福;同样,没有福,也就不知道什么叫祸。但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看似福,处理不好就变成了祸,看似祸,用好了智慧就能变成福。好的事情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同样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福与祸是一对阴阳矛盾体。这样的矛盾体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好与坏,进与退,成与败等等。懂得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人生的大彻大悟,就会获得智慧的人生。因为人生总是充满崎岖坎坷,高低起落,有浮有沉。人不能总走背点,同样也不能总春风得意。有大起在先,必有大落尾随其后;而大落之后必预示着将再次的大起。
只有大彻大悟之后,面对人生的大起大伏,才能应对自如,沉着冷静。
懂得了这一点,当面对人生辉煌,面对鲜花、掌声、荣誉的时候,就会时刻想到辉煌的另一面,时刻保持警觉,不会得意忘形,丧失自我。这样,就可以使你避免陷入人生危机中不可自拔。
懂得了这一点,就会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泰然处之,镇定自若,超然面对。永远保持内心的宁静。
懂得了这一点,你的内心才会无比宽广,能容得下大海,容得下山川,容得下整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