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译文】 空寂的山里,听得到松子落地的声音;幽居的友人,应该还未入睡吧。

【出典】 韦应物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注:

1、《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2、注释:

邱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属:正值,适逢,恰好。

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邱员外。



3、译文1: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译文2:

正值此清凉的深秋之夜,我对你的思念之情徒然而生,而且愈来愈重。为排遣这浓厚的思绪,我一边散步,一边咏诵着你我之间的互相唱和的诗篇。我可以想像出,在那空寂的深山里,四周一片宁静,只听到松子簌簌的落地声。在如此美好的夜色中,你这幽居山林的隐士是不会轻易放过欣赏自然美景的机会,而早早入睡的。

译文3:

深秋之夜思念你,天凉漫步吟诗篇。空山松子悄然落,隐士一定没入眠。



4、韦应物,公元737一约789唐朝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充唐玄宗宫庭“三卫郎”.后读书中进士。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任比部员外郎,后相继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其诗多写田风物,效法陶渊明;又受王维影响,语言简淡。部份诗篇同情人民疾苦,涉及政事。有《韦苏州集》。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5、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近在咫尺。



6、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很喜欢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一个秋月夜,诗人想着远在山中修行的友人。幽深宁静的场景,两颗相惺相惜的心灵。而那思念的松子划破流动的空气,裂帛一声自空而落,寂静中犹如惊雷。思绪在这无言浩茫的夜,幽远悠长。

在喧嚣的尘世里,有这样一块净土,可以让灵魂自由的呼吸,让疲惫的身躯得以舒缓。思落原野,惊飞翩翩孤鸿。掠过澄澈的碧空,留下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意境。于是,“空山松子落”苍茫的想象里,不仅仅是源自远方的友人才有的幽思。更多的时候,像镜子一样观照着一颗静默的心灵。

人的思想每时每刻都在波动着。昨天认为是尘埃落定的,在今天或者将来,因缘际会,还是会回来搅动思绪的翻滚。一些认为是定论的,或者是标准的东西,还要在反复里发生变化,让平衡在一刻里失去。

新的平衡在失衡的状态下,挣扎、摆动、调整,归于另一个状态。这个状态,于眼下来说就是新的接受。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接受这个词,如同一界两面。一面是平静,一面是无奈。无论怎样的过程,结果总会如期而至,现实就是赤裸裸的展现,披了衣服的只是华丽的表象。

人生,到底是失衡的状态要多一些,所以要不断的调整。人,也是在这样的动静相互交替的转换里,渐渐的由浮躁变为淡然。对外界的要求逐渐的减少,对自身的审视逐渐的增多。幻想的力透生命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思想的泡沫破灭之后,留下来的体会也不过是区区的一二味而已。半路自投死路的,只是触到了痛的内核,并没有勇气穿越过去。因此并见得比好好活到白发苍然的人更能领悟生命的真谛。

生命到底是什么?是固体的常态还是液体的流动。生命降生的一刻在时间的长河里激起一朵小小的浪花,然后,淹没在一浪又一浪的汹涌中。活着,又是为了什么。时光留不住匆匆的脚步,恋情留不住如初的温度,人与人之间说不尽的纷争。人活着,是苦的源头还是幸的过程。

有没有一种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人心么,人心不是。日月星辰么,日月星辰不是。文字么,文字也不是。永恒是长久的存在么。永恒不是。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是永恒的话,那么,就是那些刹那发生在时间里的真实吧。当我写下这些字时,这些字,就是这一刻的永恒。将来的一天,这些思想不存在了,新的文字产生了,那么,新的永恒和旧的永恒隔着时间遥遥相望着,仍然是时间里的永恒。

谁都不愿意以弱者的面貌示人。所以,这个世界多的是虚弱的强者。尘世的风雪太多,多的不分季节。世界却很强大,强大的听不见阳光下的哭泣。内心的脆弱也只有在夜黑的无人处探头探脑的窥探和嘲笑,哭泣和宣泄。黑夜里的眼泪,松子一样自枝头跌落,痛快的令人心痛。

眼泪只是苦涩的吗?眼泪,只能写着失意、伤心、苦闷、痛楚和无望……?眼泪,更多的是,如这垂落的松子一样的思绪,不能言说。

思绪里还有些,捉不住的影像,化不成这颗晶莹的泪珠。这些在心里氤氲升腾,辗转徘徊的影子,透过密匝的叶尖,点点滴滴的闪现,生和灭都那么的无由,却时时静止了时光。

这些松子没有在空茫的山里落下,仍然挂在了树梢――是这刻光阴里无法诠释清楚的,或许是下一刻里的熟落。

那么,就把这些看做是人生的希望吧。悬于蓝天黑土之上,于轮回流转中,对峙着匆匆而过的时光。



7、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 山水也传波千年之後无数的知音。)

僻静无人的山中,只是间歇地听到松果的落地声……,这是何等幽静, 是个好禅境。宁静而清幽的场景丶激起故人思怀; 幽人同趣, 一定也寻个雅境, 在静静地欣赏吧。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秋夜寄丘员外》。“丘员外”指作者的朋友丘丹,曾任仓部员外郎的官职,这首诗就是寄给他的。韦诗人想象友人丘丹临平山中学道修炼 ( “幽人”- 远离红尘的隐者)。

丘丹收到韦应物的这首诗后,写了一首和诗:“露滴梧叶鸣,秋风桂花发。中有学仙侣,吹箫弄秋月”。露珠滴在梧桐叶上,桂花随风飘香,一起学仙的道友,在月光下轻轻地吹着箫。

丘丹的这首和诗是回答韦应物的,美好的秋夜当然他也没有入睡,然而不是在聆听松子落地,而是在听梧叶鸣,和享桂花香。散步咏凉天, 一方”空”里怀情; 吹箫弄秋月, 另方秋月学"仙",同样展现了隐居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超越时空的诗衬托相近品味友情的审美和人生追求,诗歌赠答传递静与美的感受; 山水也传波千年之後无数的知音。

值此隳落世道, 空山仙侣拍荡千年情, 岂不美哉;

沧海笑, 涛涛两岸潮, ……



8、风习习,一叶知秋。秋天在不经意间已悄然漫过树梢向我们走来。

一提到秋,便使人感觉出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一腔忧郁伤感的情怀。的确,沙沙飘零的落叶,空旷的高天,薄薄的凉意。特别是秋天的夜晚,凄切的寒蝉不时的哀鸣,幽幽的清辉如奶油般的轻轻弥漫过眼前,洒满一身的凉薄气息,仰望浩渺的夜空,且任清风静静的拂面,涤荡心灵,摇人心笙,那柔柔的月光拨在心弦,牵引着一些莫名的情愫还夹杂着一丝淡淡的惆怅,激起心中的涟漪,不安地在心湖波荡:怀君属秋夜,信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9、夜与晨曦之间,你总是梭巡于这段时光隧道,守望着你窗外的树和园中的草叶,你不忍遗弃于梦的边缘。或者也有一二只不眠的禽鸟,惊飞于高高的寒枝,如果这是秋日,想必也会“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的!人毋须苦于悟禅参佛,能把一颗洗涤过的心,置于这般透明清澈的时光里,我想那即是净土一方,而不是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更非刘阮上天台了。泥巷之中也有大智的人,东篱之下一样见得着悠悠的南山。只看你的心境能否容纳得下这宇宙!这人间!不过景美溪的水仍然流向汪洋,不留涓滴在沟壑之中,昼夜不息的正是逝者如斯!这自然间所有样相,无不是人的一面可鉴的妆镜,也是我们摹临的一本万古不废的碑帖。

趁着你还未入梦,夜色与晨曦还遥遥衔接的时分,你和那山冈醒着来听我的夜话,亦如我听那弦音般的溪水,蜿蜒而过彼此的枕畔,那是自然为夜话铺叠的背景音乐,而话语依稀是写在水上,写在云上,那样的节奏和色调!



10、其实秋天时段略带伤感的荏苒,不经意地就偷走了每个人的思绪,看看那南飞的候鸟和那红透了的落叶,就算走在甜爱路上,甜蜜中却也能感受到丝丝伤别的气息。应韦物曾云:“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即使只是见过一面,在秋天的发酵下,也多多少少有些恍恍惚惚的痴迷,只要当初的一面是那么的美好。



11、友谊,真应该是纯净的,就像我眼前的菊,洁白无暇,纤尘不染,才能美丽芬芳,日久不衰。

想起很多年前,我在大山深处,生活了许多年。一天,我和友人,坐在半山腰上,看着月出东山,山脚下万家灯火闪烁,听着松涛,沐浴着山风,倾心长谈,是何等的快慰。现在还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她,是否还记得这样一首诗呢。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2、“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即我写的文字,自有会心人理解领悟,感同身受。可能是我的同窗,也可能是远方不曾相识的你,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情感是通行世界的语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其二,王维有首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其描绘的清幽意境,和“空山松子落”一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设想一下这个场景:在万籁俱寂,人迹罕至的空山里,那些无人赏识的松子成熟后就从树上跌落,有的坠落在青草里,有的跌落在岩石上,还有的可能掉落在涧溪中。不是掉落一颗,而是一颗颗如流星雨般掉落。而掉落之处就决定了各自难测的命运。青草之上,全身而退。岩石之上,粉身碎骨。涧溪之中,随波逐浪。这是多么一场豪奢而无可奈何的坠落啊!

我们这些独一无二的松子,命中注定都要离开树体,坠落是我们无法挽回的宿命。也许,我们的幸运在于我们没有坠落在空无一人的深山,自生自灭,湮没无闻。可就算我们坠落在人声鼎沸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又能如何呢?

初中毕业一晃二十七年了。2013年的同学聚会,见到了一些二十七年未曾谋面的同学。还有,一些二十七年未曾谋面的同学,依然未曾相见。而我们却还在同一座城市生活工作,多么不可思议,而又习以为常。谁又曾真正关心关爱过谁呢?当我们面临生活重大抉择时候,又有哪些同学陪伴身边?又可以对谁一诉衷肠?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松子,看似坚硬外壳包裹着的一颗脆弱的灵魂。其实,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也许相互依偎时会投射出温暖和光亮。其实,无须讶异和欢喜。更多时候,我们需要拆下自己的肋骨,做成火把,照亮自己踽踽独行的孤寂之路。

值得庆幸的是,同学少年多不贱,且欣各自有平生。我们这些独一无二的松子,大都找到了各自庸常的位置。尽管随波逐流是常态,但谁又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呢?

还是这样吧,今日听君歌一曲 ,但凭杯酒长精神。



13、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林清玄)



14、我感觉怀抱着怀念生活的人,有时候像白马走入了芦花的林子,是白茫茫的一片;有时候又像银碗里盛着新落的雪片,里外都晶莹剔透。

在想起往事的时候,我常惭愧于做不到佛家的境界,能对境而心不起,我时常有的是对于逝去的时空有一些残存的爱与留恋,那种心情是很难言说的,就好像我会珍惜不小心碰破口的茶杯,或者留下那些笔尖磨平的钢笔;明知道茶杯与钢笔都已经不能用了,也无法追回它们如新的样子。但因为这只茶杯曾在无数的冬夜里带来了清香和温暖,而那支钢笔则陪伴我度过许多思想的险峰,记录了许多过往的历史,我不舍得丢弃它们。

人也是一样的,对那些曾经有恩于我的人,那些曾经爱过我的朋友,或者那些曾经在一次偶然的会面启发过我的人,甚至那些曾践踏我的情感,背弃我的友谊的人,我都有一种不忘的本能。有时不免会痛苦地想,把这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吧!让我每天都有全新的自己!可是又觉得人生的一切如果都被我们忘却,包括一切的忧欢,那么生活里还有什么情趣呢?

我就不断地在这种自省之中,超越出来,又沦陷进云,好像在野地无人的草原放着风筝,风筝以竹骨隔成两半,一半写着生命的喜乐,一半写着生活的忧恼,手里拉市面上丝线,飞高则一起飞高,飘落就同时飘落,拉着线的手时松时紧,虽然渐去渐远,牵挂还是在手里。

但,在深处里的疼痛,还不是那些生命中一站一站的欢喜或悲愁,而是感觉在举世滔滔中,真正懂得情感,知道无私付出的人,是愈来愈少见了。我走在竹林里听见飒飒的风声,心里却浮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的句子正是这样的心情。

韦应物寄给朋友的这首诗,我感受最深的是"怀君"与"幽人"两词,怀君不只是思念,而有一种置之怀袖的情致,是温暖、明朗、平静的,当我们想起一位朋友,能感到有如怀袖般贴心,这才是"怀君"!而幽人呢?是清雅、温和、细腻的人,这样的朋友一生里遇不到几个,所以特别能令人在秋夜里动容。

朋友的情义是难以表明的,它在某些质地上比男女的爱情还要细致,若说爱情是彩陶,朋友则是白瓷,在黑暗中,白瓷能现出它那晶明的颜色,而在有光的时候,白瓷则有玉的温润,还有水晶的光泽。君不见在古董市场里,那些没有瑕疵的白瓷,是多么的名贵呀!

当然,朋友总有人的缺点,我的哲学是,如果要交这个朋友,就要包容一切的缺点,这样,才不会互相折磨、相互受伤。

包容朋友就有如贝壳包容珍珠一样,珍珠虽然宝贵而明亮,但它是有可能使贝舌受伤的,贝壳要不受伤只有两个法子,一是把珍珠磨圆,呈现出其最温润光芒的一面;一面是使自己的血肉更柔软,才能包容那怀里外来的珍珠。前者是帮助朋友,使他成为"幽人",后者是打开心胸,使自己常能"怀君"。

我们在混乱的世界希望能活得有味,并不在于能断除一切或善或恶的因缘,而要学习怀珠的贝壳,要有足够广大的胸怀来包容,还要有足够柔软的风格来承受!

但愿我们的父母、夫妻、儿女、伴侣、朋友都成为我们怀中的明珠,甚至那些曾经见过一面的、偶尔擦身而过的、有缘无缘的人都成为我怀中的明珠,在白日、在黑夜都能散放互相映照的光芒。



15、在清泠的秋天夜里,我穿过山中的麻竹林,偶尔抬头看见了金黄色的星星,一首韦应物的短诗从我的心头流过 :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我很为这瞬间浮起的诗句而感到一丝震动,因为我到竹林并不是为了散步,而是到一间寺院的后山玩,不觉间天色就晚了(秋天的夜有时来得出奇的早),我就赶着回家的路,步履是有点匆忙的。并且,四周也没有幽静到能听见松子的落声,根本是没有一株松树的耳朵里所听见的是秋风飒竹叶(夜里有风的竹林还不断发出伊伊歪歪的声音),为什么这一首诗会这样自然地从心田里开了出来?

也许是我走得太急切了,心境突然陷于空茫,少年时期特别钟爱的诗就映出来了。

我想起了上一次这首诗流出心田的时空,那是前年秋天我到金门去,夜里住在招待所里,庭院外种了许多松树,金门的松树到秋冬之际会结出许多硕大的松子。那一天,我洗了热呼呼的澡,正坐在窗前擦拭湿了的发,忽然听见院子里传来哔哔剥剥的声音,我披衣走到庭中,发现原来是松子落地的声音,"呀!原来松子落下的声音是如此的巨大!"我心里轻轻地惊叹着。

捡起了松子捧在手上,韦应物的诗就跑出来了。

于是,我真的在院子里独自地散步,虽然不在空山,却想起了从前的、远方的朋友,那些朋友有许多已经多年不见了,有一些也失去了消息,可是在那一刻仿佛全在时光里会聚。一张张脸孔,清晰而明亮。我的少年时代是极平凡的,几乎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事迹,但是在静夜里想到曾经一起成长的朋友,却觉得生活是可歌可泣的。

我们在人生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其实是一种老去),会发现每一个阶段都拥有了不同的朋友,友谊虽不至于散失,聚散却随因缘流转,常常转到我们一回首感到惊心的地步。比较可悲的是,那些特别相知的朋友往往远在天际,泛泛之交却在眼前,因此,生活里经常令我们陷入一种人生寂寥的境地。"会者必离","当门相送",真能令人感受到朋友的可贵,朋友不在身边的时候,感觉到能相与共话的,只有手里的松子,或者只有林中正在落下的松子!

在金门散步的秋夜,我还想到《菜根谭》里的几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朋友的相聚,情侣的和合,有时心境正是台此,好像风吹过了竹林,互相有了声音的震颤,又仿佛雁子飞过静止的潭面,互相有了影子的照映,但是当风吹过,雁子飞离,声音与影子并不会留下来。可惜我们做不到那么清明一如君子,可以"事来恧主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却留下了满怀的惆怅、思念,与惘然。

平凡人总有平凡人的悲哀,这种悲哀乃是寸缕缠绵,在撕裂的地方、分离的处所,留下了丝丝的穗子。不过,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欢喜,这种能感受到风的声音与雁的影子,在吹过之后,还能记住一些椎心的怀念与无声的誓言。悲哀如橄榄,甘甜后总有涩味;欢喜则如梅子,酸甜里总有回味。

那远去的记忆是自己,现在面对的还是自己,将来不得不生活的也是自己,为什么在自己里还有另一个自己呢?站在时空之流的我,是白马还是芦花?是银碗或者是雪呢?



16、秋天不是雨季 ,可今夜却落着雨,而且秋雨连绵!

眼前的那片山峦被雨打的湿湿漉漉。“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我是在秋夜的寒窗前看那被遗弃的落叶。一只不眠的禽鸟,惊飞于高高的寒枝,打破了我呓念的残梦。我依稀回到了绿的边缘--那苍郁的松山下是那初夏的绿色,那风中的琴韵拍醒了每一片叶子,来展示生命的成长。 我喜欢落雨的日子,雨滴落向屋檐和碧绿的草叶上,我就会听见哪种别样的韵致。我仿佛是在竹楼上听雨,又仿佛是在陋室中弹琴。琴声在这韵律的时空中流荡,这音声响遍松林山冈,依向我心灵的山脚。这不正是我心中净土,不正是山野的幽境吗!

那漫天飘飞的雨花,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远远近近的晶莹,就是这远远近近的晶莹编织了我美丽的灵魂。于是,我享受那雨花带给我的宁静。

黑夜如海,我如海中漂浮的一叶小舟,航于如梦如醒的玄思里。 我喜欢这秋色,那片片落叶是摇着多彩的世界向我走来,它使我清明,使我豁达。这秋天的每一个景致,无不是一面可鉴的妆镜。可以使我摹临一本本亘古不废的碑帖。 我忽想到东篱之下不也可悠见南山吗!

秋叶,你是否还未入梦,在这夜色如美的时分,让你和那雨滴,听我夜话。亦如我听那弦音般的雨声,这弦音蜿蜒而过彼此的枕畔。这是大自然为夜话谱就的乐曲,仿佛是写在纸上,写在秋夜里。 南宋蒋捷的听雨词,很能把世事维艰的变幻写出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多么惘然、落寞都在点滴声中,滴滴溅出情天幻海,转眼即非,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

今夜是否寒凉?红楼相望冷,珠箔灯飘独自归。好一个凄凄雨梦。 我如雨的人生,就像这秋夜里的雨,忽而滂滂沱沱,忽而洒洒飘飘,忽而轻轻重重。我不知道这样的节奏,能不能跟上季节的节拍。 面对那一帘的雨,我猛然想到高山流水的曲调,可谁又知晓那曲中高山的颤抖,流水的失意呢!一绿一黄,一喜一悲,一得一失,总是亘古相循。

凌厉的风雨,伴着秋天的寒意在我周围呐喊徘徊。深秋时节,雨中的山色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原始,在不放纵的时候,却也有“大江东去”的凄怆情韵,美的多么苍凉,苍凉的多么丰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4564.html

更多阅读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秋夜寄二十二员外阅读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很喜欢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一个秋月夜,诗人想着远在山中修行的友人。幽深宁静的场景,两颗相惺相惜的心灵。而那思念的松子划破

声明:《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为网友一城柳絮吹成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