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佳主演的电影《萧红》,她演得很投入。但是少了点什么。
电影的内容应该叫《恋爱中的萧红》。
四段感情,四段恋爱。
她一直都是那么绝望,离家出走,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山穷水尽之时一个不负责的汪恩甲出现了。她涉世未深,和汪同居。
怀孕时汪把她抛弃了。遇到同情她的萧军。和萧军恋爱。孩子生下来就送了人。和萧军同居期间,萧军两次出轨。
怀着萧军的孩子和萧军分手,跟端木蕻良在一起。并结婚。
两次怀着上一个男人的孩子跟下一个男人在一起。
这是何等悲惨的人生。
这份悲惨,难堪,在那个时代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才能做到。
或许,萧红并没有那么大的勇气,而是害怕孤独,害怕被抛弃,害怕没有爱。萧军有暴力倾向,不必隐瞒。最难堪的事都拍了,何必隐瞒萧军对萧红的家庭暴力呢。真实自有千钧之力。
萧红像大观园里的谁?
萧红自己说:我像那个傻大姐。
人家对她好一点点,她就全身心地付出。
她的爱情很卑微,她的感情很不独立。如果说跟萧军在一起是绝望交织着文学知己的惊喜,那么可以理解。可是在她成为女作家之后,在遭遇萧军背叛后为何还要怀萧军的孩子?和萧军的感情画个句号吧,为何不能独立抚养孩子?为何不能得等这份感情冷却下来再接受端木?如此混乱的感情关系跟童年缺少爱有关,但是分别时跟萧军吻别,人却在端木身边委实伤害了萧红的形象。
无论是三四十年代还是现在,女性的成长都是不朽的话题。
因为没钱就跟一个有钱的男人在一起了。因为没有父爱和母爱就从男人身上寻找。
这是所有女性的悲剧。超越时代。永不过时。
如果能把文学女性的软弱,知识女性的优秀和愚昧都拍出来,电影会更出色。
但是导演显然没有这样的 功力。
为什么王佳芝那么让人心疼心痛?因为那里有李安对王佳芝的心疼和心痛,有对张爱玲的敬意和忧伤。
毫无疑问,能把女性的心理把握得准确又细微的导演不是很多,李安,王家卫,许鞍华,我认为是最卓越的。
无论如何,都感谢霍建起能拍这样一部电影。
电影的宣传语是:她身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
这简直是对萧红的误解。
事实是,她总是轻易地就爱上,并付出。
如果没有那份文学天才,是否还能值得那些男人来爱?
本片对文学的探讨会令喜爱萧红的观众不满。难道不是为了这样一部分人拍的电影吗?在冷清的电影院里,能掏钱买票的都是有点文学常识文学修养的人哪。可是萧红写的优美的语言只让骆宾基念了几句。如蜻蜓点水。
鲁迅对萧红的评价出现了。
鲁迅还对萧红的感情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不如探讨文学问题更有分量。
鲁迅的形象缺乏气场。
小宋佳说,每个女人心里都有一个萧红。有道理,都想像萧红那样勇敢地一次又一次投入恋爱。不计成本,不计后果。
萧红选择男人的眼光越来越好了,萧军比汪好,端木比萧军好,骆宾基也不错。
后面两个,任何一个都值得她托付一生。
据说萧军,端木,骆宾基家里都挂着萧红的照片。他们三个都无限地缅怀她。这是因为他们后来的女人再也没有那样的才气和名气,还有谁也不能像萧红那样永远停留在31岁。
小说《麦场》被作家聂绀弩改成《生死场》,这一改,惊天动地。这个细节比情爱戏更有力量。
小说《呼兰河传》被称为“孤篇盖关东”,这样的评价至今难有人超越。
请不要以为观众不懂文学的深刻,王家卫钻研了那么深的武术,《一代宗师》有那么多武术的精髓,观众只有赞叹,充满敬意,不会大说看不懂。
所以,电影对文学的展示是比较浅的,对爱情的展示是有点多,有点乱的。
萧军为何一次一次地出轨,缺乏有力的交代。
为何在怀着萧军孩子的时候不是安心保胎而是爱上了端木,也缺乏令人信服的交代。
小宋佳说,能为萧红拍电影是好事,而且能先后拍两次更是好事。同意。她希望能和汤唯交流对萧红的体会。
许鞍华在用汤唯拍萧红的故事,叫《黄金时代》。
我认为汤唯的文学气质在小宋佳之上,因为汤唯从小是学画画的,相貌上属于比较耐看的类型。更具备民国女性的那种恬静内敛的气质。
暗暗赞叹许鞍华的眼光。
除了汤唯,似乎也只有小宋佳能演女作家。除了工作她就在家看影碟,宅着,日子过得简单,所以气质也干净。
因为我们很难找到三十岁左右的女演员能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文学气息。甚至舍汤唯再无第二人。
蒋雯丽宋丹丹的文笔好,那是四十岁演员的修养。
周冬雨文化课只考200分,一说为180分,就能上北电。
这是一个速成的时代。慢慢熬一部经典,只有大师和戏骨才能做到。
如果票房好,希望能出现电影《张爱玲》,《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