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註】知識就是力量,而知識,除了靠學校正規教育給予之外,有很大一部份需靠自己從生活周遭汲取;閱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來源管道。聯合新聞網校園博覽會推出「青少年書選」,邀請各領域專長的名人、專家、偶像來談談他們的閱讀經驗,讓大家看看專業的養成究竟從何而來。名人推薦系列近日陸續刊出,希望透過他們的分享,對於青少年在閱讀方面有所影響及啟發。
推薦人:寶瓶文化主編張純玲
寶瓶文化主編張純玲,因為愛文字,所以很喜歡出版這份工作,接觸出版大約十幾年。
青少年時期的我讀哪些書?
青春期時因為困惑生命的意義,所以極度沈迷在赫曼赫塞的許多作品,如《成長的苦澀》、《生命之歌》、《荒野之狼》及《徬徨少年時》等,驚訝的是,有了赫曼赫塞,青春狂飆期竟不再覺得孤單。
龍應台的《野火集》則讓我震撼不已,另外《千江有水千江月》、《海水正藍》也陪伴我走過青澀時光。
對我影響最深的書
龍應台的《野火集》點燃起青春期的滿腔熱血,那是我對人生追求公平與正義的最初的啟蒙。
OttoFriedrich的《顧爾德的生活變奏一、二》,因為太愛顧爾德這位鋼琴怪傑,一邊勒緊褲袋,搜羅不斐的演奏CD,尤其是不朽的〈郭德堡變奏曲〉幾乎是每夜的安眠曲,一邊瘋狂啃他的傳記。
童妮‧摩里森的《寵兒》,以鬼魂講述種族迫害,無論形式與內容,在當時都令人驚豔。
我最愛的書
伊莎貝拉‧阿言德的《伊娃露拉的故事》,帶點女性主義,帶點魔幻寫實,對於總想著要獨立自主的女性而言,十分誘人。
王安憶的《長恨歌》,精準的、像手術刀般,卻又極其柔軟的切中人物的心理狀態,不得不說,王安憶實在太擅於補捉人性。
莫言的《檀香荊》,一向是公認的極為厲害的說故事高手,他將一件殘酷的刑法說得極為好看,但我們在覺得好看之餘,又覺得自己竟像是刑法的共謀之一,這是莫言無人可敵的地方。
桑多‧馬芮的《餘燼》,像是慢火熬煮,結局只在最後一刻透露。作者的精心鋪陳,但卻不令讀者厭煩,令人印象深刻。
我最愛的作家
1.伊莎貝拉‧阿言德
2.王安憶
3.童妮‧摩里森:身為非裔女性作家,同時是199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持續以文學為自己的族群發聲,又殘酷又熾熱。
4.安‧泰勒:再沒看過比安‧泰勒更會書寫日常生活的作家了,難的是,她寫的日常生活,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狀態,每次讀完,都心裡一驚
我推薦給青少年的書
赫曼赫塞的諸多作品已是經典,當然推薦給現在的青少年。
童妮‧摩里森的《寵兒》無論在寫法或內容上都非常值得一讀。
安‧泰勒善於在尋常的生活中寫出真實的生命,所以《補綴的星球》、《昨日當我們盛年》值得推薦。
近期則是羅伊德‧瓊斯的《在荒島上遇見狄更斯》,將閱讀、書寫與生命做了最驚心又溫馨的融合;以及《守護4141個心跳》,即使只剩右手右腳,徐超斌醫師依然為需要他的病人開車行醫奔走。
Retrieved from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6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