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万物回春,百翠皆绿。古人说,清明“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所以叫做“清明”。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生命不息--老房子废墟上的一棵油菜花
记得小时候,每到清明节当天,全家就会起个大早(空朝头),母亲总是忙着做只有清明节当天才做的“模丝(音)糕”,用糯米做的类似于年糕一样的饼状物,放在菜籽油里再加黄糖,煎炸成金黄色。吃完早饭,一般天还是黑的,父亲带着我们兄弟几个带着模丝糕、团子和纸元宝等祭品,还有铁铲和稻草等去拜祭祖先的坟。
到了坟地,一般父亲会用铁铲选一块相对比较平整,且青草均匀的地面,重新在地上挖一个圆锥型的坟帽——去年的坟帽经过一年的风雨吹打一般都已经风化侵蚀——重新按在坟顶上,然后对坟堆本身侵蚀的地方造培土填补好。这些事情结束后,就是准备祭品了,用三根竹签一头各插上模丝糕,一头插在坟前的地上,然后把纸元宝化在坟前,每人向坟墓磕三个头。
从上了高中开始,因为一直在外地上学和工作,几乎没有在清明当天去墓地缅怀过先人。今年因为自己有了汽车,生活和工作也逐渐开始稳定,所以趁清明假期回家了一趟。通过查百度地图,把从苏州南站到家的路线记录好后,第二天一路上就出发了。苏虞张公路两旁是鲜花烂漫,海棠、桃花、油菜花等竞相开放,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开过实足两个小时后就到了“新家”——老房子在今年元旦就拆除了,所有的人家都搬到了集中的小区里。小区的设计和环境都不错,新家也布置得很舒适,我自己都很满意。
下午就去了公公(爷爷)亲娘(奶奶)所在的公墓——位于定山东麓的一块位置和环境不错的地方。新的公墓已经完全与老的坟墓不同了,这些都改变着大家沿袭几千年的祭扫习惯。回来后又去看了一趟老房子,站在残垣断壁前,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历史的车轮的前进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总是在改变中获得一些东西的同时也永远失去了珍贵的部分。
以下照片均为手机拍摄,有些效果都不大好。
村里最老的房子--父亲说有100多年了,房子的前后留下了几代人的足迹
车子停在自家老房子废墟前
定山东麓公墓里盛开的梨花
“蚕豆花开黑良心”——明年这个时候估计这里已经是一片水泥地的厂房
现在墓地格局
清 明 诗 句 名 篇
《途 中 寒 食》(唐)宋 之 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 门 即 事》(唐)张 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 明》(宋)王 禹 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 惟 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 食 上 冢》(宋)杨 万 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 行 即 事》(宋)程 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 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 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
【宋】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北宋】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寒食
【唐】韩愈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