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关于《鸡肋编》提要(附:摩尼教)
北宋著名杂家庄季裕,福建泉州人(非山西太原人)
《鸡肋编》三卷,宋庄季裕撰。季裕名绰,以字行,清源人。其始末未详,惟吕居仁《轩渠录》记其状貎清癯,人目为细腰宫院子。又薛季宣《浪语集》有季裕《筮法新仪》序,亦皆不著其生平。据书中年月,始于绍圣,终于绍兴,盖在南北宋之间。又“尹孝子”一条,自称尝摄襄阳尉;又“原州棠树”一条,称作倅临泾;“李倢食糟蟹”一条,称官于顺昌;“瑞香亭”一条,称官于澧州。其为何官,则莫可考矣。此书前有自序,题绍兴三年二月五日,而所记有绍兴九年事,疑书成之后,又续有所增。世无刊本。陶宗仪《说郛》仅录其二三十条,此本较《说郛》所载约多五倍。后有至元乙卯仲春月观陈孝臣先跋曰,此书庄绰季裕手集也。绰博物洽闻,有《杜集援证》、《炙膏肓法》、《筮法新仪》行于世。闻其他著述尚多,惜未之见。此书经秋壑点定,取以为悦生随抄,而误谬最多,因为是正如右,然扫之如尘,尚多有疑误云云。盖犹季裕之完本也。季裕之父,在元祐中与黄庭坚、苏轼、米芾诸人游,季裕犹及识芾及晁补之,故学问颇有渊源,亦多识轶闻旧事。书中如不知《龙城录》为同时王铚所作,反据以驳《金华图经》之类,间失考证,然可取者多。其记辽宋誓书一条,大旨以和议为主,亦各抒所见。季裕方浮沉郡县,与当时朝士附合秦桧者,固自有殊。统观其书,可与后来周密《齐东野语》相埒,非《辍耕录》诸书所及也。
摩尼教
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武宗灭佛,祸及摩尼教。据《闽书·方域志》云,“有呼禄法师(摩尼教对僧侣称呼)者,来入福唐,授侣三山,游方泉郡,卒葬郡北山下”。这说明唐代泉州有摩尼教的秘密活动。五代,徐铉《稽神录·清源都将》记载,一个叫明教的法师在泉州城内替防遏营副将杨某驱鬼的故事。故事虽荒诞不经,但反映了五代泉州有明教的活动,且逐渐与民间巫术相结合,改变了原来摩尼教的性质。
北宋时,摩尼教经方被官方误认为道教经典,曾两次被选入《道藏》 (天禧三年、政和七年和宣和二年)。南宋时庄季裕《鸡肋篇》卷上说,事魔食菜的明教徒愈来愈多,“云自福建流至温州,遂及二浙”。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说,“闽中有习左道者,谓之明教”。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陆游《应诏条对状》云,闽中“有秀才、吏人、军兵亦想传习”明教。甚至发展到“伪经妖像,至于刻板流布”的程度。陆游提出要官府出告示以严历刑法制裁之。嘉定十四年(1221年),真德秀《再守泉州劝农文》力劝“乡闾后生子弟,各为善人,各修本业,”“莫习魔教,莫信邪师”,所指皆明教。可知南宋把明教视为社会动乱的根源而严加禁止。
元代,对各门宗教兼收并蓄,明教进行公开活动。泉州城区发现皇庆二年(1313年)死于泉州的“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等”高级僧官西雷蒙的墓碑。西雷蒙是由江南诸路明教、秦教(基督教)的寺院共同推举的,并由中央宣政院功德使司批准的僧官。元代,仙游、莆田、晋江都有明教活动。莆田涵江区发现元代明教石碑。仙游的明教徒到晋江草庵明教寺舍资建石室。后至元五年(1339年),晋江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晋江草庵又出土元代“明教会”黑釉瓷碗。
明代,朱元璋借明教夺取政权,后明教威胁他的统治,于是“摈其徒,毁其宫”。明教又转入秘密活动。晋江草庵有明正统十年(1445年)的“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崖刻。《闽书》载,何乔远亲眼见过明末泉州的明教。他说:“今民间习其术者,行符咒名师氏法,不甚显云。”表明其势力明显衰退了。晋江草庵所在地罗山乡苏内村纪念摩尼光佛诞辰,是在农历四月十六日,至今依旧。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志二》云,明教“大较流为优婆夷塞矣”。所谓“优婆夷塞”,即在家修行的佛教男女居士。这表明泉州和温州是明教后期的活动中心,也是明教最后的消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