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教材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导学案
教学内容:
一、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读谱知识:三连音
三、综合训练:
1、节奏练习
2、二部轮唱练习
四、欣赏:码头工人(男声齐唱)
学习目标: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感受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德育目标:通过教唱《国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唱好《国歌》的意义,并能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
2、三连音
3、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谱教学
学习目标:
通过教唱《国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唱好《国歌》的意义,并能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三联音的学习和演唱
教具学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三联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读谱知识:出示三连音给学生讲明它的名称。
将音值均分为三个部分来代替原来的两个部分而形成的。
四、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录音范唱,教师板书课题。
2、让学生谈谈对国歌的了解,并谈谈所听过的各种国歌体裁。
3、简介歌曲并听教师范唱曲谱。
4、复习G大调音阶,并讲解歌曲中的乐理知识。
5、跟琴慢速视唱歌谱。
6、重点练习连续三个“三连音”节奏,模仿鼓点声的“三连音”节奏。
7、练习容易出错的句子:
8、跟录音完整唱歌谱。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同学们都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呢?希望同学们下节课用歌声来告诉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国歌》歌词教学
学习目标:通过复习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具学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G大调音阶。
三、复习曲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跟录音齐唱曲谱。
1、学习歌词并处理歌曲
2、按节奏齐读歌词。
3、跟录音唱歌词
4、分析处理歌词:
第一句的弱起和四度跳进,要唱得沉着坚定,
第一、二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得饱满,表现在大敌当前过,我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战斗意志。
第三句有如报警的呼号,“中华民族”四个字要十分有力,时值不宜缩短。“到了”两字后突然休止符收煞,突出和强调了“最危险的时候”,唱时切不可节奏拖沓,以免减弱紧张的效果。
后一句的三个“起来”应随着大三和弦分解音的上行,不断加强力度,“起来”之间的附点四分音符要唱足时值,一鼓作气,引向“我们万众一心”这一句,以高亢嘹亮的声音来表现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的亿万人民,朝着胜利目标的伟大进军。
5、完整跟琴唱歌词。
6、欣赏歌曲《英雄的诗篇》。第二课:老鸟,小鸟
教学目标:
1、学会绕口令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奉献爱心的美好、甜蜜。
3、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合唱,从中享有集体合作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部歌曲。
难点:启发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好歌曲。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许多只漂亮的鸟儿,因为鸟儿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就成为了鸟儿们的王国,鸟儿们每天聚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二、复习下滑音
1、鸟鸣
师:小鸟的声音是多么的悦耳动听,谁能用象声词来模仿小鸟的叫声呢?
2、下滑音练习
师:小鸟的叫声有往下滑的感觉,加上下滑音这个装饰音就更象小鸟的叫声
三、音程练习
师:下面老师弹琴,根据音高请你们模仿小鸟的叫声
3 3 啾啾 | 6 6 6 啾啾 啾 |
1 1 啾啾 | 2 2 2 啾啾 啾 |
一、三组音程合唱 二、四组音程合唱
师:鸟儿们自由自在的度过每一天,他们随着音乐快乐的舞蹈,有时更象一支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声音是多么的美妙和谐,你们看,这就是他们的歌
(1)1=F 4/4
5 3 3 3 3 3 0 | 3 2 2 2 2 2 0 | 2 1 1 1 1 1 1 1 | 1 1 2 1 0||
3 1 1 1 1 1 0 | 1 6 6 6 6 6 0 | 6 5 5 5 5 5 5 5 | 5 5 6 5 0||
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啾 啾啾 啾啾啾 啾
a、全曲视唱一遍
b、用鸟叫声(啾啾)唱一遍
(2)、1=F 4/4
53 33 30 30| 0 0 55 55 | 3 - 0 0 |33 33 20 20 | 0 0 32 32 |25- -||
22 22 10 10| 0 0 22 22 | 1 - 0 0 |11 11 60 60 | 0 0 16 16 |12 - -||
啾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啾啾 啾 啾啾啾啾 啾
四、歌曲练习
1、瞿希贤简介(课件出示)
师:鸟儿们和谐美妙的歌声住在附近的我国一位著名的女作曲家—瞿希贤吸引过来了,她灵感一来,就创作出了一首歌曲,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她
2、整体欣赏
师:她写过很多首好听的歌曲,有独唱、合唱,这次写的这首歌非常有特点,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下面我们来听听吧
师:你觉得这首歌的主人公是谁?(老鸟和小鸟)我们首先唱的两组旋律哪组体现了小鸟的歌声?(1组)哪组体现了老鸟的歌声?(2组)为什么呢?
3、小鸟们的歌声(第二、三乐句的学习)
a、歌词学习
师:小鸟在唱歌的时候为什么要休止一拍呢?你能用动作表示吗?
师:你觉得小鸟们象是凑在一起干什么呢?(说话)说什么呢?他们在说自己的妈妈是多么的喜欢自己,并且他们也喜欢妈妈
师:我们把歌词唱一遍
b、艺术处理
师:小鸟的声音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轻巧、圆润)他们在谈论妈妈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愉快的)
4、老鸟们的歌声(第五乐句的学习)
a、唱词
小鸟们在谈论妈妈,那老鸟们又在说什么呢?原来他们在回忆小鸟小的时候他们不分昼夜,不怕艰难从外面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养小鸟的情景,并想象着等到他们老得不能动的时候小鸟也会喂老鸟的。
b、艺术处理
师:为什么老鸟的歌要休止两拍呢?你能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一下这两拍吗?
师:老鸟的声音会有什么特点?(宽厚、充满慈爱)
5、老鸟与小鸟的对唱(第一、四乐句的学习)
(1)第一句学唱
师:老鸟和小鸟关系怎样?(亲密)那歌曲中哪一个乐句能体现小鸟和老鸟的亲密关系呢?(第一乐句)
为什么呢?(老鸟在唱歌的时候,小鸟在围着老鸟亲热的叫着,后面是相反的)我们来唱一唱
a、唱曲 b、唱词 c、处理
(2)第四乐句学唱
师:小鸟小的时候,老鸟喂小鸟,老鸟老的时候,小鸟喂老鸟,小鸟和老鸟之间的感情怎样?(深厚)
哪一乐句又体现了他们深厚的感情呢?(第四乐句)
师:旋律和第一乐句有什么异同?(比第一乐句更舒展一些)
那用什么样情绪演唱呢?(优美深情)
6、群鸟欢歌(第六乐句的学习)
师:小鸟和老鸟把所有的鸟儿引过来了,他们为老鸟和小鸟相互关心、彼此照顾的感情感动呢,他们为老鸟小鸟欢歌。
a、唱曲 b、唱词 c、律动
师:来,让我们扮演群鸟,尽情欢歌吧
7、整体演唱
a、全曲演唱
b、释绕口令歌曲
师:你觉得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内容?
老鸟喜欢小鸟,小鸟喜欢老鸟:
小鸟小的时候,老鸟喂小鸟;
老鸟老的时候,小鸟喂老鸟。
师:歌词有什么特点?(歌词简单、重复)这就是绕口令合唱歌曲
8、完整表现
a、情感升华
师:老鸟和小鸟之间相互喂养,彼此照顾,他们的这种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鸟儿都是如此,那我们呢?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没有这样的爱呢?(祖孙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等等)你能说说和长辈之间最难忘的事?你会怎么做?
b、表现
师:让我们带着感情来演唱歌曲,请同学老鸟和小鸟(领唱),其他同学当群鸟。
五、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二部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奉献爱心的美好与甜蜜,懂得了用纯洁善良的心灵来回报家庭和社会。我们的生活将是充满爱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将充满爱的世界。好,今天的课到这,下课。
第二课:《飞来的花瓣》和《美丽的花儿》
教学目标:
1. 欣赏《飞来的花瓣》和《美丽的花儿》,表现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2. 听辨练习。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请听《飞来的花瓣》范唱。
更多阅读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本单元为“故事集锦”主题单元,包括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
人美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英语
人美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学期进度表第一·二周==0.前言:文艺复兴的颂歌——《春》第三·四周==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第五·六周==2.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第七周 ==3.墨与彩的韵味
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转载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集 六年级上册语文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一)1.《确定位置》的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 放大镜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 放大镜下的晶体4 怎样放得更大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 微小世界和我们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