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迅雷下载

【王小帅的回答(101票)】:

这是关于两个少年的成长故事,一个送快递的少年,他很不走运的丢了公司配给他的自行车;另一个上职高的少年却在黑市上买到了这辆车。丢车的少年四处寻找自己的车,当他找回自己的车以后,上职高的少年却因为这辆车而“失魂落魄”。亮哥人被一辆自行车所牵连,他们甚至做出了一个人骑一天自行车的折中方案。可是结果他们谁也没得到这辆车,还遭到了一伙人的袭击,为青春的执着付出了血腥的代价。

这里面的意味很残酷,可是成长的过程都是这样的,否则你就拒绝长大。

这个故事跟我自己的生活没多大关系,就是有一点自己青春期的感受,在拍这个之前也曾犹豫过,因为毕竟自己已是不同时代的人,有很多细节很多生活习性可能不是完全一致,但是不管哪个时代的青春都有相似的地方,所以这一点上我认为可以把我青春期的感受放进去,多少能找到一点共鸣。

拍《十七岁的单车》也让我重新找到做独立电影的勇气,我有了一种回到从前拍我的第一部电影《冬春的日子》的感觉。而且,我也会像捍卫我的生命一样,捍卫映像的自主。

【MichaelJackson的回答(58票)】:

同样是以两个年轻男子为主线的故事,内地第六代导演中有个叫王小帅的拍过一部《十七岁的单车》,比韩寒的《后会无期》不知高到哪去了。

看这个电影的动机,是因为,一,禁片,二,高圆圆的第二部,所以比较好奇。

观后感如下:

原来不是小文艺小清新的青春片,片子里的青春是苦涩而青黄不接的。高圆圆和周迅都只是符号。

印象比较深的如下:

1. 开头

以面部特写+对话的方式,描写几个外地青年人面试,巧妙地介绍了故事的起因。

电影一写实,便十分妙趣横生,几个年轻人的镜头,形象看起来充满乡土气息,面部表情比较滑稽,朴实而又可爱。



导演应该去生活中发掘有趣的人和事物,并去发掘他们的特色,比如这几个年轻人的表演就相当生动,其貌不扬,却各有千秋。

一个北京腔的女人和几个外地青年人的面试对话也是充满冷幽默,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滑稽。

“做什么工作?”

“建筑,种地,嗯···打工”

“医疗器械”

而主角只有两个镜头,一看就是个老实而勤劳努力的人。



2. 渴望

漂亮女人是男人的最奢侈品。小贵的眼神,不仅仅是对一个美女的仰慕,更是人性中最原始的本能的追求和渴望。



3. 冷幽默

小贵的哥哥的方言夹杂普通话。教育小贵,第一句是普通话:“关键你不能让人家看出你是个外地人,知道吧?”第二句就成方言了:“你看看你,你刷刷?”然后把自己的牙刷递给小贵。典型的蠢萌。



4. “我车链子掉了”

当年北京学生的校服还挺漂亮的,有点日本校服的感觉。

坚子骑着美利达,突然停下,然后高圆圆站起身,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脸蛋,清纯的短发,实在是美好。

“我车链子掉了”,这是她的第一句台词。原来是搭讪骑着美利达的坚子。我这时还以为十七岁的少男少女们要来一段小清新爱情。可是看到最后,原来高圆圆只是一个符号。



影片想表达的是,单车隐喻着一个人的资本。有了资本,你就有了高圆圆,没有资本,高圆圆就离开你,找其他有资本的人了。

让高圆圆来演一个攀附高富帅的女人,不是因为这个角色是一个外表清纯,内心拜金的女人,而是为了加大反差,让一个美好的人作为符号,一得一失便有了表现力。

5. 春风得意马蹄急

电影毕竟是故事和影像的艺术,在这一点,韩寒便功力不足。

坚子有了美利达,便有了女人,还能和都玩车的朋友们混在一起,“这车不错”。

于是坚子春风得意,没有对白,只是一段镜头。春风得意马蹄急



6. 背影也是一张脸





偏色好明显,整体发蓝,忧郁。偏色好明显,整体发蓝,忧郁。

7. 揪心

六个北京少年,操着一口典型的北京腔,围住欺负一个木讷少言的外地同龄人。

这场面绝了。

北京腔比较痞,比较霸道,底气足,腔调高,几个少年讲出各种道理,各个都跟谈判专家一样,心眼像蜂窝煤。说实话,我要遇到这情况,心里一定发怵恶心。

而小贵老实巴交,只会说“这车是我的”。面对几个少年的强词夺理,完全处于弱势。

后来六个少年,推搡起小贵,想夺车,小贵发出了呐喊!那是生命的力量!



8.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小贵是农村进京的少年,美利达是他生计的支柱,小坚是北京土著,但家境只属于北京底层,买个二手车还要从家里偷钱。

小坚虽是北京底层土著,但是穿上校服,一双大耐克,游戏厅里虎虎生风,加上说话口气,看着还人模狗样的。还有一帮讲义气的铁哥们。

在小贵与小坚的冲突中,小贵明显处于弱势,令人同情。

小坚起初是让人生厌的,但是后来却也令人同情。

美利达对于小贵来说,是生存需要。

而对于小坚来说,是社会需要。

朋友都有变速车,有了好车,才有高圆圆。这便是一个十七岁少年为什么执着于一辆美利达的所有原因。只是家里穷。

9. 灰暗中的一点希望

结局是小坚和小贵被北京高富帅土著打了,美利达被砸了。

小坚灰头土脸满身血,小贵扛着美利达穿过北京的茫茫人海。





这个结局是灰暗的,令人心寒。底层人民的命运就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像狗一样挣扎着吗。

周星驰的电影也是表现小人物,不知比这中灰暗结局的电影高明到哪去了,因为又哭又笑,才是人生巅峰体验。

不过再一想,灰暗之中还是有希望的。

小坚不再令人讨厌,而是体现出了北京爷们的血性。拿起砖头,说拍高富帅就拍高富帅,一句“我草你妈”响彻胡同。



不再对高圆圆抱有希望,便率性的把美利达让给了小贵,“我不需要它了”。主动伸手和小贵握手。这种人将来也是个人物吧。

而小贵,虽然人木讷,但是人有一股黄牛劲,倔强坚强,吃苦耐劳,在北京这种城市,也许能坚强的生存下来吧。善良的人也会有好报。



社会阶级是残酷的。但是小坚敢拿砖头拍高富帅,小贵被逼急了也敢拿砖头拍砸自己美利达的傻逼。生命的力量是强大而敢于反抗社会的。

10. 十七岁,和现在的22岁一样,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年龄。

【知乎用户的回答(23票)】:

【多图拉片慎入】

一、碎碎念

忘了是在哪儿被问过看过最多次数的电影是哪一部,我的回答是《十七岁的单车》。虽然没做过正式的统计,但我自己估摸着至少得有上百遍。

早年间有学生把我拉这片的笔记发到过豆瓣上,我自己看完后都吓了一跳,妈蛋啊,最多的一个学生记了170多个点。

之所以能讲这么多点出来,不是因为这片真的牛逼到金光闪闪,恰恰相反,我一直都觉得王小帅作为一个导演,和同代的其他第六代导演相比,尽管拿过两次银熊一次戛纳评委会奖,但他并不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导演,他最突出的地方应该是他的导演基本功。也正因如此,他的片子非常适合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导演的基本功。

二、谈谈核

关于片子的制作背景我就不去多说了,网上都查得到。所谓禁片,在今天看来更像一个噱头。因为“禁片”二字使得这片子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承载起了电影之外的一些东西。仅就片子本身而言,对人对社会的呈现与思考其实还是很简单的,而且给的答案也是简单粗暴的。换句话说,看完这部片子始于叹口气,终于喘口气。仅此而已。

三、看看片

LS那位仁兄说,“比韩寒的《后会无期》不知高到哪去了”。我可能不太认同,韩寒毕竟是非科班出身(即便是和郭敬明相比,郭好歹还在上海大学影视学院读过那么几年),在对片子的整体把控上的确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在韩寒的片子里你能看到一些天赋的东西,这玩意儿是学不来的。

学得来的是什么呢?LS仁兄截了这么图,我就顺带着用了:

1、小贵出场





叙事部分:通过招工应聘的情境设置,把小贵置身于他们中间,向观众介绍了主人公小贵的身份——农民工。同时,只有小贵是问了名字的,也就等于把主人公从人群中突显了出来。

如何评价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迅雷下载
视听部分:除小贵外,其他务工人员在拍摄时在构图上采用的是视觉中心式,要么是黄金分割要么是九宫格。只有小贵采用的是几何中心式,和叙事部分一样,通过视觉上的差异把主人公从人群中突显了出来。

2、小坚出场





叙事部分:叙事部分:和小贵出场一样,小坚出场时也是混杂在一群人中间的,通过楼房工地这一场景,暗示性地交待了小坚的身份——城里的小孩。

视听部分:先说和小贵出场相同的:出场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主人公,在中间又用了一个镜头来再次强化(第二张截图,如果仔细观察这个镜头是整个这场戏中所给时间最多的一个镜头)。光线色彩上,这个和全片的整体基调有关就不多说了。

不同的:既然两个主人公身份存在着城乡二元的差异,因此在镜头设置上也同样有着区分:

1)景别上,小贵出场时是小景别,长焦镜头把纵深空间全部压缩掉了。反观小坚,则是大景别,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很明显。

2)运动上,小贵出场时全是固定镜头,而小坚出场则全是运动镜头(要么摄影机运动,要么主体运动)。这是动和静的区别。

除此之外,其实周迅和高圆圆的出场也很有特点,可以自行去看。

3、小贵和服务员对峙



这个镜头是我个人认为是王小帅导演基本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镜头:这个镜头是我个人认为是王小帅导演基本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镜头:

1)首先整个镜头用了一个长镜头来完整展现小贵和服务员讨论的过程,没有做任何分切。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是因为这样处理能够很好避免分切镜头对整体情绪氛围的破坏。一旦分切,随着新的画面信息进入,就会把原有的由对峙产生的尴尬感给消解掉。

另外,服务员应该是非职业演员,用这样的镜头也能弥补演员表演上的问题。

2)因为要达到对峙效果,所以两个主要人物都放在了视觉中心上。这是整体上的构图考量。但我们都知道,在看这个镜头时我们会不自觉的把注意力放到小贵身上,不是因为他是主角,而是导演做了其他的视觉上的控制。

第一,服务员这里加了一个前景,遮挡掉了服务员的绝大多数身体,弱化肢体动作带来的视觉转移。

第二,在服务员的脸部加了一个从下面打上来的脚光(哪个公司会在前台下面安灯啊,不怕吓着客户吗????),将服务员的脸部表情进一步弱化。

第三,在她身后还放了另一个服务员。按照生活常识我们都知道,哪儿有这样的猪队友啊,一个人在那里跟客户辩论,另一个人在那里无所事事的打酱油。那设置这个人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两个服装(色彩)上完全相同的人去同化掉视觉中心上的服务员。

3)通过上面的第三点,再看小贵这里,身后也加了一个人,就是保安。在剧情的发展中,这个保安是用来抓他的,这个不用多说了。关键是在这个镜头里,我们会发现,小贵的服装色彩和空间墙面上的色彩非常接近,也就会产生和服务员一样的问题——被墙面色彩给同化掉。因此,加一个保安不仅仅是为了后面抓他,而是在色彩上做了一个隔断。

-------------------------------------------------------------分割线---------------------------------------------------------------

感谢Michael Jackson,关于片子里小坚和小贵的戏选两场说说吧。







这是小坚第二次从小贵那里夺车的戏。这是小坚第二次从小贵那里夺车的戏。

通过截图可以看出,首先在这个镜头里,导演用了一个“纵——横——纵”的调度。 这个调度完成了加速到再加速的过程。当然,这个“速”不单是指运动速度或节奏,而更多是指的观众在观看时的内心节奏。当有了这个积累,再切到下一个镜头时,由速率带来的节奏感就会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你会发现在这个镜头里的两处打斗戏都是放在了远景甚至大远景去处理的。一方面,青少年题材的戏,过多的直露的打斗戏很难获得审查通过,因此尽量避免直接的打斗戏呈现不仅是在这里,整个片子中都非常明显。另一方面,打斗戏并不好处理,尤其对于这些非职业演员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导演用这样的方法算是一种讨巧的处理,演员们只需要在远景处用夸张的大幅度的动作就可以表现出来了。



有了上面的分析,切到这个镜头时,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看上去很激烈的打斗,其实一点都不暴力了,小贵始终出于画外,只有在镜头快结束时,镜头才缓慢的摇下来,给了小贵一脚。有了上面的分析,切到这个镜头时,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看上去很激烈的打斗,其实一点都不暴力了,小贵始终出于画外,只有在镜头快结束时,镜头才缓慢的摇下来,给了小贵一脚。

这个镜头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小坚和他的朋友们在打架时更像在跳舞,和前面一个镜头可以说是穿帮的。你仔细看会发现这几个人在打人时的节奏高度一致,就像卡在音乐的强音点一样在出打人动作。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有意为之的,但实际效果却是整个过程被赋予了一种内在的韵律感,而观众在观看时会情不自禁的跟着节奏点去走,暴力色彩也因此被削弱了。





【小坚挨打】

【小坚挨打】





【小贵挨打】

【小贵挨打】

再看高潮段落的打架戏。看上去挺惨烈的,实际上通过截图会发现,真正直接表现打人的镜头非常非常少,导演有意识的在通过场景和道具去规避对打架的过多刻画。除了前面说的原因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场戏的重点不是“人”而是“车”。简而言之,砸车才是关键点,打人只是起陪衬作用。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两个少年和一辆车的故事,但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一辆车和两个少年的故事。前者是两条故事线;后者则是三条故事线。

自行车对于小贵来说,可以认为是生存的工具,但在我眼中它是以小贵为代表的农村阶层渴望融入城市的工具。我们看看下面几个镜头,导演是怎么拍的,想想他为什么要这么拍——





这是小贵第一次去送件时拍的两个镜头。他停完车就进去,而不用去看楼房(城市的象征)对故事有影响吗?没有。那为什么要拍这个镜头,还足足给了5秒的时间去呈现。答案不言而喻。这是小贵第一次去送件时拍的两个镜头。他停完车就进去,而不用去看楼房(城市的象征)对故事有影响吗?没有。那为什么要拍这个镜头,还足足给了5秒的时间去呈现。答案不言而喻。



你再看周迅出场的镜头,更明显了。这是小贵和老乡的主观镜头,此时他们以为周迅是“城里人”,镜头的角度是仰视。而周迅实际的身份我们在后面知道是农村来的小保姆,你看她坐在那里,画面里将楼房的倒影直接覆盖在她身上,把她内心的需求或者说渴望几乎是粗暴且直接的表现了出来。你再看周迅出场的镜头,更明显了。这是小贵和老乡的主观镜头,此时他们以为周迅是“城里人”,镜头的角度是仰视。而周迅实际的身份我们在后面知道是农村来的小保姆,你看她坐在那里,画面里将楼房的倒影直接覆盖在她身上,把她内心的需求或者说渴望几乎是粗暴且直接的表现了出来。

自行车对于小坚来说,也并非“泡妞的资本”,其实是一种“爱与归属感"的需求,这种需求既包含了爱情更包含了亲情。在片子中,小坚拿到车的第一天晚上,一个人在路灯下玩儿车的戏,其实就是对小坚内心世界的刻画。别偷懒了,我还是截图吧。



整体暗调,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整体氛围。唯一的光源还是冷色调的路灯(我不确定是不是导演设计的,至少我起码得有二十年没见过这种色调的路灯了)。再加上远景,一种孤独感几乎是跳入你的眼球的。整体暗调,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整体氛围。唯一的光源还是冷色调的路灯(我不确定是不是导演设计的,至少我起码得有二十年没见过这种色调的路灯了)。再加上远景,一种孤独感几乎是跳入你的眼球的。



再看这场戏,这是小坚回到家后的第一场戏,一家人在这个镜头里全部出场,它的构图非常有意思。我们在这个镜头里,能看清楚的人是小坚和父亲,而他们俩是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也是后边叙事里有直接关系的。再看这场戏,这是小坚回到家后的第一场戏,一家人在这个镜头里全部出场,它的构图非常有意思。我们在这个镜头里,能看清楚的人是小坚和父亲,而他们俩是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也是后边叙事里有直接关系的。

妹妹在前景,被虚化掉了,只能看得到个大概。后面的叙事她有极少的参与,但就像这个画面里所呈现的一样,也只是个大概。而母亲,在片子里则完全是个打酱油的,但是她又是家庭里的一员,所以出现在画面里,但直接被卡了头,和妹妹不同,连个大概都不知道了,我们只需要知道有这么个人就好了。

所以,自行车对于小坚不仅是爱情,还有一种亲情的需求在其中。至于爱情,有时间再接着聊吧。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表现了北京胡同地区的脏乱差…

【李小咏的回答(2票)】: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没有十七岁 只记得屏幕上好看的高圆圆 以及不明所以的打斗



十七岁

我没有经历过电影里 大家都穿着一样颜色衣服 自行车王国年代

我也没有长在北京 对胡同 板砖 京味语言并没有过多感情

电影里的主角 一直想要一辆单车

周围的人有多人很想考好大学 想叛逆 想谈恋爱了 想出国 想打架 想流浪

我们有时候和主角们一样 好像好多想要 不得到就意味着失败

和单车一样这种渴望就像马尔库塞所说的“幸福意识”

好像 为了单车 小富可以漫无目的地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里寻找 被追打被堵截

为了单车 小坚可以偷父母的钱 为了单车 好朋友开始了对女主角的争夺

主角们似乎早已遗忘“没有单车也能生活得很好”这样的概念 他们为了自己的那辆“单车”而不懈努力 奋斗终生

有的东西 我们一直都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而我们却从不去质疑 从不去与之对抗 常识变为了荒谬 荒谬变为了常识

好像所有跟青春有关的电影与影评都喜欢把“残酷”两个字当核心词 为了因此找共鸣吗 ?

今年二十一岁 算不算还在青春的范畴 有难过 后悔 与无奈 却始终体会不到电影里的“残酷”

如果有共鸣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如果以后拍和青春有关的电影 安安稳稳 讲一个平淡的故事 可会有人看

-----------------------------------------------------------------------------

P S 觉得好看的禁片还有 天安门 颐和园 盲山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现在看真想不明白为什么被禁

【陈智仁的回答(1票)】:

这是从电影内容的角度评价的,附上自己在豆瓣的影评:

这尼玛是禁片,我也是醉了——裤子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尽管比较不满,但还是被开头的镜头吸引了进去:几个进城务工青年的特写,女职员与青年之间颇为生活幽默的对话,一个有关单车的故事就此展开。

小贵很轴,轴的我每次都着急地想喊:你倒是说句话呀,憋着有什么用?!去浴池送快递被误解了不会说话,第一次找到被偷的车直接拎起就跑不会说话,甚至面对那个朦胧的城里周迅也只有偷偷注视。不过再回头一想,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么不吭声吗,认定的事谁说都不行。

坚子起初我是不喜欢的,我在想连车子和妹妹上学哪个重要都拎不清还偷拿那笔钱去买车换来的是行为的鬼祟和内心的煎熬,这样的小伙子怎么能行?!哦,原来是后妈,原来是因为买车失望了一次又一次。我想起了初中让老爸买电脑那会,各种闹腾赌气不懂事——现在想想莞尔一笑,17的我们只知道按自己确定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幼稚啊,但这就是青春啊,包括坚子因为爱情(或者叫作你我都懂的男人的尊严)的那块板砖和响彻胡同的“我操你妈”。

电影最引我进去的一点是那些为了所谓理想的努力,小贵登上美利达后蹬蹬蹬的冲劲,坚子成功搭讪高圆圆后想要与世界分享的笑,这是电影全篇沉闷的镜头里唯一几处带有积极色彩的镜头——沉闷下的涌动,生活还是有点奔头的不是吗,虽然我们吸烟喝酒骂世界假装着老熟,但这世界还是有奔头的不是吗?

电影在我看来回归到了成熟(成熟:中性词),很轴的小贵经历这么多事还是扛着自己变了形的理想走在了茫茫人海,这之后,他和刚进京城是不一样了。坚子拍了板砖后大抵是明白了高圆圆的符号之意,于是他把车子送给了小贵,很淡然,虽然之后遭受群殴,不过终究是懵懂着跨入了之前一直徘徊在外面的名为成熟的门——青春大概就是这样,不管是无辜卷入漩涡经历时间的推搡,还是因自己所作被岁月打得鼻青脸肿,终究无路可走,唯有成熟一路。成熟,顺带夹杂着过去破碎的杂乱的或痛苦或温暖的记忆——不过,这一切已经不再重要,我们都已是十七岁的过客,再看那些十七岁,或许就像镜头里胡同中安详的老人一样,明白着无需提醒终会成熟的道理。

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该还的还该给的我给

岁月你别催/走远的我不追/我不过是想道尽原委

不知为何想起了这首歌。

不知很轴的小贵,拍了板砖的坚子,以后怎么样了。

【阿男的回答(0票)】: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孟氏电烙铁的回答(0票)】:

王小帅只用了一个漂亮女演员就把逼格提上去了,我想问问还有谁?

【王力强的回答(0票)】:

自行车和漂亮的女朋友哪个都要摆平,哪个都摆不平,或许这就是青春的疼痛!

【暴牙凯的回答(0票)】:

跑个题 看名字第一眼还以为是刀塔相关的电影 懂得都懂。。。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原文地址:知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2555.html

更多阅读

电影《两男变错身》——互换身体的低俗把戏 互换身体迅雷下载

电影《两男变错身》讲述曾经的发小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越走越远,一个有了家庭,有房有车有妻有儿,婚姻平淡;另一个放浪形骸,夜夜笙歌,典型的单身贵族。两个人互诉衷肠后,十分羡慕对方的生活,出于Benice 的礼貌或者真心的诉求,在许愿池下的愿望

在大唐秦王陵拍的电影《一个老汉三个贼》 大唐秦王

在大唐秦王陵拍的电影《一个老汉三个贼》央视六频道播出在《一个老汉三个贼》剧组,不少人都讲着一口流利的宝鸡方言,这支队伍号称“宝鸡军团”。电影制片人张旭辉是从宝鸡市走出去的电视人,他投拍的电影《杨文洲》、《国宝迷踪》、

再看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作文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1998年拍摄的反映中国乡村教育现状的影片。这部电影纯朴,自然,简单,情节感人,在播出后广受好评。作为国产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在国际上也引起广泛好评,获得了一系列大奖。这样的殊荣对国产影片来说

声明:《如何评价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十七岁的单车迅雷下载》为网友风急风也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