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越战我的枪 我的越战

从我七六年底入伍至七八年底,士兵的武器都是清一色的全自动步枪。全自动步枪是在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于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之间,使用7.62毫米的子弹,与半自动的区别是增加了卡式活动弹匣,可单发也可连发,装弹量和火力强度大大增强,由于是卡式活动弹匣,可以事先在备用弹匣装弹,有利于战场上的快速反应;与冲锋枪的区别是,冲锋枪弹匣装弹30发,全自动只有20发,全自动步枪枪体比冲锋枪长许多,射程也远许多,与半自动步枪等长,并带有可折叠式刺刀,必要时可以肉搏。

部队确定南下后,还经历了一次枪支的全面更换,全自动步枪一律被替换成半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也就比“三八”大盖儿、“七九”式步枪多装那么五发子弹,射速稍快一点(不用手动拉枪栓)。当时基层对更换枪支是有意见的,大多不看好半自动。可是领导们说了,半自动精确度高,技术成熟,不卡壳,而全自动步枪精确度低,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容易卡壳,对兵力、重武备占绝对优势的解放军来说,越军只属于小股游击队的水平,作战时半自动步枪在火力上也能占绝对优势,正所谓“杀鸡焉用宰牛刀。”也许领导的思路有道理,但战士们却是老大的不乐意。我当时任特务连九班班长,兵头将尾,和其他班长一样,坚决反对改换半自动。班长都是训练骨干,其观点应该还是比较接近实际的,只是领导不给我们发言的机会,更不听我们的牢骚。

就我的切身体会而言,当兵第一年我使用的就是全自动步枪,每次打靶都是优秀,单发和点射的基准弹没有低于九环的,点射脱靶低于50%(自我统计),而且自己和战友们从未遇见过卡壳的事件。战后师长张万年在《解放军报》发表一篇文章,叫《杀鸡要用宰牛刀》。当然师长指的是战术问题,而我们基层却认为,弃用全自动,实际上就是牛刀换水果刀。

教训是血淋淋的。

1979年3月3日,攻占谅山的战役拉开序幕,我作为尖兵部队的一员,在奇穷河北岸(靠我方边境一侧)与越军小股部队遭遇。我们很快消灭了敌人,占领了奇穷河北岸一个叫“扁福”的村庄。然后后续部队开始展开,强渡奇穷河。这里水面较宽,最深处刚能淹到肚脐上方。炮火延伸后,四连先是派出一个排开始过河,遭到越军的顽强阻击后退了回来。接着又是炮击,完后再次进攻,遇阻后再次撤回,再次炮击,再次进攻……奇穷河里躺下了四连十几名英勇的士兵。大概从上午九点左右开始,一直到下午两点多,大部队已经跨过奇穷河,继续向南推进。当时我和排长吴怀莹坐在奇穷河北岸团指挥所背后的山坡上,不停地用望远镜观察对岸的敌情,发现敌人的火力点就赶紧向团长报告,眼看着敌人的火力点一个个被我军炮火敲掉,心情非常激动。但后来的一幕却使我无比沉重。

奇穷河对岸山头上敌人部署的重火力点全部哑火后,我们的战士发起了冲击。由于第一批过河的部队数量较少,冲上山头的战士并不多,大约就一二十人。我看到一个越军跳出掩体,端着冲锋枪向我们的战士扫射,有几名战士倒下了,还有几名战士停下脚步,据枪瞄准,可是越南人又迅速地退回了掩体。阵地上大概就三个越南人,分别在不同的掩体里,采用同样的战法,伤了我方好几名战士。后来我方一名持冲锋枪的战士,在其中一名越南人跳出掩体的同时,采用抵近射击(距离太远,看不太清,从端枪的姿势和时间判断,我方战士打的是长点射),撂倒了一个,其余两名越南人在逃跑时也被击倒。后来了解到,与敌人争夺山头的部队,正是我们380团的四连。

战后多年,这一幕反复在我脑海出现,虽然我没有亲自参与攻占山头的战斗,却强烈地感受到,在小股部队与小股敌人较量中,在山地、丛林战中,一支冲锋枪的作用至少能抵得上五支半自动步枪。越南的山区、丛林,地形复杂,林木茂密,还经常大雾弥漫,你用很多的人去攻山头,最先上去的总是寥寥数人,火力跟不上只能吃亏。在行军途中,由于天气和地形的原因,远距离发现敌人的可能性极小,我与越军交火三次,除一次是远距离遭越军伏击外,其余两次都是在几十米的距离上才发现敌人,根本不容许你从容地据枪、瞄准。如果你拿的是冲锋枪的话,还有可能打出去一个点射,如果是半自动,最多打出去一发子弹。如果那天攻占山头的战士拿的都是冲锋枪或者全自动步枪的话,就不会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了。

越战结束后,我转入海军服役,后来转业到地方,无论是海军的战友还是地方上的同事、朋友,知道我经历的都爱问:“你打死过越南人吗?”我无言以对,只能说“我不知道。”在战争中,任何浪漫的幻想都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两军交兵,作为士兵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我的体会是保存自己比消灭敌人还重要,保存自己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与敌人遭遇时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然后快速隐蔽。我军如此,敌军亦然。我与越军的两次近距离遭遇,都是带领尖兵班行军时先敌发现并开火的,因为这时候我的冲锋枪是不关保险的,手指头一直就在扳机附近,随时可以击发,也因此避免了自己和大部队的伤亡。战后许多媒体在宣扬战斗英雄时,经常出现某某某一人消灭多多多少敌人,这种报道我是不相信的。战场上军人高度紧张,多眨一次眼睛都有可能造成伤亡,发现敌人后的唯一条件反射就是开枪,至于打死多少敌人,事后数尸体就是了。即便数清了尸体,谁也不敢保证就是自己打死的。除非你杀的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后来我想,当年上级领导决定更换枪支也许另有原因。当年我军实际上是扩军,武器装备可能不够,我们的全自动步枪都使用好几年了,更换的半自动都是崭新的,也可能是把全自动装备其他部队了。果真如此的话,长眠北越土地上的那些战友们九泉之下也可以无怨了。

呵呵,冲锋枪可称为翻译上有不同叫法,自动步枪则不然。

两种枪的主要区别就是设计思路不同,不能一概论之。

专业性解释百度就可以了,简单点说吧,冲锋枪是一战后,为了追求近距离的猛烈火力,而设计的一种轻型全自动枪。发射的是手枪弹,在200米内近战发挥威力,并不追求精度。红军时期用的伯格曼,就称其为手提机枪、花机关枪,后来翻译为冲锋枪。德国还称其为机关手枪。

自动步枪从二战后期开始萌芽,到战后大行其道。其设计思路现代战争战斗的距离大为缩短,追求近距离的猛烈火力和较好的射击精度。而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火力范围近,射击精度差,子弹停止作用小,不能有效发挥威力。因此,设计思路转向依旧是连发火力,但使用停止作用大的步枪弹,保持步枪拥有的良好精度。但步枪弹后坐力较大,于是开发了介于手枪弹和步枪弹之间的中间型弹,既能连发火力,又有较好的精度,火力杀伤范围也扩大到400米。因其介于步枪和冲锋枪之间,所以称为自动步枪。至于突击步枪,则是军迷们的通俗称法。

所以,冲锋枪的设计思路更接近于机枪,自动步枪的设计思路则靠向步枪,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另外,作者是127师380团老兵,1979年3月3日谅山战役时,380团配合55军攻击谅山东南的迷迈山,所以才有文中的强渡奇穷河之战。

有一个传说,原武汉军区司令员,将全自动步枪垂直于水泥地面,自然倒地,该枪马上故障,不能射击。故临战前换枪

        事实上1979年参战部队武器实力统计中,56冲锋枪的数量还多于56半自动,是参战武器中最多一种,56半算第二多,第三是54式手枪。

不过具体到师以下部队和战术分队,尤其是步兵连,56半还是稍多于56冲。

56冲之所以老兵用,是因为根据我军战术,56冲也是以点射为主,没有全自动射击训练和考核项目,点射的话还是老兵用好些,新兵们即便给了56冲,也只是临战胡乱射击,过早消耗弹药加重后勤压力,也容易误伤自己人,黑非洲的兵使用AK-47的视频大家都见过吧。但是1979年战争中,由于部队训练不足,也没实战经验,即便是老兵也多用56冲连射,消耗了本来不多的随行子弹基数,国产的56冲如果总是自动射击,故障率很高,零部件损坏的也多,经常打着打着就卡壳,实际使用还不如56半呢。

当年在下当兵到了部队后就感觉纳闷:为啥在家乡时我单位的武装民兵排都装备了63式自动步枪,反倒是到了部队后看见步兵连队里的兵用的是56半自动,难道解放军还不如民兵?后来才听人家说这枪由于是瞄准基线长而其钢材不过关、技术不成熟云云。所以对此事也就没有深究。

至于文中说到他自己转到海军服役这事其实也不是什么怪事,在那时是最正常不过了。有一个情节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在战后有不少战士都作为战斗骨干而被调到全军各部队去充实的,而其中有一些上军校的就是到了海军的学院。与在下同在一个部队的两位老乡就是上了海军的军校而转到海军直至转业的。

63式自动步枪在文革期间正式投产,

下发部队使用后发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设计图纸及生产工艺没问题,而是在选用的材质

钢材过不了关先天不足,全部从部队撤装给了民兵。

1970-1975年我军甲种师南方步兵连编制

这种南方步兵连主要为了适应63式自动步枪列装编制的,跟1962年军委颁发的编制表不同,属于修改过的。步兵班编制56式冲锋枪和63式自动步枪,不编制班用机枪,步兵排编机枪班。这种编制原则就有很大问题,所以后来邓小平和张才千等人研究了很久,决定恢复以前的步兵班编制,才有了1976年军委颁发的编制表,这个编制表跟1962年的基本差不多,甲种团的步兵连比这个1970年的少2人,为136人。

步兵连 全编 138人

其中 干部9人、战士129人

连级干部4人 正副连长、正副指导员

排级干部5人 3个步兵排排长、1个火器排排长、1个司务长

各配手枪1支,手枪弹20发

9个步兵班,正副班长各9人

每班9人,正副班长各1支冲锋枪,其余各1支半自动步枪,每个步枪手携弹100发,冲锋枪手携弹150发,每支各配手榴弹2枚。

3个机枪班,班长3人(无副班长)

每班5人,2挺轻机枪,各配正、副射手1人。每挺机枪备弹300发,其中副射手携带200发。

1个火箭筒班,班长1人

7人,3具火箭筒,各配正、副射手1人。每具配弹2发。

1个60炮班,正副班长各1人

10人,2门60炮,正、副班长分任炮长,每门备弹12发。

连部1个班

6人,其中文书为班长,卫生员为副班长,2个通信员(各有半自动1、信号枪1),司号员、理发员各1人。

炊事班
我的越战我的枪 我的越战

10人,含给养员(班级),班长有1支半自动。

备注:

1、这种南方步兵连平时装备(不算战时增配)的枪械9支手枪、38支半自动、18支冲锋枪、9挺班机,直到1979年以后的调整。

2、理发员的编制在50年代没有,林彪出任国防部长后增设这一编制,在实际工作中担任副政指的“勤务员”,司号员则照顾副连长。

3、当时连队的军政干部都是按正副配备的,此点毫无疑问。

4、手榴弹平时只携带2枚。那时候,省军区和铁道兵部队还在使用53式步枪和轻机枪。

5、火器排的名称就是如此,配备火箭筒前称为炮排,当然在连队的序号里排在三个步兵排后,称为四排。

6、乙种团扩甲种的时候,增加3个步兵连,然后步兵营的机炮连分为机枪连和炮兵连,团炮连分为迫击炮连、无座力炮连、高机连,其他分队也有扩编。

7、除了甲乙种团,还有全训的概念,全训甲种团,一般作主力部队,训练大纲上的东西全练,装备以新式为主。全训部队当时也不是都训练,每年能保证120天就算达标。生产施工部队很多。好多非全训部队,就搞精简训练,平时盖房子修路什么的,很多留用装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2230.html

更多阅读

DOD胜利之日——我最喜欢的游戏 dod胜利之日起源

DOD胜利之日——我最喜欢的游戏,先发几幅图片,让同好都交流一下,QQ:396077462斯普林菲尔德03狙击枪操作:单发手动口径:。30-06 来福枪容量:每个弹夹5发子弹重量:9。38磅杀伤力:巨大精度:极好后座力:巨大斯普林菲尔德来福枪是美国在第一次

我的狩猎生涯 丧尸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我年轻时,有段时间迷恋上了狩猎。那是80年代末,国家对民间枪支管理还没收紧,供销社就能买到气枪。一杆气枪几十元钱,铅弹几毛钱一盒,枪管挺直、铮亮,胡桃的木枪托温润结实,放在玻璃橱窗中,眼馋的我有事没事就往供销社的柜台那窜。在我过生

打猎用枪及我的一些观点 打猎气步枪价格

   [原创]打猎用枪及我的一些观点文章提交者:斯太尔六九 加贴在陆军论坛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我没有当过兵,更没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接触枪是来美以後,个人知识有限,如有错漏请方家们指正。用打猎而不用狩猎,是

声明:《我的越战我的枪 我的越战》为网友时光巷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