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品德进度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质量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父母与自己有关的各种难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使学生形成爱家长及与家长分忧的思想。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引领儿童进入公共生活领域,关心公共事务,有为公共事务服务的意识。让学生明确“我们”是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作为公民“我们”可以拥有哪些基本权利,“我们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又有哪些。
(4)、以孙中山为主要的历史任务,向学生介绍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家这一段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史、奋斗史。
(5)、了解八年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遭受的深重的灾难和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的问题制定调查、访问、统计的计划,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并引导他们学会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国际上以及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懂法、知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们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的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质量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完成本册本册教材第一到第四单元共15课的教学任务,在知识与能力考核中,优秀率达80%,及格率达100%。
第1页
备注:表(一)由备课组制订
二教
材
分
析
1.本学期所教教材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学期所教教材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
全册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意在使学生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并引导他们学会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第二单元《我的权利和责任》,让学生了解国际上以及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在思想上懂法、知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第三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上)》,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们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斗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的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第四单元《走出深重的灾难(下)》,意在使学生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
2、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
3、了解革命先辈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
4、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懂得国家兴亡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命运
教学难点:
1、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压力、冲突和挫折。
2、 在行动上依法、用法,能够依法享有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来保护自己,尽自己的义务。
3、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向上的理想。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第2页
宜兴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二)(试行)
学校 徐舍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品德与社会 任课教师 蒋春华
(本计划一式二份,一份交教导处,一份自留。) 2008年 2月17日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分析。
2.学困生情况分析(含学困生名单、现状和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1.任教班级学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分析。
本学期任教班级五(1)、五(3)班。五(1)班共48人,五(3)班共48人。两个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课堂比较活跃,能积极举手,大胆发言,大多数学生书写工整认真。学习习惯十分好,也有小部分学生也有表现得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个别同学课堂上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课后不能主动及时地巩固。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2.学困生情况分析(含学困生名单、现状和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五(1)班葛星星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基础差,遗忘快,口头表达能力差,作业拖拉,学习上没有上进心。
五(3)班 范卫星 基础差,思维能力差,接受知识较慢。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二
质量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确保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在知识与能力考核中,优秀率达80%以上,合格率达100%。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使全体学生初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在人格发展方面有所进步,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培养。
第1页
备注:表(二)由教师个人制订
三.改
进
教
学
的
措
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3.教研专题和实施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教学用书,明确目标,把握重点、难点,认真备课,广泛收集各种材料,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2)认真备课。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教案详,方法活,教具精。认真上好每节课,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多说多模仿,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认真实践。
(3)认真上课。上课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创造英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让全体学生得到锻炼和机会。
(4)认真批改作业。作业布置要结合课本内容,安排讨论,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布置社会调查,注重社会教学的开放性。
(5)认真进行课外辅导。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了解社会知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5)、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研专题和实施措施
专题名称:在活动中参与,培养道德情操
实施措施:
1、加强学习,不断为科研补充新的研究动力。
2、在研究中做好记录,分析研究过程。
3、在研究中利用多种途径学习先进经验,使本专题的内涵不断得到提升。
4、 期末要做好总结,为以后的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2页
三.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 容 课 时
备课组活动
1
第一单元1、父母的难处
2
制订计划
2
2、家里的烦人事
2
业务学习
3
3、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2
集体备课
4
4、我是独生女(子)
2
实践课;
5
第二单元5我来做市长
2
常规查评
6
6、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1
课题活动
7
6、我是共和国的公民
1
业务学习
8
7、法律护我成长
2
常规查评
9
第三单元8、鸦片的背后
1
10
8、鸦片的背后
1
集体备课
11
9、中山陵前
2
业务学习
12
10、南湖游船
2
13
第四单元11、李奶奶身上的伤痕
2
14
12、筑起血肉长城
2
实践课
15
1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
制定复习计划
16
复习
撰写专题总结
17
考查
18
备注
第7周和第11周有清明节和“五一”节休假。
第3页
更多阅读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目录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学 计划一、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五(1)、五(2)班学生分别为45、48人,这两个班都是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绝大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
教科版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资源类别:本校原创 作者:唐冬梅 发布时间:2011-3-22 16:54:06 点击:2198 来自:八一路小学[校长室]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经过小学阶段的
未来出版社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并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计划 六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教育教学计划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五年级上册日记大全
五 年级 语文 学科教学计划一、全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目标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2、准确认读252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70个。继续练习用钢笔、毛笔写字,能按字的结构写得正确、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