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是几本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湖北工业大学校徽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湖北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其前身是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于1984年合并组建的湖北工学院。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湖北工学院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校本部位于武昌南湖,艺术设计学院位于武昌马房山,机电研究设计院位于武昌石牌岭。校徽以理性与感性的交融,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交流与发展的互动,严谨与开放的意识,塑造了“湖工大”的崭新形象。

学校主页: http://www.hbut.edu.cn

中文名: 湖北工业大学

外文名: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BUT)

简称: 湖工大

校训: 厚德博学、求实创新

创办时间: 1952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工科

主管部门: 湖北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 刘德富

知名校友: 徐鹏航

所属地区: 中国 湖北武汉

主要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硕士点: 92个

博士点: 5个

办学方针: 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应用人才

目录

历史沿革 一、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二、湖北轻工业学院历史沿革

三、湖北工学院历史沿革

四、湖北工业大学与它校渊源

办学层次及特色

办学条件 一、机构设置

二、办学规模

三、办学条件

专业概况

现任领导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国际交流

所授荣誉

院系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计算机学院

管理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经济与政法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职业师范学院)

体育部

近年湖北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历史沿革 一、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二、湖北轻工业学院历史沿革

三、湖北工学院历史沿革

四、湖北工业大学与它校渊源

办学层次及特色

办学条件 一、机构设置

二、办学规模

三、办学条件

专业概况

现任领导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国际交流

所授荣誉

院系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计算机学院

管理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经济与政法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职业师范学院)

体育部

近年湖北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展开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一、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历史沿革

1952年武昌农业学校创建武昌农业学校办公楼(1952)

1952年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创建

1952年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

1952年武昌畜牧兽医学校创建

1957年武昌农业学校、湖北省农业干部学校、武昌农业机械化学校、武昌畜牧兽医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农业学校

1958年湖北省农业学校升格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

1970年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与武汉工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前身)参与合并组建湖北农机学院

1973年湖北农机学院(原湖北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湖北省农业机械学校

1975年湖北省农业机械学校并入华中农学院(今华中农业大学)

1979年华中农学院(原湖北省农业机械学校部分)改建为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

1984年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撤销与湖北轻工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北工学院二、湖北轻工业学院历史沿革

1956年武汉食品工业会计学校创建湖北轻工业学院主教学楼

1957年武汉食品工业会计学校更名为武汉食品工业管理学校

1958年武汉食品工业管理学校更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校

1958年湖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创建

1961年湖北化工专科学校、湖北建筑工程学校、湖北燃料工业学校、武汉食品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

1972年湖北省工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湖北省轻工业学校

197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在湖北轻工业学校轻工、纺织专业分离的基础上组建四所新学校。分出纺织专业成立武汉纺织工学院(今武汉纺织大学前身)和湖北省纺织工业学校;分出轻工专业成立湖北轻工业学院和湖北轻工业学校。

1984年湖北轻工业学院参与合并组建湖北工学院三、湖北工学院历史沿革

1950年中南兵工职工学校创建

1951年中南兵工职工学校更名为中央兵工总局中南兵工学校

1952年中央兵工总局中南兵工学校更名为中央兵工总局中南中湘学校

1953年中央兵工总局中南中湘学校更名为第二一二技工学校

1956年第二一二技工学校更名为武汉机械制造工业学校

1958年武汉机械制造工业学校、湖北工业学校合并组建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

1960年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湖北工学院

1960年华中工学院(汽车拖拉机专业等)并入湖北工学院

1961年湖北工学院(本科部分)并入武汉工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冶金机械)并入武汉钢铁学院(今武汉科技大学),(专科部分)改建为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

1961年 湖北工学院撤销。

198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将湖北轻工业学院和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湖北工学院并决定重点建设湖北工学院等两所省属重点大学。

2003年湖北机电设计研究院整体并入湖北工学院。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

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

2007年始建于1977年湖北省农业机械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湖北农机鉴定站整体并入湖北工业大学。

学校正门

“七五”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连续 5个五年计划将学校作为重点建设单位和省属骨干高校予以重点建设。经过20 多年的努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学校经历了“七五”打基础,“八五”扩规模,“九五”强实力,“十五”上水平,“十一五”攻质量的发展阶段,已经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文、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四、湖北工业大学与它校渊源

学校在历史沿革上与现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有密切的联系。1984年湖北工学院合并组建,干部和师资力量很缺,尽管当时华中工学院自身发展也急需人才,但时任老院长朱九思依旧大力支持和支援新建的湖工,湖北工学院的第一任党委书记、院长以及两个党委副书记都由华工调入,还有一批中坚的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纷纷调入,对湖北工学院的建立和后继发展起到了人才巡司河畔

保障的作用,当时连教学楼和学生宿舍也按照华工的模式盖,难怪社会上广为传说:湖北工学院是小华工。今天湖北工学院历经20多年,逐渐发展成长壮大,已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现任领导班子中有华科大毕业的三个博士、一大批教授、副教授和中层干部,多名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都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还有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正在华科大攻博,眼下湖工有370余名华科大的校友,是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的中坚力量。老院长长期情系湖工的发展,关注湖工的发展,我每次去他家拜会,他总是深情地询问湖工的建设发展情况,1994年春他还亲自到湖工作了关于“高等学校教育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的学术报告,全院副高以上的教师和中层干部聆听了他对高校管理阐发的真谛,受益匪浅。饮水思源,湖北工业大学的发展忘不了当代教育家朱九思。

编辑本段办学层次及特色

湖北工业大学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一所以工为主,文(艺)、理、经、管、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体制,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按照“发挥轻工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人才,办出鲜明特色”的办学方针,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职业与成人教育等多层次以及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把握发展机遇,注重内涵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编辑本段办学条件

一、机构设置

学校坐落在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主校区位于武昌南湖之滨,机电研究设计院设在武昌马房山,校园总占地面积1800亩,校舍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现有包括2个独立学院在内的在校生总规模达4校园一角

万余人。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师范学院)、体育部等15个教学单位,学校还拥有工程技术学院、商贸学院两个独立二级学院。

学校还有实验实训中心等13个教学机构、机电研究设计院、农机工程研究院、农机测试中心、图书馆、期刊社、机械总厂、医院、后勤集团等8个科研、生产与生活服务机构。学校还设有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中心、全国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中英·湖北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湖北省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以及湖北省机电一体化工程中心、湖北省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工程实训中心、湖北省轻工工程中心等省级中心。学校还有湖北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土木建筑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设有湖北省产品质量检验基地、湖北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总站、湖北省机动车辆及零部件质量监督检验站、国家机械农用运输车试验鉴定湖北测试站、湖北省机电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湖北省机械工业标准化中心站、湖北省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监督检测总站、湖北省机电专利事务所、湖北省机械工业情报站、一个正筹建的GIS(地理信息信息系统)实验室。二、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8万余人、硕士生近1400人、专科生近3000人。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科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居湖北省同批次院校榜首,在多数省(区、市)接近或超过当地重点院校录取线,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深秋的校园

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近4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十余年保持在90%以上;2001年以来,本科生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省内同批次录取高校榜首。

学校是最早从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省属院校之一。长达22年的研究生教育历程,使学校的研究生创新教育在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以及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办学规模和质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 “开放式大跨度轻工清洁生产研究生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被教育部授予“研究生创新中心”名称的省属高校。

学校坚持“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积极探索“合格+特长”的素质发展模式,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十余年保持在90%以上;我校毕业生“适用、实干”、“留得住、上手快、有后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01年以来,本科生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省内同批次录取高校榜首。2009年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五十强,2010年我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三、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1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拥有较完善的教学、体育和后勤服务设施,建有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54亿元。图书馆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学校拥有现代网络环境下的高速信息平台,学校校园网的建设规模是湖北省乃至华中区高校中最高的,全网采用了14条万兆主干,实现了双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建成了“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依托校园网的网络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功能齐全。

编辑本段专业概况

学校现有4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文(艺)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多科性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艺术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生物校园一角

工程四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艺术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国家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市场营销、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拥有2个湖北省优势学科、3个湖北省特色学科和12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8个“湖北省属高校科学研究优势与特色领域”学科,其中艺术设计学科是湖北省同类学科中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艺术设计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是最早从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省属院校之一。长达22年的研究生教育历程,使学校的研究生创新教育在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以及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办学规模和质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现有9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拥有12个学科领域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学科领域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7年起先后参与了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自1986年以来,已培养各类研究生1639 人,现有各类在读研究生(含专业学位)2001人。2001年,在湖北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知名专家对省属高校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整体条件评估中,我校第一个通过评估。2005年我校再次通过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整体条件省级评估并有5个学科获准立项建设。

编辑本段现任领导

校党委书记 朱正亮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刘德富

正校级调研员 周汉明

党委常委、副校长 钟毓宁

党委常委、副校长 董仕节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傅洪涛

党委副书记 蔡光兴

党委常委、副校长 李冬生

副校长 张颖江

编辑本段师资队伍

学校聘请了杨叔子、 谭建荣、 陈清泉、 熊有伦等知名的一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米耀荣 、波维林·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 、玛丽安 、陈惠发、 Murray Moo-Young 、高唯 、菲利普斯等外籍院士担任兼职教授。学校有周克定、余天庆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专家学者。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教授148人、副教授294人;博士绿树红楼

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0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590人。学校在重点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和主干课程中,分别设置了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主讲教授、学术骨干等岗位,目前已入选136人。教师中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4人,“湖北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及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0人,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9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1人,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其他各类专家77人,105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人获全国、湖北省劳模称号,12人被评为全国和湖北省优秀教师。

编辑本段教学科研

在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成果转化方面,学校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内的国家级奖项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社会科学奖98项,259项艺术设计作品分别获法国肖蒙国际广告节实验实训中心

全场大奖、未来设计师大奖等重大奖项。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会徽、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会徽,全国第六届中学生运动会会徽、湖北电视台台徽、武汉电视台台徽、《湖北日报》报徽以及海尔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知名企业近千项徽标均由学校师生设计。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8项),年科研经费超过4130万元,转让推广科技成果472项;公开出版著作(含国家规划教材等)410部,发表学术论文5802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309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或转载621篇。学校先后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30项,基础课教材《大学物理》获全国优秀教材奖。学校公开出版《中国机械工程》(国家机械类中文核心期刊)、《湖北农机化》、《电气与电子工程》、《高教研究》《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

学校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建立了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教改协作组发起单位之一。由学校倡导成立并牵头的全国质量工程学科学术委员会已召开了8次学术年会。近年来,ADI国际学术研讨会、工业生物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地方工科院校教改协作组第十二次年会、世界著名科学家武汉论坛等30多个大型高水平学术会议相继在学校召开。

编辑本段国际交流

学校对外学术交流活跃,先后与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与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芬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在互派教师、培养学生以及科研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派出并接受留学生。学校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模式,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明显。

编辑本段所授荣誉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是几本

建校以来,学校为贯彻湖北省“科教兴鄂”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先后被授予“湖北省美誉高校”、“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编辑本段院系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前身是1985年由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农业机械专业与湖北轻工业学院机电系轻工机械校医院

专业合并组建的机械工程系,1992年3月被中共湖北省高校工作委员会确定的武汉地区十二所高校系(院)级改革试点单位之一。2003年6月经学校批准,机械工程系更名为机械工程学院。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经成长为规模适中,专业、学科布局合理,教学、科研并举,学科独具特色、生机盎然的支柱学院之一。

学院设有7个系、3个研究所和1个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13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43人,教授29人,副教授46人,博士28人(含博士后4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3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跨世纪学术骨干2人;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及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2006-2010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另有谭建荣院士等一批兼职教授。

学院以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学科为依托,着力建设跨学科的“现代制造质量工程”学科群,现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本科专业(其中1个国家特色专业)。现有普教本科学生2096人,硕士研究生100名。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挑战杯”、创新设计大赛及英语竞赛中曾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2003年至今,已承担、完成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及企业横向合作研究项目4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科研经费累计4420余万元;获省级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共19项,获湖北省教学研究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检索127篇,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40余部。

近年来学院曾获“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委(党总支)、校文明单位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湖北省劳动模范1人,获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1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原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组建于1985年。1986年湖北工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当年由周克定教授主持创建了湖北工业大学第一个硕士点:理论电工。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周克定教授在“九十华诞”座谈会上讲话

展,学院已经成长为湖北工业大学规模适中,学科专业布局合理,教学科研并举,电气信息学科特色鲜明、生机盎然的支柱学院之一。学院是武汉电工技术学会、全国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湖北分会挂靠单位,主办有《电气与电子工程》杂志。

学院下设5个系、2个研究所和主持1个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9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4人,教授10人,副教授30人,博士20人(含博士后1人)。有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及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教育部2006-2010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现聘有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继集团、湖北省电力公司等知名高校和国家重大企业的专家和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教授。

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品牌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10个学术型硕士点: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湖北省特色学科、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有电气工程、控制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987年起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现有普教本科学生1837人,硕士研究生131名。我院在学生培养中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同时注重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欧洲机器人足球竞赛、创新设计大赛及英语竞赛中曾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现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是湖北工业大学作为院级单位运行的实验教学中心,由电工电子实验室、自动化实验室、电气技术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与计算机技术实验室五大类十余个专业分室和专业基础分室组成。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年来,学院已承担、完成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及企业横向合作研究项目11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863”项目1项,科研经费累计近1000万元;获省级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共2项,获湖北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检索40多篇,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24部。计算机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现有专职教师59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21人,博士17人。学院遵循“以人为本、整合培养、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IT业高校园一角

级人才”为目标,是学校最有发展前景的年轻学院之一。

学院历来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始终把提高本科教育作为学院工作的重要目标,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4个本科专业;2000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授予权,2001年“计算机应用技术”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中职师资“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授予权,2006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领域硕士授予权;2006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再次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一级学科获硕士授予权。

学院拥有较完善的教学和实验设施,建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建有稳定的四个研究方向: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图形与图像处理、软件理论与知识工程。学院共承担和完成各类项目147项,其中省级及以上纵向项目49项,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横向项目60项,科研经费接近450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85篇,被三大索引收录328篇,有9篇论文分别获得武汉市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院自建院起就开始承办湖北工业大学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探索出一条以专业竞赛活动积累学生项目实践经验的道路。学院建有物联网创新实验室,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科技实践平台。在近五年多次获得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赛优秀奖;2007年全国机器人大赛三等奖;2009年获得全国机器人足球比赛三等奖,获得全国挑战杯三等奖;2010年获得全国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

“欲道今朝花开早,料得来年花更香”。在新的征途上,计算机学院全体师生员工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再攀新高,努力将计算机学科建设成为同类高校中颇具优势的学科!管理学院

前身是1985年10月组建的建管系,1992年9月独立组建为工商管理工程系,2004年10月更名为“管理学院”,目前学院设有工商管理系、会计系、信息管理系和公共管理系四个系、一个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一个以?拥有250多台微机的管理综合实验室为主、包含五个实验室的实验中心以及一个藏书近万册、管理学院优秀毕业生——英雄萧栋栋

期刊和报纸250多种的资料室。学院目前拥有七个本科专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四个硕士点:企业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40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60人,其中学生党员400多人。学院积极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诚信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性,全院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部分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100%。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在实际岗位上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和社会、经济效益。

学院已形成一支在国内外有影响、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90余名,其中,教授及研究员9名,副教授及副研究员26名,讲师30名,助教21名。全院教职工中有8人具有博士学位、57人具有硕士学位。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管理中,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多人获得校级、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比如:王德发教授的“全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何保华获得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的“三育人”先进个人中,我院李桂陵、邵继红、沈先钊、易新涛光荣当选,李桂陵教授还获得师德标兵称号,2005年全校最受欢迎的老师评选中,我院有5人入围,1人当选最受欢迎的十名教师,在近三年学校十佳教师评选中,我院有4名教师入围,2人当选,在近三年的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我院多次获得佳绩,其中三人次获得一等奖,两人次获得二等奖,2006年我院有两位老师获得学校十佳教学质量奖。

全院共承担完成各级科研项目70余项,立项经费超过100万元,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或参编著作10多部,承担了一项科技部下达的国家级研究子课题,有多项课题或论文获得各级奖励。目前,全院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实力、按研究方向划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学院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的部分高校保持有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成立于1978年,是湖北工业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本院早期设有橡塑工程(后改为高分子材料工程)、制浆造纸工程(后改为轻化工程)、发酵工程、食品工程等本科专业。1985年,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校园一角

求和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学校将发酵工程、食品工程专业划出单独成立了生物工程学院(原生物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原有基础上又先后增设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含精细化工、工业分析2个方向)、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现共设有5个本科专业6个专业方向。高分子材料工程、轻化工程专业分别被列为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分析化学实验室为省优质实验室,化工原理课程为校优质课程。现有材料学、制浆造纸工程、化学工艺和材料物理化学4个硕士点(含18个研究方向),并招收培养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硕士。

本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共有教职工93人,教职工中有教师编制76人。教师队伍中教授、副教授占58%,青年教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历。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1人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1人入选湖北省“111”人才工程。

本院按照“坚持三个面向、服务湖北建设、培养应用人才、办出鲜明特色”的办学方针,以本科教育为主,把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才,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20多年来,所培养的毕业生遍及国内外医药化工、轻工纺织、食品酿造、通信电子、材料工业、汽车制造、军工及科教等相关行业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生物工程学院

创建于1977年,下设四系一部(生物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制 药工程系、生物技术系、基础化学部),一个实验中心。

生物工程学院拥有发酵工程、食品科学二个省级重点学科, 发酵工程、生物化工、食品科学三个硕士点和轻工技术与工程工程硕士点,设有生物工程(湖北省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理学) 四个本科专业, 现有全日制在校普教本专科学生及硕士研究生一千余人。

发酵工程学科为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经国内知名专家验收、评估认为处于华中地区领先地位。学院还拥有工业微生物省级重点实验室,设有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食品及微生物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食品发酵工程技术中心。

生物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教师44人,实验员7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7人,26人具有博士学位;8位教师分别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罗马尼亚、波兰等国学成归来。学院有 6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和青年学术骨干,生物工程学科设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生物工程学院拥有5000㎡的教学科研大楼,设有生物工程研究所和药物及制剂研究所,配备有进口高档分析仪器和生物反应器等设备,与数家企业共建教学科研及学生就业基地。

生物工程学院按照现有学科特点及发展需求,确定了“调整,发展,突破”的发展思路,重点围绕发酵工程、食品科学、制药工程三个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生物工程学院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三年来,分别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及横向项目累计8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16项,在核心期刊(含三大检索收录)发表论文500多篇。7项科研课题获省湖北科学技术进步奖。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是在湖北工业大学这片沃土上快速成长起来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院之一,它创建于1985年,1992年从建管系分设成立土木工程系,2004年正式更名学院。

学院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在教学、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飞跃。学院下设有建筑工程系、路桥系、建筑与艺术系、工程管理系;有三个微机室、一个图书资料室、一个作品陈列室、一个建筑设计院和一个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五个实验室、十个实验分室,总实验面积达4764m2,设备值864万元。

学院现有本科生1353人,研究生47人,有教职员工104人,教师96人,教师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16人,硕士45人,青年教师中获得硕士及以上比例达90%,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省跨世纪学术骨干2人,学校特聘教授1名,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8人,同时有13位兼职教授和楚天学者岗位。教师中有多人分别获得湖北省优秀党员、学校“教书育人标兵”,“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以及学生评选的“我最喜欢的老师”等荣誉称号。

学院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培养工程型人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北京、武汉、深圳、苏州、大连等地设立了22个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基地,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工程实训经历,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名列全校前列,3000多名毕业生遍及天南海北,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勇于开拓创新、敬业实干的精神,用智慧和汗水描绘着祖国兴旺发达的宏伟蓝图。

学院十分重视培养优秀的教学、科研师资人才,积极搭建平台,分别与法国、美国、捷克、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香港城市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中铁十一局等多所国内高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从而使我院的科研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0年以来,学院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学科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新增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工程力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土木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结构工程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交通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有湖北省优质课程工程力学,有校优质课程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等多门课程。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30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文章32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译著2部、教材3部;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4项。

在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院党委始终发挥着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学院多次获学校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科研管理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有多名管理干部获得省优秀组工干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优秀党员及学校优秀党员等荣誉。经济与政法学院

拥有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二个普教本科专业,政治学理论、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四个硕士点。设有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教学与研究机构,是我校重要的人文经济教学与研究基地。湖北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5人,硕士生导师10人,高职称教师占全体教师的36.3%;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硕士化,22名教师取得或即将取得博士学位。部分教师先后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术骨干、湖北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师、湖工大“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院拥有全校最大的院级图书资料中心。资料室藏书23000余册,专业报刊、杂志150种。设有金融模拟实验室和国际贸易实训中心,可以满足学生进行实时模拟操作和研究式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和提供科技服务的平台。建设中的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湖北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将在“凝练科研方向、集聚创新人才、拓展服务范围、凸现科研特色、提升科研层次”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学院倡导“团结奉献、艰苦创业”良好院风。广大职员工锐意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为构建特色鲜明的和谐学院而努力工作,教学科研均有长足的进展。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公司金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5门课程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产业经济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近三年,出版著作、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承担厅局级以上课题60余项。

学院围绕“依托工科背景、注重学科交叉、面向地方经济、服务企业层面”的办学思想,逐渐形成了特色,在湖北省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企业政治、中小企业经济发展、公司金融、贸易反倾销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等领域,集中取得了一批成果。

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先后与上海堡隆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发改委、港澳证券(武汉)公司、多佳集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地签有实习基地协议和就业基地协议14个,为广大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艺术设计学院

前身是湖北轻工业学院工业美术设计专业,创办于1978年,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国内理工科院校中率先创办的边缘性设计学科之一。办学3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设计与管理人才。仅在湖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担任学术领导的就有20多位,艺术设计学院大楼

如:武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涂伟、武汉大学设计系教授郝建,华中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教授辛艺峰,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何方,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汪尚麟、副院长郭力群、程智力,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杨高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张勇等;80余名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南京等城市知名大学中担任学术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大师级人物和成功的企业家也很多,如国际大奖获得者陈放;全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品牌策划公司“力创”总裁周焰,业内具有较高声誉的 “大业工业设计公司”总裁李小泉、盛光润等;知名设计师更是遍布全国,形成了“湖工大设计”的品牌效应,在设计产业界、艺术设计教育界拥有很高的美誉度。

1996年获批设计艺术学硕士点,同年艺术设计专业获批成为全省艺术设计类唯一的重点学科。

1997年《产品造型设计》课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

1998年6月国家 教委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来学院检查,对本院教学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专家组组长霍亚 玲教授提笔写下了“办学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评语。

1999年被列为湖北省“学科优势及特色领域”。

2000年艺术设计学院顺利通过了省级重点学科的验收。

2001年艺术设计学科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

2001年4月艺术设计重点学科通过了国家教育部专家组验收,再次获得专家组的好评,评价学科为“特色鲜明 ,成绩显著”。

2002年3月特聘浙江大学博导孙守迁教授来学院从事工业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研究与教学工作。

2003年10月《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已通过省级评议,被列为国家级优质课程申报项目。

2003年12月艺术设计被列为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

2006年《图案原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07年《包装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2006年10月艺术设计学院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7年12月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2008年1月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创建以来,始终着重强调科研成果的完成,积极推行“注重观念,拓宽视野,突出创意,讲求实效”的办学理念,倡导“学必用,用必果”的实战模式,激励师生参与社会竞争,积极参加竞赛。

学院师生科研成果突出,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收入三大检索8篇,出版学术著作68部,教材34部,设计应用研究获国家级奖励28项,省部级奖励63项,其他奖项142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科研经费达600多万元,1000余件科研成果中标并被社会采用。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普遍受到业内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8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3人,讲师23人,45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在读);现有在校学生2284人,其中本科生1851人,研究生213人。学院拥有六系一所两个工作室一个中心,专业藏书6.5万册,外文期刊510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学术风气端正,实验设备先进,藏书较为丰富,并订购了国内外较重要的学术期刊和本学科相关的前沿性图书资料。

办学30年来已为国家培养本科生2765名、硕士生258名、其它形式的各类学生5000多名,历年一次性就业率90%以上。

现有艺术设计(含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五个方向)、工业设计(含工业设计、玩具设计两个方向)、广告学、动画四个专业;并有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广告设计、数字与媒体艺术设计动和动画等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在学科向前发展的同时,学院努力改善办学环境,建成了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综合实验楼、计算机机房、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和学术报告厅。满足了艺术设计现代化的教学和科研。2005年学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在校本部新建了先进的艺术设计大楼,建筑面积达3万平米,2007年8月艺术设计学院已完成了从分部到本部的教学转移,艺术设计教学实验大楼投入使用。目前,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在省内被公认为一流的领先地位,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理学院

理学院源于1985年湖北工学院合并组建时的基础课部。当时的基础课部由数学、物理、外语三个教研室组成,承担全校所有本、专科生、研究生等各层次的数学、物理、外语公共基础课教学。1998年基础课部更名为基础科学部。2002年3月,随着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由数学、物理两大教研室组建成数理系,外语教研室组建成外语系。2004年6月,数理系更名为理学院。

理学院下设“两部两系一中心”:即数学课部、物理课部、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光电子信息科学系、实验中心。另设有院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图书资料室。数学课部主要负责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等各层次公共基础数学课程教学;物理课部主要负责全校各层次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主要负责数学类两个专业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统计学专业教学;光电子信息科学系主要负责物理类两个专业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

理学院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23人,讲师2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41人。并且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 人,省优秀教师1 人,享受省政府津贴教师1人。先后有多位教师获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校教学十佳”、“校先进教师”、“校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

2000年以来,理学院相继开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统计学4个理科专业,同时挂靠招收应用数学、物理电子学专业的研究生,成为学校的理科人才培育基地。

理学院承担全校本、专科、研究生等各层次学生的数学、物理公共课程教学,并承担本院4个本科专业以及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考助学班、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会计本专科专业的教学工作。1998年、2002年我院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课程连续两届评为省优质课程,2005年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又被评为省精品课程。近三年来,全院教师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辅导教材十多部,参与各类教研、科研课题二十多项。其中 2篇论文被 SCI收录,2篇教研科学研究论文获省二等奖,1篇获省三等奖,教研课题《大学生数学建模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641人,硕士研究生9人。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合格+特长”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针对理学院学生特点,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数学竞赛,指导我校学生开展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四个全国二等奖、四个全省一等奖、多个全省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可喜成绩这些学生专业素质过硬、适应性强,他们大多数在教育、金融、政府机关和IT行业承担重要工作,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外国语学院

现有教职工100人(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讲师43人,助教36人;硕士学位毕业教师35人,博士学位毕业教师2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师25人,在职攻读博士教师2人;英语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2人,课程主讲教授2人,教学骨干9人;硕士生导师4人;先后有17位教师赴英国、美国、新西兰、芬兰和澳大利亚等国进修学习。

目前,学院开办有英语和对外汉语2个本科专业,1个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自2000年起,学院先后向社会输送英语专业合格毕业生近70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825人,研究生58人。

外国语学院下设有大学英语第一教学部、大学英语第二教学部、英语系、语言文化传播系等四个教学单位,另设有外语培训中心、语言与文化研究所以及网络语言学习中心。学院资料室图书藏量10000余册,常年订购外语专业期刊38种。学院拥有网络语言学习中心面积5000平方米(在建)、语言实验教学面积480平方米、语言实验室10套(540座)、多功能厅(196 座),为教学科研提供较好的学术交流的平台。

学院坚持开放式办学,先后与湖北省博物馆、东湖珍珠馆、红安县教育局、赤壁市教育局、深圳伯达进出口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威伯特电器有限公司、广州市南国工商专修学院、广州天河弘华财经学校以及广州城市职业技工学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近三年来,《大学英语》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英语学科中的基础英语、英美社会与文化、高级英语和大学语文课程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到了领导的赞扬,同行的好评,学生的肯定。10多名青年教师在校教学竞赛中荣获桂冠,5人次获得校“十佳教学质量奖”和提名奖。近三年来,我院教师出版各类教材、教辅图书31部,公开发表各层次学术论文216多篇,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15项,特别是在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汉口译、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等领域逐渐形成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

外国语学院承担着全校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课程的公共基础课教学,英语专业和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教学。外国语学院外语培训中心为教育部指定“援非”人员外语培训基地之一,并常年承担中英·湖北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国内外翻译以及我校的部分外事接待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湖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的基础上新成立的学院,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78年湖北轻工业学院的马列课部,1985年,湖北轻工业学院与湖北省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北工学院,在马列课部的基础上组建了政治理论课部。2002年4月,湖北工学院学生工作部德育教研室并入政治理论课部,组建湖北工学院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部,2004年,学校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以后,课部也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部,2010年11月,成立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现有专兼职教师4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讲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在读博士生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8人,博士和在读博士教师占教师人数的28.58%,党员教师达到88.1%。教师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学科,具有多样化的学科背景。

学院现设4个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2个研究中心(大学生舆情分析与引导中心、湖北企业政治建设研究中心)。另外,学院还设立研究生培养导师组,履行研究生课程教学及综合管理职能。学院承担全校本、专科生(5门课程),硕士研究生(2门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着法学门类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设和人才培养任务,业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学院先后获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06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6年) 、政治学理论(2003年)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0年,学院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授予权。

长期以来,学院狠抓课程建设构建设和教学改革,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省级)、《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校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院级)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新途径,开辟了教学实践基地和网络教学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课件三等奖等教学奖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校科研基金30项;出版教材专著5部,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文章被权威刊物转载和检索,一些成果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转。

学院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200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多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级和省部级先进个人。继续教育学院(职业师范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是湖北工业大学在开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为多渠道、多形式办学而设立的管理机构,专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目前主管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培训四种教育类别,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职业与成人本专科教育、非学历教育四个教育层次。

伴随着湖北工业大学的快速发展,湖北工业大学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于1958年举办成人教育,1982年开办成人高等教育,1986年开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1988年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93年湖北省将湖北省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设置在我院,2000年教育部批准我院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2001年湖北省教育厅与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文化委员会共同决定建立中英·湖北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该中心设置在我院。2004年,在新一轮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中,学校将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与原成人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依托湖北工业大学丰富的优质办学资源,凭着长期开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探索形成的丰厚积淀,学院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各具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学院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底蕴,并开展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大批理论和应用成果。通过中英·湖北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学院与英国职教界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职教交流与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全国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全国职教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与国内职教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通过举办职业教育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培养,举办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校长培训班、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等诸多培养培训方式,为我国、特别是湖北省职教战线培养了大批中坚人才。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经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批准,具有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2005年获得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

当前,学院正在新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奋力开拓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新局面。体育部

是湖北工业大学体育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担负着全校师生员工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组织和全民健身组织工作。体育部设有直属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办公室、部办公室。下设三个教研室:体育教学教研室、群体竞赛教研室和分部体育教研室。体育部现有教职员工35人,其中专职教师30人,教辅人员5人。教师分别来自全国各大体育院校和体育系,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3人,讲师12人,助教3人。

多年来,本部教师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在体育教学和训练第一线。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校历届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中,曾分别获二、三等奖,曾有4人次获校“十佳优秀教师”称号。

体育部在体育科研方面发展较快,其中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多次,校立项课题十余项,有数人参加了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和参编多部教材。

本校乒乓球、田径、篮球、足球、长跑等代表队在湖北省各项大赛中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2003年荣获湖北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校长杯”荣誉称号,并多次承办全国及湖北省大学生篮球、乒乓球等赛事。2004年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突出贡献奖”,2005年获湖北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CUBA选拔赛第二名,校内各项赛事不断,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学生每年达标率在97%以上。

近年湖北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文科理科生源地: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青海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西藏新疆内蒙古海南福建甘肃港澳台 年份: 20092008200720062005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486 528 513 -- 300 本科二批 2009 311 311 311 -- 1 本科提前批 2008 510 549 528 -- 237 本科二批 2008 319 413 358 -- 4 本科提前批 2007 500 544 522 -- 251 本科二批 2006 520 556 541 -- 230 本科二、三批 2006 520 556 542 -- 230 本科二批 2006 317 533 422 -- 8 本科提前批 2005 487 510 499 -- 326 本科二批 2004 521 -- -- -- -- 不详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经济学 经济学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90 477

扩展阅读:

1 http://www.hbut.edu.cn/ 湖北工业大学官方网站

2 http://www.hgdonline.net/ 湖北工业大学门户网站

3 http://bbs.hgdonline.net/ 湖北工业大学官方论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1904.html

更多阅读

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是几本

申博权的第一次下放,就暴露出众多的相关问题。在徐州师范罢课后不久,西北政法大学个别师生用“散步”表达了对结果的不满。在陕西省的这次申博中,主管部门对信息的不公示,导致申博失败的部分高校教授“合理质疑”申博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是几本

西南石油大学校徽西南石油大学是国家“小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也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是几本

福建农林大学校徽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福建省重点大学。其最早前身为1936年创办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2000年,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校本部位于福州市西郊,占地面积234万㎡。南平校区位于南平市西郊,占地面积20万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是几本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南京审计学院校徽南京审计学院是我国唯一以“审计”命名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83年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为现名;1991年由审计署直属;199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合作共建、以江

广州大学城 广州大学是几本

1概况编辑广州大学城(guangzhou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简称HEMC),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正式完工。进驻十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

声明:《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是几本》为网友我很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