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粤语电影周星驰粤语版周星驰不如许冠文 周星驰粤语版电影全集

周星驰粤语电影周星驰粤语版周星驰不如许冠文 周星驰粤语版电影全集

周星驰粤语电影周星驰粤语版周星驰不如许冠文

  2009年05月28日

  文:麦克疯

  有的部分涉及到了音乐,不喜者建议可以跳过!

  说起周星驰,很多内地的影迷会将其冠以“喜剧之王”的称号,可很多人却不知,在周星驰之前,还有一个“喜剧大师”叫许冠文!

  其实对于周星驰我会不遗余力、毫不吝啬的将很多溢美之词冠于其,譬如说“天才”,这种天才是骨子里的,为什么说他是“王”,那么也不能抹煞其日后的努力和对于港产喜剧片的影响;而对于周星驰是种喜爱,而对于许冠文,我只能说是种尊敬,甚至可以说是膜拜。

  周星驰同许冠文出道年龄不一,许冠文从出演第一部电影《大军阀》(1972年李翰祥导演)到组建许氏兄弟电影公司,可以看做从30岁起家,而周星驰代表着新生代演员的崛起,从出演第一部影视剧到意味着开始崭露头角的《霹雳先锋》伊始,不过仅仅26岁。当时在香港,就嘉禾老板邹文怀的眼光,若没有两下子真功夫,是不敢贸贸然随便签约一个艺人的,而对于一个只出演过四部电影的许冠文,刚开口便亦以注资筹办自己的电影公司,若放在周星驰身上估计想都不敢想。

  周星驰是香港TVB班出身,都说香港TVB的演员漫热,有的演员可能要很久才能熬出头来,像张之亮这样的,即使和刘德华是同班同学,但是因为外型问题还是只能选择留待幕后,而没有真正风格的演员,好者也只能在无线自产电视剧中演演配角、跑跑龙套什么的,差则转行,性质就跟如今的北京电影学院差不多。

  70—8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时期,同时也推动了电影热的发展,或许说许冠文和周星驰都搭上了顺风车,都在不同的领域里大放异彩。

  60年代末许冠文凭借着和四弟许冠杰主持当时香港著名的节目档《双星报喜》而一举成名,随后第一部电影便在大导演李翰祥的电影《大军阀》中担任主角,随后在嘉禾自建公司也不过短短几年。而周星驰也曾在TVB儿童节目做四年主持,但在TVB戏剧界熬了6年才小有成就,后被逼替永盛拍戏,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自组星辉公司是若干年后的事,两者不可相提并论,而许冠文当时则便不必看人脸色行事。

  许冠文电影在当时是垄断式电影,自组公司后,可谓集编、导、制于一身,由于父母都是文化界人(父亲是国学大师,母亲是戏剧名伶),自己又受过高等精英教育(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社会系毕业),所以有着绝对的编剧功底,但是从小在屋坉长大的环境又使得其作品深深的打上了草根情怀的烙印,所以在许冠文的电影中,常常有着小人物的嬉皮心态折射着世间的嬉笑怒骂与人生百态,带有自嘲的意味,而周星驰母亲凌宝儿也喜欢戏曲,特别是粤剧,但是粤剧没有真正影响周星驰,影响他的则是当初跑龙套当配角只为争得一席之地的奋斗经历,就是这样的心态也为自己创造了开拓性的表演,颠覆着人们的传统思维逻辑和某些行为习惯,带有讽刺意味。

  在许冠文电影中,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顺庆合理的发展结构,在现在看来,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称为典范,通过小品式的段落层层铺垫,带入高潮制造笑料,而在周星驰电影中却很少看到这样的,通常以颠覆再颠覆,结局“最后一秒的大逆转”出其不意,这样一反再反的情节解构,证明有存在主义,但也为其周氏电影多少带有些个人情怀和英雄色彩。相对来说,这样的考据癖放入许氏电影中,结局恐怕会落空。

  我常常拿一道命题作文来比喻两人的电影,我比喻周星驰的电影是一篇命题作文,就是给你一个主题,你只用在开头写下铺垫,然后中间自由发挥,带出情感宣泄,然后结尾呼应一下即可;而许冠文的电影是一道意向形作文,只留核心,不限素材,而且要顺着事态发展带到最高潮,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每个人的作品不会这样简单到照单收购,其中当然包含了影片幕后工作智慧的结晶,许氏作品名恰恰带着抽象主义,透过作品名不可一窥创作意图,这样很少,而其中韵味很多,多过你想,除了许氏公司的第一部作品《鬼马双星》有些透着周氏的“无厘头”之外,之后的《半斤八两》、《摩登保镖》、《卖身契》等多多少少都隐喻点意思,这是许氏作品的双面性。

  说到编剧,周星驰在星辉之前最应感谢的恐怕最多的要属李力持和刘镇伟,而许冠文要感谢的则是他自己。

  以下纯属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者敬请拍砖:

  许冠文致力于开创本土喜剧,其实在其电影的粤语版声道中,我们很少会听到妙语连珠的段子,但是一些本土化的贫俚语还是能捧得观众一乐,即使是中文翻译,也能显原汁原味:譬如《半斤八两》中的“够僵就揸枪走去抢”(这句台词也被写进许冠杰的同名电影主题曲之中),《鬼马双星》中“够勤力未必会发达噶,你去睇乡下的牛,有钱人坐系呢度系乜都唔驶做噶”,在《抢钱夫妻》中文叔也说“也许是上帝打错电话了,不是打给我的。哦就算是打给我的,难道我一定要复机啊!”等等,多少带有些自讽的意味,而周星驰电影需要翻译成国语才能显出味道,回看粤语声道,你会发现失色不少,我觉得这和国语配音班底的创意立下的汗马功劳是分不开的。同周星驰电影中的自我救赎和调侃别人并不是一种味道,如果能有生活的锤炼,即使荒诞不经,也能合情合理,许冠文电影中大起大落的转折也验证了生活的悲喜无常,而蕴乎哲理,核心是悲剧中带点喜剧,或许才是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其实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即许氏年代后期,其作品多转向为悲剧,像《抢钱夫妻》、《铁板烧》等,在89年新艺城贺岁片《合家欢》中初现端倪。俗话说“江湖越老,感悟越多”,近年周星驰的作品也有走人生悲喜剧的趋势,但是转型幅度之大,其带莫名,有点令曾经魂萦梦绕的星迷们不习惯于接受,许氏作品一如既往,却难得多了对人生的感悟,实在是锦上添花。

  许、周二人的交替,证明了观众的口味发生了变化,90年周星驰的《赌圣》打败了许冠文的《新半斤八两》其实就是客观的佐证,周星驰也曾在一些访谈中声称自己的表演吸取了许氏表演风格,但是自己以“无厘头”的天分纵横影坛10年,也不能不说是周星驰的天分和努力使然,这是周聪明的地方。

  而许冠文聪明的地方在于在创办许氏电影公司时,可谓一手垄断,除了嘉禾老板邹文怀之外,无能受人左右,还有一点不能不说,就是充分利用了四弟许冠杰在的才华和于歌坛之声誉,为电影负责配乐工作,添光加彩。

  作为一个电影工作室,不仅要包涵了电影的制作,而电影歌曲也一手包办,在香港影坛实属罕见。(除此之外曾属玩票性质的陈可辛也没有权利这样去做)而许氏电影集编、导、创于一身还真有“旁人莫入”的架势,在当时令不少同行称羡。具体做法是:许冠文创作电影,弟弟写歌配乐,随着电影的热卖,弟弟顺风而上,推出同名专辑,可谓一举两得之策,被称为“家族式”电影原创大碟,名利双收。

  四弟许冠杰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被誉为香港第一代“歌神”,以词著称,歌词也蕴含哲理(个人最喜欢的是《浪子心声》、《半斤八两》、《沉默是金》和《天才白痴梦》),恰恰和大哥的电影相得益彰,使得电影更有亮点。

  我想,一部电影的号召力不光是导演和演员,就如《黄金甲》有很多人是冲着周杰伦去的吧,是冲着《菊花台》去的吧~~

  所以许氏兄弟在当时做了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如今就连徐克和陈可辛都无法做到,更别说周星驰。

  所以许冠文在最辉煌的时候隐退,拿到“太平绅士”头衔安享“太平”,但是后期依然为发扬本土搞笑不遗余力,2005年曾在红馆举行的“鬼马栋笃笑”脱口秀LIVE场场爆满(类似于郭德纲的德云社台子),在屏幕外继续喜剧人民。

  如今香港影坛青黄不接十分严重,周星驰MS还奋斗在香港电影第一线,以三年磨一剑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放眼看去,周星驰拿的是哥伦比亚的投资,制作越做越大,场面越来越HOLLYWOOD,情感也越来越“混沌”,商业性质浓厚,我想放于徐克身上,或许事半功倍呢,星爷如此作为,却大失特色,回想文叔,如此的“擦边球”,可有背离了“喜剧之王”的初衷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1842.html

更多阅读

闲话周星驰电影中的一些搞笑破事 周星驰搞笑电影全集

周星驰星爷自从主演《功夫》以后三年间没有制作拍摄影片了。《功夫》当时获得了广泛好评,电影票房也大获全胜。剧情跌宕,人物塑造丰满,标准的惩恶扬善,当然少不了星爷招牌的搞笑,只不过在这部影片中搞笑更多的时候不是以语言的形式而是动

声明:《周星驰粤语电影周星驰粤语版周星驰不如许冠文 周星驰粤语版电影全集》为网友多情被无情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