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摘自REUTERS中文版“沪港小生专栏”文章。
作者陈澍,80年生于上海,08年去香港工作,上班用英语报财经新闻,下班拿中文写人情世故,钟情维港的天星小轮,难忘外滩的风情万种,频繁往返于两地之间,发现许多往事原来并不如烟,想留住更多霎时感动,于是有了专栏《沪港小生Mr. Shangkong》。
谢谢!
香港人对台风的感情可能真的是很复杂的,就好像命里注定遇见一个“野蛮女友”,明知道她有时候很野蛮,但其实你就是喜欢她野蛮之外的可爱一面。
香港天文台按照阿拉伯数字对台风进行评级,第三级是一个分水岭,三级以下一般都还算“温和”,没有大碍,所谓“一级台风警报”,或“一号风球”,名字听上去比较可怕,其实威力可能还不及上海夏天常见的雷阵雨。
三级以上就很难说了,有时候天文台刚刚挂出三号警报,忽然就通知再过两小时要直接升级至“八号风球”,难免令人有些措手不及。
天文台挂“八号风球”的时候,香港人就不需要进办公室上班了,连股市交易都会被临时叫停。如果已经在公司上班,趁着天文台正式挂出“八号风球”前两小时的预告时间,大家也都可以理所当然地和老板说bye-bye,然後大摇大摆地走出办公室。
当然,想必那个时候连老板都很想快点回家。
有趣的是,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和“老板”都姓“老”的缘故,据说最近几年但凡香港挂“八号风球”,不是周末就是夜晚,大家自然不用为上班而苦恼,却也因此失去不少原本借“八号风球”为由可以合理跷班的意外乐趣。
还没来香港工作时,我就已经知道香港有大名鼎鼎的“八号风球”。因为上海少有台风,自然没必要搞什麽“风球”,所以当时脑海中对香港“八号风球”的联想总是特别抽象,以为天文台真的会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边上放一个超级大的彩色气球,上面画上一个“8”,迎风而上,然後越飞越高,努力让全港市民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抬头可见。
现实生活中的“八号风球”当然不会如此卡通。天文台通常会提前两小时,透过电视、广播、网站等大众传媒向香港市民及时发布台风警报,殊不知这短短的两个小时可能恰是港人最密集传情达意的温馨时刻。
发一条短讯给女朋友:“亲爱的,要挂八号风球了,早点回家吧!”简简单单十几个字一定能胜过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魔法。
打一个电话给父母:“爸爸、妈妈,要挂八号风球了,家里门窗关好了吗?”寥寥数语足以让父母在那一刻感到孩子真的长大了。
又或者是同事间的一句友情提醒,即便平日里在工作上有再不开心的摩擦,至少那一刻你忽然明白为什麽古人常言“远亲不如近邻”。
每当“八号风球”挂起时,大家最想去的一个地方无外乎一个字:家。看看Facebook上的留言,已经到家的人都忍不住上网感叹一句“HomeSweetHome”(家,甜美的家),还在路上的朋友也忍不住要抱怨几句“哎,怎麽还没有到家”。就算你平日里再怎麽忙碌,台风来袭时,什麽事情都要放下,想尽一切办法回家。
上月某个周末,台风“莫拉菲”来袭,香港出人意料地挂出“九号风球”,我一个人站在阳台上眺望平日里总是灯红酒绿的铜锣湾,只见台风突袭下的街道冷清的也就剩下电线杆被路灯拉长的背影,倒是难得见到对面的公寓楼此刻特别闪亮,灯光从一扇扇玻璃窗内透出来,一家家团圆的气氛浓的比暴雨下的迷雾还难散开。
当然,每次台风来袭,香港也总是有一批“死了都要爱”的追风者,其中大多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故意跑到海岸边,张开双臂感受台风的威力。记得有次电视台直播追风者,其中一对恋人对着咆哮的台风忽然“怒吼”一声:我们结婚吧!如此豪情壮志恐怕都不会输给《水浒传》。
几年前有一部热播的偶像剧,名字叫做《八号风球的爱恋》,故事讲什麽如今已经记不清了,就觉得片名很好玩,想想那些在“八号风球”挂起前给你发短讯,提醒你早点收工回家的她或者他,即使此刻还不敢捅破那层恋,我想至少香港也从来不缺少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