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十八课《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彦明 大社学区小屯学校

教材分析

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急烈的战国中期,他主张行“仁政”以统天下,与弟子著有《孟子》一书,他的作品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章具有短论的特色,以高度的语言作扼要的论证,中心鲜明突出,读后发人深思,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可见这一章是讲民心向背的: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否则就会失败。孟子认为行“王道”(即“仁政”)就可以得民心,所以说“得道者多助”。

文章将中心论点置于开头,先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作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德“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的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

本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作用大小不同。人和为什么最重要留待下文论证。

第二部分是第4自然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本章的语言由浅到深、由小到大、由底到高、由轻到重层层推进,论证严密,富于雄辩。且文章将“人和”赋予了现实意义,“人和”是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推而广之,任何“战役”要取得胜利都必须保证“人和”,才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强胜国家,所以任何时代强调“人和”都很有意义。

学情分析

1.文言文学生已经学习过不少的篇目,学生能不能在课上读得顺畅,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本堂课教学的成败得失。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非熟读不能有所会于心。本章总的原则是,以读为主,以讲为辅。学生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文章的大意,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中心论点、证明论点的论据、以及所得的结论。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不过读文的时候学生在正音上、节奏上可能把握不好,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做到当堂背诵,稍差的学生困怕难以做到。在理解文义方面学生会遇到难点,本文证明论点所用的事例难以明白,遇到问题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灵活掌握。

2.学生对现代文的题材能辨析清楚,但对文言文就不那么容易了,理解不了文义,课文的题材就弄不清楚,文言文中的议论文象论点、论据、结论就更不好分清了,相对的论证方法也就是个问题了好,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分析出论点、论据、以及结论和论证时所用的方法。成绩差的很难说出了,

3学习课文要结合作者的生活时代,孟子的思想学生不可能理解,所以他的主张和阐明的道理成绩好学生能轻而易举地明白,成绩较差就不那么容易了,这都需要老师的点拨才能弄清楚的,其中包括古今不同的字词、文中作者所使用的修辞以及在本文中所说的“人和”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要走一步,看一步,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多为学生想想,促好、拉差、帮中间,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有声有色的搞好本节课的教育教学。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感悟古今不同内涵。

2. 反复诵读,品味文章语言,感受酣畅淋漓、灵活而多彩的论辩的艺术。

3. 掌握文言词汇,加强基础积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教学重点:

一。把握文章的中心及结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着重阐明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人心向背,即国君是否得道的问题。开头两句,提出具有决定意义的命题,即本文的重点。全文可分两部分,1——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作用大小不同。第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二.掌握文章的论证方式,

中心论点置于文章开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用概括性很强的地战例加以证明,以占有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再以占有良好的地利者而不能守为例,说明“地利不如人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最后用了一组排比句展开议论,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从而作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文章层层推进,论证严密。

本文教学难点:

一、强调“人和”的现实意义

“人和”是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推而广之,任何“战役”要取胜都必须保证“人和”,才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强胜国家,所以任何时代强调“人和”都是很有意义。

二.以第2、3自然段为例,谈作者行文简明扼要地处理材料。

第二自然段,论证的是“天时不如地利”,但作者只从进攻一方得失利去设喻。同样在第三自然段中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是仅从防御一方去设喻。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应该是战争的进攻呵防御都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在这两段中作者各把一方设喻,就是从行文的简明扼要上去考虑的,可见行文的简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明确学习目标

四.整体感知,诵读训练

五.深入文本,品尝赏析

六.归纳总结

一.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视屏让学生看

二.用图片展示孟子生平填空题

三.用图片展示教学目标

四,教师范读课文,向学生提出读的要求以及注意的问题。

五.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

1.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

2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可分多个分析课文(A、B、C、D、E) (略)

3.吟哦讽诵。

六向学生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观看播放的视屏

二.提学生填

三.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划出文中自己认为重点的字词并讲出划的理由,模拟老师读课文。学生之间相互展示评价,

五.和教师互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了解古字词的不同含义,在老师的点拨下知道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方法,以及最后的结论。明了“和”的新意。

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一.以取得解放战争决定性的胜利,证明人心向背在战争胜负与治国成败中的决定性作用。正应“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导入到对课文的学习。

二.了解作者生平

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让学生自学为主,

五.重在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

六.整体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不如地利(从攻方失败说)}

总起; ——分承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地利不如人和 { 地利不如人和(从守方失败说)}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一.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读课比赛进行评价(分;优、良两中)

二.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为目的出一些相对的练习题进行评价

1.填空:孟子名——,字——,——家、——家。是————的代表人物,他生活在————时期。

2.选择正确答案( )

“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说的?

A.正确的道理,B。“人和”,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

3.问答题

(1).本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要求用课文原句回答)

(2).作者从几个方面证明论点的?各说明了什么?

(3).通过证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要求用课文原句回答)

4.写出文中作者使用的一个“双重否定的排比”句来。

5.简答题:请写出本文“人和”的现实意义。

三.写写读后感:学了《孟子》这篇文章后,你有哪些收获?心里有什么感想?请你简单的写出来。

教学反思

《孟子两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鉴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备课中,是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几方面构成:一。“整体感知,诵读训练,;二。“深入文本,品读欣赏,”具体又分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吟哦讽读、积累经典;三。“古为今用,拓展迁移”。设计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谈谈“和”的新意,力争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代观念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文章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学习不断加以评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学习难题,发现问题尽早解决,做好学生的导师,促好、拉差、帮中间。关心关爱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努力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的认知感,汲取民族智慧,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应当成为我们教师在经典文言文时的终极追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1191.html

更多阅读

中美博弈,中华家必胜的八个原因:xiniqi198259|2014-06-26

中美博弈,中华家必胜的八个原因!(2014-06-26)最近这几天,许多网友都觉得我对中美博弈的分析太过乐观,对于这种看法,我不否认,不过,我的“乐观”可是有原因的,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在我看来,现今的中美博弈,咱们中华家占了八个方面的优势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一席谈 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一席谈 引子:魏书生:1993年1月18日,我在宁夏体育馆中间的篮球场上给银川十五中的学生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四周看台上坐的是从四面八方来的老师。翻译课文时,学生让我给译,我说:“我这个人很懒,总让学生自己试着干,实在不

声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为网友晟功恠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