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史料及考证 吕布墓出土的方天画戟

段宝林:蚩尤考 中国民俗学网

(作者段宝林:北京大学中文系;本文原发于《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四期)
蚩尤是中国古史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因与轩辕黄帝进行历史性的大战而赫赫有名。但是,在古代文献的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非常复杂紊乱的,其中有诸多矛盾之处,使人产生不少疑问。诸如:蚩尤究竟是一个古代的历史人物,还是一个神话人物?他是一个英武的战神还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或是一个“好兵而喜怒”的“贪欲者、乱贼”?蚩尤和炎帝是否同一个人?他和黄帝之间是否只是敌对关系?蚩尤和苗族历史和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究竟有什么关系?他对苗族民俗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本文想根据文献资料和调查材料,对此类问题作一初步的考索。
一、蚩尤与黄帝
蚩尤与黄帝的“涿鹿大战”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正是由于这次大战中,黄帝战胜了蚩尤,才奠定了华夏国家的根基,使他成为五帝之首。在有关的文献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暴君和乱贼,是相当丑恶的。《广雅释诂》:“蚩,乱也。”《方言》:“蚩,悖也”(卷十二)一说尤,同由尤,腹中之虫,很不雅观。《尚书·吕刑》的记载更加详细,可为此类观点的代表:
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令)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戳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1]。这是周穆王叙述刑法的源流时首先提到的“古训”,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戳统治苗民。把蚩尤、苗民都说得很坏。蚩尤原为“九黎之君”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与轩辕黄帝发生了矛盾,被史家看成是“作乱”。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候,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候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是为黄帝[2]。这些都是正统史书中的记载,已经把神话人物历史化了,并且还以正统观点使蚩尤成了暴虐无道的乱贼。

事实上,蚩尤不仅是一个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怪异神力的神话形象,据《龙鱼河图》记载: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马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谴玄女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四方……[3]
《汉学堂丛书》中的《龙鱼河图》略有不同,说:“黄帝之初,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虽“七十二人”与“八十一人”有异,但皆为“多”之约数,九的位数,其内含是一致的,说明蚩尤是一个相当大的集体的代表,是一个具有很大神性的怪异人物。古书上这类记载很多,如:
《归藏》:“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启筮)
《述异记》:“有蚩尤神,俗云:人自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4]
显然,这种“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等形象是非常怪异的,而《龙鱼河图》又说蚩尤“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则又非常厉害,以致黄帝也打不过他,只好去祈求上天神灵的帮助。《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5]。
《龙鱼河图》还说在此大战中因黄帝仁义,“遂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这才制服蚩尤。又《黄帝玄女战法》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胜’遂得战法焉。又《玄女兵法》亦云:“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7]“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可见蚩尤是很强大的对手,其力量与黄帝不相上下,黄帝只有求女神帮助才得到了胜利。从此次战争的记载可以看到蚩尤的神话形象,他不仅“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且可以“靖风伯雨师大风雨”,还可以“作大雾,弥三日”,使黄帝令风后作指南车才战胜了他。不仅蚩尤有神性,黄帝也有神力,可给风后等神下命令。
由此可见,蚩尤不仅是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个神话人物。“蚩尤神”不仅在后世一直受人供奉,而且就在当时,也是被看成“不死”之神,威镇天下的。上引《龙鱼河图》记载黄帝得玄女兵信神符而擒杀蚩尤之后:(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珍服[8]。于此可见“蚩尤神”威力之大,不只在九黎部落之内,而且“天下”“八方万邦”,都对他非常崇敬,使黄帝要画出他的神象来,才能服天下。后来蚩尤神更可管下雨、农耕与疾病了。《春秋繁露·求雨》:“夏求雨……其神蚩尤。”
梁代任昉《述异记》列记录了南北朝时代华北汉族人民祭“蚩尤神”的情况: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黾足蛇首;主疫,其俗遂立为祠[9]。此书还说“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更说明在大战的涿鹿,冀州人长久地祭祀蚩尤神,其他地方如太原、朝鲜也祭蚩尤神,[10]其为神话人物当无疑问。轩辕的形象亦复如此,不只是历史人物,而且也是古史神话形象也。
二、蚩尤的战神形象
蚩尤是什么样的神呢?在汉族古代主要是把蚩尤作为英武的战神加以崇拜的。古人往往把劳动发明的文化英雄崇拜为神,这是对超常的劳动创造能力的崇拜之人格化。大约因为蚩尤部落最先使用金属武器,在战争中大显神威,所以经神话思维的作用,蚩尤就被幻想为“铜头铁额”的神化人物,而且还“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神通广大。《尸子》:“造冶者,蚩尤也。”(御览833引)《世本·作篇》“蚩尤以金作兵器”。金即铜,《管子·地数》、《山海经》均说蚩尤铸金为“剑铠矛戟”等“利器”。
秦始皇、汉高祖都立祠祭奉蚩尤,把他作为战神、“兵主”,加以崇敬,以利战事。《史记》“封禅公”:“秦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其礼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畜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fú,山东山名),六曰月主,祠之莱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11]这里说蚩尤为“兵主”,主管战争大事,处第三位,非常重要,其地位在阴阳日明四时之上,岁首祭祀用鹭的祭品,非常隆重。这种祭祀“自古而有之”“绝莫知起时”,可见其古老。大约黄帝时已端倪,前引《龙鱼河图》曰:“制服蚩尤,(黄)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四方”后又画蚩尤形象。直到宋太宗征河东出征前一日,还“用少牢一祭蚩尤,禡牙。”(宋史·礼志)
蚩尤的大墓在东平,这是古代黎人聚居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始终崇拜蚩尤,他们很可能是蚩尤九黎部族的后代子孙: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今山东阳谷县境内)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亘天,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钜野县(今济宁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12]。
这一记载与《史记》是一致的。东平在鲁西,不仅有高七丈的蚩尤冢,而且还有同样大小的“肩髀冢”,可见人民对战死的英雄的崇敬,而天空巨大的紫霞赤气“蚩尤旗”,更是神奇想像的产物,人们把蚩尤神化了。天上的星星,是神圣之象征,蚩尤在神话中也是耀眼的星星。“司兵之星名蚩尤”[13],天上的慧星被说成是“蚩尤之旗”。《史记·天官书》:“蚩尤之旗,类慧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对战争是有利的。所以在战争开始起兵时,要祭蚩尤。

汉高祖刘邦也不例外。《史记·高祖本纪》:(众)乃立季(刘邦之宇)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兴)鼓旗,帜皆赤。……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攀哈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14]。
在这里,刘邦是把黄帝与蚩尤放在一起祭祀的,《史记·封禅书》则说:“高祖初起,祷丰[]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旗鼓。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这里只提“祠蚩尤”,而且保佑汉王打了胜仗。待“天下已定”统一中国以后,汉高祖又“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
三、蚩尤与黄帝的臣属关系
汉高祖之所以把蚩尤与黄帝一起祭祀,也不是偶然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除战争中的敌对关系之外,还有臣属关系。黄帝制伏蚩尤后,即“使之主兵”,当了军事大臣。
汉代古籍《越绝书》曰: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15]。这里说蚩尤仕于黄帝,为主管金属冶炼官,辅佐少昊。少昊之地,在今山东曲阜之带,与九黎活动地区一致,此说有一定道理。可能是涿鹿之战以后,蚩尤族的一部分成为黄帝的臣属,主持金属兵器的制造工作。
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则把蚩尤说成是黄帝的“六相”之首,是最大的臣子: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为使当时,大常察于地利,故使为禀者……[16]
把蚩尤的地位抬得更高了,在这里蚩尤已不只是一般的大工业臣,而且成了“明乎天道”的首相,“使之当时”的总理大臣,由此可见蚩尤地位之重要。黄帝因蚩尤而“明于天道”,说明蚩尤的文明程度比黄帝更高,很受黄帝重用。齐国人管仲如此记载,可能是齐国当地老百姓如此传说的吧。
无独有偶,韩非子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却更具神话色彩:昔者黄帝使鬼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17]。
在黄帝“大合鬼神”的神圣队列中,蚩尤居前,在最前列,《周礼》“六官”之例该属“天官”尊位,与管仲的记载是一致的,但却完全是神话人物的形象,黄帝与蚩尤都是作为神话形象记载下的。韩非子是先秦故事的重要记录大家,这段神话故事当是很有意义的。
这种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的历史。在神话时代,氏族、部落之间的争斗异常剧烈、频繁,互相兼并、联合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不断融合。这也许正是中华民族不断扩大而建立起“协和万邦”的泱泱大国之关键所在吧。
四、蚩尤即是炎帝(神农氏)吗?
蚩尤与炎帝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有种种不同说法,值得仔细研究。有一种说法认为蚩尤即是炎帝。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丁山、吕思勉等人都持此观点。其主要根据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记黄帝与炎帝大战的“阪泉”与黄帝大战蚩尤的“涿鹿”实际上是一个地方。

《五帝本纪》原文是: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费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赤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38]。

这段记载了两次大战,可以看出炎帝与蚩尤不是一个人物,但其记述亦有交叉之处。特别是后来的历史地理学家考证出涿鹿、阪泉的关系,使人感到两次大战实为一次。其主要根据是《水经注》关于涿水的记载:
涿水出涿鹿山,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即于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魏土地记曰:下洛泉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则流注阪泉……
据此,丁山曰:“蚩尤泉即阪泉的支津,阪泉即涿水的支津,当然(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可以说即与蚩尤战于涿鹿。由是言之,所谓赤帝(或炎帝),确即蚩尤了[39]。这是说此两次大战实际上即是一次大战,则大战的主角炎帝与蚩尤说是一人了。夏曾佑先生说得更早,在20世纪初年所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即已指出”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号炎帝争斗涿鹿之野,”西汉贾谊也不止一处说炎黄在战是在“涿鹿之野”[40]。对照《五帝本纪》,可见“蚩尤,炎帝,殆即一人;涿鹿、阪泉,亦即一役。”(吕思勉《先秦史》)。三位著名史家的考证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想还可以再补充一些材料。蚩尤、炎帝(神农氏)都是以牛为图腾的。《帝王世纪》曰:“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41]《帝系谱》曰:“神农牛首”[42]。这与蚩尤的图腾形象是完全一致的,蚩尤也是牛首牛蹄并有尖利的牛角的。前引任昉《述异记》即记载:涿鹿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都说明蚩尤族是以牛为图腾的,炎帝(神农氏)也是以牛为图腾的,他们可能就是同一个部族的人,也可能就是同一个人——是部族的首领。如果把蚩尤、炎帝(神农氏)都看成是集体名词——部族的称号,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了。
从古籍中,我们还可以找到蚩尤与炎帝同族而不同时的征据。如南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姜姓,炎帝后裔也。”《遁甲开山图》:“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43]如此可以很好地解释两次大战的关系:先是黄帝与炎帝部族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胜之。蚩尤是炎帝族的后代,为了替炎帝报仇而与黄帝大战于涿鹿,战败之后,首领被擒杀而死,但蚩尤族的部分人则归顺了黄帝成为在臣。所以炎帝与蚩尤可以同族而不同时,与黄帝的大战就可能有进行了两次,如《史记》所记。
五、蚩尤与苗族
蚩尤是苗族的一位大祖神,在苗人心目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至今在苗族的民俗中仍有许多崇拜蚩尤的重要活动。这是几千年的历史中顽强地保留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是中国各民族特别是苗族历史发展的结果。蚩尤神话是一种古史神话,虽有浓厚的幻想成分,但却曲折地反映了历史,从中可看到古史的影子,其核心是古代苗族发展、迁徙的历史。所以它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从前引文献资料中,已可以看出,在中原地区(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有许多蚩尤的遗迹和有关和风俗、神话传说,如冀州涿鹿蚩尤城、蚩尤神、蚩尤川、蚩尤泉、蚩尤齿,山东东平的蚩尤墓、蚩尤旗,陕西长安、江苏沛县有蚩尤祠,山西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龟足蛇首,主疫,其俗遂为立祠。”(《述异记》)此外还有很多的活历史资料。如:宋代文献所记“蚩尤血”:“解州盐泽,方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44]解州在今山西省,其盐泽卤水色红,不随天气变化,非常神奇,被当地人看成是具有神性的蚩尤血。并引《皇览·冢墓记》说蚩尤冢高七丈,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而蚩尤姓阚,故其后代亦姓阚,他们每年十月都祭祀蚩尤。又《续夷坚志》:“华州界有蚩尤城。古老言蚩尤阚姓,故又谓之阚蚩尤城,城旁阚氏尚多。”[45]按:华州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六十里是古九黎部族活动之地。
由以上可知,蚩尤确为中国上古重要历史人物,是九称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他所代表的九黎部落,活动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中原地区,他们首先发明、使用金属工具与武器,有很高的文化,很强的军事力量,与轩辕黄帝势均力敌,并且有密切的联系。蚩尤可能是炎帝的后代,而炎帝与黄帝乃是同胞兄弟[46]。炎帝与蚩尤曾先后同黄帝大战于河北涿鹿阪泉一带,大战之后,蚩尤族一部向南方迁徙,而许多人则留在北方,逐渐与黄帝族融合为一。所以他们保持着对其英雄祖先蚩尤的崇拜。如今苗族有枫木崇拜的民俗,甚至以枫木为图腾。

古文献中亦可找到根据,说明此俗与蚩尤有关。《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47]。郭璞注云:“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又云枫树即今香树。此传说与蚩尤血传说相似,都是因为蚩尤族人对蚩尤被杀一事的怀念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想像。枫树叶是红色的,正和蚩尤血相映照。此类记载颇多,又如《轩辕本纪》:“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后华为枫木之林。”[48]《述异记》更记术了枫木成精变为人形的灵怪传说:“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炎枫。”[49]《南方算术状》:“枫人,五岭之间多枫木,岁久则生瘿瘤,一夕遇暴骤雨,其树赘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越巫取之作术,有通神之验。”[50]枫木是一种灵木,对枫木的崇拜古已有之。而在苗族生活中枫木的神性更强,《苗族史诗》中《枫木歌》是整个史诗的核心部分之一,把苗族的来源、人类始祖都说成是从枫木中产生的。其主要情节如下:远古枫树生出了原始女神榜妹留。妹榜留生下了十二个蛋。这十二个蛋中又生出了人类始祖姜央、龙、虎、雷公等等。
这里存在着枫树的图腾崇拜观念,也存在着卵生神话的观念。而卵生神话观念又与鸟图腾的民俗文化有关。我们知道殷商是有玄鸟图腾崇拜的,其祖先是神话说他们的始祖契即是其母简狄吞食燕卵之后怀孕生出的。炎帝姜姓和姜央同姓。蚩尤九黎部落亦曾居住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他们有很多部落,也有许多图腾。“兄弟七十二人”或“八十一人”,正是说明其联盟中部落氏族之多。《竹书纪年》沈注:“属于蚩尤各族,有熊氏、罴氏、虎氏、豹氏。”在涿鹿大战失败以后,蚩尤为乎的九黎部落曾受到多次征讨、迁徙,有的向西,为犬戎、西羌;有的向南为三苗。他们的史迹是不少的。关于向西的一支,《拾遗记》:“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前引《遁甲开山图》已有“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之金”的记载。《尚书·尧典》说舜“窜三苗于三危”。《孟子·万章》:“杀三苗于三危”。《地道记》曰:“陇西郡首阳有三危,三苗所处。”“鸟鼠同穴西有三危山,三苗所处是也。”今敦煌县东有三危山,离千佛洞不远。西羌、西戎,似皆与苗民有关。犬戎是以犬为图腾的,苗民中亦有盘瓠犬为重要图腾者。《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由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铜器是甘肃东乡县出土的。而古西域中亚一带早在五千年前已发现了铜器。这也许同苗民祖先有关。《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神异经·西荒经》:“西北荒中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曰苗民。”[51]这些记载较简,有正统思相的偏见,并不精确,更不全面,但却反映了苗民流向西北的历史事实,这是不可能凭空捏造的。
三苗的大部迁往西南,经过了多次的战斗与转移。《五帝本纪》汉代郑玄注曰: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三苗国。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德,尧兴又诛之,尧未在朝,舜臣又窜之。后禹嗣位,又在洞庭逆合,禹又诛之。可见经过颛顼、尧、舜、禹的多次征伐,一步步把三苗赶到西南山蛮荒之地。其路线近年苗族学者唐春芳曾有专门研究论文《试论苗族的原始居地》[52],把苗族口碑、习俗资料与古文献对照研究,发现二者相当吻合。
今各地苗族丧礼仪式中均有鬼师所唱《引路歌》,可把亡灵沿古代苗人迁徙路线上溯送回老家。都说苗族老家在东方,有的说是“杨州杨县”,有的说是“黄河入海口那太阳升起的地方。”[53]这一带正是古代九黎活动之地,有众多的蚩尤遗迹。蚩尤曾佐少皞,如今曲阜城中有少皞陵,是中国少有的金字塔形高大石墓。九黎部族兵败后被打散,不少人留在当地,逐渐与华夏黄帝族融合,在山东一带的九黎,后来就成了殷商族这鸟图腾,古属东夷。至今苗民叫男子为yil,音夷。这“夷”与“苗”并列,为苗族的族称。九夷中的畎夷,实为崇拜盘瓠龙犬图腾的湘西苗族的一支。古代九夷与九黎不但音近,在民族来源上也有密切关系。后来的“西南夷”之“夷”也与此有一定瓜葛。
留在中原的九黎与东夷其他部族一样,皆逐渐融合互华夏汉族之中了,而更多的则举族西迁又折而往南,在湖北即荆楚地带成为三苗。《韩诗外传》卷三:“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说苑·君道》有类似记录。)后来又从荆楚地区西迁南进,分散在西南边疆云南、贵州、四川的山区乃至东南亚的不少国家之中。
《苗族古歌》最后一部即为《跋山涉水歌》,歌唱苗族人由东方海边为追求美好生活而经过三条大河西迁到贵州的事,充满神话色彩,当时女性在生活中还起重要作用,可见时代比较古老。有的古歌说苗族老家在“浑水河一带”,这“浑水河”苗语为edfangx ebniel。意为“黄水浑水”,实即是黄河。西部方言区苗族(云贵川毗临地区)把黄河的花纹绣在花衣上,表示不论迁徙到哪里,都不忘老家黄河。湘西苗族妇女绣的花边花带上有“骏马飞渡”图象,叫“埋辽里清”,其意亦为“浑水河”,表示苗族先民,骑马在黄河岸边奔驰。《跋山涉水歌》所唱的三条大河,一条河“河水黄央央”,即为黄河;第二条河“河水白生生”,就是长江;还有一条河“河水清幽幽”,则为南方山青水秀的河流[54]。
如今苗族许多地方流传着蚩尤的古老故事。对蚩尤大神充满了敬意和自豪。西部苗区传说远古苗民居住在黄河边的平原上,蚩尤从小离家出去学艺,刻苦修炼,会用120种医药,成了可以呼风唤雨、起死回生的大神。当时有个垂耳妖婆,捉去了十八寨的老幼苗民。蚩尤设计杀死了妖婆,解救了十八寨苗民。数十年后,苗寨兴旺发达,发展成为八十一寨。蚩尤的九个儿子也长大了,一人管九寨,蚩尤成了八十一寨的大首领。后妖婆之兄黄龙公攻打苗寨,被蚩尤打退,虽多次失败,仍不罢休,又联合赤龙公,在雷王五子的帮助下,才打败了蚩尤。八十一寨苗民,只好放弃平原向太阳落的“鬼方”迁徙,渡过了黄河,长途跋涉,来到豺狼、鬼怪的“鬼方”。苗民吹芦笙、打鼓,把豺狼、鬼怪赶跑,开山种地,在这墨洋大箐居住下来。[55]此外还有《蚩尤智斗饿虎》、《蚩尤传神药》等传说故事,歌颂蚩尤作为苗家英雄远祖对苗族文化的巨大贡献。
各地苗民,对蚩尤都念念不忘,非常崇敬。尽管苗族分布在云贵川湘等三大方言区,语言支系甚多,有7个次方言、18咱土语,但各地苗人都把自己的祖先称为“尤公”,在各种不同的方言土语中,“尤公”却惊人地一致。黔东南东部方言而有信中叫老祖宗为“榜香尤”,湘西方言区则称“剖尤”、“九黎蚩尤”,而云贵州川西部方言区更直接称“蚩尤”,不少地方有蚩尤庙,对蚩尤祭祀是隆重的、经常的。湘西、黔东北苗人在祭祀祖先“剖尤”或“九黎蚩尤”时,用竹蔑编成山洞状,糊上纸,巫师从洞中敲竹筒、摇铃铛,不能击鼓。据说当年剖尤战败退入同中,击鼓易被敌人发现。黔工业区南有苗族史诗《榜蚩尤》在民间传唱,歌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的故事。人们在歌唱时,或言谈中,听到榜香尤的名字都肃然起敬[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蚩尤史料大全一.史记
《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於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於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昚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帝出少典,居于轩丘。既代炎历,遂禽蚩尤。高阳嗣位,静深有谋。小大远近,莫不怀柔。爰洎帝喾,列圣同休。帝挚之弟,其号放勋。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郁夷东作,昧谷西曛。明扬仄陋,玄德升闻。能让天下,贤哉二君!
《史记•殷本纪》记:汤归至于泰卷陶,中纻作诰。既绌夏命,还亳,作汤诰:“维三月,王自至於东郊。告诸侯群后:‘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以令诸侯。伊尹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
《史记•高祖本纪》: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於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由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上赤。
《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史记•吴起列传》云:“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
《史记•建元以来诸侯年丧》载田千秋上书曰:“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叛父,黄帝渡江。”
《史记•律书》:“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
《史记•天官书》: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因以张楚并起,三十年之间兵相骀藉,不可胜数。自蚩尤以来,未尝若斯也。
项羽救钜鹿,枉矢西流,山东遂合从诸侯,西坑秦人,诛屠咸阳。
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平城之围,月晕参、毕七重。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数丈,天狗过梁野;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元光、元狩,蚩尤之旗再见,长则半天。其后京师师四出,诛夷狄者数十年,而伐胡尤甚。越之亡,荧惑守斗;朝鲜之拔,星茀于河戍;兵征大宛,星茀招摇: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由是观之,未有不先形见而应随之者也。
苍帝行德,天门为之开。赤帝行德,天牢为之空。黄帝行德,天夭为之起。风从西北来,必以庚、辛。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於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於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於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祭之必於泽中圜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
汉兴,高祖之微时,尝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也,而杀者赤帝子。”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遂以十月至灞上,与诸侯平咸阳,立为汉王。因以十月为年首,而色上赤。
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谨治枌榆社,常以四时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长安。
史记集解
应劭曰:“蚩尤,古天子。”
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是也。
集解徐广曰:“披,他本亦作‘陂’。字盖当音诐,陂者旁其边之谓也。披语诚合今世,然古今不必同也。”索隐披音如字,谓披山林草木而行以通道也。徐广音诐,恐稍纡也。
集解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张晏曰:“涿鹿在上谷。”索隐或作“浊鹿”,古今字异耳。案:地理志上谷有涿鹿县,然则服虔云“在涿郡”者,误也。
索隐:帝,天也。谓蚩尤作乱,上天乃不佑之,是为弗与。有状,言其罪大而有形状,故黄帝灭之。
二.山海经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三.龙鱼河图
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铜头铁额,食沙石。又曰: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
玄女出□兵符付黄帝,制蚩尤。
四.太白阴经
〈人无勇怯篇〉经曰:勇怯有性,强弱有地。.......燕赵之人锐:蚩尤败於涿鹿,燕丹死於易水,王浚缚於蓟门,公孙戮於上谷,则燕赵之人何得而称锐......
〈器械篇〉经曰:......黄帝之时,以玉为兵;蚩尤之时,铄金为兵,割革为甲;始制五兵,建旗帜,树夔鼓,以佐军威。
〔祭文总序〕经曰:.....蚩尤氏造五兵,制旗鼓,师出亦祭之。其名山大川,风伯雨师并所过则祭,不过则否。
〈祭蚩尤文篇〉(全篇):维某年岁次,某甲某月朔某日某将军,某谨以牲牢之奠祭尔。炎帝之后蚩尤之神曰:太古之初,风尚敦素,拓石为弩,弦木为弧。今乃烁金为兵,割革为甲,树旗帜,建鼓鼙,为戈矛,为戟盾。圣人御宇,奄有寰海,四征不庭,服强畏威,伐叛诛暴,制五兵之利,为万国之资。皇帝子育群生,义征不德。戎狄凶狡,蚁聚要荒。今六师戒严,恭行天罚,神之不昧,景福来臻,使鼍鼓增气,熊旌佐威,邑无坚城,野无横阵,如飞霜而卷木,如拔山而压卵,火烈风扫,戎夏大同,允我一人之德,由尔五兵之功。
〈伏兵气〉:云气一道,上白下黄,白色如布匹,长数丈,或上黄下白,如旗状,长二三丈,或长气纯如赤而委曲,一道如布匹,皆谓之蚩尤旗见,兵大起。
〔遁甲总序〕:经曰:黄帝征蚩尤,七十二战而不克,昼梦金人引领,长头,衣元狐之裘,而言曰:“某天帝之使授符于帝。”帝惊悟,求其符不得,乃问风后、力牧,力牧曰:“此天帝也。”乃於盛水之阳筑坛祭之,俄有元龟、巨鳌从水中出,含符致于坛而去。似皮非皮,似绨非绨,以血为文,曰:“天乙在前,太乙在后。”黄帝受符再拜,於是设九宫,置八门,布三奇、六仪,为阴阳二遁。凡一千八百局,名曰:“天乙遁甲式”。
三门发,五将具,而征蚩尤,以斩之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西方,主金,兄弟十八人,日寻干戈,恃甲兵之利,残暴不仁,闻黄帝独王于中央,将欲胜四帝,恃甲兵於涿鹿,黄帝至道之精,其神无所倚,其心无所适,淡然与万物合其一。天道亏盈而益谦,乃授黄帝神符而胜之。使黄帝行蚩尤之暴、蚩尤行黄帝之道,则蚩尤得符而胜黄帝矣。黄帝因蚩尤之暴,则黄帝得符而胜蚩尤矣。天道助顺,所以授黄帝符者,欲启圣人之心、赞圣人之事也。吉凶成败在乎道,不在乎符!今取其一家之书,以备参考耳。
五.水经注
公会宋公于阚。《郡国志》曰:东平陆有阚亭。《皇览》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冢高七丈,常十月祠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十三州志》曰:寿张有蚩尤祠。又北,与济渎合。自渚迄於北口,一百二十里,名曰洪水。
城之所在则钜野泽也。衍东北出为大野矣,昔西狩获麟于是处也。《皇览》曰:山阳钜野县有肩髀冢,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蚩尤与黄帝战,克之于涿鹿之野,身体异处,故别葬焉。黄水又东,迳咸亭北,《春秋•桓公七年经》书,焚咸丘者也。水南有金乡山,县之东界也。
又东过涿鹿县北。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迳涿鹿县故城南,王莽所谓褫陆也。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而邑于涿鹿之阿,即於是也。其水又东北与阪泉合,水导源县之东泉。《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东一里有阪泉,泉上有黄帝祠。《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
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则流注阪泉,乱流东北入涿水。涿水又东迳平原郡南,魏徙平原之民置此,故立侨郡,以统流杂。涿水又东北迳祚亭北,而东北入漯水。
六.尚书
《周书•吕刑》: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
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家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七.吕氏春秋(估计不全)
《慎势》曰:“神农十七世。”
《荡兵》:“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
《明理》:“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类彗而后典,象旗。”
《先识览》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孟春纪》说:“未有蚩尤之时,固剥林木以为战也。”
《孟夏纪》:“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姿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高诱:丙丁,火,日也。炎帝,少典之子,姓姜氏,以火德王天下,是为炎帝,号曰神农,死托祀于南方,为火德之帝。)”
八.归藏(估计不全,此书没看过)
昔黄帝与炎神(帝)争斗涿鹿之野。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
蚩尤伐空察,帝所居也。
蚩尤帅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
九.述异记
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
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逐为立祠。
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
轩辕之初立也,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一说八十一人),铜头铁额,食铁石。
蚩尤能作云雾。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拙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氏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
十.帝王世纪(不全)
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
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
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括地志云:“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曰)〔昔〕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春秋时为厉国。
黄帝使应龙杀蚩尤於凶黎之谷。
十一.逸周书
《尝麦解》:蚩尤乃赤帝臣。
周成王曰:“宗掩、大正: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黄帝命赤帝分正二卿,赤帝命蚩尤于宇宇于,以临四西方,司□□少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赤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太帝常,用名之曰‘绝辔之野’。”
杜预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
《史记篇》说:“武不止者亡。昔阪泉(蚩尤)用兵无已,诛战不休、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独(涿,鹿,诸候叛之,阪泉以亡。”
十二.国语
《楚语》:“古者民神不杂……及少暤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丞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
《晋语》:“炎帝以姜水成。”“昔少典氏取子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类,故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二帝用师以相济(通‘挤’,指导相排挤),异德之故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种)。”韦昭注:“神农三皇也,在黄帝前,黄帝灭炎帝,灭其子孙耳,明非神农可知也。”
十三.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原文: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降无登:此处山之军也。敌若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於水汭,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无附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交军斥泽之中,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陆上之军也。凡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孙子兵法》竹简:黄帝伐赤帝……战于反(阪)山之原。
《孙膑兵法》竹简:黄帝战蜀禄(涿鹿)。十四.管子
《管子•地数篇》: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此见戈之本也。
《五行第四十一》: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工师,祝融辩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辩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辩乎北方,故使为李。
十五.淮南子
《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皋,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即祝融),执衡而治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
《兵略篇》曰:“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
《汜论篇》中说:“故炎帝于火死而为灶。(高诱注:为火德之炎帝神农注帝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
十六.太平广记
昔蚩尤暴横。黄帝举贤用能,诛强伐叛,以佐神农之理,三年百战,而功用未成。
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为?”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又黄帝“通天达诚,感动天帝,”命玄女教其兵机。
十七.关于蚩尤墓的记载
《元和郡县图志》:“蚩尤墓,在(钜野)县东北九里。今山阳钜野有蚩尤肩髀冢。按黄帝杀蚩尤于涿鹿之野,身体异处,故别葬焉。”
《大清一统志•解州》:“(蚩尤城)在安邑县南十八里。蚩尤村在盐池东南二里许。”
《古今图书集成•兖州府古迹考二》:“蚩尤冢在(汶上县)南南旺湖中,故寿张境。”
《大清一统志•兖州府》:“(古蚩尤墓)在汶上县南南旺湖中。”
《后汉书•郡国志•涿鹿》注:“黄帝所都,有蚩尤城,阪泉地,黄帝祠。”
《皇览•冢墓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
《十三州志》:“蚩尤肩髀冢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克之于涿鹿之野,身体异处,故别葬焉。”十八.后对蚩尤的恶评(集中在儒家)
《大戴礼•五帝德》:“黄帝……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大戴礼•三庙记》:“蚩尤……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其身。”
《大戴礼记•用兵》“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蚩尤,欲而无厌者,何器之能作。”
《三朝记》“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蚩尤惛欲而无厌者也,何器之能作?蜂虿挟螫而生见害,而校以卫厥身者也。人生有喜怒,故兵之作,与民皆生,圣人利用而弭之,乱人兴之丧厥身。”
“黄帝杀之(蚩尤)于中冀,蚩尤肢体身首异处,而且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
《丹铅余录》:“蚩尤五兵,李斯篆书,苟便于世,人其舍诸?鲧之城也,桀之瓦也,秦之边防也,隋之漕河也,至今赖之。故曰:善用人者无弃人,善用物者无弃物。”
《集古录》:“右秦二世诏,李斯篆。天下之事,固有出于不幸,苟有可用于世,不必皆圣贤之作也。蚩尤作五兵,纣作漆器,不以二人之恶而废万世之利也。小篆之法出于李斯。”
《次韵梁尉秦碑古风》:“上蔡猎师妙小篆,奴视俗体徒肥皮。东封太山南入越,大书深刻光陆离。沙丘风腥人事变,鬼饥族赤谁嗟咨。汉兴万事一扫去,惟有篆刻余刑仪。磨崖欲作不朽迹计,其如历数不及期。蚩尤五兵纣漆器,人物美恶宁相疵。我虽过秦爱遗画,南山入望频支颐。”十九.后对蚩尤的崇拜
《汉书•郊祀志》:“高祖初起,……为沛公,则祀蚩尤,衅鼓旗。......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和史记一样)
《后汉书•马延传》:“延将兵卫护南单于,敕延过武库,祭蚩尤,帝亲御阿阁,观其士众。”
《宋史•礼制》:“军前大旗曰牙,师出必祭,谓之祃。后魏出师,又建纛头旗上。太宗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祃祭。”
《隋书•天文志》:“旋星,散为蚩尤旗。”“蚩尤旗如箕,可长三丈,末有星。”
《周礼•春官•肆师》“貉、师祭也。其神盖蚩尤。”
《辽史•国语解》:“象吻,黄帝治宫室,陶蚩尤象置栋上,名日蚩吻。”
《东国岁时记》中记载:“端午节时王家‘观象监本朱砂,榻天中赤符,进于大内,贴门相以除弗祥。卿士家亦贴之。其文曰:‘五月五日,天中之节,上得天禄,下得地福,蚩尤之神,铜头铁额,赤口赤舌,四百病,一时消灭。急急如律令。”
《苏氏演义》:“齐魏之间,太原村落中祭蚩尤神,向不用牛头。”
《续夷坚志•蚩尤城》载:“华州界有蚩尤城,古老言蚩尤阚姓,故又谓之阚蚩尤城,城旁阚氏尚多”。
二十.其他记载
《广成子传》:"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黄帝)以馗牛皮为鼓,九击而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之。”
《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士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杀蚩尤。”
《越绝书》曰:“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
《韩非子•十过》“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庄子•盗跖篇》:“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商君书》:“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殁,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前汉书•刑法志》文颖注:“黄帝……炎帝……战于阪泉。涿鹿在上谷(郡),今见有阪泉地,黄帝祠。”
《新书•益壤》:“黄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
《新书•制不定》:“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杆。”
《列子》“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孔子集语》曰:“轩辕……教熊、罴、貔、豹、虎,以与炎帝战于版(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尸子》“造治者,蚩尤也。”“黄帝斩蚩尤于中冀。”
《盐铁论•结和篇》“轩辕战涿鹿,杀两昊、蚩尤而为帝”
《世本•作篇》“蚩尤以金作兵器”。“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予。”“蚩尤以金作兵,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蚩尤,神农臣也。”
《古今姓氏辩证》按《壬子年拾遗记》曰:“帝喾妃邹屠氏之地”。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邹氏、屠氏。
《古今姓氏辩证》引《元和姓篡》曰:“蚩”姓,“蚩尤之后,以国为氏”
《梦溪笔谈》卷三《辩证》“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盐池十八韵》:“涿鹿城虽近,蚩尤血若何。”
《路史.后纪.蚩尤传》: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兄弟八十人。
蚩尤虎卷八肱八趾,好兵而喜乱,隳党崇,仇愍欲亡。肰惟做五虐之刑,延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发葛庐雍狐之金,启九冶治兵,刑剑拨。剑拨做,而岁之诸侯相兼者二十一。
帝榆罔立,诸侯携贰,胥伐虚弱,乃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小颢,以临西方。司百工德不能驭,蚩尤产乱出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而居于蜀鹿。封禅,号炎帝。乃驱罔两,兴云雾祈风雨,以肆志于诸侯。顿戟一怒,吞并亡亲,九隅亡,遗文亡,所立智士寒心。
叁庐于是与诸侯委命有熊氏,有熊于是暨力牧、神皇厉兵称旅,顺杀气,以振兵法文昌。而命将熊罴貔貅以为前行,雕鹖雁鹯以为旗帜,士既成矣,逮蚩尤逆筮之巫咸曰“果哉而有咎”。乃率风后、邓伯温之徒及尤嘬兵蜀鹿之山,三年九战,而城不下,问五胥,乃设五旗、五军,具四面攻之三日而后得志。传战执蚩尤于中冀而诛之,爰谓之解。
以甲兵释怒,用大政顺天思叙,纪于太常,用名之曰“绝辔之野”,身首异处。以故后代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戒。由其威械故貊焉。后有蚩氏。按时代先后记载春秋:
吕:
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尚书-吕刑》
代:
曰:诞又虫人,述王鱼鼎曰:钦哉,出游水虫,下民无智,参蚩尤命。帛命入羹,忽入忽出,无处其所。(鱼鼎匕)
战国
楚:
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庄子-盗跖》

周:
王若曰:宗揜大正,昔天之初,□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逸周书-尝麦》

鲁:
公曰:蚩尤作兵与?子曰:否!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蚩尤惛欲而无厌者也,何器之能作?蜂虿挟螫而生,见害而校,以卫厥身者也。《大戴礼记-孔子三朝记-用兵》
造冶者,蚩尤也。《尸子》(太平御览833 7册752)
黄帝斩蚩尤于中冀。《尸子》(事物纪原十引)

晋:
  苏秦曰: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战国策-秦策二》
昔者黄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韩子-十过》

齐:
(黄帝)修教十年,而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劒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管子-地数》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管子-五行》
轴旋短冲矛戟扶胥,百二十具。黄帝所以败蚩尤氏,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六韬-虎韬-军用》
秦:
又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
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
劳曰:昔者蚩尤卜铸五兵而攴占赤□《王家台秦简》
不明国别:
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山海经-大荒东经》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山海经-大荒南经》
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山海经-大荒北经》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蚩尤史料及考证 吕布墓出土的方天画戟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於青丘。《归藏启筮》(初学记卷9 205页)
蚩尤出自羊水,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征之逐鹿之野,作棡鼓之曲。《归藏启筮》《古诗纪84》
蚩尤作兵。《世本》(太平御览卷270 3册504 一切经音义76)
蚩尤以金作兵器也。《世本》(钜宋广韵兵字122)
汉代文献:
圣人因变而立功,由异而致太平,尧、舜承蚩尤之失,而思钦明之道,君子见恶於外,则知变於内矣。《新语-思务》
黄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剥其皮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翦其发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苦醢,使天下集之。上帝以禁。帝曰:毋乏吾禁,毋流吾醢,毋乱吾民,毋绝吾道。乏禁,流醢,乱民,绝道,反义逆时,非而行之,过极失当,擅制更爽,心欲是行,其上帝未先而擅兴兵,视蚩尤、共工。屈其脊,使甘其俞。不死不生,悫为地楹。帝曰:谨守吾正名,毋失吾恒刑,以示后人。《十大经-正乱》
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原野猒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法言-渊骞》
昔在蚩尤,爰作淫刑;延於苗民,夏氏不宁。《廷尉箴》(初学记卷12职官部下大理卿第21箴 311 艺文类聚卷49职官部5937)
蚩尤之伦带干将而秉玉戚兮《甘泉赋》(汉书扬雄传 文选卷7 141)
蚩尤并毂,蒙公先驱。《校猎赋》(汉书扬雄传 )
夏求雨,令县邑以水曰家人祀灶,无举土功,更水浚井,曝釜甑杵臼于衢,七日,为四通之坛於邑南门之外,方七尺,植赤缯七,其神蚩尤,祭之以赤雄鸡七,玄酒清酒祝,斋三日,服赤衣,跪陈祝,如春辞,以丙丁日为赤龙一,长各七尺,斋三日,服赤衣而舞之,司空啬夫,亦斋三日,服赤衣而立之,凿社而通之闾外之沟,取五虾蟆置社之中池,方七尺,深一尺,酒脯祝,齐衣拜跪陈祝,如初,取三岁雄鸡豭猪,燔之四通神雩,开阴阳如春。《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艺文类聚卷100灾异部1727)
夏求雨亦以水日,家人祠灶,无举土功,浚井,曝釜鬲鬲杵臼於街七日,为四通坛于邑南门外,方七尺,植赤缯七,其神蚩尤,祭以赤雄鸡七。凡求雨之大礼,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乐。《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太平御览卷35307)
蚩尤最为暴,莫能伐。《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史记-五帝本纪》
史记又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因作华盖。《史记》(太平御览卷8天部8云69)
蚩尤氏能征风召雨,与黄帝争强,灭之中冀。《史记》(太平御览卷9 天部9风80)
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史记-殷本纪-汤诰》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旬始,出於北斗旁状如雄鸡。其怒,青黑,象伏鳖。《史记-天宫书》
於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
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
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长安。《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
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
郦生食其曰: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史记-郦生列传》
田千秋以故高庙寝郎上书谏孝武曰:子弄父兵,罪当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黄帝涉江。《褚少孙补史记-建元侯表》
大夫曰:“伯翳之始封秦,地为七十裏。穆公开霸,孝公广业。自卑至上,自小至大。故先祖基之,子孙成之。轩辕战涿鹿,杀两皞、蚩尤而为帝,汤、武伐夏、商,诛桀、纣而为王。黄帝以战成功,汤、武以伐成孝。故手足之勤,腹肠之养也。当世之务,后世之利也。今四夷内侵,不攘,万世必有长患。先帝兴义兵以诛强暴,东灭朝鲜,西定冉、駹,南擒百越,北挫强胡,追匈奴以广北州,汤、武之举,蚩尤之兵也。故圣主斥地,非私其利,用兵,非徒奋怒也,所以匡难辟害,以为黎民远虑。”《盐铁论-结和》
文学曰:秦左肴、函,右陇阺,前蜀、汉,后山、河,四塞以为固,金城千里,良将勇士,设利器而守陉隧,墨子守云梯之械也。以为虽汤、武复生,蚩尤复起,不轻攻也。《盐铁论-险固》
文学曰:“秦灭六国,虏七王,沛然有余力,自以为蚩尤不能害,黄帝不能斥。及二世弑死望夷,子婴系颈降楚,曾不得七王之俯首。使六国并存,秦尚为战国,固未亡也。何以明之?自孝公以至於始皇,世世为诸侯雄,百有余年。及兼天下,十四岁而亡。何则?外无敌国之忧,而内自纵恣也。自非圣人,得志而不骄佚者,未之有也。”《盐铁论-论功》
大禹戒路,蚩尤除道。周匝万里,不危不殆,见其所使,无所不在。《易林-乾之剥》
白龙赤虎,战斗俱怒。蚩尤败走,死与鱼口。《易林-坤之临》
白龙黑虎,起鬐暴怒。战于涿鹿,蚩尤败走。居止不殆,君安其所。《易林-蒙之坎》
白龙黑虎,起伏俱怒,战于阪兆,蚩尤走败,死与鱼首。《易林-同人之比》
白龙黑虎,起伏俱怒。期战盘空,蚩尤败走。死於鱼首。(《易林-益之比》
欃枪彗孛,旬始枉矢,蚩尤之旗,皆五星盈缩之所生也。《说苑-辩物》
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乘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非人之力也。《新序-善谋下》
夫穆王之治,初乱终治,非知昏於前,才妙於后也,前任蚩尤之刑,后用甫侯之言也。《论衡-非韩》
案前世用刑者,蚩尤、亡秦甚矣。蚩尤之民,湎湎纷纷;亡秦之路,赤衣比肩,当时天下未必常寒也。《论衡-寒温》
《甫刑》曰:“庶僇旁告无辜於天帝。”此言蚩尤之民被冤,旁告无罪於上天也。以众民之叫,不能致霜,邹衍之言,殆虚妄也。《论衡-变动》
蚩尤居前。《论衡-纪妖》
蚩尤先駈,雨师清路。《羽猎赋》(初学记 卷22武部猎第10 542页 艺文类聚 卷66产业部下 田野 1176)
於是,蚩尤秉钺,奋鬣被般,禁御不若,以知神奸。《西京赋》(文选卷2 55太平御览卷341 3册1030)
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越绝书-计倪内经》
高祖数让,众莫肯为,高祖乃立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廷,而衅鼓。《汉书高帝记》
又祠四时于琅邪,蚩尤于寿良。《汉书-郊祀志》
明年,上始祀南郊,赦奉郊之县及中都官耐罪囚徒。是岁,衡、谭复条奏:”长安厨官、县官给祠,郡国候神方士使者所祠,凡六百八十三所,其二百八所应礼及疑无明文,可奉祠如故。其余四百七十五所不应礼,或复重,请皆罢。」《汉书-郊祀志》
八月,长星出于东方,长终天,三十日去。占曰:”是为蚩尤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其后,兵诛四夷,连数十年。《汉书-五行志》
寿良,蚩尤祠在西北X上。《汉书地理志》
《蚩尤》二篇。见《吕刑》。《汉书-艺文志-兵形势》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汉书-天文志》
国将哀章谓莽曰:“皇祖考黄帝之时,中黄直为将,破杀蚩尤。今臣中黄直之位,愿平山东。”莽遣章驰东,与太师匡并力。又遗大将军阳浚守敖仓,司徒王寻将十余万屯雒阳填南宫,大司马董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大司空王邑兼三公之职。司徒寻初发长安,宿霸昌厩,亡其黄钺。寻士房扬素狂直,乃哭曰:“此经所谓‘丧其齐斧’者也!”《汉书-王莽传》

凡谶皆云黄帝伐蚩尤,而《诗谶》独以为‘蚩尤败,然后尧受命’。《后汉书张衡传》
诏令赐邓遵金蚩尤辟兵钩一。《东观汉记》(太平御览354 3册1137)
显宗拜马严持兵长史,将北军五校士、羽林兵三千人,屯西河美稷,卫护南单于,听置司马、从事。牧守谒敬,同之将军。敕严过武库,祭蚩尤,帝亲御阿阁,观其士众,时人荣之。《东观汉记》(太平御览5265册170)
黄帝百战,蚩尤七十二。《鶡冠子-世兵》
蚩尤居前。《风俗通义-声音》
黄帝战蚩尤於涿鹿,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於帝上,因作华盖。《风俗通》(事文类聚续25、合璧事类外60)
阳遂求福,蚩尤辟兵。《祖饯祝》(太平御览 736 6册734)
秋七月。有星出于东方。长终天。本志曰。是为蚩尤之旗。《汉纪-前汉孝武皇帝纪一卷第十》
三曰岳主。祠蚩尤。在东平陆监乡。《前汉纪-前汉孝成皇帝纪卷第二十四》
黄帝伐蚩尤,未克。西王母遣人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黄帝出军决》(《初学记》卷26器物部下 裘 631)
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一在前,天一备后,河出符信,战即克矣。”黄帝寤,思其符,不能悉忆,以告后力牧,风后力牧曰:此兵应也,战必自胜。力牧与黄帝俱到盛水之侧,立坛,祭以大牢。有玄龟衔符,从水中出,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之,乃所梦得符也,广三寸,表一尺,於是黄帝备之以征,即日禽蚩尤。《黄帝出军决》(艺文类聚卷99祥瑞部下龟1718)
黄帝伐蚩尤,未克。梦西王母遣道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黄帝出军决》(太平御览694 6册444)
昔者,蚩尤总政无道,残酷无己。黄帝讨之於涿鹿之野,暴兵中原。黄帝仰天叹息,愀然而睡。梦西王母遣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一在前,天一备后。得兵契信,战则克矣。”黄帝悟,思其符,立坛请而祈之,祭以太牢,用求神佑。须臾,玄龟巨鳌衔符出从水中,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亲自授符。视之,乃所梦也。于是黄帝佩之以攻,即日擒蚩尤尤。《黄帝出军诀》(太平御览7366册734)
黄帝与蚩尤对,力战九不胜,黄帝归於太山,三日三夜,天雾冥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所谓玄女者,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何从起。《黄帝玄女之宫战法》(艺文类聚卷2天部下雾37)
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於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黄帝玄女战法》(太平御览卷15天部15雾)
蚩尤,虎卷威文立兵。《春秋元命苞》(太平御览卷270 3册504)
黄帝时,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下事,黄帝仁义,不能禁蚩尤,黄帝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伏。《龙鱼河图》(艺文类聚卷11帝王部1黄帝轩辕氏209)
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铜头铁额,食沙石。《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74 643)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甯,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79677)
玄女出□兵符付黄帝,制蚩尤。《龙鱼河图》(太平御览736 6册734)
黄帝摄政,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造兵杖,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黄帝行天下事,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而令制伏蚩尤。蚩尤归臣,因使镇兵以制八方。《龙鱼河图》(太平御览8727册1025)
荧惑散为蚩尤旗,主惑乱。《河图稽耀钩》(太平御览卷7天部7妖星64)
荧惑散为蚩尤旗,主惑乱。《河图稽耀钩》(太平御览875 8册16)
帝将怒,蚩尤出乎四野。《河图提刘子》(太平御览875 8册16)
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募求术士,乃得伍胥。与之言曰:“今日余攻蚩尤,三年城不下,其咎安在?”伍骨曰:“此城中之将,为人必白色、商音,帝始攻时,得无以秋之东方行乎?今黄帝为人苍色、角音,此雄军也。以战为之。”黄帝曰:“善!为之若何?”伍胥曰:“臣请攻蚩尤,三日城必下。”黄帝大喜。其中黄直曰:“帝积三年攻蚩尤而城不下,今子欲以三日下之,何以为明?”伍胥曰:“不如臣言,请以军法论。”黄帝曰:“子欲以何时?”“臣请朱雀之日日正中时,立赤色徵音绛衣之军於南方,以辅角军;臣请以青龙之日平旦时,立青色角音青衣之军於东方,以辅羽军;臣请以玄武之日人定时,立黑色羽音黑衣之将於北方,以辅商军;臣请以白虎之日日入时,立白色商音白衣之将於西方,以辅宫军。四将以立,臣请为帝以黄龙之日日中,建黄旗於中央,以制四方。”五军已具,四面攻蚩尤,三日其城果下,黄帝即封胥世世不绝。《玄女兵法》(太平御览卷3283册931)
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於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黄帝玄女战法》(太平御览卷15天部15雾)

勇如蚩尤,强如共工,威如夷羿。《王命叙》(艺文类聚 卷10符命部189)
武伏蚩尤,文腾孔墨。《明帝诔》(艺文类聚卷12帝王部2汉明帝)
命蚩尤而清衢。《皇后亲蚕颂》(艺文类聚卷15后妃部)
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一匹绛,民为蚩尤旗。《皇览》(艺文类聚卷40礼部下冢墓732)
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阚城中,人常以十月朔,望见有气如匹绛,自上属下,号曰蚩尤旗。《皇览-冢墓记》(太平御览卷27 235)
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阌乡城中,高七尺。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一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又肩髀冢在山阴郡巨野。传言蚩尤与黄帝战於涿鹿之野,黄帝克之,身体异处,皆葬之。《皇览-冢墓记》(太平御览卷5605册422)
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阙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祠之。有赤气出如绛,名为蚩尤旗。《皇览-冢墓记》(太平御览875 8册17)
书云,皇帝清问下民,有辞于苗,此言尧当除蚩尤有苗之刑,先审问於下民之有辞者也《钟繇上书》(艺文类聚卷54刑法部977) 
此两将者,殆蚩尤之敌对,开辟所稀有也,何者胜。《韩白论》(艺文类聚 卷59武部将帅1062)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志林》(太平御览卷15天部15雾)
炎帝杀蚩尤於中冀,名其地曰绝辔之野。《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卷55 501)
蚩尤氏强,与榆冈争王於涿鹿之阿。《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卷56 505)
神农氏衰,黄帝修德化民,诸侯归之。黄帝於是乃扰驯猛兽,与神农氏战於阪泉之野,三战而克之。又徵诸侯,使力牧、神农、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凡五十五战,而天下大服。或传以至仙,或言寿三百岁,葬于上郡阳周之乔山。《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卷79676)
上谷本名彭城,今上谷有涿鹿县及蚩尤城,阪泉地又有黄帝祠,皆黄帝战蚩尤之处也。《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卷155 2册475)
四曰九天,出军行师,君执授将,长五尺,金镂作蚩尤神形。《刀剑录》(太平御览343 3册1047)
军礼者,始黄帝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礼记外传》(太平御览卷523 5册148)
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古今注》(太平御览卷702 6册507一切经音义428)
指南车,起於黄帝。帝与蚩尤战涿漉之野,蚩尤作大雾,士皆迷路,故作指南车。《古今注》(太平御览775 7册242)
嘉平四年六月,持节奉法驾迎高贵乡公於元城,是岁白气经天。大将军司马景王问王肃其故,肃曰:“此蚩尤之旗也,东南其有乱乎?君若修己以安百姓,则天下乐安者归德,倡乱者先亡矣。”明年,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果反。《魏书十三-钟繇华歆王朗传》(太平御览8758册16)
此言尧当除蚩尤、有苗之刑,先审问於下民之有辞者也。《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
既蚩尤、智伯复见于今也。《三国志-董二袁刘传》
虽蚩尤、鬼方之乱,故当以缓急差之,未宜以渊为先。《三国志-虞陆张骆陆吾朱传》
九月,蚩尤旗见于角、亢。《后汉书-孝献帝纪》
孝献初平二年九月,蚩尤旗见,长十余丈,色白,出角、亢之南。占曰:”蚩尤旗见,则王征伐四方。」其后丞相曹公征讨天下且三十年。《后汉书-天文下》
敕严过武库,祭蚩尤,帝亲御阿阁,观其士众,时人荣之。《后汉书-马援列传第十四》
流星状似蚩尤旗,或曰营头,或曰天枪,出奎而西北行,至延牙营上,散为数百而灭,奎为毒螫,主库兵。此二变,郡中及延牙士众所共见也。《后汉书-苏竟杨厚列传第二十上》
凡谶皆云黄帝伐蚩尤,而《诗谶》独以为'蚩尤败,然后尧受命'。《后汉书-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阴经遁甲云蚩尤者,炎帝之后与少昊治,(路史20)
经师:
高诱云:蚩尤,九黎民之君子也。《战国策注》
高诱云:蚩尤,少皥氏之末九黎之君名也,始作乱,伐无罪,杀无辜,善用兵,为之无道,非始造之也,故曰非作兵也。《吕氏春秋注》
马融:(蚩尤)少昊之末九黎君名。(尚书音义)
郑玄:蚩尤霸天下,黄帝所伐者。(尚书正义)郑玄:学蚩尤为此者,九黎之君,在少昊
之代也。(尚书正义)
应劭:蚩尤,古天子。(史记集解)
韦昭: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尚书吕刑正义)
孔氏:顺古有遗训,言蚩尤造始作乱,恶化相易,延及於平善之人。九黎之君号曰蚩尤。
郭璞云: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
郭璞云:蚩尤,作兵者。
宋襄曰:蚩尤,神农臣也。(太平御览卷270 3册504)
宋均曰:卷,手也,手文威字也。(太平御览卷270 3册504)
宋忠:蚩尤炎帝臣也(一切经音义76) “接龙”苗语为“让戎”(reaxrongx),是祭祀共工(蚩尤)的仪式“接龙”苗语为“让戎”(reaxrongx),是祭祀共工的仪式。相传共工是我国第一个降龙的人,所以苗族称共工为仡戎或濮戎(意为龙神或龙王),是公认的吉祥之物,可保佑家道兴旺发达,所以至今哪家的家道好,人家会说他家真的出龙了。
据传共工逐鹿中原,沉于深渊,被汉籍贬为蚩尤,有人把共工和蚩尤误认为两个人,实际在花垣苗族群众中流传实为一人,“接龙”就是要到河边或水并把龙接回来,祈求共工带来吉祥。
主人要“接龙”必须先选定吉日,一般也在霜降以后举行。在举行接龙前期的半月或一月之前,开始闹龙,就是寨上的人晚上去主人家敲锣打鼓,吹长号、唢呐等乐器,直到半夜才散。“接龙”前几天,主人家要派专人去舅父家报信,请后辈亲来背棒腿(主人要赠用棒打死的猪的猪腿)。要备好糯米粑,分为雷神粑、龙神粑、客人粑三种,还要特意做米龙一条。正式举行接龙时,要把雷神粑分成三堆,每堆三个,摆在屋外的桌子上,龙粑要分为五堆,摆在堂屋里的桌子上,龙粑之上放米龙一条,龙身上又装白粑揉成的龙宝三个。到了“接龙”当晚午夜,开始“摸龙”。
第二天早晨,主人预备茶盘一个,内放四碗酒,红纸包封两个,然后率领家族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去舅辈来的路上迎接。主人要向舅舅们行三拜九叩礼,舅舅把茶盘中的两碗酒喝干,然后与迎客队伍一同去主人家吃饭。午饭后,主人家的媳妇们身着节日盛装,随巫师去“接龙”。随同去“接龙”的还有一帮敲锣打鼓的和吹号的。去时静悄悄的,接得龙后,则立即敲敲打打,火炮喧天,一路热闹非凡。妇女们一手提白布,一手擎伞,连成一条五颜六色的“龙”走来。接龙时,巫师要讲一套《接龙词》。《接龙词》为:东方的大戎(苗语:龙),西方的大左(苗语:麒麟);五方的大戎,六角的大左。离家上路走了,动脚启程跑了。从此挣钱无路,从此找钱无门。从此立不了家,从此创不了业。喂鸡长不大,养猪长不肥;撒谷种不生秧,播小米不长芽。怎么不叫人冷心冷意,如何不叫人坐立不安?选得吉日来接戎濮戎娘,择得吉时来请戎奶戎妈,听到我们的喊声要起身,闻到我们的喊话要启程,下到凡间寨子的大井来,走到人间村头的大潭来,先到一条做官的大戎,先到一条做官的大左,后来一条做阳春的大戎,后到一条做工夫的大左,再来一条养儿的大戎,再来一条育孙的大左。管土地的指教沿山走,管龙仙的指引沿路行;指教过山过岭路,指引过坝过车道。右边有碍偏着身子走,左边有障斜着身子行,右手莫拿病痛,左手莫抬灾星;右手要拿钱财,左手要提五谷;右手要拿棉衣,左手要拿棉袍;右手要引伶俐的金童,左手要牵聪明的玉女;右手要牵肥圆的水牛,左手要牵满膘的驴;右手要牵肥壮的马;左手要引肥壮的黄牯;右手要提壮鸡,左手要牵肥猪;右手拿饱壮的油麻籽,左手提丰满的紫苏粒;左手要提棉花棉絮,左手要抬高梁豆子;右手要抬布匹绸缎。左手要拿丝线纱绽;右手要拿金碗,左手要拿银碗;右手要拿银筷,左手要拿金箸;拿尽拿绝了,拿满拿完了。回到屋里面,转到堂屋中央。回来做工,转来做将;回来做阳春,转来种庄稼;回来养个儿,转来育个孙;坐在岩屋,护佑儿女挣钱有道,住在砖房,护佑后代有钱有路。喂鸡又肥又大,养猪也壮也肥;撒谷种生秧,播小米长芽;往南找钱也得,去北找钱也有。回来也生也发,转到也育也养;出王坐山,出将平寨,和好一千二百年,同生一百二十二代……
“接龙”的队伍行至寨外,主人和家中的男子各拿香纸,由在家的巫师率领前来迎接“龙”的驾到,两支队伍会师时,二位巫师互相问答一番后,由巫师引进主人屋。进屋后,在正屋的中堂挖一小坑,放朱砂酒一碗,用一圆形石头盖其上,叫做“龙宝”。巫师念念有词,主家男女老少绕坑走三圈,然后用土掩上,惟有“龙宝”的上部露在土外,作为龙的标记。(鄂西苗族的“接龙”仪式 --中国宣恩网、湘西苗族接龙1与苗族接龙2;苗族祭仪“送猪”神辞- 中国民族宗教网、苗族鬼神崇拜的现代审视)三苗与蚩尤关系考蚩尤、饕餮和三苗 - 中国民族宗教网说古代的三苗、有苗、苗民和当今的苗族是一脉相承的同一民族群体,蚩尤是苗族的英雄祖先,无论东部苗族还是中部、西部苗族都没有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历史上的是与非并不是大家都没意见就成立,大家都有意见就不成立那么简单。也不是所谓专家学者们能不能达成共识那么容易。蚩尤、苗民与后世苗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史的一大悬案,绕过这个问题中国上古史就不可能讲清楚,而且从当前国内民族关系乃至与部分邻国的关系看,釐清此一问题不仅有其必要性还有其紧迫性。
  一、古代三苗、有苗、苗民与后世的苗族是一脉相承的同一民族群体
  “古代三苗、有苗、苗民与后世的苗族是一脉相承的同一民族群体”(所谓“后世的苗族”也就是现在的苗族),许多苗族同胞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无需证明就成立的,其实不然。不错,《尚书·吕刑》确实写了“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这样的话。这也的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记叙,是蚩尤和苗族之间关系的最有力、最直接的证词。但这还不够。苗族自认古书上的苗民、三苗、有苗理所当然就是当今苗族的先人是一回事,在学术上科学地论定苗民、三苗、有苗就是当今苗族的先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前些年有两个日本教授不就写书指责一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受害者是冒名顶替的吗?从受害当事人的角度看,我就是我,不需要任何人来证明。但为了搜集这位当事人就是当年的受害者和幸存者的确切证据,律师团不得不大费周折,否则官司就可能败诉。这个比喻也许不够恰当,但道理是一样的。人们会问(苗族的有识者也应该自问):现今的苗族和《吕刑》中那个据说已被“遏绝”的苗民真的是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连续族群吗?这一点并不是不可质疑的。上个世纪早期,著名国学大师章炳麟在其《检论序种姓》中就曾说“今之苗,古之髳也,与三苗异”。到了九十年代初有人又在权威报上着文大骂“四凶小人之一的三苗就是饕餮者的鼻祖…”引起各地苗族人士的愤慨。当时有大员又出来说,官方并没有做出过苗族来自古代三苗的结论呀。言下之意就是骂骂也无妨。接下来,1997至于1999年,先后又有以丑诋蚩尤为能事的电视连续剧《炎黄二帝》和《釜山大结盟》在本来应把民族团结视同生命的中央一台和湖南台播映。就是在苗族中也有个别人士不承认今苗就是古苗的延续的。如龙炳文先生就认为湘西的苗人是“濮人”,苗语也是所谓“濮语”。进入21世纪以来,蚩尤的官司甚至还打到国际上去了。韩国有人着书说蚩尤是韩国人的祖先,书的封面是黄帝跪倒在手提宝剑的蚩尤脚下。这些接二连三的事实应使我们的头脑变得清醒:科学论定蚩尤、三苗、苗民和当今苗族的关系对苗族自身,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维护及发扬中华文明都是必要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科学论定当今苗族确定无疑就是古代苗民、三苗、有苗的延续。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虽然上古文献中多有关于苗族的记载,但尔后确有很长一段时间苗族却突然从史乘中消失,出现了很长的历史空白。所以才出现上述所谓今苗和古苗的关系问题。按照学术上的一般作法,可以假设从古苗到今苗是一脉相承的同一民族群体,接着就要找到一条无可怀疑的链条把古苗和今苗这两个环节牢固地联结起来。惟如此,这个假设才能宣告成立。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愿,也不靠发誓赌咒,而必须拿出过硬的材料。所幸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虽然这仅仅出于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
  问题要回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初,蔡元培先生指派凌纯声和芮逸夫两位人类学家到湘西做民族学调查。他们最大的成果就是发现伏羲女娲原来是苗族隆祠的祖神,也就是苗人通常称为奶冄巴冄(rǎn,冉)、沈从文先生的书上称作大傩神者。其后上世纪40年代闻一多继续考定伏羲女娲又就是《山海经·海内经》所记的人首蛇身、左右有首被称为延维的苗民之神。由于有伏羲女娲这对神圣居中联结,至少也是两千多年之前的“苗民”和当代的苗族就联为一体了。
  可是,在看了闻一多先生的权威论述以后,我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奶冄巴冄也是人首蛇身的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就象一对信符的缺口,只有所有的缺口都相符才是一对儿。说实话,这个细节此前我没听说过,也没见过这样的形象。如果这一点得不到证实,在我看来那就还是一个不小的缺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龙文玉先生的苗绣藏品中真的发现了多幅人首蛇身绣像,既有“左右有首”的,也有只有一首的,和汉墓出土的几乎别无二致。这就无可争辩地说明这些超凡脱俗的形象两千多年来一直活在苗人的文化氛围里。由于司马迁已经读过《山海经》,则它的成书最晚也在秦汉之际。于是,两千多年前的伏羲女娲到今天还是伏羲女娲;两千多年前是人首蛇身,今天还是人首蛇身;两千多年前就祭祀这两尊神圣的民族群体被称为苗民(不是其它任何×民或××民),今天仍被称为苗族,则今之苗犹古之苗也!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那根链条,从古苗到今苗是一脉相承的同一民族群体这个命题得到了充分证明。有了这些充足的证据,即便是国学大师章炳麟的话也不足为据,任何争辩都是多余的。
  二、蚩尤和苗族的关系
  我们在《苗汉语的历史比较》一书中,曾从语言的角度试图论证蚩尤和苗族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蚩尤及饕餮和苗族的祖先之一阿仆头炭(该书记为阿仆赤炭、阿娘赤炲)为一人。现在我仍坚持这一观点。就一般意义言,当时的论证就是拿到现在也仍然无可厚非。但是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讲那就还缺少一个重要环节:饕餮和头炲读音完全相同,所以不存在任何障碍。但蚩尤和饕餮及头炭或头炲(tái,炱,黑灰、黑烟灰)的读音差别过大,这个障碍如何跨越呢?好比一条河的两岸,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还需要有一座桥才行。
  上文提到,《吕刑》先说“蚩尤惟始作乱…”,接着“作乱”的具体内容便是“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联系上下文,蚩尤和苗民自然就是一回事。我们既然已证明了今之苗就是古代苗民、三苗、有苗的延续,则蚩尤乃苗族之祖自不待言矣。然而古史茫茫,仅凭《吕刑》一条证据我们还是觉得薄弱了些,放心不下。于是又找到若干旁证。但是这些旁证都指向蚩尤和饕餮是一回事。饕餮显然就是苗人经常提到的祖先头炭头炲,这当然非常有利。只是二者在读音上显然有过大的差异,单纯从语言角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只有这个读音上的矛盾也能得以弥合,这项论证才能算是完整的。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就成了这项论证的一个关键。
  正当我们为这一问题难有突破而苦恼时,考古学界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湖北省荆门县楚墓出土的《包山二号竹简》载有“楚先,老童、祝融、媸酓(chīyǎn)”。这区区数字对楚史、苗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都有重大的意义,古史争论的许多问题和误解都可因此而得以止息,由而古史研究也可望步上一个新的阶梯。
  很明显,媸酓也就是蚩尤,这本身没问题,但由此却又带出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先看这个酓字的读音。《集韵》和《广韵》的注音之一是於琰切。於是零声母,有齐齿和开口两种读法。按齐齿音可读若炎,按开口音则读若盫(盦,ān)。此外,还有《集韵》徒南切,读若罈;又於锦切,同饮;又呼含切…等。由于该字可读若罈,则媸罈与头炭同音,蚩尤即苗族的阿仆头炭也即饕餮就不存在任何障碍了(阿仆是祖父、男祖先之意)。酓又可读若炎,那么向来有谓蚩尤即炎帝的障碍也被清除。实际上炎和炭显然相通,炎本身就可读若谈,谈炭同音,这决非偶然。【博主案:阿仆,即彝族的哎噗,也就是伏羲女娲】
  但还存在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是上述酓的诸多读音中没有一个和尤相同;一是楚王族熟知为熊姓,然而出土的楚器铭文却往往作酓。酓字的诸多读音也没有一个是读若熊的,这就足以让专家也陷入困境。我们明知此字必可读若尤和熊,可又不能武断地说它本来就该这样。其所以这样,应该还另有缘由。当然,有的专家甚至是权威的专家确实就是这么说的,他们以为这就够了,不再需要旁的证据。按照通常的论证方式能举出这些权威专家的意见作为依据就已经算是足够严密了。然而另外又有些同样也是权威的专家却说:不是这样。酓从今从酉,应读今酉切,读若酒。确实就可以找到与酓同构的[]字,《玉篇》注:“于琰切,酒也”。既然是“酒也”自然就可以读若酒呀,这还能有错吗?可是我们不能说谁的权威大些就听谁的,学术不认权威的大小。于是唯一的出路只有求助于酓字的本源:酓的众多读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可以这样读?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为了走出上面的困境,我们有必要引入一条定理:与同一个汉字的字形对应的,一般来说不止一个读音和意义。这个定理的证明很简单:它只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定律——同一个图形既可理解为人头也可理解为花瓶——在文字学上的推广应用。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每个字都必须像许慎说的那样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但是汉字的基础既然是一个个图形,需要通过视觉器官的感知再传送到大脑作出判断。那么在字义判断方面,心理学的上述定律就必然要起作用。读音方面,对同一种语言或方言而言,不同的意义一般会有不同的读音,此其一;汉字的读音除非有特别的标识并不固结于一个专一的音值,可以随不同的语言或方言而改变,此其二。这些加起来就得到上面那条定理。由此可见,心理学的这个定律对于建立科学的文字学至关重要。我们遇到的这个酓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酓原本只是“飲”字的省便。饮的左旁原本也不是食,而就是此酓字。但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其上部的今和右旁代表人体的欠是连在一起的:今只是“欠”的一部分,上部像人张开的口,下部象从人的口腔里伸出的舌头。从整体看,酓和饮是古今字,故《集韵》注“於锦切,同饮”没有错。再往细看,在饮字里,右旁欠代表人体,但真正起作用的实际上只是口腔和舌头,故可省去人体的其余部分,只保留其口、舌即成酓上的今。舌是人体的味觉器官,用在这里表明这个字代表一种味觉,或曰是五味之一。下部的酉是盛酒或其他饮料的器具,用来表示这种感觉是由酉中物的刺激导致的,且酉又兼指示这种感觉的读音。这种盛酒的器具苗语称为anb“盫”,即于琰切的开口读音。anb“盫”正是五味之一的苦,与《广韵》注“酒味苦也”恰好相符;齐齿读法为,汉语现在演变成动词。但anb“盫”作为器物又即汉语之罈,也即《集韵》注音“徒南切”之由来,《说文》亦注“罈,酒味苦也”。可见罈和anb“盫”同义相通,只是一个是汉语,一个是苗语。古代有的地方又称酒罈为酉,这个读音现在只保留为十二地支之一,古代读作酉的盛酒器物并不是酉,而是另一字形卣(yǒu),与酉同音。酉和尤同音,则媸酓又就是蚩尤也就不存在任何障碍。从而可做如下之结论:
  蚩尤又即饕餮,湘西苗族称阿仆头炭,是苗族的祖先。蚩尤又作媸酓,是楚人的祖先。由于楚人和苗人有共同的祖先,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习俗,故“楚国是苗族的楚国”之论断成立。按照蚩尤最早出现在《吕刑》计,苗族的历史可上溯至西周周穆王时代;按饕餮纹盛行于殷商计,则苗族的历史可上溯至殷商。
  最后还剩楚王族的姓氏问题。楚王族之熊姓不是唯一的,还可以是相。《诅楚文》称“抵楚王熊相之多辠(zui,同‘罪’)”是最有力的证明,只可惜这个重要细节没有引起史家们的注意。此熊相不是姓熊名相而是熊、相连称。楚人而称相姓的有苗贲(bēn或bì)皇,《说苑·善说》作釁(xìn,衅)蚠(fén,同“鼢”)黄。釁和相相通。如一声,湘西苗语吉卫话称“阿相”,凤凰话称“阿信”,信和釁同音通假。湘西苗人同样既称熊、又称湘,这个细节上的相符说明湘西苗人族称与楚王姓氏相同不是偶然的。然除熊湘外,苗人还自称熊盈,即《逸周书·作雒解》“周公…凡东征熊盈族十有七国”所称之熊盈族者。由此可以推知,熊相又得称熊盈。刘师培《左盫集·偃姓即嬴姓说》谓:“熊者,盈之转音也,《左传》夫人嬴氏,公榖作熊氏,是熊盈均与嬴同”。《诅楚文》不称熊盈而只称熊相当是避盈嬴同音之讳。是故熊和盈可以互相通转,犹如熊和相可以通转一样。盈和饮同音,酓是饮的省便,故又可借作酓。
  又,酓上之今既像人张口伸舌垂涎三尺状,且又得罈音之转移,从而得贪字之读音。这个本只是一种巧合的意义反过来被加到蚩尤、饕餮、三苗身上,加上朝代更替带来褒贬易位遂使蚩尤、饕餮、三苗承受了贪吃贪财的千古恶名。
  一个字在一种语言范围内(汉语范围内)有不止一个意义和读音是可以接受的,超越汉语的界限许多人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在古代这才是常态,不过这个问题本文不打算详谈。春秋时代陈国有个君主陈厉公,在《左传》中名陈躍,可又叫陈佗,把司马迁也搞糊涂了,只好另造一个没有在位时间和事迹的“陈利公”来解决这一矛盾。真实情况是耀字按苗语读就是佗,陈耀、陈佗是同一个人。
  三、蚩尤、苗民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以上两节已经证明今苗是古苗的延续,蚩尤是苗人的祖神。这两点现在已不再存有任何悬念。于是回过头来再看那篇《吕刑》发现,刑法和宗教这两样东西原来竟是苗民最先发明的,正是他们“弗用灵…惟作五虐之刑曰法”。而宗教与刑法是步入文明社会的起码条件,这说明正是苗民率先进入文明社会的。
  历史往往一再重犯相同的错误:一些当初曾被当做滔天大罪的东西到头来却被证明是历史的不世功勋;而另外一些所谓“英雄壮举”到头来却被证明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然而这种错误的延续时间却有长有短。短的只有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就可得到纠正。长的却有百余年、几百年、甚至千年、几千年。苗民的这两项重大发明当初在《吕刑》这篇不朽文献里是作为滔天罪行记录在案的。正是这一发明振怒了“皇帝”,从而作出“遏绝苗民”使之“无世在下”的决定。在那场灾难中,多数苗民被“遏绝”了,幸免于“遏绝”之孑遗不得不遁形蛮荒之地,一次次逃避追剿和杀戮。苗人那些悲壮的迁徙故事就是这么形成的。苗民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又何止这两宗,还有蚩尤发明兵器,伏羲发明八卦,八卦和文字其实又是二而一的东西,还有女娲补天其实是制历和制历的产物十二生肖等。此外,从“楚先,老童、祝融、媸酓”,《九歌》本于苗人对伏羲女娲的祭祀及楚人的语言风习等事实,已完全证实范文蘭先生的卓见:“楚国是苗族的楚国”,则苗人对中华文明之贡献又当包括楚文明的贡献。
  从《吕刑》的时代到现在大约三千年过去了,苗民的上述功绩从未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和正确评价。直到上个世纪,西方进化论思想传入中国,有人才意识到宗教和刑法的发明应是两件大功而不是过。但是发明刑法这顶桂冠怎能戴到蛰伏蛮荒愚昧落后的今世苗人之先人头上呢?于是“今之苗,古之髳也,与三苗异”,“官方并未做过苗族出自古代三苗的结论”就出现了。官方没有做过如是之结论不假,但三千年来苗人却受尽了做为三苗后代之苦也是千真万确的。

  四、关于涿鹿之战
  根据《史记》的记叙黄帝最大的功业有二:一个是阪泉一战灭了炎帝,一个是涿鹿一战杀了蚩尤。后世考论黄帝蚩尤者多以此为基点。不庸讳言,在我国现有版图和民族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同一民族内部的不同部分之间曾经历过无数次的杀伐和征战。最后,有的民族生存下来了,有的消失了;有的继续居住在现在的版图之内,有的迁到版图之外,有的跨在边界的两侧。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当然不排除有阪泉和涿鹿那样的战争。不少苗族史学者也无例外以涿鹿战败作为后世苗族分布格局的根据。但是细究起来,除此战之外,还有上述《吕刑》的“遏绝”之战、《墨子·非攻》的禹征有苗之战及《尧典》的“窜三苗”等。每战不是几乎杀绝就是迁到边荒之地。然而起到“遏绝”——大部杀光——作用的只能有一仗,所以我们就要问:究竟哪一次才是决定性的一仗呢?
  从史料价值角度言,显然《吕刑》比《五帝本纪》要高,其余不足观。一则《吕刑》发生的年代可定是周穆王时代,较《五帝本纪》早近千年;二则《吕刑》是官方文书,可以确信代表当时官方的主流意见。而《五帝本纪》采自百家(究竟是哪一家已不可考),而且只拣“雅训”的说。但雅训不等于可信,对于古代传说而言,不雅训的反而真实些;三则《吕刑》列举的苗民所以遭到遏绝的原因很具体,就是“惟作五虐之刑曰法”,而《五帝本纪》只说是蚩尤“不用帝命”,失之泛泛。因此以下我们的讨论将主要围绕《吕刑》进行。
  首先,苗民几被“遏绝”的战争可以确定就是《吕刑》讲的这一次。这是因为在禹的时代,人世间刚遭受超大洪水,必然还伴随风灾和泥石流及病疫等灾害,绝大部分人类都死于非命,包括苗民在内不待“遏绝”也所剩寥寥,然而又有那么多的河道、垸塞湖需要疏导,还要重建家园,以古代的技术,几十年都完不成,哪还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故禹征三苗之事可以肯定不是事实。舜窜三苗也靠不住。三苗既因涿鹿战败而奔窜四方,舜又何得而再窜之三危乎?但苗民之被“遏绝”又确实是事实,于是就只剩下《吕刑》讲的这一次了。
  苗民遭到“遏绝”的原因既已明确,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究竟是谁“遏绝”的苗民?按照《吕刑》的说法那是上帝,也即“皇帝”所为。是他“哀衿庶戮之不辜”,“遏绝苗民,无世在下”。而按《史记》的说法则是黄帝。因此有人说黄帝也就是“皇帝”。但两者显然是有区别的。黄帝是人王,而《吕刑》里的“皇帝”是天神。《吕刑》说得很清楚,“皇帝”由于闻不到馨香而只有“刑腥”才动了恻隐之心。闻馨香的当然是神,故“皇帝”只能是天神。这说明在《吕刑》的时代,还没有黄帝是人王而且先后和炎帝、蚩尤在阪泉、涿鹿大战的说法。结论只能是这种说法是后起的。可是天神并不能真正打仗,而仗又确实是打了,而且确实把苗民打得很惨,那么具体打仗的又会是什么人呢?
  要找具体打仗的人,只要看战后的受益者是谁就会明白。常言道,无功不受禄。根据《吕刑》的说法,战后受益的是“三后”:伯益、禹、稷。上帝给他们做了分工:“伯益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据《郑语》“姜,伯益之后也”。姜指姜戎氏,则伯益乃姜戎之祖神;禹,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是西羌人的祖神;稷是姜嫄无父而生之子,姬周人的祖神。可见,战争的胜利果实实由姬周、姜戎及西羌三族所瓜分。那么也就是姬周、西羌、姜戎三族假上帝或称皇帝的名义“遏绝”了苗民。周姬一族是周王朝的创建者。至于西羌当时都包括哪些封国,根据现有史料不能确定。姜戎一族据《国语·周语下》是共工的从孙四獄,其后包括申、吕、齐、许四个封国。由于戎与熊(湘西苗人自称)相通(熊盈即戎殷),所以姜戎与苗民实际上是有共同来源的。由此可以推知,这次“遏绝”之战实质上是由于曾占统治地位的苗民推行激进的法治变法,触犯了以姜戎一族为代表的群体的利益,导致姜戎联合与之有姻亲关系的周姬族、西羌族对苗民发动突然袭击,以致苗民几乎被“遏绝”而“无世在下”。做为此次战争的奖赏,姜戎氏得到了以申、吕、齐、许为封号的四个封国。姬姜两姓也世代联姻。到了春秋时代,姬姜两姓封国就成了华夏民族的主流。不过除齐国以外它们也并没有完全华化。申、吕、许先后都为楚国所灭,直到战国之世,许的后人——那位主张神农之学的许行——还被孟子讥为“南蛮鴂舌”之人,只有“有夏变夷”没有“变于夷”的。只有到汉代以后他们才真正融合而成汉族的成员。
  五、苗、髳之辨
  上文我们提到,章炳麟曾说“今之苗,古之髳也,与三苗异”。对此钱穆在《古三苗疆域考》说:“考春秋河东有茅戎。‘茅、髳’同字,则茅亦在北方。又有陆浑蛮氏,亦称戎蛮子,杜云:‘河南新城县东南有蛮城’。‘蛮、茅’音之转,蛮即茅,亦即苗也。楚人筚路蓝缕以启荆蛮,此所谓蛮者,亦在河南汝水上流一带山中…自属古者三苗遗裔。而髳与三苗亦未见其必为二也。”则又有把苗、髳等量齐观之考量。部分苗族史学者也常把今苗当做古髳之延续,因为西部苗族的自称与髳更为接近,而且还能享有与周武王共同推翻殷纣的光荣。我们固然不能排除苗之与髳有同源共祖的可能,但如果我们的讨论是为了廓清今苗之真实来源,则苗与髳似仍有区分之必要。
  上文已经论证,今天的苗族就是《吕刑》所称之苗民一脉相承的民族群体。而从《墨子》的《尚同》、《兼爱》、《非攻》诸篇又知苗民、三苗、有苗指的是同一族群,是可证章炳麟“今苗…与三苗异”之说为无据。现在要进一步指出:苗民或曰三苗、有苗与茅或髳还有重大区隔,二者并无混淆之余地。
  首先,苗民之被“遏绝”是在周武王攻灭殷纣之前,因为周王朝建立之后直到周穆王之世再也没有“遏绝苗民”那样的壮举。虽然迭有征伐淮夷徐戎乃至荆蛮的战争,但其规模和效果都远不能和“遏绝苗民”相比,而且周昭王南征荆蛮还以失败告终。而据《牧誓》,髳是协同周武王伐纣的八个民族之一,对周王朝的建立有过汗马功劳。周王朝既立之后,他们虽然似乎没有分到一杯羹,但也没有受到专门的“遏绝”,直到春秋时代,茅戎在北方都还有相当强的力量,差一点把东周灭掉【博主案:《左传》有王师败绩于茅戎的记载:元年春,晋侯使瑕嘉平戎于王,单襄公如晋拜成。刘康公徼戎,将遂伐之。叔服曰:“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神人弗助,将何以胜?”不听,遂伐茅戎。三月癸未,败绩于徐吾氏】。因此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机会遁逃到边鄙之地而成今日的苗人。因此茅或髳的唯一归宿只能是后来的汉族的组成,而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单一民族。事实也是如此,汉初的陆贾就出自陆浑之戎,陆贾们的后代理所当然是百分百的汉族了。
  现今的苗人是而且只能是“遏绝”之遗而逃遁边鄙的苗民的后代,也唯如此他们才能在汉族之外保持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因此他们只可能是苗而不可能是茅或髳,从而也就无缘分享攻灭殷纣的光荣。话又说回来,髳与苗在更古的时候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呢?或者说他们是否由更早的苗分成苗的两个或几个分支呢?这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我们没有更多的证据。
  六、关于文明和野蛮、正义与邪恶
  上文提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有人一再撰写文章、编写电视连续剧褒扬炎黄丑贬蚩尤三苗,把炎黄当做文明、正义的代表,而把蚩尤三苗当做野蛮、邪恶的象征。现在已很清楚,正是蚩尤三苗率先步入文明社会才遭到“遏绝”的厄运的。那么是不是应该反过来呢?当然也不是。文明和野蛮是相对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永远注定代表文明和进步,任何一个民族也不可能永远都处于野蛮和落后,如果是那样就不可能存在下来。每个民族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短处,因此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尊重。
  此外,我们还应该分清信仰和事实,二者是可以不一致的。《圣经》说人类的始祖是亚当和夏娃,而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过来的。前者属于信仰,后者便是事实。我们当然可以承认事实,但也应尊重人家的信仰,而不必大加挞伐,说人家代表宗教迷信和野蛮云云。尊重信仰的同时并不影响对事实真象的学术探讨。因为自己的信仰而不准他人探讨或由于知道部分真象便不尊重他人的信仰都是不对的,都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仇恨、争端甚至大规模的战争。由于《五帝本纪》的记叙,部分汉族同胞对炎帝黄帝有某种程度的信仰,无论事实真象如何,都无可厚非,也无需任何人的鉴定认可。同样苗人相信蚩尤就是他们的英雄祖先也无需经过任何人乃至官方的鉴定认可,关键在于互相尊重。动用现代传媒手段把他族敬仰的祖先丑化成野蛮与邪恶的象征在当今社会当然是有害的,有可能导致互相丑化和仇视。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所以世世为仇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把褒扬炎黄丑贬蚩尤事件的一再出现归咎于儒家封建正统观念的流毒没有肃清。对此我却有一点稍稍不同的看法。我以为这是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导致浅陋的世俗观念泛滥所致,而与儒家思想及封建观念无关。我们说的“封建”那是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一种社会形态而言。所谓封建传统观念是指对于维系封建社会的统序而言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而褒扬炎黄丑贬蚩尤之观念的出现充其量只是历史的偶然,并不是维持任何社会形态的正常秩序所必需的。它也并不属于儒家的正统思想。司马迁很清楚地说“《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余…择其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云。司马迁本人也并没有有意丑化甚至也没有有意贬低蚩尤的意思。刘邦举义的头一件事就是祭蚩尤,他当了皇帝以后在长安首建的也是蚩尤庙。这些在《史记》里都言之凿凿。至于后世一些人对蚩尤的贬损大多出于讹传。由于时代的限制,那时代的人还不可能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这不难理解。
  至于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种种反常,那不过是些不学无术、头脑简单、利欲熏心却又企图哗众取宠的市场化表现而已。这样的人什么时候都有。对此类人荀子的评价是“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  
  我们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并不反对“追名逐利”,只是名与利应该用提供有益于社会的产品或服务来达到。当有人有意或无意忽略“产品要有益于社会”这个前提,或者由于不学无术而做不到这点,但又热衷追逐名利时,浅陋的世俗观念就会大行其道。可是在这种观念倡导之下的精神产品往往有市场,就像毒品也往往有市场一样。这才是必须引起注意的。(作者:麻荣远;来源:苗人网)

董姓部落与蚩尤、三苗的关系- 董全吉

三苗部族名称解析三苗问题试探 - 三苗网董姓部落与蚩尤、三苗的关系蚩尤和炎帝的关系考——郑莉炎帝就是蚩尤_武陵君_新浪博客蚩尤少昊史料_武陵君_新浪博客三苗与蚩尤关系考_武陵君_新浪博客祝融、炎帝、神农、九黎与老童的关系

神话传说大全:九黎与三苗 读书频道

蚩尤、九黎、三苗、三危

蚩尤、三苗、九黎;*炎帝=蚩尤=姜央*

王万荣:三苗问题试探、诸多蚩尤墓试析

蚩尤的传说、历代蚩尤文献一览__百度贴吧“三危山”古地名的探密_程俊珊_新浪博客张今:蚩尤和希腊古代的奥运会_武陵君_新浪博客神话还原(2黄帝蚩尤共工蚕丛)_武陵君_新浪博客上古四凶:鲧三苗共工驩兜及蚩尤_武陵君_新浪博客姚剑申:从“医巫闾山”说共工蚩尤_武陵君_新浪博客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大全:共工与蚩尤_武陵君_新浪博客赫人、黒梯人、壮族人及黄种人的由来_武陵君_新浪博客赫赫有名的赫梯帝国是蚩尤后裔建立的_武陵君_新浪博客祝融、蚩尤、三苗种族概念关系发微(1)_武陵君_新浪博客吴心源:蚩尤新考——兼论中华龙凤文化_武陵君_新浪博客张今:神农蚩尤族创造古埃及文明(上下)_武陵君_新浪博客姓起源于母系氏族原居住部落,氏开始于舜帝时代炎黄时期的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因“媵婚制”后裔随母姓[转载] 重黎神话及其相关问题——《山海经》与神话研究“姓”和“氏”的产生与“祝融六姓”向“祝融八姓”的演化《归藏.启筮经》蚩尤出自羊水.地理位置考略可能是小汶河羊流从东夷、南蛮到苗族——兼论蚩尤与少昊的关系_武陵君_新浪博客[吴晓东]蝴蝶与蚩尤:苗族神话的新建构及反思·中国民族文学网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根基历史的文本与情境(王铭珂)_在线阅读石家齐:苗族古老文化谱写苗族灿烂的历史篇章(蚩尤探源)[野史乱弹]华夏三皇五帝考----驳斥五胡乱华的谬论

董姓部落与蚩尤、三苗的关系(一)_荷香月暖_新浪博客

董姓部落与蚩尤、三苗的关系(二)_荷香月暖_新浪博客

苗族《蚩尤神话》与涿鹿之战(吴晓东)百度贴吧论西部苗族迁徙史诗非蚩尤时代苗族战争迁徙口碑史山西人蚩尤仇犹的后代,蚩尤是怎么搞到苗族头上的苗族祭仪“送猪”神辞(吴晓东)-中国民族宗教网苗族图腾与神话/吴晓东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猪八戒为什么叫天蓬元帅? - 吴晓东的民俗学博客端午节的龙蛇结构和南北分疏_夜正央_新浪博客吴晓东专栏:苗族《蚩尤神话》与涿鹿之战端午节习俗起源于古代褉礼_ 学而行的博客端午节与蚩尤/文配图- 高英伦的精英博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1178.html

更多阅读

“三英战吕布”,为何要这样战? 三英战吕布是第几集

古代各种演义小说,喜欢描写武将阵前斗杀。其中以一敌多的,多是为了突出那将武艺高强,神勇盖世。然而也有反例,倒为了突出那多数一方的同仇敌忾和英雄气概。但作者之主观意图与读者之观感效果往往不能合一,且不免有无法自圆其说的破绽。其

从三英战吕布、六将攻吕布看温侯的武力(图) 三英战吕布谁赢了

吕布在《三国志演义》汉末三分群雄之中出场较早,善使画戟,多次与敌将对战显示出其非凡武艺,弓马娴熟,其箭法也是第一流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其骁勇善战的特点颇有些像北方游牧民族的勇士。后世不少英雄人物也纷纷模仿吕布,比如《水浒

赵云PK吕布武力谁更强? 赵云和吕布到底谁厉害

赵云PK吕布武力谁更强?三国的游戏也玩了很多,赵云无疑是三国游戏里最全面也是玩者最推崇的英雄人物。但是关于赵云和吕布谁武功更强的争论却从未少却过,于是自己也来无聊一把,收集了最有典型的两种观点的文章放在这里,仅供消遣!吕布更强

真三国无双5怎么得吕布 精 真三国无双5吕布视频

真三国无双5怎么得吕布 精——简介吕布永远是三国里面的武将传奇。作为最高战斗力的象征,很多人总想一睹吕布风采,那么就介绍下真三国无双5怎么得吕布吧。真三国无双5怎么得吕布 精——方法/步骤真三国无双5怎么得吕布 精 1、首先介

声明:《蚩尤史料及考证 吕布墓出土的方天画戟》为网友欢情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