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 健脾丸和归脾丸的区别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 Shen ling bai zhu san

组成

  莲子肉(500克) 薏苡仁(500克) 砂仁(500克) 桔梗(500克) 白扁豆(750克)白茯苓(1000克)人参(1000克) 炙甘草(1000克) 白术(1000克) 山药(1000克)
  【方论】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诸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之功。

[编辑本段]功效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编辑本段]主治

  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本方常用于慢性胃肠炎、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以及妇女带下病等属脾虚湿盛者。)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编辑本段]方解

  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
  《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
  化裁若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
  【附方】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附注】 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

[编辑本段]文献摘要

  方论吴昆《医方考》卷4:“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者,此方主之。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故治杂证者,宜以脾胃为主。然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悸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方义】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薏仁、扁豆、莲肉--皆补脾之药也。
  茯苓、山药、薏仁--理脾而兼能渗湿。
  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之品也。然合「参、术、苓、草」,暖胃而又能补中
  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药上浮,又能通天气于地道,使气得升降而益和,且以
  保肺,防燥之上僭也。
  【煎服法】为末,每三钱,枣汤或米饮调服。
  参苓白术散
  【药物组成】人参1钱半,白术1钱半,白扁豆(姜汁炒)1钱半,白茯苓1钱半,山药1钱半,甘草1钱,桔梗1钱,苡米1钱,莲肉(去心)1钱,川芎1钱,当归1钱。
  【处方来源】《幼科指南》卷下。
  【方剂主治】小儿脾胃久虚,不能转运,无以荣其气,或胎中受毒,脏腑蓄水,以致手足极细,项小骨高,尻削体瘦,肚大脐实,啼哭胸高,名曰丁奚;或虚热往来,头骨分开,翻食吐虫,烦渴呕哕,名曰哺露。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
  【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编辑本段]使用注意

  有湿热者不宜用本方。

[编辑本段]方歌

  歌诀(一)
  参苓白术四君底,山药扁豆加薏苡;桔梗砂仁莲子肉,脾虚湿盛此方理。
  歌诀(二)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歌诀(三)
  参苓白术薏砂仁,甘桔淮山扁豆陈;再加莲子枣汤送,脾虚湿盛此方珍。
大补元煎

[编辑本段]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卷五十。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
  【组成】人参少则用3~6克,多则用20~60克 山药(炒)6克 熟地少则用6~9克,多则用60~90克杜仲6克当归6~9克(若泄泻者去之) 山茱萸3克(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6~9克 炙甘草3~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功用】救本培元,大补气血。
  【主治】气血大亏,精神失守之危剧病证。
  【加减】如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如气分偏虚者,加黄耆、白术,如胃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纸之属。

[编辑本段]大补元煎-《千家妙方》下册。

  【药物组成】人参10g,山药15g,熟地15g,杜仲15g,当归15g,山萸15g,枸杞15g,升麻10g,鹿角胶10g。
  【处方来源】《千家妙方》下册。
  【方剂主治】年老体虚,中气不足,重度子宫脱垂。
  【方剂功效】补气升陷。
  【用法用量】水煎服,隔日1剂。

补中益气汤

  方 名:补中益气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中升阳 
  编 号:027 
  组 成:黄芪15、人参15、白术10、灸甘草15、当归10、陈皮6、升麻6、柴胡12、生姜9片、大枣6枚 
  主 治: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加 减: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
  黄,天寒加干姜。
参苓白术散 健脾丸和归脾丸的区别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归 经:足太阴阳明药 
  方 义:1.肺者气之本,黄芪-补肺固表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
  3.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
  6.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
  6.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 
  7.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
  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变化方: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
  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
  无味,大便溏黄。
  4.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
  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
  渴无味。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汤,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
  出,身痛,脉浮无力。
  煎服法:姜三斤,枣二枚,煎。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补中益气汤
  【来源】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 甘草(炙)各1.5克 人参(去芦)0.9克 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 柴胡0.6~0.9克 白术0.9克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头痛,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9~1.5克。
  【禁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方论】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实验研究】(1)对子宫、心肌、小肠等不同器官的药理作用《天津医药杂志》1960(1):4~12,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尤其是加入益母草、枳壳等药物时,其作用更为突出。小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心肌,过量则呈抑制作用。对小肠的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现抑制作用,使之蠕动减慢,张力降低;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从而证实了本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从实验中还可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而去掉升、柴时,其作用减弱,说明此二药能增强其它药物之作用强度,尤以对肠蠕动作用更为明显。(2)抗基因突变及抗肿瘤作用《中成药研究》1985(12):27,本方的抗基因突变和抗肿瘤作用,强于四君子汤。同时,本方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延长动物存活时间。提示在临床上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应用本方,可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3)王氏等用本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36例,58只眼,结果治愈37只眼,显效20只眼,有效1只眼,有效率100%(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4):11)。

八珍汤

  八珍汤《正体类要》(补益剂:补气)
  [组成]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用法] 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 补益气血。
  [主治] 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方解] 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 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方歌】 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组成:人参(30克) 白术(30克) 白茯苓(30克) 当归(30克) 川芎(30克) 白芍药(30克) 熟地黄(30克)炙甘草(30克)
  简介: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类别:补益类
  出处:《瑞竹堂经验方》
  【来源】《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当归 赤芍 川芎 熟地黄 人参 白茯苓 甘草 砂仁等分
  【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和气血,理脾胃。
  【主治】虚损属于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者。
  八珍汤
  【药物组成】人参、砂仁、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芷、熟地黄。
  【处方来源】《外科启玄》卷十二。
  【方剂主治】痘已齐,兼气血俱虚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1116.html

更多阅读

辨证治疗结肠炎:脾胃虚弱型可服参苓白术散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利”、“久泄”、“久痢”范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疾病。起病大多缓慢,有腹泻腹痛、逐渐加重,便血和脓血便的症状,可伴有乏力、纳差、消瘦等,严重者有发热、多汗、便血、进行性消瘦等表现,诸症中尤以腹泻多见。

关于腮红刷散粉刷粉饼刷如何挑选 散粉刷和腮红刷的区别

Q1 腮红刷如何挑选? (点击链接可查看相关型号) 腮红分为粉状腮红,膏状腮红。常见为腮红粉。针对腮红粉的刷子进行介绍。腮红也可以修饰脸型。圆脸打腮红的时候 斜向下,可以显瘦,长脸的话, 画圆的方式上腮红。各种上腮红的方法 ,导致了腮红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丸

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剂来源 清.《医学心悟}。 组成与用法 半夏5克 天麻3克 茯苓3克 橘红3克 白术 9克 甘草1.5克 生姜1片 大枣6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健脾燥湿,化痰熄风。主治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

人参健脾丸可治疗皮肤黑变病 大肠黑变病如何治疗

健脾养血法治疗皮肤黑变病1例(一)【辨证】脾虚不运,气血反目,肌肤失养。【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消斑。【方名】归脾汤加减。【组成】白术10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炙甘草10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龙眼肉10克,木香6克,鸡血藤15克。【用法】水煎服,每

声明:《参苓白术散 健脾丸和归脾丸的区别》为网友我选择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