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老街 南塘老街住宿

宁波城南的南塘老街修整一新。下午和女儿一起去逛逛。还是太新,故事说得不多。

南塘河边的老街,前景为始建于北宋的甬水桥栏:

老街老房子不多,仿的总是太新:

很多摄影师在拍照。这种房子在宁波比较一般,恐怕难出好作品:

女儿说我这张拍得不错:

老街新开,虽未能有当年市井热闹,几家小吃店前还是都要排队:




这是老街中少有的一个故事。这座中西合璧的老宅当年是一所小学。门上的校名已残破,似为“袁氏业志小学”。袁氏自南宋为宁波望族。南塘老街有袁牧之故居,不知他当年是否在这所小学读书:

老街风景。时天上一会阳光灿烂,一会又飘下细细雪花:


南塘老街 南塘老街住宿


(附网上一篇介绍南塘老街的文章:

南塘老街的如烟往事

是宁波人就肯定知道东门口和西门口,其实,和东门口、西门口相比,南门更是自古繁华。这里曾是当时宁波古城最为热闹的“南门三市”所在地,是历史上天台宗信徒朝圣的出发地,也是宁波早期文化望族袁氏的聚居地,这里有着太多的人文积淀。只是时至今日,饱经沧桑的南门已几近湮没,很少还有人知道它在历史上的灿烂辉煌。

袁牧之故居

  从鄞奉路转弯进入尹江岸路,没多久就走到了这个历史街区的改造工地,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个大大的宅子。在宅子的正门旁,分明写着“袁牧之故居”。

  这是幢饱经岁月风霜的江南宅第,普通的晚清封闭式,并非庄园式的建筑,也没有传统的前堂后寝格局,更没有轿厅、正厅之布局,祠堂、账房之分设,庭园、游廊之规模,它在当时也就是一般的民居。而对于房子的主人袁牧之,许多人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却并不清楚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

  很多市民都会唱的《毕业歌》,就是出自袁牧之的成名作《桃李劫》。编剧和主演都是他,那一年袁牧之25岁。之后,他在电影的创作上一发而不可收拾。他主演的电影《风云儿女》中,有一首以后成为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也就在同一年,他又自编自导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都市风光》。1937年,他编导了中国有声电影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的《马路天使》。正是这部片子,捧红了“新人”周璇。如果不是袁牧之的力推,周璇可能到老也只是在电影里跑龙套,演着小丫头、老妈子一类的角色。

  袁牧之就出生在南郊路中段杨家桥的袁家大院里,南塘老街给予他的生活积累,为他日后成为“舞台千面人”打下了生活基础。传说袁牧之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学演文明戏。也有传说认为他演戏的时候,会找来隔壁的一对哑巴兄妹配戏,讲完自己的台词,又跳过去讲哑小妹的台词,然后把哑哥哥的帽子扣到自己头上,表示换了身份。他演戏的地方,就在南郊路的街市上。

  同茂记

  袁牧之故居的南边,就是同茂记。让人疑惑的是,在同茂记的大门上,“官记酱园”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比它的店名“同茂记”更是显得底气十足。“官记”二字,说明它不是兼打酱油的杂货店。官记是经过地方盐运司批准,衙门发牌的,又称官酱园。在以前,制酱用盐,酱可代盐,盐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很严。

  同茂记创建于民国初年,据说当年和楼茂记齐名,是典型的前店后坊格式。遥想六七十年之前,这里的店堂,前面设一只角切形的柜台,柜台后面是一排酱油坛子,坛子上面的货架,花花色色的摆放着锡瓶、饭盂、青花瓷坛或者广口玻璃瓶,里面是茴香、八角、桂皮、大料、白药、酒曲这些调味品和发酵材料。酱油坛子用荷叶埕头泥盖住,或者用土布包砂泥的盖,柜台上常常放一本账簿,一副笔墨,一面算盘,常年趴一个精神萎靡的老伙计,双手捧头托腮。店堂里客来客往,好一派繁华景象。据说当年院子里光是盛酱油的大缸就不下几十口,很多上海客户还慕名前来采购。

  袁氏家族居宅建筑群

  再往南就是袁氏家族居宅建筑群了。这个袁氏可不简单,最早可以上溯到袁燮,南宋明州“淳熙四先生”之一。他担任过南宋的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兼国立大学校长。袁燮的第二个儿子袁甫,南宋嘉定七年(1214)中了状元,这可是宁波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之前,宁波有过张孝祥(1154)、姚颖(1178)、傅行简(1202)三个状元。

  袁甫后来也官居中书舍人兼国子监祭酒,最后官终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袁甫一生中做过两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修葺庐山白鹿洞书院,又创建贵溪象山书院,那是中国的两大著名书院。

  南门袁家的辉煌远不止此,著名于历史的就有光禄大夫袁毂、太师越国公袁韶、太师卫国公袁升、朝议大夫袁灼等等,不胜枚举。

  在这些庞大的建筑群中,不但有祠堂、院落,甚至还发现了一个学校——袁×小学。是袁家还是袁氏,现在已不可考证。文保专家李文国说,这幢小学建筑将在此次改造中保留下来。

  甬水桥

  接着往南,便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石拱桥,东西横跨南塘河,全长有20多米,单孔跨水近8米,颇具气派。这就是著名的甬水桥。

  甬水桥初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098年),初名夏家桥,明代才正名为“甬水桥”。李文国说,他查阅了民国版的宁波城厢地图,发现甬水桥在当时用“下驾桥”之名标注的。大概是夏家桥的谐音吧。不过,民间盛传,宋高宗避金兵逃难明州时,曾在此停下銮驾。这亦是一说。

  甬水桥桥顶中心嵌有一块保存完整的正方形荷花石板,寓意“脚踏莲花步步高”。桥身是用规整的条石垒砌而成,弧形的桥洞四壁光滑,从远处看,好像半规皎月近映水面,极富韵律之美。

  很有趣的是,桥洞两侧各有一对龙首作翘首状,雕刻精美,栩栩如生。龙为水族之首,能震住水怪,保护桥与行人的安全,所以龙的形象一直被造桥者所采用。

  古时,南塘河上的航船十分热闹,民国时期有一个统计,说南塘河上每天上、下午各有22班航船从甬水桥下经过,每次经过都各有乘客上上下下。只是现在,我们站在甬水桥边,却只能遥想当时的繁华了。

  关圣殿、永善亭和长春塘

  在甬水桥边,有一座已经破败的关圣殿。大门临街而设,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国时期香火旺盛,这儿交通便利,民居很多,曾经是南郊路一带民间集会、议事的场所,若逢庙会,那更是热闹非凡,院内搭戏台,好戏连日。后因历史原因,日渐衰落。

  在其不远处,本来还有座永善亭,结构完好,清光绪年间遗存。路人走到这里便会在凉亭里歇脚小坐片刻。如今,这座亭子被整体拆卸,并马上将重新修复。

  同样不远,还有一座长春塘遗址。长春塘,是宁波抵御江潮的第一要塘。就像一条巨臂,独拒大江巨流而保南郭一片安宁。据说,在明万历四十六年前,这条重要的长春塘却一直是一条泥塘,因此水泡浪激,经常坍坏。这一年,鄞县的县令沈犹龙将它改筑为石塘,这就大大提高了长春塘御潮拒水的能力。

  此次重见天日的长春塘将受到重点保护,被用玻璃罩将长春塘盖上,让市民能看到几百年前的水利设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1039.html

更多阅读

上海南翔古镇旅游攻略 南翔老街

上海南翔古镇旅游攻略——简介南翔是一个千年古镇,早在梁天监四年(公元 505年)建成白鹤南翔寺,因寺得名。后又建成五代砖塔――双塔、南宋抗金民将韩世宗留下的烽火墩――鹤槎山、明代建造的园林――古猗园。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上

西塘 自助游之完全攻略! 西塘2日自助游攻略

-- 目的地,是西塘。。。大年初一早上,G33列车9:36分准点从北京南发车,车上最兴奋的人莫过于此刻的女儿潼潼,早就盼望着能做火车来一趟远游,早就盼着能到江南水乡坐船游玩。所以这次旅行意义重大,不仅是她满四岁以后的第一次出远门,我完全

《陈氏上塘人家》陈氏湖峰大宗祠 陈氏宗祠

《陈氏上塘人家》陈氏湖峰大宗祠陈氏湖峰上塘派,发源妫汭(为舜帝之后裔,传说舜帝起源于妫汭),分派颍川,椒衍闽山。入闽始祖熹公,一世祖陈守廉,由河南固始县,自唐季随王审知领军入闽以来,历数传。从闽清漈上移居长乐,后迁樟湖坂。“稽旧谱所

声明:《南塘老街 南塘老街住宿》为网友天天向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