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之二 曲江二首 杜甫
[译文] 蝴蝶在花丛中穿梭,时隐时现;蜻蜓轻点水面,在江上轻快地飞行。
[出典] 杜甫 《曲江二首》(之二)
注:
1、《曲江二首》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2、注释: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朝(cháo)回:上朝回来。
典春衣:典当衣物买醉。典:典当,变卖。春衣:春天穿的衣服。
酒债寻常行处有:酒洒在衣服上留下的污迹。“酒债”一作“酒渍(zì)”。 行处,到处。
蛱蝶:蝴蝶。
深深:在花丛深处。
款款:徐缓的样子。
传语:传话给。
风光:春光。
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盘桓。
相违:相互分开。
3、译文1:
天天上朝回来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了钱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虽然欠了很多酒债,但是该喝还得喝,自古以来人能活到七十岁的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起舞,时隐时现;蜻蜓在水面缓缓而飞,时而点着水面。明媚的风光啊,你就同蛱蝶、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也好,千万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译文2: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的小事,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译文3: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杜甫的一生与长安紧密相连,也与曲江休戚相关。诗人因在长安一系列特殊的经历,留下了深深的“曲江”情节。通过“曲江”这一情感的载体,诗人由早期对个人的生存与功名的愤激转变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完成了由一般文人向“诗圣”的转变。杜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与曲江有关的诗篇。每一时期的曲江诗,都凝聚了诗人不尽的情思,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酒消愁,日日江头尽醉归,因此落得酒债满身,不得不典当春衣。虽然如此,他还是赏花玩景,高唱及时行乐。他这样做的原因,读者应该回头来看。这首诗写于758年(乾元元年)暮春,当时杜甫正任“左拾遗”。可是到了这年六月,杜甫就受到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从这里,读者透视一下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对这首诗就能有比较确切的理解了。
此篇《曲江》(其二)与另一首《曲江》(其一)是“联章诗”,两首诗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即这一篇是紧承上一首末句“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的。其中的“浮荣”指的就是诗人当时所任的官职——左拾遗。
作品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当时正值暮春,以长安的天气,春衣才刚刚派上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尔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表面上看,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到第二句,才说出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这就出人意料之外。而诗人日日尽醉的原因,到了这里,还不肯直接回答,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处,就在别处尽醉。因而只靠典当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到了第四句,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人生并不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读者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这一联在杜甫的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这是非常值得珍惜的。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十分恬静、十分自由、十分美好的境界。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是不能存在多久的。于是诗人写出了这样的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传语”同“寄语”的意思差不多,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传语风光共流转”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这一联,是能唤起读者对春光明媚的美感的。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即“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兆鳌注解中引张綖的话说:“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为“有感于暮春而作”,所以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为“仕不得志”而有感,所以惜春、留春之情也饱含了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穿花”一联,写景十分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读者都宛然可想。就抒情方面说,“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喝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乐此不疲。然而诗中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6、喜欢的是这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喜欢而已,没有想过原因。
景句、情句?!不仅仅如此,绝不仅仅如此,在千年的岁月中,这花蝶、这蜻蜓翩翩于中国诗歌的海洋。
我的年岁终于到了从景句读到情,从情句读到理的时候。
这美丽的蹁跹有着深水静流的安详和从容。
和儿子读诗的时光,也成了一幅泛黄的美丽。
在记忆里,“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7、在北山的湖边散步。傍晚的天空并不阴暗,有一种明丽的蓝色,群山和湖水在夕阳的照射下,染上了一层薄薄的红晕。美丽明澈的映心湖,平静地躺在夕阳下面,在秋日清风的吹拂下,微微地笑着。黄昏时分的湖边比较静,湖面上,有些蜻蜓在轻飞嬉戏。它们得意地弹弹翅膀,忽高忽低,忽上忽下,悠闲自在地飞着。
找了个长椅坐了下来,望着湖面上轻飞的蜻蜓,看它们精彩的表演。蜻蜓在湖面上飞来飞去,不时用尾巴在湖面上点一下,湖面上立即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旋涡,旋涡慢慢地荡漾开来,散了,不见了;有时它们也会将细长的尾巴弯成弓状伸进水草丛中,湖面因此扩张开一圈圈波纹;偶尔飞舞的蜻蜓还会从天空俯击下来,偶尔一掠水面,便又向远处寻觅另一方乐土。望着它轻轻点水后又远去的影子,我想起了杜甫的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仰望那一只只轻盈的小精灵,想起曾经年少的自己无数次幻想:假如自己能像蜻蜓一样飞离地面该多好啊!时过境迁,如今从年少的梦幻里走出来,再看蜻蜓款款而飞时的轻盈飘逸,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最终,曾经定格在永远的梦里。
蜻蜓点水的姿态是美丽的,它深知湖水的冷暖,更理解湖水的喜好,对湖水的爱恋,全都在那轻轻的一点一滴中蔓延。其实,蜻蜓点水是雌蜻蜓产卵时的动作。雌蜻蜓把卵产在水里,卵在水里孵化,幼虫也生长在水里。蜻蜓的幼虫名叫“水虿”,等到水虿长成了成虫,它就会从水中爬出来,蜕掉皮,成为真正的蜻蜓。蜻蜓,一个有翅膀的昆虫,本身没有实际的感情,之所以能够让人难以忘怀,是因为人类赋予了蜻蜓行为的意境,赋予了蜻蜓一定的情感,从而让人们在它的俯冲与盘旋中,感受到了它的灵性,感受到了它“点水”时的意境。蜻蜓点水的神情十分专注和投入,像莘莘学子在偌大的书页上圈圈点点、苦读传世佳作,又像作曲家含情脉脉地在湖波中谱写不朽的乐章……
听过琵琶独奏曲《蜻蜓点水》的曲子,曲子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蜻蜓盘旋飞舞在池面上的情景。秋天的傍晚,我坐在湖边,看着蜻蜓曼舞的时候,又听到从山上传出来的为蜻蜓的轻飞曼舞而伴奏的寺庙钟声,仿佛听到了《蜻蜓点水》那悠扬的曲子一般。佛乐悠扬,伴着蜻蜓的曼舞,真像是在欣赏优美的舞蹈家在硕大的舞台上舞蹈,那亭亭玉立的身姿,轻盈的羽翼扇动着,穿梭在一片湖光山色之中。临风舒四翼,映水作双身。蜻蜓在湖面上优雅妩媚,亭亭玉立的画面。让我走进了一种久违的静谧中。望着湖面上飞翔的蜻蜓,我的心理就有一份辽阔高远的憧憬。是自由自在的一叶扁舟,还是潇洒灵秀的旋跳着的音符?
8、暮色已经模糊起来了,堆满着晚霞的天空,也渐渐平淡下来,没了色彩,蜻蜓还在湖面上掠水双飞,有两只蜻蜓在水草上深情地对视,似在彼此倾诉着相思之情。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湖岸一只停在水草叶上的蜻蜓,在黄昏的暮色中舒展着轻盈的翅膀,舞动着晶莹的霓裳,以灵魂的舞姿,为一池的碧水跳舞。轻盈地点过湖面,小水圈波连波地向远方晕开。轻舞后向一棵水草飞去,找到了可以托付的水草,把爱的结晶产下。之后,若即若离,时飞时落。蜻蜓轻展柔躯,风的温情在蓝梦与金幻间穿行,默默地编织爱的梦环,深深的思念吻进了静静的湖面。娇小的身姿在水面上点点停停,荡开一圈一圈涟漪。转身,荡荡悠悠,越飞越高,渐渐没有了踪影……
秋日的傍晚,有些清凉的天气,湖边较静,几只飞舞的蜻蜓就在颤抖的叶尖上荡起了秋千。我知道大自然中最可爱的精灵——蜻蜓,它不喜欢城市的拥挤和喧闹,才在这样寂静的地带狂欢。蜻蜓轻展薄衫,在暮色中飞过粼粼的湖面,缱绻般地停泊在水草上,轻盈的舞姿没有任何漂泊的疲惫。蜻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它的尾尖轻轻滑过湖面的时候,在湖面泛起轮轮涟漪之中,便播下了一颗颗初始的生命。于嬉戏中实现一种责任,这是世间最美妙的事情。在蜻蜓与蝴蝶之间相比,我羡慕蝴蝶的坚韧与美丽,却更衷情于蜻蜓的简单与平凡。我喜欢蜻蜓痴恋水的姿态,也喜欢它那翩翩起舞却不与鸟儿争空的淡然。更喜欢它在点水间,它学会了成长,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包容,更学会了坚守。这理解、包容、坚守、淡然,不也正是我们生活在繁杂世界的人应该学习的么!
一弯新月悄悄升起,在它的周围,还有几颗星星发出微弱的光亮。色彩艳丽,飞行灵活敏捷的蜻蜓在翻飞,一只红尾巴的小蜻蜓飞来飞去,寻寻觅觅,她已经飞了好久好久,好想找个地方落落脚,歇一歇,洗去她一路的风尘。看着体态优雅的蜻蜓自由飞行的样子,借着月光轻吟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伴莫相违。”的句子,向家的方向走去……
9、克莱德曼把一曲如歌如泣的《梁祝》钢琴曲带进世界的音乐殿堂,世界为之落泪、痴狂。使之成为一个阶级、一个民族艺术成就走向成熟、文明的标志,唤醒了欧、美、港澳台半个世界的共鸣。
凄美多娇,多少个日夜,家万户提老携幼翩翩起舞,让皓空不寐月色摇影,暗香浮动......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如歌者言: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
一千多年来这段打破封建束缚、充满悲剧的时代浪漫剧,在充满纷争与善意,像挥之不去的图腾,镌刻着时代的符号,鞭挞着封建的人寰,震撼着世界。
10、夏日午后,走在城郊的原野里,几只蜻蜓舞动着轻盈的身姿跃入眼帘,看着这些悠然穿梭在漫目芳华之中的可爱精灵,我不禁脱口吟出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来。作为这沉闷夏日里灵动的精灵,古代文人留下许多绚丽的诗词来歌咏它。
唐朝诗人韩偓在《蜻蜓》一诗中这样歌咏:“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经过诗人的生花妙笔,蜻蜓眼似碧玉、翅如云母,比蝶更轻盈、比蜂更苗条的优雅形象真可谓呼之欲出!有如此之美貌,加上曼妙的身材,在昆虫里就是当仁不让的“世界小姐”啊!
元代画家王振鹏在作画之余,也将他那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细密的神思“倾”向蜻蜓。他在《咏蜻蜓》一诗中这样赞美蜻蜓:“伶爪细腰肩舞纱,英姿交织混沌天。疏影清潭轻点水,更立剑尖若等闲。”在这位有诗人气质的画家眼中,蜻蜓不仅有着轻灵的英姿,而且有着卓尔不凡的气质与禀性,“更立剑尖若等闲”——不仅优雅,而且高贵!
翻读古人歌咏蜻蜓的诗句,我发现古代文雅之士最喜让蜻蜓与荷相伴,诗意更加盎然。说起蜻蜓与荷,最令人神往的意境当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了。这两句诗如一帧小画,似一幅微焦距的摄影图片,给我们勾绘出了一幅幽雅别致、妙趣天成的诗画小境:新荷初出水面,嫩绿的荷叶睡眼惺忪,一只调皮的小蜻蜓已经悠然自得地落在上面,静中有动,妙趣横生。
有一个字谜的谜面叫“蜻蜓立钓丝”,它的谜底是“虬”。谜面出自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中的其三,诗句是:“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蛱蝶怜红药,蜻蜓爱碧浔。”“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陈子昂和崔护的诗句让我们神思飞扬,靠在书桌后的椅子上,闭着眼睛想一想:碧绿的湖面上,几只醉情于湖光水色之中的蜻蜓低舞于翠影婆娑的湖面之上,清风拂来,水波不兴……脑海的图景是不是让身处炎热夏季中的你感到一阵惬意的清凉?
随着节令的更替,夏去秋来,诗人笔下的蜻蜓也随季节的推进老了。于是,唐末诗僧齐己就有了这样的歌咏:“篱声新蟋蟀,草影老蜻蜓。(《新秋雨后》)”
从“小荷蜻蜓”到“草影老蜻蜓”,一只昆虫的一生很快就要走完了。一只在古诗词里飞舞的蜻蜓,在陶冶人们情操的同时,也让人油然升起一种危机感:逝者如斯,生命如此短暂,不珍惜不行啊!
11、对“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两句,很多人只是欣赏它对仗的工整和叠字的自然,但这两句的好处实在不仅仅在于它的技巧和形式,那里边有杜甫在失意的悲哀中对春天的无限爱惜,有他自己的不快乐与不和谐的情绪对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的生命的反应。杜甫对春天生命的感动是非常强烈的,现在他其实还不算老,可是直到后来在他晚年经受了更多挫折之后,他还曾写诗说,“稠花乱蕊裹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他之所以怕看见春天,正因为他对春天有那么敏锐的感觉,对春天爱得那么强烈,他怕他自己已经没有足够的生命和春天共同度过了。所以现在他说,你看那在花中飞舞的蝴蝶和点水的蜻蜓,好像是知道我的悲哀而特意用它们美好的姿态来安慰我。但是我还可以和它们共处多久?所以他说“传语风光共流转”,我就希望传一个话给那春天的风光,请它不要急于离开我。但春天的风光能够永远留下吗?他说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请再陪伴我一会儿吧,不要这么快就抛弃我而去,是“暂时相赏莫相违”。这里边,有杜甫多少深厚的感情还不说,还有他多少不肯放弃的志意!在他写了这些诗之后不久,在乾元元年的五六月间,他和房琯、严武等就先后被贬出长安。
12、我们在这样的世界中郊游,看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凄苦,看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怡然。早已习惯了徜徉在哀伤的世界中罢?不然同样的风景怎会生得背离的感悟。一只飞鸟掠过,你也许会惊于水花的飞溅,那徐徐落下的微光,波动心尖的怅惘。一朵鲜花沉陨,你也许会茫于生命的消逝,那矜伐旋回的微风,荡开记忆的萧灼。
迷失在尘世的伤疤,往往因忧伤而变得凄厉。厉风,化了风鼓红旗英勇杀敌的凯歌。劲雨,化了雪落肩头汹涌澎湃的共鸣。仿佛天地万物都融化在内心的阴霾里,脚步轻轻,却总用寒霜来伪装自己。那一句句堆砌起来的哀伤,累得卸不掉了吗?是思想的压榨还是灵魂的桎梏?辗转难眠的夜里只能听见哀怨的啜泣吗?那欢呼雀跃的笑声又听得几许?其实,没有人能够裁断你手中的莲花,正如没有人能削落你的梦想。自然会竭尽全力去保护,哪怕历经生死,自然浴血消逝的时候,愚昧的凶手必然成为无知的陪葬。直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领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著,“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的自勉……一一升华为八尺男儿的雄心壮志,那轻扬的风,那微笑的云,那徐徐落下的微光便都化了坚实的未来。
过分的粉饰会使其变得矫揉造作,失了本真的情感也失了真挚的感动。不要老是从头到尾堆砌一些虚伪的悲伤,不要悻悻落笔总是满篇伤感与不幸。青春的花蕊是容易随风而动的,我们避不了世俗的熏陶,但积极的心态却能同化眼前的一切,让其处处春暖花开。
13、在现实生活中感到累的时候,我就跑到自己的“理想国”中,过一种小桥流水、云卷云舒的惬意生活,没有尘世的纷纷扰扰,没有喧闹的人来人往,唯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安静与从容,唯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意与浪漫。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生活在城市,如果你也厌倦了尘世的纠缠与纷扰,请不要灰心,来这里,诗意的栖居吧!
14、喜欢符合蝶本性的那些悠闲的赏味,印象最深的是杜甫的一首诗: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在这里,诗本身所蕴含的闲适与洒脱已写足十分,诠释了一种自由不羁的人生观,蝶影更是翩然穿插于字里行间,彰显着诗人的主张。我一直在想,人们常将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而杜甫的诗却是归为现实主义的代表,对于诗歌,非得有这样的流派划分吗?杜甫的诗中虽然少了些许缥缈的虚幻,但他的诗文中无处不流露出那日月江海般的大器风度与风雨雷电的潇洒气质,倒令人读来时别有一番体味,杜诗就连描蝶也是如此逍遥随意的状态,和陶潜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周树人的“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啊。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浪漫?蝶,不光赋有被神化的灵魂,更加上悠闲现实的写意,这样的生命才完整。
15、潦倒的诗圣一生与水岸结缘,他经历过不同心境状态下对于水岸之美的感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狂喜之情又有青山绿水作伴如何不趁时还乡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怆灰冷而不失雄奇,肃穆高远而震古铄今;“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在风飘万点、飞花减春的曲江之畔,“愁人”也攫得一刻心闲,暂忘浮荣,传语水岸风光,两厢相赏莫相违啊。
人类一路从远古走来,临水而居,遇水而乐,亲水则智,近山则仁,足以佐证这一大美的存在对于人类滋养与恩抚。
人生七十古来稀。
[译文] 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出典] 杜甫 《曲江二首》(之二)
注:
1、《曲江二首》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2、注释: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朝(cháo)回:上朝回来。
典春衣:典当衣物买醉。典:典当,变卖。春衣:春天穿的衣服。
酒债寻常行处有:酒洒在衣服上留下的污迹。“酒债”一作“酒渍(zì)”。 行处,到处。
蛱蝶:蝴蝶。
深深:在花丛深处。
款款:徐缓的样子。
传语:传话给。
风光:春光。
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盘桓。
相违:相互分开。
3、译文1:
天天上朝回来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了钱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虽然欠了很多酒债,但是该喝还得喝,自古以来人能活到七十岁的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起舞,时隐时现;蜻蜓在水面缓缓而飞,时而点着水面。明媚的风光啊,你就同蛱蝶、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也好,千万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译文2: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的小事,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难道不值得珍惜吗?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读这一联,难道唤不起春光明媚的美感吗?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霍松林)
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是说,后来连衣服都没得当了就只好赊帐,“寻常”是很短的距离,走上几步就会遇到债主,说明曲江边上的酒铺子都被他赊遍了。人生苦短,我杜甫“四十明朝过”,已经是“飞腾暮景斜”了,还能够有多少年去完成我致君尧舜和窃比稷契的理想?
7、贺知章(659—744)85岁高适(706—765)59岁
张九龄(678—740)62岁杜甫(712—770)58岁
王之涣(688—742)54岁岑参(约715—770)55岁
孟浩然(689—约740)51岁钱起(722—780)58岁
李颀(690—751)61岁戴叔伦(732—789)57岁
綦毋潜(692—约749)57岁韦应物(737—786后)49岁
祖詠(699一约746)47岁卢纶(748—约800)52岁
王维(701—761)61岁李益(748—约827)79岁
李白(701—762)62岁孟郊(751—814)63岁
王建(767—约830)63岁贾岛(779—843)64岁
张籍(约767—约830)63岁李贺(790—816)26岁
韩愈(768—824)56岁卢仝(约795—835)40岁
刘禹锡(772—842)70岁杜牧(803—852)49岁
白居易(772—846)74岁李商隐(约813—约858)45岁
李绅(772—846)74岁温庭筠(约812—866)54岁
柳宗元(773—819)46岁罗隐(833—909)76岁
姚合(775—854后)79岁司空图(837—908)71岁
元稹(779—831)52岁杜荀鹤(846—904)58岁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1.三十六人中寿命最长者为贺知章,85岁,最短者为李贺,仅26岁。
2.七十岁以上不足八十岁者七人,他们是:李益、姚合、罗隐、白居易、李绅、司空图、刘禹锡。
3.六十岁以上不足七十岁者八人,他们是:张九龄、李颀、王维、李白、孟郊、王建、张籍、贾岛。
4.五十岁以上不足六十岁者十三人,他们是:王之涣、孟浩然、綦毋潜、高适、杜甫、岑参、钱起、戴叔伦、卢纶、韩愈、元稹、温庭筠、杜荀鹤。
5.四十九岁以下的七人,他们是:祖詠、韦应物、柳宗元、卢仝、杜牧、李商隐、李贺。
6.全部三十六人的平均寿命为58.8岁。
七十、八十岁以上的共八人,还不足全部三十六人的四分之一,如果将更多的唐代诗人统计在内,这比例可能还要小得多,那么“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老话,的确是符合当时的客观事实的。值得注意的是象李白、杜甫那样的大诗人,都没有能活上古稀之年,真是令人扼腕的事。
8、唐朝规定,官员七十致仕,就是到了七十岁你就可以退休了。但是以古代人的卫生水平平均寿命,又有几个能活到七十岁呢,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在感叹人生到了七十的那种境界吧。
唐中宗时的唐休璟八十多岁时被返聘,任命为太子少师。景龙四年清明时节,中宗组织了一场游园拔河比赛,计有一品文官十人,大将军三人,驸马两人参加(史书上记载)唐休璟一屁股摔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唐中宗、韦后笑得直不起腰来。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尤其是在唐朝那讲究出将入相的年代,人生七十也并非稀有啊,狄仁杰,柳公权,郭子仪这些朝廷重臣到了七十也不准退休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说到底,还是对长者的敬重——这个长者,不仅仅是年长者。
【人生七十古来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为知者不多的解释,据说在隋朝以前的某段时期内曾经实行过某个短暂的历法,这个历法有半月20天的说法,也就是一个月有40天,如此计算,七十岁相当于现在的百岁,百岁在古时候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说明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老人的崇敬。后因为这个历法并不完全适应于农时而被现在的历法所代替。】
9、“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心境却是比较平静的:七十了,人生来到七十,自古稀有,不容易呢。这是杜甫的名句。上下句是:“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老先生还是常举杯饮酒呢。
很好,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诗句,基调是乐观的。人生七十了,古来稀有了。不必为老年叹息,到哪里去,都愉快地举杯饮一盏吧。杜甫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原来不是一声叹息。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生存条件的改善,使人的寿命逐渐延长。2002年底,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已达到71
更多阅读
小飞马:《齐鲁晚报》居然跑到孙海峰的微博去捡垃圾,把我一年多
小飞马:《齐鲁晚报》居然跑到孙海峰的微博去捡垃圾,把我一年多以前就在微博上澄清过的《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插图一事又炒起来,还说“暂时未见方舟子回应”。孙海峰自从被我揭露剽窃论文之后就天天在博客上朝我喷粪,够你们去捡的。这
《大秦帝国》之可笑,商鞅之必死 大秦帝国商鞅经典台词
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中,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情节令人目瞪口呆:秦国老太后为保护商鞅今后的安全,遗命杀亲生儿子公子虔;老君秦孝公为保护商鞅的性命,要逼死其兄公子虔(公子虔装死才得以逃命)。为保险起见,秦孝公还秘密建立商南新军,准
《藏地密码》第1-6部全本精编版,PDF电子书下载 藏地密码pdf全集下载
几天之前整理了《藏地密码》第1-6部的电子书,也没有排版检查,就给发了:电子书《藏地密码》第1-6部全本,PDF下载。后来我边看边进行重新编排整理,重新整理了一份《藏地密码》第1-6部的精编版,去除了大部分的瑕疵,基本上算是比较精确和完整了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 《江上吟》 功名富贵两蜗角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译文] 功名富贵如果能够永久存在的话,汉水也应该朝西北流了。[出典] 李白 《江上吟》注:1、《江上吟》李白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晏几道《六么令》赏析 思远人 晏几道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晏几道《六么令》赏析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画帘遮匝,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悉难答。昨夜诗有回文,韵脸还慵押。都待笙歌散了,记取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