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简介 爱新觉罗溥仪视频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溥仪,号宣统(1908-1911).

溥仪17岁时照片

溥仪,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入关后的第十任皇帝;也是中国的末代皇帝。通称宣统皇帝,也被称为清逊帝。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之弟醇贤亲王)之孙、祖母为奕譞侧福晋刘佳氏,载沣(第二代醇亲王)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荣禄之女)。光绪(溥仪的伯父)死后继位,是清朝的末代傀儡皇帝。后经日本帝国扶持建立伪满洲国当皇帝,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日本人的一个傀儡和侵略中国的工具。抗战结束后被判决有期徒刑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释并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著作有《我的前半生》等作品,是重要的史料。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2岁。火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时任总理周恩来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编辑本段在位时间

以下时间均为公历:

1908年12月2日—1912年2月12日(3年)清

1917年7月1日—7月12日张勋兵变 溥仪复辟(12天)民国

1932年3月1日—1934年2月28日任伪满洲国执政(2年)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1934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为伪满洲国皇帝(11年)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编辑本段生平详解

清朝末代皇帝

幼年溥仪

宣统帝名爱新觉罗·溥仪,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绪皇帝胞弟载沣的长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最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

接着,光绪、慈禧在两天中相继死去。半个月后,溥仪在太和殿正式登基,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就这样溥仪初次登上了大清王朝皇帝的宝座,即位时年仅3岁。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封建帝制的结束。 逊帝生活

溥仪虽然退位,但根据优待条件“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仍在紫禁城过小朝廷生活。

他在大学士陆润庠和侍郎陈宝琛辅导下学习汉文,在都统伊克坦教导下学习满文,在庄士敦指导下学习英文。除了读书外就是恶作剧了。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说:“我在童年,有许多古怪的嗜好,除了玩骆驼、喂蚂蚁、养蚯蚓、看狗打架之外,更大的乐趣是恶作剧。”譬如他曾想用藏有铁砂的油糕给太监吃,用铅弹向太监窗户打。是贫苦出身的乳母王焦氏教了他一些做人的道理。

溥仪退位仍在宫中的时候仍用宣统纪年,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内监,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袁世凯对小朝廷仍然效忠,于民国二年元旦派人给溥仪拜年,隆裕太后于2月22日去世,袁世凯通电吊唁,全国下半旗致哀。

鉴于溥仪放肆,参政院于1914年11月提出“维持国体建议案”,要求政府对小朝廷予以管制。袁世凯不得不派人向溥仪提出7条“善后办法”:1、尊重中华民国,废止与国法令抵触行为;2、用民国纪年;3、赏赐只能用于家庭和家族,官民只能赐物,不能赐谥;4、皇室机关不能对人民发告示,给处分;5、皇室人员用民国服装;6、由民国司法厅办理宫内犯罪案件,执事、太监违规由专任内廷警卫的护军长官处理;7、裁内务府慎刑司。

小朝廷内部机构臃肿,用费浩繁,太监为非作歹,盗窃成风。溥仪不得不加以整顿,遣散内监,裁撤机构,削减官员。即使这样,有限的经费还是难以维持小朝廷,溥仪乃大肆出卖宫中古物,如金器、名画等。 丁巳复辟

复辟时的溥仪在乾清宫

1917年6月14日,封建余孽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定武军4000入京,把黎元洪赶下台。7月1日,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大封群臣:封赠黎元洪为一等公,任命张勋、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等为内阁议政大臣,万绳式、胡嗣瑗为内阁阁丞,梁敦彦、王士珍、张镇芳、雷震春、萨镇冰、朱家宝、詹天佑、沈曾植、劳乃宣、李盛铎、贡桑诺尔布为外务、参谋、度支、陆军、海军、民政、邮船、传、学、法、农工商、理藩等部大臣,徐世昌、康有为为弼德院正副院长,还任命了各部尚书和督抚。

7月3日段祺瑞出兵讨伐,12日,张勋逃入荷兰使馆,次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只坐了12天龙椅又下了台。

复辟期间曾有一架共和飞机在紫禁城上空投下小炸弹,炸到了紫禁城东六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 大婚和离宫

皇后婉容

1922年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

在紫禁城中溥仪或读书吟诗、作画、弹琴,或捏泥人、养狗、养鹿,有时还到宫外坐汽车,逛大街。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北京事变”。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第二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

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1931年11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的帮助下潜赴旅顺,不久到沈阳。 伪满洲国皇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侵华日军将领土肥原贤二等人的策划下被挟持到沦陷区东北。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日本的傀儡政权“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1932年9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而满洲国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

溥仪自1932年3月1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改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3月1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基业之愿。

1935年4月和1940年5月溥仪两次访日。在长春伪满皇宫内,溥仪性格乖戾,对人时而凶狠,时而温柔。他喜欢玩具、高尔夫球、网球、台球、弓箭,好骑马和自行车,喜欢集邮,能驾驶汽车。但溥仪实际上却一直被日本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充当日本侵华的工具,连出“帝”宫等权力都没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掌握在监视他的日本中将吉冈安直的掌控之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被迫颁布“退位诏书”。企图潜逃日本,与日本关东军的将兵们于沈阳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抓获。在苏联被监禁5年。在软禁5年期间曾有一次去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伪满洲国统治者在中国的罪行做证明。 《我的前半生》记录了这他人生的重大经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二战后,溥仪被定性为战犯。在苏联赤塔和伯力的收容所被监禁了五年。1946年8 溥仪的囚服

月曾返回东京,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作证。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受到了约十年的“革命教育”与“思想改造”。

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说:“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从此,溥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中科院北京植物园工作。1964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但由于身体原因始终未能留下后 溥仪墓

代。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曾荣获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与世长辞。

还有一种说法,溥仪因癌症逝世,溥仪的遗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规火化,而不是他祖先的遗体所采取的土葬。火化后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0年5月29日,即溥仪去世13年后,中国政府为溥仪举行了追悼会。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仪的遗孀获准将他的骨灰入葬位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华龙皇家陵园位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崇陵旁边,距离崇陵后围墙仅200米,华龙陵园是一个由个人经营的商业性的公墓。

溥仪生前就有入土为安的愿望,清西陵也是溥仪生前就确定了的葬身之所。溥仪葬入此陵园,是他的第五个妻子李淑贤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妻子李淑贤亲自主持办理的。

1997年6月9日李淑贤女士去世。

编辑本段特赦溥仪

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话,进一步发挥了他那篇《论十大关系》的基本观点 毛泽东主席与溥仪

,明确提出溥仪等人是“大蒋介石”,对他们处理方式,只能是逐步地改造,而不能简单地处决。他说:“那些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恶霸、反革命,你说杀不杀呀?要杀。我们杀的是些小‘蒋介石’。至于‘大蒋介石’,比如宣统皇帝、王耀武、杜聿明那些人,我们一个不杀。但是,‘小蒋介石’不杀掉,我们这个脚下就天天‘地震’,不能解放生产力,不能解放劳动人民。所以,对反革命一定要杀掉一批,另外还提起来一批,管制一批。”

从这以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3年时光。其间,他认真进行改造,或者在东北各地参观游览,或者专心写前半生的自传,或者在高墙内的医务室以及房前屋后参加轻微劳动,在这和风细雨的改造生活中,溥仪倍感温馨,他把监狱当作自己的家了。

1959年盛夏,在北京的中央会议上,毛泽东听取了关于国民党战犯和伪满蒙战犯的学习改造情况报告后非常满意,随即研究了这些战犯的处理问题。之后,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建议,提出在庆祝建国10周年之际,对于一些确已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宣布实行特赦。

9月1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通过了关于特赦确实已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随后,刘少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令。

特赦,意味着不经起诉而出狱。对于这两个字,溥仪和其他人一样为之激动、振奋,他细细地体会着毛泽东的建议,玩味着那洋溢于字里行间的几乎是不可理解的大度与宽宏。他在一份手稿中写下这样一段话:“特赦,是谁提出的呢?是共产党中央。建议要赦的是谁呢?是过去对人民犯下滔天大罪、屠杀无数共产党员的国民党反动派和汉奸,是帝国主义的帮凶分子。建议的署名者毛泽东主席,他的妻子、两个弟弟 溥仪相关著作

和一个妹妹,就是被国民党杀害的,他的儿子牺牲在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疯狂侵略战争中……”

然而,对首批特赦,溥仪却不报多大希望,他说:“有谁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恶严重,论表现我也不比别人强。我还不够特赦条件。” 不但溥仪自卑,别人的看法也差不多,都认为只有官小的、罪恶小的,才有可能首先被特赦。

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隆重召开。由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的通知书。溥仪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年度赦字001号”,换句话说就是国内得到特赦的第一名战犯,竟是自己!

首批特赦溥仪,不但出乎其本人的意料,出乎同监战犯的意料,似乎战犯管理所的干部,乃至更高层的负责同志,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后来的种种认识,正是毛泽东在研究战犯处理问题的汇报会议上,首先提出了溥仪的名字,并认真听取了有关情况以及溥仪本人学习改造的情况,据此作出了第一个特赦溥仪的决定。

编辑本段新中国公民

家族团聚

1959年12月4日,溥仪获得特赦。他亲眼看到:二妹已经创办了一个街道托儿所,二妹夫担任邮电部门的工程师;三妹夫妇正在区政协参加学习;四妹在故宫档案部门工作;六妹夫妇是一对画家;七妹夫妇是教育工作者;四弟是小学教师。

当然,溥仪能够与弟弟、妹妹们相处好,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一次周总理参加的座谈会上,载涛、溥仪及其弟弟、妹妹们也都应邀出席。周总理看到载涛与溥仪的几个妹妹坐在一起,而溥仪却单个坐在一边,便开玩笑说:“好啊,你们还把他当皇帝啊?”载涛赶紧召集大家与溥仪坐在了一起。谈话中,周总理特别表扬了刚刚出席人民大会堂群英会的七妹,但同时又循循善诱地说:“溥仪刚有进步,你们要帮助他。一个家族要争取先进,帮助落后。先进和落后总是有的。你们家族中也是这样。后进的要向先进学,先进的也要把帮助落后的当作自己分内的事。”七妹从谈话中,悟出了周总理的深情和期望。她改变了原来的成见,决心帮助大哥一起进步。

载涛欣喜地向溥仪介绍了家族的第三代。在载涛家里,溥仪亲眼看到,十几位红领巾拥满了七叔的屋内屋外。在他的子侄中,一些已成为青年,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洪流中,他们中有工人、干部、医生、护士、教师、汽车司机,还有为祖国立下功勋的志愿军英雄战士。其中,有些加入了共产党、共青团的先进行列。溥仪还见到了家族中的一些老人,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过上了安定、美满的生活,有的还被邀为地方政权的代表,参与协商党和国家的大事。[1] 最后一段婚姻

1962年4月30日,位于南河沿的文化俱乐部大厅里喜气洋洋,一对新人要在这里举行婚礼。新郎是曾经的末代皇帝溥仪,新娘是朝外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来自统战部、全国政协的同志,以及溥仪的家人、同事一百多人参加了溥仪的婚礼。溥仪身穿笔挺的中山装,郑重地拿起提前拟好的发言稿,发表了长长的致辞。溥仪说,之所以选在这一天举行婚礼,是因为第二天是劳动人民的节日。

就这样,末代皇帝的最后一段婚姻开始了。其实,溥仪早就想找个伴侣,开始一段新生活。主动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也不在少数。就连毛泽东也非常关心他的个人问题,在接见溥仪时毛泽东风趣地问:“你还没有结婚吧?‘皇上’不能没有娘娘哟,你可以再婚嘛!” 但找一个合适的伴侣对于溥仪而言并不容易。刚刚回京三个月,七叔载涛就给他介绍了位张小姐。这位小姐穿着入时,还热情地请溥仪跳舞、抽烟。但当溥仪知道她父亲以前是醇亲王府的仆人,曾深受皇恩时,两人的交往戛然而止。

婉容有位表妹人称王大姑娘,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直到50岁还是单身。此时,她也对溥仪产生了兴 趣,又是请他吃饭,又是约会,令溥仪不胜其烦。一位过去的随侍想“攀龙附凤”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也被溥仪拒绝了。他说:“他们要嫁的是那个‘皇帝’,不是我这个普通百姓。”

大家看出来了,跟清贵族沾边的溥仪是一概不要,他要找的是一个新社会的新女性。1962年1月,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这些日子里,不少人为我找对象。屈指算,已然说了七八个对象,还没有看好。等我说妥了对象,一定告诉你。可见,溥仪想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并不是件容易事。恰好,这天同为文史专员的周振强拿着一张照片来到办公室,说是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托他给照片上的女子介绍个对象,照片上的女子正是李淑贤。看了照片溥仪很感兴趣,当他得知李淑贤还是名护士时,就更满意了。几天后,在周振强和沙曾熙的引荐下,溥仪和李淑贤见面了。

晚年,李淑贤向曾经是她邻居的贾英华回忆,听说老沙给自己介绍的对象竟是“小宣统”,李淑贤吓了一跳。她本来不打算见,但在老沙的再三劝说下,她还是怀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去了。[2]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身体原因,沙曾熙老先生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但在前两年的一次电视采访中,他曾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那次约会的情景。沙曾熙回忆:“李淑贤告诉溥仪,自己是1925年生人,今年37岁。溥仪说:‘你很年轻嘛,我今年55岁了,我们年龄相距这么大,是不是会影响以后谈到婚姻?’李淑贤说:‘主要看感情,年龄不是主要的问题。’” 就这样,两个人的感情,进展神速。不久,溥仪就成了李淑贤家的常客。起初,院里的人不知道溥仪的身份。直到有一次,他到邻居李大妈家闲聊,大家才知道他原来是“小宣统”。结果,邻居们都拥来看“皇上”。后来,他索性叫李淑贤带着自己去各家串门。令李淑贤感到吃惊的是,溥仪跟谁都能聊一阵儿,大人小孩都喜欢跟他打招呼,大家都说他没架子。

对于李淑贤,溥仪更是百般呵护。有一次,他们约在全国政协门口见面,可阴差阳错地走差了。跑了一大圈,溥仪才找到李淑贤。一见面,他竟激动地把李淑贤抱住了。溥仪率真的行为引来行人的注目,他自己也咧着大嘴笑得像个孩子。在李淑贤的印象里,谈恋爱的几个月里,溥仪只发过一次火。有一次闲聊中,溥仪向李淑贤谈起了他曾经的四个妻子。溥仪说,他对妻子们很不好,不高兴就长时间不搭理,根本谈不上什么感情,还给第四个妻子李玉琴订过一个二十一条,包括从思想深处服从皇上,一切行动必须顺从皇上意旨,任何事情均不能擅自处理;奉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一生对皇上忠诚;只许皇上对玉琴不好,玉琴不得对皇上变心;甚至还有见皇上不可愁眉苦脸……稀奇古怪,名目繁多。听罢,李淑贤半开玩笑地说:“以后你对我总不能这样吧?”谁知这句玩笑话,竟触痛了溥仪敏感的神经,他恼怒地说:“你不知道我是经过改造的?如果咱们不能做永久夫妻,就做永久的朋友吧。”说完溥仪竟拂袖而去了。不过,没过两天溥仪忍不住思念,又坐到了李淑贤的小屋里。李淑贤这才知道,对于那个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溥仪心中是多么的厌恶。婚后,溥仪对李淑贤的关心一如既往。当时做过溥仪家管片儿民警的史育才曾回忆,那时候经常能看到溥仪站在汽车站接李淑贤回家的情景。

植物园研究员卢思聪记得,溥仪第一次把李淑贤带到植物园时,夸张地迈前一步,隆重地指着李淑贤向大家介绍:“这是我爱人。”

范增兴也记得,有一次他们约在北京展览馆看电影,溥仪与李淑贤挎着胳膊就来了。“那时候,我们年轻人谈恋爱还偷偷摸摸的,当众不敢拉手。”范增兴打趣溥仪:“溥先生,你可真时髦啊!”溥仪开心地哈哈大笑。

曾有一位英国记者在溥仪再婚后采访他。当记者得知,皇帝居然和一个职员的女儿结了婚,大吃一惊。他说:“这在英国是无法想象的。”溥仪回答:不仅英国人难以理解,在中国的过去也无法做到。如今我与平民女儿的结合变成了现实,因为社会已不是从前的社会了,我也不是那个皇帝了,而是一名中国公民。 集体皇帝

“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1964年对于溥仪而言是最快乐的一年。这一年,他的著作《我的前半生》几经删改终于付梓;他携妻子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参观团,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十年来的建设成果;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一名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12月30日,溥仪手持红色封皮印着烫金字的出席证,出现在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的大厅里。这是他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会议。会上,溥仪做了发言,通过现存的发言稿可以看出他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今天,我能够作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个成员在这里发言,心情非常激动……最近,有许多外国记者访问我,他们觉得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在新中国存在,是个奇迹。不但生存,而且生活得很好,更使他们迷惑不解。在我们的社会,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奇迹:把战争罪犯改造成新人!”

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中一篇名为《政协四届首次会议继续举行大会七十二位委员作了发言或书面发言》的消息中列举了溥仪的发言。

作为一名曾经的政治人物,溥仪对于政治生活的热情,也是旁人无法想象的。他的遗孀李淑贤曾向《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的作者贾英华回忆,1963年3月的一天,溥仪下班回家对李淑贤说:“小妹,明天一早我要去投选票。”李淑贤告诉贾英华,每当溥仪心情特别好的时候,都会称她为“小妹”,可见那天他特别高兴,以至于一宿都没有睡好。第二天天不亮,溥仪便梳头洗脸打扮起来,早早赶到政协大院集合。一个曾经当过皇帝的人,居然对参加公民选举看得这么重,这让李淑贤非常惊讶。其实,这已经不是溥仪第一次参加选举了。1960年还在植物园劳动时,溥仪就随同事们参加了所在的四季青乡第四届人民代表选举。开始,植物园的领导对于溥仪能否参加选举颇为犹豫,为此他们还专门请示了中国科学院。没想到,溥仪的选举权问题竟一层层报到了周总理那里,周总理派人打电话到植物园说:“溥仪特赦后就是公民了,怎能没有公民权呢?”此后,溥仪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1960年11月26日,他郑重其事地穿上了会见外宾时才穿的中山装,在与同事们一起投下选票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事后他这样写道:

一九六〇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我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我觉得把我有生以来的一切珍宝加起来,也没有它贵重。我把选票投入了那个红色票箱,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我和我国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获得特赦后的溥仪共参加过三次选举,第三次是他刚刚做完肾切除手术出院不久。那一次,溥仪拖着病体在李淑贤的陪伴下,与街坊们一起听取了街道负责人对候选人情况的介绍。介绍结束后,溥仪还抢着发言。令李淑贤惊讶的是,刚刚出院的溥仪,那次说话声音出奇的洪亮。几天后,溥仪和李淑贤在附近的南操场小学参加了投票。李淑贤记得,在排队等待投票时,溥仪始终带着一种庄严的神情。看他虚弱的样子,李淑贤曾想跟前后排队的老街坊们商量插一下队,但溥仪无论如何也不肯。直到把选票郑重地投到票箱内,他才在李淑贤的搀扶下回了家。

普通人看似平常的选举权,溥仪却格外珍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这一张薄薄的选票对他意味着什么,它代表着新社会对于他作为一名国家公民的认可。

一次,在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时,溥仪曾幽默地说:

“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15分,爱新觉罗·溥仪因肾癌晚期在北京人民医院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爱新觉罗·溥仪简介 爱新觉罗溥仪视频

对于这个世界,溥仪还有太多的留恋和向往,在临终的前几天,他曾拉着前来探视的朋友李以劻和范汉杰的手说:“我不该死得这么快!我还没有多做点事……”

他的一生,做过封建皇帝,做过侵略者扶植下的傀儡,做过阶下囚,最后终于成为了一名新中国的公民。

编辑本段庙号和谥号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称呼都是宣统帝或者清废帝、末代皇帝、逊帝等,因为他没有庙号和谥号,毕竟清朝以后帝制被推翻了,继承它的中华民国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能给他上庙号和谥号。

但溥仪毕竟是末代皇帝,货真价实地作过三年的清朝皇帝,所以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裔于1967年给溥仪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宣国公(此人身份有待进一步核实)”的建议下,于2004(一说是2002年)重新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曰:清恭宗;谥号曰: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尊骨灰奉安处(在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献陵”, 尊婉容为“孝恪愍皇后”,谭玉龄为“明贤皇贵妃”,李玉琴为“敦肃福贵妃”,在约纯思曰宪 ,圣能法天曰宪, 圣善周达曰宪 ,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 ,文武可法曰宪 ,聪明法天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 ,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 表正万邦曰宪,博闻多能曰宪 ,赏善罚恶曰宪;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劳曰襄 ,因事有功曰襄 ,执心克刚曰襄 ,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知过能改曰恭,逊顺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使民折伤曰愍 ,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 危身奉上曰愍,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艰曰愍 ,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从谥法解释来看,后一个庙号和谥号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溥仪的一生。

但是需要注意,以上谥号,庙号都是民间所加,与以前皇帝的谥号,庙号为政府(朝廷)所加是不同的,溥仪所谓的谥号,庙号并不算是正式的谥号,庙号。

编辑本段五位妻子

溥仪与婉容的合影

[3]

溥仪选妃时,一共看了四个人的照片,他觉得“每位都有个像纸糊的筒子似的身段……实在也分不出俊丑来”。婉容成为皇后,把文绣挤成妃子,是皇太妃斗争的结果。婉容猜嫉、排挤、诅咒文绣,虽然得逞,却使溥仪心生反感。其后婉容与下人李体育、祁继忠私通并生下一女,此令溥仪大为恼怒,让人将新生儿填进锅炉烧化。后来,婉容由于吸毒导致病弱不堪,于日本投降的第二年(1946年)病死在延吉。

文绣不到十四岁就来到溥仪身边当“宫妃”,后来文绣冲破禁锢,历经艰难,与溥仪实现离婚。这种“休夫”的胆气和行为,在中国封建史上恐怕是唯一的例子。《我的前半生》中首次披露“文绣离婚与清室立约”的图片。

溥仪为了惩罚婉容,把新贵人谭玉龄“像一只鸟似的养在宫里”。后谭玉龄因其天真直率的性格,赢得溥仪好感。谭玉龄的突然病死,到底是得伤寒而死,还是为关东军所害,至今还是个谜。《我的前半生(全本)》中披露了溥仪在谭玉龄照片背后的题字“我的最亲爱的玉龄”。

福贵人李玉琴,是溥仪坚决不要日本血统妻子的产物。李玉琴曾经在关东军大崩溃时,与溥仪一起共同逃亡。后来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期间,李玉琴曾多次探望溥仪,通了许多信件。最后,李玉琴还是向溥仪提出了离婚。

婉容、文绣是合法而有名份的皇后、皇妃,且同时入宫,生活内容交叉。谭玉玲和李玉琴是溥仪在伪满当“康德皇帝”时期册封的伪贵人,我们虽然不能承认她俩在伪宫中的名份,却不能不把这两位女士看作是溥仪的妻子。还有溥仪特赦后恋爱结婚的妻子李淑贤。这几位女士,却共同经历了溥仪生平中那一段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作为清朝的皇后和皇妃,作为按清朝礼仪制度册立的伪贵人,她们的婚姻家庭生活不能不表现清朝的遗风,不能不留有爱新觉罗皇族的深深印痕,婉容、文绣和谭玉龄都出身名门望族,在清朝是被认为具有“高贵血族”的女性;李玉琴虽然生在平民之家,却曾长期生活在破落的皇族家庭里,她们是在中国兴旺了将近三百年而终于走向衰亡的爱新觉罗皇族的最后一批代表人物,我们研究皇族的败落,她们可以提供有力的佐证。

作为具有皇帝身份的男人的妻子,她们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为了帮助丈夫实现清朝帝国的中兴而做了种种努力,同时也在实践中逐步认清了日本军阀的嘴脸。婉容在鬼域中挣扎过,文绣因政治裂痕而跟溥仪分手,谭玉龄在枕边给丈夫讲述日寇的残暴,李玉琴在溥仪受日本窝囊气的时候给他唱歌、讲故事……她们生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和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她们的生命的日历上写下了日本导演伪满的事实。

作为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皇妃、“贵人”和妻子,她们各自的生平道路都交叉在溥仪人生途程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一段上,所以从她们的经历中不但能找到最真实、最可靠、与普通人一样食人间烟火的溥仪,而且能找到擅于在复杂形势中变幻脸谱的溥仪的真正政治面孔。因此,研究溥仪的生平也离不开他的五位妻子的生平。作为具有某方面典型意义的妇女界名人,她们的喜悦和哀怨,她们的理想和结局,无不可以归放到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当中,婉容、文绣和谭玉龄都是从血泪中走过来的,一个疯了,一个跑了,一个死了。她们的悲剧既是由封建社会道德观念酿成,也是外来侵略势力刺激、催化的结果,因此不能说这只是一些弱女子的个人悲剧而是民族历史上一幕软弱怯懦、任人宰割的悲剧。李玉琴因与溥仪保持婚姻关系的十二年横跨两个时代,她才在经历痛苦与坎坷之后被新中国改变了命运;李淑贤则是作为公民的妻子而给溥仪送终的,他们夫妇间温馨的感情构成一幕永恒的喜剧,被这喜剧折射着的,当然是全新的时代、全新的社会和全新的观念溥仪被特赦之后,作为普通公民的溥仪与普通公民李淑贤结婚。这是溥仪最后一位夫人,这段婚姻一直延续到了溥仪去世。

编辑本段绝后之祸

载涛(中)、溥仪(左)、溥杰(右)

同治帝载淳,十九岁死去,身后没有留下一男半女。认为皇帝死时皇后阿鲁特氏已怀有龙种的,只是野史之说,正史未见确凿材料。满洲皇子、皇帝大多正式结婚前已有性生活,娶嫡福晋之前就生有子女的也有不少先例。同治帝于同治十一年九月(1872年10月)举行大婚典礼,因得病死于(官方记载死于天花,野史记载死于梅毒)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单从大婚之日算起,他与众多的后妃宫女生活了两年零三个月时间,居然没有留下一点骨血,已属不可思议。

光绪帝本人三十八岁死去,身后竟然也没有留下一男半女!

光绪帝娶有一位皇后,有名分的妃子两名,身边还有成群的妙龄宫女。他于光绪十四年十月(1888年11月)大婚,至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囚禁瀛台,近十年时间,虽然政治上难以伸展手脚,基本上是个傀儡皇帝,但性生活还是有较大自由度的,尤其与他宠爱的珍妃,婚姻生活堪称甜美。

光绪帝被幽禁在瀛台期间,皇后叶赫那拉氏还是伴着他。光绪帝住涵元殿,皇后住在对面的扆香殿。叶赫那拉氏入主后宫几十年,光绪帝对她几乎没有兴趣,但绝不是没有碰过半个指头,史家说“承幸簿”很少留下光绪帝与皇后的性生活记录,“很少”不等于没有,尽管极有可能这是皇帝受“亲爸爸”所慑的逢场作戏。不幸的是,皇后也未能为皇帝生下一男半女,虽然她为此想得心酸,想得发狂。

光绪帝、他的后妃们、慈禧太后都渴望得到龙子,或者得个凤女也好,然而心都盼酸了,希望终于变成绝望。

爱新觉罗氏皇族悲哀连连。据史料记载,光绪帝继位人宣统帝溥仪,活了六十二岁,也是绝后。

接连三朝皇帝都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是不是忘了记载?相信史学家们不至于疏忽到这等地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入主中原二百余年,已被儒家文化浸透了的爱新觉罗氏皇族,必以皇帝有生育能力为荣。如果没有长大成人的皇子,即使曾经有过夭折的儿子,哪怕有过夭折的女儿,史学家们都会不吝笔墨给予郑重记档。

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三朝皇帝个个绝后。人们不禁要问:爱新觉罗氏皇族到底怎么啦?清朝到底怎么啦?

编辑本段史料原因

对此,广泛涉猎有关史书、传记,未见研究结果。探讨这三位皇帝为什么没有生育能力,虽然对研究清史,尤其对研究清朝皇权统治具有重要价值,但难度显然很大。主要是皇帝本身早就过世,那个时代的御医不敢探究此事,没有留下直接的医学资料,研究很难下手。于是,为何连续三位清帝都未生育,成为一团疑云,浮悬于史海上空。

从现代医学角度对其透视分析,能依稀看到相当重要的缘由。

可以说,清代三朝皇帝都绝种,与满洲皇族的婚姻习俗有关。

按照满洲皇族的婚配传统,丈夫死后,允许妻子转嫁丈夫的弟弟,甚至可以转嫁儿子或侄辈。这种原始的婚俗,把女人当做一种财富和交配工具。努尔哈赤死前曾嘱咐: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大福晋是指努尔哈赤的嫡妻,大阿哥是指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有人认为,努尔哈赤所说的“收养”,是指自己死后将嫡妻归儿子褚英所有。皇太极时代,莽古尔泰贝勒死后,他的众多妻子分别分给侄子豪格和岳托;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类贝勒死后,其众多妻子中的一个被第十二子阿济格纳为妻。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是皇太极的亲弟弟,论辈分多尔衮是豪格的亲叔叔。但豪格娶的嫡妻博尔济锦氏,是叔叔多尔衮其中一个妻子(元妃)的妹妹。侄子豪格死后,其嫡妻博尔济锦氏在叔叔多尔衮逼迫之下,被多尔衮纳为妻子。

皇太极及其儿子顺治帝的婚配,都是典型的近亲婚配或乱伦婚配。建州女真的领头人努尔哈赤,为统一女真各部落,娶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的女儿为侧妃,开与蒙古部落联姻之先河。后来,他的四个儿子都娶蒙古女子为妻。尤其是他的第八子皇太极,为了对付强大的明朝,积极推进满蒙联姻。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册封的五宫后妃都来自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其中三位漂亮的后妃论辈分乃是姑侄。先是姑姑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嫁给时为贝勒的皇太极,后尊称为孝端文皇后,生了三个女儿;接着,天命十年(1625年)春,她的年仅十三岁的侄女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又嫁给当时仍为贝勒的皇太极,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生了顺治帝福临,还生了三个女儿,后被尊为孝庄文皇后,即著名的孝庄太皇太后;之后,天聪八年(1634年),她的另一个二十六岁的侄女,也就是庄妃的亲姐姐博尔济吉特海兰珠,也嫁给了继承汗位多年的皇太极,被封为宸妃,生过一个两岁即夭的儿子。有人统计,皇太极在位期间,满洲贵族仅与蒙古科尔沁部联姻就达十八次之多。皇太极之子顺治帝与其父亲一样,也是近亲婚配或乱伦婚配:孝庄文皇后的两个侄女,都嫁给了顺治帝,一个封为皇后(即孝惠皇后,后被废降为静妃),另一个封为淑惠妃,顺治帝娶的这两个妻子,是他同一个亲舅舅的两个女儿,都是他的表妹;后来,孝庄文皇后的一个侄孙女,又嫁给顺治帝为妻,后被封为孝惠章皇后,即仁宪太后。这就是说,顺治帝不仅娶了两个表妹,还娶了表侄女为妻。而从蒙古科尔沁部首领莽古思的角度来讲血缘伦理,他将女儿(孝端文皇后)嫁给了皇太极,又将两个孙女(孝庄文皇后、宸妃)嫁给了皇太极,后又将两个曾孙女(静妃、淑惠妃)、一个玄孙女(孝惠章皇后)嫁给皇太极的儿子顺治帝福临。顺治帝福临又抢了自己亲弟弟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的老婆,即“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董鄂妃(孝献皇后),为此还逼死了亲弟弟。

编辑本段我的前半生

末代皇帝、公民爱新觉罗·溥仪于1967年10月17日病逝于北京,身后留下了一本极具价值的著作《我的前半生》。如今已再版40余次, 普通公民溥仪

国内总发行量近187万册的这部著作,在溥仪谢世40周年之际,因其著作权、继承权、专有出版权纷争又起,遂至再生波澜。

在当代出版史上,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是生命力旺盛的作品。问世45年以来,印刷21次,累计印数186.3万余册,而且仍然有长盛不衰的趋势。最早的《我的前半生》的基调即“我罪恶的前半生”,是一本具有忏悔性质的作品。

《我的前半生》从家世写起,一直写到1957年溥仪参加战犯管理所组织的社会参观。溥仪从一个末代皇帝、战犯到自觉悔罪成为一个新人,思想转变过程杂乱不清,史实方面也有很多地方叙述得不准确。由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视,由于有关方面负责人的积极响应,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的前半生》获得了出版的机会。该次出版对历次出版有所增补,刊发了大量以前未经发表部分。 本书目录

第一章 我的家世 (1859~1908)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二)外祖父荣禄

(三)慈禧太后的决定

(四)摄政王监国

(五)亲王之家

第二章 我的童年 (1908~1917) 《我的前半生》

(一)登基与退位

(二)帝王生活

(三)母子之间

(四)毓庆宫读书

(五)太监

(六)我的乳母

第三章 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

(一)袁世凯时代

(二)丁 巳复辟

(三)北洋元老

(四)不绝的希望

(五)庄士敦

(六)结婚

(七)内部冲突

(八)遣散太监

(九)整顿内务府

(十)紫禁城的末日

(十一)在“北府”里

(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择

(十三)由“使馆区”到“租借地”

第四章 天津的“行在”(1924~1930)

(一)罗振玉的努力

(二)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三)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四)东陵事件

(五)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六)郑孝胥的理想

(七)”行在”生活

第五章 到东北去 (1931~1932)

(一)不静的“静园”

(二)日本人意见分歧

(三)会见土肥原

(四)白河偷渡

(五)在封锁中

(六)我的所见与所思

(七)会见板垣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1932~1945)

(一)同时上演的另一台戏——摘录一个参与者的记述

(二)登场

(三)“元首”的“尊严”

(四)李顿调查团

(五)第三次做“皇帝”

(六)吉冈安直

(七)我的恐惧

(八)四大“诏书”及其他

(九)在羊的面前是狼

(十)“后”与 “妃”的命运

(十一)大崩溃

第七章 在苏联的五年 (1945~1950)

(一)恐惧和幻想

(二)放不下来的架子

(三)我不认罪

(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第八章 由抗拒到认罪 (1950~1954)

(一)回到了祖国

(二)第一次写自传

(三)乾隆的田黄石印

(四)黑色的皮箱

(五)交代一段历史真相

(六)检举与认罪

(七)震动

(八)原形毕露

第九章 认罪以后 (1955~1956)

(一)观测“气象”

(二)劳动滋味

(三)生活检讨会

(四)血泪控诉

(五)平顶山的方素荣

(六)台山堡一家农民

(七)第三次崩溃

第十章 一切都在变 (1956)

(一)最初的答案

(二)会见亲属

(三)日本战犯

(四)离婚

第十一章 “世界上的光辉”(1957~1959)

(一)在我心里失掉过的

(二)解放了的人

(三)美与丑

(四)“监狱”

(五)“所方”

(六)命运是可以掌控的

第十二章 特赦 (1959)

(一)中共中央的建议

(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

(三)告别

新的一章

(一) 附:对<<我的前半生>>部分史实的订正

附:十年日记(1956--1967年) 书摘

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九O六年的旧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清朝的醇亲王府。我的祖父奕寰,是道光皇帝旻宁的第七子,清朝的第一代醇亲王,死后谥法“贤”,所以,后来称做醇贤亲王。我的父亲载沣,是祖父的第五子。因为第一和第三、四子早殇,第二子载湉被姨母慈禧太后接进宫里,当了皇帝(年号光绪)。所以,祖父死后,由父亲袭了王爵,他是第二代也是末一代的醇亲王。我是第二代醇王的长子,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承继光绪,兼祧同治(载淳,是慈禧亲生子,载湉的姨兄弟)。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二月初二,我登基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最末一代的皇帝,年号宣统。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

我的记忆是从退位时才开始的。但是,叙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从我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说起,事情就更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占据过三处地方。咸丰十年,十九岁的醇郡王奕寰奉旨与懿贵妃叶赫那拉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宫,他受赐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门内的太平湖东岸,即现在中央音乐学院所在的地方。这是第一座醇王府。后来,载活做了皇帝,根据雍正朝的成例,“皇帝发祥地”又称为“潜龙邸”的地方须升为宫殿,或者空闲起来,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帝即位前住的)改为雍和宫的办法,改成庙宇,供养菩萨。为了腾出这座“潜龙邸”,慈禧太后把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赏给了醇王,拨出了十六万两银子重加修缮。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螳人惯称为“北府”的那个地方。我做了皇帝之后,我父亲做了监国摄政王,这比以前更加了一层搬家的理由。由此,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慈禧太后和我祖母的侄女)决定给我父亲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这第三座府邸地址选定在西苑三海(即南海)的集灵囿紫光阁一带。正在大兴土木之际,武昌起义引起了风暴,于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两度“潜龙”、一朝摄政的家世,也就和清朝历史一起告终。

在清朝最后的最黑暗的年代里,慈禧太后给醇王府造成了荣华富贵,醇王一家给慈禧太后做了半世纪的忠仆。我的祖父更为她效忠了一生。

我祖父的亲生母是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生于道光二十二年,猝于光绪十六年。翻开皇室家谱“玉牒”来看,醇贤亲王奕寰在他哥哥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间,除了他十岁时咸丰登极被封为醇郡王之外,就没有得到什么可说的“恩典”,可是在咸丰帝死后那半年间,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尊号刚出现的那几个月间,他忽然接二连三地得到了这一大堆头衔: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能出这样大的风头,当然,这是由于摊上了一个好亲戚,妻子的姐姐当上了皇太后。但是事情也并不如此简单。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最后一场,陈世美被包龙图的铡刀压得鲜血淋漓的时候,年幼的六叔载洵吓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声色俱厉地当众喝道:“太不像话!想我21岁时就亲手拿过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得起国家大事吗?”原来,拿肃顺这件事才是他的事业的真正起点。

事情发生在距今整一百年前。一八六一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屈辱的议和告以结束之后,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已经卧病不起,临终之前,召集了随他逃亡的三名御前大臣和五个军机大臣,立了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且任命这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第二天,咸丰帝“驾崩”,八位顾命王大臣按照遗命,扶载淳就位,定年号为祺祥,同时也就把朝政抓在手里,发号施令起来。

这八位顾命王大臣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和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个军机大臣。掌握了实权的是两位亲王和一位协办大学士,而肃顺更是其中的主宰和灵魂。肃顺在咸丰朝中很受器重,据说他很善于擢用“人才”,后来替清朝出力镇压了太平天国的汉族大地主曾国藩、左宗棠之流,原就是由他推荐提拔的。因为他重用了汉人,受他排挤的贵族们对他极其嫉恨。有人说他在太平军声势最盛的时期,连纳贿勒索也仅以旗人为对象。又说他为人凶狠残暴,专权跋扈,对待异己手腕狠毒,以致结怨内外,种下祸根。其实,肃顺遭到杀身之祸,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他是取得朝廷实权的这个集团的主宰,而这个集团正对当时新形成的一个势力采取排斥的态度,换句话说,他们没有认清楚在北京正和洋人打交道的恭亲王这时已经有了什么力量。恭亲王奕新,在咸丰朝本来不是个很得意的人物。咸丰把奕新丢在北京去办议和这件苦差事,却给奕新造成了机遇。奕新代表朝廷和英法联军办了议和,接受了空前辱国丧权的《北京条约》,颇受到洋人的信任。这位得到洋人支持的“皇叔”,岂肯甘居在肃顺这班人之下。再加上素来忌恨肃顺的王公大臣的怂恿,恭亲王于是跃跃欲试了。正在这时,忽然有人秘密地从热河离宫带来了两位太后的懿旨。

这两位太后一位是咸丰的皇后钮祜禄氏,后来尊号叫慈安,又称东太后,另一位就是慈禧,当时又称西太后。西太后原是一个宫女,由于给咸丰生了儿子,后来提升为贵妃,儿子载淳是咸丰的独子,当了皇帝,母以子贵,她立时又成了太后。不知是怎么安排的,她刚当上太后,便有一个御史出面奏请两太后垂帘听 爱新觉罗·溥仪

政,但是遭到肃顺等人的狠狠驳斥,说是本朝根本无此前例。这件事对没有什么野心的慈安太后来说,倒无所谓,但在慈禧心里却结下了深仇。就像她当妃子时要取宠咸丰一样,既有了欲望,不达目的是誓不甘休的。她首先让慈安太后相信了那些顾命大臣心怀叵测、图谋不轨,然后又让慈安同意,秘密传信给恭亲王,召他来离宫商议对策。当时肃顺等人为了巩固既得势力,曾多方设法来防范北京的恭亲王和离宫里的太后。关于太后们如何避过肃顺等人的耳目和恭亲王取得了联系,有种种不同的传说。有人说太后的懿旨是由一个厨役秘密带到北京的,又有人说是慈禧先把心腹太监安德海公开责打一顿,然后下令送他到北京内廷处理,太后们的懿旨就这样叫安德海带到了北京。总之,懿旨是到了恭亲王手里。恭亲王得信后,立即送来奏折,请求觐见皇帝。肃顺等人用“留守责任重大”的“上谕”没堵住他,他已跑到热河来了,肃顺忙用叔嫂不通问的礼法阻他和太后们会见,但是在慈禧的第二步安排下,这次阻拦又告失败。这又有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恭亲王化装成“萨满”(经常进宫祭神的满族巫婆)进去的。一种说法是恭亲王直接将了肃顺一军,说既然叔嫂见面不妥,就请你在场守着好了,肃顺一时脸上下不来,只好不再阻拦。还有一个说法是恭亲王祭拜咸丰灵位时,慈禧太后让安德海送一碗面赏给恭亲王吃,碗底下却藏着一张纸条,这就是慈禧给奕新的阴谋计策。总之,什么奇怪的传说都有,但是人们却都没注意一个很重要的情况,便是我的祖父祖母当时也在热河,慈禧做了太后,和自己妹妹见面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这个通讯员比什么太监、饭碗等等自然更加靠得住。不管哪个传说可靠,反正恭亲王和太后们把一切都商议好了。这个商议的内幕虽然无案可查,但是从后来的事件发展上看,一切也就很明白:太后们回到北京,封奕新为议政王,八个“顾命王大臣”全部逮捕。两个亲王赐自尽,肃顺砍了头,其余的充军的充军,监禁的监禁。同时,载淳的年号改为“同治”,意思两太后一同治政,从此开始了同光两代四十七年垂帘听政的历史(也开始有了“洋枪队”去打太平军,有了洋务派,有了“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一套政策)。我的祖父在这场政变中,为慈禧建立的功勋是捉拿了肃顺——那时他奉命护送“梓宫”(咸丰的棺材)正走到半壁店。“半壁店拿肃顺”这出戏,给我祖父带来了前面所说的那一串头衔。

编辑本段兄弟姐妹

弟弟妹妹

溥仪有三个弟弟,七个妹妹,分别如下:

二弟 溥杰(1907年—1994年),字“俊之”。娶嵯峨浩,生两女,享年88岁。

大妹 韫媖(1909年—1925年),嫁郭布罗·润良,无子女,享年17岁。

二妹 韫和(1911年—2001年),改名“金欣如”;嫁郑广元,生一子三女,享年91岁。

三妹 韫颖(1913年—1992年),改名“金蕊秀”;嫁郭布罗·润麒,生三女,享年80岁。

四妹 韫娴(1914年—2003年),改名“金韫娴”;嫁赵琪璠,生一对子女,享年90岁。

三弟 溥倛(1915年—1918年),四岁夭折。

五妹 韫馨(1917年—1998年),改名“金蕊洁”;嫁万嘉熙,生三子一女,享年82岁。

四弟 溥任(1918年—),字“友之”,改名“金友之”;娶金瑜庭,生三子两女,现年92岁。

六妹 韫娱(1919年—1982年),字“芯多”,改名“溥韫娱”;嫁王爱兰,生一子四女,享年64岁。

七妹 韫欢(1921年—2005年),字“芯笑”,改名“金志坚”;嫁乔宏治,生两子一女,享年85岁。 堂兄弟

爱新觉罗·溥聪。

爱新觉罗·溥儁,光绪大阿哥。

爱新觉罗·溥侗,民国四公子之一。

爱新觉罗·溥佐,书画家。

爱新觉罗·溥伟,清末恭亲王,溥仪皇位的主要竞争对手,光绪末期三太子之一。

爱新觉罗·溥儒,书画家。

爱新觉罗·溥伒,书画家,光绪末期三太子之一。

爱新觉罗·善耆,清末肃亲王,川岛芳子之父。

编辑本段原清宫珍藏书画

16岁的末代皇帝溥仪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几乎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就是他以鉴赏为名,调阅已经属于民国政府的原清宫收藏书画,通过其弟溥杰之手,偷运到了宫外。偷窃持续了73天,包括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内的清朝历代皇帝收藏的稀世书画珍品共1353件被偷运到了宫外。

9月1日至12日,一个名为“旷代风华”的展览在刚刚落成的北京新保利大厦艺术博物馆展出,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24件藏品,包括宋徽宗的《瑞鹤图》、张旭的《古诗四帖》、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赵孟頫的《饮马图》等真迹,引起京城轰动,这是80多年前从清宫散佚的书画珍品第一次回到北京。据业界估价,24件书画价值至少2亿元人民币。[4]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清史稿》评价:

帝冲龄嗣服,监国摄政,军国机务,悉由处分,大事并白太后取进止。大变既起,遽谢政权,天下为公,永存优待,遂开千古未有之奇。虞宾在位,文物犹新。是非论定,修史者每难之。然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所见之世且详于所闻,一朝掌故,乌可从阙。

汉献帝-爱新觉罗·溥仪,董卓- 袁世凯,李傕- 段祺瑞,郭汜-冯国璋,张济- 张作霖,樊稠- 张勋,李儒- 徐树铮,吕布- 冯玉祥,张绣- 曹锟,贾诩- 吴佩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0901.html

更多阅读

车载导航不能播放视频怎么办 车载导航仪视频格式

车载导航不能播放视频怎么办——简介 现在的私家车大多都已经安装了导航,那么怎样才能在导航中播放视频呢?有很多朋友遇到过这种情况,其实是视频格式导航不支持而已,只要转换了视频格式,就能播放视频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转换视频格式

《爱迪生救妈妈》评课稿 爱迪生救妈妈的视频

《爱迪生救妈妈》评课稿《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是叙事文章,简单明了,只要懂得镜子的聚光原理,文章就能读懂了,但这样做显然是不够,语文价值的人文性贵在让学生挖掘人物的品质,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语言文字,实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

声明:《爱新觉罗·溥仪简介 爱新觉罗溥仪视频》为网友玻璃戒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