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探访驯鹿,走进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图) 蒙面唱将 驯鹿

[前言]:在中国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居住着一支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来的,靠打猎和放养驯鹿为生活的神秘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他们藏于林海雪原之中,在零下40多度的极端条件下生存,坚守着最原始的狩猎方式,与驯鹿为伴,哪怕今时今日这个部落仅剩二百余人,一千多头驯鹿……他们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因为也是亚洲至今唯一驯养驯鹿的民族,他们也被称为“使鹿部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北极圈原始民族文化现象。


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腹地的根河市,森林覆盖率是97%以上。沿着伐木道公路行驶,不到十分钟,车外的视线就被林海雪原取代,大兴安岭林区便环绕在我们周围了。


到达布冬霞猎民点已经是下午,远远看见一群驯鹿聚在一块采伐后留下的空地上,离帐篷不远,大约有100多头。



[内蒙古]探访驯鹿,走进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图) 蒙面唱将 驯鹿



驯鹿属于北极圈生物,还没有被完全驯化。它们的造型十分奇特,长着马一样的头,鹿一样的角,驴一样的身躯,牛一样的蹄子。

在西方,驯鹿是圣诞老人在普天通庆的圣诞节驾车给人们欢送礼物时的坐骑;而在中国,驯鹿则是《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坐骑,一样是传说中的神兽。








我们探访的这个猎民点就叫布冬霞猎民点。猎民点的女主人布冬霞,身着鄂温克传统的民族服装,和她心爱的驯鹿一起迎接我们。

布冬霞脸上的笑容明亮清爽,而她身旁驯鹿的眼神是温和安详;两个互相依偎着,如快乐好客的一家人,构成一幅简单而和谐的画面。






如今的鄂温克人仅剩二百多人,饲养驯鹿已经代替狩猎成为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在政府的号召下,大部分都开始定居在敖鲁古雅民族乡。但因为驯鹿无法圈养,所以在大兴安岭密林中,还散布着六个驯鹿猎民点,放牧着一千多头驯鹿;布冬霞猎民点就是其中一个。

为了满足我们对驯鹿的好奇,布冬霞特意把散放在林中的驯鹿全部召集回来。

只见她一边拍着手掌,嘴里发出“呜、呜…”的呼唤,立刻,所有的驯鹿像接受魔法指令一样从林中奔跑而来,感觉就像一群孩子一样围绕在布冬霞周围。








驯鹿虽然没有被完全驯化,但可能是长年生活在密林中,极少见到人,所以看见我们一点也不怕生,而且充满了好奇。

只要你一站定,它们就会围过来和你亲近。

"





好奇的驯鹿跑过来端详我的镜头


我们同行的帅哥主持人根本无法完整地串词解说。

哈哈,只能用它们最喜欢的干菌食物来收买了。




最有意思的是,当男主人在为我们准备使鹿拉车的时候,一群驯鹿立刻围拢着他,撒娇试的亲近让大家更领略了鄂温克人和驯鹿的亲密。










最惊奇的是在热闹的地方,那被选中准备负责拉车的驯鹿,却安静地等待在那里,无视其它驯鹿的“胡闹”,象个懂事的大孩子一样。






这种用桦树皮围成的圆锥型的房屋叫“撮罗子”,是鄂温克人在原始森林中住的临时屋子。

现在冬季鄂温克人都住在政府帮他们建的毡房里,但在夏天,他们还是喜欢住在这样的传统屋子里,因为夜晚在撮罗子里能够看到星星和月亮,与大自然同栖共眠。


离开猎民点时,热情的布冬霞一直送我们到林外。

回头看,驯鹿也排着队向它们生活的密林中走去。布冬霞告诉我们,驯鹿主要的食物是森林里野生的苔藓和蘑菇,它们每天自己成群跑出去寻觅食物,每天也会跑回来吃盐巴,是不用担心它们走失的。




虽然探访的时间不长,但鄂温克人的朴实善良,驯鹿双眸的明净和安详,给我们的感觉和这大兴安岭的林海雪原一样,充满安宁而和谐的童话味道。


我的微博可以关注郭子记录,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020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走进中国最后一个麻风病村(组图) 耶路撒冷王 麻风病

看完《岛》这本书再看看中国这个地方,政府对麻风病人的关注太漠然了。原文地址:走进中国最后一个麻风病村(组图)作者:三月鹰飞核心提示:■麻风病患者治愈后,曾尝试着回过家。但家人的冷漠和社会的歧视又迫使他们无助孤单的生活着。两年

步小熙,秋叶中飘散的少女梦(组图) 步小熙个人资料

步小熙,秋叶中飘散的少女梦(组图)皮皮狗/文、制作深秋的黄昏我独自散步有一朵金灿灿的花在面前飞舞那是小旋风卷着落叶在翩跹起伏朋友常说  秋风扫落叶是无情的我问落叶  你们悲哀吗落叶说  我们不甘心树枝的束缚于是我

声明:《内蒙古 探访驯鹿,走进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图) 蒙面唱将 驯鹿》为网友仰望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