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目送》赏析 目送 龙应台摘记及赏析

龙应台《目送》赏析 目送 龙应台摘记及赏析

在读龙应台的《目送》。很不好意思,最近在业余时间一直是看杂志和报纸的,很少看这样的集子了。前几日去逛书店,老板介绍说向你推荐一本书你一定要看,我扬起手中已经在看的书问他,你说的是这一本吧?米老板笑着说是啊是啊。呵呵!手中扬着的,就是这本龙应台的《目送》了。我说不好意思,是因为我买的是一本盗版的,才7元钱,其中有着错字的,但还不影响阅读。说真的,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好书,说什么也要买本正版的。

看的很是过瘾,几乎每一篇后边,我都留下了一些自己的文字痕迹。要么是读后感,要么是自己的附和,随着龙教授的话题说几句。现在已经看了有一半了,挺好的。等哪天真正读完了,我就把真实的感受写下来。Totell the truth:好书,还是要真正地好好读才是啊!

龙应台,女,祖籍湖南衡山,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真是有意思的名字!知道龙应台,应该是在很早的时候,读到过她的杂文,很犀利的文字和笔锋。在后来,知道她的抒情的书《亲爱的安德烈》和《孩子,你慢慢来》,只是可惜还没有真正阅读。好像她又写新书了,《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有机会了,买回来细细拜读一下,学习一下。

  读着龙应台的《目送》,真的是不忍释手,几度泪眼模糊。  书中文章,多是作者对父母兄弟朋友的亲情和牵挂,几分落寞,几分温婉,也有不舍无奈之际,作者决然转身的背影。

《目送》是书名,也是第一篇的篇名,诉说对父亲、儿子的眷爱。一边是父亲的远逝,作者深情凝望,目送曾经是英姿勃发的父亲,走完去往天国的最后一程。一边是儿子,松开妈妈的手独立行走,到长大成人,一次次走向远方,消失于茫茫人海,“每一次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没有,一次都没有。”

作者柔肠百结,终于慢慢地、慢慢地领悟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于是,作者幽婉慨叹: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就这样,生与死,别与离,作者用文字透露内心那片最不甘的柔情,还有微妙与细腻,无奈与难舍。

  书中,龙应台叙述质朴,有款款深情,也有万丈豪气,有些冷,也让你温暖无比。她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对亲情延续与生死别离的思考,如花枝春满,让人悲喜交集。刚柔之间,漫溢出幽微与深邃,忧伤和美丽。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可以更寒冷。”“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

再犀利的笔也有难以言尽的时候,作者心路的曲折我们无法尽览,但对亲情和人情,作者心底的凄清与渴望,却用最朴素的方式绽放出了最动人的诗意。合上书本,《目送》再难让人忘怀。

此时,已是将近春分时节。坐在阳光斑驳的阳台,看着青草从地底一丝丝萌绿,70多篇作品犹如阵阵清风,一点一点叩开情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90077.html

更多阅读

杜甫《登高》赏析 杜甫登高课件

杜甫《登高》赏析原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赏析世称杜甫为诗圣,誉此诗为“杜甫七言律诗

北岛《回答》赏析 《致橡树》赏析

时间:2010-06-19 14:59来源:北岛 作者:北岛-天下文学网邀您欣赏 :北岛《回答》赏析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

转载 歌剧《白毛女》赏析 白毛女歌剧赏析

原文地址:歌剧《白毛女》赏析作者:张凤林歌剧《白毛女》赏析==============================================================《白毛女》的主题是“旧社会剥削阶级把人逼成鬼、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白

李商隐《晚晴》赏析 李商隐 无题 赏析

转载自 虹之衣人间重晚晴——李商隐诗《晚晴》赏析刘学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这首

声明:《龙应台《目送》赏析 目送 龙应台摘记及赏析》为网友一夜十次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