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篇
龙泉窑因主产地在龙泉市而得名,始烧于北宋之前,烧造历史较长,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烧造年代最长的窑口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龙泉器物胎质坚硬灰白,釉层薄而透明,以“青翠欲滴,温润如玉”而著称。石灰碱釉的运用和多次上釉技术的掌握,烧制出亮青、粉青釉等佳器,尤其是梅子青器享誉海内外。进入到元朝,龙泉青瓷精湛的烧造技术不仅经久不衰,而且产量宏大,窑址遍布浙江省瓯江两岸,如大窑、溪口、大白岸、小白岸、梧桐口、笔架山等。在其精湛技艺和精美的釉色影响下,龙泉窑产量比宋代扩大了好几倍,1975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打捞出l万多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占了9000多件, 1980年10月29日,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239件瓷器中,龙泉青瓷就占了168件。我们从中就不难看出,在元代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系。
元代的龙泉窑与宋代相比仍然是极具影响的窑口之一,发现窑址达数百处之多,种类丰富,产品覆盖面大。在南宋时期有的窑口生产的精品佳作,曾作为宫廷贡品瓷器。元代龙泉窑产品除部分继承宋代传统以外,在器型和装饰上又有新作,并突出了时代特征。如创新品种有高足杯、菱口盘、荷叶盖罐等。
在传统的观念上,元代龙泉窑瓷器大多笨重粗劣,胎体随意性不修边幅,装饰简单效果平俗,胎质也显粗糙,难觅温润如玉者。质量上与宋代相比差距甚远。但从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168件龙泉窑瓷器中看,不凡精品力作。
在器物类型上,与南宋之前更是略胜一筹。如洗类有双鱼洗、蔗段洗、宝杵洗、印花洗等,都属元代龙泉青瓷中佳器。布局合理匀称,装饰纹样线条优雅,其精湛的工艺与超凡的艺术效果密切结合,相得益彰,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有的属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
在装饰手法上尤以刻、划、贴众多。装饰题材有花卉、莲花、宝杵、水波纹及堆贴龙、贴鱼等。技法娴熟,刻画洒脱、豪放,与器物的浑厚融为一体,给人以一种朴实、粗犷美的享受。以大盘为例,盘沿平折,有的盘心堆贴有独龙戏珠,工艺惟妙惟肖,独具匠心,有王者风范。
在器物釉色上,釉面明澈温润,苍翠如玉。不仅出现了精美的粉青釉和亮青釉,还有极为罕见的梅子青釉佳器。
在造型上,出土的168件器物中,主要以盘、碗、洗、碟等为主。在器物成型修足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分别采取了卧足、圈足、平足等工艺。足底无釉处均显现火红色护胎釉,胎体均显厚重,烧结坚致。这均是元代龙泉窑器物的主要特征。
整个窑藏元代龙泉器物之精美程度实属罕见,为我们研究元代龙泉窑器物提供了大量规范的实物依据,改变了我们对元代龙泉瓷原有的观点和看法。
高安窖藏出土的龙泉窑釉色主要以粉青釉、亮青釉两大类,有个别为少见的梅子青釉。在一些器物的整体造型上,布局合理匀称,装饰纹样线条优雅,其精湛的工艺和超凡的艺术效果密切结合,相得益彰,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有的属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
元龙泉窑罐
罐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断的装扮着人们的生活,使其丰富多彩。在旧石器时代,先民就用它来储存食物,保鲜食物。到了元代,罐的造型及观赏性均出现了质的飞越,不仅美观实用,其艺术观赏性也有了较大提高,如代表性的有“元青花罐、龙泉窑罐”等。
元 龙泉窑青釉条纹荷叶盖罐
尺寸:通高19.2cm;罐高14.8cm,口径15.5cm,腹径20.7cm,足径11.2cm;盖高3.3cm,子口直径12.5cm。
造型工艺:拉坯刻塑成型,直口,溜肩,鼓腹,覆钮状荷叶式盖,器外壁满饰竖形条纹。此器采取罐内衬底圈足工艺。
绘画装饰:以雕刻、捏塑等手法装饰,盖面顶饰一莲干装饰扭,盖弧面刻塑条状纹,盖边捏塑为荷叶状,罐身通体刻竖状条纹一周。装饰足沿露赭红色涩胎一圈,胎厚质坚,色白泛灰,通体施青绿釉,釉厚莹润光亮。
小结:该罐施粉青釉,釉面青釉色,釉质莹润,胎骨厚重致密,底为卧足,较深,足部露胎处呈火红色。该罐在形体上力求达到立体艺术效果,造型犹如古代篾编器皿,这一陶瓷工艺造型之前未见出现,龙泉窑青釉条纹荷叶盖罐应属此类作品中的首件,进入明清以后,该工艺演变为鱼篓形陶瓷器,此工艺为龙泉窑工匠初始创用。该罐坯厚,工匠们在罐坯还未干透,用坯刀在器身上采用刻、雕、剔手法,刻划出所需要的纹饰,条状纹边并遗留下剔刻时所产生的锯齿状。此器造型雅致,成型工艺首创,别具匠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值得一提的是,此罐足部采用衬托工艺成型,从罐内衬托出罐底,并已形成卧足,极为罕见,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元龙泉窑盘
盘,自古至今为食用器皿,它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盘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已出现,多为原始青瓷和陶类,粗劣、大小不一。进入汉代乃至一直延续到唐宋,盘的造型、大小仍未得到大的改观。元代的盘在造型和装饰上,进行了大的革新和改造,实用和美观性俱佳,出现了釉下彩绘和刻、贴、划、印等多种装饰手法,其形状也变得硕大,可用来盛放猪、牛、羊等家畜的头及大型熟肉类食物。这一时期的产品主要以景德镇青花和浙江龙泉窑盘为代表。
元 龙泉窑模印贴塑独龙戏珠纹折沿大盘
尺寸:高6.8 cm,口径32.8cm,折沿宽2.3cm,底径12cm。
造型工艺:该大盘采用盘模印坯成型,敞口,盘沿平折呈凹状,浅腹弧壁,卧足,器底施釉,涩胎一圈呈赭红色,胎厚质坚,垫圈支烧。
绘画装饰:盘底刻划弦纹一周,内心贴塑一模印独龙戏珠,龙呈四爪,内壁上刻划海浪纹一圈,外壁刻削莲瓣纹一周。
小结:此盘造型硕大,通体施粉青釉,呈青绿色,釉面光亮莹润。胎厚质坚,垫圈支烧处露胎呈香灰色,底足施赭红色护胎釉。该器主体纹饰突出,用刀娴熟,该盘运用了贴塑、刻、画、刮、削等工艺。尤其是四爪独龙戏珠苍劲有力,霸气十足,应为元代规范的官府用器,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元 龙泉窑模印贴塑龙纹折沿大盘
尺寸:高7.4 cm,口径34.6 cm,折沿宽3cm,底径13cm
造型工艺:该大盘采用盘模印坯成型,敞口,盘沿平折呈凹状,浅腹弧壁,卧足,足墙内收,器底施釉,涩胎一圈呈赭红色,胎厚质坚,垫圈支烧。
绘画装饰:盘底刻划两道弦纹一周,内心贴塑一模印独龙戏珠,龙呈四爪,内壁上刻划海浪纹一圈,外壁刻画二方连续莲瓣纹一周。
小结:此盘造型硕大,通体施粉青釉,呈深灰色,釉面光亮欠莹润度。胎厚质坚,垫圈支烧露胎处呈香灰色,底足施赭红色护胎釉。该器主体纹饰突出,用刀娴熟,该盘采用了贴塑、刻、划等工艺。尤其是独龙戏珠苍劲有力,霸气十足,同前者一样应为元代规范的官府用器。此盘造型硕大,工艺考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由于此盘烧成温度偏低,致使釉面玻化度不够,呈灰暗,盘沿部分釉面吸有窑烟。
元 龙泉窑印花石榴花纹折沿大盘
尺寸:高7 cm,外口径33.2 cm,内口径28.4cm,底径13cm。
造型工艺:该大盘采用盘模印坯成型,盘口,弧壁,卧足,底部露赭红色涩胎一圈,垫圈支烧。
绘画装饰:内心模印折枝石榴花一朵,内壁刻菊瓣纹一周,外壁光素无纹饰。
小结:该盘胎质坚硬,垫圈支烧露胎处呈灰白色,底足显现赭红色护胎釉,整盘通体施亮青釉,釉质莹润,口沿转折处釉薄出筋。中间印饰盛开的折枝石榴花纹,盘壁用坯刀削刮菊瓣纹一周,纹饰分外醒目,菊瓣纹呈放射状,民俗气息浓厚。此器器型硕大规整,精工细琢,属元代龙泉窑中的上品。
元 龙泉窑印花灵芝纹折沿大盘
尺寸:高7.2 cm,口径33.2 cm,折沿宽2.5cm,底径12.2cm。
造型工艺:该大盘采用盘模印坯成型,宽折沿呈凹形,唇口上翻,弧壁,卧足,底部露赭红色涩胎一圈,垫圈支烧。
绘画装饰:内心印折枝灵芝一朵,内壁刻菊瓣纹一周,外壁光素无纹饰。
此器造型大气豪放,工艺独特精细,民俗气息浓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小结:内底正中绘灵芝纹。全器施亮青釉,釉色泛黄绿、莹润光滑。胎厚质坚,底部施赭红色护胎釉,垫圈支烧涩胎露香灰色,中间印饰灵芝草纹,盘壁用坯刀削刮菊瓣纹一周,纹饰分外醒目,菊瓣纹呈不规则放射状,民俗气息浓郁。
元 龙泉窑刻划花卉纹折沿大盘
尺寸:高8.5 cm,口径35 cm,折沿宽2.4cm,底径14cm。
造型工艺:该大盘采用盘模印坯成型,宽沿平折,唇口上翻,弧壁,卧足,底部露赭红色涩胎一圈,垫圈支烧。
绘画装饰:盘心刻划写意莲花一朵,内壁刻菊瓣纹一周,外壁光素无纹饰。
小结:此器造型硕大,胎体厚重质坚,底部施赭红色护胎釉,垫圈支烧涩胎露香灰色,通体施亮青釉,釉色青翠,釉质肥厚莹润。盘壁用坯刀削刮菊瓣纹一周,菊瓣纹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簇拥着盘心的荷花。此器做工规整,用料考究,属龙泉青瓷精品。
元 龙泉窑刻花莲纹小盘
尺寸:高3.4cm,口径15.6cm,底径6.8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敞口,弧腹,浅圈足,盘底涩胎无釉,见旋痕。
绘画装饰:内心刻划几何形莲荷纹,外壁口沿下刻弦纹数道,每组三条平行短斜线将弦纹分成十段。
小结:该盘胎厚质坚,通体施亮青釉,釉面呈姜黄色,釉质肥厚莹润。此器以盛开的莲花装饰盘面,纹饰刻划流畅,构思巧妙,为龙泉青瓷刻划中的另类纹饰。
元龙泉窑洗
有资料显示,笔洗早在唐之前就已出现,宋代是笔洗最为流行的时期,以瓷质笔洗为众,宋代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均有传世力作。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洗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为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方甚可贵”。这一时期的瓷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其形制变化多端,如圆洗、方洗、六棱花口洗、三足洗、鼓钉洗、板沿洗、蔗段洗、匜式洗等。尽管如此,进入元代以后,龙泉窑生产洗的数量出现高峰,类型和质量相比更为不俗,尤其烧制出珍贵的梅竹青洗更为罕见。
元 龙泉窑印花宝杵纹洗
尺寸:高4cm,口径14.1cm,足径7.6cm。
造型工艺:该宝杵洗模印成型,敞口,浅腹,直壁,浅圈足,器底施釉,涩胎一圈。
绘画装饰:洗内心印十字宝杵纹,外刻凹弦纹一道,内外以宝翠色釉面装饰为主。
小结:梅子青,瓷器釉色名,宋代龙泉窑创烧的一种著名青釉品种,釉色浓翠莹润,如青梅色泽,故而得名。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烧制梅子青釉时对瓷胎的要求较高,釉料采用高温下不易流动的石灰碱釉,以便于数次施釉以增加釉层的厚度。在1250--1280摄氏度高温和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造,釉层厚而透明,釉质莹润,苍翠欲滴。有史料载,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高安元代窑藏出土的这件印花宝杵纹洗,内外底心较厚。内底心印宝杵花纹,外壁光素。釉色青翠浓郁,极为莹润,玻璃质感强,釉面无冰裂纹,釉中满布气泡,釉色呈翡翠状。该洗圈足底端积釉处形成较厚的釉胎,印纹清晰,纹饰及口沿釉薄处呈白色,胎体厚重,精美大方,为元代龙泉青瓷中的极品。也改写了梅子青只在南宋烧造的历史。
元 龙泉窑印花菊纹洗
尺寸:高4.2 cm,口径12.3 cm,足径8.2cm
造型工艺:该洗模印成型,敞口,浅腹,斜壁,浅圈足,器底施釉,涩胎一圈。
绘画装饰:洗内心印折枝菊花一朵,外刻划凹弦纹一道,除此之外光素无纹饰。
小结:此洗釉色青翠偏暗,莹润,玻璃质感欠强,釉面无冰裂纹,釉中没有明显气泡。凹陷积釉处形成较厚,印纹清晰,纹饰及口沿釉薄处呈白色,胎体厚重。似乎该洗也有烧制梅子青的倾向,由于梅子青对烧成温度要求高,这件洗似乎温度欠缺,使青翠和莹润度都没有达到梅子青的水准,只是翠色相近,显木纳,其效果与宝杵洗相距甚远。由于该洗制作、配料等工艺考究,印纹清晰可见,仍不失一件元代龙泉窑瓷珍品。
元 龙泉窑蔗段洗
尺寸:高3.9 cm,口径11.6 cm,底径7.2cm。
造型工艺:该洗刻塑成型,挖花口,斜壁,平底卧足,器底施釉,刮釉一圈伴有浓郁的火石红。
绘画装饰:整洗内壁刮削菊瓣状,外壁刻等距离竖条纹一周,外壁中段高凸弦纹一道,形若蔗节而得名。该洗为琢器
小结:蔗段洗通体施亮青釉,釉质肥润,色青翠,釉面伴有冰裂纹,口沿及转折釉薄处出筋,胎现灰白,质坚。洗底足有刮釉痕迹,留有釉斑,胎呈赭红色。此洗造型别致,为古代洗类稀有,工艺精细独到,造型构思巧妙,实为“文房”用具中的精品之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元 龙泉窑贴花双鱼纹折沿洗
尺寸:高3.8 cm,口径12.2 cm,折沿宽1.1cm,足径5.8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敞口,折沿,浅弧腹,圈足,底足涩胎,足端平切。胎体较厚,露胎处呈灰白色。
绘画装饰:洗底划弦纹一道,内心贴模印首尾相对小鱼两尾,内壁光素无纹,外壁削刮莲瓣纹一周。
小结:洗通体施亮青釉,釉色翠黄,釉质肥厚,莹润,口沿及转折釉薄处出筋。双鱼洗为龙泉窑文房四宝中的名品,多见于元代,产量较大,与其它洗类不同的是,双鱼洗均为折沿、宽边,这是元代双鱼洗造型的一大特色,高安窖藏出土此类洗多个。该洗胎质坚硬,呈香灰色,做工精巧,用料考究,烧制温度高,系龙泉青瓷洗类中的精品。
元龙泉窑碟
碟,古代食用器皿,盘的一种,最早以青瓷出现于商代,以陶出现或许更早,进入宋代以后,常与盘组合出现于人们的生活饮食之中,关于“碟”名的由来、称谓于何时尚无准确史料考证。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碟比盘小,且轻薄,其主流器形出现于唐宋,实用于茶馆论道、酒席设茶盛放点心,故人们将其俗称为碟,且与“喋喋不休”同音。
元 龙泉窑印花山茶纹浅腹碟
尺寸:高4.2 cm,口径12.9 cm,底径7.8cm
造型工艺:口稍敛,浅腹,弧壁,矮圈足,足底无釉。
绘画装饰:碟内心印折枝山茶一朵,内外壁均光素无纹,以青釉装饰为主。
小结:通体施粉青釉,釉色青翠,釉面莹润,胎质细腻,碟体厚重,胎质灰白细腻坚致。此器造型规整,为元代典型的碟类产品。
元 龙泉窑印花菊纹浅腹碟
尺寸:高3 cm,口径12.2 cm,底径6cm。
造型工艺:敞口,浅弧腹,平底圈足,足内有鸡心状凸起,见旋痕伴有火石红。
绘画装饰:内心印折枝菊一朵,外划弦纹一道,内外壁均光素无纹。
小结:该碟胎体厚重,质坚,通体施粉青釉,釉色略泛黄色,釉质肥厚莹润,口沿及转折釉薄处现胎,胎呈灰白色。此器做工精细,小巧莹盈,属元代龙泉青瓷碟类中的精品。
元龙泉窑碗
碗是人们日常必需的饮食器皿,它的起源远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材质以各类陶制为多见,在形状上与当今也无较大区别,即口大于底,有的可称为钵,是古代先民用以盛放食物,方便饮食,精者施以彩绘。
进入商周以后,原始青瓷碗烧制出现,材质的质地得到了大的改进和提高,基本形状仍未达到大的改观,以大口深腹平底常见,装饰多为素面施釉,少量有点褐彩装饰,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隋。唐宋元三朝是碗类烧造历史上的高峰期,随着制瓷工艺的逐步改进提高,以及人们的审美和实用要求的需要,碗的形状、装饰、质量也越来越精巧,唐代的碗器型较多,有直口、撇口、葵口、唇口碗等,多为平底、玉壁底,施釉接近底部,精制的产品施满釉。宋代碗的造型多为斗笠式、撇口式、唇口边等,足端多为浅挖小圈足,釉色多为单色,如影青、黑、酱、白等,纹饰用刻、划、印等手法。元代碗与宋代相比,形体上发生了变化,除表现为高大厚重外,敛口内收也是元代碗的一大特征,并有不少琢器出现,可谓粗中有细,从高安馆藏元代窖藏出土的大量龙泉窑碗中,不难看出当时草原民族的文化对其影响较深,表现为硕大,敦厚。在装饰上则更多的融入了汉文化内涵。
元 龙泉窑刻花莲纹敛口碗(一)
尺寸:高8.9 cm,口径19.2 cm,足径4.9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敛口,深腹,弧壁渐收,小圈足,带鸡心状凸起,足端无釉。
绘画装饰:外壁口沿部,刻划弦纹三道,内外素面无纹,以釉面装饰为主。流畅,为龙泉青瓷上品。
小结:元代龙泉窑碗的产量相当巨大,粗略器惠及平民百姓,精者上及官府乃至宫廷贡品。该碗胎体厚重,器形硕大,造型规整,时代特征突出。通体施粉青釉,釉色泛黄,莹润光亮,为龙泉碗中的精品。该类碗在元代应属官府或富贵人家食用器皿。
元 龙泉窑刻花莲纹敛口碗(二)
尺寸:高9.2 cm,口径20.6 cm,足径5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敛口,深腹,弧壁下收,小圈足稍外撇,内底心下凹,外底有鸡心状凸起。
绘画装饰:内底心刻弦纹一道,碗内弦纹圈外刻画简笔莲荷纹一周,壁口沿下在莲荷纹外刻弦纹一道。外壁口沿下刻弦纹四道,并以一组三条平行短斜线段将弦纹断开成十七组,并在其下加饰粗弦纹一道,腹中部刻弦纹两道,腹下部围绕圈足刻莲瓣纹一周。
小结:该碗与前者相比形体相同,器身略大,但纹饰装饰考究,造型规整,时代特征突出,此类佳器是一般平民百姓无法拥有的,其敦厚的造型,硕大的体格,似乎与蒙古文化有着某种内在关系。该碗通体施粉青釉,釉色青翠,莹润光亮,口沿垂有青翠色积釉,此为元代龙泉碗中的上品。
元 龙泉窑刻花莲纹撇口碗
尺寸:高7.2 cm,口径16.8 cm,足径5.4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撇口,弧腹,圈足。胎体厚重质坚,足底涩胎无釉。
绘画装饰:碗内底刻弦纹一道,内壁刻画简笔莲荷纹一周,口沿下在莲荷纹外刻弦纹一道。外壁口沿下刻弦纹四道,并以一组三条平行短斜线段将弦纹断开成九组。外壁下腹部以圈足为中心刻向心式双线莲瓣纹一周,共五瓣。
小结:该碗胎体厚重,器形硕大,造型规整,时代特征突出。通体施粉青釉,釉色泛黄,莹润光亮,刻划纹饰简练流畅。高安窖藏出土龙泉瓷器高达168件,此类碗在窖藏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比重,虽其貌不扬,似乎在证明如此大量的碗器,视为官府食堂拥有较为合理。其撇口造型,为窖藏龙泉碗中另一种碗形。
元 龙泉窑刻花菊瓣纹碗
尺寸:高6.9 cm,口径17.2 cm,足径4.7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敞口,弧腹,小圈足,涩底有鸡心状凸起。胎体厚重。
绘画装饰:碗内壁光素为无纹饰,外壁以圈足为圆心,刮削向心式二方连续莲瓣纹一周,共24瓣。
小结:此碗采取刮削工艺装饰碗外壁,在元代龙泉窑碗类器皿较为多见,属元代窖藏龙泉碗类又一品种。通体施亮青釉,青中泛黄,伴有冰裂纹,釉质肥厚莹润。此器刻划的菊瓣纹较为规整,侧视该碗,宛如一朵盛开的菊花。为元代龙泉青瓷典型代表器。
元龙泉窑高足杯
在元代,高足杯俗称马上杯,在草原文化及农耕文明的共同作用下,该类产品质量提高,数量激增,此现象在景德镇窑和龙泉窑表现得尤为突出些。龙泉窑高足杯,与同时代其它窑口生产的高足杯产品一样,作为酒具销售和使用。1980年11月29日高安窖藏出土各类高足杯共54件,其中龙泉窑高足杯29件、卵白釉瓷高足杯14件、元代青花高足杯9件、釉里红高足杯2件。这一比例进一步说明,元代龙泉窑高足杯作为酒文化的衍生品,产量极其可观,且品种也较为丰富,既再现出元代龙泉窑制瓷工艺水平及产品特色,也反映出了龙泉窑在元代已完全融入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与大元帝国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
元 龙泉窑印花菊纹撇口高足杯
尺寸:通高9.7 cm,口径12.5 cm,足径4cm,足高4.6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杯身上部为碗状,与把柄两段对接。撇口,弧腹,喇叭状高足,实心把柄,底部挖足内凹,足端平切后外沿又呈45度旋削一刀内收。
绘画装饰:杯心内印折枝菊纹一朵,外划弦纹一道,外壁光素,柄足暗刻弦纹两道,以粉青釉装饰为主。
小结:该高足杯胎体厚重,质坚,呈香灰色,通体施粉青釉,釉质肥厚莹润。底足涩胎处露深红色火石红,为龙泉窑元代标准器形。此件高足杯与从窖藏一同出土的青花高足杯造型一致,它们虽然不产自一个窑口,但形制惊人的相似,这点或许能预示着它们同属一个主人所拥有。
元 龙泉窑刻花一束莲纹敛口高足杯
尺寸:高9.4 cm,口径11.7 cm,足径3.9cm,足高4.2cm。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杯身上部呈钵状,与把柄两段斗接。敛口,弧腹,足部台状,实心把柄,底部挖足内凹,足端平切,近底处呈台状,内底呈二层台形。
绘画装饰:纹饰装饰为杯心内刻划一圈凹弦纹,中饰以一束莲纹,外壁口沿下刻弦纹三道,每组三条平行短斜线将弦纹分成九段,下腹部以高足为圆心,刻向心式二方连续莲瓣纹一周,杯把刻划弦纹两道。
小结:此杯纹饰布局合理,刻划流畅,装饰效果赏心悦目。胎体厚重,质地坚致,底足施深红色护胎釉,露胎呈香灰色。通体施亮青釉,釉色泛黄,釉汁肥润,釉面伴有冰裂纹,口沿及转折釉薄处出筋。该杯形体构思独特,造型别致,属古代杯类产品中罕见品,与前面的龙泉杯相比,造型上又发生了较大变化,但高足杯的形体意念相同,为元代龙泉窑高足杯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