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之妻谢氏传 看松庵记阅读答案
基本内容
编辑本段
王凝之妻谢氏传
(一)
王凝之(1)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2)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3)尝问:“毛诗(4)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5)安谓有雅人深致(6)。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7)”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8)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9)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10)献之前议,客不能屈。(11)(《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列女》)
【注】
(1)王凝之:(?-399)东晋文学家。字叔平。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羲之次子,王献之兄,谢道韫之夫。工草隶。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王氏世事五斗米道,凝之弥笃。隆安三年(399),孙恩攻会稽,为恩所杀。
(2)谢奕:(?-358)字无奕,陈郡阳夏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póu)之子,太保谢安之兄,车骑将军谢玄之父。曾为桓温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3)谢安:(320-385)东晋大臣。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少神识沉敏,风宇条畅,为王导所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许询、支遁共游处,言咏属文。年四十余,始应桓温征为司马。温北征,出为吴兴太守,旋征拜侍中,迁吏部尚书,寻为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军南下,为征讨大都督,指挥弟石、侄玄力拒,获川肥水外流之战大胜,又北伐收复洛阳及青、兖、徐、豫等州。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受排斥,出镇广陵,疾笃还郡,卒。赠太傅,谥文靖。
(4)毛诗:《诗经》古文学派。相传为秦汉间人毛亨、毛苌所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但称毛公,不著其名。东汉郑玄《诗谱》始称大毛公、小毛公。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始称大毛公为毛亨,小毛公为毛苌。《毛诗》自称源于子夏,用战国时大篆书写,取儒家政教合一之理,不杂谶纬神异、阴阳五行,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西汉时,今文学派的齐、鲁、韩三家诗立于学官,而毛诗不得立,独为河间献王重视。东汉时,经学家郑众、贾逵、马融、郑玄均治《毛诗》,而郑玄《毛诗传笺》问世后,学《毛诗》者渐多。魏晋以后,今文三家诗渐次散亡或无传,独《毛诗》大行于世。唐孔颖达定《五经正义》,于《诗经》取毛,郑所传,从此《毛诗》为后世所宗奉。
(5)句出《诗·大雅·烝(zhēng,众多)民》。吉甫颂:周代贤臣尹吉甫所作赞美周宣王之颂歌。相传《诗·大雅》中的《崧高》、《烝民》、《韩奕》、《江汉》等篇皆是。后以指宰辅颂君之作。吉甫:指周宣王贤臣尹吉甫。又称兮伯吉父。姓兮,名甲,字伯吉父(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曾率师北伐玁狁(xiǎnyǔn,我国古代民族名)至太原。遗物有《兮甲盘》。《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献。”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穆如清风:谓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吉甫作颂,穆如清风。”郑玄笺:“穆,和也。吉甫作此工歌之诵,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也。”穆如:和美貌。仲山甫:周宣王时著名的大臣。“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写仲山甫奉王命赴东方督修齐城,尹吉甫临别作诗相赠,安慰行者,祝愿其成功早归。
(6)雅人深致:指高雅的人意兴深远。亦用来形容人的言谈举止高尚文雅,不同于流俗。
(7)差:比较上;尚;略。拟:比拟;类似。
(8)献之:即王献之。王献之(344-386)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少为州丞,迁秘书丞,除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尚新安公主。少有盛名。在张芝、羲之基础上,改变当时古拙书风,有“破体”之称。其书气势豪迈,与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为唐太宗所酷爱。所作真书以《洛神赋十三行》最著名。世传墨迹有行书《鸭头丸帖》,小楷刻本有《十三行》。原有集,已佚。
(9)白:禀告;报告。
(10)申:说明;申述。(11)屈,使……屈服。使动用法。
【译】
王凝之的妻子姓谢,字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聪明,有见识,有才华,能言善辩。一次,她的叔父谢安曾经问她:“《毛诗》哪句最好?”谢道韫回答说:“是《大雅烝民》中的‘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说她是高雅的人意兴深远。,还有一次,谢安曾经把家人聚在一起,不久,突然下起了大雪,谢安问:“这雪像什么呢?”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安非常高兴。
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讨论切磋问题,将要理屈词穷了,谢道韫叫婢女告诉王献之说:“想替小弟解围。”于是放置青绫屏障把自己遮挡起来,申述王献之前面的议论,客人不能使她屈服。
(二)
及遭孙恩之难(1),举厝自若(2),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賊所害(3),方命婢肩舆(4)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5),乃不害涛。
(《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列女》)
【注】
(1)孙恩之乱:孙恩,晋琅邪(山东临沂)人,世奉五斗米道。恩叔父泰,师事钱塘(浙江杭州)杜子恭。子恭有秘术。子恭死,泰传其术,诳诱民众,愚者敬之如神。王恭之乱,私集徒众,为司马道子所诛。恩逃往海岛,汇合亡命,得百余人,待机复仇。司马元显纵暴,民众怨恨,恩乘民心骚动,自海岛登陆,攻占上虞(浙江上虞)、会稽(浙江绍兴)。东方八郡(苏南、浙西)民众纷纷起而杀长吏,与恩相呼应。旬日之中,众数十万。恩据会稽,自号征东将军,号其党为长生人。贼兵到处,烧仓库,焚房屋,刊(砍,削)木堙(yīn,堵塞)井,虏掠财货,诛杀异己,戮及婴孩。时在隆安三年(西元三九九)。朝廷命谢谈、刘牢之率兵清剿,击贼屡胜。牢之率众军渡浙江,恩虏男女二十余万遁逃入海,惧官军穷追,沿途多弃宝物、子女,故能得逞。四年(三四0)恩复入余姚(浙江余姚),破上虞,谢琰兵败遇害,朝廷大震。遣桓不才、高雅之等进击,恩复逃于海。明年(三四一),恩复入浃口(浙江鄞县与余姚间),雅之败绩,刘牢之进击,恩复入海。不久转寇浙西沿海,牢之派刘裕自海盐(浙江平湖东南)出兵进讨,大破之。贼众浮诲而北,又为刘敬宣与刘裕军截杀,其势渐弱,恩遂远遁海中。及桓玄用事,恩复寇临海,为太守辛景讨破。恩穷蹙,投海而死,时在元兴元年(四0二)三月。
(2)举厝自若:举动、行为如常,像原来的样子。形容临事镇定。举厝:同“举措”。
(3)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晋书·卷八十》载:“凝之……仕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王氏世事(世代信奉)五斗米道,凝之弥笃(更加笃诚)。孙恩之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靖(通“静”)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既不设备,遂为孙恩所害。”
(4)肩舆:轿子。也叫平肩舆。
(5)改容:改变神色。
【译】
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举动自如,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你一定要这么做,宁可让我先被你们杀死。”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被谢道韫的大义凛烈所折服,改容相待,竟不杀刘涛。
谢氏
谢道韫东晋女诗人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卒年不详。谢奕之女,王凝之之妻,聪慧有才辩。曾在家遇雪,叔父谢安召集众子侄论文义,俄而雪骤,安问:“何所似也?”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答:“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为称赏。后世因称女子的文学才能为“咏絮才”。又有一次,凝之弟献之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在青绫屏障后参加谈论,发挥献之前议,宾客不能折屈。她风韵高迈,谢安称她有“雅人深致”,时人评论她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她的《登山》诗写道:“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描写东岳景象,颇得自然之趣;《拟嵇中散咏松》则仍带有玄言习气,表现出从“庄老告退”到“山水方滋”之间的演化。谢道韫所著诗、赋、颂、诔原集为两卷,已佚。今存文1篇、诗2首,收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谢道韫-人物经历
谢道韫
谢道韫,陈郡阳夏(今太康)人,东晋著名女诗人。她是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谢安侄女,左将军王凝之妻。谢道韫素有雄才,文思敏锐,兼长于书法。原来诗文2卷,可惜早已散佚,现仅存《登山》、《拟稽中散咏松》等诗。谢道韫(349—409),东晋女诗人,著名才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成人后又是王家的媳妇。谢道韫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
在谢家众多的儿女中,历史上所说的“谢家风范”,在谢道韫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因此,谢道韫的才情倍受伯父谢安的欣赏。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毛诗》中哪首诗写得最好?”谢道韫轻松地回答道:“周朝贤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谢安与自己的这位侄女也有着同样的感觉。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谢道韫对《诗经》也读得如此之熟。谢安当即称赞谢道韫颇有“雅人的深致”。
还有一年冬天,天空中雪花纷纷扬扬,谢家子弟正围坐在火炉旁谈诗论文。雪越下越大,谢安笑了笑问在座的侄儿侄女们:“白雪纷纷何所似(大雪纷纷而下像什么样子)?”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像是空中撒下的一把白花花的盐)。”谢朗是谢安的二哥谢据的儿子,谢安听了侄儿的回答后,没置可否,只是默不作声。谢道韫随即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满天飞舞的雪花就像春天随风起舞的柳絮)。”听了谢道韫的回答,谢安一面鼓掌,一面口中对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赞赏不已。此后,人们称有文学才能的女子为“咏絮之才”。
从此谢安心中一直在暗自盘算,一定要给自己的这位侄女物色一位才华相配的丈夫。时下人们都知道王家子弟个个才华出众,谢安自然也想到在王家子弟中挑选一个。谢安最初的意思是想将侄女许配给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不久得知王徽之“雪夜访戴”一事以后,谢安担心王徽之是一个办事随心所欲,不能始终如一的人。因而选择了他的哥哥,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做他的侄女婿。
王凝之字叔平,为人禀性忠厚,行止端方。有较深厚的文学造诣,工草隶。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及会稽内史。
谢道韫15岁时嫁到王家后,恪尽妇道,受到王家老少的一致好评,都认为她是一位难得的好媳妇。晋代清谈之风盛行,文人雅士,经常围坐在一起,一杯茶,一壶酒,天南地北,无所不谈。连大家闺秀也常常参与其中,发表各种高见,不过女子参加其中的讨论,则先要设置好“青绫幕幢”,然后,端坐其中,使那些与之对谈的男性士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谢道韫
有一次,凝之的弟弟献之与友人讨论诗文,正被友人说得理屈词穷,处于尴尬境地之时,被从这儿经过的他的嫂嫂谢道韫听到了。谢道韫二话没说,立即躲到屏风后面参加了讨论。谢道韫接着献之的话说下去,并在他的基础上引经据典,大加发挥,讲得条条有理,使友人无言以对,只好甘拜下风。在座的人对谢道韫的才华无不折服。
不过谢道韫嫁给凝之后,对她的这位丈夫还是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一次,谢道韫的叔父问她:“王郎(指王凝之),逸少(王羲之)子,不恶,汝何恨也?”道韫回答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指谢安),中郎(指谢万),群从兄弟复有封(谢韶的小名),胡(谢郎的小名),羯(谢玄的小名),末(谢川的小名),不意天壤之间乃有王郎!”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丈夫王凝之比起她的众位叔父及各个兄弟那要差得多。谢道韫对丈夫王凝之的评价是正确的。
其后,以海盗起家的匪盗孙恩作乱,并率兵进攻会稽。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手握军政大权。面对强敌的进攻,部下劝他早作准备,而一味相信道教的他却居然相信道祖能保佑一郡百姓不遭涂炭,于是闭门祈祷,然后告诉部下说:“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致使贼兵一到城下,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贼兵杀害。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怒火万丈,于是手持兵器带着家中的女仆向贼兵冲去。谢道韫杀死贼兵数人。然而终因寡不敌众,被贼兵俘虏,此时她还抱着只有3岁的外孙刘涛。孙恩以为谢道韫抱的这个孩子就是王家的后代,随即下令部下将这孩子杀死。谢道韫面对刽子手,正气凛然地对孙恩厉声喊道:“事涉王门,何关他族?这个孩子是我的外孙刘涛,你们一定要杀他,那就先杀了我吧!”
孙恩早已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义正词严,毫不畏惧的样子,不免也被她所折服,于是改容相待,不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而且也没有加害于谢道韫,还派人将她和她的外孙刘涛一起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直至离开人世。
孙恩之乱平定之后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事后,刘柳常对人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谢道韫所著诗、文集原有两卷,后散佚,今存文1篇,诗2首。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谢道韫-人物传说
谢道韫临事不乱
晋代王、谢两族,世代替缨,朝廷倚之为柱石。既有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又有所谓“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的说法。而“旧
谢道韫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则又状写出人事沧桑,令人不胜感慨。
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家风范,在她身上表露无遗,长大后嫁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门当户对,传为佳话。
“袒腹东床”就是王羲之的故事。太傅郗鉴在晋室东渡以后,派遣门人到丞相王导府中为女儿都璿提亲,对王氏子弟来说,这是一个婚嬅高门的难得机会,一个个神气端肃,扭捏作态,唯独王羲之毫不在乎依旧袒腹而卧在东窗床上,不料郗鉴选中的就是这个“袒腹东床”的少年郎,从而为后人留下“东床快婿”的佳话。王羲之的夫人为他生下了七子一女,一个个都成了东晋社会的名流。王羲之更以书法冠绝古今,称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传其衣钵,功力虽然略逊其父也颇得真谛,后世合称“二王”。
谢道韫叔父就是“淝水之战”中东晋政权中,措国家如磐石的谢安。晋室东渡之初,谢安与王羲之同寓居在风光明媚的会稽,游山眺水,饮酒赋诗,放情丘壑,兴寄烟霞。谢安在谢氏诸子弟中,似乎特别欣赏侄女谢道温的聪颖与才情。有一天谢安问她:“毛诗何句最佳?”谢道温答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吉甫就是周朝的贤臣尹吉甫。“吉甫作诵”是指的尹吉甫写的“丞民之诗”,这诗赞美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帮助周宣王成就中兴之治。诗,辞清句丽,传诵不衰。谢安也不无同感,称赞谢道温颇有雅人深致。还有一次,在北风怒吼,雪花纷飞的寒冷冬天,一家人围炉闲谈,谢安问大家:“大雪纷纷而下,象是什么样子?”谢朗应声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温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为之击掌赞叹,因此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才堪匹配的好丈夫。
为侄女择婿,最理想的对象当然是王家的儿子。最初本来颇为属意王羲之的长子王徽之的卓尔不群。但王徽之的一件事使谢安打消了这个念头。在一个雪夜,王徽之独自饮酒,突然渴望会一会老朋友戴逮,于是立即泛舟刻溪,到半途意兴阑珊,又立即驾舟回府。有人问起,答道:“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怪!”谢安认为他恐怕不是那种贯彻始终的人,因而选择了他的弟弟王凝之。
书法
王凝之禀性忠厚,文学造诣极深,草书隶书也写得很好,笃信道教,行止端方。当时王羲之正担任会稽内史的职务,全家大小都住在这个远离战火,风光秀美的地方。正所谓“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春暖花开的时候,名流雅集。在一次兰亭集会中,大家即景赋诗为文,王羲之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大大地感叹人生,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哀叹,这篇序文关健还在字美。据传唐太宗将它随葬,后来唐太宗墓被盗,就此失传。
谢道温嫁到王家以后,克尽妇道,温、良、恭、俭、让,样样做到,王羲之全家都认为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媳妇。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炽,一炷香,一盏清茶,一杯醇酒,便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不休,大家闺秀有时也参加讨论,由于汉代以来儒家地位独尊,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礼防也渐受重视,所以大家闺秀参与清谈,常张设青绫幕幢以自蔽,使对谈的男性客人,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娇面。
有一次丈夫的小弟弟王献之与友人谈论诗文,正处在下风,被经过的谢道温听到了。她躲在屏风后听了一会,然后叫婢女告诉王献之,她愿出来为小叔子解围,王献之与客人异口同声表示愿意聆听的她的高论。谢道温端坐在青绫幕樟之后,将王献之的前议加以肯定,然而引经据典围绕主题进一步发挥,立意高远,头头是道,客人词穷而甘拜下风。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但然处之,常能使艰难困苦的局面化险为夷,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刚毅气质,谢道韫是受到她叔父谢安极大的影响,谢安的临危不惧是很有名的。肥水之战时,他端坐家中与人下棋,前方捷报已到,也一直端坐把棋下完。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镇守长江上游,曾在蓝田大败秦兵,后又收复京师洛阳,可惜都因后继不足而功败垂成,留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沧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浩叹。
书法
桓温兵多将广,这年他率兵入朝,当时都城沸沸扬扬,相率猜疑,都说桓温无故入朝,不是来废幼主,就是来诛王、谢巨族。当时谢安、王坦之都在朝为官,奉朝命赴新亭迎接桓温,百官随行出都,个个惶惊不已。桓温在新亭大陈兵卫,延见朝士,百官惟恐得罪,都只敢向桓温遥拜。谢安这时是吏部尚书,从容走到桓温面前,谢安见到帐后罗列甲士,坐定后即对桓温说:“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帐后置甲士乎?”桓温只好答道:“恐有猝变,不得不然。”于是挥退甲士,掬诚欢谈多时,方才动身,同入建康。谢道温深受叔父谢安的薰陶,在不久之后的会稽城破时,就表现出临危不乱的豪雄气势,赢得一致称赞。
王凝之在谢安的保荐下,曾出任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一直作到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一年,海盗起家的匪首孙恩率众攻打会稽,书呆子气十足而又相信道教的王凝之居然不加设防,相信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灵,每天闭门默祷,第二天对诸将佐说:“我已请得道祖允诺,派遣天兵天将相助,城池可保无虞,贼兵一定会自取灭亡。”这样,由于毫无防备,贼兵长驱直入,王凝之及诸子都被贼兵杀害,谢道韫举措镇定,命令婢仆执刀仗剑,组成一支小小的突击队伍,乘乱突围出城,她横刀在手,乘肩舆而出,来到大街,贼兵如潮水般涌来,终于成为贼兵的俘虏,谢道韫抱着小外孙被送到孙恩的面前,孙恩看到这个刚刚三岁的小孩儿,以为是王氏子孙,即命令左右将他杀死。谢道韫厉声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孙恩早听说谢道韫的才名,及见她义正辞严,毫不为眼前的态势而有畏惧之意,不免大为心折,于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杀她的小外孙,而且命属下为善加保护,送她安返故居。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
会稽文风鼎盛,莘莘学子时常前来向谢道温请教。此时她已逾知命之年,曾在堂上设一素色帘帏,端坐其中,款款而谈,虽然未曾设帐授徒,但实质上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受益的学子不计其数,都以师道尊称她。孙恩之乱既平,新到太守刘柳素拜访谢道韫。事后刘柳素常对人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在当时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差堪比拟,张彤云嫁到顾家。朱、张、顾、陆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张玄也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存人间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二人各有所长,大家都认为还算公允。“缙无文章,唯《归去来兮辞》而已”。西晋因“八王之乱”而国力大伤,东晋更因外频频而摇摇欲坠。两晋人物醉生梦死,过着有了今天没有明天的颓废生活,使谢道韫的情致和事迹更力出色无比。在离乱交织的晋代,谢道韫称得上是一个“人中之风”式的人物。
谢道韫的才辩
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谢道韫是在这个风气影响之下的一个才女。她的父亲是晋安西将军谢奕,丈夫是江州刺史王凝之。她自幼聪识,有才辩
书法
叔父谢安曾问《毛诗》中何句最佳,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青风,仲山甫永怀,以谓其心。”谢安说她有雅人深致。
一次,家人们聚在一起,天上下起雪来。谢安便问大家,这雪象什么?有人回答说,象在空中撒盐。道韫说,不对,象柳絮迎风起。谢安听了很是高兴。凝之的弟弟献之,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让婢女告知献之说,欲为小郎解围。她施青绫步鄣自蔽,参与谈议,客不能屈。
晚年,道韫嫠居会稽。太守刘柳久闻其名,请与谈议。道韫素知刘柳之名,也不推辞。她“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道韫丰韵高迈,叙致清雅,先及家事,慷慨流涟,徐酬问旨,词理无滞”。刘柳大为叹服,说,他从未见过这样使人心服的人。一千多年来,谢道韫和蔡文姬一直是流传很广的人物。
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更多阅读
王羲之思想探微暨王羲之传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答案
王羲之思想探微作者:曹洋殷志林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自宋朝起就因疑引起论辩,至上世纪60年代由毛泽东主席促成,郭沫若与高二适对垒将论辩推向高潮。兰亭论辩的焦点较多,其中之一就是对该文中的“一死生为虚
2010年江苏高考文言文《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译文 张久中墓志铭 译文
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乞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 资料库 东晋王献之玉版十三行
繁體中文王献之(344-386)《洛神赋十三行》点击浏览更多资料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中国历史感应故事·宋弘》 重生之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原文】宋弘[1],封栒邑侯,时光武姊湖阳公主新寡[2],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3]。主曰:“宋公威容德器[4],群臣莫及。”帝因谓弘曰:“谚曰贵易交[5],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6]。”帝谓主曰:“事不谐矣[
阅《书圣之道——王羲之传》及其他 儒道至圣全文免费阅读
阅《书圣之道——王羲之传》及其他《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系列传记丛书)近期已推出第一辑10本,分精、简装本出版。其中有《孤独的绝唱——八大山人传》等10本,我看重《书圣之道——王羲之传》《孤独的绝唱——八大山人传》《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