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金领卫哲——阿里巴巴新总裁的人生追求。
卫哲:1970年生于上海。199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进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历任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普华永道”(PWC)高级经理,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2000年出任百安居(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2002年出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中国区总裁。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七大零售人物”和2005年度“中国零售业十大风云人物”。2006年11月,正式加盟阿里巴巴。
也许,比知名度,不那么爱发表工作之外言论的卫哲比不过google的李开复,也比不过盛大的唐俊。但2005年,当卫哲35岁以布道者姿态写下《金领——21世纪职业生涯完胜之道》时,这个从31岁起就拥有“最年轻的500强公司中国区总裁”光环的年轻人,就那么突然却毫不突兀地站到了数百万中国白领心目中金领的顶端。
一年后,当很多人正在沿着他的轨迹,向××跨国公司CXO高歌前行时,他却从那个让人仰视了6年的位置上飘然而辞,在无数的猜疑揣测中踏入本土企业阿里巴巴的大门。“我实在找不到一个离开百安居的理由,但是我可以找到很多要加入阿里巴巴集团的理由。”——一如过往,外交官式的圆润和滴水不漏,还有身后的一地窦疑。
2007年6月1日,雨后的杭州透着丝丝雍荣闲雅的气息,全不同于连时间本身都变得匆忙的上海。开窗见山的办公室,卫哲怡然而坐,“我跟马云说,最多7、8年后,我一定会离开的。我早就说过,45岁之后我要做的事情是当一个商务教学的老师”。为了熟悉新行业“闭关”半年之久的卫哲重新面对媒体时,竟依稀又是一重境界了。
从职业经理人到职业事业人
在加盟阿里巴巴之前,卫哲的职业生涯完全可以用他写的书的名字来命名——《金领》。1970年生于上海,199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此之后,卫哲14年的职场生涯可以说是被命运浓缩过的14年。卫哲的第一份工作是万国证券公司的翻译兼秘书。一年后,他就升任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此后,卫哲又先后担任过普华永道高级经理、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部经理,并在此期间完成了伦敦商学院EMBA学业。2000年,卫哲出任百安居(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2002年起担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成为全球500强最年轻的中国总裁。
在外人眼中,卫哲的职业经历中最惹人关注的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四次跳槽,每一次都成功着陆并且达到更高的位置,每一次收入“基本上进去6个月就比原来的高了”的神话,让卫哲的职业生涯成为无数职业“跳蚤”和规划师精研的经典案例。甚至有职场“跳蚤”们煞有介事地总结出一套章回体版“卫氏跳槽学”来,所谓:眼光要长,嗅觉敏锐;积累资本,卧薪尝胆;跳槽之路,环环相扣;生涯发展,比职业光环更精彩。但到底境界不同,所得不过皮毛。
“在来阿里巴巴之前,我就说过,我希望改变‘职业经理人’这个称呼,用我一个老同事如家CEO孙坚的话说,叫‘职业事业人’。在阿里巴巴我达到了这种状态,我们提倡的是合伙人文化,我不是创业元老,但也不仅是纯粹的职业经理人,而是这个团队的一个合伙人。就是在工资、薪酬乃至于期权这些具体的回报之外,还在分享公司的增长,在这艘大船上创造自己的价值。”跨国公司财雄势大,给它们做高管是在学习和积累,重在守;而阿里巴巴还弱小,给它做高管是要发挥,重在攻。由此导致个人付出和心态都大不一样。带领阿里巴巴公司闯荡需要创业者般的无私付出心态,当然也更有主人翁情怀,更能挥洒热情。而为了激励卫哲,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也给他配有不菲的股份——只看公司地下停车场众多属于普通员工的宝马、奔驰级轿车,就毋庸置疑马云“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舍得。
“职业事业人”究竟是怎样的状态?“我以往谈得最多的和其他职业经理人一样是两个字,叫专业和敬业。但是到了阿里巴巴我感觉到还可以乐业,一直说的安居乐业的乐业。原来做这么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可以有很快乐的方法,比如说在阿里巴巴的会议室,我们讨论问题经常会跑题,经常会讲笑话,一个会可以开的比预计的要长很多,但是正是这些笑话,这些跑题使我们有了新的碰撞,产生了新的灵感,产生了新的解决方案。”
卫哲正在进入一种新的身份:并不创立这个企业,但却带领它由弱到强、逐渐壮大;不缺乏激情也充满理性,能享受过程却无需承担落败的风险。即使失败了,首先个人财务上没什么损失,并且至少还是个职业经理人。据说这是一个颇适合上海人的位置。因为它规避了风险,不会像创业者那样押上自己的所有家当,就像江南春所说:即使创业也要留一份钱在旁边,以保证能有一个小资生活。
卫哲金领境界一:性格决定命运,环境决定性格
人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我想再加一条:环境决定性格。万国给了我霸气和杀气,普华永道使我细致,东方证券增强了我全局控制能力,而百安居让我更注重细节。
快乐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我把财富分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且马克思也是这么界定的。中国的首富或者财富榜的排名靠前的人士,我们讨论的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其实一个人对生活资料的需求是很有限的,财富对在生活资料这方面最大的贡献是解除你的担心,使你没有顾虑,仅此而已。财富对生产资料的意义更大,很多首富永远没有办法去套现,因为这是他的生产资料,你不可能把自己的生产资料抛掉。所以我对生产资料不求占有,只要能够去管理就可以了。百安居我们没有股份,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管理数亿,数十亿的资产;尽管我不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但也可以去管理它的生产资料。这也就满足了,你拥有它的目的还是去管理它”。
从职业经理人到职业事业人并非那样简单的身份转换,这样的境界既要求企业家的刚毅、果断、激情、敢搏,又要求经理人的理智、流程、长远计划以及构建系统的能力。外人眼中的“跳槽王子”于卫哲而言,其实是构建“职业经理人理想状态”的过程,“我不断地换工作和提高自己就是在补短板,我来阿里巴巴也是在补短板,我从投行去会计师事务所是补短板,我从投行回到零售也是在补短板。”
在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是为了训练投资眼光和市场判断能力;到永道,是为了学习财务知识和了解跨国公司如何决策;进入百安居,是为了获得零售和商务经验,以及全面管理一个上万人团队的综合能力;而移师阿里巴巴,则是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适时地踏入电子商务的门槛。“如果能在一个企业完成这个提升过程,我也没有必要不断地换行业。比如GE,它就非常强调岗位轮换,而GE如此庞大,几乎所有行业都涵盖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所有‘补短板’需求,它都能满足。”卫哲最欣赏的职业经理人,杰克·韦尔奇41年的职业生涯就从来没有离开过GE。
“如果我下一个短板可以在阿里巴巴补到,我就不会离开阿里巴巴。这方面,我其实已经在做,那就是董事会的运作”。无论是职业经理人还是职业事业人,自我提升最终的一步就是董事会的管理和运作。在经营层,只是董事会的被动参与者,卫哲渴望的,是站在董事会俯看经营层的体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仅有4个董事席位,分别是马云和集团CFO蔡崇,雅虎杨志远以及软银孙正义。面对这样的董事会组成,很难讲卫哲是否有机会在阿里巴巴完成这个愿望。所以,卫哲还拥有一个身份,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也许阿里巴巴还要向这样的百年老店学习董事会运作。”
而当这一切都完美无缺之后,“马云曾经讲,所有企业最终都会走向毁灭”,对卫哲来说,这条“金领之道”的末端,竟是“事了拂衣去”样的归去。“接下来的事情是传承,你可以去做企业的顾问,而我选择做老师,把这些经验传承下去。所谓急流勇退,其实是退一步,进两步”。那时候,有一点的老本,不会有财务的困扰,有一个老窝,这个房子是你的,不是押给银行的也不是租来的,有一个老婆,有一帮老友。那就是我人生快乐地最高境界,现在做的一切是在为这“4个老”服务。
卫哲金领境界二:用发展的眼光衡量职业、衡量得失
我总是以发展的眼光去衡量职业、衡量得失。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是减薪减酬,但我很有自信,基本上进去6个月就比原来的要高。我选择的职业在当时都是冷门的,但我对它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事实同样证明,我所投身过的事业都已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家庭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成功一定是平衡的,不仅仅是某一个领域的成功。很多人觉得成功就是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我觉得家庭才是我最大的财富。离开这个家庭,什么财富、成功都不能带给我快乐。”说这话的时候,在卫哲的脸上能够看到一种叫做幸福的表情。
卫哲跟太太是大学同班同学,当时卫哲在学生会工作,她在团委,工作接触多了,自然而然就萌生了情愫。90年代初,大学的气氛不像现在这样,两人又都是学生干部,所以搞了三年的“地下工作”,毕业后才有机会向老师和同学透露。所以后来夫妻俩都很怀念这段时光,也正是因为三年的地下工作打下的基础,使他们现在更加珍惜这份感情。当时建立起来的感情非常淳朴,卫哲和太太的恋爱谈得很节省,很多东西都是事后补偿,比如旅游啊,首饰啊。“人总需要在人生发展的某个阶段去做件事情,做的时候会对前院的工作产生影响,当很多人还没定下来的时候我就在大学毕业后把后院建好,后院还不起火,那就肯定能把时间集中在前院里,而且在前院的投入就会比别人多。”
1995年初,卫哲经历了家庭事业的双重低谷。年初,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在当时外交圈赫赫有名的姐姐卫红,在阪神地震中去世了。姐姐的去世对家里来说是一个重重的打击。1995年1月份,当卫哲处理完家庭的事情,想一心投入事业麻痹自己的时候。他所在的万国证券又濒临破产。在家里,面对的是伤心欲绝的父母,在公司,面对的是低头丧气的员工,这时正是乐观的太太把卫哲从低潮中解救了出来。
太太一向非常尊重卫哲的选择。在卫哲的几次跳槽中,太太一直在东升集团的总裁助理位置上没有变过。这种稳定给家庭创造了发展的空间,让卫哲免除了后顾之忧。“太太一直说,家里的两个人就像是一艘大船和一条小船,大船一帆风顺的时候,她就把自己比作小船,我可以带她一起航行,当大船遇到冰山和龙卷风时,我可以到小船上去歇一歇,或者重新回到大船上、或者等机会重新造一艘大船。我每天都很忙,太太对我工作的支持,包括我在英国工作和她分开的那两年,使我非常感激。”
后来,卫哲跟太太开玩笑说,当年就像买股票一样,卫哲是一只原始股,太太买的比较早,她开发了卫哲,并把卫哲培养成了绩优股。“呵呵,现在我们已是两次配股成功,有了两个儿子了。刚走出校门时,应该来讲女孩子有很多机会,但她逢高也不抛,一直是长线投资,我非常感谢太太的持股坚持。当然后来我在同龄人中开始突出起来,我也没有买别的股票了。”
而现在因为卫哲的事业渐近巅峰,家里也有了两个孩子,太太离开了事务烦琐的总裁助理岗位,分别兼任了一本杂志的主编和一个礼仪培训学院副院长的职位,“都是她喜欢做的事情,也都不占用太多精力。”卫哲的脸上再次浮现起幸福的表情。
事实上,和很多受过西方教育的,生活丰富多彩的人相比,卫哲的状态远远谈不上“重视生活”。家在上海,工作在杭州,虽然不过两小时的车程,却也只能赶上一把时髦,做做真正的“周末夫妻”。并且,因为独身在杭州,公司正值高速发展期,工作到晚上八、九点也是常有的事情。这不光在外企高管中少见,即使是相同级别的国内企业高管中,也并不多见。
卫哲金领境界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碗永远代表你的本职岗位。锅所指比较宽泛,既可以指你在公司内存在的其他机会,也可以指在你的行业内,甚至其他新兴行业、整个国家以及全球的机会。根据时间不同,锅的尺寸要有变化。‘吃着碗里’的方法很多,如我在吃的时候,还不断分给别人吃。许多奋斗中的职业白领们想不通,只愿意牢牢地守住自己碗里的东西。但反过来想想,人的时间、能力都是有限的,没有空碗腾出来,就永远没有危机感去盛下一碗饭。”“锅”也很讲究。企业发展良好、欣欣向荣的时候,要懂得看企业的锅里有什么值得去做的。当企业本身的发展遇到阻碍,就要去看看企业以外更大的锅。“对领导者来说,你的碗就是下属的锅,下属也要有积极性来分你碗里的、也就是他们锅里的东西。你要帮助下属保质、保量、按时吃完吃好,这就牵涉到你对下属的授权和培养。”
我比较讲求人生的大平衡
“我总说平衡,很多人把生活和工作平衡得不错,每年要休假一个月,每个星期都一定要正经过周末,甚至平衡到每天一定按时下班,这些都很好。但是在中国如此难得的高速发展时期,我们怎么能不抓住这个机会。阿里巴巴的十八个创始人从财富上讲,早就不用这么拼了,但是马云说,我们这么年轻,不能不趁机做点事情。我的一个老朋友,很早就去了美国,把生活平衡得比国内很多人还要典型,还要好。可最他越来越后悔,错过了做事情的最好时间,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平衡分大平衡和小平衡,我要讲的是人生的大平衡。人生能工作和享受生活的就那么几十年,年轻时能做事的时候就偏工作一点,年龄大了条件好了就偏生活一点。如果一直执著于每时每刻的小平衡,到最后就会连真正享受生活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早期,太太可以接受卫哲两三年没有休假,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现在,太太能够包容卫哲如此高位却身处异地,每周只有两天相聚。“在上海,她见了太多人四五十岁一事无成,所以能完全理解我讲大平衡的观念”。
当然,那只是卫哲的谦逊,作为一个成功男人,卫哲显然清楚如何赢得太太的理解。对卫哲太太来说,卫哲总是有个能让她相信的承诺放在面前,所以能够安心让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重要的是言出必践”——所以,尽管阿里巴巴事务繁多,今年他仍然挤出时间陪太太正经度了一回假,因为那是去年对太太的承诺;所以,去年太太生日,他送了太太一辆Volvo轿车,那是卫哲除了住房之外最大的一笔花销,因为早就承诺要给太太一份惊喜;所以,尽管辛苦,卫哲每周都在沪杭两地奔波,因为那也是对太太的承诺……
和太太,很多东西可以以后补回来。比如和太太约定去看埃及金字塔,“十年以后,金字塔也还是在那里,也不会消失”。但是,对孩子,“无论如何,绝对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孩子走路,是卫哲亲自教的;孩子骑自行车,也是卫哲亲自教的……“太太是会和自己走过一生的人,所以很多现在没有的东西,将来可以补。但是孩子不会陪伴你一生,他在不断长大,这个时刻错过了,就永远都不会回来了。”所以,所有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刻,卫哲都在旁边,而卫哲身上,总带着全家的照片,不是一两张,而是过去五六年,全家人拍的所有照片。
在采访过的人中,卫哲是少有的基本没有个人爱好的一个。“我嘛,45岁开始学
高尔夫从来都不算太晚,然后我还有一点摄影以后可以捡起来。不过我最大愿望还是将来能够比较舒服地环游一下世界,不要匆匆忙忙地,而是每个地方都可以住上一阵,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