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女集 经典爱情故事
这次搜集整理的古代影响较大的杰出女性(包括臭名远扬的)128人,因为题目是各个阶层的,所以包含的面较广,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当然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因受篇幅所限,日志没有收录。反过来说,日志所列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公认的最有名的人,只是个人看法,请大家见谅。
每人都附一张画片,这张画片是不是画的就是那个人,这一点可不考究,有画像传世则附画像,无则取影视作品或今人想象。
关于分类,纯属个人看法,因为有的人能以多重身份出现,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一个妓女出身的人,后来嫁了一个将领,南征北战,最后成了女将,这也确有其人,所以我的简单分类也不能概括人的一生,只是一个个人看法的分类而已。
总的分了8大类,32小类,每小类大致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由于本文较长,这次我按大类分8篇日志发出,每大类16个人。因为这是第一篇,所以在这里把总目录列一下。
为了能让大家一下子就抓住这些女人的特点,又编辑了一篇小作,名为《古代名女的韵口溜儿128》,特点是简单押韵的顺口溜,这次一起发出来,你看看是否感兴趣?
摘要:名女是无疑的,排列是整齐的,整理是不易的,转载是感激的。
先列一下总分类目录:
第一部分执政掌权类:四大掌权、四大垂帘、四大乱政、四大内贤
第二部分内庭后宫类:四大太后、四大国母、四大帝妃、四大公主
第三部分军政英杰类:四大英杰、四大威武、四大首领、四大侠骨
第四部分文学典故类:四大典故、四大成语、四大传说、四大戏剧
第五部分才貌出众类:四大美人、四大佳文、四大知音、四大超群
第六部分良贤孝奇类:四大良母、四大贤妻、四大孝女、四大新奇
第七部分歌舞娼妓类:四大舞姬、四大歌伎、四大娼优、四大名妓
第八部分凶悍祸淫类:四大凶残、四大泼悍、四大祸水、四大淫乱
第一部分 执政掌权
四大掌权
上榜人物及理由,四大掌权的特点是曾经执政,说一不二,但一定要功大于过,所以这四人是:帝后始政吕雉、唯一女皇武则天、才比吕武(吕后、武则天)刘娥、位高权重孝庄,本来想把慈禧列在这里,但觉得慈禧是祸国殃民之人,还是放到四大垂帘中较合适。
001帝后始政——吕雉
吕雉(前24~前180 年),名雉,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刘邦称帝,立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吕后以惠帝年少,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际政权。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的第一人。
吕雉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吕后嫁过来之后,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都落在吕后一人身上。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率众进人沛县被拥立为沛公,吕雉被尊称为吕夫人,等到刘邦成为汉王,吕后又晋级成了王妃。后来刘邦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当上皇帝,吕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后。
吕后为人有谋略,汉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裂势力,巩固统一的局面。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遂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后晚年,因没有子孙,怕高祖的子孙欺凌吕氏,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前180年,吕后崩,终年62岁,与汉高祖合葬长陵。诸吕欲为乱,周勃、陈平等诛平。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称制时出现五星连珠(一种天象,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星排成一条直线,古人认为出现这种天象是顺应天命),但是史书没有记载。总之,吕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在我们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当时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成绩为定论的。所以仅在这一方面,对她的评价应该是正面的。
002独尊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史称“武周”,705年退位。
武氏之父为山西平民出生的木材商,靠战乱平步青云。武则天在四川利州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2岁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宠,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26岁的武则天回宫后迅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唐高宗也借“废王立武”重振了皇权。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并为高宗出谋划策,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贵族集团,改变了皇权不振的情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初患风疾,开始让武后处理部分政务。真是天遂人愿,此后由于各种因素,出现了少有的“政通人和”的局面,武则天又将唐高宗的皇帝称号改为“天皇”;自己则称“天后”,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上元二年,太子李弘病死,改立李贤,不久又被武废黜,三子李显被立为太子。永淳二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嗣圣元年(684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武后临朝称制,从此武则天开始了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同年九月,武则天平定了徐敬业的叛乱,诛杀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对派。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称帝后,先是改变了用人策略,开始任用贤臣治理天下,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在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政策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
武则天称帝后,在太子问题上困扰了很久,最后觉得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再加上武氏子弟的不成器,最终下定决心重新立李显为太子。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开始耽于享乐。第一个男宠销声匿迹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成为武则天的新宠。这就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二张,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为何要为自己竖一块“无字碑”?至今仍然是个谜。比较多的一种猜测是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将自己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评论,这是聪明之举。
003才比吕武——刘娥
刘娥(968~1033年),即庄宪明肃皇后,祖籍太原,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的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母亲庞氏生刘娥不久,刘通牺牲于战场上,庞氏只好带刘娥寄居娘家。刘娥从小善说鼓儿词。十三四岁的时候,庞家就把她嫁给一名年青银匠龚美。龚美带着她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龚美善于结交朋友,包括襄王府里的人。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不愿放弃,改称是刘娥的表哥,让刘娥入王府。赵恒很快就看上了刘娥。但赵恒的乳母看不起刘娥的出身,刘娥被逐出了京城。然而,赵恒却不愿离开刘娥,与刘娥偷偷私会了十五年。
宋太宗病逝,传位于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娥偷偷来往了。赵恒未忘情于刘娥,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郭皇后病薨。大中祥符五年,刘娥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刘娥通晓古今,熟知政事,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天禧四年,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后来,真宗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
乾兴元年,宋真宗赵恒病逝,刘氏为皇太后,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当年六月,刘娥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刘娥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
明道二年二月,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004位高权重——布尔布泰
布尔布泰(1613~1688年),即孝庄皇后,姓博尔济古特,名布木布泰,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是成吉思汗的后裔。13岁那年,嫁给了后金国的四贝勒皇太极,被封为庄妃。皇太极称帝后,她被封为庄妃。顺治、康熙时,她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1688年1月27日病逝,享年75岁。后人习称为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是我国古代—位贤良卓识、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她在民族矛盾及满洲贵族内部斗争十分复杂的形势下,她先后辅佐清太宗皇太极(夫君)、清成宗义皇帝多尔衮(下嫁)、世祖顺治福临(儿子)、清圣祖康熙玄烨(孙子)四代帝王,主持了入关、定都、灭明三件大事,对清代的建政、巩固和政治清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孝庄皇后还有三件不平凡的事,一是劝说洪顾畴降清、二是毅然下嫁多尔衮、三是帮助康熙战胜鳌拜。但是,她没有任何政治头衔,也不要政治名义,虽然朝臣一再奏请她“垂帘听政”;她只以一位妻子(妃)、母亲(皇太后)、祖母(太皇太后)的自然身份,在幕后默默地奉献心血、智慧和才能。不论她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都全部归功于丈夫、儿子、孙子。
她当时在朝廷中的地位不亚于唐代的武则天,但她却不称帝;她的权利不小于后代的慈禧太后,但她也不“垂帘听政”。
四大垂帘
上榜人物及理由,四大垂帘的特点就是垂帘听政,甚至也掌握实权,但虽然都是垂帘,也有好坏之分,这四个人是:实质领袖邓绥、三次垂帘褚蒜子、女中尧舜高滔滔、丧要辱国慈禧。
005实质领袖——邓绥
邓绥(81~121年)东汉和帝皇后,今河南新野人,自小孝顺慈爱、喜好读书,六岁即读史书,十五岁时,被选入宫中,因外貌出众,次年即升为贵人。她平时注意素服不装饰,衣服不敢与阴后同色。敬慎曲从,益受到皇帝的喜爱。她知道必须自谦以防遭到妒忌。阴后曾在和帝有病时预想得权之后要杀邓家,然和帝病愈,邓氏逃过一劫。永元十四年,阴后被废,立邓绥为皇后。邓绥成为皇后之后,因有学识而逐渐参与政事。
汉和帝在元兴元年去世,邓后迎回了养于民间的和帝幼子汉殇帝即位,邓后被尊为皇太后,因殇帝年幼,故她临朝听政。她屡次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书,并自称为朕;因此虽然她自称只是“权佐助听政”,但事实上她已成为国家实质上的领袖。
不及一年,殇帝亦死,邓太后先以年13岁的刘祜为帝,是为汉安帝。邓太后继续临朝,一直到她死为止,共摄政达十六年之久。
邓太后虽为一妇女,但她的统治在许多方面甚为成功。在后宫,她一反阴后对其他妃子的忌视,对于和帝的其它贵人甚为优遇。在宫中用度上力行俭约,她罢不合礼之祠官、免遣不少宫人,并减少衣食宴乐上的各种花费。在刑狱上精明体察,常能破除冤情;在学术上,邓太后除本身甚为好学外,亦努力奖励学术;在用人上,太后及邓骘皆引用许多名士。
永宁二年三月间,41岁的邓绥一病不起。邓绥死后,与和帝合葬顺陵,谥号为和熹皇后。
006三次垂帘——褚蒜子
褚蒜子(324~384年)东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晋成帝闻其美丽及才识,将之许配给弟弟琅玡王司马岳,褚蒜子成为琅玡王妃。不久晋成帝病逝,传帝位予司马岳,是为晋康帝,公元342年册封褚蒜子为皇后。褚蒜子和晋康帝之间育有一子司马聃。由于晋康帝早逝,因此两岁的幼子司马聃继承帝位,是为晋穆帝,褚蒜子晋升为皇太后,由于晋穆帝年幼无法执掌国政,因此在朝臣的要求之下,暂由褚蒜子垂帘听政,由褚蒜子抱着年幼的晋穆帝坐在御座上,面前垂下一重白色珠帘面听大臣上奏国事。这是褚蒜子的第一次垂帘。升平元年,晋穆帝司马聃已15岁,褚太后提出归政给穆帝。升平五年夏五月,晋穆帝暴病而死。成帝长子琅玡王司马丕即位,为晋哀帝。这个哀帝对政事不感兴趣,却迷信方士,只吃金石药饵。因而年纪轻轻便病倒在床。拖了一年,仍不见好转。大臣们只好再次请出褚太后临朝。这是褚蒜子的第二次垂帘。兴宁三年,哀帝死去,褚太后立司马奕为帝。太后继续听政。咸安元年改立司马昱为帝。这就是晋简文帝。褚太后无须临朝听政,被尊为崇德太后,移居崇德宫。
简文帝即位第二年七月,简文帝卒。立太子司马曜为帝。曜年幼,又请出褚太后听政。这是褚蒜子的第三次垂帘。褚蒜子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女人,为了平衡朝中的政治势力,使晋王朝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北方敌人。太元元年,褚太后下诏归政,孝武帝开始亲政。至此,褚太后的听政生涯正式结束。太元九年,卒于显阳殿,终年61岁。葬于崇平陵。
007女中尧舜——高滔滔
高滔滔(1032~1093年)北宋宣仁皇太后高氏,小名滔滔,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母亲,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她的姨妈是宋仁宗的曹皇后,因此家庭地位显赫。
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变法,信任保守派旧党的大官司马光。1085年,神宗病故,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赵煦只有十岁,还是个小皇上。时高太后已是太皇太后,她奉神宗遗诏辅佐年幼的皇上,垂帘听政。高太后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高太后虽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派,但是却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高太后执政期间,“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起用保守派大臣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范纯仁等,废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史称“元枯更化”。又应西夏的要求,将王安石变法期间宋侵占西夏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今宁夏东部和陕西省北部)还给西夏。
高后的弟弟高士林任内殿崇班很长时间,当时英宗想升他的官,高后谢绝说:“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经是过分的恩典了,怎么好援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惯例?”神宗时几次要为高氏家族修建豪华的宅第,高太后都不答应,最后由朝廷赏赐了一片空地,自己出钱建造了房屋,没用国库一文钱。高太后的两个侄子高公绘、高公纪都该升观察使,但她坚持不允。哲宗一再请求,才升了一级。一次高公绘呈上一篇奏章,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见奏召来公绘问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么能写出这样的奏章?”公绘说出了这是邢恕的主意并代为起草的,高太后不但不允所请还把邢恕逐出了朝廷。
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这与高太后的贤德是分不开的。高太后也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9月,高太后病逝,终年62岁。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太后,与宋神宗同葬永裕陵(今河南巩县)。
008丧权辱国——慈禧
慈禧(1836-1908),叶赫那拉氏,乳名兰儿,清咸丰帝之妃,同治、光绪两朝实际最高统治者。那拉氏,祖居叶赫,故称叶赫那拉。满洲镶蓝旗人。咸丰十二年(1852),被选入宫,封兰贵人。 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次年,封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钴禄氏,且因得咸丰帝宠幸,干预朝廷政事。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她随咸丰帝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次年8月,咸丰帝病死,六岁的载淳继位,她和钮钴禄氏被尊为皇太后,徽号慈禧、慈安,俗称分别为西太后、东太后。
由于不满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专权,11月,她与恭亲王奕等贵族官僚在北京发动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改元同治,实行两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她依靠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和苗民、回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
1875年,同治帝病死,无子。她立载湉为帝,年号光绪,继续“垂帘听政”。中法战争期间,她免去奕的一切职务,从而独揽朝政。1887年改“垂帘听政”为“训政”。1889年,在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仍操纵内政和外交大权。中日战争中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1900年8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她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再次命令镇压义和团,并以庆亲王奕、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出面求和,在1901年9月与11国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此后推行“新政”,随后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 年11月,慈禧病死,结束了对清朝长达48年的统治。
四大乱政
上榜人物及理由,四大乱政的共同特点就是有干政的前提,是皇后或者皇妃,然后乱政的特点不同,有的专杀大臣,有的奢侈无度,有的直接谋害皇帝,总之没有好人。这四个人是:无恶不作贾南风、称帝未遂韦后、浊乱朝政杨玉瑶、殴父害夫刘玉娘。
009无恶不作——贾南风
贾南风(256~300年),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晋惠帝皇后。小的时候看小人书,就知道了贾南风,恨的牙根都疼,贾南风这个人,父亲贾充就是三国时期的坏人,所以制造的这个贾南风也没有一样好事,长相和人品都是劣等,但她干的坏事可无人能及。
贾南风长的丑,晋武帝称她“丑而短黑”,虽是女流,但她善于钻营,精于权术,史称“妒忌多权诈”,司马衷近似一个傻子,对贾南风又害怕,又喜欢。太熙元年,司马衷即皇帝位,贾南风被册立为皇后。贾南风为了掌握朝政大权,但害怕重臣杨骏阻拦,便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之手,害死了杨骏。随后诛杀了卫将军杨珧、太子太保杨济等多人。水平元年六月,贾南风又导演了一场“矫诏使楚王玮杀太宰、汝南王亮,太保、淄阳公卫灌”事件。后又以“擅杀”罪名,诛杀了楚王司马玮。此后,贾南风大权独揽,将朝廷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大肆委用亲信、党羽,派他们担任重要官职。惠帝完全成为贾南风任意摆布的一个傀儡。
贾南风没有儿子,暗地里把妹妹的孩子收养起来。后来废掉原太子,而以她所收养之子代立。贾南风的“暴戾”和“专制天下”及废黜太子奸谋,终于引起司马氏宗室诸王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孙秀等人率兵入宫,废贾南风为庶人,诛杀了贾南风的党羽数十人。不几日,赵王司马伦又将贾南风杀死。
贾南风的干政,终于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使西晋“宗室日衰”,大一统的中国,从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其中贾南风本人罪责是难逃的。
010称帝未遂——韦后
韦后(? ~710年)唐中宗第二任妻子,名号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弘道元年(683年)唐中宗李显即位,次年,立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则天废黜,迁于房州(今湖北房县),韦氏随行。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每临朝,韦后都要置幔坐在殿上,预闻政事。中宗任用曾为武则天掌文书的昭容(宫中女官)上官婉儿主持撰述诏令,以武三思为相。当时朝中形成一个以韦氏为首的武、韦专政集团。武三思通过韦后及其爱女安乐公主,诬陷并迫害拥戴中宗复位的张柬之、敬晖等功臣。中宗对揭发武、韦丑行的人处以极刑,武三思因而权倾人主,作威作福。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遭到韦后厌恶;安乐公主与其夫武崇训(武三思子)经常侮辱重俊。重俊于神龙三年七月发动部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谋诛韦后、安乐公主,因随从的羽林军倒戈,政变失败,重俊被杀。武、韦集团权势依旧不减。
此时内地水旱为灾,户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却与韦后恣意淫乐,不理朝政,还处死上书告发韦氏乱政的人。据说,景龙四年(710年)韦氏惧怕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想要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景龙四年(710年),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唐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即唐睿宗。韦后之乱,至此结束。
011浊乱朝政——杨玉瑶
杨玉瑶(?~约756年),称虢国夫人,唐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人,生年不详,约卒于至德元年(756年)。虢国夫人有才貌,她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的姐姐。杨贵妃因得宠于唐玄宗以后,因怀念姐姐,请求唐玄宗将虢国夫人和杨贵妃的另两个姐姐一起迎入京师。唐玄宗称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为姨,并赐以住宅,天宝初年分封她们三人为国夫人,分别为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三夫人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朝野。随着杨贵妃的宠遇加深,虢、韩、秦三夫人也宠遇愈隆,唐玄宗每年赏赐给她们的脂粉钱就有千贯之多。而这几个杨氏姐妹又竞相构筑宅第,互相攀比,见所建比自己住宅宏丽的即拆撤重建,每建一堂花费都在千万以上,土木之工,昼夜不息。这其中又属虢国夫人最为豪侈。
唐玄宗每年十月要游幸华清宫,届时,虢国夫人与韩、秦两夫人,及杨国忠、杨氏兄弟一并从幸,他们所经之处,沿途遗失丢弃的首饰珠宝玉器很多,香风飘达数十里。
安禄山叛乱,唐玄宗被迫逃离长安,虢国夫人也逃出长安西行,当她得知杨国忠、杨贵妃相继遇难的消息后,与其子女及杨国忠妻一起骑马逃奔陈仓。县令薛景仙闻讯后,亲自率人追赶。捉住虢国夫人关入狱中。后因刎伤出血凝结喉中窒息而死,被葬在陈仓郊外。
虢国夫人因杨贵妃扬名,这种裙带关系正是当时政治昏暗的具体表现。她曾借助于这种裙带关系,一时权倾天下,奢侈挥霍,收受贿赂,浊乱朝政,对天宝时期唐朝的政治起了很坏的作用。
012殴父害夫——刘玉娘
刘玉娘(生卒年不详),后唐庄宗的皇后。刘玉娘原是名歌女,因长得漂亮又工于心计,慢慢做了晋王夫人。这个乱政的皇后主要表现是六亲不认,在战乱时期,不但不帮助皇帝,而且还将皇帝往死里整,有这样的皇后,皇帝也不长久了。
刘玉娘还是晋王夫人的时候,有一天,一老翁来到行宫前,口口声声称前几天在这里看到的晋王夫人是他早年失散的女儿,要见女儿。庄宗请老臣辨认,确信老翁正是刘玉娘的父亲。但刘玉娘却称其父早亡,此人必是贪图富贵、假冒皇亲的市井无赖,令人将老翁打二十军棍,立即轰走。其实,刘玉娘也知老翁是她的父亲,只是为了争夺皇后宝座,不得不下此狠心。因为她不想暴露微贱的出身,以免给反对她立后的大臣以口实。所以她宁可受天理良心的谴责,也不认父亲。
后来刘玉娘如愿当上了正宫皇后,但这个乱政的恶妇却把后唐搅的一团糟,真是“恶妇令夫败”。两年后,李存勖被判军流矢射中时,急忙把箭拔出,口渴得要命。这时刘玉娘一看大势已去,在夫妻之情跟利害之间,再加选择,于是她又有聪明的决定,不但不去看庄宗一眼,反而叫宦官送去一碗酪浆。拔箭之后,喝水还有活的希望,喝酪浆是非死不可。刘玉娘收拾收拾金银财宝,跟皇弟李存渥双宿双飞,率领七百人的骑兵卫队,逃到太原。被新皇帝李嗣源逮住,被赐自尽。
四大内贤
上榜人物及理由,四大内贤一般都是开国夫人,历经磨难,助君得胜、稳定后宫。这四人有:为夫导航阴丽华、严治后宫独孤伽罗、忠言良药长孙氏、稳军护臣马秀英。
013为夫导航——阴丽华
阴丽华(公元4~64年), 南阳新野人,刘秀结发妻,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年轻的刘秀对阴丽华一见钟情,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刘秀有两大人生目标:“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一理想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有人就说:“刘秀穷得买不起镜子,也不撒泡尿看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刘秀虽知阴丽华貌美,想娶阴丽华为妻还是一件渺茫的事。当时,义军四起,山东有“赤眉军”起兵,湖北有“新市兵”、“下江兵”和“平林兵”。28岁的刘秀和哥哥刘縯一起,借机利用宗族势力起兵,他们推立汉朝宗室刘玄为皇帝,以“反莽复汉”为口号,改元更始,一路攻略,战无不胜,威望日增的哥哥受到刘玄的猜忌和排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随刘秀作战的阴氏兄弟,深感刘秀前程远大,抓住机遇,说服家人,把阴丽华嫁给了刘秀。阴丽华就劝慰丈夫:“向河北发展,也好相机独树一帜。”阴丽华虽是妇道人家,她的话却给刘秀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刘秀就以河北做根据地,建立了东汉。刘秀称帝的第二年,议立皇后。有一个阴氏,又有个战争时帮助过刘秀的郭氏,于是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立郭氏为后呢,还是立阴丽华为后。他认为阴丽华先娶,又雅性宽仁,欲立之为后,但阴丽华却拒绝了,她认为郭氏有子嗣,坚决辞让。
江山初定,三人倒也相安无事,随着时光的飞逝和天下大势的逐渐明了,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郭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来表达自己的怨气与不安,帝后关系颇为紧张。终于,到了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决定废皇后郭氏为中山王太后,立贵人阴氏为后。
从皇后的角度来讲,阴丽华十九岁追随刘秀,先是奔波流离,躲避战乱,后又降妻为妾,甘居人下十七年,直到三十六岁那年才终登后位,可谓坎坷颇多!但同时,阴丽华一生都受到了汉光武的爱慕和东汉后世历代帝后的尊重,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讲,也就算是荣宠之极了!
014严治后宫——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543~602年),名伽罗,洛阳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信觉得年轻的杨坚非寻常之人,就把十四岁的女儿嫁给了他。杨坚和独孤伽罗婚后相敬如宾、恩爱有加,还立下誓言:“誓无异生之子。”杨坚称帝(即隋文帝),建立隋朝,王妃独孤氏自然而然成了皇后,其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隋文帝认识到前朝没落的原因在于政治腐败,远见卓识的他力图改革官制,整顿朝纲,一心想做一位圣明的皇帝。独孤皇后也非等闲之辈,她早就在筹划严治后宫的庞大计划。她大胆改革内宫管理体制,废除三妃六嫔之惯例,禁止宫中女子浓妆艳抹,不允许年轻女子随意亲近皇帝。
独孤皇后不仅仅对皇帝如此,对她的五个儿子也是严加防范。她定下严厉的家规,禁止儿子纳妾生子。高颎是杨坚的重臣,和独孤皇后的父亲关系甚密。高颎在夫人死后,又纳妾生子,独孤氏认为高颎不忠于原妻,督促杨坚借故将高颎罢官遣归故里。在多妻制的封建社会中,纳妾生子,竟遭到丢乌纱帽的惩罚,足见独孤氏处事严厉的一面。
独孤皇后十分注意保持与皇夫的感情,“同返宴寝,相顾欣然。”杨坚每次上朝,她一定随辇送到殿阁之外才返回宫中,还让宦官暗中窥探文帝为政得失,若有失误必定提出改正的意见。文帝与她“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
独孤皇后还有一个圣明之处,就是公正廉明,不徇私情。大都督崔长仁是独孤皇后的表亲,犯死罪。隋文帝欲免。皇后则依法将崔长仁处死。有一个名叫阴寿的总管将一匣价值八百万的明珠献给独孤皇后,她将明珠赏赐给了前方为国效力的将士。满朝文武为之折服。
独孤皇后之为人,也有“妒忌”的一面。她曾将隋文帝宠爱的一个美女暗中杀掉,隋文帝一怒之下,独自骑马从宫苑跑出,入深山老林二十余里。高颎、杨素等大臣追上,扣马苦谏道:“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文帝深夜才返回宫中。
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八月,独孤皇后死于洛阳永安宫,年仅五十岁。604年,文帝驾崩,合葬于泰陵。
015忠言良药——长孙氏
长孙氏(601~636),长安人,鲜卑族拓跋氏人,其父长孙晟为隋朝右骁卫将军,兄长是唐朝的开国功臣长孙无忌,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李世民登基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唐太宗知道她深明大义,因此,下朝以后经常都要和她谈起国家大事。但她认为自己是妇道人家,不能议论国家大事?所以始终沉默不语。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唐太宗为布衣之交,皇后认为汉朝的吕后、霍光之家,可为前车之鉴。所以再三阻挡,唐太宗只好给长孙无忌一个虚衔。
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被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因此,在公主出嫁之时,唐太宗赏赐的物品要比唐高祖的女儿长公主出嫁的物品多出一倍有余。为此,魏征当面向唐太宗提出异议。长孙氏深有感触: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陛下深思这个道理,那就是天下的最大幸运了。
贞观八年(634),长孙皇后避暑时身染疾病,服了很多药物,病情却并未缓解。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功勋不大、只是有缘成为皇亲,才身价百倍。要想保持这个家族,请求陛下不要让我的亲属担任要职。我个人死后也不要厚葬,这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十一月死在立政殿,葬于昭陵。
016稳军护臣——马秀英
马秀英(1331~1382年)安徽宿州人,马后还很小时,父亲和母亲郑氏早便相继病故了。父亲生前与濠州人郭子兴是好朋友,临终前将马氏托付给郭子兴抚养。郭子兴像抚养自己子女一样把马后拉扯大了,便把马氏嫁给了他喜爱的朱元璋,朱元璋做了上门女婿。
但郭子兴的五个儿子却很讨厌朱元璋。兄弟们因小事与朱元璋争执,便把他关在空屋中,不给他饮食。马氏偷出刚出炉的热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送去,以至烫伤了胸脯。
马氏仁慈有智鉴,喜好书史。郭子兴曾经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对朱元璋产生了怀疑。马氏善事其妻,嫌隙便消除了。朱元璋领兵征战的年代,她还亲手为将士缝衣做鞋。一次,与朱元璋敌对的陈友谅大兵临城,不少官员百姓准备逃难。在人心慌乱的紧急时刻,马皇后镇定如常,“尽发宫中金帛犒士”,稳定了军心,为朱元璋获得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登上帝位,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想起马氏以前给他做的烧饼,常常在朝廷上对群臣称赞马氏贤惠,与唐太宗长孙皇后一样。朱元璋退朝后跟马氏说起这事,马氏说:“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朱元璋在朝廷决事,有时大发脾气。马氏伺帝还宫,便随事微谏,还救了不少人的命。参军郭景祥据守和州,有人说其子拿着槊要杀父。朱元璋想把这不肖子杀了,可马氏劝他:“郭景祥只有一子,别人的话也许不实,如果杀了他,郭景祥就要绝后了。”朱元璋派人查了此事,果然是冤枉。又如,李文忠据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朱元璋想把李召还。马氏又劝他:“严州是敌境,不宜轻率地更换将帅。并且李文忠素来贤顺,杨宪的话忌可相信?”朱元璋这才罢休。李文忠后来果立大功。
洪武十五年八月,马后病重,可她却不吃药。朱元璋强迫她吃,她也不吃。朱元璋问其故,马氏回答:“妾闻死生有命,即使有扁鹊,又有什么用呢?假如妾服药不效,你不就会杀掉医生吗?妾不忍其无罪而就死啊!”朱元璋说:“你暂且吃了药,万一有不效,我会免其死。”当月,马氏终因不肯服药而薨,年仅五十一岁。
第二部分内庭后宫类:四大太后、四大国母、四大帝妃、四大公主
第二部分内庭后宫
四大太后
上榜人物及理由,太后的特点当然儿子当了皇帝,但太后也有好的和不够好的,有的出类拔萃,有的平凡。以下四人入榜:无为而治窦太后漪房、平凡长寿——王太后政君、因色荒政胡太后承华、文武兼备萧太后燕燕。
017无为而治——窦太后漪房
窦漪房(公元前205~前135年)河北清河郡人,出身于良家子女,吕后时被入选进宫。高祖刘邦驾崩,皇后吕雉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被分给了代王,后荐为王妃,代王刘恒却非常喜欢她,先与她生了个女儿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等到代王立为皇帝,原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子也接连病死。公卿大臣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
由于窦氏出身贫苦,同情百姓的悲苦,与文帝同节俭,减轻百姓的负担。后元七年,汉文帝驾崩。皇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尊窦氏为皇太后,
窦太后一心想让景帝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但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训为由,坚决反对此事。景帝当即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不到一年,刘荣含冤被废,景帝又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愿望再次落空。
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景帝和窦姓宗族不得不读《老子》,并推尊其学说,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窦氏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史家将文帝、景帝在位的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从曹参起,历经吕后、文、景执政,西汉中央政府普遍在全国推行黄老治国的理念,全面实行轻徭赋垦荒地的国家经济基本方针,后虽经过七国叛乱的干扰,但国家总体经济形势已经不可逆转的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到了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已经空前强大。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
西历前141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窦太后死于西历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年约七十一岁。太皇太后去世,与文帝合葬霸陵。
018平凡长寿——王太后政君
王政君(公元前70~公元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出身于官宦文家,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王政君从小失去母爱,十多岁就被她的父亲嫁出,未过门而丈夫病死。改嫁给东平王做姬,未进王府而东平王死。算命先生说她“贵不可言”,由此她父亲便不再将她许配别人,而是让她接受特别的教育。她十八岁被选入宫,太子虽然有十数个姬妾,然而从来没有人生过孩子,而王政君却一下子就怀了孕,并且生下了一个男孩。宣帝死后,太子即位,既元帝,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也被册为皇后。从此地位日尊。后来汉元帝爱上了傅昭仪,王政君就失宠了,好在王政君性柔顺,不是争风吃醋的女人,汉元帝对皇后的家庭,照例给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为西汉末外戚擅权埋下了祸根。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元帝死,刘鳌继位为汉成帝,尊王氏为皇太后,王太后的侄儿王莽施权术,取得王太后的信任,封为新都候,由光禄大夫侍中升至大司马。
元帝驾崩,成帝即位,她被尊为太皇太后,从此王氏家族靠着太后的庇护,把持朝政,逐渐架空了皇帝。成帝无子,先立侄子定陶王为嗣。成帝驾崩,定陶王嗣立(汉哀帝)。哀帝崩,再立九岁的中山王(平帝)为皇帝。平帝年幼,身体又不好,太皇太后临朝,政权全部交给王莽。为了当皇帝,王莽毒死了平帝,又命人制造舆论,逼太皇太后交出玉玺,改国号为周。太皇太后虽大骂王莽,却也无可奈何。自此,王政君在愧恨中度过了她的余生。
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本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无能,仁弱寡断,终于断丧了汉朝刘姓的江山。公元13年(新朝始建国5年)王政君死,时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
019因色荒政——胡太后承华
胡承华(?~约529年),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人,北魏宣武帝皇后,孝明帝母。因死后谥“灵”,所以史称胡灵太后。入宫未几,即生一子,取名元诩。按北魏之俗,生男立为太子者,母即赐死。然胡妃非凡品也,自怀孕之日,即百般献媚于武帝,投其所好,顺其所欲,令其不可须臾而离之。元诩三岁立为太子,奇迹竟发生——胡妃未被处死。但皇后高氏坐立不安,因其无子,自觉地位飘摇,力谏火速赐胡妃以死,然武帝非但未行,反将其由世妇升为充华嫔。高后恨之入骨。公元515年正月,宣武帝驾崩,胡妃六岁之子元诩继位,即孝明帝。胡妃即刻传圣旨,迅速铲除了高氏及同党。
当年八月,其母胡氏被尊为皇太后,以皇帝年幼为由临朝听政。胡妃颇具政治才干,施政得体,用人得力,手腕高明,不长时间,地位即得巩固。但胡氏也有毛病,与武帝之弟元怿私通时,丑声四播。操纵国家政权,令宗室不满。元叉发动政变,杀掉元怿,囚禁胡妃。但非凡的胡氏却能得到释放。而且一复出,就施展了才能,一举打败了元叉及其党羽。
随着胡太后的势力增加,与儿子孝明帝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谁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胡太后竟能先下手,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满。加之胡太后大肆营建佛寺和佛像,不惜耗巨资在皇宫旁建造全国最大的佛寺,永宁寺。消耗尽府库,沉重压迫剥削各族百姓,激起六镇大起义,激起如火如荼的遍地起义风暴。北魏政权,已然动荡飘摇,亟亟可危。于是,诸游击将帅公然讨伐之,且一举成功,将其推入黄河淹死。
总之,胡太后勤政却不能持之以恒,稍有政绩,即因色而荒政,致使功不抵过。复因心狠手辣,鸩杀亲子,终致身死,徒留千古骂名。
020文武兼备——萧太后燕燕
萧燕燕(953~1009)中国辽代景宗皇后,名燕燕,汉名绰,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代著名女政治家、军事家。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却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功臣。
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的确想励精图治,大干一番事业,但自幼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萧绰(萧燕燕)。他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萧燕燕可代行皇帝职权。
乾亨四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时萧燕燕才三十岁,圣宗才十二岁,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以巩固下来。统和元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萧燕燕虚心诚恳,用人不疑,这一直为后世政治家所效法。她有男子一般的气魄,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把北宋部队杀得尸横遍野,生擒名将杨业,几年后又逼宋真宗确立卖国条约“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统和二十四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统合二十七年,萧燕燕把权力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四大国母
上榜人物及理由,身为国母,首先是与皇帝丈夫合拍,其次容貌出众,再就是或有皇太子支撑,或者有别人不及之长处。上榜四人为:于汉有功卫皇后子夫、孝婆敬夫甄皇后洛、命犯桃花萧皇后、压倒群芳周皇后娥皇。
021于汉有功——卫皇后子夫
卫子夫(?~前90),字子夫,西汉武帝之后,是虎威皇帝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她出身卑微,以一介歌女身份跻身于皇后之列。
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歌妓,服侍曹时的夫人平阳公主。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歌女起舞助兴,汉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随后,汉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来服侍,一见倾心。这样,平阳公主送子夫入了宫。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为皇后。由于卫后所生之男刘据被立为太子。是汉武帝长子,汉武帝特别宠爱他。皇太子的确立,自然更加巩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卫皇后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卫氏一门的封爵封侯。然而,随着容颜的衰老,卫皇后尊宠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在她立为皇后的第38年,公元前90年,因遭巫蛊事变,不能自明而自杀。
卫子夫由歌女、夫人而成皇后,除了她的容颜美色之外,还因为她有太子刘据做为她的支柱。太子自缢,亦使她的政治生命结束。事实证明,她尽管希望太子早日登基,但并没有存心诅咒汉武帝早死。在她为皇后的38年中,是比较安分守己的。所以汉武帝死后,她的名誉还是得到了恢复。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子夫的入宫,使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为西汉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赢得了主动地位。从客观上讲,子夫对汉朝是有功劳的。固然,汉武帝对卫氏一门的宠幸有过份之处,但总的来说,卫氏一门对汉朝的巩固是做出过贡献的,因此,子夫的影响也是不能抹杀的。
022孝婆敬夫——甄皇后洛
甄洛(182~221年),又名甄洛,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之后。甄洛幼时有些不同常人的地方。有一次,姐姐们上阁楼观看马戏,唯独甄洛没去,她认为:“这种出头露面的事情,哪是女孩子能干的?”九岁那年,甄洛就用兄长们的文房四宝来写字和作文。哥哥们责怪他时,她却一本正经地说:“古代的贤女哪个不是从古书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呢?”九岁喜书,视字辄识。东汉末年,董卓乱政,洛阳城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甄家是富豪,母亲乘机用粮食换取金银珠宝来谋利,当时甄洛才10岁,她对母亲的行为不满,建议母亲用自家仓库里的粮食救济亲戚、朋友及左邻右舍。张氏欣然采纳了她的意见。甄洛的父亲和两个兄长早夭,二哥还留下一妻一子。母亲对二嫂不够宽容,甄洛就劝母亲应该同情二嫂。她还要求母亲与二嫂同住,以便能够更好地抚养小侄子。嫂子对甄洛非常感激,逢人便夸甄洛,这使得甄洛的美名传遍乡间。随后她嫁给袁熙。建安九年,曹操战败袁尚,把甄洛赐给曹丕为妻。后甄洛生一子一女。一子为魏明帝曹睿,一女为东卿公主。甄洛聪明过人,百般孝顺。建安十六年(211)七月,曹操西征,随行的卞夫人中途得病,消息传到邺城,甄洛便要求前去照顾婆婆。曹丕得知后借故不让她去,甄洛急得日夜哭泣,直到卞夫人回信,她才转悲为喜。建安十七年,曹操班师回邺城。卞夫人拉着甄洛的手说:“我的命真好,有如此孝顺的媳妇。”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追封生母甄氏为“文昭皇后”,并立寝庙祭祀。——甄洛最终得到了“皇后”的封号。四十五年前那位相士刘良先生关于她“贵不可言”的预言,却在她屈死五年之后,实现了。
023命犯桃花——萧皇后
萧皇后(567~647年),隋炀帝皇后。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张皇后,南兰陵人(今江苏常武一带)。萧氏出生于二月,由于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因此由萧岿的堂弟萧岌收养。养父萧岌过世后,萧氏辗转由舅父张轲收养。由于张轲家境贫寒,因此本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农务。隋文帝即位后,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封次子杨广为晋王。之后文帝希望从向来关系良好的西梁国选位公主为晋王之妃。萧岿知道后开始占选,但占卜所有留在身边的女儿,结果却皆不宜,最后不得以接回萧氏,占之,结果大吉,于是萧氏成为杨广之妻,封晋王妃。
史书中记载,萧氏性婉好学,颇得文帝与独孤皇后之宠,与丈夫杨广之间也相当合谐。后来,杨广登基为帝,萧氏已正室身份被册为皇后。虽然在即位后,炀帝妃嫔众多,但对于皇后萧氏一直相当礼遇。炀帝曾数次下江南,萧皇后必随行;史书中也所记录着许多炀帝对萧后所说的话。对于炀帝的暴政,萧皇后因为惧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赋》委婉劝戒。
大业十四年(618年),身在江都行宫的炀帝被叛军宇文化及所弑,萧皇后则被乱军带到了聊城。之后窦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后,并将皇后暂安置于武强县。时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义城公主是萧皇后的小姑(炀帝宗妹),因此关系,遂处罗可汗遣使恭迎皇后。窦建德不敢不从,于是萧皇后便随使前往突厥。
唐朝贞观四年,唐太宗破突厥,迎萧皇后回京。回京后的萧皇后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贞观二十一年,萧皇后崩逝,享年约八十。皇后逝世后,唐太宗以后礼将萧皇后葬于炀帝之陵,上谥愍皇后。
024压倒群芳——周皇后娥皇
周娥皇(936~964年),姓周,名宪,字娥皇。娥皇娴静聪慧,气质高雅;她长得花容月貌,肤白似雪;眉弯似月,唇小似樱,腰细如柳,以天仙般的容貌压倒群芳;她诗画双绝,能歌善舞。她的歌喉,她的舞姿,她的一手好琵琶,都使六宫粉黛望尘莫及。不仅如此,她还通晓史书,精谙音律,采戏弈棋,靡不妙绝,真可谓蕙质兰心。史称“晓书史,善歌舞,精音律,尤以弹琵琶见长。”
周娥皇五代末年南唐国主李煜的皇后,生于南唐世家,十八入宫。有一次,应召入宫表演,她抱起琵琶,纤指拨动,以娴熟演技,使深谙音乐的李中主,也叹为观止。公元961年,李煜继位,史称李后主,立周娥皇为国后。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善诗词、精书画、知音律,十分富有艺术天赋。娥皇与李煜有着相同的志趣和执着的追求。两人曾经一起合作完成了残缺不全的<<霓裳羽衣曲>>。两人婚后恩爱无比,如胶似膝的情感有增无减,生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可惜好景不长,乐极生悲,结婚十年后的一天,娥皇突然病倒,久治不愈。病魔将娥皇折磨得形体枯槁,神态木然.尤其是知道了李煜和小周后的事受了刺激,又因爱子仲宣卒死大受打击,不久病故,年仅二十九岁。李后主为她写了一篇祭文,对周后的容貌、体态、才干,以及夫妻的恩爱生活,都有生动的描述。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篇祭文是颇为感人的。但是,实际上李煜对周娥皇的爱情不专一,在娥皇抱病时,他就与娥皇的胞妹私通。他流传下来的《花明月暗笼轻雾》和《蓬莱院闭天台女》两首《菩萨蛮》,就是与周后妹偷情的写照,后来立后妹为《小周后》。而称周娥皇为《大周后》,谥昭惠国后。
四大帝妃
上榜人物及理由,帝妃没有当上皇后,但出名的妃子也是很受宠的,以下四位是:皇子必生王美人、光可鉴人张丽华、降诗愧男花蕊夫人、如履薄冰董鄂妃。
025皇子必生——王美人
王美人(164~181年),原名王绵,赵国人,祖父王苞是东汉王朝的五官中郎将。王绵公元180年进宫,当时年仅十六岁。王绵进宫当年的十二月,汉灵帝迫于宦官的压力,立贵人何氏为皇后,但何皇后骄纵专横,生性嫉妒,这使得何皇后在灵帝跟前并不受宠。与何皇后相反,王美人的出现给汉灵帝的后宫生活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艳丽的容颜、美善的德操、大家闺秀的娴淑,特别是才华横溢的灵秀之气,是其他嫔妃无法比拟的。制赋、作画,使他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这一切更使得何皇后更加痛恨王美人。何皇后被册封的时候,王美人刚刚有了身孕,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于是何皇后加紧了对王美人的迫害。王美人生性聪敏,她早知道妒忌心强烈的何后不会容她,所以在进谒何后的时候用帛束住腰部,不让何后看出她怀了孕。只是腹中的胎儿一天比一天大,王美人朝夕辗转不安,便买了堕胎药喝下去。因为一旦生下儿子可能母子都保不住性命,但是多次服用堕胎药并不见效,她想也许是天意如此,便不再喝堕胎药,听天由命了。十月怀胎后生下一个男婴,灵帝十分高兴,给婴儿取名为刘协,这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刘协的出生给何皇后带来了更大的恐慌,于是她毫无顾忌地毒死了王美人(三国演义第二回中有相关内容)。但灵帝很快查明了凶手,龙颜大怒,决定废除何皇后。但却因为诸多宦官的求情,使得他最终竟没敢处罚何皇后。汉灵帝临死前,把立刘协的愿望嘱托给大权在握的蹇硕,算是对他心爱的王美人的一个交待。
026光可鉴人——张丽华
张丽华(559~589年),南朝陈后主的贵妃,歌妓出身,具有敏锐才辩及过人的记忆力,主通音律,有诗才,但奢侈荒淫无度,给隋朝以可乘之机,被灭国,张丽华被视为祸水。
歌妓出身的张丽华后来做了是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她长相上最大的特点是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此外,更具有敏锐才辩及过人的记忆力,她在做孔贵嫔的侍儿时,陈后主一见钟情,封为贵妃,视为至宝,以至于陈后主临朝之际,百官启奏国事,都常常将张丽华放在膝上,同决天下大事。特别是张丽华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之后,立即立为太子,张丽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更加提高、巩固和加强。
陈后主除宠爱张丽华之外,还有龚贵嫔、孔贵嫔等。当时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耸入云,其窗牖栏槛,都以沉香檀木来做,至于其他方面当然是极尽奢华,宛如人间仙境。陈后主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同住望仙阁。三阁都有凌空衔接的复道,陈后主往来于三阁之中,左右逢源,得其所哉!
当时隋文帝处心积虑地要灭掉陈朝完成统一,但陈后主认为“王气在此,役何为者耶?”隋开皇八年(588年)隋军南下攻打建康,前线飞书告急,陈后主竟把急件放在张丽华的床头,忘记启封。清朝诗人宋元鼎《吴音曲》诗叹:“壁月庭花夜夜重,隋兵已断曲河中。丽华膝上能多记,偏忘床头告急封”。
隋文帝开皇八年发兵五十一万八千人,由晋王杨广节度,分进合击,直指陈朝都城建康。韩擒虎攻入宫中,但宫中空空如也,当即下令搜查。最后在后花园中的一口枯井了,用箩筐将陈后主、张丽华、孔贵嫔三人摇了上来。统帅杨广派遣高颎先行入城,收图籍、封府库,并索张丽华。高颎—一照办,惟独认为:“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妃,今岂可留张丽华。”于是在清溪旁将张丽华处斩。
027降诗愧男——花蕊夫人
花慈夫人(生卒年不详),也称慧妃,四川青城人,后蜀大臣徐国璋之女,后成为后蜀后主孟昶的贵妃,蜀主孟昶宠信徐氏,因其貌美如花蕊故封为“花蕊夫人”。 孟昶荒淫,信用奸佞 ,宋太祖赵匡胤知而遣兵征蜀。蜀兵败,徐氏与后主一起被俘虏到北宋汴梁。
花蕊夫人美丽聪明、优雅高贵,是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妇女。《全唐诗》里收录了她的《宫词》一百五十多首,相传她到了汴京后,赵匡胤想验证她究竟有没有才气,命她即兴作诗。她不假思索,当即吟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军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通俗易懂,虽然透出深深的亡国之痛,却没有直接表示出对宋朝的憎恨,更多的是哀叹后蜀将帅无能,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有大见识。难怪赵匡胤看了之后,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对她倍加赞赏。
花蕊夫人的另一项贡献在于“张仙送子”的传说。花蕊夫人本是为了祭拜蜀主孟昶,画了夫君的像供奉,被宋太祖发现只得谎称是拜的张仙送子图,这本是一托词,不料不胫而走,成了宫内外女人们的习俗,连民间的妇女也仿效,这一民风流传至今,特别是蜀中拜送子图特别盛行,这都是花蕊夫人的影响所致。
花蕊夫人一生侍奉的两位国君,一位是封建割据蜀中的孟昶,另一位是宋太祖赵匡胤,但在成都人心目中青史留名的不是那些国君名臣,而是才貌双丰的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最终死于宋朝的宫廷之争,被乱箭射中,这是花蕊夫人这种身份的女人的最终结局。
028如履薄冰——董鄂妃
董珊瑚(1639~1660年),闺名珊瑚,是清廷内阁大臣鄂硕的女儿。原是顺治异母弟弟襄亲王的妻子,但顺治爱上了她。襄亲王为此羞愤而死。董鄂氏服丧刚二十七天,顺治帝便召她入宫,立为贤妃。仅过一个月,又被破格晋封为皇贵妃。
董鄂氏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她深切明白自己的身份并非“正嫡”,从前的襄亲王福晋董鄂氏,现在以皇妃的身份重新走进了皇城。她知道身后还有一群因为她而失去帝宠的女人。因此,董鄂妃在后宫里从来没有恃宠而娇,相反,她生活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她得知顺治帝要找岔二次废后,是要立自己为后时,反而苦苦为皇后求情,甚至以死相谏。为皇后生病,她五昼夜不合眼。对于其它的妃嫔也是如此,恪妃石氏患病,她亲自照料三天三夜,端汤喂药。至于服侍太后,她更是察颜观色,小心翼翼,左右奔走,“无异女侍”,太后偶染微恙,董鄂妃更是“朝夕奉侍,废寝食”,她不干预政治,甚至不肯超越礼制和顺治同桌吃饭。但是同时她反复规劝顺治理政要谨慎小心,不可以发布错误的政令累及百姓。秋决犯人时,她流着眼泪请求顺治要再三细查案情,不能枉杀无辜。在个人素养方面,董鄂氏的书、画、经、史、佛学等均有相当的造诣。
结果,她的努力终于化解了皇太后的敌意,得到了皇太后的认可,到后来,太后的身边简直就少不了董鄂氏了,把她当成女儿一样地看待。然而董鄂氏毕竟只有十八岁。长年过度的劳累、自责和惶恐,慢慢蚕食她的生命。不久,董鄂氏生下了皇四子。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带给她无尽的欢乐和寄托,更让顺治帝心花怒放。但是这个小人儿只给了他的父母一百零八天的快乐,就将他们带进了痛苦的深渊。董鄂妃产后哀痛,失于调养,病体支离的她勉强支撑了两年,也离开了人世。她死的时候不足二十二岁,和顺治只有四年姻缘。悲痛的顺治追封她为“端敬皇后”。四大公主
上榜人物及理由,出名的公主太多,本篇涉及的公主就有11人之多,由于各有特点,有7个公主被列入其它类别之中,所以还剩以下四大公主:汉藏友好文成公主、权倾天下太平公主、和亲吐番金城公主、大义无奈宁国公主。
029汉藏友好——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25~680年),唐朝宗室之女,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他统一藏区,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16岁知书达理的文成公主,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和吐蕃迎亲专使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030权倾天下——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约665~713年),有人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688年。因为薛顗参与谋反,牵连到薛绍,薛绍被杖责一百,饿死狱中。
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唐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相王李旦参谋政事,但韦后党羽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七月,太平公主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
031和亲吐番——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739年),唐中宗养女,实为唐宗室雍王守礼之女。唐景龙元年(707)应吐蕃之请,诏许嫁吐蕃赞普。沿当年文成公主人蕃路线西行入藏,入蕃30年,促进吐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唐蕃之间友好往来,致力于唐蕃和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融合。
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后以无名宗室之女和亲,金城公主实为和亲公主之真实“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为雍王李守礼之女。李守礼其父为章怀太子李贤,即高宗李治第六子,中宗与睿宗之兄。《新唐书之吐蕃传》记载: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嘘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徭赋一年,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再以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往吐蕃。
公主入藏,本为嫁与吐蕃年轻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温,岂知王子迎亲途中,奔驰坠马,命丧黄泉。相传,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闻之噩耗,悲痛无奈孤影自怜,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此乃青海境内之日月山。王子虽死,其父还在,无奈和亲之使命,只得继续艰难之旅,阴错阳差嫁与本应为其公爹之藏王赤德祖赞,作一偏妃。
公主生王子赤松德赞后,引起没有生育之大妃子纳朗嫉恨,趁公主分娩时抢走婴儿,外宣称孩子是她所生。儿子被别人据为己有,公主悲痛欲绝。史料记载,金城公主于不梳不洗中熬过无数不眠之夜。历时一年有余,经过诸多磨难,公主方与儿子团聚。身心受到伤害之金城公主,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命运坎坷,于吐蕃生活未及三十年而逝。
032大义无奈——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生卒年不详),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所生的第一个女儿,父皇宠爱,精选驸马。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说起这位梅驸马可是不得了,他是朱元璋的16位驸马中最被皇帝看重的一个,明史上说他“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而且还做过山东学政,朱元璋称赞他“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宁国公主嫁给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驸马爷,也算得是郎才女貌,夫妻两人,琴鹤相随,小日子过得其乐溶溶。
朱元璋病逝不久,燕王朱棣兴兵南下来争夺皇位,建文帝朱允炆派遣梅殷担任总兵,统帅四十万军队驻守淮安,以阻遏燕军。而宁国公主是燕王朱棣的同父同母嫡亲妹妹,这次也夫唱妇随写信给亲哥哥,申明大义,劝说他退兵。朱棣却回信让公主迁居到太平门外,以免兵火。
朱棣统兵来到淮安城下,派使者向梅殷借道,遭梅殷严词拒绝。燕王气急败坏,但也十分无奈。建文四年,朱棣夺取皇位,但梅殷依然拥兵自重于淮上,朱棣深知这位妹夫是自己的心腹大患,就强迫宁国公主写血书劝梅殷投降。梅驸马收到信后痛哭不已,无奈之下只好回到京城。
朱棣唆使自己手下陷梅殷图谋不轨,借此解除了梅殷的兵权,将梅殷的家兵全部发配辽东。朱棣还觉得不过瘾决定下杀手。永乐三年冬,趁梅殷上朝,朱棣暗中命令谭深和赵熹将梅殷从桥上挤下,溺于桥下。可怜的宁国公主得知后,明白自己丈夫是被皇帝哥哥的毒计害死,便只身进宫,抓住朱棣的衣襟哭打。这也许就是宁国公主的宿命,一个女人又能怎样。最后,宁国公主孤独地过完了自己的下半生,直到宣德年间去世。
第三部分军政英杰类:四大英杰、四大威武、四大首领、四大侠骨
这次搜集整理的古代影响较大的杰出女性(包括臭名远扬的)128人,因为题目是各个阶层的,所以包含的面较广,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当然还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因受篇幅所限,日志没有收录。反过来说,日志所列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公认的最有名的人,只是个人看法,请大家见谅。
每人都附一张画片,这张画片是不是画的就是那个人,这一点可不考究,有画像传世则附画像,无则取影视作品或今人想象。
关于分类,纯属个人看法,因为有的人能以多重身份出现,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一个妓女出身的人,后来嫁了一个将领,南征北战,最后成了女将,这也确有其人,所以我的简单分类也不能概括人的一生,只是一个个人看法的分类而已。
总的分了8大类,32小类,每小类大致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由于本文较长,这次我按大类分8篇日志发出,每大类16个人。因为这是第一篇,所以在这里把总目录列一下。
为了能让大家一下子就抓住这些女人的特点,又编辑了一篇小作,名为《古代名女的韵口溜儿128》,特点是简单押韵的顺口溜,这次一起发出来,你看看是否感兴趣?
摘要:名女是无疑的,排列是整齐的,整理是不易的,转载是感激的。
先列一下总分类目录:
第一部分执政掌权类:四大掌权、四大垂帘、四大乱政、四大内贤
第二部分内庭后宫类:四大太后、四大国母、四大帝妃、四大公主
第三部分军政英杰类:四大英杰、四大威武、四大首领、四大侠骨
第四部分文学典故类:四大典故、四大成语、四大传说、四大戏剧
第五部分才貌出众类:四大美人、四大佳文、四大知音、四大超群
第六部分良贤孝奇类:四大良母、四大贤妻、四大孝女、四大新奇
第七部分歌舞娼妓类:四大舞姬、四大歌伎、四大娼优、四大名妓
第八部分凶悍祸淫类:四大凶残、四大泼悍、四大祸水、四大淫乱
第三部分 军政英杰
四大英杰
上榜人物及理由,四大英杰必须是军事或政治上的佼佼者方能入榜,这四人有:商代英雄妇好、改革行家冯太后、应天地皇述律平、正史将军秦良玉。
033商代英雄——妇好
妇好(?~约前1248年)是商王武丁第一任王后,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己的母亲。死后庙号“辛”,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差不多全国一半以上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034改革行家——冯太后
冯太后(442~490年),北魏文成帝皇后,长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人。公元442年生于长安。十一岁成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贵人,十四岁封后。十八岁立为皇后。同年,立两岁的儿子拓跋弘为皇太子。按照“立子杀母”的规矩,拓跋弘生母李贵人被赐死。冯皇后抚养拓跋弘,待太子如同亲生。
文成帝死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时,年仅十二岁,尊冯皇后为皇太后,由丞相乙浑总揽朝政。乙浑图谋篡位,冯太后用计把他逮捕杀死。从此,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
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公元471年,十八岁的献文帝被迫禅位于五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这本身就使冯太后感到威胁,而且他还杀了太后的男宠李奕,于是冯太后于公元476年,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毒死。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再次临朝听政。杀了一批政敌,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进行一系列改革: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局面,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繁荣打下基础。
冯太后的生活也比较俭朴,不好华饰,但她却好男宠,并把这当成是笼络权臣的手段。就连南朝齐国派来的使者刘缵也被冯太后留宿宫中,在床帏间解决边境问题。冯太后性格猜忌,长于权术,善于收买拉拢臣下。然而冯太后并不擅长国家整体规划。但不论如何,冯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公元490年九月,冯太后病逝,终年四十九岁。谥为文明太皇太后,葬于永固陵。
035应天地皇——述律平
述律平(879~953)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回鹘(即回纥)族述律部人,小字月里朵,父为述律婆姑。耶律阿保机即位后,群臣上尊号称她为“地皇后”,到了神册元年(916年),又加称为“应天大明地皇后”。
天赞三年(924年)耶律阿保机前往攻击党项,而黄头、臭泊两个室韦部落的家族要偷袭阿保机。述律皇后得知,便率军奋击并大破敌军,从此威震四方。当时李存勖想要向他们结援,便以叔母之礼事述律皇后。幽州的刘守光也派韩延徽来求援,但不向他们跪拜,耶律阿保机大怒,将韩延徽留下来牧马。皇后说:“此人守节不屈,是个贤人,应该以礼相待。”阿保机遂召韩延徽前来相谈,将他当做参谋。日后关于辽国的军政,述律皇后皆占有很大的地位。而平定渤海国,皇后也颇有功劳。
天显元年(926年),耶律阿保机逝世,述律皇后称制摄政,掌理军事与国事。耶律阿保机要下葬时,述律皇后曾想殉死,经众人劝阻后,她砍下自己的右手,装入阿保机的棺木里,做为陪葬。耶律德光即位后,尊她为皇太后,会同初年又上尊号为“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
应历三年(953年),以75岁之龄过世,与耶律阿保机合葬于祖陵,谥贞烈,后来改谥为淳钦皇后。
036正史将军——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 字贞素,土家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明朝末期巴渝战功卓著的女将军、女军事家。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并且在四川、贵州地区又相继击败奢崇明、安邦彦、张献忠、罗汝才等叛军,取得成都之捷、重庆之捷、夔门之捷、松藩之捷等。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爵。去世后谥号“忠贞”。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
《明史·秦良玉传》说:“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五史》载入将相列传的女将军,填补了正史将相列传中长期以来无女性的历史空白。
四大威武
上榜人物及理由:战功赫赫者可入此榜,此四人有:娘子雄关平阳公主、武艺高强樊梨花、杨门女帅穆桂英、抗金英豪梁红玉。
037娘子雄关——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生卒年不详),唐高祖李渊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后所生,史书中没有留下平阳公主的名字,按照推断,平阳公主最大的可能就是李建成的妹妹 ,李世民的姐姐。
平阳公主在李渊太原起兵前就嫁给了柴绍。李渊让家人亲戚逃回太原,柴绍独自逃走了。平阳公主回到李家在武功县的别宅,招引亡命之徒,得到数百人,起兵响应李渊。又说服附近的“盗贼”投诚,攻克长安附近不少县城。她严明法令,禁止士兵抢劫,附近的人都来投奔,最后集结兵力七万人之多,威振关中。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唐军能南渡黄河进入关中,不作一战就包围长安,然后很快攻克之,平阳公主的功劳是至关重要的。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应该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例如赫赫有名的娘子关,就是因为平阳公主率军驻守于此才得名。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是联系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咽喉。因此,娘子关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的要地,而李渊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平阳公主来守卫,足见对她军事能力的充分信任。
平阳仅的葬礼与众不同,有前后部鼓吹。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李渊则说:“鼓吹就是军乐,从前公主亲临战阵,擂鼓鸣金,参谋军务,古时候有这样的女子吗?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诏命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
038武艺高强——樊梨花
樊梨花(生卒年不详),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是传说中唐代著名的女将军。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薛丁山与樊梨花的故事是以唐,贞观年间平定西北边乱为背景,描述了一幅热血儿女平乱定边,沙场挥戈的壮阔画卷。其中的薛丁山三请樊梨花最为哙灸人口,被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广为传唱流传不衰。
樊梨花,美丽无双,武艺最高,天下无敌;虽受辱含冤,却申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她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妇女伟大的独立于世的精神。
039杨门女帅——穆桂英
穆桂英(生卒年不详),北宋时代人,山西太原保德州人,古代鲜卑贵族后裔,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抗辽时,她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的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征西时,穆桂英率十二寡妇征西,大获全胜,西夏议和臣服。平南时,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杨宗保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因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朝廷封为浑天侯。
后来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为了探测敌情,穆桂英带了两名女将,沿一条小道爬过一座山头,穆桂英向峡口瞭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040抗金英豪——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35年),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淮安北辰坊人,因家贫战乱流离润州为妓。后结识韩世忠。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
这一对爱国夫妻,居然特立独行,在“投降派”、“求和派”、“骑墙派”得势的两宋之交,打出了汉人的威风。宋高宗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杨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建炎四年(1130年),韩世忠和梁红玉奉命镇守京口,与金兵大战黄天荡,梁红玉“亲执桴鼓”,指挥作战,率八千精兵,将金兀术10万军队围困在黄天荡。为了迎击金兀术的军队,韩世忠和梁红玉相约,妻子在中军楼船上指挥,丈夫带兵分割截杀金国军队。在火光冲天、箭如雨发的战场上,梁红玉泰然自若地观察敌情,指挥战斗,甚至还为韩世忠及其部下擂鼓助威。至于生死早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只要杀敌人,只要能胜利!一个女人的力量,足以使宋军弟兄拼死效力。黄天荡一仗,赢了!不可一世的金兀术差一点死无葬身之地。
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与山阳等地。农历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军围攻,力尽伤重落马而死。终年三十三岁。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朝廷闻讯大加吊唁。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四大首领
上榜人物及理由,部族首领或起义重要人物可入此榜,四大首领有:南国圣母冼阿莫、建政文佳陈硕贞、白莲指挥王聪儿、太平之花洪宣娇。
041南国圣母——冼阿莫
冼阿莫(522~590年),原名冼英,人称冼夫人,广东高州人,其家族世代为俚人部落首领,隋朝封谯国夫人。冼夫人自小贤良聪颖,武艺超群,善行军用兵,少年时代就得到远近部落的拥护,连海南岛的1000多洞俚人也慕名归附。其后与汉人高凉太守冯宝联姻,协助冯宝处理政务,并在部落中大力推行法治,改造俚人旧俗,“人莫敢违”。
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高州刺史李迁仕暗通侯景叛乱,冼夫人果断发兵协助平息。冼夫人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51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陈朝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挟持冼夫人之孙冯仆叛乱,冼夫人亲自率兵与陈朝军队合力击败叛军,以功高封高凉郡夫人。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局势混乱,邻近州县推选冼夫人为主,尊为“圣母”,保境安民。冼夫人审时度势、顾全大局,迎接隋军进入岭南,让岭南归入隋的版图。后番禺王仲宣起兵反隋,“诸州跟叛”,冼夫人出兵平叛,“所到之处,闻风归顺”,岭南得以重新统一和安定。
042建政文佳——陈硕贞
陈硕贞(620~653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人,是位巾帼女杰,她建立政权,自称皇帝,震动了一方。
陈硕贞自幼父母双亡,和一个妹妹相依为命。姐妹俩历经世间风霜雨雪,尝遍人间辛酸苦辣,这一年,清溪发生洪灾,朝廷照样征收各种赋税,导致民不聊生。陈硕贞不顾自己安危,偷偷打开东家的粮仓救济灾民,结果被东家发现,捆绑起来,打得遍体鳞伤、死去活来,众乡亲自发组织起来,冲入关押陈硕贞的柴房,将其救出,为逃避官兵的搜捕,陈硕贞逃入深山之中隐迹,装扮成一位道姑,疗养身体。
陈硕贞在养伤期间,觉得只有推翻朝廷,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初,陈硕贞正式宣布起义,与官府进行对抗。她仿照唐朝官制建立了政权,任命章叔胤为仆射,总管各项事宜,而她自己则称为“文佳皇帝”。
陈硕贞发动起义后,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拥护,在很短的时间里,义军就发展到几千人,为壮大力量,陈硕贞和章叔胤兵分两路,章叔胤领兵攻占桐庐,陈硕贞自己率军两千攻占睦州。睦州各地的百姓群起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数万人。陈硕贞能够以区区两千人马就攻陷睦州首府及所属诸县,顿时朝野震动。朝廷派婺州刺史崔义玄镇压起义,文佳皇帝陈硕贞及仆射章叔胤在战斗中被俘,最后英勇就义。
做为第一位自称皇帝的中国女性,陈硕贞的精神确实难以磨灭。陈硕贞的故乡青溪留下了“天子基”、“万年楼”等遗迹,这些遗迹在北宋末年曾使方腊受到启示。
043白莲指挥——王聪儿
王聪儿(1777~1798年),湖北襄阳(现在的襄樊市人),江湖艺人出生。自幼随父走江湖,练就一身武艺。16岁以后与丈夫齐林(襄阳黄龙垱人)在农民中发展白莲教组织,进行秘密反清活动。在县衙任总差役的齐林被推为教首。原定嘉庆元年正月十五日(公元1796年6月23日)起义,事泄,齐林等被捕牺牲。王聪儿继承丈夫遗志,奔赴黄龙垱高举义旗,被齐林弟子姚之富等推为总教师。提出“兴汉灭满”的口号,建元“万利”。三月底,率众四五万人攻占吕堰驿,杀巡检王奠孙,首战告捷,声威大振。四月初七攻克樊城。六月挥师南下,连克数州县,进逼孝感,威胁武昌。翌年,与姚之富等分兵三路,攻河南,占陕西。五月入川东与四川等地义军会合。两军统一整编为八路,年仅20岁的王聪儿被推举为八路兵马总指挥。并亲率“襄阳黄号”,回师湖北,直捣襄樊。
清政府先后调动重兵围攻义军,王聪儿转战川、楚、陕深山老林之中,多次出奇制胜,急得嘉庆皇帝束手无策,泪如泉涌,几次易帅。嘉庆三年三月,因战斗失利,被清军追击包围于郧西卸花坡。义军多次与清军激战,未能破围。四月一日,防线被清军突破,王聪儿率领十几名女义兵且战且退。在寡不敌众、箭矢用尽又无后援的情况下,她和十几名女义兵全部跳崖壮烈牺牲,年仅21岁。
044太平之花——洪宣娇
洪宣娇(生卒年不详),广东花县福源水村人。洪秀全之妹,萧朝贵之妻。清朝许多女英雄中最有名气的一个便是洪宣娇,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她还直接策划谋杀了东王杨秀清。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廷的腐败无能日益显示出来,不断地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压在广大人民头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九州大地怨声载道。终于,在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八年,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在广西金田起事,目标在于推翻腐朽的清朝廷;在顺应民心的情况下,太平军的势力迅速扩展,咸丰元年攻占永安后建立太平天国;咸丰三年攻取了南京,正式奠定了基业;直到同治六年,由于太平天国高层领导人内部争斗厮杀,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才导致城破国亡、太平军由数百人的教会组织发展到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前后持续了十五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除了靠足智多谋的天王洪秀全及手下一批得力的干将外,洪秀全同父异母的妹妹洪宣娇在其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娇媚女子的一举一动,和太平天国命运的沉浮,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天京城破之日,洪宣娇乔装成民妇,随着逃难的人群到了上海,而后又辗转随同洋传教士远渡美国,在美国旧金山一带开业行医,至今那里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洪宣娇的传说。
四大侠骨
上榜人物及理由:当然是有侠义之心者,或称侠义、或立战功、或者为父、或者为民,上榜者四人有:风尘女侠张红拂、替父从军花木兰、为父报仇吕四娘、刀茅抗英冯婉贞。
045风尘女侠——张红拂
张出尘(?~640年),李靖爱妻,本名张出尘,本是隋朝权臣杨素的侍妓,常执红拂立于杨素身旁,因此她又被人称为红拂女。
李靖是唐朝开国元勋,封卫国公。少有“文武才略”。他精通兵法,能征善战,灭萧铣、灭辅公?;平突厥、平吐谷浑,皆获全胜,是博古通今的军事大家。唐太宗李世民称其武功乃“古今所未有”。李靖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但处世谨慎,明哲保身。
张出尘是李靖的结发之妻,也是李靖的红颜知己。张出尘虽然在所谓正史中默默无闻,但在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却是一个奇女子,是隋末“风尘三侠”之一。红拂女初识李靖的时候,李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他身着布衣的来见杨素,向杨素畅谈天下大势。红拂还从未见过这样的人物,不禁一见倾心。红拂女打听到这个布衣青年名叫李靖,住在长安的某旅馆中。于是,当天夜里,红拂女便找到李靖的住所,以身相许,与李靖私奔了。她年轻,美貌,但最难得的是她的这种勇气,真是令人嘉许。如无如此决断之心,自是没有后来的红拂女之传奇。从认识了李靖及虬髯客,她的传奇故事从此开始,走上了“侠义”之途。红拂女之所以能够留名于世,与这虬髯客有着及为密切的关系。李靖,虬髯客与红拂女曾被称为“三侠义。”
后李靖参加了李唐的军队,成为卫国公,此中红拂女自然是功不可没。她不但善战,且机智,故而为夫君李靖的屡立战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唐贞观十四年(640年),李靖的妻子张出尘因病去世。夫君李靖痛失爱妻,自是哀伤不已。
046替父从军——花木兰
花木兰(生卒年不详),河南虞城人,生于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12年,是虚指)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迪斯尼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047为父报仇——吕四娘
吕四娘(生卒年不详),清朝雍正年间人,浙江嘉兴人,吕四娘生得眉清目秀,天资聪慧,秉性极高,明艳动人。明末大儒吕留良的孙女。吕家受文字狱牵连后,吕四娘隐姓埋名、苦学武功,成为清初的一代奇人。相传1735年她潜入圆明园,刺死了雍正皇帝。
话说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静因不满清廷统治,上书陕西总督岳钟祺(岳飞的后裔)策动反清。事后,雍正就此事大做文章,对案犯严加审讯,广肆株连,由此引出浙江文士吕留良文字狱案。曾静等人鎯铛入狱,后被满门抄斩,吕留良一家也未能幸免。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与其母因在奄中,幸免于难。吕四娘勤学苦练,又有极高的悟性,仅花了一年时间,就尽得黄老先生的真传。后来又在天台山上得到悟因法师的传授,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有了一身武艺的她,决心替全家报仇。
八月十四,机会到了,吕四娘将自己扮成秀女,接近了皇上,这时雍正早已等得心焦,在枕上呢呼:“爱卿,快来吧!”吕四娘把斗篷一掀,霍地站起身来,一脚踏在雍正皇帝的胸膛上,同时从腰间拔出宝剑抵住了他的咽喉,低声喝道:“我乃吕留良之孙吕四娘,今夜特来取你人头,以祭我全家老小在天之灵!”
雍正皇帝可真是所料不及。眼下受制于人,本有的一身武功也无法施展,吓得身子象筛糠一样抖个不停。不待他出声,吕四娘已高举起宝剑,带着满腔仇恨,一剑砍下了雍正皇帝的头颅,一切只在瞬息之间就完成了。等到第二天一早,值班的太监发现皇上的脑袋已不翼而飞,圆明园中顿时乱成一团,可这时吕四娘早已回到了妙音庵中。
048刀茅抗英——冯婉贞
冯婉贞(生卒年不详),清代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她是抗击英法侵略者的一位小英雄。她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还有高明的战术。一次,她率领一支少年武装打退了600多个侵略者的进攻,她的英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
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
一天中午,哨兵匆匆来报,说侵略军的马队来了。但这一小股敌人很快就被团民们打退了。
敌人还会来报复,冯婉贞提出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可冯三保觉得我方人少拚不过。冯婉贞自己组织精通武术的青年去迎战。第二天,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好几百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
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
第五部分 才貌出众
四大美人
上榜人物及理由:这个不用说理由了,公认就是理由。这四大美人有:沉鱼浣纱西施、落雁出塞王昭君、闭月拜月貂蝉、羞花醉酒杨玉环。
065沉鱼浣纱——西施
西施(生卒年不详),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宫廷舞人。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重要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西施有“沉鱼”之貌,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觉得西施太美丽了,都自行惭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来。从此西施得来“沉鱼”之称。
对西施最终是生是死的结局,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版本。1、沉海说:传说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2、隐居说:这种说法也是十分风行,《越绝书》里面记载说,“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也有类似说法,认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3、落水说:或许是善良的人们并不希望西施这位无辜的弱女子有个悲惨结局,于是找出初唐诗人宋之问《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为依据,认为吴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4、被杀说:这种说法可以说纯粹来自传说了。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四个版本中,沉海说和隐居说流传最广,而且相关的证据资料也最多。
临浦集镇往东北走2公里,有一座苎萝山。山的西边有一条长约2.5公里的浣沙溪。这条溪的两岸,分布着西施庙、苎萝亭、范蠡庙、起埠庙、浴美施闸等14处西施古迹群。至今,浣沙溪边的粉红建筑西施庙里仍保留一块清代光绪皇帝的御旨石碑。
066落雁出塞——王昭君
王昭君(前52年~前19年),名嫱,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西汉到了汉宣帝时,又强盛了一个时期。而北方的匈奴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汉元帝即位后,呼韩邪再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宫女们虽想出宫,但却不愿远嫁。只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就是王昭君。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单于临回匈奴前,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了美丽端庄王昭君,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丑化了王昭君。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有材料说画工叫毛延寿)。昭君出塞后,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昭君出塞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传说昭君出塞时,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067闭月拜月——貂蝉
貂蝉(东汉末年人)姓名不详,传说却很多。关于出生地,也没有明确的说法。一说出生在山西省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一说生于陕西米脂县。
貂蝉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这不有了“貂蝉拜月”的故事,同时有了“闭月”之代称;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关于貂蝉的结局,有评话这样叙述: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068羞花醉酒——杨玉环
杨玉环(719~756年),原名杨芙蓉,小字玉环,道号太真,蒲州永乐人,祖籍弘农华阴,十六岁嫁给玄宗之子寿王。玄宗对她一见钟情。并册封为贵妃。“安史之乱”爆发,众臣逼唐玄宗将杨贵妃缢死,葬于马嵬坡。“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中,“羞花”就是指杨贵妃,相关故事:“贵妃醉酒”
杨贵妃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杨玉环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璬家。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玄宗子)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然而皇帝唐玄宗见儿媳杨玉环有倾城倾国之色,竟悖常伦,欲占为己有。于是以“做女道士”为名招入宫,经过一番暗渡陈仓后,于天宝四年(745)封为贵妃。
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西幸成都。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禁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贵妃死时,年38岁。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明皇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了。关于杨贵妃的故事还有“贵妃醉酒”。
四大佳文
上榜人物及理由:佳文必须是文采出众的。续写汉书班昭、著名诗人谢道韫、品评诗文上官婉儿、词人小说顾太清。
069续写汉书——班昭
班昭(约49~约120年),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东汉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因丈夫姓曹,历史上又称曹大家(音姑)。丈夫死后,和帝赏识她的才华,让她供职宫中,教皇后和嫔妃们读书,很受和帝及后、妃们的尊重。班固去世之时,《汉书》中的《八表》及《天文志》并未完成,遗稿散乱,她奉命整修,得以完成。其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其作品还有“赋”、“颂”、“门”、“注”、“哀辞”、“书”、“论”、“遗令”等十六篇以及《女则》、《女范》、《女孝经》等。
她在《女则》、《女范》、《女孝经》中提出了妇女应当遵守的封建伦理道德,为儒家和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敬重,也就被抬到“女圣人”的地位。班昭写的《女戒》七篇。《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其子曹成被封为关内侯,另一个儿子曹俗,也在陈留为官。死后,皇太后亦素服举哀,派人监护丧事,以示优礼。
班昭是史学家,也是文学家,在邓太后理政时还参与国事,因此还可以算是政治家。
070著名诗人——谢道韫
谢道韫(约349~409年),陈郡阳夏(今太康)人,东晋著名女诗人。她是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谢安侄女,左将军王凝之妻。她出身于晋代王、谢两大家族中的谢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公元399年丈夫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后一直寡居会稽。
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
谢道韫长于诗文,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言语》引《妇人集》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谢道韫的书法也为后世所称道。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法“为其舅(指王羲之)所重”。唐人李嗣真《书后品》则称其书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
071品评诗文——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
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仪凤二年,武则天召见上官婉儿,当场命题着文。上官婉儿能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698)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
景龙四年(710),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上官婉儿于旗下。《全唐诗》收上官婉儿诗三十二首。
072词人小说——顾太清
顾太清(1799~1876年),清代女词人,名春,字梅仙,号太清,姓西林觉罗氏,后改顾姓,故又称西林春,或太清春。满洲镶蓝旗人,嫁为乾隆曾孙奕绘为侧福晋,报宗人府为“顾”姓。婚后夫妇唱和,遂号太清,以顾太清名世。顾太清是清代最重要的女词人,还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
中国的文坛长期由男性统治,女作家可谓凤毛麟角,难以数记的女性被禁在深闺里,无人知晓。明末清初,部分大胆的女子走出闺房,结社吟诗,抒发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顾太清就是其中的一员,她曾与当时京师的满汉才女结集秋红吟社,联吟诗词,在中国女性文学史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太清工诗词书画,有一代才女之称。她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小说、绘画,尤以词名重士林。唐诗是讲意境的,宋诗是讲才学的,面对这两座高峰,太清却完全凭才气做诗,不摆"唐模宋轨"的架子,倒也潇洒自如,更添了一种风流态度。人总说红颜女子多薄命,但诸如太清之流的才女,除了让后人嗟叹之外,更给天下人展示出了一种精神的超脱,异样的风采。
顾春又是清代最重要的女词人,她的词造诣之高,体现在烹词炼句自然精工,无着意刻划痕迹,又善构意境。词学周邦彦、姜夔,颇多咏物、题画之作。
太清晚年还自署"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
四大知音
上榜人物及理由:真正的知音音是两个人的事啊,两人都认帐才是。这里有四人可称得上知音:夜奔相如卓文君、追随东坡王朝云、冒家总管董小宛、将军知音小凤仙。
073夜奔相如——卓文君
卓文君(生卒年不详),西汉临邛人,汉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后与司马相如相恋,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在后世被传为千古佳话。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丧夫后许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能弹琴作诗,长得又帅(《史记》曰:甚都),卓文君从中领会到他的才华和情感,一心相爱。司马相如家里一无所有,卓文君随他私奔后,就开了个酒铺,亲自当掌柜,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则作打杂,不怕人讥笑。后卓王孙碍于面子,接济二人,从此二人生活富足。后来司马相如终于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则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
074追随东坡——王朝云
王朝云(1062~1096年),字子霞,浙江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后来成为大文豪苏东坡侍妾,1094年随苏东坡谪居惠州,第三年亡故并葬于惠州西湖。
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舞在中央的王朝云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倍加引人注目。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洗净浓装,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仿佛一股清香,沁入苏东坡的心。此时西湖天气突变,山水迷蒙,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朝云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东坡先生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决意追随东坡先生终身。朝云与苏轼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别是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和贬谪惠州两段艰难岁月,但一直没有苏轼夫人或妻子的名号,只是到了黄州后才由侍女改为侍妾。
朝云与东坡先生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地涉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感伤。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坡所写的《蝶恋花》词:“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这首《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朝云去世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词”。能透视苏轼内心世界致此,王朝云称得上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了。
075冒家总管——董小宛
董小宛(1624~1651年),名白,号青莲,金陵人,“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1639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董小宛出身于富庶人家,早年父亲开设“董家绣庄”,在苏州小有名气,生意兴隆。小宛母亲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女儿,因仰慕李白,为女儿取名白,号青莲,小宛模样俊秀,脑子灵慧,十三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女儿过一种与世相隔的恬淡生活。后来绣庄破产,母亲病倒,生活的重担都压到了董白身上。
为了付清庞大的债务和巨额的医药费,董白来到南京卖艺,改名小宛。董小宛孤芳自赏,不肯任别人摆布,鸨母冷嘲热讽,董小宛只好离开南京,来到半塘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董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所以三番五次地受客人之邀,就在董小宛离开秦淮河不久,却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她,那位公子就是冒辟疆。
后来冒辟疆在朋友帮助下,了断小宛的债务。把小宛娶回家中。小宛入冒氏之门后,与冒家上下内外大小人众相处得非常和谐。冒家的全部帐目出入全由她经手,她料理的清清楚楚。小宛还烧得一手好菜,善做各种点心及腊味,使冒家老少大饱口福,在众人的交口称赞中,小宛得到了无限的满足。
战乱过后,冒家缺米少柴,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多亏董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公元1651年,做了冒家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病逝。冒辟疆含泪写下了《亡妾董小宛哀辞》。
076将军知音——小凤仙
小凤仙(1900~1954年),原名朱筱凤,偏房所生,后改名为张凤云、张洗非。原籍浙江钱塘,是上海的名妓。她不但貌美,且善解人意,具有容人的气度。蔡锷对她甚为欣赏,而小凤仙对他亦是倾心相待。
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她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但她却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囚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段爱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电影。
据有关史料记载,小凤仙家原是浙江的旗人,其父姓朱,母亲是偏房。因不愿受大老婆歧视,其母带着她离开朱家单过。不久母亲病逝,一位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她就改姓张。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张奶妈就带着她仓促逃往上海。因衣食无着,张奶妈就将她暂时押给一位姓胡的艺人学戏,到南京卖唱为生,取艺名“小凤仙”。不久,她又跟着胡老板辗转到达当时的京师北京,在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云吉班卖唱接客做生意,以其才貌色艺俱佳,名震京师,成为民国初年北京城红极一时的名妓。
关于蔡锷于小凤仙的一段情,开始蔡可能有“狎妓”以麻痹袁的意味,蔡锷当时33岁,小凤仙17岁,两情相悦,英雄美人悱恻缠绵成了千古美谈,民间亦多有传说。从蔡锷赠小凤仙两联中可看出俩人的一番真情: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相传蔡锷病逝日本福冈大学医院,消息传到北京,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披黑纱,送有挽联: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四大超群
上榜人物及理由:超群者,必有别人不及之处,有的可称为家。这四人有:辞赋专长班婕妤、音乐史诗蔡文姬、红艳诗人朱淑真、文学大家李清照。
077辞赋专长——班婕妤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名门之女,少有才学,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山西朔县宁武人。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班婕妤这个称谓,以至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父亲越骑校尉班况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班况的4个儿女都有上乘表现: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形影不离。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又是侍妾,又是朋友。
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妇女。从赵飞燕入宫,她就觉得应该急流勇退,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汉成帝允其所请。从此深宫寂寂,《团扇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并流传于世。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轻怜蜜爱了。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班婕妤心如止水,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汉成帝崩逝后,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天天陪着石人石马,谛听着松风天籁,眼看着供桌上的香烟缭绕,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
078音乐史诗——蔡文姬
蔡文姬(公元176~?),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河南杞县人。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
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也确实非常有才气。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079红艳诗人——朱淑真
朱淑真(1135~1180年),宋代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当宋室南渡前后,系宋代为数不多的著名女诗人。相传为朱熹侄女。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嫁予一文法小吏,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朱淑真的诗词大多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朱淑真书画造诣也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朱淑真有一首著名的《断肠谜》,词谜如下:“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全词十句话,句句分道扬镳,悲切与愤懑交织在一起,既抒发了自己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谴责。有趣的是将每句话作为“拆字格”修辞的谜面,谜底正好顺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
080文学大家——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年),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词人和著名的文学家之一。
父李格非为元佑四学士之一,母王氏,亦善属文。赵明诚是赵挺之的儿子。赵挺之时任吏部侍郎,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后李格非列入元佑党籍,赵挺之则官至尚书左丞。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罢相,五日后卒,此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青州(今山东益州)长达十年,共同校勘金石古物,尽得其乐。靖康之变后赵明诚起复知江宁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赴建康途中染疾身亡。李清照自此孤苦无依,漂无定所,晚年来往于金华、临安两地,境况甚为凄凉,在乱世中目睹了山河破碎,朝廷的苟且偷安,李清照抑郁而终。
据说李清照的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词曰:“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五部分良贤孝奇类:四大良母、四大贤妻、四大孝女、四大新奇
四大良母
上榜人物及理由:四大良母是公认的,不用说理由了。这四人有:孟母三迁孟柯母仉氏、陶母退鱼陶侃母湛氏、欧母画荻欧阳修母郑氏、岳母刺字岳飞母姚氏。
081孟母三迁——孟柯母仉氏
孟母(?~前317年),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也都学习记住了。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断机教子”的故事: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背诵不全。孟母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082陶母退鱼——陶侃母湛氏
陶母(243~318年)古代饶州人,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
陶侃少时,在浔阳作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少小离家在外,谨记母训,陶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待人和善、颇有人缘。有一次,他的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来一坛糟鱼给他食用。孝顺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鱼,便趁同事出差鄱阳之机,顺便捎上这坛糟鱼,并附上告安信。陶母收到信物,甚为侃儿一片孝心高兴。于是随口问送信物之人:“这坛糟鱼,在浔阳要花多少钱?”那客人不解其意,直夸耀说:“嗨,这坛子糟鱼用得着花钱买?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爱吃,下次我再给您多带几坛来。”陶母听罢,心情陡变,喜去忧来,将糟鱼坛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鱼带回陶侃,并附上责儿书信。此书言辞严厉,书云“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侃收到母亲返回的糟鱼与责书,万分愧疚,深感辜负母训,发誓不再做让母亲担忧之事。从此,陶侃为官公正廉洁,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还乡,他也一丝不苟,将军资封存、仓库亲自加锁,点滴交公。陶侃的一生业绩浸透了陶母谌氏的言传身教。助人为乐,不受酬谢。
083欧母画荻——欧阳修母郑氏
欧阳母(生卒年不详),郑氏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他留下的故事是“画荻教子”。
“画荻教子”的故事: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孤儿寡母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她不断给年幼的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
欧阳修不明白母亲怎么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力量来抚养自己。一次,欧阳修问起了这件事。母亲深情地说:“你父亲死后,我能守寡抚孤,是因为我了解你父亲的品德高尚。我决心把你培养成像你父亲那样的人。为了你,再大的苦我也能吃。”
后来,欧阳修做了官,任参知政事。庆历三年,他因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被贬职。欧阳修的母亲说:“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
084岳母刺字——岳飞母姚氏
飞
岳母(生卒年不详),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四大贤妻
上榜人物及理由:好妻子忠于丈夫,支持丈夫的正义事业,当然也包括纠正丈夫的不良方面,也不是易事。以下四人上榜:断机劝学乐羊子妻、忠贞不渝刘兰芝、才智助夫黄月英、夫唱妇随陈芸娘。
085断机劝学——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生卒年不详),河南人。《后汉书》中的列女传中有“乐羊子妻”的描述,这里载出的是译文,以便大家读起方便一些。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个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接受他人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于是就七年不回来。
乐羊子离家求学期间,妻子辛勤持家,照顾婆婆。有一次,邻家所养的鸡误闯入乐羊子的园中,婆婆便抓来杀了做菜吃。到吃饭时,乐羊子妻知道鸡的来历,直对着那盘鸡流泪,不吃饭。婆婆感到奇怪,问她原因,乐羊子妻说:“我是难过家里太穷,不能有好菜吃,才让您吃邻人家的鸡。”婆婆听了大感惭愧,就把鸡丢弃不食。
086忠贞不渝——刘兰芝
刘兰芝(东汉末年),安徽庐江郡人,记叙其事的《孔雀东南飞》成为汉代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刘兰芝是小家碧玉型的女人,她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礼。十七岁的那年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小吏焦仲卿为妻。焦家人口简单,丈夫之外只有守寡多年的老母和一位小姑子,也算是当地的小康之家。刘兰芝嫁到焦家以后,起早睡晚,辛勤操持家务,把一个四口之家打理得有条不紊。然而焦母心中却非常不是滋味。焦母始则蛮不讲理地加重媳妇的工作量,继而百般挑剔媳妇的不是,终于完全丧失理性,认为媳妇简直就是破坏焦家和谐气氛的狐狸精,强迫儿子非把刘兰芝休回娘家不可。
当天夜里,夫妻两人泪眼到天明,焦仲卿一再解释他的尴尬处境,并保证假以时日,情况必然会获得改善,劝慰其妻务必要暂时忍耐,过些日子再来相迎;然而刘兰芝不敢作此奢望,完全是一别成永诀的态势。该走了。一辆马车载着刘兰芝离开焦家,焦仲卿骑着一匹白马随车相送,两人再度发誓,决不相负。刘兰芝回到家中,善良的母亲悲悲切切。性情暴躁的兄长却替兰节答应了一门婚事,刘兰芝只有用手巾掩口啼泣。
刘兰芝肝肠寸断,踉踉跄跄地离开了青庐,趁人不备,跃身投入村外的池塘之中,用她的生命来诠释情爱的坚贞。那边焦仲卿也在当天夜里在庭树枝上自缢而死。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殉情的消息,已经轰动了附近村里,焦母呼天抢地,为独子的死悲恸不已;刘家兄长更是愧悔交加,因为自己的贪利趋势,而害得走投无路的妹妹投水保贞。
087才智助夫——黄月英
黄月英(生卒年不详),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樊)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本名于史无载,“月英”是她在民间传说中的名字。黄承彦以黄月英有才,向诸葛亮推荐,请求配婚,诸葛亮答应后遂与黄月英结为夫妻。相传黄月英黄头发黑皮肤,但知识广博。但也有一说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相传就是从黄月英的传授的技巧上发展出来。荆州一带的特产,相传部分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现今襄樊一带,还可以听到很多关于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动人传说。她还是当时有名的才女,熟读兵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足智多谋。但相传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尽管如此,后人对黄月英还是有很多不错的评价。而作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谋士诸葛亮的妻子,心中也饱含着对丈夫的担忧与思念。总而言之,黄月英也称得上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并且在千百年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她与诸葛亮的的美丽传说。
诸葛亮所学,很多是由黄月英所授。诸葛亮居住在隆中其间,有客人来访,诸葛亮吩咐妻子磨面,顷刻之间,面已磨好,诸葛亮奇怪为什么这样迅速,后来私下观察,看见有几个木人在快速磨麦、磨面。于是诸葛亮请教黄月英,学习了相关机械技巧。诸葛亮死后,黄月英也很快病逝,临终以“忠孝”勉励其子诸葛瞻。
088夫唱妇随——陈芸娘
陈芸娘(生卒年不详),夫君沈复(字三白),芸娘自幼丧父,擅女红,全家生计都凭她一双巧手。生性聪颖,自学诗文,亦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种句子来。沈三白与陈芸娘蔑视封建礼教,元宵灯会,芸娘乔装男妆随夫君出游,于是,闹出了误会,并且失去了公婆的欢心,以至于最后分家,其实就是被逐出了家门。好在夫妻感情甚笃,于苦中作乐,依然和和美美,竟然没有落入“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俗套。芸娘聪慧明理,她之所以为人称道,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也许是实在太大度了,也不知中了什么邪,绞尽脑汁要想给沈复纳一个妾,而且要求还很高,美而有韵。当时,夫妇二人生活水平只是温饱的情况下,芸娘竟主动考虑沈复的其他需求,纵然沈复谢绝,她依然微笑着,四下物色。
陈芸娘的一生就是一个居家妇女的平常人生,有过美好的快乐的日子,也有在困苦中度日。最打动我的是她的淡定心,对三白的爱,对生活的向往,生活中时时散发的情趣,还有她的品味。她是古时候千千万万的妇女的一个,而有别於很多的妇女。她能写诗,对文章的欣赏不亚于须眉。对她的评价,林语堂曾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是我们在朋友家中最有风韵的丽人,因与其夫伉俪情笃令人尽绝倾羡之念…也许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不过在芸身上,我们似乎看见这样贤达的美德特别齐全,一生不可多得…”
沈复笔下的芸,的却是一位思想高超、行为独特、很有审美能力和幽雅情趣的人物。家中有此女本当好好爱的,只叹三白这公子哥无能力。尽管如此,不曾影响夫妻的感情。感叹。 也因如此才让三白久久不能释怀,一生碌碌无为的他,终写下了传世之书。
四大孝女
上榜人物及理由:孝女当然是对父母有帮助,包括公婆,孝敬公婆颜文姜、救父免刑缇萦、舍身寻父曹娥、助父守城荀灌娘、
089孝敬公婆——颜文姜
颜文姜(生卒年不详),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在博山世代相传,妇孺皆知。故事版本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她原本为青州府颜家庄人氏,与凤凰山下郭姓人家订有婚约,未婚夫得了重病,颜文姜便被送来“冲喜”,可怜“寅时娶进颜氏女,卯时病死郭家郎”,颜文姜因此成为婆婆眼中的“丧门星”。生性善良的颜文姜可怜公婆老年丧子,小姑年纪尚幼,尽管受到不公正待遇,却依然留在了婆家,日复一日,“上炕剪子下厨刀”,每天从早忙到晚,夜里还要推碾拉磨,苦苦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
凤凰山前水源奇缺,要喝水得到三十里外的石马村去挑,婆婆特意制作了两只尖底水桶,一路上都不能放下休息。有一天,太白金星云游到此,看到文姜爬山越岭挑水十分艰辛,就动了恻隐之心,他变成一名骑马的老汉,求文姜赐水饮马,文姜连忙答应说:“前面这桶水是给公公婆婆喝的,后面那桶不够干净是我喝的,你就用后面这桶饮马吧。”太白金星为文姜的孝心和善心感动,饮完马后将马鞭送给她,嘱咐道:“把鞭子挂在水瓮里,啥时候用水提一提就有了,但要以瓮满为限,否则就会水涌成灾。”
婆婆对文姜不再出去提水感到奇怪,趁她出门后来到屋里查看,看到水瓮里挂着一条烂乎乎的马鞭,十分生气,拽出来就扔到地上,顿时,水涌成灾。文姜赶回来看到公婆和小姑淹在水里,她左手拉起公公,右手拽着婆婆,用脚挑起小姑子,一屁股坐到水瓮口上,阻止了一场大灾。水停后,舍己救人的颜文姜就坐化成神,在她坐着的地方流出一股甘泉,后人便将这泉称做灵泉,流淌的泉水成了“孝妇河”。
颜文姜故事流传了几百年后,后人建起了颜文姜祠。
090救父免刑——缇萦
淳于缇萦(生卒年不详),西汉王朝时代的人。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 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病,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不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治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091舍身寻父——曹娥
曹娥(130~143年)上虞曹家堡村人。母早亡,曹娥的父亲曹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汉代吴越地区逢端午节祭祀潮神伍子胥的习俗。相传在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的五月五日,曹盱为迎伍君,在江上逆涛而上,不幸失足坠江而死。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三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这就是孝女曹娥投江觅父的传说。人们被她的行为所感动,就把她埋在江边。曹娥孝行感动乡里,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元嘉元年(151年)上虞县令度尚改葬曹娥于“江南道旁”,并报奏朝廷表为孝女,为其立碑建庙。后来这条江(本名舜江)改名为曹娥江。曹娥庙为上虞县境内最大的庙宇,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建筑价值。
在浙江,由于人们对曹娥的忘我纯孝表示景仰,才由纪念屈原、伍子胥而变成纪念曹娥,各地在五月初五这天总有江中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的场面,曹娥庙里还举行盛大的庙会。各省各府都来拜曹娥孝女娘娘,许多志士仁人还题词送匾赞扬孝女曹娥的孝义。
092助父守城——荀灌娘
荀灌娘(生卒年不详),荀灌娘生于晋惠帝元康元年,从小不喜欢读书写字,更与针织女红无缘,却偏爱舞枪弄剑,打拳踢腿,小小的女孩儿家,比男孩子还要狂飚骠顽。她的父母无可奈何,索性顺其天性发展,并聘请名师授武艺。荀灌娘十岁以后已能骑马张弓,一根小银枪更是挥舞的出神入化,俨然就是个小女侠的模样。
就在荀灌娘十三岁这年,春耕刚过,几万贼兵在匪首杜曾带领下由西域流窜到宛城。当时宛城守军仅有千人,又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贮存的粮草十分有限,势难长期固守,情况非常危急。荀崧自付城中兵力薄弱,守御尚且不足,更不可能轻言出击,然而长此困守,待至矢尽粮绝又当如何呢?想来想去,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派遣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突围出城,驰往临近的襄阳求救。因为襄阳太守石览,是荀崧旧部,他兵强粮足,只要能发兵前来,必可解救宛城之围。荀崧把自己的计划向文武官员宣示以后,大家虽然十分赞同,但却没有一人愿意担任突围求救的任务,荀崧一筹莫展,此时荀灌娘却挺身而出,愿往襄阳投书请援!荀崧大惊,加以拒绝:你一个小小女孩子,如何能够完成如此艰难之重任。荀灌娘却表示:“女儿虽然幼小,但却习得一身武艺,乘敌不备,出其不意,必可突围而出。与其坐以待毙,何不冒险一行。倘能如愿,不仅可以保全城池,买际上也拯救了黎民百姓,如果不幸为贼兵所阻,顶多也不过是一死而已,同是一死,何不死里求生,冒险一行呢!”
事实确实如此,荀崧考虑良久又作了一番研究与安排,终于同意了女儿的请求,于是选派了壮士十余人,组织了一支闪电突击队,借着浓浓的夜色作掩护,一涌而出,向襄阳城飞奔而去,马快情急,穿垒而过,贼兵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一队人马消失在黑暗的远方。后来大军赶到,荀灌娘也在队伍中挥舞银枪左冲右突,从而解了宛城之围。
四大新奇
上榜人物及理由:四大新奇排到这个大类里实属无奈,也只好凑在这里了。说新奇有两方面,一是新鲜,也就是首创点什么新鲜事。二是奇怪的事,就是别人不易做到的。这四人是:裸模众观冯小怜、彩笺题诗薛涛、庵中半娼鱼玄机、身体异香香妃。
093裸模众观——冯小怜
冯小怜(生卒年不详),北齐后主高纬妃,有姿色,擅琵琶,工歌舞。冯氏自幼入宫,充当后主穆皇后的侍女,穆皇后宠衰,后主临幸冯氏,晋封淑妃,从此获得专宠,旋封左皇后。坐则与后主同席,出则与后主并驾齐驱,后主对冯氏说:“愿得生死一处,”后主让她居于华丽的隆基堂,隆基堂原为曹昭仪所居,冯淑妃妒忌曹昭仪,要求全部重新铺地面,后主对她百般迁就。公元575年(北齐后主武平六年),北周武帝大举进攻北齐,情况十分危急,后主仍与冯淑妃去打猎玩乐,终因贪猎而贻误军机。高纬让冯小怜不穿衣服、玉体横陈来让大臣们观赏,可有不少的门票收入,哈哈。李商隐的诗《北齐二首》中曾写道:“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后主为了满足冯淑妃观战,竟抽调军用物资,驾起远桥,北齐军大败。后主急带冯淑妃逃奔到青州,欲降陈国,公元577年,后主及冯氏为北周兵俘虏,押解到长安。
094彩笺题诗——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著名女诗人。字洪度、宏度,陕西长安人,父宦游入蜀时,生于成都。8岁能诗晓音律,貌美聪慧。14岁诗已出名。时父殁,家中败落。遂入乐籍成为乐伎。薛涛除与历届剑南西川节度使多有诗文往来外,还与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皆相唱和。
薛涛在自己住处,采用木芙蓉皮作原料,加入芙蓉花汁,制成深红色的精美小彩笺,常用于写小诗酬和,人称“薛涛笺”。由于浣花溪水清滑,所造纸笺光洁可爱,为它处所不及。李商隐有诗赞曰:“浣花溪纸桃花色,好好题诗挂玉钩”。薛涛死后,很少再有人能用溪水造笺纸了。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平静、清幽中度过晚年。
薛涛作为乐伎,她在各种饮宴场合里所表现出的急智和才华往往使得和她同代的诗人们惊讶和爱慕,传说元稹和薛涛的一段感情,最后却终于因为元稹不过视薛涛只是无数个和他诗酒共乐的乐伎之一,在他去了扬州之后便中断了这份感情的联络,对于薛涛而言,使她终身在等待,也许元稹说过要回成都见她的话,也许薛涛在等的不单单是个元稹了。她作为一个看惯了欢乐虚情场中一切是是而非的绝顶聪明的女诗人,自然知道一张薄薄的桃色笺纸,如何能够挽留得住那些被酒色痴迷的褪色了的真情。薛涛退隐之后,一直在溪水边制作她精致的粉笺,孤独地老去,不知道那份寂寞是不是还在现在的溪边飘荡。
薛涛的诗的成就不如她对造纸艺术的贡献,但作为那个时代不多的有机会识字的女子,她有这样的惠根也属难得了。单从文学的角度讲,她的诗作没有什么地位好言,但从传奇的迤逦妍逸的人生角度来说,她得确是个奇女子,一个智慧过人独善其身的超凡女子。
095庵中半娼——鱼玄机
鱼玄机(约844~871年),字幼薇,又字蕙兰,唐代诗人,长安人。《全唐诗》存其诗1卷。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
鱼玄机初次见到温庭筠时,还是那个叫做幼薇的小女孩,温庭筠出了道“江边柳”的考题,而幼薇挥笔写就“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的五律应答。温庭筠既惊艳不已,又隐隐地看透了这个小妮子的命运:“系客舟”,也许意味着她终将难免以色事人。温庭筠终究没有娶鱼幼薇。从此,他们一直坚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16岁时,鱼幼薇嫁与吏部补阙李亿为妾。可惜李亿的老婆裴氏出身望族,眼里容不下小鱼,硬把幼薇扫出家门、踢进长安咸宜观作道姑,起道号为玄机。那时,鱼玄机才17岁。一般寺院道观,都是专门收容看破红尘之人的,尼姑庵女道观更是专供痴情女逃情或避难的。
鱼玄机并非没有爱过李亿,奈何李亿虽是状元,人品才华都不过尔尔,心也就死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这句诗是她人生的分水岭:从自恋自怜,到自戕自毁。及时行乐吧,没有谁值得留恋。
艳帜高张的咸宜观写下“鱼玄机诗文候教”的广告,确是吸引了不少心存挑畔的才子。鱼玄机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自由自在,此时她是情欲世界的女皇。谁都知道鱼玄机是出了名的荡妇。可是,她的道观门前,还是在排队?无怪乎她纵声大笑,要把天下无行的男人都视为脚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从自己的诗和文字里,照见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爱慕者,她将无处可逃。鱼玄机24岁的时候,人人都看出来,她人老珠黄了。因为和丫环绿翘争宠,鱼玄机把绿翘打死了。而审问她的,竟是旧日追求她而被扫出门去的裴澄。鱼玄机被斩首了,终年24岁。
096身体异香——香妃
沙天香(1734~1788年),和卓氏,本名沙天香。维吾尔人叫她“伊帕尔汗”,原名叫玛慕黎兹姆,乾隆帝妃嫔之一,比乾隆帝小二十二岁。她自幼体有异香,被乾隆赐名“香妃”。
雍正十三年(1734)九月十五日生,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尔汗的五叔额色尹、哥哥图尔都配合清军作战,立了战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额色尹为辅国公,封图尔都为一等台吉(仅次于辅国公的爵号),次年,图尔都送妹妹伊帕尔汗氏入宫,以示联婚友好。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和卓氏入宫封和贵人。二十六年(1761)十月封容嫔,三十三年(1768)六月初封容妃,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卒,享年55岁。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东陵之裕陵妃园寝。她就是传说中香妃的原型。
乾隆帝为了照顾容妃的生活习惯,特遣回族厨师努倪马特做“谷伦杞(抓饭)”和“滴非雅则(洋葱炒的菜)”等维吾尔族的饭菜,使容妃在北京能品尝到家乡的风味。容妃在宫中深受乾隆帝的宠爱,乾隆多次出巡,都邀她同行,在宴席上居西桌之首位,后来升至东桌二位,这是仅次于皇后的席位,公元1766年,皇后乌喇那拉氏死后,乾隆帝不再另立皇后。她在宫中的地位更高了,位在令懿皇贵妃(嘉庆帝生母)和其它几位高级妃子之下。乾隆还在北京西内建了宝月楼(今西华门),让容妃居住。容妃是乾隆四十一位后妃中唯一一位来自维吾尔族的女子,葬于清东陵的裕陵妃园寝内。
第六部分 文学典故
四大典故
上榜人物及理由:典故就是精典的故事,但不一定能成为成语。以下四个精典故事的女一号上榜:绿珠跳楼之绿珠、红杏出墙步非烟、花开堪折杆秋娘、惊鸿照影唐婉。
049绿珠跳楼——绿珠
绿珠(生卒年不详),白州人。因为天生丽质,被石崇用十斛明珠换了来当妾。但还是因石崇而自杀身亡,这就是典故"绿珠坠楼"所说的故事。
巨富石崇曾任荆州刺史,卸任后,其财宝富可敌国。他在洛阳城郊金谷渊中,耗巨资修建了一座金谷园。园中珍宝无数、美妾如云,最得石崇喜爱的就数歌妓绿珠了。
石崇巨富,却不懂得收敛锋芒,每日以财富炫耀于世,与皇亲国戚竞奢比富,正所谓树大招风。当时晋武帝也是一位纵情声色的君王,后宫有五千佳丽,没多久晋武帝就一病不起,他死后,由他的白痴儿子即位,就是晋惠帝。赵王司马伦为宰相,这个宰相当了些日子后就自立为帝。他昔日的旧属便都成了当朝的红人,其中有一个叫孙秀的,孙秀慕绿珠久已,他到金谷园作客时,希望石崇能将绿珠送给他,石崇选了数十名美女让他挑选,他却非要绿珠不可,石崇大怒,本来孙秀在他眼里根本就算不上个东西,让他挑选美女已是很大的面子,他居然得寸进尺!石崇立即令人送客,孙秀怀恨而去。
当时石崇与潘岳想让汝南王司马允击垮司马伦,不料在刀兵相见之时司马允中了司马伦与孙秀的计策,死于军中。而大军立即把金谷园围得水泄不通,石崇知大势已去,对绿竹说:"我因你获罪,奈何?"绿珠流泪道:"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说罢纵身跃下栏杆,石崇急忙去拦她,却只扯下一块裙角,绿珠坠楼而亡。石崇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才悟出了财足害身的道理,无奈悔之晚矣。
050红杏出墙——步非烟
步非烟(生卒年不详),说到步非烟,人们不禁想到"红杏出墙"的故事来,虽说红杏出墙不只是步非烟一个人的事,但她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性。
步非烟是唐懿宗时期洛阳城中一位著名的美女加才女,她生性娴雅、温柔多情。虽生长于小户人家,却才情横溢、教养颇深,喜好文墨、工于音律,尤其是能弹一手绝妙的琵琶,敲击一手好筑。筑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其音节与丝竹配合,颇能增加音乐的色彩,步非烟击筑之技,堪称当时一绝。
步非烟转眼到该出嫁的年龄,在父母的操持下,嫁给了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公业为妻。这位武将身体浑实性情慓悍,虽然婚后对其疼爱有加,但根本无法与步非烟琴瑟和鸣。尽管武参军对步非烟一片痴情,爱得无以复加,多情善感的步非烟偏偏就对他没有半点激情。
一天,步非烟偶然听得墙的那头有朗朗读书声,不禁为之神往。几天后,墙那边的赵象也发现了步非烟,真怀疑是天上仙女误落凡间。当然男方赵象先主动出击,写首诗让人捎了过去,步非烟也回了诗。来回通了几回信,干柴遇到了烈火。感情的闸门一旦开启,春心如泉就再也遏制不住了。自从有了那一夜巫山云雨后,凡是武公业留值公府的夜晚,就是赵象与步非烟欢会之时。两人情深意浓,心息相通,恰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样过了两年,两人却实在想不出可以插翅双飞的办法,也只能这样漫无结果地苦恋着。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有一些风声传到了武公业耳中。不动声色,第二天佯装留值公府,入夜时悄悄潜回家中,藏在院墙下守候。二更时分,看见墙上有人影晃动,性急的武公业奋力跃起抓下了衣衫一大块。步非烟一见衣衫就知事已败露,也就无需抵赖了,淡淡地说:"生既相爱,死亦何恨。"武公业见妻子不否认、也不惊恐,气得说不出话,只剩鞭打的力气了。纤弱的步非烟在鞭打之下,很快就气绝身亡。
为遮人耳目,武公业以妻子暴疾而亡之名把步非烟葬在北郊邙山。隔壁府椽赵麟心觉步非烟的死甚有蹊跷,本想立案追究,后来发觉此事有儿子赵象牵涉在中间,便不敢再过问,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051花开堪折——杜秋娘
杜秋娘(生卒年不详)典故"花开堪折"说的杜秋娘的故事。杜秋娘原是间州人,虽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江南女子的秀丽与文采她身上尽数体现,作为歌妓曾风靡了江南一带。她十五岁时,艳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风闻,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人小心高的杜秋娘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了给李锜听:"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听了这首"金缕衣",心中的欲火不禁被煽动起来。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
李锜依仗手中的兵力,反叛朝廷,但被朝廷镇压下去,李锜被杀。杜秋娘被送入后宫为奴,仍旧充当歌舞姬。一次趁着为唐宪宗表演的机会,再一次表演了"金缕衣"。唐宪宗深受感染。不久,杜秋娘被封为秋妃。秋娘在唐宪宗身边,似乎既是爱妃、玩伴,又是机要秘书,几乎占居了宪宗的整个身心。
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著痕迹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不料,元和十五年,唐宪宗驾崩。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嗣位为唐穆宗。年已三十开外的杜秋娘,凭着在宫廷中的声望,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等到了唐敬宗和唐文宗时代。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杜秋娘立志要除掉宦官,结果没有成功,被削籍为民,放归故乡,结束了她这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自古女子的命运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微贱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052惊鸿照影——唐婉
唐婉(生卒年不详)唐婉,字蕙仙,是陆游的第一任妻子,后因陆母偏见而被拆散。留下了著名典故"惊鸿照影"。
陆游二十岁与唐婉结合。但唐婉的才华引起了陆母的不满,陆母命令儿子陆游休了唐婉。另娶一位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赵士诚。绍兴二十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正巧遇到唐婉夫妇也在园中。双方很尴尬。唐婉的后夫知道他们两人情缘未了,就主动为他们安排一个单独谈话的机会,便说:"你表兄来了,你们是亲戚,何不去聚聚呢?"于是,唐婉就带了一个丫鬟,还有一壶酒向陆游走了过来。双方各说分别后事,知道今生缘分已尽,再无复合的机会。说不尽的伤心。唐婉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词的原文是:"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写罢,搁笔而去。
唐婉再次来到沈园,见到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写了这首词之后,不久便抑郁而终。
于是,沈园就成为陆游终生魂牵梦萦的相思地。陆游75岁时,又来到沈园,重温往事,唐婉音容宛在,又写了一首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地方。他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这里的惊鸿就是指陆游终生难忘的唐婉。
四大成语
上榜人物及理由:成语当然是多数人都能说出来的了,但主人公是谁?什么故事内容恐怕不是能说出成语就能了解的了,下面四人的介绍,使你加深理解了四条成语。金屋藏娇陈阿娇、举案齐眉孟光、破镜重圆乐昌公主、徐娘半老徐昭佩。
053金屋藏娇——陈阿娇
陈阿娇(公元前141~?年)陈氏小名阿娇,母亲是汉景帝刘启的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陈阿娇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
成语"金屋藏娇"的主人公就是这位陈阿娇。
汉景帝最初立自己的长子——宠妃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馆陶长公主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能成为以后的汉朝皇后,就想把陈阿娇许给当时的太子刘荣。不料,竟遭栗姬无礼拒绝。馆陶长公主震怒,遂起废太子之心。此时,后宫的王美人发现有机可乘,于是屈意迎合、百般讨好馆陶长公主,为自己的儿子刘彻(当时只是胶东王)谋划夺取太子宝座。
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金屋给她住。"最后,陈阿娇和刘彻这对姑表姐弟正式订立婚约。
这是典故金屋藏娇的由来,后来刘彻凭借着妻子娘家的势力,一路青云直上,从夺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称帝。刘彻即位后,陈阿娇成为皇后。陈皇后出身显贵,不肯逢迎屈就;与汉武帝渐渐产生裂痕。后来,宫廷里发生一件真相莫测的'巫蛊'案,矛头直指被汉武帝冷落已久的陈皇后。从此,汉武帝把陈皇后幽禁于长门宫,至死都不见。
054举案齐眉——孟光
孟光(生卒年不详)东汉时期平陵人,是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长得很肥胖,肤色黝黑,容貌不算漂亮,但力气极大,能力举石臼。
成语"举案齐眉"的主人公就是这位容貌一般的孟光。是说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表示十分恩爱。
孟光年龄已到30了,仍独居在家。她父母问她不愿出嫁的缘故,才知道她已经有了意中人。原来,孟光早就听说同具有个叫梁鸿的,家贫而博学,而且品德高尚。孟光向父母表示,一定要找到品德像梁鸿那样的人才肯出嫁。此话传到了梁鸿的耳里,当时已有不少人家敬慕梁鸿的高风亮节,想将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了,但当他听到孟光的志向后,却主动请人去行聘。孟光在出嫁前,不备金银罗缎,却制作了布衣、麻鞋、罗筐及织布的工具。刚过门时,盂光像普通新娘那样,装饰打扮得漂漂亮亮,谁知开头七天,梁鸿却对她爱理不理的。梁鸿说:"我想娶到的是一位简朴勤劳的女性,可以与我一起到深山凭自己的劳作去隐居。现在见你穿着打扮如此讲究,辽涂脂抹粉的,这哪里是我所希望的呢?"孟光说:"其实,我早就准备好了隐居所需的衣服及器具了。"于是她换了发式,穿上布衣,在梁鸿面前操持起家务来。梁鸿一见,高兴地说:"此真梁鸿妻也!"后来,夫妇俩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并以诗琴自娱。他们有才学而不求富贵,安于劳作,自食其力,因而受到世人的颂扬。而孟光,也就成了后世许多妇女效法的榜样。
055破镜重圆——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生卒年不详),南陈后主陈叔宝之女,貌若天仙,琴棋诗书皆通,活泼可爱。"破镜重圆"的故事就发生在她的身上。
陈叔宝后主有个门客叫徐德言,学富五车,文才盖世。自金榜题名后,便娶了乐昌公主为妻,做了驸马。只是好景不长,当时隋文帝已兵统北朝并发兵南下。徐德言和乐昌公主自知南朝气数已尽,预感国破城陷之时,必被冲散;倘若日后情缘未绝还能相见,应有一信物为好。于是两人便将一铜镜破而为二,各握其半,相约他日正月十五卖于都市,以此破镜为凭取得联系。
公元589年,隋朝大将杨素率部攻破南陈都城建康,南朝灭亡。公主和驸马在兵慌马乱中失散。杨素部将获乐昌公主,见其美貌,便献给杨素。杨素喜其美,欲为妾,无奈公主坚贞不从。杨素只好把公主留在府中,只待日后回心转意了。
却说徐德言也不畏艰苦,赶至长安。正月十五日,乐昌公主依约派侍女执半镜叫卖于街头。徐德言也依约执半镜早早在街上寻找公主影迹。见破镜,他迫不及待将其拼对,正好相合,知是公主之镜,顿时悲喜交集,即以手帕题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读诗,不禁涕泪交流,只恨近在咫尺却若天涯。食无味、寝不安,她大病在床。杨素知悉,深为感动,不善舞文弄墨的他竟也挥毫:"其心之美,胜于其人,其心在其夫,其人不可得也。"并传令召见徐德言,将乐昌公主归还。这对饱受离乱之苦而忠贞不渝的患难夫妻,终于重聚。
056徐娘半老——徐昭佩
徐昭佩(?~549年),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徐昭佩在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的成语就出在她的身上。
当萧绎还是湘东王的时候,徐昭佩就嫁给了他。这个萧绎是个独眼龙,按史书的说法,徐昭佩是为了嘲笑他的独眼才画半面妆的,这显然太片面了。刚开始,徐昭佩并不是如此有个性的。她之所以变得这么有个性,其实全是萧绎逼的。因为这个湘东王萧绎一点也不好女色,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跟一帮子酸文人谈学论道。这个偏执的文学青年,不在乎吃,也不在乎穿,完全是个没有生活情趣的怪人。后来,萧绎当了皇帝,徐昭佩从王妃升为皇妃,但两人的夫妻关系一点也没有改善。没法子,徐昭佩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她先试探着找了一个和尚玩玩,这个和尚就是瑶光寺中的智远和尚。徐昭佩勾搭上智远和尚以后,几乎天天与他私通。腻了智远后,徐昭佩又尝试着找那些俊秀的侍臣乱搞。由于萧绎忙着搞他的文学,所以也无暇来管后宫的这些破事,于是,徐昭佩一直安全地跟那些形形色色的小帅哥们互相满足着。不久,徐昭佩看上了萧绎的宠臣暨季江,这个暨季江不但貌似潘安,而且才华横溢。在徐昭佩的猛烈攻势下,暨季江很快就缴械投降。有人问暨季江:"徐妃的滋味如何呢?"暨季江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
没多久,萧绎的一个刚生完孩子的爱姬王氏突然死了。于是,萧绎就借口此女是由徐昭佩投毒害死的,逼着徐昭佩自尽。徐昭佩没办法,只好投井自尽了。可怜徐昭佩刚找到自己的幸福就要魂归西天了。
四大传说
上榜人物及理由:四大传说的主人公可不一定真有其人了,但这四大传说却是公认的。这四人有:哭倒长城孟姜女、白蛇报恩白素贞、飞星传恨织女、楼台相会祝英台。
057哭倒长城——孟姜女
孟姜女(生卒年不详)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
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杞梁说和梁山说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具备了今天的刍形。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直至今天屏幕,几乎是家喻户晓。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样产生、流传与演变的呢?《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古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僧贯休,则有《杞妻》,竟咏孟姜女哭长城之事。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人笔下,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
058白蛇报恩——白素贞
白素贞(生卒年不详),是传说"白蛇传"中的人物。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以此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和动画片。
白蛇传最早出现在《警世通言》之中。后来的传说又添加了一些的情节,使得故事更加平民化,符合大众的口味,得以流转至今,内容大致如下: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059飞星传恨——织女
织女(生卒年不详),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之一。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出招让牛郎去碧莲池将仙衣藏起来,从而与结成夫妻。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牛郎挑着孩子追赶织女,却被王母划了一条河而将双方隔在了两岸。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王母答应他们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我不由得想起了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060楼台相会——祝英台
祝英台(生卒年不详),梁祝的传说在中国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说的是东晋时期,在浙江上虞县有个祝家庄,祝员外有个女儿叫祝英台,美丽聪颖,从小就随兄长们学习,羡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不允许,英台却假扮起了男装,居然毫无破绽,祝员外只好答应,女扮男装去求学的祝英台。在途中碰到了会稽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二人义结金兰。二人同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同学三年,情深似海。祝英台自己心里明白,她深爱梁山伯,可梁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所以还没有爱情。分手之际,祝英台一个劲的透话,梁山伯傻,弄不明白。祝英台无奈,只好谎称家中有个九妹,人品很好,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困难,未能如约去求婚,等梁山伯去祝家求婚时,祝员外父已将英台许给了别人。美满姻缘泡汤了。二人在楼台又见面了,只好相约来生了。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梁山伯虽然当了县令。但心情不好,忧郁成疾,不久身亡。祝英台暗自发誓,要随山伯而去。被迫出嫁那天,英台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哀恸感天,风雨大作,坟墓爆裂,英台跃入坟中,墓复合拢。等到风停雨住,彩虹高悬,只见两只蝴蝶蹁跹飞舞,人们说,那是梁祝二人的化身。
四大戏剧
上榜人物及理由:戏剧人物大多有个原型,有的确有其人,象李香君这样的人物是明末历史盛传的。四大戏剧上榜人物有:待月西厢崔莺莺、姻缘早定陈娇莲、六月飞雪窦娥、血贱桃花李香君。
061待月西厢——崔莺莺
崔莺莺(生卒年不详),元剧《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有原型的,说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的《会真记》。是元稹本人初恋故事的自供状,张生即元稹本人。元稹对自己始乱终弃的恶行多方予以掩饰,叙事中因此留下大量的漏洞,引起了后世许多人的兴趣,千方百计地要补足其中的漏洞,所以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元稹本人的《会真记》传奇之外,以张生和崔莺莺故事为主题的续作者居然达到了27种之多!不过时间隔得愈久,续作与故事的原貌也就差得愈远,以至最后催生了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的"大团圆"结局。在流氓文人的意淫之中,崔莺莺真实的悲惨命运被付之一笑,化作了王实甫得享大名的锦绣文章。
由于王实甫的《西厢记》结局完美,所以现在人们一提崔莺莺就以这个《西厢记》为准了。故事说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漂亮不说,还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给郑尚书之长子郑恒。就在普救寺这一段时间里,莺莺认识了张生并产生了爱慕之情。坏人孙飞虎要抢莺莺做"压寨夫人",莺莺宁死不从,郑氏许愿谁能杀退孙飞虎,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有个铁哥们叫杜确,是武状元。张生让他带兵来解了围。但崔老夫人失言了,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在丫鬟红娘的安排下张生和莺莺偷偷的相会过。但老夫人不允许。红娘求情,并说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后来张生考得状元,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终于与莺莺结成眷属。
062姻缘早定——陈娇莲
陈娇莲(生卒年不详),十大喜剧之一的昆曲《玉簪记》,讲的传奇故事是:陈娇莲与书生潘必正是指腹为婚的夫妻,因金兀术南侵,陈娇莲在兵乱中与其母失散,几经波折,不得已投身在潘必正之姑母潘法诚所主持的女贞观中,庵主为陈娇莲归依并赐其法名妙常。潘必正赴考不第羞于回家,亦寻思投靠女贞观庵主即其姑母潘法诚,因而与妙常在女贞观中相识。一日,陈妙常月下弹琴,潘必正爱慕道姑陈妙常的文采风姿,故意以琴曲倾吐心声,试探妙常心意,妙常碍于道姑的身分与礼教,遂回报琴曲婉拒。必正落寞告辞后,妙常卸下心防,禁不住吐露心意,却被躲在门外偷听的必正出声点破,两人心意渐通。潘必正相思成病,妙常与住持来探望,书僮进安谎称妙常有治病之方,潘必正信以为真,精神大好,后来才知为进安所诓。
陈妙常与潘必正定下盟约。女贞观主持潘法诚怀疑侄儿潘必正与妙常情意相投,恐破坏佛门清规,于是严厉催促潘必正立即离庵赴试。潘必正虽难舍妙常,但见姑姑如此坚持,无奈之下只好不告而别、黯然而去。陈妙常闻讯赶至江边,见船已行远,只好雇小船追上,两人在江中,诉说相思情意,并互换定情之物,最后依依难舍,含泪离别。尔后,必正得中进士,迎娶妙常,两人一同返乡,与家人团聚,方知妙常即是自幼婚配之陈娇莲。
063六月飞雪——窦娥
窦娥(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六月雪》中的主人公,该剧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窦娥是一个身兼孤女、童养媳,寡妇、死囚的人物。她三岁丧母,七岁被卖作童养媳,十七岁结婚,不到二年又夫死守寡。这个孤苦无依的女子,不但遭受着地痞无赖的欺侮而且最终被官府无端杀害。她的一生正是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窦娥是一个本分善良的普通妇女。丈夫死后,她忍受着精神的痛苦和折磨,用命运观念自我安慰,安分守己地遵循着当时的道德教条,尽孝守节。但即使如此,她在黑暗的社会中也无法容身。张驴儿父子闯进了她的生活,她不得不起而反抗,坚决地拒绝了张驴儿的无理要求。面对张驴儿的诬陷和见官的威胁,她毫无惧色,并且天真地相信官府是"明如镜,清如水"的。面对严刑拷打,她据理力争即使"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昏死三次,但仍不肯屈服。只是在桃机要拷打她的婆婆时,她才含恨屈招。无情的板子打碎了她对桃杌的幻想,但她还幻想上级官吏会加以复勘,直到最后押赴刑场时,她才对统治阶级完全绝望了。但她并不低头。她叱天骂地,对黑暗的社会进行了猛烈抨击和愤怒的控诉,并把怨恨指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主宰,表现了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而这三桩誓愿都得到了实现。自然界顺应正义的呼唤,发生了反常的现象,这表现了窦娥的冤枉,也是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抗议。为了报仇伸冤,窦娥的鬼魂继续进行斗争。对她那恪守封建礼教并有点儿昏庸的父亲,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在复审时出堂作证,终于使冤案得以昭雪。冤案的平反,与其说是清官的功劳,还不如说是窦娥斗争的结果。
064血贱桃花——李香君
李香君(生卒年不详),是明未南京秦准河畔名妓李贞丽的养女,原是秦淮歌妓,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
《桃花扇》的内容是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侯方域题诗宫扇赠李香君,二人相恋。马士英、阮大铖欲与侯方域结交,通过画家杨文
更多阅读
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的例子
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简介爱情是伟大的,两个人的结合,牵动的是两个家庭六个人的心,在一起不容易好好珍惜。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方法/步骤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1、1.我的一半是你29岁的朱桂琴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名普通的农
中国古代名刀(附刀参考图)_蓝野天空 蓝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刀剑发展,历经商周、两汉、隋唐、满清四个高峰,而清代刀剑中,皇室刀剑最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代以骑射开国,武力得天下,清代皇家刀剑,为数众多,制作精良,集中国古代之精华,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兵器制造技术,并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北京爱情故事》剧本11集 北京爱情故事剧本下载
《北京爱情故事》第十一集一、 老地方餐馆,内,夜石小猛、沈冰、林夏和吴狄、肥四坐在角落里,铜锤往桌上摆放着酒菜。石小猛看着脸上淤青还没消退的吴狄:为女人打架不是你的罪过,连ANDY那种小奶油都打不过也不是你的耻辱,但顶着这幅熊
佛家爱情故事 佛家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引子“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打,但求此少女从桥上走过。”这电影《剑雨》中的经典台词。典故源于印度佛教传说,其言出自佛祖坐下大弟子阿难。一日,阿难对佛祖说:我喜欢上了一女子。佛祖问阿难:你有多喜欢这女子?阿
VariousArtists-《电影中的经典爱情故事》2CD下载 恰恰 various artists
专辑英文名: Classic Love AtThe Movies专辑中文名: 电影中的经典爱情故事艺术家: Various Artists古典类型: 全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