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问题的讨论 两性一心讨论发言
两性问题的讨论亚翁 07.03.前言改革开放后,以前被掩盖的、制约着的人性欲望迅猛地张扬起来。中国社会田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两性关系成为一个令人注目的社会问题背景下,一些关于两性问题持开放观点的言论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于是这个领域的讨论并没有获得有益的共识。有必要首先对讨论的话题作某些界定,以免给主题带来混乱。据观察大概有三个方面需予以澄清。一,善视欲望欲望(人性的原始态)是人作为生物的本能性状,是个体生存成为可能的基本动力。它与那些,因为群体生存需要而派生出来的意识,如“理想”之类,比较起来似乎显得“卑微”。在讨论中,有一种以鄙视的口吻、怀旧的心态咀咒欲望的张扬,正是这种比较观的表现。他们认为那些开放的言论摧毁了往昔的“纯洁”。事实并非如此。欲望的普遍存在,使得认为欲望能普遍压抑的任何社会理论都是幻想、错误和欺骗。要善视欲望。人的个体欲望只能在社会满足中实现。因此可以说,人类社会运作的永怛主题就是,,不断调整社会公共意识,改进社会公共规则,提高社会物质条件,以使个体的欲望获得普遍与合理的社会满足,并由此推进社会的进化。“纯洁”的、普遍压抑欲望的时代肯定是短命的。它除了作“欲望特权”的遮羞布以外,与纯洁毫无关系。二,变异无辜两性关系的观念与行为的确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异。讨论中人们把社会腐败现象与性的开放言论联系起来。但是两性关系的社会表现从来都只是社会万象、人生百态中的色素和味素。权力欲与财富欲及其关连的社会表现,才是社会形态和意识的决定性因素。当我问及一个男性青年知识分子:“为什么现在参与卖淫的女大学生(我认为是女性中更重视尊严的一群)那么多?”他的回答是:卖淫是现在省力而又收益高的工作;初夜权与其白交给男友,不如交给出得起好价钱的人。如果回答属实,那么说明,社会上已有较多的人认为,正常工作不能满足他们“体面”地生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存在拥有权力与财富者愿出高价满足性需求的市场。人们不能把抨击丑恶的愤怒归罪于两性关系的变异上,或者说,把改善社会状况与意识的期望寄托于,男性都是“柳下惠”,女牲都是“烈女贞妇”之上。正义总要鞭挞丑恶,但他的鞭子却经常落在受害者身上。三,探索理性之所以用“变异”这一中性词来描述变化,是因为两性关系中观念与行为的种种变化需要给予理性审视。这才是两性问题讨论的宗旨。理性审视的标淮是考察在那些现象中,性行为是否符合人的理性原则;在两性关系中个体是否得到普遍与合理的社会满足,并是否确保人类社会的稳定与进化。在我国发生的两性关系变化中,并不完全都是丑恶。其中有符合人性需求的理性进化。两性关系的层次讨论一,性欲1,这是最原始层次的欲望。它起源于物种为繁衍后代的本能。因此带有一种原始的野性。停留于性欲层次上的性观念,往往表现出其行为的道德评价不高,甚至构成犯罪。男性由于生理特点决定,性欲倾向较女性要甚。2,人类的性欲已很大程度上从单纯繁衍后代的需求中摆脱出来。人类超出于其它一切生物之上的生存能力,已使这种需求变得落后。人类已进化到控制人口数量、质量和性别平衡等更高级的课题。需特别提醒注意,人类性行为与生存率相对脱离的进化所蕴含的意义。它使人类的性欲满足提高到生存质量的层次。由此必然导致性观念的开放。3,性观念开放引发性行为变异。这种变异可能是符合人类理性的进化,也可能是回归生物行为,甚至一味纵欲而不如生物的退化。符合人类理性(如尊严、平等等一系列属于人的意识)的性行为应当坚守以下四条原则:两性平等原则;自愿互择原则;两个异性之间的行为隐秘性原则;维持社会层次、秩序结构的伦理原则。显然违反上述原则的性行为都会背离人类业已进化达到的理性高度,而向兽性靠扰。4,性需求的社会化满足有三类问题:性饥渴、性生活质量追求和性领域的健康、伦理与社会问题。下面罗列一些看法供参考。既然性欲作为一种本能,性饥渴便是需予以同情的需求。何况置若罔闻的态度只是徒然增加性犯罪的几率。作者更倾向于在下面谈到的性爱层次上解决该问题,满心不赞成以允许卖淫合法化的方式解决。为了生存而出卖尊严的方式,令人痛心。遗憾的是,社会状况并不理想,有些人尚不愿意或不能够尊严地生存。一个严格控制与管理的性交易市场对缓解性饥渴问题还是有意义的。对许多人来说,性欲满足已转换到追求快感与刺激的要求上了。五花八门的性技巧、性工具、性药物,以及换偶、群交等现象应运而生。人们没有理田反对提高性生活质量的追求。参与换偶、群交的人们,似乎是一群把性行为视作欢乐游戏的人。他们纯然为追求刺激的纵欲,已破坏了人类性行为的理性原则,与一群为提高生殖率的动物杂交行为类似。因此是人类社会的退化而非进化。性方面的健康、伦理与社会问题,首要的仍然是打击一切以胁迫为手段的性行为与性交易;打击对未成年人的性行为;惩罚性虐待等。所谓胁迫手段除了暴力以外,利用权力也应列入其中。应当调查那些二奶、情妇和受性侵犯者就范中的权力因素。如果有证据显示官员在不正当性关系中利用了拥有的权力,则应定性为犯罪,而不是道德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成人间建筑在双方自愿基础上的性行为一概应被视作合理。这种观点尽管抓住了成人、自愿两个基本要素,但从性伦理角度审视,是不严密的。有血缘近亲关系的成人间禁止性行为仍然应当是合理规范。这种伦理从生物角度看,是保证物种繁衍质量和进化需要而延续下来的,同时也是人类群体坚持秩序理性的标志。性及其健康教育不应再成为禁忌,而应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种教育是综合的,即从性差异、性生理、性健康、性伦理直到性与生活(幸福)的关系等。二,性爱1,性爱这种两性关系原先就有,我把它凸现出来作为一个层次,是为显示其意义。性爱以性需求为基础,而接近性欲。性爱因重视择偶的理性而区别性欲。性爱作为爱情的基础,而接近爱情。性爱因缺乏那份依恋而区别爱情。2,成人两性,因彼此一定程度的欣赏和需要,而自愿发生的,不带约束和承诺的性关系,这便是性爱。在性爱关系中双方是平等互惠的。只有当事人与另一位异性有忠贞与责任等更高理性承诺时,这种关系才应遭到道德或法律的挑战。因此性爱层次的存在,对解决性饥渴社会问题有益。女性如果不沦于屈辱卖身,则较男性更倾向于该层次。3,性爱层次的确认就是对社会性观念开放的确认。性观念的开放是对我国传统性观念的批判和进步。当人们惊呼这种开放为不堪时,应当想想,传统性观念中,男性的强势与虚伪对女性是不公平的(如只有女性的贞操而无男性的童贞等)。性爱是具备了人类性行为理性原则的两性关系。这一层次的确认应视作人类两性关系的进化。三,爱情1,爱情是一对异性间深切的相知与依恋。这种情感纯洁到可以脱性关系而存在,但终究发展的结果会导致两性的结合,所以也可以说爱情是深刻的、封闭的性爱。真正的爱情意味着对自己的选择与命运的确认,并表现出忠贞。因此爱情的感人和包含的理性是在性爱之上的。2,爱情一定是双方共同建立的氛围空间。爱情中的双方彼此倾心是本质性的。单相思和一方倾心的消失都不构成爱情。爱情不是单方占有而是双方彼此占有。3,现实生活中爱情经常出错。在恋爱过程中发现错误而终止爱情是一种幸运。很多情况下,错误是在婚后才被发现,从而产生更大的痛苦与烦恼。爱情出错的原因,多数是把性爱误认为是爱情。因为两者非常相似。性爱是不准备结果的花,爱情是会结果的花。当性爱的花结果时,花便不能承受而凋谢。4,爱情的真缔---纯真依然,但她的阵地却在萎缩。这个社会中追求赤裸的欲望(如女求财、男求美等)正蚕食着爱情中应含的理性(相知与依恋)。这个现象可称为“爱情基础的弱化”。5,同居是检验两性关系属于性爱还是爱情的好方法,也是为发展到更高理性阶段---婚姻的实验过程。我看不出反对同居的合理理由。.性观念开放中,同居也是具有理性的进化。它弥补了爱情基础弱化的负面效应。四,婚姻与家庭1,众所周知,婚姻是一对异性恋情的法律认定。婚姻使两人因承担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责任,而失去许多作为个体的独立性和选择权利。这个受制约的整体便是夫妻,并组成家庭。但正是这种自愿接受束缚的婚姻,体现了两性关系中的最高理性。因为婚姻表明选择有了目标追求。如追求:确保繁衍属于自己的后代、与心仪的伴侣风雨共生、表现勇于承坦责任的人格等等。人的生存意义在于追求终极关怀,那末这个目标与意义相吻合。当婚姻是幸福的时候,家庭便是温暖的港湾。这是性爱与同居所不具备的。2,采取建立婚姻与家庭的决策,的确是一对相恋异性自愿将各自的性行为封闭在他们之间的承诺。当这种承诺被撕毁时,也就破坏了婚姻与家庭所需要的忠贞,从而破坏了它的爱情基础。现在出现了一种变异:夫妻双方达成共识,彼此接受对方与外界的性关系。于是出现了换偶、群交、“性自由家庭”等现象。显然这是置“性欲满足”于性理性之上的变异,并汉有进化的价值。3,有太多因束缚造成的原因使婚姻不幸,家庭烦恼。家庭烦恼往往是十分深切的痛苦。事实表明,当夫妻双方显示出待人、处事、追求等方面有根本性的价值观对立时,维持婚姻只会给双方带来损害。与前期的同居一样,后期离婚观念的认可,也是两性关系中的理性进步。它使人们比老辈有更多的机会纠正错误,恢复常态。4,现在,与造成“爱情基础的弱化”相同的原因,使离婚率不断提高,出现了可称为“婚姻结构的脆化”现象。似乎越来越多的青年怯于或慎于选择婚姻。我欣赏这种正视婚姻严肃性的态度。可以考虑采取理性的方法提高婚姻的成功率,如缺乏信心时选择同居及推迟结婚年龄等。5,有孩子的家庭更完美,孩子是天使,是家庭的粘合剂。但当家庭不和时,孩子既是受害者,又是使离婚变得困难与有害的因素。无辜的孩子将因父母离异而受到伤害。据我的观察,夫妻双方保持理性分离并都善待孩子,是减轻孩子受家庭破裂影响的最佳方法。人们已越来越明白这点。几个问题一,尊重选择的意义在人类理性范围内持性开放观念(行为)与持传统性观念(行为),显然属于两种不问的选择。人们应当尊重选择,因为选择具有意义。不同于传统选择的其它多样性选择的出现,意味着产生了行为变异。当某种选择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采纳,行为将被固定下来,构成行为的进化。所以多样性选择是进化的动力。甚至违反“社会禁止”的行为变异有时也会导致进步。最著名的事例是,美国黑人妇女帕克斯不给白人让坐的案例。它引发了一场反对种族岐视的伟大进步。记得一位美国教授在应对我国对西方“性解放”批判时曾说过,西方性观念的开放纯属民间行为,即人民的选择。我们如果能懂得尊重选择,并理性分析选择,中国必将获得进化。二,对“一夫(妻)多妻(夫)制”主张的评论通过这个评论想说明,只有符合人类理性的变异才能导致进化。曾阅读到一些关于“一夫(妻)多妻(夫)”制“(简称“一多制”)的议论。我感觉到,那些主张“一多制”议论的共同缺点,是把立论的基点还置于生物水平上,而没有提升到人的理性水平上。首先从性行为视角讨论。“一多制”首先是指一种两性交配制度,存在这样一种群体,其中只有一个个体拥有与多个异性个体交配的权利。群体内其它同性个体是被剥夺交配权利的。在动物界,为了提高繁殖数量和质量,的确有进化成这种模式的。主张者轻率地提倡“一多制”时,不知是否明白,他们是在性欲,这最基本欲望之一的领域内提倡特权。对于人类社会,这种主张是一种多么可笑的倒退。.其次“一多制”是指一种族群制度。一个具有交配特权的个体为标志的,具有稳定性的族群,承担起物种生仔的使命。主张者是在暗示人类社会应提倡这种族群存在。如果主张者还不想撕毁两性平等、择偶自愿等理性成就,仍把它们作为遮羞布的话,我们将看到一幅连动物也为之惊叹的群交场景:不问性别的族群林立,并且因允许自由而族群间成员将频繁地发生流动,……。其实我并不认为上述评论是主张者们的本意。他们的本意很可能是主张,允许每个人的一生中与多个异性个体发生性行为。那么这个含义与上述性爱概念类似了。但是他们却用了“一多制”这样挑战性的字眼表达。其次从法律视角讨论。“一多制”的提法表明,主张者不仅赞戎,一个个体有与多个异性个体发生性行为的权利,并且还想表明更多。他们用了“天妻”(配偶)这个词汇,表明他们确认夫妻间存在着法律上规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非常遗憾,至少我没看到,主张者提出的在“一多制”条件下实施的任何法律建议。在人类现代文明社会中,要提出一种制度,而不作任何法律思考,似乎太象儿戏了。三,关于同性恋的讨论我不赞成(选择)同性恋,但也谈不上排斥或岐视同性恋。如果他们有法律允许的群体组织,以及像异性恋人那样的婚姻认可,我都不会是坚决的反对者。下面谈的是一些个人思考到的方面。首先从“恋”字的视角讨论。那么同性恋毫无特殊需予以指明或争取的意义。恋在异性间就是爱情,按我前面的提法就是“相知与依恋”。二个同性之间有超过与他人的那分相知与依恋的现象并不少见。你也可以用“缘分”或“有缘”那类俗语表述它。因此我相信其中还有暗含的某种意义。那应当是更深切的愿意长相厮守与排斥异性了。也就是说,有超出“相知与依恋”的,与异性间爱情类似的“性爱”含义。因此我们从性行为视角讨论。同性间能不能获得性欲需求的满足?我想是能够的。一个个体都能通过“自慰”获得性满足,何况二个个体。不过同性恋间的性行为肯定已超出满是性需求的范围了。从他们排斥异性间性行为来看,通过同性间性行为获得满足已经是他们的一种辟好。’所以同性恋者的实质是,具有与同性者性行为中获得性需求满足的辟好的人。正是基于上述思考的结论,我不排斥或岐视同性恋者。因为他们仅仅是满足欲望方式的一种选择而已。我不赞成的理由却有几个:1,它肯定不是人类性行为的理性进化。但发生在少数人之中也不足以构成退化。它是人类性行为意义上的一种变种。2,同性恋者不应该也不可能在人类中发展成多数。因为人类作为物种还需通过繁殖维持物种的生存。3,同性恋是有悖于自然美妙创造的现象,不值得张扬。这是具有智慧的人类又一种失去对自然法则的恐惧感的表现,但不是出于敬仰科学的力量。(http://blog.sina.com.cn/u/1214357883)[url=http://bbs.news.sina.com.cn/g_forum/00/43/00/view.php?fid=46752&tbid=907]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url]
更多阅读
摄影实践中关于前景的讨论 摄影前景的作用
11月最后一个周六(11月26日)下午,老青年摄影沙龙每月例行活动,主题是《摄影实践中关于前景的讨论》。现将部分讨论内容整理汇编如下(所有观点仅供参考):一、什么是前景?1.教科书和网上对此定义:前景是位于主体之前或是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或
关于张牧笛儿童诗歌《我打开春天的窗》的讨论 有关春天的诗歌
在刺猬诗人的博客读到众多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对张牧笛儿童诗歌《我打开春天的窗》不同角度的讨论,褒贬不一,觉得很有意思,这一首诗的讨论开拓了我们的儿童诗的阅读和创作视野,如果您对这首童诗有什么想法,不妨跟帖一起来评一评。关于
关于请假条格式问题的讨论 请假条格式表格
三上安排了学写请假条的练习。题目是这样的:谢哲平晚上睡觉着了凉,早上起来头疼,还有些发烧,上午要到医院去看病。谢哲平给老师打电话没打通,就写了一张请假条,请邻居卫晓雨同学带给梁老师。请假条梁老师:我昨天晚上睡觉着了凉,早上起
《理想国》中对正义起源的讨论 理想国正义的辩论
在《理想国》第二卷开始,格劳孔不满足苏格拉底在第一卷中对正义的讨论,开始加入对正义讨论的对话中。格劳孔为了让苏格拉底为正义做出更好的辩护,归纳了一般大众对正义的观点(popularopinion)。在这次归纳中格劳孔就讨论了正义的三个问
关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标题的讨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电影
关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标题的讨论在小说教学中,标题也是值得探究的。除了静态的探究即问标题交待了些什么内容,有何作用外,还可进行动态的探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欣赏标题的妙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进行如下讨论:一、能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