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通用技术课程作业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包括方案或作品。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和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能否从实质上把握通用技术作品评价的基本内涵,全面、系统和正确地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不仅关系到新课程的发展方向,还会影响到学生作品能否源源不断地产生。如何在通用技术作品评价方面有所开拓和创新,是一线通用技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尝试把学生的《创意设计方案》和《技术试验报告》作为学生作品评价的重要内容。
首先,在选题上,我们的做法是完全开放和自由的。学生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方案设计和报告撰写。由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我们可以获得大量的有一定研究和开发价值的课题。这些课题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研究的可行性和开发的成功率都比较高。《创意设计方案》和《技术试验报告》是两项重要的课程评价内容,它们虽然分属两个独立的评价体系,但又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统一体。因为所谓“创意”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点子”、“主意”或“想法”,好的点子就是“好的创意”。这些“好的创意”的出现都具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有的必须依靠技术试验的支撑来证明它的可行性。例如:学生钟希设计的《干果破壳器》(在2007年8月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暨全国青少年优秀创新人物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的选题来自核桃的破壳问题。核桃的破壳方式已有用锤子锤、钳子夹。显然,用钳子时常夹而不开,老人、小孩更不适合用钳子。既然钳子不好用,还是用砸的方法吧。用什么砸,怎么砸?既然锤子砸会四溅,那就在封闭的容器中砸……这样一个新的创意就逐渐清晰起来。后来就有了石球在管中作自由落体的结构设计。但是,管的长度应该是多少才合适?于是又很自然地想到技术试验。很快就从创意设计环节转向技术试验环节。可以说创意设计方案和技术试验报告就是学生作业的“套餐”,在评价方面,必须兼顾两者的评价。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通用技术作业评价方面,我们紧扣学生创意设计方案和技术试验报告的评价同时进行。评价的基本模式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评价体系(如下图)。
学生自评:
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好处在于:第一,能够提高学生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技术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动力;第二,学生对其他同学评价的过程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生对自己的创意设计方案和技术试验报告进行自我评价,其中包括:自己是如何发现问题并判断它的价值的;如何使问题更加明确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的;如何应用科学方法、科学原理来解决问题等等。自评采用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种形式。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这一评价过程,因而这一评价方式具有广泛性,构成了评价体系的塔基。
操作:在高一年级阶段进行。这是在完成技术与设计1教学任务的同时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套餐”,发给《创意设计方案》和《技术试验报告》两张表格,限定完成的具体时间。一般要求学生期中完成,有个别学生延迟到期末完成。
优点:全员参与的广泛性,形成了参与设计的主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即使有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也要求他延迟到期末完成,而不是不完成。
不足:由于是人人参与,面铺得太宽,学生在自评时很容易流于形式。
建议:各班成立4个学生自评小组,每组委任1个小组长,通用技术课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学生的自评工作;在附表上增加评价的相应条款,以适应学生自评的具体操作。
策略:学生自评构成了评价体系的塔基,是为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做奠基工作。要求老师、课代表和各班小组长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做好学生自评工作,为同学互评做好准备。
同学互评: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同学之间展开互评。在互评时,同学之间能肯定长处,发现不足,有利于学生作业能力的提升。这里特别提醒的是,要注意学生的评价心态,切忌相互指责、妒嫉、讽刺、挖苦,杜绝不良评价现象的出现。
操作:同学互评可在全班进行,也可在全组进行。如能做到每位学生都得到其他同学的评价当然更好。但是,我们并不提倡这种费力、费时的评价方式。我们的做法是:挑选有一定质量的设计案例让同学互评,在同学互评的基础上,老师再做点评。
优点:能将有限的时间用在关键点上,即有针对性地对质量较高的学生作品做点评。
不足:在同学互评时,容易出现相互指责、妒嫉、讽刺、挖苦等不良评价现象。
建议:在同学互评时,老师可以事前约法三章,引导学生在健康的评价气氛中完成互评工作。
策略:事先可找课代表和小组长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在他们的协助下,建立同学互评的良好氛围。
教师点评: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多元的评价主体中,仍起着重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家长和校外技术场地指导人员,依据技术学习的评价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参与评价。
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做精彩的点评,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必要。教师要对学生《创意设计方案》和《技术试验报告》进行认真筛选,挑选出有一定点评价值的作业做点评。因为学生的作业质量参差不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能收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优点:教师的点评直接关系到学生完成作品的热情和完成作品的质量,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作品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精彩而贴切的点评,有利于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并能形成学生作品源源不断涌现的良性循环。
不足:因为时间关系,大多数学生作品得不到老师的点评,容易失掉一些好的作品。
建议: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做点评。
策略:对教师提出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做点评的同时,要求教师起码要为学生作业评定A、B、C三个等级分,有了等级分,学生也就没有老师另眼看他的心理感觉了。
在完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的同时,筛选出有价值的创意设计方案,对方案设计者进行个别辅导,着手完成作品的实物设计和制作。
在“金字塔”式的评价体系之外,在校内举办学生作品展览,获得“民间评价”;同时,我们还报送学生作品参加大赛,以获得“官方评价”,让它们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评价机构的认定。这些都是对学生创作热情的一种比较好的普及性激励形式。
虽然举办学生作品展览和鼓励学生作品参与各项大赛不是课程的主要目标,但是,此类活动可扩大作品的影响面,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获得“民间评价”是一条重要的评价途径。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民间评价,评价语言的丰富性和可比性都是其他评价形式难以达到的。
家长参与评价的好处在于:调动家长参与对子女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家长、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有助于学校、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运用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有效提高。
校外相关机构参与评价的好处在于:不再仅仅是从书本到书本的评价,增加了从实践出发,检验学生学习技术课程的实际水平,使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和评价角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报送学生的参赛作品能获得正式评价机构的认定,是另一条重要的评价途径。因为“官方评价”具有相对的权威性,所以对进一步推动技术课程的实施,同时激发学生完成《创意设计方案》和《技术试验报告》是极为有益的,并且有助于学生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形成作品—评价—作品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我校在学生作品评价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和实验。这种新型学生作品评价模式的建立,既遵循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所确立的总体原则,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所开拓和创新。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学生作品评价模式是可行的,它既重视对学生学习的发展性评价,也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是科学和有效的。
http://www.xueshuqikan.cn/view.php?tid=76063&cid=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