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的育子心得
陈雍之爸爸
余老师在博客上开辟了“育子心得”专栏,给四(1)班家长乃至其他同龄孩子的家长提供了一个育子经验、方法和体会交流的好平台。我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孩子已十岁了,我们的这个“十年树木”怎么样了?有必要对十年来的“育儿历程”做个回顾、总结和思考。我的育子体会如下: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的老祖宗已在《三字经》中写得明明白白,那就是教育孩子家里必须由父亲负起责任来,学校里是老师的责任,教育孩子必须家校互动,缺一不可。余老师经常夸我是位“模范爸爸”,我只是“程朱理学”的墨水多喝了些,尽些“为人父”的责任罢了。所以我的第一个体会是不管男孩女孩,父亲必须挑起教育孩子的重担,不能因为过多的所谓应酬而挤占了亲子的时间,把那些搓麻将、洗脚、唱卡拉OK的时间还给孩子们。
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从孩子学会坐开始,我就鼓励他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记得雍之三岁时我们和朋友两家去爬山,雍之在前面摔倒了,哭着等待救援,朋友跑过去要抱他起来,我阻止了,上前来到雍之身边,边抚慰边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孩子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爬了起来,他为这一个小小的胜利而感到自豪。这以后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就成为孩子的习惯。我的朋友也很有感触,他们也把这方法用于自己的孩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情况,父母亲也总认为孩子小,许多事情都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只把劳动的成果给孩子,而不去教他得到这个成果而采用的劳动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但养成了孩子的惰性,而且也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的方法是在基本安全的前提下,教会孩子操作或思考的方法,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去干,让孩子当运动员,我当裁判员,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严密活跃的思维能力。
变“父子关系”为“哥们关系”。现在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家里除了父母亲外,很少有其他的玩伴,比较孤独。父母亲呢又总是象警察一样,用审讯的目光、命令的口气同孩子交流,使孩子感到压抑,不利用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常常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以“哥们关系”相处,平等地交流,相互可以谈心,做到家庭民主化。在工作学习之余,参与到他喜欢的游戏或活动中去,玩个痛快,这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候,也是与孩子感情融洽的重要方法,雍之总是把他的喜怒哀乐讲与我听,培养孩子开朗乐观、敢于敞开心扉的性格。我也常以商量的口气,和他探讨家庭管理、社会现象和国家大事等等方面的事情,并要他发表看法,让他拿主意,使孩子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承担责任。
化“学习”为“游戏”。学习的过程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孩子的毅力也是有限的,如何化“学习”为“游戏”,寓教于乐,这也是我在琢磨的事情,如乘车时进行特色成语家庭比赛,古诗背诵比赛,又如开设时间为20分钟、幽默生动又可互动的《爸爸讲坛》等等形式,给孩子创造一个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用游戏的形式来学习,使孩子乐于学习。
常去“老家”走走。这个“老家”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二是指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这些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儒家思想的“老家”,是培养孩子尊老爱幼、孝悌品德的好地方:经常去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尊敬长辈的体现和实践;去北京、龙门古镇、前童古镇、婺源、徽州等等地方,这些充满“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内容的建筑,是最好的教材,使孩子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
育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愿借余老师的博客平台,抛砖引玉,与家长朋友共同探讨,目的一个:培养孩子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成为真正的“百年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