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的前世今生
锂离子电池工业化生产技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首先在日本取得成功,在后来几年的时间内,日本一直居于锂离子电池制造的垄断地位。
2000年以后,中国、韩国逐渐掌握了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和制造技术,中国和韩国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世界锂离子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世界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正逐步向中国转移。世界各大生产厂纷纷在中国投资建设生产厂和研发机构。
初创阶段--深圳市贝特瑞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2000年8月7日,中科院有机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应用化学和催化化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于作龙教授、上海联创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金科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00万元成立了深圳市贝特瑞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锂电负极材料的专项研究。
2002年前,公司已经历了一年多的产业化研发,年销售额为零,主导产品SG系列完成了小试、中试并开始向客户送样,即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急需资金上生产设备和增加流动资金,然而由于当时股东资金力量薄弱,此时原有股东均不想再继续增加投资,加上公司对切入锂电材料市场定位不准,导致公司自成立始近三年市场销售额一直为零。
整合阶段--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2002年,深圳市贝特瑞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即将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急需资金上生产设备和增加流动资金,然而此时原有股东均不想再继续增加投资,公司资金链面临断裂,在综合考虑行业发展及为BTR长远发展壮大着想,为确保公司急需的研发、生产设备能及时到位以形成良性循环,中国宝安以较高的估值溢价,先期投入600万元现金,以增资扩股的形式正式介入并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公司更名为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及时弥补了公司资金短环,一大批先进的研发、生产设备得以及时上马,前期开发的产品开始对外试销售,同时进一步明晰了公司的产权结构。
在看准了公司的行业定位与发展潜能,加上原有股东之间投资发展策略意见长期得不到统一,2004年5月14日及2005年12月16日,中国宝安集团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分别以中国宝安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安控股”)和恒隆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隆国际”)的名义分别溢价受让了上海联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27.60%股权及金科公司持有的21%股权。
2002年8月至2007年4月底,随着中国宝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中国宝安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子公司)、恒隆国际有限公司(宝安高管影子公司)、富国投资有限公司(宝安高管影子公司)、深圳市金华瑞投资有限公司(宝安高管影子公司)及宝安高管贺德华、曾广胜、贺雪琴、岳敏等不断的收购股份、增资扩股(股本金变为1028万元)、重建经营管理团队、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建设全新的自动化在线监控生产线等,一个个大手笔,让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销售额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2004年,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销售额达到1333.81万元,2005年,销售额达到3538.66万元;2006年,销售额达到7541.05万元,超过杉杉,成为锂离子电池中国行业领军企业。
高速发展阶段--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6月6日,BTR顺利实现了增资扩股和股份制整体改造并办理了工商营业变更,公司名称由原先“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变更为“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BTR)”,注册资本变更为5000万元。
建立强大的研发队伍
BTR公司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所如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和西安交大等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及人员交流平台,形成一支强大的虚拟研发团队,并基于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进行自主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公司承担多项国家863 计划项目,起草编制了《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锂离子二次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锂离子二次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国家标准;2010年公司又获得了国家标准《钛酸锂和炭素复合负极材料》和《磷酸铁锂和炭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订权;公司新产品“一种高安全、高功率、长寿命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钛酸锂/BTR-LTO”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开发出添加钒元素的磷酸铁锂材料、石墨烯等材料,2010年 9 月 贝特瑞与山西煤化所就《导热石墨》项目开展合作。公司现拥有 70 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并申报了国际专利。
公司研发中心(2007年被深圳市府评为“深圳市新型储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业内世界最先进的研发设备和仪器,配备了业内世界上最先进的进口检测仪器和设备:扫描电镜、X衍射仪、原子吸收仪、ICP、比表面积及粒度分析仪、真密度仪、全自动快速水份仪、微波消解仪、能谱仪、美国戴安离子色谱ICS-3000、瑞士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等。BTR通过近四年的研究开发,在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实现了批量生产,推出了动力电池用高倍率负极材料AGP系列、316系列产品,具有极高的性价比。磷酸铁锂项目在2007年10月份实现批量生产,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达到了国外先进技术水平。
BTR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实施企业,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企业,并于2006年获“深港创新圈能源材料龙头企业”、2007年获“深圳市新型储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荣誉称号,承担了“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公司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丹麦、印度等国家及台湾地区,中国国内80%以上的锂电厂家均使用BTR负极材料,公司主导产品“改性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和“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BTR-818”分别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商务部、国家质监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荣誉称号。2010年公司获得两项国家标准《钛酸锂和炭素复合负极材料》和《磷酸铁锂和炭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订权;公司新产品“一种高安全、高功率、长寿命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钛酸锂/BTR-LTO”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BTR现具有强大的自主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拥有一支庞大的研发队伍,拥有国内石墨材料应用开发领域最顶尖的人才多名。
超越日立化成,BTR世界排名第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市场哀鸿一片,BTR却逆风飞扬。“中国已经开始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之路,金融危机客观上减缓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对BTR而言却是最好的摆脱竞争、提升自身的机会”,BTR董事长贺雪琴说,“BTR充分利用自身在战略指导、技术储备、现金储备等方面优势,作好工艺流程优化的准备、做好人才结构调整及储备、做好业务的扩张布局”。
2008年,BTR成为三星的供应商,标志着BTR正式进入国际市场,真正进入国际化。王培初回忆在进入三星前,BTR向LG、三洋、松下送样却屡遭失败,但进入三星后,这些国际大客户却纷纷找上门来。
2010年4月,BTR销售额首次超越日立化成,排名世界第一。
延伸上下产业链,BTR奠定飞速增长基石
宝安集团对BTR成功注入、塑造了企业成功的内部机制,为保障BTR的长久领先、发展,宝安集团又扬起了其善舞长袖,为BTR打造一个极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优势。
2008年11月10日,BTR正式向外宣布,通过协议转让,公司以1518.75万元收购天津市铁诚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天津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75%股权,这一事件标志着BTR打造自身负极材料产业链的开始;在天津拥有中间相碳微球加工基地,2010年 6 月 贝特瑞旗下子公司天津贝特瑞第二期扩产顺利达成 , 碳微球月产能突破 100 吨。
2010年12月,BTR成立了天津市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准备在天津市宝坻区投资建设产业园,项目占地333.80亩,用于建设核心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该公司主要负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人造石墨的生产与加工;碳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加工。
2008年开始,BTR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镇建设贝特瑞新能源材料工业园,该园拥有三座工厂,占地面积54800平方米,共计12栋厂房,另有一栋工程研究中心,一栋品质中心,建筑面积达11.6万平方米的“”。该园已部分投入使用,预计在2011年底全部投入使用;该园建有年产2600吨负极材料、6000吨球形石墨、300吨导电石墨、60吨球形锰酸锂、60吨钛酸锂、300吨磷酸铁锂、30吨Si-C合金从粉碎、纯化、烘干、混合、碳化、混合打散、筛分、磁选、包装等工序全封闭自动化生产线,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并可根据市场需求随时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工艺、设备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并逐步进行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和工序流程化的垂直整合。
2009年5月,贝特瑞投资成立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钛酸锂纳米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现具有120吨碳纳米管生产能力;现正在正在中试石墨烯(百公斤级/月)。
2010年6月10日,在黑龙江鸡西(石墨总储量达3.6亿吨)BTR设立鸡西市贝特瑞石墨产业园有限公司。鸡西市贝特瑞石墨产业园首期投资1.5亿元,规划占地15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占地6万平方米,首期投资1.5亿元,以球形石墨、微粉石墨、增碳剂为起点,逐步向高碳石墨、高纯石墨、可膨胀石墨、核纯石墨、改性石墨方面发展,逐步实现“打造世界级石墨深加工基地”的战略构想,2010年一期工程新上3,000吨球型石墨、1,000吨高纯石墨生产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0万元,厂房主体及宿舍、食堂工程已建设完毕,2011年02月建成投产;2011年续建鸡西贝特瑞石墨产业园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新建厂房2万平方米,新上球型石墨、高纯石墨生产线2条。该项目年销售额5亿元以上、利税1.8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BRT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延伸石墨深加工产业链,把产业园建设成为全球锂电负极材料重要的产品制造基地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之一。预计整个项目总投资5亿元,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利税4亿元以上。鸡西市相关石墨资源处于柳毛石墨矿区,该矿区分为大西沟矿段、郎家沟矿段、站前矿段,总储量3.6亿吨。2007年8月以来,中国宝安与鸡西、地方府签订了关于石墨矿资源的多项合作协议。2011年3月15日,鸡西市府在《尽快解决鸡西贝特瑞石墨产业园区资源配置问题的复函》中表示,该市将协助贝特瑞(宝安子公司)以最快速度办理郎家沟矿段新设采矿权证等相关手续;站前矿段采矿证属历史遗留矿权,将以有偿使用方式,以最快速度办理延期、变更、扩储等相关事宜。
2010年8月,BTR在黑龙江鹤岗市设立鹤岗宝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宝安公司规划产能为3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和2万吨增碳剂项目。2011年3月16日,鹤岗市府在相关函件中表示,BTR在鹤岗建设万吨石墨负极材料项目立项、环评、土地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石墨矿产资源审批也正在进入程序。由于BTR近期将投资兴建鹤岗宝安新能源项目,府承诺规划一定面积石墨矿产区域,作为公司的生产用原料基地,目前已上报约72.6公顷面积;同时,该市府力争以最快时间帮助中国宝安在省国土资源厅取得探矿权。
2010年8月,BTR在黑龙江鹤岗市萝北县(萝北云山石墨矿是亚洲第一大石墨矿床,总储量达⒍36亿吨)萝北贝特瑞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规划4万吨球型石墨、2.88万吨高碳石墨、9.2万吨石墨增碳剂及6000吨核纯石墨项目。
2010年6月,BTR在广西田东县筹建贝特瑞碳系新能源、新材料工业园。BTR将综合利用田东县的化工氯气、石油沥青胶、地下的天然气,建立环保、低碳、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新能源项目,项目分期投资,总投资15亿元。一期计划投资1亿元,以负极材料深加工为主,用地50亩,全部项目4年内建成投产后,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深加工基地,年产值将突破50亿元,每年贡献税收近10亿元。
整合延伸产业链使企业能够在熟悉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很大程度地避免了投资经营风险,也符合中国宝安集团“不熟不做”的投资经营原则。“进行产业链整合将是今后龙头企业发展的趋势。在龙头企业产业链整合中,资本市场将起到重要作用。”集团营运总裁贺德华表示。
产业链向上延伸进入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拓深则进入市场拓展环节。无疑,产业价值链越长,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越发达,衍生企业也就越多,从而从产业链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就更强。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通过产业的关联效应相互配合、相互推动,从而建立起一种远远大于单个企业点优势的竞争优势链优势和群优势。
集团陈立主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中国宝安集团)立足新能源材料领域,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协调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整体产业优势,拉开与竞争者的差距。但在产业扩张和延伸中要避免重新构建产业营运平台,规避产业扩张、延伸风险,致力于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或将技术创新与传统企业进行嫁接。
2007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亿元人民币;2008年,BTR更实现销售收入18219万元、利润3859万元;总资产达20204万元,净资产11688万元,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萧条背景下逆风飞扬,继续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增长;2009年,BTR通过优化市场结构,推进系统管理,使得整体经营管理能力大幅度提高,销售收入27692万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6676万元同比增长73%;2010年净资产61,341万元,净利润7733万元,2010年4月,BTR销售额首次超越日立化成,排名世界第一。
增资扩股及中小板上市
2010年,BTR进行了两轮增资扩股和实施股权激励,其中3月以每股13.3元的价格向本集团定向增发1000万股,8月以每股25元的价格向战略投资者增发810万股,同时实施股权激励390万股。
贝特瑞实施对石墨矿山的收购,谋划和实施打造从矿山资源到电动车用动力电池的完整产业价值链。与此对应,BTR将形成负极材料知识产权(多项自主专利)优势、标准门坎(获授权制定“碳负极材料国家标准”等)以及对日益紧缺的原材料矿产资源的控制,获得其在整个新能源材料行业的领先、龙头及垄断地位,一颗新型储能材料行业新星得以在南中国大地上冉冉升起。
2011年3月7日,BTR通过了广东省环保局的上市环保评审通过的公函,离上市又近了一步!预计2011年将实现国内上市梦想,2012年实现海外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