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祥:坎坷相声路上怀感恩

李伯祥是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相声演员,他六岁学习相声,八岁正式登台演出,被誉为“小神童”。以贯口相声见长的他在几十年的相声艺术生涯中,逐渐形成了“快、爆、脆、准”的独特风格,《两面人》、《聊天》、《如此孝顺》、《看红岩》等相声段子更成为其代表作品。李伯祥一生历经坎坷,但他却对过去的磨难付诸一笑,回首过往的路总是满怀感激。


●学艺路上多艰辛
李伯祥1938年出生于天津,他的父亲李洁尘是一位相声演员,年轻时从北京来到天津。当时正是日本侵华时期,北方受灾严重,为了能有口饭吃,1943年父亲带着五岁的李伯祥逃荒到了江苏徐州。“徐州有个金谷里市场,里面有饭馆、旅店、药店,还聚集了一大批曲艺艺人。我和父亲到那之后,受到了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的热情招待,他把父亲留在自己的场地里说相声,我便在那做些收钱、倒茶之类的活。”李伯祥回忆道。天天呆在场子里听一些老前辈说相声,他耳濡目染地就学会了一些小段子,如《六口人》、《反七口》、《大娶亲》等。
1946年,李伯祥跟着父亲来到南京。在南京贡院街上有个金谷戏茶厅,能盛下四五百名观众,当时有很多戏曲演员像章翠凤、富少舫等人便在里面演出,但是这里却缺少了相声演员。戏院的经理看好李伯祥的父亲,想让他留下来演出。李洁尘因为没有捧哏的演员无法登台,但又不能拒绝别人的盛情邀请,只能临时找儿子协助一下。父子俩同台演出,父亲给李伯祥捧哏,这也是李伯祥首次登台亮相。刚开始因为李伯祥会的段子不多,只能跟父亲说类似《打灯谜》的小段子,但这些段子在舞台上演出有些逊色,父亲便要求他开始学大段子。于是,李伯祥白天说着“小孩相声”,晚上跟着父亲学《报菜名》、《八扇屏》、《地理图》、《开粥厂》、《戏迷药方》等大排比句的贯口段子。“当时学艺很辛苦,记不住就得罚跪、挨打,过去有句话叫‘不打出不来’,我们那时候基本上都是‘打’出来的。虽然父亲对我很严厉,但他赏罚分明,我学得好的时候就会给我买些糖或者小孩玩意儿奖励我。”因为小孩子说大段子比较少见,所以李伯祥登台演出时大受欢迎,刚开始“攒底”,后来就慢慢变成“倒二”。初登台时他还没有名字,观众便给予其“小神童”的绰号,可见对他的喜爱程度。


李伯祥:坎坷相声路上怀感恩

●“相声神童”初长成
解放初期,因为没有固定的剧院,演员流动性很大。从十岁起,李伯祥又跟随父亲来到山东济南大观园晨光相声大会,前后在那里呆了几年,他也是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当时晨光相声大会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相声老艺人,有“捧哏大家”李寿增、相声大师王长友、刘宝瑞、连笑昆等20多个名家,也正是在这些相声表演艺术家的指点熏陶下,李伯祥、赵振铎等一批小学徒迅速成长起来。“以前跟父亲一个人学,总归是一种风格。但在济南当学徒的这段时间里,有那么多好演员说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相声段子,我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很多,我的底子也是在那里练出来的。”李伯祥对于这段学徒生活带来的影响至今感怀很深。
  谈及自己拜师赵佩茹的经历,李伯祥透露了一个小故事。李伯祥的父亲李洁尘跟赵佩茹是青年时期的朋友,后来李洁尘结婚有了儿子,在孩子百天时便对赵佩茹说:“如果这个孩子将来不说相声就算了,要是说相声,从现在开始他就认定是你的徒弟了。”赵佩茹看着这个精神十足的小家伙欣然同意:“如果他以后说相声,他就是我的大徒弟。”就是这样几句话,结成了李伯祥与赵佩茹的师徒缘。1949年,在天津群英戏院,李伯祥向赵佩茹鞠三个躬正式拜师。“十多年后,我当真成了赵佩茹老师的大徒弟。”李伯祥笑着说道。
  1954年,16岁的李伯祥在经历几年的学徒生涯后,已经渐渐能够独当一面。有一天,父亲请他吃饭,父子俩边吃边聊天。父亲突然说:“以后,你再演什么段子就不要问我了,你自己做主吧。”李伯祥吓了一跳,以为父亲对自己有意见,忙问怎么回事?父亲跟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已经学出来了,自己能够掌控舞台。以后咱们也不要一起演出了,父子俩一起说相声总是不好的。你找个年轻的演员配合,自力更生吧。”听完父亲的话,李伯祥虽然心里舍不得、放不开,但能得到父亲的肯定他非常高兴。从那时候,李伯祥便开始和同龄的相声演员孙少臣搭档登台演出,大获赞赏。




  ●“李杜”搭档情谊长
  李伯祥和搭档杜国芝合作表演相声三十多年,被观众誉为相声界的“李杜”。
上世纪六十年代,李伯祥进入安徽合肥曲艺团当相声演员,先后在那里呆了八年。文革期间,因为说老段子,李伯祥被认为是“封资修”,解除合同,送回天津。回到天津后,被禁止再说相声的李伯祥进入天津房建工程队当了一名临时的灰土工和水暖工。当时工人干的都是力气活,李伯祥因为个头小,力气不够,在用铁锨铲灰时就只能用手劲,长时间的用力过猛导致他到现在右手的手指都无法伸直。后来队里的工人师傅知道他是搞文艺工作的,便不再让他干体力活,改去看大门了。提及这些,李伯祥一再强调对工人师傅的感激之情,那时候工人师傅对他的照顾犹如一股春风吹进心田,他至今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在天津房建队工作期间,虽然无法再说相声,但因为会唱快板书,李伯祥被送到文化馆集训三个月,然后进入业余宣传队唱快板。文革结束后,各地的文化活动慢慢开始恢复,各文化馆也逐渐开展起业余演出。在天津和平区文化馆相声队当相声演员的杜国芝因为对李伯祥早有耳闻,便找到房建队邀请他重新演出。于是,李伯祥在下班以后就和杜国芝在文化馆说相声,“当时演出一场能挣两三块钱,可以买一只烧鸡,我特别满足”。李伯祥笑着说道。就是这样,在业余时间,李伯祥把相声重新拾了起来。
  1979年冬,天津市曲艺团师资缺乏,相声老艺术家郭荣启便跟曲艺团负责人建议说,李伯祥基本功好,可以到曲艺团当老师。经过另外两位老师的协助以及快板名家李润杰的推举,李伯祥进入天津市曲艺团,成为年轻的相声演员戴志诚、郑建等人的老师。“那时候我是从《报菜名》、《绕口令》等基本段子教起,相声教学不像其他,我在说的时候需要搭档配合,所以就请杜国芝来当陪教。”李伯祥因为表现出色,团里领导便让他边执教便上台演出。刚开始很辛苦,不仅挣的少,而且出门演出都是自己扛着行李。“我和杜国芝到剧场演出,白天演完晚上就把行李铺在舞台上睡觉,第二天早起赶紧又把行李收拾起来,继续演。从1980年到现在,我们合作了三十多年,这其间虽然也起过争执,但因为都是艺术方面的,所以会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他在艺术上很尊重我,我也很尊重他的热情,这么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同甘苦共患难,这是一份牵扯不断的情谊。”




●用心演出谢观众
  李伯祥一生都在研究相声。电视上看到的他总是侃侃而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似乎没有不会的东西,当被问到有什么秘籍时,他笑着说:“我没上过学,只是在解放后上过识字班,至今对电脑这些科技玩意丝毫不懂。但是我爱学习,我的知识都是从报纸、电视上获得的,看到报纸上有什么重大新闻或者科普知识,我就会把它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做成剪报。除了每天看报纸,我还会关注电视新闻,有重大国际事件便会留心注意,自然而然就印到脑子里了。”李伯祥张口就说了几条热点新闻,连发生时间说得都精准到日。在最近的相声大赛中,有观众问“华孟严赵”四大书法家是谁,李伯祥马上就答道:“华世奎、孟广慧、严修、赵元礼。”能轻松回答出这个问题,李伯祥说得益于自己的日常积累。
  “作为相声演员,最重要的是知识,除此之外还要会调度知识。我原来是能唱的,但是在那七八年当工人的过程中,风吹日晒,饭也是冷一口热一口的,导致嗓子失润了,幸亏我还有一张嘴,我还能说。不过,上了台光会耍贫嘴也不行,还要懂得思考。相声演员要有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基本功练好、相声段子学好,软件就是要学会调度、合成,说出来的相声要适合观众。比方去南方说相声,虽然还是同一个段子,但我会变个味,适合当地观众的口味。如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这需要一定的悟性。我的悟性也是在年轻时体会老艺术家说相声、聊天以及在其后几十年的历练中慢慢形成的。”
  正是深知自己的特点,李伯祥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了“快、爆、脆、准”的风格。“我语速快,气势火爆,干净利落,更重要的是确保自己每天的演出水准一致。我在舞台上的每场演出都是用尽全力的,就算感冒、嗓子哑也不会放松自己。我相信观众也能看得出来,因为我从他们的掌声中能感觉到认可,他们把我当成自己的朋友。我们不是语言上的交流,而是精神上的互动。所以,我要向观众朋友表达真心的感谢,没有你们,就没有我李伯祥今天的幸福生活。谢谢你们!”
   ■本报记者 李新蕊

(转摘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188320.html

更多阅读

李悔之:心头滴血的数据

李悔之:心头滴血的数据搞笑2015-09-09 00:10:56昨天,有一位网友转来一篇文章,说:北大教授潘维又胡说八道,气得我要吐血,老李您写篇一章驳斥他一下吧。打开文章后,才发现是我曾看过的一篇文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在香

金庸笔下人物之李莫愁:爱与恨的交集

金庸笔下人物之李莫愁:爱与恨的交集解密女魔头李莫愁一生情史文/韩庄子者本文被推荐到新浪文化博客史话栏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朱彦夫、焦裕禄、孔繁森、王伯祥

朱彦夫、焦裕禄、孔繁森、王伯祥[榜样力量]孟祥民刘嘉坤王乐义第一期:孔繁森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的名字传遍神州大地。他两次进藏,十年扎根雪域高原,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详细]第二期:朱彦夫朱彦夫,四肢截肢左眼失明的他

李翰祥电影全集下载 李翰祥 戏剧电影

李翰祥我关注!分享一下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性别:男地区:中国 香港职业:演员 导演 编剧血型:型星座:双鱼座别名/英文名:Li Han Hsiang身高:CM生日:1926-03-07出生地:辽宁锦西李翰祥,中国香港电影导演、制片、编剧。参与创作上百部电影。是香

李伯祥老师的报菜名 报菜名是谁创的

李伯祥老师的报菜名:我请您吃:四干四鲜四蜜饯,四冷荤、三甜碗四点心。四干就是黑瓜子,白瓜子,核桃蘸子,糖杏仁儿。四鲜,北山苹果,申州蜜桃,广东荔枝,桂林马蹄。四蜜饯,青梅,橘饼,圆肉,瓜条。

声明:《李伯祥:坎坷相声路上怀感恩》为网友独立于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