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春水 杜甫 全文意思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译文] 春来水涨,江流浩漫,在舟中飘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出典]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
注:
1、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2、注释:
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
佳辰:指小寒食节。强饭:勉强吃一点饭。
隐:倚、靠。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见《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几”在这里指乌皮几(以乌羔皮蒙几上),是杜甫心爱的一张小桌几,一直带在身边,在一首诗中还写道:“乌几重重缚”(《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意思就是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
鹖(音hé合),雉类,据说是一种好斗的鸟,见于《山海经》。这里“鹖”通“褐”,指颜色。 仇兆鳌注:“ 赵注:鶡冠,隐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五:“浑忘憔悴无颜色,翻笑他人戴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带出了作者起伏的心潮,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象难明么!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语含比兴。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益觉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状蝶之戏。片片,状鸥之轻。闲幔,一作开幔。
云白山青万余里:极写潭州(今长沙)距长安之远。这是诗人的夸张,实际上长沙距长安也就一千多公里。
直北:正北。亦见“直北关山金鼓震”(《秋兴八首·其四》)。朱瀚注: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毛奇龄说:船如天上,花似雾中,娟娟戏蝶,片片轻鸥,极其闲适。忽望及长安,蓦然生愁,故结云:“愁看直北是长安”,此纪事生感也(《西河诗话》)。
3、译文:
乘着美好节日勉强饮酒,有些饮食依然冷寒。萧条地靠着凭几,头上戴的是隐士的鹖冠。 春水清澈坐在船上如同在天上。年纪衰老赏花好像在雾中观看。
美丽的嬉戏的蝴蝶,幽闲地飞过船上的布幔。轻盈的一片片白鸥,高高翻下大江的激湍。
无边的白云青山,绵延一万余里。愁看正北方,那里是自己怀念的长安。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左成文评此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这首七律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6、诗句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幅画面:清明节前一天(即“小寒食”节),一只小船在水面上随风颠簸,蝴蝶在船幔前飞舞,海鸥向水面俯冲。船里有位老人,老眼昏花,已经受不了小船的颠簸了。他戴着表明官员身份的鹖冠,拖着病躯,半卧在船上,眼睛直直地望着北方,那是他向往的热爱的首都长安。眼神里充满了期望、悲哀和无奈。这就是晚年的杜甫。
7、“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见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这两句大意是:春天水涨,人坐舟中起伏不定,如在天上云间;年老眼昏,看花犹似隔着薄雾。
大历五年春,杜甫在潭州,有感于年老体弱,仍飘泊万里,遂作此诗。前句说春水弥漫,人坐在船中,云映在水底,随着波浪的起伏,就像行走在天上。后句说自己老眼昏花,看花就像隔着一层云雾一般,这两句从生活感受中来,写得十分真切;特别是后一句,可用以表现衰老的情态。
8、寒食节,亦称禁火节,按照我国的很多文献解释,它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贤臣介子推被火焚骸而设的。笔者由于生长在介子推的故里,关于寒食节的来源和习俗颇有所闻,故借此机会谈一点浅见,谬误之处尚望阅者指正。
笔者自幼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在浩瀚的古诗词中,看到了诸多有关寒食节的佳作,它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寒食节的渊源和习俗。因而我们可以透过这馨香的笔墨、窥见古人是怎样度过这个不平凡的节日的。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赋得何处难忘酒》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风花发后,寒食日明前,小院回罗绫,深房理管弦。此时无一盏,争过艳阳天。”今天,诗人的心情是偷悦的,春暖花开,惠风和畅,明月在天,他不能忘怀的是美酒,没有美酒不就辜负了这大好春光吗?
山西太原人王昌龄《寒食即事》云:“晋阳寒食也,风俗 旧来传。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西见子推庙,空为人所怜。”这是一篇吊古伤情的诗作。诗人在寒食节这一天,来到 介推的祠庙,遥想介公当年跟随晋文公流亡异国他乡,饱受屈辱,曾割股啖君,功不言禄,抱木而亡。因之,触景伤情,潸然泪下。反映了诗人在节日期间,缅怀先贤的思想感情。
唐大历五年,寒食节,诗圣杜甫漂泊在江湖上,乘坐一只小船,度过了寒食节。他即兴写出了《寒食舟中作》。其中有句道:“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青山白云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恬淡的笔调抒发了老年飘零四海的悲哀和寄希望于国家强盛的无限深情。
寒食节,作为天下第一祭日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到祖坟祭祀先人,寄托哀思。宋人范成大也上坟祭祖一了,他在《寒食》诗中写道:“野店垂杨外,荒祠苦竹业,鹭窥芦泊水,鸟啄纸钱飞。媪引浓妆女,儿挟烂醉翁,深 村好时节,应为去年丰。”这首诗,就象一幅“清明上坟图”的风俗画,画上荒庙野庙,垂杨苦竹,白鹭在凫水,鸟儿衔着纸钱飞,士女踏青,老翁醉酒,活泼泼的一片寒食节的景象。
北宋诗人周邦彦,是在京郊度过寒食节的寒食节的,他在《寒食》词中写道:“条风布暖,霏霏弄晴,池遍满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暗寒食……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空犹自相识。”周邦彦是宫廷词臣,官至太学正,掌大晟府,今天他走出京城,沐浴着和熙的春风,欣赏着沿途的烟景,柳色新新,乳燕低飞,花气袭人。恰如朱熹诗说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杨柳满皇都。”
旷代才女李清照作《浣溪沙·寒食》抒怀:“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走出深闺,享受着大好春光,斗草玩花,十分开心,不过黄昏的几点小雨把她的秋千给淋湿了。
我们在寒食诗中,还能看到古人在寒食节期间的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赏花、斗鸡之类,元代诗人刘炳有句云:“今年寒食容秦淮,杏花李花无数开。”明代僧人明秀诗云“燕子归来寒食雨,春风开遍野棠花。”是描写寒食节赏花的。杜淹有《斗鸡》诗云:“寒食东郊道,阳沟竟草茂,花冠偏照日 ,芥羽正生风,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虽云百战胜,会自不论功。”可谓一幅绘声绘色的斗鸡图。元代文学家戴表元《林村寒食》诗云:“寒沙犬逐游鞍吠,落日鸦衔祭肉飞,闻说旧诗春赛里,家家鼓笛醉成围。”寒食节就像国外的狂欢节,乡民们,相互嬉戏,如醉如痴,欢度节日。总之,这个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感和精神,增进民族认同有着不可估量的伟大意义。综 上所述,寒食这一民俗活动、文化内涵深邃,流布之广,影响之大为其它节俗所不及,插柳演变为植树,蹴鞠演变为足球,踏青演变淡春游等不乏列举。因此,我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到精神文明的层面以及民族生活的深处。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9、 又是花雨清明时,春风风人,春雨雨物,销魂时节是清明。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流淌了五千年的清明细雨,载送了五千年的清明飞花。五千年的清明花雨,就是五千年的悠悠长梦。
清明在惊蛰之后,谷雨之前,典出春秋战国时晋文公求贤介之推。清明时节万物复苏,万象更新,农家春种春耕春忙,或耕田浸种,或植树插柳,从此开始一年的劳作。每到清明又别有一种肃穆和庄重,人们习惯在清明日扫墓祭拜,祭天、祭地、祭祀远祖先民。
清明雨多花多,诗词文章也多,二十四节气中,最让文人墨客有诗意的就是清明,清明的花雨在古诗词中独有一种清新清爽和淡愁寂寞韵味,对清明的许多感知和许多诗意印象都来自于古诗词中的感慨和描写。
清明是色彩缤纷的,是清爽畅适的,是鲜明灵动的。一年年的清明花雨,寄托了一代代人的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希望和感怀。
老杜在寒食舟中是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有感有叹,清明与流动的日子一样似花非花;苏轼上超然台,则是望见半壕春水一城花,风细柳斜斜,烟雨暗千家,是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清明慨叹。李商隐的清明是哀筝急管,花重巷深,繁响如雨,樱花永巷垂杨岸。王禹称的山中清明是郊原晓绿方雨,邻巷初开花,一派质朴的山水田园风光。杨万里的清明海棠园是过雨幽径间,淡晴花影摇动,朦胧的细雨,朦胧的花,一种江南婉丽的清明心情。冯延已的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和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既是一种无奈又是一种放达。
常在古诗中逢清明,常在雨中逢清明,常在奔波和不期中逢清明,清明的淡愁在奔波中更多了几分寂寞和无奈。每到清明,常有一种莫名的牵挂,一种飘渺的似有还无的想往。清明,也许是巷陌凄凉,小桥岑寂;也许是梨花落尽不成秋色的落寞;也许是看尽鹅黄嫩绿,总是依依可怜江南江北旧相识的相同问候。
读清明诗,读清明花,读清明雨,有一种遥远的,走过了古往今来的,历经久远的清愁,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寂寞,有一种读不完的牵挂,有一种拨动心弦的牵动,总有一个在细雨飞花中浅浅流淌的淡愁相伴。
清明是节令,清明是季节,也是心情,是文化,是历代远祖先民世代传承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传统的文明。文明和生活一样,有时是叹岁月似流水,有时是感人生如细雨飞花。
又是清明时节,飘扬的细雨、翻飞的春花从唐宋诗词中婀娜走来,又在姹紫嫣红中风情万种地逝去,有时是飞扬飘逸遥远的过去,有时是温柔默默的漫长等待。
世代农家,世代耕读,习惯了等待季节,习惯了等待清明。只是放下耕种的日子多了,常记不起了惊蛰和谷雨,但清明让人忘不掉,也躲不开。清明的细雨总是漫天地愁人,清明的飞花总是无边地恼人。
10、清绝如“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富贵如“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高古如“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华丽如“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斩绝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奇怪如“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浏亮如“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长吹万里风”。
委曲如“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后逸如“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温润如“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感慨如“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激烈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萧散如“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沉著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精炼如“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惨戚如“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忠厚如“周定量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后代看”。
神妙如“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雄壮如“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元因造化功”。
老辣如“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执此以论,杜真可谓集诗家之大成者矣。(怀麓堂诗话 明·李东阳)
11、戴上审美的眼镜看雾,著名的说词是朦胧美。雾是我身边直观的自然景象,它渐渐地迷漫起来,又渐渐地消褪。浓雾是接近地面的云,如同轻盈的雾纱,迷迷蒙蒙,人在雾中行,雾在人行中,眼前真切的东西是薄薄的雾态,走过去又什么也没有,真实地体悟虚无飘渺的真谛。这般若有若无的仙境,流淌着娴静,灵动,飘逸。
城市的雾就很难说清楚,每个角落里排放出来的烟尘悬浮物,汽车喷吐出来的尾气,工业化释放出来的烟雾,看不见摸不着却铺天盖地,时时困扰着都市。这些雾气烟气废气粉尘气吞噬了蓝天白云,也笼罩在人们心头。就像《雾都孤儿》中的雾都一样,难得看到青天。也根本激活不出人的美感来。
借雾抒情,表达人生迷惘、彷徨、迷失的最为经典的词是宋人秦观的踏莎行。词中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李清照思念夫君,作词的开头就是“薄雾浓云愁永昼”,情景交融的独居心境跃然纸上。杜甫的诗中形容老眼昏花是这样写的:“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后人说起“雾里看花”意思就变了,语意为对事物看不真切。
自然界的雾,其本性和形象链接到了人类的思维网,我搜索出其暗合人类的社会雾现象。俗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吧。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看不懂,解不开,破不掉,搞不定,拿不出的东西。人们一直在思索:雾的虚虚实实的空间感昭示着什么,雾的隐隐约约的神秘感暗示着什么,雾的迷迷茫茫的苍茫感隐喻着什么,雾的朦朦胧胧的朦胧美制造着什么。
驾驶车船的人,最令人讨厌头痛的的遭遇是碰上迷雾锁道路锁江河。人生,社会也会遭遇迷雾,这跟自然的迷雾一样奇妙,相信太阳终归会冲破浓雾普照大地,人与社会也终归能享受到阳光的沐浴。许多时候,我们遭遇的是“一头雾水”,没有办法,总比一头污水好吧。看开点,想开点,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各走其道,光明才会洒满途程。
雾气迷茫,唤醒美的涂抹,锁定情感的碎片;雾气蒸腾,散发梦想的期待,怀揣阳光的心灵。
12、315过了,春天还在继续,一年还有364天在继续。315一天好过,364个日子难过。一天打假容易,一年打假难。打假还要进行,造假也不示弱。我们已经生活在虚假的世界当中了,所有的商品都有假的,我们只能雾里看花了。杜甫曾在诗中写过:“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今天的我们,没老也得在假冒伪劣商品中,用昏花的眼睛看一切。所以,我们只能借一双慧眼,自己保护自己,保护到哪儿算到哪吧!正如那英唱的那首《雾里看花》一样:“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13、“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现代都市中,如今日般大雾也捂不住车水马龙——不过水流得极慢、龙也只是地龙而已,感叹之余搜肠刮肚,却想起这么不靠谱的一句,大概是由于后面的“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吧,难道我真老了?
窗外依然雾汽蒸腾,仿佛时间也慢下来,凝滞的乳白色让车水马龙显得格外宁静,或者说压抑。
14、 刚写下“雾中看花”这四个字,脑海里自然而然就涌出老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的诗句。但老杜这是自叹年岁老大,老眼昏花,就是在春光明媚之时看花也如雾中,朦胧莫辨,要与我所欲言的“雾中看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雾中看花,是日常生活里的一种观照的境界,可遇而不可求。这种境界妙就妙在观照者与被观照物之间有段距离,增加了被观照物的神秘感,好似隔了层乳白的轻纱屏障,给人凭添了一种朦胧美。就拿看花来说吧,雾中看花与日下看花给人的感觉与效果迥然不同:日下看花,花叶花瓣花蕊花茎等等,分外清晰,让人一览无遗,固然赏心悦目,但倘若这时我们突然发现一叶枯萎或一瓣扭曲,甚而蕊间不是蜂蝶而是一条小虫在蠕动,赏心悦目就会在顷刻间荡然无存,扫兴之至,败兴之至;雾中看花则不同了,虽然花还是那朵花,枯叶仍在,花瓣仍曲,小虫未去,但花入眼帘,含娇带媚,朦胧莫辨,若隐若现,如梦如幻,真是至善至美。这不是有些自欺欺人吗?否。因为现实生活里一些东西是不宜看透的,看透了,我们就会失去诸多的乐趣。
恋爱便如雾中看花。情人眼里出西施,只是她的容貌吸引了你的眼光,只是她的气质拨动了你的心弦,你便觉得她美好无比、可爱无比,你便要千万里也追寻她,生生死死和她在一起。恋爱真如诗,需要一种激情来诱发爱情。而在爱情中,和你尚有生活距离的对方是神秘的,是如梦如幻的,是至善至美的。
进入婚姻状态,长相厮守了,便如日下看花了。美人还是你恋爱中的那个美人,但你会突然发觉,这个曾让你失魂落魄的美人,原来仅能上厅堂,不能下厨房,原来她还有丑陋的另面:或是愚蒙无知,或是常出口成“脏”,或是在家常常衣冠不振……诗意消失了,激情没有了,她原来的一切美好在你眼里荡然无存,爱情也在光阴的流逝中流逝着。难怪西蒙·波娃说:“太认清彼此常常会破坏爱情”,她老人家真的品出个中三味了。
既然距离产生美,既然雾中看花是生活里的一种境界,那么莫非真得要让我们远离美女不成?若果这样,我想,这不仅是美女们的悲哀,更是现代文明婚姻的一种悲哀。
悖论是永远存在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矛盾,我们只能在种种矛盾中周旋,而永远无法找到打开这矛盾大门的那把钥匙。
更多阅读
皑如天上雪,皎若云间月 皑如女装官网
皑如天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蝶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刘恒和窦漪房当他向她许诺道:本王发誓今生再不相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 《江上吟》 功名富贵两蜗角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译文] 功名富贵如果能够永久存在的话,汉水也应该朝西北流了。[出典] 李白 《江上吟》注:1、《江上吟》李白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 李白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译文] 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曾经照过古人的。[出典] 李白 《把酒问月》注:1、《把酒问月》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前出塞其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译文] 要射倒一个人,就应先射他的马;要擒捉一群强盗,就应先擒住强盗的头子。[出典] 杜甫 《前出塞九首》其六注:1、 《前出塞》 杜甫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苟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其九 漫兴 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译文]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出典] 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 其九注:1、 《绝句漫兴九首》杜甫隔户杨柳弱袅袅, 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